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真菌性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禾草腥黑穗病-检疫性病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名称:禾草腥黑穗病-检疫性病害

症状:分布前苏联(格鲁吉亚、高加索、土耳其斯但)、土耳其、挪威、芬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前面斯拉夫、然腊、摩洛哥、毛里塔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华盛顿、蒙大拿、俄勒冈、爱达荷、内华达、怀俄明、内布拉斯加、犹分、科罗拉多、加利福尼亚、密苏里)、阿根廷。寄主寄生在多种野生与栽培的雀麦属(Bromusspp.)羊茅属(Festucaspp.)及早熟禾(poaspp.),早熟埃若禾(Airapraecox)等。识别特征羊茅草罹病后植株矮化,花序、小花都变短,较易识别,黑色的病粒在颖片内很明显,并从内外稃间突出,不易脱落,而健株种子成熟后很快掉落。罹病的雀麦草与健株难区分,最显著的特点是花序稍紧密,小穗变宽,病粒包裹在内外稃之中很饱满,而健株种子较细长。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真菌。属担子菌棕色腥黑粉病(TilletiafuscaEllEv.)。发生特点病菌通过种子或土壤传播。秋季温湿度适宜时孢子萌发,侵染出土的寄主幼苗,使之发病。

防治办法:严格履行检疫法。绝对杜绝从病区引种,严格进行种子检验。

小编推荐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防治方法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一种病害。病菌系统侵染使植株矮化,病穗上的籽粒被黑粉所取代,通常发病率约等于产量损失率。

症状特点

1.病株矮化。高度为健株的1/4-2/3,最矮的病株仅高10-25cm。在重病田可明显见到健穗在上面病穗在下面,形成二层楼的现象。

2.分蘖增多。病株分率一般比健株多一倍以上,健株分蘖2-4个,病株4-10个,甚至可多达20-40个分蘖。矮化与多分蘖的症状变化很大,除取决于寄主与病菌的基因型外,与侵染的时间及程度密切相关。

3.小花增多。一般健穗每小穗的小花为3-5个,病穗小花为5-7个,甚至11个,使病穗宽大、紧密。有芒品种芒外张。

4.粒近球形,较硬,不易压破,破碎后呈块状。在小麦生长后期,如水分多病粒可胀破,使孢子外溢,干燥后形成不规则的硬块。

生物特性

冬孢子萌发需要长期低温与光照、萌发温度为最低-2℃,最适3-8℃,最高低于15℃。在最适宜的5C光照条件下,至少3周才开始萌发,最高萌发率出现在6-8周。孢子若先在5C培育3-4周,再移至0--2℃,在短时间内便可大量萌发。孢子萌发不需游离水,在土壤最大持水量35%-88%时都可萌发。

用萌发的冬孢子接种小麦,在0-10℃,甚至15-20℃,可获得成功,但侵染的适温为5℃。接种期湿度大利于侵染,在空气相对湿度67%-100%时都能侵染。

冬孢子萌发长出很短的先菌丝,其顶端轮生8-20个(最多达28-66个)线形小施于,小孢子可成对进行H形结合,产生纤细的侵染丝次生小孢子、当条件不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不规则,先菌丝很长,并且分枝,延迟了小孢子的产生。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美国1976年报道有17个生理小种,以后又鉴定出许多其他的致病类型。

传染途径

病菌主要随土壤传播,带菌的种子、粮食也能进行远距离传播。冬孢子粉在土壤中至少存活3年,完整病粒中的冬孢子可存活3-10年。孢子经家畜消化道仍能萌发。病粒经120℃30min干热处理仍有萌芽力,80℃20min湿热处理能杀死孢子。

落入土壤表层的冬孢子,在冬麦播种后陆续萌发侵染麦苗,侵染期可延续3-4个月(美国西部从12月至次年4月,多集中在l-2月)。在雪下土表温-2-2℃范围内冬孢子能继续萌发侵染,温度不利时前发暂停或延缓。萌发的冬孢子遇干燥条件,30天仍保持侵染力。小孢子在-5-5℃可存活8-12周。在小麦生长期中,只要具有幼嫩的分蘖就较为感病。

病菌的双核菌丝穿透幼嫩麦苗进行系统侵染,菌丝在细胞间生长,于小麦拔节前到达生长点,并遍及顶端组织,不干扰寄主正常生理,寄主子房组织分化时,病菌从缓慢营养生长转为快速生殖生长,使小麦籽粒完全被各孢子所取代。

小麦矮腥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凡降雪早、雪层厚、积雪期长的地区和年份病害大量发生。在大多数病区这种条件不是每年都有,因此发病率可从多数年份的微量发生到流行年份的发病率60%以上。矮腥的发生、流行与降雪密切相关,但是在虽无积雪,有持续低温(5℃)的地区也可发生。在北京室外播种冬小麦,土表接种冬孢子获得病穗。土壤板结、浅播、早播利于发病,迟播病轻,春麦不发病。

防治方法

1.病症检查。样品经长孔筛(l.75mm20mm)或圆孔套筛(1.5mm、2.5mm)过筛,仔细检查有无病粒及其碎片,对可疑物进行镜检。

2.洗涤检查。取50g样品放入三角瓶内,加100ml灭菌水振荡5min,将是浮液倒入离心管,以1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加入数滴席尔氏液(Shear),制片镜检。洗涤时加入l-2滴吐温20则效果更好;制片时须用席尔氏液为浮载剂,以避免孢子的胶质鞘变形;测量孢子时最好用油镜(1000倍)可减少误差。每个样品检查25-30个孢子,记录孢子的网脊高、胶鞘厚、网目大、孢子及不育孢的大小。一般矮腥孢子的网脊高在l.5pm以上.而网腥孢子的网脊高多在1.2pm以内。

3.冬孢子自发荧光鉴定。发现病粒或碎片时,以灭菌水制成孢子悬液滴至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以无荧光浸没油为浮载剂制片,在落射荧光显微镜(激发滤片485nm,屏障滤片520nm)下观测200个冬孢子的自发荧光。一般矮腥冬孢子的网纹立即发出澄黄至黄绿色荧光,而网腥冬孢子的网纹无荧光或荧光率很低。

4.冬孢子萌发检查。当冬孢子的形态测量结果交叉重叠不易区分矮腥、网腥,而孢子量又充足时,可进一步用孢子萌芽方法来鉴别。将孢子悬液接种到3%水琼脂平板上,分别放置在5℃光照和17℃黑暗下培育。小麦矮腥冬孢子在17℃无光条件下不萌发,在5℃光照条件下至少3周才开始萌发,而网腥冬孢子在17℃无光及5℃光照条件下,1周左右便可萌发。

盆景植物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防治


盆景植物的病虫害有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生理性病害一般可通过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条件来改变。而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微生物引起,危害性较大,除通过改善环境降低发生率外,还必须进行化学防治。

盆景树木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煤烟病、梨桧锈病等。

1、白粉病

发病时树木的叶片、枝条、嫩芽上出现一层白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致叶片凹凸不平,萎缩干枯,新梢畸形,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紫薇、三角枫中较为多见。

白粉病菌以菌丝在寄生主的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春天温度合适时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6~8月遇高温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分生孢子落在叶片上,发芽生出菌丝,在叶表面生长,并长出吸胞从叶片气孔插入组织内,吸取叶片的养分。

了解了白粉病菌的发生规则和侵染过程,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将盆景放置于通风透光的环境。减少盆景摆放密度,适当疏剪枝叶;

(2)人为降低环境温度、湿度;

(3)剪除病枝叶,将病枝叶集中焚毁;

(4)喷药保护。早春发芽前,喷波美度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现白粉病,及时喷洒杀菌剂,可选用①50%代森铵1000倍液;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③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④25%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

2、煤烟病

煤烟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伴随蚜虫、介壳虫而发生。蚜虫与介壳虫的排泄物是病菌的培养基。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少量烟煤状霉层,以后逐渐扩大并增厚,严重时枝、叶均被覆盖,造成植株长势衰弱。在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的环境中发生严重。常为害紫薇、山茶、海桐等植物。防治措施为:

(1)给植株创造通风透光的条件;

(2)降低空气湿度;

(3)用毛刷蘸水擦洗病斑;

(4)及时消灭蚜虫和介壳虫;

(5)喷药保护。6~8月每隔10~14天喷1次120~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

3、梨桧锈病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上有细小的褐黄色粒点。严重时造成全株叶片枯死。贴梗海棠、垂枝海棠是病菌的专性寄主,桧柏等针叶树是其转株寄主。病菌以冬孢子和菌丝体在转株寄主罹病组织上越冬,次年温度、湿度合适时传播到贴梗海棠等专性寄主上为害。防治梨桧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贴梗海棠等盆景与桧柏远离放置;

(2)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焚毁;

(3)喷药防治:每年3月下旬当病菌小孢子将会由桧柏上传出时,在贴梗海棠等树木上喷施波尔多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保护其免受侵害。生长季节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加1%肥皂粉以增加附着力),或25%粉锈宁湿性粉剂1500倍液。

盆景虫害防治

盆景中一旦发生虫害,轻则影响长势和观赏,重则危及植株生命,必须重视防治。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灭杀和化学防治。

人工灭杀:采用人工捕捉、刮除、冲刷、击杀等方法消灭害虫。优点是简单易行,无污染。适用于盆景数量不多,虫害发生较轻的情况。

化学防治:针对不同的害虫,选用不同的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优点能迅速、大量地杀死害虫,能有效控制虫情。

各种害虫的为害方式不同,刺蛾、袋蛾、卷叶蛾、金花虫等害虫具咀嚼式口器,其为害方式主要是食叶。宜选用具有胃毒作用、触杀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马拉松、亚胺硫磷等。

蚜虫、介壳虫、红蜘蛛、花网蝽、粉虱、叶蝉、蓟马等害虫,具刺吸式口器,其为害方式是刺吸植物汁液。宜选用具有内吸、触杀作用的农药,如氧化乐果等。

天牛、螟蛾等属蛀干性害虫,宜选用具有熏蒸作用的农药,如敌敌畏等。

不同的树种,发生的虫害不同,下面是常见的盆景树种易发生的主要虫害。

五针松介壳虫、袋蛾。

黑松介壳虫、袋蛾。

真柏红蜘蛛、袋蛾、介壳虫。

桧柏红蜘蛛、袋蛾。

地柏红蜘蛛、袋蛾。

金钱松袋蛾。

罗汉松蚜虫、介壳虫。

枷椤木红蜘蛛、介壳虫。

黄杨介壳虫。

榆红蜘蛛、介壳虫、金花虫、蚜虫。

雀梅蚜虫、介壳虫、红蜘蛛、袋蛾。

朴树介壳虫、蚜虫。

六月雪蚜虫、介壳虫。

紫薇蚜虫、介壳虫、刺蛾。

杜鹃花网蝽、红蜘蛛、袋蛾。

贴梗海棠花网蝽、刺蛾、介壳虫、红蜘蛛。

西府海棠花网蝽、刺蛾、介壳虫、红蜘蛛。

三角枫刺蛾、介壳虫。

红枫刺蛾、袋蛾。

紫藤袋蛾、红蜘蛛、介壳虫。

梅花蚜虫、介壳虫、刺蛾、天牛。

火棘介壳虫、蚜虫、袋蛾、红蜘蛛。

桂花粉虱、介壳虫。

构骨介壳虫。

柽柳介壳虫、蚜虫。

栀子花介壳虫。

榕蓟马、介壳虫。

石榴介壳虫、袋蛾。

碧桃蚜虫、叶蝉、刺蛾。

小叶女贞介壳虫。

龟甲冬青介壳虫。

枸杞蚜虫、野蛞蝓。

蜡梅介壳虫、袋蛾。

小叶栒子木花网蝽。

面对各种虫害,大家普遍反映最难防治的是介壳虫和红蜘蛛。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同样是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的。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对虫下药,选择幼小的防治药物。二是要了解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掌握治虫适期。三是要浓度合适,喷布周到。这里不妨费些笔墨,专门谈谈介壳虫和红蜘蛛的防治。

(1)介壳虫属刺吸汁液害虫。当盆景数量不多或发生并不严重时,可用牙刷将虫体刷除,然后再用清水清洗。化学防治可选:①40%氧化乐果1000倍液;②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③25%亚胺硫磷1000~1500倍液;④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⑤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由于介壳虫体表遍布蜡质,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应抓住介壳虫刚刚孵化,尚未形成蜡壳的时机喷药防治。介壳虫的孵化盛期一般为6月中旬,但由于孵化期不齐,故宜于5月下旬~7月中旬每隔10天喷药一次,防治效果较理想。如介壳虫已形成介壳,也可采用具有渗透性的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喷杀。

(2)红蜘蛛属刺吸汁液害虫。非药物防治可采用高压水枪冲刷,尤应冲刷叶片背面。化学防治可选:①发芽前,可喷20%螨卵脂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杀灭越冬虫卵;②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液(对成虫、若虫、卵均有杀伤作用,但无内吸作用。)③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对成虫、若虫有效,但对卵无效。);④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⑤34%杀螨利果2000倍液。

红蜘蛛防治适期为:①花序分离期;②花落以后;③夏季高温前。因红蜘蛛附着于叶背面,故喷洒药液时无须周到,尤其应喷洒树叶背面。

对于蛀干性害虫,人工灭杀可用铁丝插入虫孔,将幼虫刺死。化学防治可用注射器将药液(1﹕20敌敌畏、煤油混合液)由上方虫孔注入树体内,再用棉球或泥土堵塞所有虫孔,熏杀幼虫。

在施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氧化乐果对梅花、樱花、榆叶梅、桃、杏等有药害。

防治盆景病虫害,环境因素十分重要。除了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还要对环境因子多加关注,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极为重要。

燕麦坚黑穗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燕麦坚黑穗病遍布国、内外燕麦种植区。主要发生在抽穗期。病、健株抽出时间趋于一致。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染病种子的胚和颖片被毁坏,其内充满黑褐色粉末状厚垣孢子,其外具坚实不易破损的污黑色膜。厚垣孢子粘结较结实不易分散,收获时仍呈坚硬块状,故称坚黑穗病。有些品种颖片不受害,厚垣孢子团隐蔽在颖内难于看见。

病原

Ustilagolevis(Kell.etSwing)Magn.称燕麦坚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异名有U.hordeiKelletSw.;U.hordei(Pers.)Lagerh.孢子堆生在花器里。厚垣孢子球形至椭圆形,黑褐色,表面光滑无刺突,大小69m。寄生于大麦和燕麦上。病菌发育温限434℃,适温为1528℃。该菌有不同的生理小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收获或打场时散出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或落入土壤及混在肥料中越冬或越夏。孢子抗逆性强,可在土中存活25年,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春播种子萌发时,冬孢子也随这发芽产生具3个横隔的圆棒形担子,在担子顶端产生4个担孢子。担孢子萌发后产生次生小孢子,异宗小孢子萌发后相互质配,产生具双核的菌丝,侵入寄主的幼芽。后随植株生长而向上扩展。开花时进入花器中,子房被破坏,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形成病穗。厚垣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434℃,适温为1528℃。温度高、湿度大于发病。大莜麦、小莜麦、华北1号、尖莜麦、秃莜麦等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内蒙古的燕麦2号(品1163)、黑龙江海伦县2001品种、河北张北县2031野生种、新疆额敏2056品种、新疆沙弯2131、2132、2151品种、青海黄燕麦、黑珠子燕麦、竹子燕麦、红燕麦、苏联品种和苏联燕麦1号、苏联燕麦2号、苏维埃339、匈牙利君士坦、普遍野麦、澳大利亚夫尔马克、维多利亚品种阿缓等。

(2)药剂处理种子:用种子重量065%1%的细硫磺粉拌种或用1%福尔马林液均匀喷在种子上,充分拌匀后盖上草袋,放置5小时后马上播种。此外也可选用50%多菌灵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禾穗胺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2%拌种,防效优异。

(3)抽穗后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携至田外集中烧毁。

禾草全蚀病的病害防治


目前禾草全蚀病在世界各地各种禾草都有发生。以翦股颖受害最重,造成根系腐烂,植株矮小、瘦弱,干枯死亡。由于该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情逐年增加,大片草坪被破坏。病原菌主要侵染燕麦属、小麦属和大麦属及禾本科草。主要的禾本科草有:雀麦属、冰草属、山羊草属、翦股颖属等。

症状表现:

全蚀病全年都可以发病,但以夏末至秋冬发病最重。在晚春翦股颖投球果岭上全蚀斑首先以较小的淡褐色、青铜色或漂白色的秃斑出现,有点像镰刀菌斑,但全蚀斑全年都在扩展,而镰刀菌斑通常在晚春就消失了。在夏末当草植株遭受炎热、干燥的天气之后症状最明显。

这种情况下,晚春不明显的侵染也能被识别。新侵染的草最初是青铜色到红褐色,然后褪色变成暗褐色。在冬季,受侵病斑变成灰白色。最初,病斑直径10~15cm,但它们可能在几年期间扩展到直径1m。斑内植株根系发展不良,易拔出。

在单播翦股颖草坪上,出现圆形或环状的死亡斑。秃斑可能扩大到1m或更多(每年增大15cm),或者病斑也可能短暂出现并停止扩展。受侵病斑通常不会很快恢复,且中心的草最终死亡且被阔叶杂草取代,更常见的是被早熟禾属和羊茅属取代。在混播草坪上,翦股颖表现黄褐色到褐色,并变稀薄,最终早熟禾和羊茅属成为优势种。

病株的根、根状茎、匍匐茎和根颈腐烂,变成深褐色至黑色,甚至死亡。病株根颈和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通常在平行于根轴方向上产生黑色、成束的菌丝层。秋季还可以在植株的冠部和茎基看到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干旱条件下,茎基部叶鞘内侧不形成子囊壳,也不形成黑色菌丝层,仅根部表现不同程度的变色。

病害防治:

(1)严格检疫,杜绝从疫区调运草种子。

(2)对于高尔夫球场,只有小面积发病时,最好是挖掉发病斑块,换上新土后再种上新的草皮。

(3)由于草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要重视抗病草种的选用。下列不同草种的抗病性顺序(由高到低)如下:紫羊茅草地早熟禾粗茎早熟禾绒毛草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早熟禾翦股颖。

(4)最好的防治措施是使用酸性的肥料,如硫酸铵。均衡施肥,增施磷肥和钾肥。如果要改良土壤,确实需要使用石灰时,也只能使用最粗糙的石灰(2030网目)以避免急剧的改变土壤pH值。良好的排水条件和适当的浇水也有助于减轻病情。但同时要监控灌溉用水的pH值。增加土壤的酸性可以抑制病害的发生。保持草坪优良好的排灌水系统。

(5)重视新建草坪的种子处理,用粉锈宁或立克秀(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试用包衣剂,或进行药剂土壤处理。也可选用上述药剂,进行泼浇、灌根或喷施的方法,控制初始病情。还可试用拮抗性荧光假单胞杆菌和一些目前正在研究中的其他生防菌。

黍稷丝黑穗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黍稷丝黑穗病又称黍黑穗病、黍小孢黑粉病。俗称灰穗、火穗等。是我国糜、黍生产上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北方糜、黍产区。现将黍稷丝黑穗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

为害糜子花序,一般抽穗前很难识别,抽穗后才现典型症状。病株抽穗迟,健株大部分进入乳熟期以后,病穗才抽出心叶。病株矮小,一直保持绿色,整个穗子变成一团黑粉。孢子堆从苞叶中抽出后外露,所有分蘖上的小穗均已染病。染病株可以形成多个病瘦,病瘿外包一层由菌丝组织形成的乳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冬孢子或称厚垣孢子,最后残留丝状物。

病原

hacelothecadestrue(Schl.)Steve.etA.G.Joh.称程轴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孢子堆初在叶鞘里,后伸出,长3?5cm,孢子块混有丝状的寄主组织。冬孢子球形至卵形,长径6.5?10um,壁红褐色,平滑或有细点。主要为害糜、黍。此外有报道,S.manchurica(Ito)Wang称黍小包黑粉菌,也是该病病原。

两种病原菌所致症状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病菌孢子大小和膜的形态。前者孢子堆呈长椭圆形、圆柱状或角状,暗褐色,表面有微刺。后者孢子堆长4cm,宽3cm,厚垣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有时呈不规则形,具棱角,直径6?8um或9?106?7(um),表面平滑,暗褐色,厚垣孢子内夹杂有透明无色、表面平滑的不育性细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厚垣孢子粘附在种子上或遗落在土壤中传播。种子萌发时厚垣孢子即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上产生小孢子,不同性系的小孢子融合后形成侵染丝侵入幼芽鞘,在组织内蔓延至穗部而发病。据试验,湿土中播种较干土中发病重。甘肃农民经验,将糜种贮藏于潮湿处较挂藏发病重。浸种后阴干较晒干的发病重。地温较高的砂地和下午播种者较地温稍低或上午播种者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甘肃会宁的保安红糜子,内蒙的慢慢红黍子,狼山462,米仓155等品种,均较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糜子成熟前在田间选大穗单收挂藏作为种子,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在糜黍抽穗后,发现47病株及时拔除,减少病源。

(4)种子处理一般可采用清水洗种、温汤浸种、开水炸种,都有一定防病效果。药剂拌种可参照其它禾谷类黑穗病拌种方法,可有效控制为害。

燕麦散黑穗病的病害防治


燕麦散黑穗病是我国南、北方燕麦种植区常见传病害。主要侵害种子。大部分整穗发病,个别中、下部穗粒发病。病株矮小,仅是健株株高的1/31/2,抽穗期提前。病状始见于花器,染病后子房膨大,致病穗的种子充满黑粉,外被一层灰膜包住,后期灰色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的厚垣孢子粉末,剩下穗轴。

1、病原

Ustilagoavenae(Pers.)Rostr.称燕麦散黑偻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异名U.nigraTapke。病菌孢子堆生于花器中,一般只破坏部分小穗。穗轴和芒颖受害较轻。厚垣包子圆形至椭圆形,大小5679(m),橄榄褐色,表面具细刺,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坦孢子存在于颖片与种子之间或孢子萌发后,以菌丝潜伏在颖片与种子之间或孢子萌发后,以菌丝潜伏在颖片与种皮之间越冬或越夏。带病种子播种后,包子萌发或休眠菌丝恢复活动后,随之侵入幼苗。

该菌是以双核菌丝从寄主幼苗的胚芽基部胚芽短于2.5cm时侵入,后随植株生长,向生长点和穗部扩展,在燕麦籽实里形成厚垣孢子。燕麦开花期,病株上的厚垣孢子散布降落在健株的花上,以菌丝体侵入护颖和种皮,使种子染病成为外观上看不出来的带菌种子。病菌在种子内越冬。病菌发育温限434℃,适温为1826℃。生产上播种期降雨少,土壤含水量低于30%,幼苗出苗慢,生长缓慢,病菌侵入期拉长,当年易发病。播种过深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内蒙古的二虎头莜麦、山西北部的五寨莜麦。

(2)温汤浸种用55℃热水浸种10分钟也可先用冷水预浸3小时,然后用52℃热水浸种5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备用。

(3)把40%福尔马林配成1%溶液,均匀喷到种子上,充分拌匀后盖上麻袋或塑料薄膜,永种5小时后马上播种;也可用280倍液40%福尔马林浸种60分钟后晾干播种。

(4)用5%皂矾液浸种46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5%1%的细硫磺粉拌种。

(5)因地制宜适时早播,把地整平,提高播种质量。

玉米丝黑穗病病害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是玉米的重要病害。由于该病的病菌是在玉米出芽时开始侵入,玉米播种后气温低,出苗慢,很容易造成该病的大面积发生危害。今年玉米播种时期,气温较往年明显偏低,这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合适的条件。请各位农民朋友注意,对发生玉米丝黑穗病的田块,要尽早掰下发病的雌穗和雄穗或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者烧毁,以降低田间病源菌量,减轻明年防治压力。

一、发病症状

1、受害严重的植株苗期可表现症状,分蘖增多呈丛生

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则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呈鞭状。

2、成株期病穗有三种类型:①雌穗短粗、无花丝、上尖底圆近似球形,内部充满黑粉;②有些雌穗颖片受病菌侵染后生长失调,变形成管状长刺,形似刺猬头;③雄穗全部或部分小花受侵染后变为黑粉包、刺猬头等畸形症状;看到后一定要及时掰除。

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

二、防治方法

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

(1)用25%三唑酮按照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不错,或用0.3%的氧环宁缓释剂拌种,防效可达90%以上。

(2)用50%矮壮素液剂加水200倍,浸种12h(小时),或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

(3)选用包衣种子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兰花主要生理性病害防治方法


兰花栽培中常发生一些生理性病害,应注意及时防治。

1、日灼:又名日烧,主要是受盛夏强烈阳光直射灼伤所致。可以用遮阳网遮挡,确保没有直射阳光射入。更多绿色尽在

2、植株软弱:由于光线不足所致,患病兰株茎叶徒长,叶片变薄,呈黄绿色。防治措施:可将患病株移至光线充足之处,使其更多地获得适当的光照。

3、根腐:主要是由于浇水过多所致,植株萎蔫,根系被水泡坏,造成不同程度的烂根。防治方法:立即暂停浇水,将病株倒出,先剪去烂根,然后换上新土重栽。

4、落花落蕾:通常是环境条件剧变所致,如温度、光照突然变得过低或过高,或者长期没有浇水而干旱过度等。防治方法:改善室内环境,注意通风或保温,切忌太热或太冷。此外,保持高湿度和充足的浇水也是防止落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5、植株皱缩:主要是由于干旱缺水导致,表现为肉质气根干枯起皱,假鳞茎干瘪,叶片失去光泽。防治方法是立即补充水分,使兰株充分吸水后恢复原样。

6、冻伤:表现为叶片、假鳞茎、气根等组织冻坏后呈水渍状坏死。防治方法是将受冻害的枯根、败叶立即剪除,停止浇水,置于15℃以上的温暖处养护。

7、叶尖或叶缘枯焦:主要是因阳光照射过度,或者浇水不足或盆体太小造成根系相互纠缠一起所致,表现为叶尖或叶缘枯焦发黑,严重时枯焦面不断扩大,使叶片大部分枯焦。防治方法:先将枯焦部分的叶片剪除,注意浇水时喷洒植株,以提高湿度。盆体太小者应及时换盆,以使根系舒展生长。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特点是;病原生物可向各种方向在一定条件下由点到面、传播英延,因此侵染性病害是在具有病原生物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系统传染过程而产生的。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病原、传播、侵入寄主和发病四个

过程。

1.病原物的来源

主要是指寄主被侵柒以前病原物存在的场所,也是植物发病的起源池为此,了解和举捏病原物的来源,在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1)病株发生病害的植株称为病株,是病原物的寄主帜又是产生病原物的基地。因此病株不仅是当年的病原物的来源,而且是病原物休眠、越冬的场所。很多病原物可以在休眠或枯死的病株上潜伏越4,翌年再蔓延危害,所以处理病株,清洁园圃等都是消灭病原物来源防止发病的重要措施。

(2)种子很多病害是由带病种子传授的,有的病原物潜伏在种子内部,有的病原物附着在种于外部,有的混在孙广之间,如线虫病的虫樱、英丝子的种子等常和种子混杂在一起s以上三种带病的种子,均能成为翌年的侵染来源,田J.L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预防措施。

(3)土壤病原体和病株的残体,都很容易落到地面,混入土壤,有的即以土壤为存在场所,并可越冬继续保持侵染能力,例如很多真菌的冬袍子、苗核导可以在土壤里生存很久,有些经过多年还有生命力。

(4)肥料用病株制成的堆肥,如未经充分发酵就有可船台有很多话的病原体。此外有些病原苗随着饲料,通过家畜的消化道而混在粪便中。还有一些病原油可以在肥料中生活和繁衍。因此堆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2.病原物的传帽

任何一种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帆都能借各种途径进行传摄。有些病原物能借本身的运动进行传汛例如:真菌的游动袍子和生有鞭毛的病原细菌在水中均能游动,病原线虫也能蛹行。在环境因素动力的传播中,风力、水力、昆虫的活动是植物病原体传播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3、病原物的人摄

病原物通过以上种种传格途径接触奇主核物后,在适宜的条件7,开始入侵镇物组织中,其入侵方法因病原物种类而异,主要有伤口入侵,自然孔入侵和穿透入侵王种。

(1)伤口入侵植物表皮破伤以后,很多病原寄生留和病毒等可由伤口入侵。由伤口入侵后,生长在孔的组织上,而后再蔓延到活的组织中。因此保费植物不受益少受伤害,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2)自然孔的入侵有些病原物可以从气孔、皮孔、水孔、花柱等自然孔入侵。

(3)穿透入侵很多病族构,能宜接穿进窃主表皮面入倪例如线也是以锋利的吻针刺破表皮入侵。

4.宙主关系的建立和病宫症状的出现

病原体入侵寄主体后的第一步即为生长扩民这种扩展可能引致两种结免一种是由于密主植物的强烈抵抓致使扩展中止;另一种结果是病原物战胜了种种抵抗,与寄主植物建立寄主关系,在一定部位上织范。病原构在寄主体上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使寄主植物表现出一定的症状。病原物从侵入寄生到症状出现,要经过一段潜育期,窃主植物由于病原物的寄生,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首先51起生理机能的失讽继而51起组织结构上的改变,最后在植株上表现出种种症状。症状不仅显露在外表,同时也出现在内部。各类病原物所致酌症椒区别很大,总的说久其茵性病害症状的特点是:发病初期在病组织中即可发现茵丝体,后朗在发病部位上往往出现由真菌繁殖体所构成的霉层、粉状物、锈状物、小黑点、小颗粒和肢状抱子氓等。纫茵性病害在受害部位内能观察到病原纫鼠但外部一般很难看到症状,只有在颧湿的气候T,后期病部湿润或涌出细菌流浓。病毒病害一般是散发性的病害。线虫病富有较明显的虫体。寄生性种子植物所引起的病害,在寄主体上可以看到寄生的植物体。

症扰的出现,主要表现是粉霉、黑粉、斑点、枯萎.腐烂、褐色、救叶、倡果、癌肿、脱落、疮颓、畸形等。

法桐幼苗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法桐幼苗侵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叶斑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法桐苗木大量死亡,给苗农带来很大损失。现介绍几种综合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一、选好圃地。应选水源较好而地势较高的轻粘壤土或沙壤土作圃地,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法桐苗木,苗圃土壤要事先消毒。

①福尔马林消毒。每平方米苗圃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均匀喷洒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10天左右揭开覆盖物,使气体挥发,两天后可播种。

②多菌灵消毒。用50%的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拌1.5克。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药土撒在苗床上,均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③五氯硝基苯消毒。每平方米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克、代森锌5克,混合后再与12公斤细土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对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有特效。

④硫酸亚铁消毒。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药液0.5公斤,可防治针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的缩叶病,兼治花卉缺铁引起的黄化病。圃地最好冬季深翻,第二年播种时浅翻一次。

二、种子消毒。播前应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

播种时要将种子进行药物处理: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1小时或将种子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下沉的种子取出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分钟,取出后再闷2小时。也可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净药液,阴干后适时播种。播种时注意深度,盖土不宜过厚,以便种子萌发出苗。

三、药剂治疗。

从出苗期开始,每隔7~10天每苗苗床用0.5%~1%的波尔多液50~75公斤喷洒林木幼苗,使幼苗外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同时,要把好施肥关,肥料应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垃圾肥、堆肥和厩肥可能带病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发病后,及时清除病苗,在病苗穴周围撤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并每隔10~15天施药1次,可每亩用敌克松500~800倍液100公斤,或65%的代森锌300~800倍液100公斤喷雾,也可用1:100的甲基硫化砷药土150公斤,或8:2的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后适量撒施于苗床上,进行治疗。也可用铜铵合剂喷施治疗。

姜科植物的常见真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姜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茎短,有匍匐的或块状的根茎的特点。姜科植物很多种类是重要的调味料和药用植物,还有许多民间应用的中草药、纤维植物、香料和美丽的观赏植物,有着不小的价值,下面介绍一下姜科植物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病症和防治方法。

1、褐斑病

该病在晚草蔻、益智、圆瓣姜花等叶片上见到。叶片上病斑近圆形、不规则形或长条形,褐或灰褐色,边缘暗褐色,病斑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上面生许多小黑点。荫蔽不足,疏于管理则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用甲基托布基津1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

2、炭疽病

危害姜黄花、春砂仁、红豆蔻茎叶等,多在成株上发生,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点,后变灰白色,再后变为灰褐色,呈云纹状,边缘深褐色,中部枯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此病多发生于秋冬季,土壤瘠薄,基肥不足,速效氮过多,荫蔽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多雨、高湿有利病害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施防治。

3、叶斑病

该病在红丝姜花、花叶艳山姜、闭鞘姜、春砂仁等上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在春砂仁上发病初期有退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而闭鞘姜病叶的叶斑为不规则形,中央灰绿色,边缘有明显褐色坏死线,湿度大时,病斑中央长有灰绿色霉层;在花叶艳山姜上,受害叶片出现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褐色,渐扩展成不规则形,中央淡灰褐或褐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上生大量的黑点。该病终年可发生,以9~10月和翌年3月为两个高峰期,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可使大量叶片干枯。凡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栽植过密、积水、土壤瘠薄、荫蔽不足、植株生势差的种植地危害严重,病残体是本病初次侵染的来源。

防治方法:在发病时,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4、灰斑病

此病在山姜属、砂仁属、闭鞘姜属和姜属以及前2属的属间杂交种等部分寄主上发生,受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或其他部位产生不规则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或灰褐色,边缘褐色或暗褐色,多数病斑有轮纹。草豆蔻的病斑边缘还有水渍状坏死线;而美山姜病斑与健部交界处有黄色带。此病一般在冬春季可见,危害较轻。

防治方法:可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5、斑枯病

该病在山姜属、砂仁属、闭鞘姜属和姜花属等属植物上普遍发生,以姜花和黄姜花上发生尤为严重。叶片上病斑往往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或从叶尖沿叶缘向下扩展,病斑扩展较快,非叶尖或叶缘部位的病斑则近圆形或圆形,病斑中央长小黑点。此病主要发生在荫蔽度不足,疏于管理的地块,周年可见。

防治方法:应清除病叶,并喷施200倍的波尔多液。

6、斑点病

主要危害姜的叶片等,病害往往发展迅速,很快造成全叶枯死,受害叶片初期病斑黄色,椭圆形或近圆形,中央渐变灰白色,边缘褐色,斑外有黄晕。斑上灰白色部分散生小黑粒,病斑常出现纵裂。该病周年可发生,发病高峰在夏、秋两季,管理不善,荫蔽严重不足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应及时摘去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喷2~3次。

7、叶枯病

在红丝姜花、姜花、花叶艳山姜等上危害较重,在姜花上发病时,叶的先端开始黄化,生长停滞,最后枯萎。

防治方法:本病在发病初期每7~10天可用200倍波尔多液防治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喷杀。

8、白绢病

该病在花叶艳山姜、姜花等栽培中时有发生,发生时,茎或叶基部接近土壤处变褐腐烂,长出白色绢状的菌丝体,辐射状,能在根际土壤中蔓延,然后引起地上部分枯萎、死亡。7~8月较为严重,在土壤过湿、贫瘠缺肥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在土壤中加入土壤重量0.2%的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土壤。栽培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种植过密。

9、锈病

在少数姜花植物中发生,危害叶片等。危害时初在叶下表面产生小黄斑,然后隆起呈灰白色脓疱状物,然后变褐,严重时整叶全是病斑,引起植株早期枯死。

防治方法:可采用20%的嗪氨灵乳油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苗木浸染性病害如何防治


常见的苗木浸染性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叶斑病。这类病害发生快,可以互相传染,常造成缺苗断垄,要注重防治。

栽培防病坚持轮作制,不在同一块圃地连续培育同一种苗木,不选择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作苗圃,苗圃地要有相應的排灌设施。精细整地,适时播种,注意播种深度,盖土不过厚,使种子能迅速萌发出苗,可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满足苗木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使苗木健壮生长。

种子消毒播种前精选种子,淘汰弱种,应弱种发芽率低,而且往往是病害的初浸染源。用0.5%的福尔马林液喷洒种子,拌匀后覆盖堆闷2小时,然后摊开,待福尔马林气体跑干净后再行播种。或者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湿46小时,然后放入4950度的温水中浸10分钟,取出晾干后再播种。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23周将土壤耙松,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40毫升对水13公斤(加水量随土壤湿度而定),浇湿后覆盖薄膜45天,揭膜后约经2周待药挥发完再播种,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或70%三氯硝基苯等杀菌剂,每平方米用药810克,加拌干细土1015公斤,拌成药土,在播种前先将三分之一药土均匀撒施作垫土,播种后再将剩下的三分之二药土作为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

药剂治疗对于根病,如果在苗圃中发现少数病株,拔除后可喷铜氨合剂消毒。其配方是:硫酸铜2份、碳酸铵11份或硫酸铜2份、硫酸铵15份、消石灰4份,充分混合,密闭24小时。使用时取1份药加400份水喷施,710天后再喷一次。喷药后土面湿度过高时,可撒草木灰降低湿度。对叶斑病等地上部病害,可选用1%波尔多液、50%代森铵、代森锌等杀菌剂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直至控制住病害为止。

《禾草腥黑穗病-检疫性病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真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