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葡萄裂果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鲜食葡萄是目前我国果树栽培中的重要树种,但在葡萄采收前常发生裂果现象,尤其以果实成熟后期的多雨年份更为严重。裂果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而且会导致外源微生物的侵染,发生腐烂,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是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生理病害。

一、裂果的种类与表现。葡萄常在成熟期发生裂果,损失较大。由于品种不同裂果发生的部位及类型也不一样。一般分为密粒型及稀粒型二种裂果,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也不同。

密粒型的裂果原因是早期果粒密接,生成木栓龟裂,随着果实发育,由果皮和根部大量吸水产生粒内膨压,而在果粒接触的龟裂部分裂果。稀粒型的裂果也属同一道理,只是裂果部位不在果粒接触部位,而在果皮强度较弱的果顶或果蒂附近,大量吸水更促其裂果。有时着果多,裂果也多。稀粒型裂果有三种情况:一是果顶部裂开,发生在根头痕迹部位,果汁很少外溢,基本不传染好果,危害较小,但发生较为普遍;二是蒂部裂口,即从果柄基部到赤道部位裂开,裂口较大,果汁外溢,对好果粒影响很大,一旦发生,损失严重;三是木栓部位裂口,发生在果粒表面有木栓形成的部位,果汁很少外流,不传染,危害较小,但严重危害果实品质。

二、裂果的原因。主要是葡萄的果皮组织脆弱,特别是果皮强度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弱有关;另一方面与栽培条件、气候变化等引起果粒内膨压增大有关。其中土壤对裂果的影响最大,板结的土壤、排水差的易旱易涝的粘质土壤发生裂果较多。经过移栽的树、发生过日灼的树,裂果较多;结果量与裂果也有关系,结果过多,容易发生裂果。此外,雨季多雨,着色期干湿变化大时,容易发生裂果;着色不良的树及着色不良的年份,发生裂果尤多。木栓部位裂果,主要是果穗周围空间太小,在风力作用下,果粒与枝叶摩擦形成木栓,局部组织变得脆弱,随果实的膨大,在木栓部位裂口。总之,巨峰葡萄裂果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的变化,果实生长第2期膨大缓慢,第3期迅速,果面变形,形成龟裂和凹陷等部分弱组织,从根和果面吸水产生膨压,龟裂和凹陷部分裂开。

裂果也同无籽有密切关系,无核果炷头痕大,多雨期这一部分充满霉菌,因而损伤果皮而裂开,这是裂果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裂果都发生在只有单个种子的果粒里,单个种子偏于一侧,有种子一侧发育良好,而无种子一侧发育不良,稍一冲击就容易开裂。

三、预防措施。防治裂果的对策应依品种不同而异。主要是选栽不易裂果的品种。对密粒型裂果的防治关键是适量留果和防止吸水,一般在每1厘米的穗轴上着生7-8粒果即可。防止吸水的最简便的方法是果实套袋,如果能进行设施栽培则防治裂果效果更好。对稀粒型裂果的防治关键是改善土壤管理,促使树体健壮,保持正常着果和稳定的果实发育条件,适当促使早熟等措施即可减少裂果,如能改成温室栽培则防治效果更好。

1、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变化。要通过明渠,尽力把排水工作搞好;并以耕翻及施有机肥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以减少土壤水分变化。

2、适时灌水。使土壤保持一定含水量(60%左右)。干旱时期,尤其是雨季过后的干燥期,要及时灌水。

3、覆盖地膜。一方面能防止降雨后根系一时吸水过多;另一方面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变化,保持水分均衡。但干旱时覆盖地膜应与灌水结合进行。

4、架面设遮雨棚,或果穗套袋防雨水。葡萄果面直接吸收雨水,或从根部吸收水分以后,果实产生膨压,导致引起裂果。研究表明,果实近成熟期对果穗进行套袋以防止果皮吸水,可以明显降低果穗裂果率。因此,雨天采取遮雨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裂果。

5、调节结果量。葡萄着色不良的树,发生裂果尤多,因此要通过疏穗、疏粒、掐穗尖,调整好结果量,减少裂果。

6、改善栽培管理。在加强栽培管理,保证树体健壮的情况下,应加强夏剪,使果穗分布合理,不与枝叶摩擦。同时,为着色创造良好的条件。 7、中耕除草。中耕既可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又可疏松土壤,具有旱能提墒,涝能晾墒,调节土壤含水量的作用。一般10-15天中耕一次,雨后应及时中耕以散墒。

精选阅读

葡萄裂果病的防治方法


葡萄裂果病属于生理病害。其原因是在果实生长后期土壤水分变化过大,久旱逢雨或大水漫灌,根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输送到果实内,靠近果刷细胞生理活动和分裂加快,而靠近果皮的细胞活动较缓慢,使果实膨压骤增,果皮纵向裂开。

葡萄裂果病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有关,具有裂果特性的品种,如果栽培技术得当可以防止裂果,不易裂果的品种,栽培条件失宜也易裂果。

来自品种特性的原因有:果皮不坚固,如藤稔葡萄果皮大薄,极易裂果;果皮与果肉紧贴一起,不易剥离,如布朗无核等品种的果皮与果肉紧粘在一起,果肉增大后,往往使部分果皮受压紧,绷以致裂口;果粒与果粒挤得太紧,像康太就属于这种情况,膨压增大后再加之粒间挤压就易裂口。

来自栽培管理的原因有:土壤干湿变化太大,接近成熟时久旱逢雨或大水漫灌;成熟期大肥大水果实膨大速度大快;没有保护好叶片,叶片出现青枯或得病受损,以及叶果比太小,叶片的蒸腾作用弱,大量的水分不得不向果中输送,因而造成裂果。

防治裂果的方法如下:

1.接近成熟期,要适当控制氮肥和水分,减缓果实增大速度。

2.适时灌水,低洼地要及时排水,经常疏松土壤,做到排灌舒畅,防止土壤干湿变化过大。

3.果穗紧的品种,要于花后摘心和花序上适当多留叶片摘心,要及时疏花疏果粒。

4.要有适宜的叶果比,要保证每公斤果有60片左右正常大小的叶片,并保护好叶片,切勿使叶片受损。

5.要及时摘除病粒,以免裂果流液感染其他果粒。黑豆病发病期及时喷1:0.5~0.7:200~240倍的波尔多液,连喷3~4次,或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7~8月份白粉病发病盛期前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葡萄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缩果症是葡萄果实上的一种生理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一、病症特点

大致在果粒生长约30天左右(果粒生长第一期未),果粒表皮下的果肉上发生针尖大小的褐色麻点,如不继读发展扩大,以后在果实成熟时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不影响外观;在硬核后期如麻点迅速发展扩大,就形成病斑。病斑形状近园、椭圆或长园形,大小不等,大形病斑的直径可达果粒表面的1/3。病斑初时淡褐色,迅速黑变,下陷,似手指的压痕。此病的病斑有坚硬感,病部下的果肉维管束发生木栓化收缩,失水,皮下似有空洞感,但果粒一般不脱落。严重时,一个果粒会发生几个病斑,果粒近一半受害,生长中止。

病斑常发生在果粒近果梗的基部或果面的中上部,发生部位与阳光直射无关,在叶幕下的背阴部位,果穗的背阴部及套袋果穗上均会发生。

本病在果穗上分散发生,果面上的病斑通常也不集中连片。病情轻微时一般仅有少量果穗的少数果粒发病,病穗比例不会超过10%。但有些年分,在一些品种上,尤其是巨峰系品种会严重发病,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发病规律

1、发病时间

从物候期看,本病在果实生长的硬核中、后期集中发生,至浆果生长进入软化期,即果粒开始第二次迅速生长后不再发生缩果病。日本在玻璃温室条件下栽培的亚历山大葡萄,第一次迅速生长末期也有发生。

从季节看,好发生在初夏高温季节。在东南沿海的梅雨多发地区,往往在较长的阴雨天气后突然连续晴天高温,即进入俗称为伏旱天气时容易发生。北方地区虽无梅雨天气,但夏季只要在一段阴雨天气之后,突然高温,也会发生本病。

2、品种与发病

大多数葡萄品种均可发生缩果病,个别品种发生严重。

3、生态环境与发病

土壤过湿状态和干湿度急剧变化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子。试验表明,硬核期前土壤高湿者发病最高,全期均湿润者略低于前者;而全期干燥或硬核期前干燥处理区的发病很低。前期高湿,或全期湿润处理的植株枝叶较柔嫩繁茂,遇后期高温干旱时水分大量蒸腾,因而缩果病发生较重;反之则蒸腾少,缩果病发生较轻。我国南方不少地区在低平的河网地带栽培巨峰葡萄,地下水位较高,加之雨水多,雨季长,因此易发生缩果症。硬核后期的高温天气是缩果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高温和干燥同时发生时更易诱发本病。而低温冷夏时发生较轻。

空气干燥程度与发病也有关系。高温往往使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加速了缩果病的发生。高湿的封闭环境阻止了枝叶水分的消耗,以失水为诱因的缩果病不会发生;但高温高湿使果粒好似浸泡在热的水气中,受光的向阳面受到光线灼伤,从而产生日射症。

光照直射与缩果病无直接关系,但可通过温度发生作用。年分之间的气候差异也会使病情有较大差异,有些年分可能严重发生。

4、栽培管理与发病

南方区葡萄园管理中围沟、腰沟、毛沟不配套,泵房不全,排水不畅,长期积水湿润,土壤施氮肥过多时,缩果病发生较重。这种园子的葡萄树往往叶面积过大,叶组织柔软,叶片气孔关闭机能迟钝,在高温干燥季节会使水分大量散失。地下水位过高又使根系在浅表的表土层中分布,南方地区在夏季高温时常同时发生伏旱,造成表土层部分根系(梅雨后的浮根)死亡,影响了水分的吸收。从果园管理上应采取控水控氮、排水促根等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南方梅雨期后土壤覆草也是保证水分均衡的措施。

激素的不当使用可能增加缩果病。据中野资料,赤霉素、2,4-D等浓度过高会引发缩果病,但ABA处理不会增加缩果病的发生。

三、发病机制

此病的本质是水分生理的失调和高温环境共同作用下引起。内因是水分,外因是高温。当外界条件高温干燥时,叶面蒸腾量迅速加大,叶片不仅从根通过茎干得到水分,而且也从果实中争夺水分,供其蒸腾。如果根系吸收供水不足,会使浆果失水加剧。在浆果失水和果温升高的情况下会产生局部灼伤,这就是本病的发生机制。

至于葡萄叶片之所以能够从果实中吸取水分,属果树水分生理的一般规律。通常昼间的叶水势低于果实的水势,在高温干燥天气时叶与果之间的水势的差别更大,迫使水分从果实流向叶片。

缩果症的病理变化,据中试验,维管束的变性与褐变是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他调查了高温低湿下诱导的缩果病穗,即使其中肉眼看起来十分健全的无病果粒,100%都在果粒基部或果蒂部位存在微小的维管朿褐变。因此推测病源点可能在果粒发育中已经存在,高温发病条件只是促进了源点进一步变性褐化而扩展成病斑。至于这些褐变的源点是否是微生物引起,目前有人己在做病源体的分离研究和尝试用抗生素治疗的试验,尚未见到有意义的结果。病理变化中还有许多不明之点,尚须探讨。

四、防治要点

从病因着手,改善果园的管理,增强枝叶的健壮程度,是防止此病的根本基础。从目前经验应注意综合防治。

1、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排水条件,深耕改良土壤条件,提高根系的活动能力。

2、均衡土壤的水分管理,尤其要避免整个生长季土壤一直处于过湿状态。南方梅雨季节之后,应及时灌水或用草秸覆盖土壤。

3、严格控制氮肥,及时夏季修剪,不可放任生长,减少无效的叶面积。

4、叶面喷施钙肥,常用的有硝酸钙、氨基酸钙等。硝酸钙使用浓度0.4-0.5%。氨基酸钙含钙低于硝酸钙,但利用率高,最为安全、有效。在硬核期的前中期使用,可促进葡萄健康生长,预防病害。

5、硬核期之前,根外追施2~3次0.1~0.15%硼砂,也有利減少本病生。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黑点病,不论是套纸袋还是套膜袋的苹果都会发生,不套袋的一般不发生。发病初期,苹果萼洼周围出现一颗颗针尖大的小黑点,逐渐扩展至芝麻大乃至绿豆大。一、黑点病的症状与发生机理

(一)症状。黑点病,不论是套纸袋还是套膜袋的苹果都会发生,不套袋的一般不发生。发病初期,苹果萼洼周围出现一颗颗针尖大的小黑点,逐渐扩展至芝麻大乃至绿豆大。但黑点只出现在果皮表面,不深入果肉,口尝无苦味,不引起果肉溃烂,生长后期和贮藏期也不扩大蔓延,对内在品质没有影响,但对外观品质和售价却影响很大。

(二)发生机理。黑点病的病原菌是粉红聚端孢霉菌,为半知菌亚门中的弱寄生菌。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至8月上旬的盛夏雨季是发病盛期,8月下旬后很少发病。

二、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生的原因

(一)苹果谢花后至套袋前选择的农药质量不过关和喷药不到位。一是忽视农药质量。购药时图便宜,不重质量,不少果农关心的不是农药所含的成分、含量和功能,而是片面地追求农药的价格。即使标签上注明的成分和含量相同的两种农药,其内在质量也可能大相径庭。二是喷药不到位。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是由粉红聚端孢霉菌浸染危害造成的。该病菌主要来自花器残体,如花萼、花柱、花丝和花药等,尤其是花曹(萼片)等残体,为粉红聚端孢霉菌提供了良好的腐生场所。苹果套袋后,袋内阴暗、潮湿的环境,又为该病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此,对该病害的防治,谢花后至套袋前是关键的防治时期,不但农药质量要过关,而且喷药时一定要喷到苹果萼洼处,以及时杀灭隐藏在萼洼的病菌。

(二)纸袋质量不过关。前几年.由于连续干旱,套质量好的纸袋和套质量差的纸袋,苹果的外观质量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不少果农误认为纸袋质量的好坏对果实表光、病菌发生等并没有多大妨碍,并把这种错误认识作为经验连年推广应用。高质量的纸袋,不但经过药物处理,本身具有杀菌作用,而且透水、透气性能好,质量可靠,经得起生产考验。质量差的纸袋不但没经过药物处理,且生产技术也不过关,透气、透水性能非常差,也不抗雨水冲刷,为黑点病病菌的浸染传播提供了温床。遇到雨水多的年份,质量不过关的纸袋更易被雨水淋毁而直接贴在果面上,导致紧贴果面处黑点病发生严重。也有不少果农里面套一层塑料袋,外面再套一层纸袋,这样的套袋方法,袋内不透气,黑点病发生更严重。

(三)套袋技术差。许多果农套袋时将手伸入袋内将纸袋撑开,然后用力拍纸袋的底部,以撑开纸袋下部两边的透气孔,使纸袋透水透气,并使苹果在纸袋中央,避免纸袋与果皮相贴而导致果皮粗糙和发生日烧病。但调查发现,许多果农由于操作失误,拍纸袋时把透气透水孔折叠了,使袋内在雨后几天仍然存水,不能及时排出,延长了袋内潮湿时间,而且由于纸袋透气性差,造成袋内高温高湿,给病菌的浸染繁殖提供了有利的小环境,为黑点病的大发生提供了人为条件。(四)树势弱、通风透光差。连年环剥、休眠期刮皮和大量无机化肥的投入,会造成苹果树势衰弱,抗病能力明显下降。据考察,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苹果园病害发生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果农单从产量要效益,而忽视了果品质量,苹果园每亩栽株数过多、留枝量过大、果园郁闭。通过在各地的了解,树势弱、果园郁闭、树体病瘤多、刮皮重、连年环剥的苹果园,黑点病发生尤为严重。

三、防治技术

(一)谢花后应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加内吸性杀菌剂,并且使用倍数要科学,喷施要仔细。

(二)选择透气性好的纸袋。可选取多种品牌的纸袋盖在倒有开水的杯子上,哪种纸袋最先透上气,说明哪种纸袋透气性好,同时要查看纸袋底部透气孔大小是否合适。

(三)科学套袋。套袋时一定把袋透气孔撑开,遇雨后才能及时把雨水排出袋外,使袋内透风、干燥。(四)增强树势。苹果采收后及时追施有机肥,8月中下旬及时追施磷钾肥,这两个时期追肥能显著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五)科学修剪。重视夏剪,及时疏除重叠枝、交叉枝、旺枝,增加透光面积,使树体透风透光。(六)及时排水。在7~9月,如降水较多应及时排水,避免苹果园内长时间积水

四、易与黑点病混淆的两种病害

在套袋苹果园,经验不足的果农,还会把以下两种病害出现的黑点误认为是黑点病。(一)痘斑病。1.症状。痘斑病的黑点分布在萼洼上部、果顶周围和胴部,一发生就出现较大的斑点,和黑点病一样只发生在果皮上,不深及果肉,也不引起果肉腐烂。此病是由缺钙引起的,严重时还会引发苦豆病。2.区别。痘斑病与黑点病的显著区别:一是黑点病多是套袋苹果才发生,不套袋苹果一般不发生,而痘斑病则是套袋和不套袋的苹果都发生;二是黑点病病斑下的果肉无苦味,而痘斑病病斑下的果肉有苦味;三是黑点病的病斑在生长后期和贮藏期不扩大,而痘斑病的病斑会扩大,并向下凹陷。3.防治方法。秋施基肥时,每株增施80~100克硝酸钙或氧化钙或硫酸钙。从萌发新叶起至8月,每30天喷1次硝酸钙或磷酸二氢钙300~400倍液,或氨基酸钙800倍液,以补充钙素。(二)轮纹烂果病。1.症状。轮纹烂果病病斑为浅褐色斑点,在果面上分布无规律。2.区别。轮纹烂果病与黑点病的区别:一是轮纹烂果病无论套袋苹果还是不套袋苹果都会发生;二是黑点病的病斑较小,不溃烂,而轮纹烂果病的病斑扩大后,病部溃烂,甚至引起整个果实腐烂。3.防治方法。轮纹烂果病的防治方法与危害枝干的轮纹病相同。

玉米空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近几年来,不少地区都有玉米田空杆病害发生,发生面积在不同区域有大有小,危害程度有轻有重,发生时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达到30-50%。空杆病害经常被农民朋友误认为是种子质量问题,其实这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生理病害现象,采取适当措施可减轻或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一、危害症状

玉米空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玉米杆上根本没有果穗,是先天不育株,群众称之为公玉米,比较少见。另一种类型是茎秆上有果穗,但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使玉米在雄穗抽出后,雌穗迟迟不伸苞叶,不吐花丝,果穗不能发育增大,果穗变小,不结或少结籽粒,也叫雌穗滞育株。

二、发病原因

玉米空杆病是一种生理病害,是受环境原因影响,雌穗发育受阻造成果穗不能形成或者过小。影响发病的因素如下:

1、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授粉季节正是雨季,关键时期遇到连续雨淋,是玉米雌穗无法受粉造成空秆的重要原因。

2、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玉米拔节后,正值雌穗分化时期,此时田内积水,土壤缺氧,玉米根部的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影响玉米雌穗的正常发育,产生空杆。相反,如果此时土壤水分不足,肥效不能正常发挥,营养供应不上,则根系弱小,光合作用能力不强,雌雄穗不仅发育不良,而且不同步,雌穗发育过晚不能正常受粉造成空秆。这几年我市玉米拔节时正值雨季,有的田中积水严重,极易造成空杆。

3、光照不足种植密度过大,相互遮阴,光照不足会降低植株光合作用能力,造成养料输送不均衡,果穗发育受到影响,就会出现空杆。中稀密度品种一般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叶片肥厚,若过度密植容易造成光照不足导致空杆病害发生。这几年秋季我市连阴雨天较多,光合作用不足,是导致营养不良造成空杆的重要原因。

4、施肥不平衡偏施氮肥,磷钾营养不足,造成雌穗生长营养不足,雌穗发育受阻,易引起空杆。或者前期施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阻,也易引起空杆。聊城市有些地方习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偏施氮肥,不注意补充磷和钾,容易导致营养元素的不平衡。

5、多因素综合作用聊城市自1998年以来,经常有玉米空杆病发生。如掖单13、浚单18、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中科11号等品种都有过报道。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或在相同区域不同地块,或仅播种期的不同,空秆发病情况相差悬殊。最具代表性例子:2012年,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有弟兄二人相邻地块玉米田,同批种子,同时播种,收获时却大相径庭,一个亩产720公斤左右,一个空秆率很高,亩产不到460公斤,这是因为造成玉米空杆的原因往往是以上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玉米生长发育受播种时间、密度、水肥条件、光照、病虫害、种植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在敏感时期受到关键因素的危害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杆现象。

三、防治方法:

正因为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控制该病的发生时也应从多方面入手。采用综合控制措施,可较好的控制玉米空杆病的发生,空杆率降到1%以下。

1、合理密植稀植品种密度过大容易引起空杆,密植品种密度不足影响产量,要根据品种特性,严格按品种说明选择适宜密度留苗。

2、合理灌排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及时旱浇涝排,特别是拔节孕穗期要控制好玉米田墒情。

3、科学施肥氮磷钾按比例合理运用,苗肥以磷钾为主,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2-15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0-12公斤,以利于苗壮苗旺;氮肥主要用在拔节期,每亩施用20-30公斤。

4、综合防治连续阴雨连绵的天气要人工授粉;适当多施磷钾肥;采取化学药剂措施防止好病虫害;及早喷施矮壮素、助壮素或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株高等等。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可大大减少空杆病害的发生。

四、空杆病害和劣质种子危害的区别

空杆病害发生时病株一般较健壮,叶片、株型、株高和其他正常植株差异不大,只是没有雌穗或者雌穗很小,穗粒数也往往较少,在生育后期才表现出来。如玉米种子质量问题如纯度不够,其中的自交苗因为没有杂交优势,从苗期开始发育迟缓,植株长势弱,株高低,植株瘦小,叶子较窄,结实后只是果穗、籽粒较小,但穗形、穗粒数一般没明显异常。

石榴发生裂果的原因及预防


一、特点:

石榴裂果发生的严重时期一般始于以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其中以采收前10-15天最为严重,直至采收期。品种不同,裂果发生差异明显。果皮厚,成熟期晚的果裂果轻,如铁皮、大果青皮酸等品种;果皮薄,成熟期早的果实裂果重,如薄皮、落花甜等品种;树冠的外围较内膛、朝阳较背阴裂果重;果实以阳面裂口多,机械损伤部位易裂果。

二、原因:

石榴果实由果皮、胎座隔膜、种子3部分组成。在果实发育的前期,细胞分生能力强,果皮的延展性较好,种子和果皮的生长趋于同步,不易发生裂果,随着果实临近成熟采收和经过夏季长时间的高温、干燥和日光直射,致使果皮组织受到损坏,再加上细胞组织的自然衰老,分生能力变弱,导致果皮组织延展性降低。而果皮以内的组织,因受外界不良影响较少,仍保持较强的生长能力,导致种子和果皮内外生长速度的差别,条件不利时有可能造成裂果。

导致裂果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环境水分的迅速变化。特别是持久干旱又缺乏灌溉的果园,突然降水或灌溉,根系迅速吸水输导至植株的根、茎、叶和果实等各个器官,众多种子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处于老化且基本停止生长的果皮,当果皮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导致果皮开裂。由这种原因引起的裂果,集中、量大、损失重。

三、预防

1、尽量保持园地土壤含水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因土壤水分变幅过大造成的裂果,可采用树盘地膜覆盖,园地覆草,增施肥料,改良土壤等技术,提高旱薄地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掌握科学灌水技术,不因灌水不当造成不应有裂果损失。

2、适时分批采收果实。早(坐)果早采,晚(坐)果晚采;如成熟期久旱遇雨,雨后果实表面水分散失后要及时采收。

3、果实套袋。将石榴果实套袋,可减少机械创伤和降水直淋,能有效地减少裂果,同时起到防病、防虫作用。可在花谢后,子房开始膨大时用塑料薄膜套袋(注意套袋前喷1次药)。

4、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长中后期喷施25毫克/升的GA3(赤霉素),可使裂果减少30%以上。

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技术和发生规律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介绍。 1.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首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发病首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梗干枯缢缩。 2.病原及发生规律散落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残体是来年初侵染的主要病源,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3年以上。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丝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穗粒标本中可存活10年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而传播,经植株伤口入侵。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植株个体负载量大的发病也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也逐渐加重。 3.防治技术清除病源: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秋季收获后立即收集地面落叶、穗、蔓、粒及其他病残体,清扫干净,清除侵染源。合理施肥:施肥以基施和有机肥为主,花前追施适量氮肥,促进枝蔓生长。结果后,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补施微肥,提高植株体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提高结果部位,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绑蔓,摘心,打副梢和适当疏叶疏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工作,降低湿度。药剂防治:葡萄结果后,要经常检查下部果穗,及时摘除病粒病穗。发病地块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80%乙膦铝800倍液等轮换喷施,并在每次用药时混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微肥。重病园可于始发期向地面撒施灭菌药,如福美双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每667平方米撒施1.5~2千克,每隔半月撒1次,共3~4次,同时与喷施农药相结合,喷施的有效药剂有桑兰990A500倍液;或者采用灭菌肥II型3000倍液各喷2~3次。

葡萄裂果防治措施


主要发生在浆果近成熟期,果皮开裂。裂口从果蒂向下纵裂,果汁外溢,易造成病虫害蔓延。 果实感染白粉病易引起裂果;密植果园施氮肥过多,枝蔓徒长和通风透光条件不良的葡萄园易发生裂果;土壤水分不均匀,变化过大,特别是葡萄果实膨大期干旱,而到成熟期降雨过多,易造成裂果;空气湿度较大,易造成裂果。 防治措施 1、加强病害防治。⑴秋末冬初冬剪后,彻底清除病叶、病果、枯枝,集中烧毁或深埋。⑵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白粉病发生时可喷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800倍液,每10天1次,连喷2-3次。 2、适时夏剪。夏剪后保持架面通风透光,并将剪下的枝叶等运出果园进行深埋,减少菌源。 3、合理负载。改进栽培管理技术,培育健壮树体,通过疏穗、果穗整形来控制产量,一般每亩产量控制在1500千克左右。 4、及时套袋。一般在疏果后果粒黄豆粒大小时进行,套袋前喷1遍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喷药要均匀,重点喷果穗,药液晾干后再套袋,于上午8:00-10:00时或下午16:00时以后进行。 5、合理肥水。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水分充足而稳定的状态,注意及时排水,排灌通畅,同时通过深翻和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减少土壤水分变化。 6、覆盖地膜。葡萄园覆盖地膜,既可防止根系吸收过多的雨水,又可防止地面水分蒸发,干旱时把覆盖与灌水结合起来。 7、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采收前1-3周,喷0.2%氯化钙或0.2%氨基酸钙,可有效地防治裂果。

荔枝裂果病的原因和荔枝如何防止裂果


荔枝的裂果多发生在果肉包满种子后的迅速生长期以及果实着色期,尤以果实着色期严重,对产量影响最大。荔枝的裂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果实的结构、果实发育期的环境条件、病虫危害、栽培管理条件都有影响。

(1)品种间的差异。糯米糍、甜岩、桂味等属于易裂品种,黑叶、怀枝等则裂果较轻少。品种内品系间也存在差异,如糯米糍中的小叶大红糯裂果较轻,而薄壳白皮糯则裂果严重。

(2)果实发育期间积温偏听偏高,湿度低,果实发育时间缩短,果皮发育先天不足,这在花期偏迟的树上十分明显。

(3)果实发育初期树体营养供应不平衡。叶片中氮和钙的含量及果实中氮钾含量比例与裂果程度显著相关。叶片中氮、钙含量较高和果实中氮、钾比例少,裂果现象相对较轻。此外,果皮中钙和硼的含量也与裂果有关,若不足会加重裂果。

(4)水分失调是导致裂果的重要因素。果实生长发育阶段遇干旱,或果实发育后期果肉迅速生长期,遇久旱骤雨或台风雨,常造成大气压降低和湿度增加,叶片蒸腾作用减弱,果肉的渗透势降低,而导致果肉锰长,超过了果皮的受力而导致裂果。

(5)病虫危害。特别是果实发育中后期受霜疫霉病、炭疽病的危害,果皮易从病部裂开。

(6)栽培管理不当。包括施肥、灌溉排水措施不合理,使土壤环境变差,造成裂隙果。

荔枝裂果,尤其是名优荔枝糯米糍、桂味的裂果,一般年份在10%-30%,严重年份可达50%-70%,且大部分发生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给生产者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裂果。

目前能有效地减少裂果的主要措施有:

(1)在果实发育期尤其是果皮发育阶段,保持水分均衡供应。果实发育期遇高温干旱,除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度外,还应向树冠喷水,使果实能在较稳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此外,对于幼年树,在果实发育前期可用45%的遮光网遮阴降雨,以促进果实尤其是果皮的发育正常、良好。

(2)平衡供应果实发育期所需的营养。除平衡供应氮、磷、钾三大元素外(氮:磷:钾约为1:0.5:1),还要及时补充与果实发育密切相关的钙、硼、铜等元素。或在花穗期和幼果期增施花生麦、鸡粪等有机肥。

(3)在果实发育中、后期采取断根、环割等措施,可削弱根系的活力,对减少裂果有较显著的作用。

(4)果穗套袋。果实开始着色后进行套袋,有利于改善果实生态环境,减少裂果。

(5)应用化学调节剂防裂果。雌花谢后10天、20天、30天各喷1次荔枝专用防裂素或复合型细胞分裂素共喷2-3次,能促进果皮发育,提高果皮的抗裂性。果实发育的中、后期喷护果使者22-3次,对减少裂果有显著效果。

(6)防治病害,减少裂果。果实发育中后期受霜疫霉疫、炭疽病感染,果皮易从病部开裂。因因此在果实发育期间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番茄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顶腐病,俗称膏药顶,是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在永年菜区发生比较普遍,而且越来越重。轻者果实变扁、变轻、变甜失光,严重时整个果实变黑腐烂,减产20―30%。

一、发病症状。脐腐病在番茄如拇指大小到着色成熟前均可发病,病斑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故称脐腐病。病斑初为水浸状暗绿色,不久变为暗褐或黑色的直径1―2厘米或更大的坏死斑,其下部果肉干腐收缩,脐部凹陷,有时龟裂,果实变扁,果肉变甜。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皮柔韧、无光,失去食用价值。

二、发病原因

1、水分供应失调的影响。干旱时果实脐部最易失去水分引起组织坏死。在大量供水时,由于蒂部细胞膨压过大而使细胞破裂、细胞内充水,最后变色坏死。即水分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造成的。

2、缺钙的影响。多年连种,过量使用氮、磷肥,都会抑制对钙的吸收。果实中钙含量低于0.2%时易导致脐腐病发生。

3、土壤层浅、沙性大、盐碱土发病重。

4、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果皮较薄、果顶平及花痕较大的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适时灌水防止土壤时干时湿,特别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第一水定植时和第二水花开始坐果时,水量均不能太大;第三花序开完以后,第一穗果如鸡蛋大小时,才浇大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灌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注意做到勤浇、浅浇。

2、选富含有机质土层厚,保水强的砂壤土种番茄。土壤缺钙时,亩用硝石灰或碳酸钙50千克均匀均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层中。

3、避免施氮肥过多,特别是速效氮肥,不要一次施用过量,注意氮、磷、钾适当,要多施腐熟有机肥。

4、发病时,用1%的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进行根外施肥,每7天1次,具有良好防效。此外也可用口服钙片喷施。

葡萄白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探讨。

一、发生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首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发病首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梗干枯缢缩。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

散落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残体是来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3年以上。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丝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穗粒标本中可存活l0年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而传播,经植株伤口入侵。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植株个体负载量大的发病也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也逐渐加重。

三、防治技术

l.清除病源: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秋季收获后立即收集地面落叶、穗、蔓、粒及其它病残体,清扫干净,清除侵染源。

2.合理施肥:施肥以基施和有机肥为主,花前追施适量氮肥,促进枝蔓生长。结果后,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补施微肥,提高植株体的抗病能力。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提高结果部位,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绑蔓,摘心,打副梢和适当疏叶疏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工作,降低湿度。

4.药剂防治:葡萄结果后,要经常检查下部果穗,及时摘除病粒病穗。发病地块可采用50%退菌特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80%乙膦铝800倍液等轮换喷施。重病园可于始发期向地面撒施灭菌药,如福美双l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每667m2撒施l.5-2kg,每隔半月撒1次,共3-4次,同时与喷施农药相结合,喷施的有效药剂有绿风95500倍液;或者采用灭菌肥II型3000倍液各喷2-3次。

甜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表现在叶片。叶片皱缩,叶面凹凸不平,叶片边缘叶脉产生淡褐色坏死,植株顶端叶片产生深绿相间的花叶斑驳。设施甜瓜生产早期靠近风口的植株发病比较严重,主要为设施外侵入的飞虫带毒传播。

发病条件:病毒在多年生宿根作物或杂草根上越冬,病毒通过种子、蚜虫、摩擦接触和伤口等方式传播。

甜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甜瓜品种。

2.种子处理。播前选晴天晒种3-5小时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分钟,再用60-65℃温水处理72小时,以钝化病毒。

3.利用蚜虫的趋避性。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或设施内挂黄板,可有效防治蚜虫;在风口处加盖防虫网,也可有效地防治带病毒的飞虫侵入。

4.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注重水分的调节,培育壮株,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5.经常检查,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田内毒源。

6.药剂防治。蚜虫、温室白粉虱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根治蚜虫、温室白粉虱,减少传播媒介,对防治病毒病有特效,药剂选用10%吡虫啉1000倍液、0.36%苦参碱1000倍液、25%噻虫嗪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结合防治虫害,发病初期可喷施病毒钝化剂,控制病害,药剂选用2%宁南霉素2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1.5%植病灵1000倍液、5%菌毒清300倍液等药剂进叶面行喷雾防治。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配合使用98%磷酸二氢钾4000倍液或叶绿壮浓缩叶面肥3000倍液,防治效果更好。

温室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我地从80年代后期开始搞温室葡萄栽培,到90年代初已形成较大规模,总面积在16.7hm2以上,年经济效益达230万元。栽培品种以乍娜为主,有少量巨峰、凤凰51。但是,由于连续多年栽植葡萄,使病菌基数不断增加,加之品种本身抗性较差,许多温室内相继发生了多种病害,其中以霜霉病、白粉病、黑痘病最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给广大果农造成了巨大损失。1996年我市迁安镇小寨村一果农的温室葡萄发生了黑痘病,果实品质变劣,只得降价销售,损失8000元。1997年同村另一果农温室葡萄霜霉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早期落叶,过多萌发二次梢,致使翌年产量锐减,经济效益仅为上年的五分之一。为此,我们对温室葡萄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探索研究,现总结如下。 1、霜霉病 乍娜、凤凰51等发病较重,巨峰较轻。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幼叶重,老叶轻。初期在叶片正面有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叶背面有白色霜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反卷、干枯、脱落。若防治不及时,迅速蔓延,叶片大量脱落,使二次梢大量发生,消耗大量养分,果实含糖量下降,花芽分化受到影响,翌年产量明显下降。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温室内通风不良,湿度过大(90%以上)。夜间温度又偏低(在18℃以下),叶片上有大量水滴形成,使霜霉病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从叶片气孔侵入。防治上应选用健壮无病苗木和抗病品种。在繁殖苗木或直接扦插建园时,要从健壮母株上采集插条。乍娜、凤凰51等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差。应选用京秀、无核早红等抗性强,且成熟期早的品种。 定植时,要苗将木在5度石硫合剂溶液中蘸一下,对霜霉病有一定预防作用。温室覆膜后,可结合灌水按3g/m2的用量在地表撒施50%甲基托布津粉,进行土壤消毒。在开花前喷1次600倍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以后每隔半月左右喷1次1:0.7:200波尔多液,连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600倍90%乙磷铝或600倍50%的瑞毒霉。均能有效地杀灭病菌。 要严格调控温室内温、湿度。尽量使夜间温度不低于18℃。当湿度达90%时,要及时通风换气。当昼夜平均温度达13℃左右时,要密切注意病情。棚膜最好用无滴膜,减少水滴。要合理整形修剪,增加光照,增强树体抗性。夏季发病时要及时摘除较重的病叶,到室外烧毁。冬剪后要将枝、叶、病果等杂物清除到室外进行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2、白粉病 以叶片发病较多,发病后,叶色褪绿或呈灰白色斑块,上覆盖一层白色粉末。叶面不平,并逐渐使病叶卷缩、枯萎、脱落。由于乍娜品种本身易裂果,白粉病严重时,果实也感染此病,加重裂果,造成更大损失。白粉病在果实着色后发病较少。 防治霜霉病也兼防治白粉病。但要注意前期防治,最好在葡萄发芽前喷一次5度石硫合剂,也可兼杀其它病菌。 3、葡萄黑痘病 黑痘病为害葡萄所有绿色体的幼嫩部分,但以果实为重,刚落花后的幼果即可感染,造成大量落果,未落果实的病斑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围深褐色,外缘紫褐色,似"鸟眼状"。病果硬化或龟裂,小而酸涩,失去食用价值。发病轻的果实,病斑凹陷不明显,后期龟裂可以愈合,趋于正常,但果味仍较酸,商品性差。 防治方法除参照霜霉病的外,发芽前喷石硫合剂时可加入0.5%五氯酚钠,或10%的硫酸亚铁,以铲除病源菌;在开花前和落花达80%时是喷药的重要时期。

《葡萄裂果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