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墨兰根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症状

根腐病是南方栽植兰花苗期严重的病害,轻者烂根,影响植株生长势和开花;重者全株死亡。植株肉质根初期出现水渍状斑,后渐腐烂变黑,叶片干枯。有时在茎基土表长出黄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更多绿色尽在

2.病原

墨兰根腐病原菌为Pelliculariafilamentosa(Pat.)Rogers,无性世代为Rhizoctoniasolani:菌丝粗状,分枝处缢缩,近直角,不产生孢子。

3.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繁殖传染,老菌丝可交织形成粒状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发育温度为20~24℃。温度较高、通风不良、盆内积水的兰花容易遭受病菌侵染危害。

4.防治方法

(1)繁殖器官药剂处理:分株繁殖时,用清水将肉质根洗净,剪除断根和病根,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然后剪口涂以木炭粉,可防止病菌感染。

(2)圃地土壤药物处理:育苗前选择地无病土或经消毒的土壤作盆土,预防病原侵染。发病后可用上述分株方法处理或换土,并淋洒铜铵合剂。铜铵合剂配方如下:硫酸铜2份,碳酸铵11份,充分混合后,放在密闭的容器内24小时即成。使用时取药粉1份,溶解在400份水中淋洒,7~10天1次,连续2~3次。

延伸阅读

三七根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三七根腐病的症状

该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常有两种:(1)地上部初期叶色不正,叶片萎蔫,叶片发黄脱落,地下部腐烂;(2)地下根部局部根系受害,叶片向一边下垂,萎蔫,及时拔除,还可加工利用,否则整个块根腐烂。发病规律:种苗、病根残体、土壤带菌浸染,全年均可发生,34月和810月为两个发病高峰期。由于该病是土传性病害,致病因素复杂,现查明的病原菌就达4种,其中有细菌和真菌。在4种病原菌中,细菌的致病性最强,从早春幼苗出土至枯萎均能感染发病。

整地不细、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和种苗损伤、有病史都可能导致根腐病的发生。

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当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大于95%时,就会引起根腐病大发生或流行,荫棚透光率过大,发病严重。连作地较轮作地和新栽地发病重,且连作地年限越长病情越重。肥料种类、施肥方法以及田间管理措施都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扩展,故单一化学防治措施在生产上往往很难奏效。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是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1、选择适宜地块

最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67(中偏微酸性土壤)。地块要有一定坡度,以利雨季排水;不要选择5年内种过三七的地块种植。

2、选择健康种苗移栽

种苗带菌或起挖后贮藏时间过长,是导致根腐的一大原因,因此,选择健康种苗,适时移栽非常重要。健康种苗的选择还要查看种苗中是否有腐烂病株,种苗地是否有病株残体存在,如有应及时清除,并用1∶300倍的瑞毒霉锰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进行种苗处理30分钟后带药移栽。

3、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浇灌

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是造成烂根烂芽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是用猪粪、油枯等农家肥,一定要堆沤3个月以上,使之充分腐熟,少施用氮素化肥。

4、加强冬季管理

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多菌灵、瑞毒霉锰锌1∶500倍液处理。

5、化学防治

是防治三七根腐病的辅助性措施,可采用杀细菌药剂叶枯净、叶枯宁和杀真菌药剂敌克松、多菌灵等复配使用。据试验:每亩用10%叶枯净(叶枯宁)+70%敌克松各1公斤制成药土撒施,防效达70%以上。

君子兰根腐病如何防治


君子兰在养护过程中易发生根腐病,开始时只是个别根系变褐软腐,地上植株无症状;然后肉质根腐烂,植株在阳光强烈、蒸发旺盛时顶部叶片萎蔫;后期根部腐烂程度加剧,叶片变小、颜色由绿变黄,新叶生出慢而少;最后根部全部腐烂,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全株枯死。

造成君子兰根腐病的病菌多为真菌。该病菌在苗栽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通过栽培操作、雨水传播,多从根系损伤等伤口侵入。土壤带菌、土质通透性差、水肥施用不当、地下虫害严重等都是发病的原因。

君子兰根腐病可以通过消毒盆土及种苗预防,盆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浇透,种苗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布津800倍液浸根系10分钟,晾干后栽培。初发病时可进行化学防治:用80%的402乳油1500倍液或70%敌克松1200倍液灌根,每7至10天1次,连灌2至3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灌根时,待盆土稍干时进行,更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对肉质根已腐烂但地上部分尚未枯死的病株,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先将病株取出,洗净根系上的泥土,用利刀把腐烂部分彻底削除,然后将茎基部浸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30分钟,取出后在伤口处涂抹木炭灰以防腐防感染,之后置于通风处稍晾干,栽前再用B12(医用针剂)原液浸蘸一下;栽培土用2∶5∶1的细河沙、园土、砻糠灰充分混合,再用沸水浇透消毒,冷凉后使用,这种盆土透气性、保温性、保湿性均好,有利于病株栽后再生新根;植株栽入时,要用手把入土部分按紧,使茎基与盆土紧密接触;栽后温度保持20℃至25℃,盆土保持稍润湿即可,不干透不必浇水,一般30至40天即可生出新根。

君子兰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君子兰在养护过程中易发生根腐病,开始时只是个别根系变褐软腐,地上植株无症状;然后肉质根腐烂,植株在阳光强烈、蒸发旺盛时顶部叶片萎蔫;后期根部腐烂程度加剧,叶片变小、颜色由绿变黄,新叶生出慢而少;最后根部全部腐烂,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全株枯死。

造成君子兰根腐病的病菌多为真菌。该病菌在苗栽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通过栽培操作、雨水传播,多从根系损伤等伤口侵入。土壤带菌、土质通透性差、水肥施用不当、地下虫害严重等都是发病的原因。更多绿色尽在

防治方法:

君子兰根腐病可以通过消毒盆土及种苗预防,盆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浇透,种苗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根系10分钟,晾干后栽培。

初发病时可进行化学防治:用80%的402乳油1500倍液或70%敌克松1200倍液灌根,每7至10天1次,连灌2~3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灌根时,待盆土稍干时进行,更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

对肉质根已腐烂但地上部分尚未枯死的病株,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先将病株取出,洗净根系上的泥土,用利刀把腐烂部分彻底削除,然后将茎基部浸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30分钟,取出后在伤口处涂抹木炭灰以防腐防感染,之后置于通风处稍晾干,栽前再用B12(医用针剂)原液浸蘸一下;栽培土用2:5:1的细河沙、园土、砻糠灰充分混合,再用沸水浇透消毒,冷凉后使用,这种盆土透气性、保温性、保湿性均好,有利于病株栽后再生新根;植株栽入时,要用手把入土部分按紧,使茎基与盆土紧密接触;栽后温度保持20~25℃,盆土保持稍润湿即可,不干透不必浇水,一般30~40天即可生出新根。

银杏茎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此病在各银杏育苗区均普遍发生。多出现于1~2年生的银杏实生苗木,尤以一年生苗木更为严重,常造成幼苗大量死亡。

症状

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变褐,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但不脱落。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扩展,以至全株枯死。病苗基部皮层出现皱缩,皮内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色灰白,并夹有许多细小黑色的菌核。此病病菌也能侵入幼苗木质部,因而褐色中空的髓部有时也见小菌核产生。此后病菌逐渐扩展至根,使根皮皮层腐烂。如用手拔病苗,只能拔出木质部,根部皮层则留于土壤之中。银杏扦插苗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茎腐病也能发生,可使插穗表皮呈筒状套在木质部上,韧皮部薄壁组织则全部发黑腐烂。

病原菌

银杏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大茎点属的炭腐病菌Macrophomiaphas~oli(Maubl)Ashby。此菌喜高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2℃;而对酸碱度要求不严,在pH4~9之间均能很好生长。

发病规律

茎腐病菌通常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属于弱寄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自苗木伤口处侵入。因此,病害发生与寄主和立地环境条件有关。苗木受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表温度过高,苗木基部受高温灼伤后造成病菌侵入。苗木木质化程度越低此病的发病率越高。在苗床低洼积水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银杏扦插苗,在6~8月份当苗床高温达30℃以上时,插后10~l5d即开始发病,严重时大面积接穗发黑死亡。试验证明,拮抗性放线菌能有效的抑制该病病菌的蔓延扩散。

防治方法

根据银杏茎腐病发病的原因,目前应以预防为主。

A.提早播种争取土壤解冻时即行播种,此项措施有利于苗木早期木质化,增强对土表高温的抵御能力。

B.合理密播密播有利于发挥苗木的群体效应,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力。试验证明,苗木密度愈小发病率愈高,密度愈大发病事愈低。实践还证明,过去每亩播种25~40kg种子,如改为每亩80~l00kg种子的播种量之后,不仅发病率降低,而且单位产苗量增加,既节约了土地又减少了发病。

C.防治地下害虫苗木受地下害虫的危害之后;极易为茎腐病菌所感染,因此,播种前后一定要时刻注意消灭地下害虫。

D.防止苗木的机械损伤当年生播种苗或一年生移植苗在松土除草或起苗栽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损伤苗木的根茎,否则极易引起茎腐病的发生。

E.遮荫降温为防止太阳辐射地温增高,育苗地应采取搭荫棚、行间覆草、种植玉米,插枝遮阳等措施以降低对幼苗的危害。

F.灌水喷水在高温季节应及时灌水喷水以降低地表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喷溉,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G.药物和生物防治结合灌水可喷洒各种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等。也可6月中旬追施有机肥料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或追施草木灰/过磷酸钙(1/0.25)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

鸡冠花茎腐病的症状及防治


鸡冠花茎腐病(俗称灿脖子病)是影响鸡冠花的观赏价值与供应数量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危害鸡冠花、菊花、杜鹃、芍药、香石竹、一串红、茶花、君子兰、秋海棠、郁金香、松柏等。发病初期,在近地面茎基产生水渍状小褐点,而后逐渐扩展成黑褐色病斑。发病初期不易引人注意,病斑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环绕茎部,并明显溢缩。受害苗株生长势弱,易倒伏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担子菌门瓜王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无性态为半知菌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ǖhn.。

发病规律病菌可长期生活于土壤中,虽寄生性不强,但寄主范围很广,是土壤中常见菌。在花卉播种后小苗长出2片真叶时,病菌开始侵染,以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并溢缩,病部易腐烂,导致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

1.播种期要阳光充足,土壤排水性好,合理施肥,增强生长势。

2.实行轮作。

3.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处理土壤。

4.发病期喷施50%福美双500液。

松根朽病的症状及防治


松根朽病是我国林区常见病害,它能侵染多种阔叶树和针叶树,引起根部腐烂,在东北地区主要危害红松和落叶松,华北地区主要危害杨树、柳树和果树,在西南地区主要危害华山松等。

症状

主要发生在干基部和根部,危害20年生以下的幼树,发病2-3年即可致死,壮龄和老龄树则可拖延10年左右,甚至更长,被害树最初外观无明显的变化,后期冠稀,色淡针叶变细,直至全冠枯死,干基肿大、流脂,有时病发溃烂,干裂变黑,病皮的碎片和流出的树脂常与土壤结成粘块,日久变硬,剥去外皮可见形成层部分有白色扇状菌丝膜,向树干上方延伸可达20-30cm,菌丝体在皮层下发展,破坏韧皮部、形成层和树脂道,引起溃烂和流脂的病状,当形成层养分消耗殆尽时,还可以进而侵染木质部边材,造成海绵状白色腐朽,阔叶树被浸害后,根部有磨菇味,夏秋季节,在腐朽的根上和附近地面长有成簇的蕊黄色小磨菇。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ArmillariellamelleavahlFr称小蜜环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盖宽4-14cm,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有时近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直生至延生,稍稀,老后常出现暗褐色斑点。菌柄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5-13cm,粗0.6-1.8cm,同菌盖色,有纵条纹和毛状小鳞片,纤维质,内部松软变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松软,或带奶油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或稍带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7-11.35-7.5m。

发病特点

病害的发生,阳坡重于阴坡,山中、山下腹林重于山上腹林,分析认为林内病孢子萌发侵染和地下菌索的生长延伸,除必要的温度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温度配合。阴坡林内平均最高气温16-20℃,而阳坡林内为20-26℃。较低的温度限制了病菌的生长发育,山上腹林内病轻,主要取决于林内温度,一般来讲,山上腹林干燥,土壤水分少,不利于病菌活动。凡温度高而又不过分积水的地段病害较重。郁闭度与发病的关系,一般说郁闭度大,林内湿度大,并且根与根相接触的机会增多,有利于传播蔓延。但在卫生状态好,又不过分潮湿的林分内,即使郁闭度大,发病也不重。因此发病的轻重,除病原条件外,主要与地形,土壤水分有直接关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适当间伐以减少林内温度,清除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做好林区卫生。

(2)药剂防治。

①发现染病后,及时清除病根。对整条腐烂根,须从根基砍除,并细心刮除病部,用1-2%硫酸铜溶液消毒,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配成1:50的药土,混匀后施于根部。

②在早春、夏末、秋季树木休眠期,在树干基部挖3-5条辐射状沟,然后浇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

芦荟的根腐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芦荟根腐病防治症状

芦荟根腐病发生时,幼苗、成株的根部初现水渍状病变,后呈褐色腐烂。病情扩展迅速并可延及茎部,致植株萎蔫、失绿乃至死亡。

病原

PythiumultimumTrow称终极腐霉,属卵菌。在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m,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大小19~24m;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m;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靠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5.5~7.7(m);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m,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发病后病菌主要通过病健株的接触和菌丝攀缘扩大为害。病菌在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使病害不断扩大,最后又在病部形成卵孢子越冬。该病在温暖多湿的年份和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肥料带菌传播病害。

(2)高垄栽培,适时适量浇水,浇水时间安排在上午进行,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以降低土壤和株间湿度。

(3)及时发现并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应马上撒些生石灰灭菌。(4)发病初期用20%二氯异氰脲酸钠(菜菌清)可溶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00mL。

山药根腐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山药根腐病主要为害山药地下茎块,茎块受害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或黄褐色坏死,逐渐发展成深褐色病斑,高温多雨季节病害发展迅速,发生茎块内部腐烂。

有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发病植株叶色不正,叶脉附近褪绿或叶缘坏死,带菌块茎储藏时容易腐烂。78月时段,山药作物已分行,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加之那段时间焦作地区雨量偏多,更适合病害的发生。

首先,要预防为主。一注意轮作,山药要与玉米、小麦、萝卜、西瓜等作物3年轮作1次。常年栽培山药的老区,应1年轮作1次,有条件可实行水旱轮作;二要认真整田。选择地势高、湿度低、肥沃疏松土壤播种。秋季整地时,将遗留地表的病残体翻入土中。同时要利用自然条件,初冬季翻耕土壤、冬季冰冻、春季日晒,使部分病原物失去活力;三清除田间残体。山药收获时,尽可能将遗留病残体、杂草、腐烂茎集中烧毁,或带出田外深埋,减少田间病原物;四要适当密植,加强整枝,改善通透;五要注意排水。春夏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六要增施腐熟有机肥,有效增加土壤的通透、疏松,减少根腐病。

其次,化学防治要早。一是茎块要化学处理。

可用50%多菌灵粉剂1000倍液或50%恶霉灵1000倍液,将块茎在药液中浸泡20分钟,外理时可结合杀线虫剂一同浸泡。

二是植株喷药和灌根。雨季前及雨季对茎蔓基部喷药。用90%疫霜灵6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也可用90%疫霜灵+细菌一号水剂(1支)600倍液喷雾,可预防疫病的发生。

根腐病在病害发生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或灌根。也可用2.5适乐时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毫升。

疫病、根腐病混合发生的地块,要轮换使用以上药剂。山药收获前1个月,切忌用药,以防止对块茎的农药污染。化学防治时要用高效、低残留、低毒安全的农药。

榕树褐根病的症状及防治


症状

榕树褐根病菌在自然界虽不易发现子实体,但有很特别的病症,仔细观察不难诊断。在接近地际部主茎及根部的发病树木往往有黄色至深褐色的菌丝面(mycelialmat)包围其表面,在根部之菌丝面常与泥沙结合而不明显,上述病症是现场鉴定本病害的主要依据。其引起植物地上部全株初期黄化萎凋,最后枯死。褐根病菌从黄化到枯死只需一个月至三个月,但有些较大棵植株或根系较深广的树种从发病到死亡可能需数年的时间。本病之所以造成萎凋的主要原因是褐根病菌可以直接为害树皮的输导组织,导致水份及养份之输送遭受阻碍而死亡。本病原菌除为害树皮外,也可造成木材白色腐朽。受感染之内侧木材组织具不规则黄褐网纹。在腐朽木材与健康木材间常有黑褐色带隔离。腐朽末期木材变轻、乾和海棉状。由于本病菌可以为害木材组织,导致木材白腐朽,因此受害树木较易风倒,具有潜在公共安全的危险性,需特别注意。更多绿色尽在

发生规律

在自然界,褐根病菌很少出现子实体,表示没有担孢子做长距离的飞散传播。同时,其主要为害根部及茎基部,因此,褐根病菌的主要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土壤,在病害的属性上较属于土传性病害(soil-bornediseases)。一般而言,土传性病害较不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病害,因其传播速度受到限制。近年来,发现褐根病有扩大发生的现象,这种情形似乎不符合褐根病菌的基本生态特性。会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褐根病菌受到环境的影响,较易形成子实体与担孢子,担孢子的產生可以增加长距离的飞散与建立新病害据点。第二是人为协助传播,如将病株或病土移动到没有病菌的场所。第二种可能情形在实际情况常常发现,如带菌树木的移植或利用病残体做有机肥,将病害扩散出去。第一种可能需再做仔细的观察与研究,才能下此结论。

防治方法

本病害的防治方法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任何正式剎菌剂被推荐於病害防治上。然而在实验室对病原菌之测定及林地初步试验之结果显示,三得芬、三泰芬、护硅得、硫酸铜、快得寧、铜快得寧、扑克拉、灭普寧、4-4式波尔多液及尿素等剂对本病有某些程度的抑制及治疗效果,但因未经完整的试验结果评估,及合法行政程序登记,仍不适合做为推荐防治药剂。同时,本病菌主要为害根部,药剂的施用不易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施与药剂之成效,常受树种与环境影响。

事实上,褐根病的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因本病原菌为害植物初期地上部没有任何病徵,一旦地上部出现黄化萎凋时,根部已有80%以上受害,在此情况下如欲进行治疗处理,为时已晚。本病原菌主要传染的来源是病残根,其传播途径主要靠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传染。因此在预防的考虑下,只要可以阻止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及杀死或除去土壤中的感染病残根,就可以达到防治效果。以下的防治方法则依据上述的原则。

毛竹秆基腐病的症状及防治


毛竹秆基腐病又称毛竹烂脚病。该病为害轻者影响竹秆材质,重者引起退笋、嫩竹枯萎折倒及下年度出笋。

症状:初发病时,在竹笋基部笋箨包被的几节笋壁上出现星星点点紫褐色的病斑。笋箨脱落后,斑点连成小块或不规则的条状斑,褐色或酱紫色,水渍状,有恶臭。5-6月,病部表面满布白色或略呈粉红色的菌丝体及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嫩竹木质化后,病斑停止扩展,中部稍凹陷或纵裂,色泽由酱紫色转为苍白色。9-10月,病斑干枯。

病原:是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的串珠镰刀菌。小型分生拖子生于气生菌丝中,成串,卵形。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至柱形,星月形或被针形,具长而窄的顶端细胞和带梗的脚胞。大型抱子0-5隔,个别6-7隔。在纯琼脂培养基上产生生、间生或串生的厚垣抱子。

发生特点:以病菌在土壤里或带病菌的针、蒲头、根和箨里越冬越夏,具有腐生兼寄生的特性,能寄生在毛竹的活体上。春季沿土表蔓延,从嫩笋表皮的微小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为害。发病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大量出笋期。笋期阴天多雨,竹笋木质化缓慢,发病重;少雨则轻。笋期土壤含水量高或低洼积水,土温低,病情重。土壤含水量低,排水良好,土温高,不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低凹积水竹林,应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轻病情。

2.清除林内病竹及残体,运出林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3.出笋前,即3月下旬,于竹林内撤生石灰每亩250斤,并浅翻一遍,有防病效果;出笋后,约4月中旬,用15%氟硅酸水剂100倍液,喷洒林地和笋,有保护及治疗作用。

君子兰根腐病及其防治方法


君子兰这种植物体内含有一种很特别的碱,这种碱可以制作成多种药物。常常会有研究药物的科研人员利用含有这些化学成分的植物进行研究,在市场上已经出现过用来治疗癌症等成果。君子兰除此之外自身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人们纷纷开始种植,不过君子兰容易出现根腐病,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正确的处理方法吧。

危害与症状

肉质根腐烂,植株在阳光强烈、蒸发旺盛时顶部叶片萎蔫;后期根部腐烂程度加剧,叶片变小、颜色由绿变黄,新叶生出慢而少;最后根部全部腐烂,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全株枯死。

病原

造成君子兰根腐病的病菌多为真菌。

发生规律

该病菌在苗栽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通过栽培操作、雨水传播,多从根系损伤等伤口侵入。土壤带菌、土质通透性差、水肥施用不当、地下虫害严重等都是发病的原因。

防治方法

君子兰根腐病可以通过消毒盆土及种苗预防,盆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浇透,种苗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根系10分钟,晾干后栽培。

初发病时可进行化学防治:用80%的402乳油1500倍液或70%敌克松1200倍液灌根,每7至10天1次,连灌2~3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灌根时,待盆土稍干时进行,更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

对肉质根已腐烂但地上部分尚未枯死的病株,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先将病株取出,洗净根系上的泥土,用利刀把腐烂部分彻底削除,然后将茎基部浸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30分钟,取出后在伤口处涂抹木炭灰以防腐防感染,之后置于通风处稍晾干,栽前再用B12(医用针剂)原液浸蘸一下;栽培土用2:5:1的细河沙、园土、砻糠灰充分混合,再用沸水浇透消毒,冷凉后使用,这种盆土透气性、保温性、保湿性均好,有利于病株栽后再生新根;植株栽入时,要用手把入土部分按紧,使茎基与盆土紧密接触;栽后温度保持20~25℃,盆土保持稍润湿即可,不干透不必浇水,一般30~40天即可生出新根。

卡特兰环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卡特兰环斑病为卡特兰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

接种在齿兰叶上现小的坏死斑或环斑,在较嫩叶片上出现淡绿至浅黄色圆形或卵圆形至梭形病斑,大小0.5~2cm,初期褪绿症状出现时,染病部位边缘变黄,内部组织仍保持绿色,此后数周环斑的轮廓常部分或全部坏死,只有中间仍能保持浅绿色至浅黄色。有时上述整个病部坏死,且在叶背出现水渍状坏死斑1个或几个,组织变黄,中央坏死或保持正常,病斑之间有的被坏死组织相互隔开或相互融合成较大的复合斑。在卡特兰接种叶上也产生坏死斑,有的叶上产生紫红色轮纹或山峰状斑纹,花的寿命短,其他叶片上出现花叶。多数兰花产生黑褐色环斑。此外齿兰环斑病毒(ORSV)常与兰花叶病毒(CyMV)复合侵染,产生花叶或黑褐色斑块,有的叶片褪绿变薄,后变灰干缩或破裂成丝。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Orchidringspotvirus,ORSV称齿兰环斑病毒。粒子直杆状,30018nm,分散在细胞质内呈晶格状排列,致死温度88~93℃,也有报道为70~75℃,稀释终点为10-L10-6,体外保毒期18℃条件下为1年。此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兰花株系极相似。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汁液接触传播,浇过带毒兰花的水,或带毒水流经无毒兰花时可传毒。

防治方法

(1)对名贵无病毒兰花,要远离兰花生产基地或隔离栽植。

(2)分株和翻盆等园艺操作,每栽植一株,手指和工具都要重新消毒。

(3)洗根不能在同一容器中,提倡采用清洁的流水洗根。

(4)养护兰花用的泥炭、苔藓、石砾等介质均应消毒。

《墨兰根腐病的症状及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