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园艺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园艺手段防治植物病害能提高植物抗性,减少农药的使用,既经济有效又保护环境,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大体上有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不适宜环境条件引起的,称为生理病害,其病因主要是气候条件和水分、土壤、肥料等。

另一类是受到生物侵染引起的,称为传染性病害,引起它的因素有病原物、感病植物、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病原物侵染植物,植物不一定发病,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植物抗病能力的强弱,如果抗病能力强,则不发病或发病很轻。因此,选择抗病品种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环境条件,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要提高植物的抗性和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就需要利用园艺手段加强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修剪等的管理。

由此可见,以上两类病害的预防都需要加强土、肥、水等的管理。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温度、空气主要是由土壤供给的,土壤不仅是水、肥等物质的主要输送介质,而且也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场所,因此,土壤的状况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按容积计,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占12%,土壤中空气和水分各占15%至35%。园林植物一般是在园林建筑完工后栽种的,建筑垃圾应当清除干净,不能埋到树穴中,土壤贫瘠的地方还应当向树穴内填加沃土。同时,树穴底层要铺施基肥,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松土,及时浇水,及时施肥,使土壤中的各种成分适宜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性。肥料是植物的粮食,适当施肥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树体的抵抗力,施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因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追肥。春季宜施以氮肥为主的肥料,促进枝叶生长,盛夏季节少施或不施,秋季以磷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和花蕾膨大,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氮、磷、钾都不可少,三者应配合使用,才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花繁叶茂,增强树体抵抗力,一般氮、磷、钾的比例是4:3:2,锌、铁等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各种元素比例失调,病害就容易发生。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体内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参加,同时水分还具有调温作用,高温时可以吸热降温,低温时可以减缓热量散失。水分过多,植物则生长衰弱,抵抗力下降,抗逆性减弱,如果水分长期过多、则导致烂根、落叶,甚至死亡,缺水会导致萎蔫,长期缺水不仅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浇水应适度,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浇水要抓住关键时期,春天浇返青水,入冬浇冻水,夏天干旱多浇水,秋天生长缓慢期少浇水,生长旺期多浇水,花芽分化期少浇水,喜湿植物多浇,耐干旱植物少浇。浇水时还要注意,不要向有病害的植株上喷水,以免引起病害扩展,一定不要浇污水。

修剪也是园艺防治的一种方法,修剪可以控制树势,促使树体强壮;修剪可剪除病虫枝,及时剪除病枝可防止病害大面积传播;修剪可剪去杂乱枝,以利通风透光,预防病害发生。修剪以后要涂杀菌剂,以防病菌从剪口浸入。

另外,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要注意,防止人为原因引起病害大面积发生。

扩展阅读

如何用园艺手段防治植物病害


园艺手段防治植物病害能提高植物抗性,减少农药的使用,既经济有效又保护环境,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大体上有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不适宜环境条件引起的,称为生理病害,其病因主要是气候条件和水分、土壤、肥料等。

另一类是受到生物侵染引起的,称为传染性病害,引起它的因素有病原物、感病植物、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病原物侵染植物,植物不一定发病,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植物抗病能力的强弱,如果抗病能力强,则不发病或发病很轻。因此,选择抗病品种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

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环境条件,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要提高植物的抗性和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就需要利用园艺手段加强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修剪等的管理。

由此可见,以上两类病害的预防都需要加强土、肥、水等的管理。

1、土壤

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温度、空气主要是由土壤供给的,土壤不仅是水、肥等物质的主要输送介质,而且也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场所,因此,土壤的状况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按容积计,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占12%,土壤中空气和水分各占15%至35%。

园林植物一般是在园林建筑完工后栽种的,建筑垃圾应当清除干净,不能埋到树穴中,土壤贫瘠的地方还应当向树穴内填加沃土。同时,树穴底层要铺施基肥,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松土,及时浇水,及时施肥,使土壤中的各种成分适宜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性。

2、肥料

是植物的粮食,适当施肥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树体的抵抗力,施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因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追肥。

春季宜施以氮肥为主的肥料,促进枝叶生长,盛夏季节少施或不施,秋季以磷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和花蕾膨大,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氮、磷、钾都不可少,三者应配合使用,才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花繁叶茂,增强树体抵抗力,一般氮、磷、钾的比例是4:3:2,锌、铁等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各种元素比例失调,病害就容易发生。

3、水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体内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参加,同时水分还具有调温作用,高温时可以吸热降温,低温时可以减缓热量散失。水分过多,植物则生长衰弱,抵抗力下降,抗逆性减弱,如果水分长期过多、则导致烂根、落叶,甚至死亡,缺水会导致萎蔫,长期缺水不仅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浇水应适度,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浇水要抓住关键时期,春天浇返青水,入冬浇冻水,夏天干旱多浇水,秋天生长缓慢期少浇水,生长旺期多浇水,花芽分化期少浇水,喜湿植物多浇,耐干旱植物少浇。浇水时还要注意,不要向有病害的植株上喷水,以免引起病害扩展,一定不要浇污水。

4、修剪

修剪也是园艺防治的一种方法,修剪可以控制树势,促使树体强壮;修剪可剪除病虫枝,及时剪除病枝可防止病害大面积传播;修剪可剪去杂乱枝,以利通风透光,预防病害发生。修剪以后要涂杀菌剂,以防病菌从剪口浸入。

另外,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要注意,防止人为原因引起病害大面积传播。

园林木本植物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1)症状蔷额织品每年34j份在嫩茎上及叶基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子袍子,侵入核抹而生性袍子器及锈抱子器。5月间叶面上散发的淡黄色粉丸即是其夏抱子,以后是褐色的冬抱子。接、叶、芽、果均可侵害。单主寄生。

(2)发生特点病茵以苗丝体及冬袍子堆在病组织上越冬。夏季高温朗直接促使袍子死亡,冬季温度过低也能促使冬泡子死亡。在四季温暖多风或多雾的地区及年仇病菌的夏抱子可终年生袄成为其主要侵染源。在冬季较长

而池夏季温度较高的地九日0病害发生一船不重。

(3)防治方法摘除病枝、叶、芽、果,集中烷烃消灭初次侵染来源。定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瓶石硫合剂波美o.3一o.4度液。每隅十至十五天喷一次,连续喷三、四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2.菌菇白扮病

(1)症状病菌侵粱叶、茎、花柄和花氯早期处状为幼叶扭曲,淡灰色长出一层白色粉末状抓即其曲丝体和分生泡子。严重时花少而小甚至开不出花,叶片枯萎。

(2)发生特点温室栽培较露地栽培发病严重。温度干燥,有利于病害发生。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的休眼芽内越冬,以分生泡子行多次再侵染。氮肥过多、遮荫时间过长,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温室内要通风透损及时浇水。喷施石硫合剂波美o.3一o.5岛性粉剂2000倍液。注意土壤温度,50%苯来特可湿

防除植物病害的园艺手段


防除植物病害的园艺手段

园艺手段防治植物病害能提高植物抗性,减少农药的使用,既经济有效又保护环境,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大体上有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不适宜环境条件引起的,称为生理病害,其病因主要是气候条件和水分、土壤、肥料等。

另一类是受到生物侵染引起的,称为传染性病害,引起它的因素有病原物、感病植物、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病原物侵染植物,植物不一定发病,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植物抗病能力的强弱,如果抗病能力强,则不发病或发病很轻。因此,选择抗病品种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环境条件,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要提高植物的抗性和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就需要利用园艺手段加强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修剪等的管理。

由此可见,以上两类病害的预防都需要加强土、肥、水等的管理。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温度、空气主要是由土壤供给的,土壤不仅是水、肥等物质的主要输送介质,而且也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场所,因此,土壤的状况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按容积计,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占12%,土壤中空气和水分各占15%至35%。园林植物一般是在园林建筑完工后栽种的,建筑垃圾应当清除干净,不能埋到树穴中,土壤贫瘠的地方还应当向树穴内填加沃土。同时,树穴底层要铺施基肥,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松土,及时浇水,及时施肥,使土壤中的各种成分适宜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性。肥料是植物的粮食,适当施肥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树体的抵抗力,施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因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追肥。春季宜施以氮肥为主的肥料,促进枝叶生长,盛夏季节少施或不施,秋季以磷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和花蕾膨大,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氮、磷、钾都不可少,三者应配合使用,才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花繁叶茂,增强树体抵抗力,一般氮、磷、钾的比例是4:3:2,锌、铁等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各种元素比例失调,病害就容易发生。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体内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参加,同时水分还具有调温作用,高温时可以吸热降温,低温时可以减缓热量散失。水分过多,植物则生长衰弱,抵抗力下降,抗逆性减弱,如果水分长期过多、则导致烂根、落叶,甚至死亡,缺水会导致萎蔫,长期缺水不仅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浇水应适度,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浇水要抓住关键时期,春天浇返青水,入冬浇冻水,夏天干旱多浇水,秋天生长缓慢期少浇水,生长旺期多浇水,花芽分化期少浇水,喜湿植物多浇,耐干旱植物少浇。浇水时还要注意,不要向有病害的植株上喷水,以免引起病害扩展,一定不要浇污水。

修剪也是园艺防治的一种方法,修剪可以控制树势,促使树体强壮;修剪可剪除病虫枝,及时剪除病枝可防止病害大面积传播;修剪可剪去杂乱枝,以利通风透光,预防病害发生。修剪以后要涂杀菌剂,以防病菌从剪口浸入。

另外,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要注意,防止人为原因引起病害大面积传播。

浅谈水培植物病害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很多花卉植物都可以用来水培,比如风信子,文竹,绿萝等。那么在水培花卉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今天就为大家说说水培花卉的病害原因。

其实总体说来,对于新手花友来说不建议直接用水培的方式进行水培植物,水培也不是长久之计,关键是水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完全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而且,根部不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否则容易缺氧造成烂根。你现在看到市场上出售的水培植物,都是在土壤中种植后,洗根再水培的,因此,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有些可以水培时间比较长,但终究不是永远,如果希望它长了更好,对于新手来说,最好还是选择土培的方式。

第一种情况:叶片发黄

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植株在生长过程中缺少氮元素造成的。

第二种情况:出现色泽斑点或斑块。

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是植株缺少镁元素造成的。

第三种情况:植株瘦弱不堪。

往往缺少硫元素会导致植株新叶黄化,失绿均匀,植株瘦弱。

第四种情况:出现细小棕色斑点。

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缺少锰元素造成的。

第五种情况:植株叶片淡黄至发白。

植株往往缺少铁元素会导致新叶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至发白。

在水培的过程中要注意光照和水分的因素,水培植物不适合太多的阳光,散光就可以,在水培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植株根系腐烂,就要把烂根剪掉,还需要常换水,一周一次吧,水要在阳光下晒晒,再买些喷的叶面肥,10天用一次。水培的时候不要把根部全部放在水里面。

总结:以上就是水培花卉植物常见病害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花卉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一)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主要是由于花卉对周围环境条件不适应引起的,防治主要通过良好的栽培技术来改善环境和消除有害因素。

1、缺铁性黄化病

缺铁性黄化病在南花北养的花卉上最易发生,如杜鹃、山茶、米兰、兰花、茉莉、栀子及近年兴起的观叶植物等。

(1)症状:发病初期,叶肉褪绿、发黄,叶脉保持绿色,形成网状脉,随着病情加重,全叶变黄脱落,影响生长。

(2)病因:北方地区土壤偏碱性,一般pH值在7.5~8.5之间,土壤中缺少可溶性二价铁,植株因缺铁而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发病。北方地区水质偏碱,即使使用酸性栽培基质,时间长了也易产生黄化化病。

(3)防治方法:

①施用矾肥水:选用黑矾(硫酸亚铁)2.5~3kg,饼肥5~7kg,粪便lO~15kg,加水200~250kg,经一个月的沤制后即可使用,用时再稀释1倍浇灌即可。也可按l份黑矾、5份饼肥、100份水的比例配制。

②喷洒食醋液:将食醋液按1:250~300的比例喷洒,每10天喷1次,连喷3~4次。

③黑矾水浇喷:将黑矾配成0.2%~0.5%的溶液叶面喷洒或浇灌。

2、日灼病

喜阴花卉由于受强光照射而产生的一种病态,也属于生理病害。易发病的花卉植物有:兰花、君子兰、山茶、杜鹃、蕨类植物、喜林芋属观叶植物等。

(1)症状:嫩叶受害后,叶面粗糙,失去原有光泽,有时叶片向光面形成褪绿的黄褐色或黄白色枯斑,严重时叶缘叶尖变白焦枯。

(2)病因:兰花、君子兰、杜鹃等花卉在原产地多生活在茂密的山林中,性喜半阴,忌强光直射,如在夏季将其置于直射光下,嫩叶的组织易被阳光杀死,产生日灼病。

(3)防治措施:清明军寒露之间的这段时间,将喜阴花卉置于遮光率50%~70%的荫棚中,避免强光直射。

(二)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又称寄生性病害,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类菌原体等寄生于花木引起的病变。

1、黑斑病

黑斑病是蔷薇科花卉常见发生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危害严重。

(1)症状:叶片、叶柄、嫩枝、花梗均可受害。一般月季、玫瑰、蔷薇等植株受到侵害时,初期叶上产生红褐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放射状,黄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发病严重时,老叶枯黄脱落,只有植株顶部残存几片叶子,甚至枝条枯死。榆叶梅、樱花、君子兰等感病时,叶上出现褐色到暗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其上着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2)病原: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真菌:蔷薇黑斑放线孢Actinonemarosae(Lib.)Died、荷花链格孢AlternariaLumbii(E11.)Enlows.、樱桃链格孢AlternariaCerasiPotab.

(3)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雨后借助风雨及浇水淋溅等传播,一般7-9月雨季时发病严重,病弱株易于感病。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易诱发病害产生。

(4)防治方法:

①商品化生产中尽量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②冬季对植株重剪,清除并烧毁月季花圃中的病残枝、落叶,消灭越冬病源。

③药剂防治:早期防治效果较好。可喷洒75%百菌清500倍液、80%代森锌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50%多菌灵500~]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即可。

2、褐斑病

褐斑病系侵染植物叶的真菌病害,对牡丹、芍药、菊花、榆叶梅等均有危害。

(1)症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紫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圆形、近圆形,中央淡黄褐色,边缘暗紫褐色。病斑上有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严重时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影响开花。

(2)病原:半知菌门球壳菌球壳菌目真菌。

①壳单隔孢Ascochytaprunikab.etBut.;

②菊壳针孢SeptoriafhrysanthPmelldSacc.或SeptoriachrysanthemiindiciBubaketkabat.;

③翠菊壳针孢SeptoriacallistephiGloger.。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叶、病枝上越冬,翌春侵染下部叶,7-8月份高温多湿时发病严重。

(4)防治方法:参照黑斑病的防治。

3、炭疽病

炭疽病危害的花木有山茶、米兰、桂花、兰花、君子兰、玉簪、万年青、橡皮树、仙人掌等。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嫩茎,老叶尤易感病。大多数花卉感染后,叶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叶缘叶尖处病斑则呈半圆形、不规则形。初期病斑小,红褐色,后逐渐扩大,颜色也加深,中央则转为灰白色,有时边缘有黄晕。最后病斑呈深褐色,轮纹状,上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仙人掌类感染炭疽病后,茎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其上有黑色小点轮状排列。

(2)病原:系半知菌亚门黑盘孢木,毛盘孢属(Colletotrichum)、盘圆孢属(Gloeosporuum)的几种真菌。

(3)发病规律:以菌丝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次年4月初开始老叶发病,5-6月22-28摄氏度时发展迅速,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发病严重。分生孢子靠气流、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伤口处侵入。

(4)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康植株;

②发现病叶及时剪除烧毁;

③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不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

侵害花卉叶面的病害还很多,如白斑病、叶斑病、叶霉病等,其防治可参照上述几种。

4、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月季、蔷薇、菊花、瓜叶菊、报春花等花卉。

(1)症状:叶片、叶柄、花蕾、嫩梢等均可感染。初期,病部出现白色粉霉层,边缘不明显,后逐渐扩大并渐变为浅灰色,并产生黑色小粒点。植株受害后,矮小。畸形,花小而少或不能开花,影响观赏价值。

(2)病原:系真菌病害,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

①蔷薇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opannosa(wallr.)Lev;

②二孢白粉菌ErysiphecichoracerumDC.;

③洋蔷薇白尘粉孢OidiumLeucoconiumDesm.;

④菊粉孢OidiumchrysantheniRabenh.。

(3)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上越冬,次年随新芽的萌发而侵染,并随风力传播。白粉病一般春秋两季发病严重,但在温室生产菊花、月季切花和瓜叶菊时,周年均可发病。阳光不足、通风不利、偏施氮肥等均可诱发白粉病。

(4)防治措施:

①精心养护,合理施肥,加强通风透光,保持适当株行距,减少病害发生;

②剪除病枝叶及时烧毁;

③药剂防治:早春萌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或1:2:100-200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

5、蔷薇锈病

锈病可危害多种花卉,依寄主不同可分为蔷薇锈病、芍药锈病、菊花锈病、萱草锈病等。

(1)症状:蔷薇锈病主要危害玫瑰、蔷薇、月季。植株受害后,叶正面出现小黄点,背面出现小黄斑,外围有褪色环。随病情发展,病部产生粉红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器,以后叶背又产生多角形的较大病斑,约3~5mm,并着生黄粉状夏孢子堆。秋末,病斑上产生棕黑色粉状冬孢子堆。嫩梢、叶柄、果实受害后病斑隆起。

(2)病原:蔷薇锈病由多孢锈属真菌引起:玫瑰多孢锈菌Phragmidiumrosaerugosaekasai;玫瑰短尖多孢锈菌P.mucronatum(Pers.)schtecht.。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在病芽、病枝上越冬,次年产生担孢子,从气孔侵入寄主植物幼嫩部位开始感染,一般9~27摄氏度萌发侵染率最高。温暖多雨、潮湿多雾、偏施氮肥时易发病。

(4)防治方法:

①精细管理,合理施肥,培育抗病植株;

②保护地栽培时应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③结合修剪及时清除病体烧毁。

④药剂防治:早春萌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可选喷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敌锈钠250~3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波美0.2~0.4度石硫合剂、75%氧化萎锈灵3000倍液等。

6、灰霉病

灰霉病对多种花卉均有危害,仙客来、菊花、芍药、牡丹等发病较重。

(1)症状:叶、花、果实、茎基等均可感染。叶受害后产生褐色病斑,继而大片水渍状腐烂,病部覆盖一层灰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层。花芽受害后变黑枯萎。

(2)病原:①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exFr.;②牡丹葡萄孢B.paeoniaeOud.。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在病残植物体和土壤中越冬,次年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连绵多雨或多雾潮湿时发生严重。

(4)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残植物体,消除病原;②实行轮作;③土壤消毒。

7、煤污病

又称煤烟病、煤病、黑霉病等,对山茶、米兰、桂花、紫薇、柑橘、牡丹等均有危害,北方的温室大棚中发生普遍。

(1)症状:主要危害枝、叶、果实等。发病初期,病部散生灰黑色至黑色辐射状病斑,后连接成片,形成煤污状黑霉,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了花木的观赏价值。

(2)病原:病原菌有性态为小煤炱菌Meliolasp.和煤炱菌Capnodiumsp.,无性态有烟霉菌Fumagosp.和枝孢霉Cladosporiumsp.。

(3)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越冬,通过气流、风雨及蚜虫、粉虱、介壳虫等传播,并以这些害虫的分泌物为养料进行繁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荫蔽闷热及虫害严重的地方,煤污病危害严重。

(4)防治方法:

①保护地栽培花卉时,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温度,盆花摆放保持一定株行距,合理修剪。发病轻时可用清水擦拭、冲洗。

②消灭蚜虫、蚧类等害虫是重要防治措施。

③药剂防治:喷洒509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等。

8、根癌病

根癌病又称根瘤病、根肿病、冠瘿病等,在月季、樱花、碧桃、梅花等花木上危害严重。

(1)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靠近地面的根颈处,根和地上部也偶有发生。发病初期病部形成近圆形的小肿瘤,淡褐色,表面粗糙,柔软或略呈海绵状,后逐渐增大变硬,颜色加深。肿瘤大小不等。病株矮化、发育不良,重者死亡。

(2)病原:引起根癌病的病原菌系野杆菌属癌肿野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mithetTowns)Conn.。

(3)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病瘤及土壤中越冬,并通过嫁接口、虫伤等侵入寄主。在潮湿、偏碱的土壤中发病率高。

(4)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严禁苗木从病区流往无病区;

②选用无菌土或轮作;

③防治地下害虫,避免机械创伤,改劈接法为芽接法。

④发现病株应拔除烧毁,土壤用氯化苦消毒。⑤苗木消毒:可用0.1%升汞水或1%硫酸铜液浸根5分钟,再放入2%石灰水中浸1分钟,也可用500~2000l/L农用链霉素或上霉素浸泡。

9、白绢病

白绢病可以危害多种花木,如君子兰、兰花、牡丹、芍药、柑橘、刺槐、桃等。

(1)症状:植株近地面的根颈处发病。初期病部产生水渍状紫褐色斑点,后蔓延扩展,叶基腐烂,病部及附近土表有明显白色菌丝层,并有许多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初为白色,后渐变为黄色,褐色,植株萎蔫枯死。

(2)病原:引起白绢病的病菌系小核菌属白绢病菌SclerotiumrolfsiiSacc.。

(3)发病规律:病原菌菌丝、菌核能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条件适宜时,菌丝从花木根颈处或根部侵入,约一周左右即可发病。高温潮湿、土壤积水、通风透光不良时病害易于传播蔓延。

(4)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浇水适量,合理施肥,栽植不宜过深;

②土壤消毒;可在苗木栽植前用福尔马林消毒;

③发现病株及时切除病部,涂以硫磺粉或草木灰重新栽植。

10、细菌性软腐病

细菌性软腐病可感染仙客来、君子兰等花木,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危害极大。

(1)症状:①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一般首先侵染叶柄、花梗。受害部位产生水渍状病斑,暗绿色或褐色粘滑状软腐,很快萎蔫倒落,并向下延伸至块茎,造成植株死亡。细菌有时单独感染球茎,球茎外皮正常但内部组织崩溃,植株很快死亡。②君子兰感病后,发病初期心叶和心叶基部出现淡黄色油滴状病斑,扩展后连成一片形状不规则的大病斑,一直蔓延到根部,后期褐色软腐,呈糊状,严重时植株死亡。

(2)病原: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是由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aroidPnP(Townsend)Holland和E.carotovoraHolland引起的。

(3)发病规律:病原菌寄主范围广,腐生能力强,在病残植物体、土壤、堆肥中长期生存,靠土壤、水流、工具、昆虫、病健株接触等传播。细菌一般从伤口侵入,迅速发病,每年7~8月份高温高湿时极易发病。

(4)防治:

①精细管理,高温季节注意通风避免雨淋,浇水时不要浇到块茎顶端,移栽、搬动时防止人工创伤,同时预防虫害发生;

②避免交叉感染:发现病叶、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感病土壤未经消毒不可再用,工具、花盆等须经0.1%高锰酸钾消毒后再用;

③发病初期立即喷洒或浇灌400g/g链霉素或土霉素液。

11、叶穿孔病

叶片穿孔病是由真菌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梅花樱花、桃、杏、李等花木易受侵害。

(1)症状:

①真菌性穿孔病发病初期叶上产生紫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近圆形病斑,淡红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点,叶片穿孔。

②细菌性叶穿孔病初期病斑淡褐色水渍状,周围有淡黄晕圈,病部潮湿时溢出污黄分泌物,以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边缘木栓化而穿孔。

(2)病原:真菌性叶穿孔病是由核果尾孢菌CercosporacircumscissnSacc.引起的,细菌性叶穿孔则由桃细菌穿孔病菌引起。

(3)发病规律:病菌在病部越冬,第二年气温回升时发病。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气孔处侵入,6月始发,8-9月病重。细菌借助风雨、昆虫传播,从自然孔口、芽痕等侵入,4月下旬发病,6~7月病重。

(4)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烧毁病枝叶;

②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康植株;

③展叶前后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

④喷洒120~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5009、消石灰2000g、水120kg)。

12、根结线虫病

仙客来、大丽花、金鱼草、凤仙花、一串红等均易受根结线虫感染。

(1)症状:植株感病后,支根或侧根上产生圆形小瘤状根结,单生或串生,初期为黄白色,光滑坚实,后期变褐色,表面粗糙甚至腐毁破碎,小瘤内有白色粒状的雌成虫体。感病植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2)病原:病原线虫为Meloidogynespp.,其中发生普遍和危害性强的有: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Chitwood,花牛根结线虫M.arenariaNeal,北方根结线虫M.haplaChitwood和爪哇线虫M.javanicaChitwood.。

(3)发病规律:根结线虫在土中越冬,病土和病残植物体是主要侵染源。幼虫侵入幼根后固定寄生形成根结,幼虫在根结内经4个龄期发育成熟,成虫交配产卵。一般30~50天完成l代,一年发生多代。高温多湿的砂质壤土易于发病。

(4)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以免病区扩大。

②染病仙客来球茎可用50摄氏度清水浸10分钟。

③使用消毒的无病土栽培。田间土壤消毒可用二氯溴丙烷,使用方法详见使用说明书。盆土消毒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15%铁灭克颗粒剂、棉隆、克线丹等。

④种植期或生长期,可施用l0%克线磷,每公顷用药45~75kg,沟施、穴施、撒施均可。

13、病毒病

病毒病近年来有日渐扩大侵染的趋势,对香石竹、美人蕉、菊花、百合、郁金香等多种花卉均有危害。

(1)症状:植株受害后,可表现为花叶、褪绿、条斑、环斑、坏死、花碎色、矮缩、畸形等多种症状。

(2)发生规律:大多数病毒是通过蚜虫、叶蝉、飞虱等传播,嫁接和插条传染也是有效的传染方式。此外,病健株接触也易传染病毒。

(3)防治:

①加强检疫,控制病毒传播;

②选用抗病耐病优良品种,挑选无毒种植材料,加强栽培养护,培育健康植株;

③有效防治害虫;

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

⑤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l0~15分钟,无性繁殖材料在高温下放置一定时间。

植物病害简述与防治实务


植物病害防治比起杀虫、除草的难度要大一些。我们去粗取精,简明地阐述一下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可以要分为生理性病害和浸染性病害两个。

一、生理性病害:即植物并非病原菌的侵入而是自身生理不适所生的病害。发病的原因是由于土壤、气候等环境的恶劣或是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等,造成植物正常生理絮乱而变现出生长不良的病变。

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一般有以下特点:

1、片带状的发生,面积较大,范围较宽一些。

2、没有中心病株和中心病团,不存在逐步传布、扩大的现象,一发生就是一片。

3、植物体较多是整株病状,一般没有焦斑发生现象,主要反映全株生长不良,颜色不正,植株矮小,根子变色等。

植物的生理性病害,施用任何杀菌剂都没有作用;只能针对治疗,改善环境条件,施用生长调节剂和补充中、微量元素等。以下的生理病害为常见。

1、水稻坐蔸:一般采用排水晾田,浅水灌溉措施;并施用锌肥(如哈维特)生根壮苗剂等。

2、萝卜黑心:主要是缺硼,应增施硼肥(如纽萃钙硼)。当然也有病菌侵染而黑心的,另当别论。

3、李、桃等果树黄叶:施用硼锌铁镁肥有效。(如纽萃铁+绿亨1号)

4、油菜花而不实,施用硼肥。(如纽萃钙硼)

5、玉米苗呈牛尾巴,展不开,主要是缺钙,针对施用钙肥(纽萃钙硼)。当然也要注意与虫害造成的扭曲苗相区别。

6、各类植物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都有不同的反映,注意要查阅资料。一般来说,施用“脉素特”、“哈维特”等效果显著。

二、植物的侵染性病害:是指因病原菌的侵染而造成的病害。病原主要有线虫、病毒、细菌、真菌。

1、线虫病,主要是由线虫侵入而造成的病害。线虫为线丝状的软体动物,长短不一,有的肉眼可见,有的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可侵害植物的根、芽和种子等。一般的侵入后,可形成小的疙瘩,其中包着许多小的线虫体。整个植株生长不良。

线虫病,发生较少。杀线虫剂主要有底肥超能量、丁硫毒死蜱、阿维菌素等。

2、病毒病,病原菌为蛋白粒,而非一个完整的细胞。及其细小的,一般光学显微镜看不见。

病毒病许多植物都有发生,常见的如番茄、海椒、白菜、洋芋、草莓的病毒病。病毒病的症状,一般表现花叶、小叶、皱缩、卷叶、殭叶等。严重的出现坏死斑。

其防治,一般效果差。常见的治病毒病的农业为:

(1)、绿亨盐酸吗啉瓜药肥混剂

(2)、烯羚硫酸铜(独必克)

(3)、速渡(氯溴异氰尿酸)

防治病毒病,只用以上农药,效果一般不好;同时还应加上治蚜虫和叶蝉(传毒媒体)的农药(如吡虫啉、施定益等)再加上提苗、促使的哈维壮,三位一体施用,效果较好。

3、细菌病:是由致病的细菌侵入植物体形成的病害。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多为杆状、短杆状。

各种植物都会发生细菌性病害,细菌病的病状普遍的有:

(1)、软腐状:在植物的叶片、果实或花、茎等部位,发生软腐病变,病健组织间无明显介线,严重时稀烂、恶臭,但绝不产生霉层。可以用:速渡、龙克菌、绿亨6号、氯化亚铜、壬菌铜、铜高尚等进行防治。

(2)、角斑:在叶片上产生三角形或多角形密集的病斑;病斑是因细小的叶脉限致而呈角斑。可以用速渡+炭锁+天宝进行防治。

(3)、穿孔:致病叶片产生大小不等的孔洞。可以用炭锁+速渡+天宝进行防治。

(4)、青枯、枯萎:一般是整株性的。可以用绿亨1号灌根,速渡+炭锁喷雾进行防治。

(5)、溃疡:叶、果或茎溃烂。可以用炭锁+速渡喷雾进行防治。

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症状,如黑腐病。要注意查阅资料。

防治细菌性病害病害的农药,一般施用有:速渡、氢氧化铜(可杀得)、氧化亚铜(铜大师)、农用链霉素、炭锁、绿亨6号、丁子香芹酚等。

4、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发生最普遍的病害,菌原为真菌;多细胞,有菌丝体。病状常为各种枯焦斑,或焉萎、腐烂等,一般都生霉(孢子)。在多雨、潮湿,气温适宜条件下流行。

根据现状,从药剂防治的角度,规纳如下:

(1)、霜霉病类:含疫病、白锈病、黑胫病,是最常见的病害。蔬菜、果树、花卉、粮食等各种作物均可受害。

一般发生在叶片上,叶正面褪色黄斑,背面生霉如霜。

在果实、茎等其他部位也有发生。

霜霉病防治农药,常见的主要是:飓风+绿亨6号或代森联+速渡,甲霜灵(甲霜铜、甲霜锰锌等),烯酰吗啉(安克)类(如烯酰吗啉锰锌),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

(2)、灰霉病(含菌核病、纹枯病):一般发生在叶、果、茎上,水渍状病斑,气候潮湿,产生灰色霉层。

防治药剂:主要的有灰必克+丁子香芹酚、腐霉利(速克宁)等。

(3)、炭疽病:一般发生在叶、茎果上,病斑褐色稍凹陷,周围一圈红褐色。严重时腐烂。

防治药剂:炭锁或者炭锁+速渡+天宝、苯醚甲环唑(世高)等。

(4)、白粉病、锈病及梨黑心病、茶饼病。发生在叶、茎、果上。白粉病为白色或灰白色霉点、霉层。锈病为密集的黄色绣点,击破后可见黄色锈粉。

防治药剂:主要有三唑酮、扫粉(已唑醚菌脂)、绿亨2号、君斗士(氟菌唑)、世泽(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翠生或翠富(戊唑醇)、新扫粉乙嘧酚磺酸酯等。

(5)、水稻瘟病:防治药剂:三环唑、稻瘟灵。

(6)、根腐、立枯、枯萎、青枯等根部病害。一般用绿亨1号、绿亨2号等,喷茎基部和灌根。

(7)、其他病害,一般多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福镁双等。

代森锰锌、百菌清、福镁双,是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害初起施用为好,主要是预防作用。对真菌性病害都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注意百菌清在梨树不能用。

多肉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多肉植物甚少病虫害,非洲大陆严酷的环境,造就了多肉植物强大的适应能力,估计是外来物种的原因,常见的红蜘蛛,介壳虫,都不见踪影,偶尔土里会飞出个小黑虫,也无伤大雅。

不过,也有一些花友说过多肉植物病虫害的事情,主要是覃蚊一类飞虫的幼虫对幼苗根系的危害,这可能和这些花友用的土壤性质有关。这些花友在介质中添加天然的成分如腐叶土、煤渣等,甚至全部使用这些材料。天然的东西环保是不错,但是很难避免虫卵和病菌的寄留。时间一长,长出虫子来也是理所当然。

对于普通园艺爱好者,用的最多的花药无外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之类的广谱类杀菌剂以及呋喃丹之类的过期农药(呋喃丹由于剧毒、高残留,已经被国家列为禁药)。对于家庭栽培来说,以上几种药物已经足够应付常见的各种病虫害了,但是具体用哪种药,怎么用,却是另有玄机。

一般园艺植物的病害常见有腐叶病,根腐病,以及真菌感染造成的系列危害,每一种病症如不及时加以处理,都会导致植物部分器官的腐烂乃至全株死亡。但是对于多肉植物来说,细菌性的腐叶、腐根却极少发生,(物理伤害后没有及时处理伤口的除外)唯一对多肉植物威胁最大的是真菌导致的感染,具体表现在通风不良、潮湿及栽培介质消毒不良后的大面积真菌感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长毛。尤其以幼苗阶段爆发概率最高。假使真的爆发了什么病害,也可以参照多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土表的长毛是真菌感染,是一种病态的表象,而介质内部的菌丝则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必然现象,是一种正常现象。真菌的感染会以植物的组织细胞作为营养的来源,最终导致植物的组织溃烂。而介质内部的菌丝则是一种食腐菌,也是分解介质中有机物帮助植物吸收的一种益生菌,不会对有生命力的植物本体产生危害。(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除外)这两者需要区别对待,切勿一棍子打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在抗菌类药使用方面,也需要有所选择。我们都知道,多菌灵及甲基托布津是广谱抗菌性药物,主要针对细菌性的感染。而百菌清则是主要针对真菌类的消杀。在家庭栽培多肉植物过程中,由于主要以抵抗真菌感染为主,所以预防型施药应该以百菌清为主药,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可以间隔交替使用多菌灵及甲托进行配合。而在修剪、整形后用于伤口的处理,则应当以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为主,百菌清的效果相比就会差很多。药物使用应当注意预防为主、交替使用、提高浓度、减少次数这16字口诀。

预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燃,在苗头开始前就进行控制,不要等到看见病了再去用药,此时哪怕控制住了,也会影响植物的品相,乃至以后的健康。一般季节交替的时期是预防性施药的关键节点。

提高浓度,这是对动物、植物都通用的一个用药策略,对于常规性的疾病以及爆发式的急性感染,在说明书浓度的基础上,提高30-50%的浓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让被感染的个体在高浓度药物制造的无菌环境下,通过加强管理和后续保养来提高自身抵抗力,及早恢复健康。

交替使用,也就是防止菌类抗药性的产生,同样的药物最多连续使用3次,就应该换其他的。否则,抗药性一旦产生,施药就如同浇水,毫无效果。而且你也会因为少了一种可以替换的药物,而使其他药物的使用频率提高,导致其他药物也因为抗药性而失效。

减少次数,这是相对提高浓度而言的,上面也说过,土壤中有益生菌的存在。灭菌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也会无区别地杀灭益生菌。而益生菌对于改良土质,防止板结是有好处的。所以用药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使用药物不要过于频繁。要给益生菌以适当的生长空间。另外,减少用药的次数也可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建议以预防为主的施药间隔为2个月,季节交替期间可以适当增加。

最后介绍2则小窍门:

1、播种后,如逢连续阴雨,盆土过于潮湿,盆内极易爆发真菌,此时必须给药。但是由于盆土已经处在一个非常潮湿的状态。再进行常规施药无疑中给潮湿的环境又增加了水分,对于种子的萌发是十分不利的。这时,可以将药物的干粉直接均匀地撒在盆面,而不需用水进行稀释后喷灌。

2、常规灭菌药物是使用滑石粉作为载体的粉状物,(我们看到的白色粉末其实就是滑石粉,而真正药的成分是看不到的)稀释喷灌后,会在植物表面形成白斑,影响植物美观和光合作用,而且很难清除。建议在药物进行配比稀释后静置2小时,待滑石粉沉淀后,仅使用上清液进行喷灌(也就是药物的有效成分),则可避免以上污染。

多功能杀菌剂 防治植物病害


植物的各种病害是农业丰收的大敌,严重威胁着粮、棉、油、麻、烟、果、菜、瓜等生产,若防治不及时或失误,往往造成减产或绝产。

新近开发问世的广谱高效绿亨杀菌剂,对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直接杀死病菌,有显著效果。对于鞭毛菌(霜霉、腐霉菌等)、子囊菌(白粉菌等)、担子菌(黑粉菌、锈菌等)、半知菌(镰刀菌、轮枝菌、丝核菌、炭疽菌等),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并兼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现已应用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作物、园林绿化树木、花卉、草坪等生产中,效果较好。

一、适用范围

绿亨杀菌剂,应用广泛,如粮食、棉花、油料、烟麻、瓜果、蔬菜、花卉等的各种病害,均可使用。

二、使用范围

凡是植物易患的病害,如疫病、猝倒病、立枯病、锈病、炭疽病、黑星病、黑斑病、褐斑病、叶霉病、霜霉病、赤霉病、腐霉病、根腐病、干腐病、恶苗病、晚疫病、菌核病等病害,均可使用绿亨杀菌剂进行防治。

三、方法用量

1、绿亨一号,多用于粮油、棉花、人参、烟草、瓜菜、果树、草坪、林业苗木等。

①种子处理,每公斤种子用药1至2克。

②作物育苗,3000至4000倍液,播前苗床淋施,移栽前重复用药一次。

③在大田地里使用4000至5000倍液,根部灌注。

2、绿亨二号使用:

①种子处理,每公斤种子用药3至4克拌种。

②苗床消毒,每平方米3至4克,稀释600至800倍液淋施或喷雾。

③大田地里使用600至800倍液,叶面喷雾或根部灌注。

3、绿亨铁王,对我地区的123小苹果、黄太平、红铃果、大秋果、桃、李、梅树等及藤蔓植物葡萄、东北软枣子、五味子等缺铁绿症(即黄叶病)有特效。同时亦可适用于城乡绿化树木黄叶病的防治,还可用水溶解后,浇灌黄化的盆花,兼有防治小叶病(缺锌症)的功效。

其使用方法是,按果树树龄的一半施入,如6年生树用3片,4年生树用2片,藤蔓植物、葡萄、东北软枣子、五味子等3年以内用1片。

①在树干基部距地10厘米处钻1至2个直径7毫米小孔,每孔置入1至5片药片,深度以能置入规定剂量药片为准。

②小孔用封口油封严。

③本品全年均可使用,不过在夏季使用时,量应减半为宜。

4、绿亨天宝,它可使各类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增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菜作物、林果作物、花草作物等在播种前,浸种,10毫升对水15公斤。在苗期、快速生长期,喷雾,10毫升对水15至20公斤。园林绿化树果类,在移栽期、春梢期、花蕾期、幼果期,沾根或喷雾,10毫升对水20公斤。

四、注意事项

1、绿亨杀菌剂,质量保证期3年。

2、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

3、绿亨杀菌剂,应放在避光通风干燥处保存。

4、闷种易产生药害。

5、要按说明使用药量,以免造成药量不足或超量,而降低防治病害的效果。

这些天然物也能防治植物病害


在自家院子里或阳台上种点花花草草或蔬菜,不但赏心悦目,采摘食用起来方便也安全。但有了病害或害虫是否使用化学杀菌剂防治病害也是一个难题。下面看看老外的几个小秘诀。

1、牛奶也是农药:发现植物叶片上有零星斑点出现的时候,把过期不能食用的牛奶按1:9的比例兑上水,把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喷到,每周喷上一遍,连续喷2~3遍,可以很好的防控白粉病、病毒病和蚜虫、粉虱等。液体奶或奶粉都可以,且最好是脱脂牛奶,用蒸馏水或不含氯的水配兑最合适。牛奶中含有可以直接抑制植物有害菌的芽孢杆菌、木霉菌等,还含有容易被植物吸收且可强化叶片表皮的钙,更好的抵御病菌的侵袭;

2、海带浸提液:用一个桶装上三分之二左右剁烂了的海带,灌满水浸泡,隔一两天翻一翻,大约一到两周时间,直至海带开始腐烂的时候,把浸提液倒进喷雾器中对准植物叶片的正面和反面喷洒或直接灌根即可。海藻是大海里面生长的一大类植物,海带属于海藻中的一种,海藻富含多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类物质,用其浸取液可以刺激植物根系更好发育,提升抗逆水平,对病菌的侵扰抵御能力更强;

3、细香葱浸提液:用一个大约盛500毫升水的杯子装满剁烂了的细香葱,倒进一升左右的开水中浸泡,待冷却后剔除残梗,就可以喷洒植物了。一周一到两次,可以很好的防治黄瓜或南瓜霜霉病、苹果黑星病等。细香葱是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植物,学名为Alliumschoenoprasum,与洋葱有亲缘关系,是蛋、汤、沙拉和蔬菜烹调等不错的调味佐料。;

4、接骨木叶片浸提液:接骨木是一种灌木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取500克接骨木叶片放进3.5升的水中小火慢煨30分钟左右,冷却后剔除残梗即可喷洒,对蚜虫、蓟马和黑斑病都有效;

5、大蒜、玉米叶浸提液:把一杯玉米叶和一勺大蒜鳞状叶剁烂,放进1升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后喷洒,可以预防真菌性病害。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特点是;病原生物可向各种方向在一定条件下由点到面、传播英延,因此侵染性病害是在具有病原生物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系统传染过程而产生的。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病原、传播、侵入寄主和发病四个

过程。

1.病原物的来源

主要是指寄主被侵柒以前病原物存在的场所,也是植物发病的起源池为此,了解和举捏病原物的来源,在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1)病株发生病害的植株称为病株,是病原物的寄主帜又是产生病原物的基地。因此病株不仅是当年的病原物的来源,而且是病原物休眠、越冬的场所。很多病原物可以在休眠或枯死的病株上潜伏越4,翌年再蔓延危害,所以处理病株,清洁园圃等都是消灭病原物来源防止发病的重要措施。

(2)种子很多病害是由带病种子传授的,有的病原物潜伏在种子内部,有的病原物附着在种于外部,有的混在孙广之间,如线虫病的虫樱、英丝子的种子等常和种子混杂在一起s以上三种带病的种子,均能成为翌年的侵染来源,田J.L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预防措施。

(3)土壤病原体和病株的残体,都很容易落到地面,混入土壤,有的即以土壤为存在场所,并可越冬继续保持侵染能力,例如很多真菌的冬袍子、苗核导可以在土壤里生存很久,有些经过多年还有生命力。

(4)肥料用病株制成的堆肥,如未经充分发酵就有可船台有很多话的病原体。此外有些病原苗随着饲料,通过家畜的消化道而混在粪便中。还有一些病原油可以在肥料中生活和繁衍。因此堆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2.病原物的传帽

任何一种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帆都能借各种途径进行传摄。有些病原物能借本身的运动进行传汛例如:真菌的游动袍子和生有鞭毛的病原细菌在水中均能游动,病原线虫也能蛹行。在环境因素动力的传播中,风力、水力、昆虫的活动是植物病原体传播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3、病原物的人摄

病原物通过以上种种传格途径接触奇主核物后,在适宜的条件7,开始入侵镇物组织中,其入侵方法因病原物种类而异,主要有伤口入侵,自然孔入侵和穿透入侵王种。

(1)伤口入侵植物表皮破伤以后,很多病原寄生留和病毒等可由伤口入侵。由伤口入侵后,生长在孔的组织上,而后再蔓延到活的组织中。因此保费植物不受益少受伤害,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2)自然孔的入侵有些病原物可以从气孔、皮孔、水孔、花柱等自然孔入侵。

(3)穿透入侵很多病族构,能宜接穿进窃主表皮面入倪例如线也是以锋利的吻针刺破表皮入侵。

4.宙主关系的建立和病宫症状的出现

病原体入侵寄主体后的第一步即为生长扩民这种扩展可能引致两种结免一种是由于密主植物的强烈抵抓致使扩展中止;另一种结果是病原物战胜了种种抵抗,与寄主植物建立寄主关系,在一定部位上织范。病原构在寄主体上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使寄主植物表现出一定的症状。病原物从侵入寄生到症状出现,要经过一段潜育期,窃主植物由于病原物的寄生,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首先51起生理机能的失讽继而51起组织结构上的改变,最后在植株上表现出种种症状。症状不仅显露在外表,同时也出现在内部。各类病原物所致酌症椒区别很大,总的说久其茵性病害症状的特点是:发病初期在病组织中即可发现茵丝体,后朗在发病部位上往往出现由真菌繁殖体所构成的霉层、粉状物、锈状物、小黑点、小颗粒和肢状抱子氓等。纫茵性病害在受害部位内能观察到病原纫鼠但外部一般很难看到症状,只有在颧湿的气候T,后期病部湿润或涌出细菌流浓。病毒病害一般是散发性的病害。线虫病富有较明显的虫体。寄生性种子植物所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体上可以看到寄生的植物体。

症扰的出现,主要表现是粉霉、黑粉、斑点、枯萎.腐烂、褐色、救叶、倡果、癌肿、脱落、疮颓、畸形等。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被侵染可能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对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征和病状、诊断方法进行分析,以便为广大农技员和农民提供一定的参考。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或者遇到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就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反常的病理变化,并出现各种病态,最终表现为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甚至导致植物死亡,这种现象即为植物病害。

1、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

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其他生物的侵染或环境条件不适合植物生长,根据不同原因将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2类。

1.1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此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可以进行再侵染,造成病害的传播。如稻瘟病、黄瓜青祜病、油菜菌核病、辣椒疫病等,传染性病害分为细菌类、真菌类和病毒类,其中农作物以真菌引起的病害最多。

1.2、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如温度、湿度、光照、营养、气候、有毒物质等。此类病害不具有传染性,常见的如日灼病、寒冻、涝害、缺肥等植物病害。还有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或气体,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可能产生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受到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的影响所表现的症状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变色

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受到抑制,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过多或被破坏黄化,叶片上或花瓣上表现为淡绿色、黄色甚至白色,整个植株或整个叶片出现均匀褪绿的现象。如蚜虫引起的多种病毒病常表现为花叶(花叶是病毒病的重要特征)。

2.2、坏死和腐烂

因植物受害组织的性质不同,症状表现也各异常。叶片组织的坏死常表现为叶斑和叶枯2种,有些叶斑还可能脱落形成穿孔。多肉幼嫩的组织坏死容易表现为腐烂,花器、果实坏死而形成花腐、果腐等;反之,则易形成干腐,如树木腐朽病、桃树流胶病等。

2.3、畸形

植物在感病后,因细胞或组织过度生长或发育不良而形成的。如植物的矮化、徒长、个别器官发生畸形。器官畸形常表现为:叶片彼缩、变小,枝条簇生或变扁呈带状,有的根、茎或枝条局部组织膨大形成胂瘤等。此类症状多由病毒、真菌、生理因素引起的。如桃树缩叶病、辣椒病毒病、菊花矮化病等。

2.4、萎蔫

引起植物萎蔫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来说是由真菌、细菌等引起的,发病一般为整株性,根据症状和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等。如植物生理性失水,典型的萎蔫是指植物的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病原真菌或细菌的侵染,使水分输导受到阻碍,引起植物急剧失水细胞膨压下降而出现的凋萎现象,如西瓜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

3、常见的病征类型

病征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表现的特征,如发霉、菌脓、产生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物等。发霉是指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在病部产生的各种颜色的霉层,如灰霉病等。粉状物是指有的真菌病害在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如小麦白粉病等。锈状物是指某些真菌病害在病部形成的锈黄色粉状物。如小麦条锈病等。颗粒状物是指某些真菌病害在病部形成的像针粒状的颗粒,有肉红、紫红或黑色,是病原物的子实体。如辣椒炭疽病。菌脓是指许多细菌病害在病部会溢出的白色或淡黄色菌脓,干燥后形成胶粒戓胶膜,如水稻白叶枯病等。一般而言,每种植物病害的症状都具有一定的特征,通常表现在发病部位、病斑的形状、大小颜色、花纹等方面。因此,症状对植物病害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病害的症状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

4、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

确定是虫害、伤害还是病害。虫害能发现虫体、为害症状及排泄物;伤害没有病理变化的程序和过程;病害有病理变化的程序和过程。若初步为虫害,要明确虫害种类。或者根据植物的被害状判断害虫的口器类型,也可依据昆虫的排泄物或虫粪判断害虫类型,针对不同的害虫再采取相应的方法防治。若初定为病害,则可根据症状及其在田间分布判断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若是大面积同时发生,不是逐渐蔓延,则可初定为非侵染性病害,否则为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受污染、干旱、冻害、药害、肥害、缺素等,有时可能是几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有些非侵染性病害表现出来的症状与病毒等侵染的表现很相似,一般以能否相互传染才能确定。侵染性病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一是真菌性病害的诊断。真菌侵染植物引起病害是植物最常见、最普遍的病害类型。通常会在寄主受害部位的表面或迟或早出现病征(霉、粉、锈、菌核等)。可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判断病菌的种类。二是细菌性病害的诊断。主要表现为斑点、腐烂、枯萎、畸形等,病征不如真病害明显。发病初期绝大多数病部呈水渍状,然后慢慢扩散,边绿周围出现半透明的黄色晕圈,到后期逐漸有菌脓溢出。三是病毒性病毒的诊断。此种病毒会出现变色、畸形、黄绿斑驳状花叶等症状,不会出现病征,容易同非侵染性病害相混淆,判断的关键在于看病株在田间的分布状況。如果病株在田间比较分散,病株四周有健康的植株,则可判断是病毒病。此外,田间发生时间也有利于判断,一般非侵染性病毒的发生时间较为一致。四是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毒的诊断。在感病组织上可以检查到病原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比较容易与其他几种侵染性病毒区分开来。

西瓜常见病害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西瓜常见的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蔓枯病、病毒病,严重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现将其发生危害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枯萎病

1、为害症状。幼苗受害,不能出土而腐烂,或出土后受害子叶萎蔫,真叶黄化,茎部收缩变褐而猝倒。成株发病,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新发病时,在中午气温升高从下部叶片开始似失水状萎蔫,傍晚逐渐恢复,次日中午又表现萎蔫,并逐渐向上部发展。如此反复,几天后全株枯死。也有植株受害后只有一、二蔓枯萎,其余蔓正常。病蔓基部表皮粗糙纵裂,维管束变黄褐至深褐色,潮湿时病部出现胶汁粉红色霉状物。

2、发病条件。病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病残体,一般在土壤中存活5-10年,从根系的伤口或根冠部位侵入。苗期温度16-18℃,生长期24-33℃有利于发病。在开花座果期,如遇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病害发生较重,尤其是久旱后猛雨或久雨后猛旱,此病极易严重发生。此外,施未腐熟的农家肥,田间低洼积水、土质粘重,浇水过多,重茬连作,偏施氮肥等也有利发病。

3、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品种。如郑杂七号、西农8号、丰抗8号、华蜜8号、华蜜无籽三号等。⑵药剂浸种。用百菌清、多菌灵、奈乙酸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⑶农业防治。由于此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所以要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一般旱地6-8年,水田3-5年。高畦和地膜栽培,西瓜定植后,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雨后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控制氮肥施入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⑷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药剂用西瓜重茬剂和40%瓜枯宁防效较好。具体方法是:在西瓜定植后,结合浇定根水,用西瓜重茬剂50克对水30-40千克,以每株0.2千克药液灌根或摘掉喷雾器喷头,对着植株茎叶、茎基部喷施。当病株底叶二片萎蔫时,用40%瓜枯宁50克对水30-40千克,每株0.5千克药液灌根,灌根前先将病株茎基部扒一小碗状穴,然后将药液灌入其中,为了有利于病株复活,暂不封土,让太阳照晒基部,待彻底复原后再封土,以后7-10天再浇一次。

二、病毒病

1、症状。西瓜病毒病是由花叶病毒侵染所致,病株呈系统花叶症状。初期根部叶片出现黄绿花斑,顶部叶片出现淡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变小即小叶,或皱缩畸形。轻病株尚能结瓜,但瓜小,发病重时结瓜少或不结瓜,植株萎缩,茎变短,新生茎蔓纤细扭曲,花器发育不良,难以座瓜。

2、发生规律。西瓜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在高温、干旱强光照下通过媒体蚜虫及汁液接触传播。土地瘠薄,植株缺肥、管理粗放、生长势弱缺水的地块容易发生此病。病毒病主要在夏季发生,即春西瓜的生长中后期。露地西瓜发病重于地膜西瓜,地膜西瓜发病重于大棚西瓜。

3、防治方法。从无病瓜选留种,并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分钟,或种子经干热处理,即70℃恒温处理72小时。集中育苗或在田间铺银灰膜避蚜。在天气干旱时及时浇水,同时在西瓜膨大期喷洒1000毫克/千克抗旱剂一号,每亩50千克药液左右,可促进西瓜膨大,增加糖分,控制水分消耗,提高植株抗旱、抗病能力。西瓜田周围400米最好不种瓜类作物。田间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800倍液,隔10天左右防治一次,连喷2-3次。若在喷施时加入多得、绿源999等多元微肥,防效更佳。

三、炭疽病

1、病期症状。幼苗期表现为茎部卷缩,变为黑褐色,易引起猝倒。初为小的黄色水渍状斑,以后逐渐扩大至黑,病部干枯易破碎穿孔,叶片枯萎至死。果柄患病,幼果色深,萎缩以致死亡;成熟的果实染病,病部初为水渍状环,以后呈黑色凹陷病斑,上生环状排列的黑色粒点,潮湿时病部覆盖有粉红色粘稠状分生孢子团,凹陷部常开裂导致次生感染,造成果核腐烂。

2、发病原因。病原菌为毛盘孢、属真菌。病菌附在被害组织或土壤、种子上越冬,第2年借风雨传播,湿度大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在温度适宜、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时,病菌潜育期只有3天,相对湿度低于55%时,此病不易发生,温度在10-30℃范围内都可发病,最适是20-25℃,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3、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品种或进行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冷却,或用4%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清洗、催芽。⑵健身栽培,适当密植,及时整枝,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注意雨后排水防涝,及时清除病株病叶,果实用草把垫起。⑶根据常年发病时期提前3-5天喷药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四、蔓枯病

1、症状。蔓枯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分均可发病。幼苗子叶受害,先呈水渍状小点,后形成褐色疮痂状小圆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互相合并,最后导致子叶枯死。幼苗茎部受害,初呈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上下扩展,当病斑环绕全茎1周时,因养分输送中断,而使幼苗枯萎死亡。叶片受害后,先出现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的黑褐大斑,在晴朗干燥天气中,病斑上有明显的轮纹,高湿条件下轮纹不明显。严重时病斑可扩展至全叶,致使叶片变黑枯死。蔓茎受害多发生在基部的分枝处和节的附近,初期为短条状褐色凹斑,扩大后围绕全茎,病部流胶、干缩,引起病部以上的瓜蔓枯萎。

2、发病规律。蔓枯病的病菌主要以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和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次年春季西瓜出苗后,遇到适宜的条件,引起初次侵染,以后在病部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借雨水和风等传播,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导致田间病害不断扩大蔓延。在无病区,主要依靠种子带菌传播。因为病菌不仅在种子表面可以存活,而且种内也可潜伏带菌。并可存活2年左右。该病的发生与蔓延,与温湿度的关系极为密切。病菌在5-35℃范围内均可生长,以20-30℃较为适宜,尤以24-28℃为最适;在5月上、中旬,西瓜伸蔓期,如遇上雨日多、雨量大、湿度高的环境,蔓枯病不仅发病迅速,而且为害特别严重。蔓枯病发病的轻重,与连作也有密切关系,调查中发现,连年栽培西瓜的田块,由于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可加重发病。偏施和重施氮肥,可引起西瓜茎蔓徒长,降低抗病性,从而加重发病与为害。

3、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品种。⑵深沟高畦,防渍防涝。宜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田块种植。同时瓜地要采取高垅栽培,以利降湿。每次大雨之后,要清理田沟1次,做到边沟深于墒沟,田外沟深于田内沟,明水排得快,暗水滤得掉。确保畦面不受渍,造成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对该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⑶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要做到早用药,及时用药。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应立即喷药。防治蔓枯病的有效药剂有:50%速克灵15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80%4023000倍液。另外,育苗移栽时,用10%双效灵水剂400倍液浇灌定植穴,每穴浇稀释药液500克,不仅可有效的防治蔓枯病,还可兼治枯萎病。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园艺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