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园林植物德氏霉叶枯病症状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德氏霉叶枯病症状分布与危害见图:

德氏霉叶枯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类引起多种草坪禾草发生叶斑、叶枯、根腐和茎基腐的重要病害(故又有根腐病之称)。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造成草坪早衰、秃斑,严重危害草坪景观。症状

引起的病害种类很多,由于寄主与病原菌之间的专化性,症状表现不同。

1.早熟禾叶斑病主要侵染草地早熟禾。病叶和病鞘上,先出现很多小的椭圆形、红褐色至紫黑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病斑沿平行于叶轴方向伸长,病斑中央坏死,个多病斑愈合成较大的坏死斑。老叶比嫩叶容易被侵染。当整个叶片或叶鞘上受害时,维管束系统被环割,整个叶子或分蘖死亡,使草坪变得稀疏,瘦弱早衰。通常在春、秋季,或温暖干燥时期,或寒冷过后马上出现干旱时期,叶斑发生以后还可发生枯焦和根、根状茎和冠部腐烂。

2.羊茅和黑麦草网斑病危害黑麦草、细叶羊茅、高羊茅等禾草。细叶羊茅上引起的叶斑病,出现红褐色、不规则形的小斑点。病斑很快环割叶片,引起黄化并从顶尖开始枯死。严重发病时,大面积草坪上普遍出现很多叶片死亡的褐色枯斑(直径210cm)。还可发生根部和冠部腐烂,造成整株枯死。主要的发病季节在春秋两季的潮湿时期。在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上,引起网纹状的褐色条纹。随着病情发展,网斑汇合形成深褐色的病斑,病叶枯死,草坪早衰、黄花,变为黄褐色或褐色。

3.黑麦草大斑病主要侵染意大利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也侵染早熟禾、羊茅、鸭茅等。常见症状是出现大量的、卵圆形褐色的小病斑。随着病斑的增大,病斑的中央变成浅褐色至白色,边缘深褐色。另外,还可形成深褐色的长条大斑,(有时也还会出现浅褐色的网纹状),病斑大小可达1745mml0~20mm,最后造成叶片枯死,使得草坪稀疏,严重的形成枯草斑。还可发生根部和冠部腐烂。

4.翦股颖赤斑病主要危害匍匐翦股颖、细弱翦股颖、红顶草、普通翦股颖。常发生在高温湿润天气下。叶片上病斑细小,褐色至红褐色,环形至卵圆形,扩大后中心黄褐色至枯黄色。多个病斑愈合使草坪呈现红色。病情严重时,病叶被环割,萎蔫死亡。

5.狗牙根环斑病叶片出现褐色小点,扩大伸长成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中央漂白成浅黄褐色。病斑迅速增大,病组织上有时会形成漂白色的和褐色的同心环斑。因此,又称为轮纹斑病。严重发病的草坪随着病叶的干枯死亡,草坪稀疏早衰。

病原

病害英文名:Drechsleraleafspot病害别名:根腐病病害种类:真菌病害病原物:德斯霉属Drechsleraspp.

发生规律

20℃左右的温度和叶面水滴是最适于病菌侵染发病的条件。因此,春秋季的温度、降雨、结露及其时间的长短就成了病害流行程度的重要限制因素。病菌可通过风、雨水、灌溉水、机械或人和动物的活动等传播到健康的叶或叶鞘上。叶斑病的发生主要是在春秋两季;翦股颖赤斑病和狗牙根环斑病,在较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发生;D.Dictyoides,D.Poae和D.Siccans从秋季至春季的任何时候都可侵染茎基部、根部以及根状茎,在一些地方在温和的冬季也能引起发病,造成腐烂。另外,由于种子带菌,在新建植的草坪上还引起烂芽、烂根和苗腐。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很多,阴雨或多雾的天气、叶面长期有水膜的存在、午后或晚上灌水;草坪周围遮荫、郁蔽,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造成的湿度过高;光照不足,N肥过多,P、K肥缺乏,植株生长柔弱,抗病性降低;草坪管理粗放,修剪不及时,剪草过低,枯草层厚,积累枯、病叶和修剪的残叶没及时清理等等,都会有助于菌量积累和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把好种子关,播种抗病和耐病的无病种子,提倡不同草种或品种混合种植。

(2)适时播种,适度覆土,加强苗期管理以减少幼芽和幼苗发病。合理使用N肥,特别避免在早春和仲夏过量施用,增加P、K肥。

(3)浇水应当在早晨进行,特别不要傍晚灌水。避免频繁浅灌,要灌深、灌透,减少灌水次数,避免草坪积水。

(4)及时修剪,保持植株适宜高度。如绿地草坪最低的高度应为56Cm。

(5)及时清除病残体和修剪的残叶,经常清理枯草层。

(6)化学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重量0.2%一0.3%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草坪发病初期用必菌鲨,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雾。喷药量和喷药次数,可根据草种、草高、植株密度以及发病情况不同,参照农药说明确定。

扩展阅读

早熟禾壳二孢叶枯病症状和防治


壳二孢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二孢属真菌引起的一种草坪枯萎病,主要危害早熟禾草坪。它同样可以感染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给草坪的生产管理带来巨大损失。虽然壳二孢叶枯病能够在草坪草生长季节发生,但它更容易在秋季天气转凉之前的干热条件下发生。由于壳二孢属真菌是叶部病原菌,因此受害植株在防治及时时通常能够较快恢复。容易与其相互混淆的病害有币斑病、热胁迫、机械损伤以及蛴螬带来的损害。

发生条件及症状:壳二孢叶枯病的发生条件至今不甚明了,但是其容易在春夏交接以及秋季草坪受到热胁迫时发生,它同样能够在夏季草坪受到过量灌溉时发生。壳二孢叶枯病发病迅速,当条件适合时,一晚上就能造成大面积草坪枯萎。发病区域草坪呈现出不规则的枯萎甚至死亡。受侵染的草坪植株单株叶片与币斑病症状相似,叶片从顶端向下出现近1/3至一半左右的枯黄色或白色枯萎,但在枯萎组织与健康组织的分界处并没有像币斑病那样的棕色至紫色的分界线。叶片上病斑周围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边界,在某些情况下会逐渐扩大使叶片完全枯萎。受壳二孢侵染死亡的区域从整体上看与受到热胁迫、机械损伤、蛴螬引起的草坪死亡相似,健康的叶片点缀散布在病斑中间。当寄主是早熟禾时,枯萎通常局限在叶部,根系并未受侵染死亡。

早熟禾壳二孢叶枯病症状和防治

壳二孢属真菌能够在被侵染的叶片组织中产生黄色至深褐色的壶形子实体。这些分布于死亡叶片上的子实体能够借助放大镜清晰地观察到,并可作为区分币斑病、机械损伤以及蛴螬的诊断标志。

养护管理:通过良好的养护措施能够将壳二孢叶枯病对草坪的损害降至最低,每年进行打孔作业减少枯草层提高水分的渗透;将修剪高度维持在2.5至3英寸,同时保持刀片锋利减少修剪时带来的机械损伤;在潮湿的天气尤其是病原菌活性较强时应避免修剪。

一般来说剪草时及时清理草屑能够减少病原数量,但是这并不能减轻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壳二孢叶枯病的发生与蔓延更多的是依靠环境条件,而不是草坪在发病初期的病原菌数量。

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尤其是在早春。过多的氮肥造成叶片徒长,过多的修剪会造成更多的叶片损伤。

维持合理的土壤湿度。一方面检查喷灌系统,确保每个喷头都能正常工作,避免草坪受到干旱胁迫;另一方面,过度的浇水以及排水不良也能促进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由于壳二孢叶枯病发病迅速,因此及时有效地施用杀菌剂比较困难。目前在草坪上发生壳二孢叶枯病时没有特效的杀菌剂,因此可以按照草坪叶部病害的治疗方法或者大田作物的壳二孢叶枯病进行喷施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嘧菌酯、丙环唑等药物来防治。

番茄青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症状:又名细菌性枯萎病、青巢病。春番茄5~6月、夏秋番茄8~11月为发病盛期。苗期开始染病,一般初果后发病严重。发病初期,顶端叶片白天萎蔫下垂,傍晚恢复,晴天气温高时,病株2~3天内便全株凋萎死亡,而植株仍保持绿色,故称青枯病。染病植株的茎下部表皮粗糙,易萌发不定根,根颈部横切面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髓部变褐腐烂,轻轻挤压有污浊菌液溢出。

2.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

实行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5年以上,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加强栽培管理。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种植。海边盐碱地或新垦山坡地,青枯病较少发生。整地深沟高畦,以利于排水。偏酸性土壤在整地时每亩撒施石灰150~200千克,并立即翻入土中,可调节土壤酸碱度,抑制病菌生长。农事耕作时,注意不要伤根。

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将根系周围土壤搬走,病穴及周围撒施石灰,或灌注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20%的石灰水,封锁病区以防病菌蔓延。此外,可用200毫克/升的链霉素喷淋根颈部,每7~10天1次,连续3~4次。也可用1:1:150倍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胶氨铜250~3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发病前则可用70%DT或DT米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7~10天喷根颈周围1次,连续4次以上。

园林植物大丽花青枯病的防治


大丽花青枯病为大丽花常见病害之一

一、症状根和块根被病菌侵染后变褐腐烂,地上部叶片萎蔫,下垂枯死。横切病根、茎,木质部呈黄褐色,并有细菌脓液溢出。

二、病原为青枯病原菌PseudomonssolanacearumE.F.smith。

三、传染途径病菌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腐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则大量繁殖,遇寄主便从伤口侵入。高温多雨季节移栽时,若土壤或肥料带有青枯病菌,最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避免在病区选择繁殖材料。

2、不要用发生过此病的土壤种植。加强苗木管理,避免产生伤口。淋水要适当,并要防止病区灌溉水流向健株。发现病株应拔除烧毁。

3、改良土壤:每亩撒施消石灰100-150公斤,施足腐熟农家肥,翻整土,使土壤肥沃、松散、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繁衍,并增强植株抗性。

4、药剂防治:

(1)及时清除、烧毁病株,每穴灌注2%甲醛液或20%石灰水消毒,也可撒施石灰粉。

(2)发病初期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用30%DT(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DTM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3)也可用上述药剂灌根,每株灌药液0.5公斤,并结合喷雾,7-8天1次,连续3-4次。

本资讯由湖南花木网整理编辑

园林植物毛竹枯梢病的防治


分布与危害

发生在福建、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症状

感病后先在主捎或枝条的节叉处出现舌状或梭形病斑,初为淡褐色后变成紫褐色。当病斑包围枝或干一圈时,其上部叶片变黄,纵卷直到枯死脱落。在林间因病害危害的程度不一,竹子可出现枯梢、枯枝和全株枯死三种类型。剖开病竹,可见病斑内壁变为褐色,并长有白色絮状菌丝体。翌年春,枯梢或枯枝节处出现不规则的小突起,后不规则开裂,从裂口处伸出1至数根毛状物,即病原菌有性世代子囊壳的喙。病原

病菌为核菌纲球壳菌目间痤壳科喙球菌属的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phyllostachydisZhang发生规律

病菌借水、风雨传播或人为传播。在发病区,凡遇7~8月份高温、干燥的年份,此病易流行。防治方法

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在冬末春初毛竹出笋前,结合常规的砍竹、钩梢两项生产措施,彻底清除竹林内的死竹及病枝、病梢,以减少病害的侵染源;

②加强检疫,禁止带病母竹和竹材外运,防止病害扩散;

③病害流行的年份,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在新竹发枝放叶期喷洒,隔10~15d连续喷2~3次。

杉苗赤枯病症状及防治


赤枯病是杉木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也为害幼林,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发生严重。除危害杉木外,还危害柏树、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油松等针叶树幼苗和幼树。

症状

因受害时期不同,其症状类型亦不同。

杉木尖枯受害苗木先是顶部嫩叶上出现黄色斑点,逐渐变红褐色,以后扩展到全叶,使嫩梢赤枯,病斑上散生黑色稍有突起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分生孢子盘吸湿长出褐色或黑褐色的丝状或卷发状的分生孢子角。严重的病苗整株变枯褐色而死亡,轻病苗仅顶梢枯死,常能再发2-3个不定芽,使杉苗成多头状。

树冠基枯在夏季温度高的地方,因地表热辐射,苗木基部受灼伤,病菌从灼伤处侵入针叶。初期针叶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在病斑周围有暗红色稍隆起的界线。以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的子实体,最后常引起叶尖枯死。潮湿时也能见到黑色的分生孢子角。

杉木顶枯定植一年生的杉木顶梢以下30cm处发黄,然后向上下扩展,病斑呈淡红色。皮层破裂后树梢呈棕褐色,当木质部被侵染时,整个顶梢也感染。枯梢上有黑色小点,遇潮湿时产生分生孢子角。

杉苗赤枯病症状及防治

病原

Pestalotiopsisguepini(Desm)Stey称褐斑拟多毛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暗色,粒点状,初期埋于叶片的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长梭形,有四个分隔,分隔处稍缢缩,每个分生孢子有五个细胞,中间三个细胞淡褐色,两端细胞无色透明,顶端有三根刺毛;孢子基部有一无色透明的分生孢子梗。菌丝体生长和产生分生孢子适温为26-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8℃,24小时内萌发率达50%。

发病特点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苗木上及地面上的病叶中越冬。越冬后孢子萌发速度很快,在湿度满足的情况下,经两小时即可萌发。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垂死的组织侵入,并能进行多次侵染,病叶是初次侵染源。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特别是在雨季蔓延迅速。当7月中旬温度上升到30℃以上,遇到雷阵雨,苗圃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初发病的苗木,可以形成发病中心。月平均温度在11℃左右时,病害基本停止;当月平均气温高于20℃时,病叶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至到10月气温下降到25℃以下,相对湿度低于50%,病菌才逐渐停止扩散。沙土地或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地,苗木生长衰弱,发病较重。苗木生长过密、氮肥施的过多、遮阴时间过长使苗木生长柔软,易发病。阳光照射强烈而不遮阴的苗木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择圃地。苗圃地要选择沙壤土和壤土,避免选用沙土、粘土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土地。发生过赤枯病的苗圃,冬季要深耕或实行轮作,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②加强林区管理。

在苗木生长期,对过密的苗木要及时间苗,使苗床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在光照强时要注意遮阴,幼林要及时抚育、间种绿肥,创造不利于赤枯病发生的环境条件,促进苗木和幼树的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减少发病;在病害发生期,特别是雷雨过后,要经常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拔除烧毁,以免扩散蔓延。

(2)药剂防治。

发病期间每两周喷洒一次1∶1∶200倍波尔多液,或喷洒50%退菌特800倍液、70%的百菌清500-800倍液。

薰衣草萎蔫病症状和防治


薰衣草萎蔫病在不同栽培地区种植园都有发生,特别在苗期表现突出,常有成片地段死亡,陕西的西安、河南的浚县都有发生。薰衣草在栽植中出现一种毁灭性病害萎蔫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病害症状:

一年生的播种苗或扦插苗受害时首先出现植物萎蔫、失水、叶色暗淡,叶片枝条顶部向下弯曲下垂,在现蕾期表现最明显。轻者夜间可以复原,重者两三天就死亡,根部腐烂,茎部导管变褐呈现光泽。三年生以上的苗子除与苗期病态表现一样外,萎蔫症状出现在植株的中心或边缘,逐渐向内向外发展,枝条萎蔫枯死,最后全株死亡,为害程度随株龄、品种而异。一般从5月份开始,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法国薰衣草发病重,前苏联的2-417品种发病轻。

发病不仅与气温、降水量大小有关,同地势高低、排水情况也有关系。特别在夏季暴雨后表现最为突出,死苗严重。轻者百分之十几、重者百分之九十以上死亡。

二、田间药剂试验:

九二0防效在15.5%左右,代森铵防效在13.3%左右,甲基托布津防效在2.6%左右,乙基托布津防效在26%左右,用抗菌素500ppm防效在23%左右,300ppm防效82%,200ppm防效79%,100ppm防效89%牞但是灌根效果不好。建议在栽培上要加强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实行田间垅作,栽培在砂性土壤,多施磷钾肥,以增强抗性。同时也可参考西瓜、棉花、花生等作物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玉兰黑斑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病原】属半知菌类真菌,细链格孢分生孢子梗束生,分枝或不分枝,淡榄褐色至绿褐色,有屈曲,大小5-1253-6(微米);分生孢子有喙或无喙;分生孢子形状变化较大,椭圆形、卵形、倒棍棒形至圆筒形,具横隔1-9个,纵隔0-6个,淡榄褐色至深榄褐色,表面光滑或具瘤,7-70.56-22.5(微米),可由10个左右孢子组成孢子链。芸苔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常不分枝,有显著的孢子痕,具隔0~7个,14-486-13(微米);分生孢子长卵形或倒棍棒形,18-1479-33(微米),有横隔3-18个,横隔处缢缩,纵隔0-15个,喙大小9-1483-7.5(微米)。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紫色小斑点,渐扩展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纹,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幼树发病重于成树。

【防治方法】1、加强苗圃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施用充分腐熟的饼肥,及时松土浇水,北方注意防霜冻害。

2、及时清除地面落叶,剪除树上重病叶,集中深埋。

3、发病初期,喷洒必菌鲨1000-1500倍液,或1:1:160波尔多液,或0.3~0.5Be石硫合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王铜悬浮剂,25%络氨铜水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以喷施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真菌性病害特效。

秋季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防治


秋季是多种食叶害虫的幼虫为害各种树叶的盛发期,许多害虫到了秋季常常暴发,它们有的是以低龄幼虫越冬,有的是以卵或茧越冬。该类害虫将一个枝条或叶片食光后,分散取食,食叶后影响冬芽的形成和隐芽的再次萌发。

主要的食叶害虫有杨扇舟蛾、角斑古毒蛾、臭椿皮蛾、花椒凤蝶、棉大卷叶蛾、小蓑蛾、葡萄虎蛾、葡萄天蛾、柳蓝叶甲、樗蚕蛾、尺蠖、美国白蛾等。

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防治:

(1)可在树木周围耙土、锄草或翻地,杀死准备越冬的虫蛹。

(2)利用幼虫受惊易掉落的习性,在幼虫发生时将其击落,或根据地面和叶片的虫粪、碎片,人工捕杀树上的幼虫。

(3)幼虫入土后或成虫羽化前,在寄主周围地面喷施或浇灌50%辛硫磷,以毒杀土中虫蛹。

2.物理防治:

利用蛾类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

3.生物防治:

幼虫3龄前,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1000至1200倍液,既保护各种天敌,又防止污染环境。

4.化学防治:

3至4龄前的幼虫,可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3000至3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000至2500倍液,或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仿生农药。虫口密度大时,可喷施50%辛硫磷2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500至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至3000倍液等药物,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保护天敌:

保护螳螂、胡蜂、茧蜂、益鸟等天敌。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及其防治


常见的幼苗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农带来很大损失。现介绍几种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好圃地。应选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

1.福尔马林消毒。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10Kg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

2.菌灵消毒。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g。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3.五氯硝基苯消毒。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g、代森锌5g,混合后再与12Kg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4.硫酸亚铁消毒。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Kg,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子,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半到一小时或将种子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便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从出苗期开始,每隔7~10天每亩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75公斤喷洒林木幼苗,使幼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撤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并每隔10~15天施药1次,可每亩用敌克松500~800倍液100Kg,或65%的代森锌300~800倍液100Kg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Kg,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苗床上进行治疗。

园林植物野蚕病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野蚕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国。危害桑树、构树。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约46mm;雄体翅展约36mm。体灰褐色,前翅外缘顶角下方有一弧形凹陷,翅面有褐色横带2条,带中有深褐色新月形纹1个;后翅暗红褐色,中央有暗色阔带1条,内缘中央有半月形斑1个。卵扁卵圆形,中央略凹,长1.2mm,初产时黄白色,后为灰白色。幼虫老熟体长40-65mm。褐色,有斑纹。头小,中后胸特别膨大;中胸背面具黑纹1对;后胸背面有深褐色圆纹2个。第2腹节1背面有红褐色马蹄形纹2个,第5腹节背面有淡圆点2个,第8腹节上生有1角。蛹纺锤形,长12-23mm。暗红褐色。茧椭圆形,灰白色,紧密。发生规律

华东蚕区一年发生3代,少数4代,以卵在桑树枝干上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6月中旬盛期,7月上中旬为孵化末期;6月中旬出现第1代卵,8月上旬和9月上旬又有2个幼虫孵化盛期,多数是第1代和第2代幼虫,少数是第3代和第4代幼虫。辽宁和河北唐山地区一年发生2代,越冬卵于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上旬至6月下旬是越冬代为害盛期,7月发生第1代幼虫,9月中旬羽化为成虫,产卵越冬。山东蚕区1年发生2-3代,第1代为害严重,幼虫期为5月中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10月上旬成虫产卵在第一、二主干上,数粒至百余粒聚集在一起,排列不整齐。非越冬卵多散产在苗木叶片背面。防治方法

1.人工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各代幼虫、蛹发生期,捕捉幼虫和摘除茧蛹。

2.稚蚕和壮蚕在桑园可用20%除虫脲8000倍液喷洒。

园林植物含笑虫害考氏白盾蚧的防治


含笑考氏白盾蚧为含笑常见虫害之一,

形态特征

雌虫蚧壳阔卵形或近梨形,长2~2.5毫米,雪白不透明,2个壳点突出在头端,黄褐至红褐色。雌成虫一般近圆至梨形,浅黄色。臀板带红色。

卵长卵圆形,浅黄色,长0.24毫米。若虫初龄长0.4毫米,卵圆形,黄绿色,分泌有白色蜡丝。固定取食后呈扁圆形,二龄时雌雄差异显著。

发生与危害此虫分布在山东至海南、台湾、江苏至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是偏南方地区的害虫,北方则常在温室中发生。广西1年发生2-3代,世代整齐。以受精雌虫在寄主上越冬。3月份产卵在母蚧壳下,4月中旬孵化,5月中旬雄虫化蛹,下旬羽化;三代9月上旬产卵,下旬孵化,10月中旬化蛹,下旬羽化。

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加强对花卉害虫的检疫,是阻止和限制蚧虫蔓延的有效措施。在引种过程中要注意蚧虫的发生情况。

2。加强园艺管理在蚧虫发生不多时,可采取人工刷除。及时剪除虫枝,注意改善通风、采光条件,加强水肥管理。

3。药剂防治在若虫孵化期,蚧虫分泌蜡质少,抗药力差,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使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2500倍液喷洒,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在若虫及成虫期,因其分泌蜡质增多,抗药性增强,喷施一般药剂作用不大,可以喷施对蚧壳虫有特效的狂杀蚧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浇灌或根施内吸剂则效果明显。可在盆土干燥时,浇灌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其用量与灌水量相同,经7-10天资后效果明显。另一方法是埋施颗粒剂,在盆内根际周围挖1圈1-2厘米深的小沟,均匀撒入味喃丹或涕灭威颗粒剂,然后覆土灌足水,经7-10天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施用15%涕灭威,二缸子盆使用量为2-3克,每增大1个规格增加0.5-1克药剂。

园林植物碧桃卷叶的防治技术


碧桃春夏季常出现卷叶,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碧桃缩叶病春天碧桃叶片卷曲通常为缩叶病。主要表现为嫩叶刚展开时就遭侵染,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局部或全叶增厚,呈灰褐色。随着病叶的长大病害加重、病部肿大,皱缩扭曲,质脆而易破裂,红色或淡紫红色。后期病叶正面出现一层银白色粉状物,最后变褐枯死脱落。在新梢下部先长出的叶片受害较严重。

碧桃缩叶病的病原为外囊菌属真菌。病菌在芽鳞内外越冬,次年春发芽时侵入新叶发病。病菌喜冷凉潮湿气候,当桃芽膨大及展叶时,如遇春寒多雨天气则发病重,五月上中旬发病最重,6月趋于停止。病菌借助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一是早春及时剪除病叶集中烧掉;二是桃芽刚膨大未展叶时,喷洒波美度5度石硫合剂或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1次,消灭越冬病菌,并使冬芽萌发时免受侵染;三是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二、蚜虫危害碧桃的叶及嫩梢易遭蚜虫危害,受害部呈卷曲畸形状,并布有粘稠的蜜状排泄物。危害碧桃的蚜虫种类主要桃蚜。桃蚜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10代左右,以卵在桃树上越冬。第2年桃树萌芽时,群集在芽上危害。后转害花和叶片,并不断生殖。四五月份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其他植物上危害。晚秋产生有翅蚜迁至桃树上,交配产卵越冬。桃蚜发生与温湿度有很密切的关系,春季干旱的年份,发生和危害常很严重,常使被害叶变黄以至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为喷80%敌敌畏1500倍液或菊酯类杀虫剂防治。

《园林植物德氏霉叶枯病症状和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