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山药白涩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山药白涩病,又称山药斑纹病。

〔病原菌学名〕CylindrosporiumdioscoreaeMiyabeetlto

〔寄主作物〕山药。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蔓。叶片发病,多是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初时在叶片上产生边缘不明显的黄白色小斑点,扩展后因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边缘变褐稍隆,中间浅褐色,散生许多小黑点。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致使叶片穿孔或枯死。致病菌为薯芋柱盘孢。病菌分生孢子盘叶两面生,聚生或散生,初埋生,黑褐色,后突出表皮而上部呈白色至黄白色,分生孢子梗长圆柱形,不分枝,直或微弯,单胞无色,分生孢子针状,二端较圆或一端较尖,直或稍弯,无色,具1~3个隔膜。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越冬菌产生分生孢子引起田间发病。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适宜温湿度条件分生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再侵染,潜育期仅1~2天。病害再侵染频繁,病情扩展较快。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多7、8月份发病,是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病害严重。

〔防治措施〕(1)选地势较高燥,土质肥沃地块种植。要深翻地,精细整地。(2)实行轮作,避免连作。(3)施足腐熟的粪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合理灌水,雨后排除田间积水。(4)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集中烧毁或深埋。(5)发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微粒粉剂6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新万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延伸阅读

东方蝼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东方蝼蛄为害水稻造成的枯心苗,是稻茎基部被咬,严重的咬断,呈撕碎的麻丝状,心叶变黄枯死,受害稻株易拔起,稻茎上无蛀孔,无虫粪,这种症状在落水晒田时或稻株四周无水时才能见到。东方蝼蛄为害其他作物特点,参见华北蝼蛄。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一35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一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较长,超过腹部末端。腹末具1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别于华北蝼蛄。卵初产时长2.8mm,孵化前4mm,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暗紫色。若虫共8—9龄,末龄若虫体长25mm,体形与成虫相近。

生活习性

群集性。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怕光、怕凤、怕水。东方蝼蛄孵化后3~6天群集一起,以后分散为害;华北蝼蛄初孵若虫3龄后方才分散为害。

趋光性蝼蛄昼伏夜出,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特别是在无月光的夜晚,可诱集大量东方蝼蛄,且雌性多于雄性。故可用灯光诱杀之。华北蝼蛄因身体笨重,飞翔力弱,诱量小,常落于灯下周围地面。但在风速小、气温较高、闷热将雨的夜晚,也能大量诱到。

趋化性。蝼蛄对香、甜物质气味有趋性,特别嗜食煮至半熟的谷子、棉籽及炒香的豆饼,麦麸等。因此可制毒饵来诱杀之。此外,蝼蛄对马粪、有机肥等未腐烂有机物有趋性,所以,在堆积马粪、粪坑及有机质丰富的地方蝼蛄就多,可用毒粪进行诱杀之。

趋湿性。蝼蛄喜欢栖息在河岸渠旁、菜园地及轻度盐碱潮湿地,有“蝼蛄跑湿不跑干”之说。东方蝼蛄比华北蝼蛄更喜湿。东方蝼蛄喜欢潮湿,多集中在沿河两岸、池塘和沟渠附近产卵。产卵前先在5~20cm深处作窝,窝中仅有1个长椭圆形卵室,雌虫在卵室周围约30cm处另作窝隐蔽,每雌产卵60~80粒。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精耕细作,深耕多耙;

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

4、人工捕捉。

马粪和灯光诱杀

1、在田间挖30厘米见方深约20厘米的坑,内堆湿润马粪并盖草,每天清晨捕杀蝼蛄;

2、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

1、将豆饼或麦麸5公斤炒香,或秕谷5公斤煮熟晾至半干,再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兑水将毒饵拌潮,每亩用毒饵1.5-2.5公斤撒在地里或苗床上。

2、在蝼蛄为害严重的菜田,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公斤与15-30公斤细土混匀后,撒于地面并耙耕,或于栽前沟施毒土。蔬菜苗床受害重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洞杀灭害虫。

豆芜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芜菁寄主较多,除危害豆类蔬菜及豆类作物外,还可危害茄果类的辣椒、番茄、马铃薯;绿叶菜类的苋菜、蕹菜;禾本科的玉米,以及甜菜、向日葵、苜蓿、芝麻、棉花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成虫群集危害,大量取食寄主叶片、花瓣乃至果实,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与结实,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芜菁形态及习性

芜菁成虫为体中型具有鞘翅的甲虫,但鞘翅较柔软,前胸背板较鞘翅狭窄。条芜菁体黑色。头带红色,鞘翅上各具一黄白色条纹,以豆芜菁[EpicautagorhamiMarseul]为代表。斑芜菁体亦呈黑色,头黑色,鞘翅上有黄黑相间的横斑纹,以眼斑芜菁[MylabriscichoriiLin.别名黄黑花芜菁]为代表。

芜菁年发生世代,华北地区为1代/年,湖北为2代/年,华南地区年发生世代不详,估计2代/年以上。就豆芜菁来说,一代区成虫在6、8月份危害,8月份为严重危害期,大豆开花前后最重;二代区越冬代成虫于5-6月间发生,集中危害早播大豆,以后转害蔬菜。第1代成虫出现于8月,危害大豆最为严重,9-10月间转到蔬菜上危害。成虫多白天活动,活泼善爬,具有群集危害习性,受惊时则迅速分散或坠落地下,其腿节末端可分泌含有芜菁素(别称斑蝥素)的黄色液体,如人体皮肤触及,可引起红肿发疱。成虫产卵于土中,产卵前先用口器和前足挖一产卵穴,每穴产卵70-150粒,呈菊花状排列。芜菁成虫为植食性,但其幼虫则以蝗卵及土蜂巢内幼虫为食,如缺食物,则10天内可死亡。幼虫共6龄,1-4龄幼虫食量渐增,56龄幼虫则不需食料,末龄幼虫在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

1.害虫发生严重地区或田块,收获后及时深耕翻土,可消灭大部分土中虫蛹。

2.人工网捕成虫。可利用成虫群集危害习性,于清晨用网捕杀。

3.药剂毒杀。可于成虫发生期喷施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乱油5000倍液,或2.53功夫乳油3000倍液,1-2次或更多,交替喷施,喷匀喷足。另外,鉴于芜菁幼虫在土中活动,笔者建议在芜菁常年严重危害的地区,还可探索土壤灌淋药液,毒杀土中虫蛹的办法进行防治,以减少成虫虫口数,可能减轻成虫危害。

芋头污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芋头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产生黄色小斑点,后扩展成浅褐色至深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枯死。

病原

芋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在北方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借风雨气流传播;南方病原菌在寄主植物上辗转为害无明显越冬现象。

栽培密度大,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徒长、旺长,雨水较多,田间湿度大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多雨季节栽培适当稀植。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

250g/L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1000倍液;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大叶黄杨的白绢病的防治措施


大叶黄杨的白绢病的防治措施

大叶黄杨发生白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毁灭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如控制不利,可能引致苗木全部死亡。根据以往的工作,我们总结出大叶黄杨白绢病的特性和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白绢病症状:发病初期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腐烂,经几天阳光曝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放射状在根际土壤中蔓延,后期在近地表茎上长出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常造成全株死亡。叶部表现为先发暗而失绿最终变黄干枯。

大叶黄杨白绢病的防治措施:

①严格进出苗制度,不从发病地区购进苗木,防止人为传播病害。

②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土壤灭菌消毒是关键性措施。可用0.2%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等与土拌匀后栽种,或按每平方米用药5至10克,加适量细土撒入土中。种植时尽量选用无病地块,同时应避免连作。

③地块要做到基本平整。在五月份开始控制浇水,使地表保持相对干燥,并增施磷钾肥。注意雨季排涝,雨后突然暴晴,要分次排尽积水,不要一次排净。

④喷1∶1∶100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性预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或用25%敌力脱乳油2500倍液喷雾,对此病有特效,有效期2-5周,高效内吸,2小时起效,耐雨水冲刷。

⑤雨后及时中耕松土,做好其它病虫害防治工作。

⑥株行距不可过密,及时修剪过密枝。及时去除病叶病株,去掉土表的菌丝和菌核并集中烧毁,对土壤及时用杀菌剂消毒。

⑦在北方做好病弱苗的冬季防寒工作。

玉米缩节病的症状危害及防治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1993年以来,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具有明显上升之势,给我市的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1996年大发生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10%~30%。2007-2009连续三年在黄淮地区大发生。如何控制玉米病毒病,尤其是玉米粗缩病(MRDV)的危害,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近几年我们对玉米粗缩病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病株样本中有85.16%的玉米植株基本绝产或绝产,株高仅为健株的1/2,无雌穗或雌穗无粒;98.44%的植株株粒重损失率达50%以上。

防治方法

防治玉米粗缩病应及早动手,绝不能像有的农户那样,等看到玉米感病后才喷药防治,那就为时已晚。我市玉米播种期大概在5月20日--6月25日之间。这期间正值灰飞虱活动盛期,无法通过错播种期的方法防治此病,防止工作尤为艰巨。此时正值小麦成熟后其,部分农民漠视麦田后期管理,使灰飞虱等虫害侥幸生存,危害夏季作物生长。因此防治玉米粗缩病应从小麦后期管理开始,抓好小麦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是小麦丰产的保证,又是对夏季玉米免受粗缩病危害的重要措施。

大蒜叶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各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蒜生长期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枯死、早衰,蒜头减产,蒜苔霉烂,直接影响产量,它的发病原理及防治方法是: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蒜薹。叶片受害多始于叶尖,初呈花白色小圆点,发展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向下发展,致病叶上半部枯死。潮湿时,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蒜薹被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抽薹。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凡长势弱,管理不好的地块,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土壤肥沃、易排水地块种植大蒜,雨后及时排水。发病重的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增强植株抗病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香樟白绢病的症状及防治


香樟白绢病,在我国南方发生比较普遍。主要危害樟树苗木,此外还为害油茶、楠木、柑桔、马尾松等。

症状

病原菌从苗木根颈处或离地面3~4厘米的茎基部侵入,受害处表皮松软,与木质部脱离,并呈显暗褐色芝麻状斑点,几天后,斑点上长出白色菌丝,皮层组织逐渐下陷,并长出白色丝绢状菌丝。在高温多雨时,菌丝扩展很快,不但能蔓延到成片的苗木茎基和根部,引起苗木根部腐烂,而且可以蔓延到附近土壤表层。在菌丝层中逐渐由菌丝交织成白色菌核,菌核逐渐变黄,最后变褐。菌核内部组织疏松,表面紧密坚硬,外形似油菜籽,散布在根颈和附近土表。所以,白绢病也称菌核性根腐病。病苗很快全株枯萎。有些树苗,叶片也能感染,病叶上呈现具有同心轮纹的褐色病斑,在背面生着菌丝和菌核。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白绢病由半知菌类无孢菌群小菌核菌(Sclestiumrlfsii)侵染所致。

发病规律

白绢病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9℃~32℃,在适温和高湿环境下,病菌生长特快,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存活。菌丝在旱地里能存活4~5年。菌核萌发产生菌比,在高温多湿时,菌丝生长特快,所以白绢病多在夏季多雨的时候发生,一般在5月底开始,6~7月间最为严重,一直至10月初才停止。尤其在贫瘠的沙质土壤中,苗木密度大,圃地排水不良,苗木生长纤弱,抗病力差,病害更易流行。在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里育苗,虽然病菌仍能生长繁殖,但由于苗木生长健康,抗病力强,白绢病则少发生。

防治方法

①营林措施。苗木生长不良时,易发生白绢病。所以应增施有机肥料,及时间苗和分床,加强中耕除草等抚育管理工作,使苗木健壮,提高抗病力,是防治的基本措施。

②苗圃要进行土壤消毒,肥料要充分腐熟,避免带入病原菌。白绢病菌的菌核在旱地可存活数年,但在水中半年后即可死亡,故在发病严重的地区,育苗地应与水稻轮作。如必须连作最好在播种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土壤消毒药剂以千分之一的升汞或1%的硫酸铜,波美5度石硫合剂较好。

③病害发生时,将病苗拔除烧掉,迹地撒上石灰,并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撒在健康苗木根颈处及根际土壤表面,也可用10~20%的酸性升汞水浇根保苗,抑制白绢病的扩展。取升汞50克,溶于100毫升盐酸中,然后加水50公斤,即成10%的酸性升汞,极毒,不可入口,使用时要注意人畜安全。升汞对铝有强腐蚀性(形成汞铝合金),所以,不能用铝盛装升汞水。也可用1%硫酸铜浇灌苗木根部,或用赛力散与土混合,撒在苗床上都有一定的效果。

花卉美洲斑潜蝇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分布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又名苜蓿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湖北、云南、福建、海南等地。

为害特点为害大丽花、红花羊蹄甲、菊花、非洲菊、两色茉莉、牵牛花、夜丁香、香石竹、小理花、香豌豆等及多种瓜果蔬菜。幼虫潜入叶内取食,造成弯曲蛀道,从而影响花卉的光合作用,导致落叶、落花,严重影响城市绿化美化和节日花坛摆花。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翅展2.1毫米左右。体浅灰黑色,体态如家蝇。卵黄色。幼虫蛆状,浅黄色渐变为橙黄色。围蛹型,土黄色。

生活习性该虫因地区、温度和寄主不同,发生代数不同。1年发生几代至十几代。北方地区以蛹在土里越冬,海南地区无越冬现象。雌成虫在叶片上刺孔,形成刻点(小洞),通过刻点取食与产卵。卵多产在表皮下。幼虫孵化后潜叶为害,叶片出现弯曲虫道,虫道两侧边缘有虫粪形成黑条纹。资料报道,在1526℃完成1个世代需1620天。

综合治理措施

(1)加强检疫调运花木和切花时,应加强检疫,消灭虫源,防止扩大为害。

(2)物理防治采用黄色黏胶板或性信息素诱杀。

(3)生物防治利用或迁引潜蝇茧蜂、斯夫金小蜂、绿姬小蜂、金小蜂等。

茶苗白绢病的症状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茶苗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苗圃根部病害。国内分布范围广,为害严重。除茶外,尚能为害瓜类、茄科、麻类、烟草等200多种植物。

症状

发生在根颈部,病部初呈褐色斑,表面生白色绵毛状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可向土面扩展。后期在病部形成油菜籽状菌核,由白色转黄褐色至黑褐色。由于病菌的致病作用,病株皮层腐烂,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叶片枯萎、脱落,最后全株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是一种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的真菌。菌丝体初无色,后稍带褐色,密集,形成菌核。菌核圆形,表面光滑、坚硬,黑褐色。在湿热条件下产生繁殖体,即担子和担孢子,但不常见,传病作用也不大。

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第二年春夏之交,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侵染幼苗根颈部进行为害。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以6~8月发生最盛。土壤粘重,酸变过大,地势低洼,茶苗长势差,以及前作为感病寄生地,病害发生亦重。

防治方法

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的地作苗圃。注意茶园排水,改良土壤,促进苗木建壮,增强抗病力。感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苗并进行土壤消毒。药剂用70%五氯硝基苯每方1~2.5公斤,加细土后撒施土面混匀。7~10天后再撒一次。感病较轻的苗木可用药液灌蔸,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0.5%硫酸铜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移栽茶苗叶可用20%石灰水浸泡消毒。

大叶黄杨的白绢病及防治


大叶黄杨发生白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毁灭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如控制不利,可能引致苗木全部死亡。根据以往的工作,我们总结出大叶黄杨白绢病的特性和防治方法。

症状:发病初期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腐烂,经几天阳光曝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放射状在根际土壤中蔓延,后期在近地表茎上长出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常造成全株死亡。叶部表现为先发暗而失绿最终变黄干枯。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在土壤中存活5至6年),第二年条件适宜菌核萌发长出菌丝,在土中蔓延,从植株基部侵入而使其发病。

发病条件:酸性土壤有利于发病(适宜pH值范围:1.9-8.4,最适pH值为5.9);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发病(八九月份发病严重),最适生长温度30至35℃;连作土壤发病重(土壤含菌多且存活时间长);粘质土壤发病重;地势洼,种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的发病重(病菌喜湿润窝风的条件)。

防治措施:

①严格进出苗制度,不从发病地区购进苗木,防止人为传播病害。

②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土壤灭菌消毒是关键性措施。可用0.2%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等与土拌匀后栽种,或按每平方米用药5至10克,加柿肯竿寥鋈胪林小V种彩本垦∮梦薏〉乜椋??庇苊饬?鳌

③地块要做到基本平整。在五月份开始控制浇水,使地表保持相对干燥,并增施磷钾肥。注意雨季排涝,雨后突然暴晴,要分次排尽积水,不要一次排净。

④喷1∶1∶100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性预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或用25%敌力脱乳油2500倍液喷雾,对此病有特效,有效期2-5周,高效内吸,2小时起效,耐雨水冲刷。

⑤雨后及时中耕松土,做好其它病虫害防治工作。

⑥株行距不可过密,及时修剪过密枝。及时去除病叶病株,去掉土表的菌丝和菌核并集中烧毁,对土壤及时用杀菌剂消毒。

⑦在北方做好病弱苗的冬季防寒工作。

天竺葵褐斑病的危害及防治


分布与危害

天竺葵褐斑病使天竺葵产生病斑,严重时这个叶片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或卵形,直径1-4毫米,浅褐色,灰白色至红褐色,具有暗褐色狭窄边缘,叶背病斑或稍鼓出,两面生浅黑色霉层。病斑常汇合成大的枯死斑。

病原

CerosporabrunkiiEll.EtGall.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尾孢霉属,天竺葵尾孢。子座由少数褐色细胞组成,直径20-40微米。分生孢子梗束生,榄褐色,顶端色淡,宽度一致或顶端较狭窄,不分枝,直或微弯,顶端近近截形至尖锥形,孢痕明显,隔膜2-7个,45-1264-6微米。分生孢子鞭形,无色,直或变曲,基部圆锥截形至截形,顶端略钝至较尖,隔膜多而不明显,35-1351.5-5微米.病菌在病叶内以黑色子座越冬。

发生规律

高温多湿病害。夏秋季雨多露重易感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增施磷钾肥,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

(1)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菌丹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米2喷药液50~60千克,每7天喷一次,连续4~5次。只要防治的早,坚持如期防治,喷得周到细致,即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试用烟熏剂(适用于温室、大棚):定植前用硫磺烟熏、消毒。每1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可用46%百菌清烟熏剂250克,在傍晚熏蒸。

(3)试用粉尘施药(适用于温室、大棚):施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667米2用药量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撒。最好与喷雾防治轮换使用,每七八天喷一次,喷粉在日出前或落后进行,喷粉后封闭棚、室、使株充分着药。

景观树种松针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又名松落叶病。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油松、马尾松、黑松等松树。从幼树到大树均可得病,以幼树受害较重。受害后造成针叶枯红脱落。

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而脱落;马尾松初期症状则在针叶上出现小黄斑点友段斑,至晚秋全叶变黄而脱落,

在黑松上针叶黄色段斑较大,且有褐色斑纹.以后变黄脱落。

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次年春在各种病叶上都能产生典型症状:即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长0.2~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长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一纵裂缝,显露出乳白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

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雨水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等,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

防治方法如下:

加强肥、水等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秋冬季清扫落叶烧毁,消灭病原菌。

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1:l:100的波尔多液,或500倍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每半月喷1次,共喷2~3次预防。

《山药白涩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