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三叶草植物种植。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三叶草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锈病

最明显的症状是夏孢子阶段。夏孢子堆棕褐色,生于叶两面、叶柄及茎上,包被于表皮下呈疱状,或突破表皮呈粉状。生长季节后期,病部出现暗褐色粉状冬孢子堆。春季的新叶上有时可在背或叶上出现蜜黄色杯状小点,即病原菌的锈子器,能使寄主病部扭曲畸形。

本病由三叶草单胞锈菌引起。

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如澳洲的地三叶中拉力萨(Larisa)、特里卡拉(Trikkala)、恩菲尔德(Enfield)等品种对锈病有较高的抗性。我国贵州栽培的阿宁吞、逸生、巴东、哈米多利等红三叶品种表现出抗锈性,可作为亲本用于抗病品种的选育。2.合理利用和管理秋季刈茬适当放低,并尽量清除刈后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和初侵染源。3.药剂治疗科研地可选用粉锈宁、氧化萎锈灵、三唑醇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更多绿色尽在

二、白粉病

症状:初期叶两面再现局部由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色粉斑,后迅速覆盖叶片的大部或全部。病害流行时,整个草地如同喷过白粉。严重时,可使叶片变黄或枯落,种子不实或瘪劣。后期白色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2.管理措施合理利用草地,如春季刈割一次可减少初侵染源。在白粉病发生期进行有计划地分段、分区轮牧、适牧或适当增加刈割次数,可有效防治病害的发展蔓延。3.药剂防治科研地或种子繁育地,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等药剂进行防治。另据贵州试验,上述药剂与防病高脂膜剂进行复配混用,可显著提高防效。

三、菌核病

症状:受菌核病浸染的植株,开始病部呈水渍状、浅褐色斑痕,然后向上蔓延。斑痕色泽由浅褐色变成灰白色。这时根茎基部软腐,长出白色絮状物,或黑色菌核粒。受害轻者,植株呈星点发黄,重则大片萎焉枯死。

防治方法:首先将植株拔起,并集中处理,以减少蔓延。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避免草地积水,减少发病条件。其次是用化学农药控制。常见的乙烯菌核剂,能使菌核细胞破裂。市售的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75-100克,兑水喷雾,每周1次,连用3-4次,基本可以控制。还可选用25%扑海因悬浮剂,每亩用量66-100克,兑水喷雾,同样能收到防治效果。

扩展阅读

三叶草花语是什么?三叶草的传说是什么?


三叶草花语是什么?三叶草的传说是什么?

传说中,如果谁找到了有四瓣叶片的三叶草,即四叶草(也称幸运草),谁就会得到幸福。所以在欧洲一些国家,在路边看到三叶草的人们,几乎都会把它收好,压平,以便来日赠送他人,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在爱尔兰,每年的3月17日的圣巴特里克节上,每个人都要戴上一个三叶草花球。据说,圣巴特里克曾以一片三叶草向崇尚自由的爱尔兰人讲解三位一体。但是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确定,当初圣巴特里克用作比喻的究竟是三叶草还是黄花的天蓝草了。不过,三叶草却是典型的为基督教所继承的一种象征。它很早就是凯尔特人三个祭司等级三级一体的象征。而三叶草那蓬勃的长势也使它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德鲁伊特早已赋予了四叶三叶草与今天相同的意义了,那就是幸福。

在德国的习语中,如果有人在青青的三叶草(德语习语,意为过分夸奖某人某事)上说好话,那可是听不得的。这个习语要上溯到坟上种三叶草的年代对死者总不该说坏话吧。

传说1:传说中的四叶草(Clover)是夏娃从天国伊甸园带到大地上,花语是幸福。又名三叶草。通常只有3瓣叶子,找到4瓣叶机会率只有万分之一,隐含得到幸福及上天眷顾

传说2:关于四叶草,还有一个很美的传说呢!以前有一对恋人,他们真的很相爱,一起住在一片很美的桃林里,但是因为一件特别小的事,他们闹别扭了,彼此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爱神看不下去了,她飘到他们住的那片桃林,悄悄撒了一个谎:告诉他们各方会有难,只有在桃林的最深处找到那片四叶草才可以挽救他们,他们听后装作十分无所谓,可是心里还是为对方担忧着,那晚下雨了,是暴雨,可是他们仍偷偷为对方到桃林最深处寻找四叶草,当他们知道对方都很在乎自己,都好感动,决定让四叶草见证他们的爱情,爱神笑了这是爱神开的一个玩笑,因为她并不想让幸福来得过于容易,只有彼此在乎,彼此珍惜的人才配拥有幸福

传说3:亦有说幸运草之名是源自拿破伦,一次他正带兵行过草原,发现一株四叶草,甚觉奇特,俯身摘下时,刚好避过向他射来的子弹,逃过一劫,从此他便称四叶草为幸运草。辗转流传四叶草已经被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它的四片叶子分别代表着爱情、健康、名誉及财富,拥有它将为您带来好运。

传说4:幸运草最先起源于欧洲,尤以英国、爱尔兰最为盛行。时至今天,它已变成西方国家的民间传统。小朋友会以在草原上找寻四叶草为乐,而每年三月在纽约举行的圣比德日(St.PatricksDay),人们都会穿上绿色衣物,带上吉祥物--四叶幸运草的饰物来游行。

传说5:爱尔兰民间传说,四叶的三叶草能带来好运,是爱尔兰最知名的国家象征。在传统的爱尔兰婚礼上,新娘的花束,新郎的胸花,都必须包含幸运草。幸运草被认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第三个人。

传说6:在瑞士,每年圣诞节,都能在商场买到真正的四叶幸运草盆栽,幸运草被认为是最有创意的圣诞礼物,幸运草的好运气,送给亲人,受赠人会从此开始幸福,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顺利。

传说7:德国,在1190年发现了真正的四叶草,幸运草被认为是自由,统一,团结,和平的象征。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不好的可能发生,如果他们拥有一个四叶的三叶草。

白三叶草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

白绢病主要为害草坪根及根茎部分,被害草坪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并有明显的白色羽毛状物,呈辐射状蔓延,侵染相邻健康植株,病部逐渐呈褐色腐烂,全株枯死。后期在根部皮层腐烂处有菌核,初期为白色,后期为褐色,表面光滑。

二、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或菌核在病株残体、杂草或土壤内越冬,菌核在土壤内能存活四五年。病原菌由病苗、病土或水流传播,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潜育期1周左右。北方八九月雨季发病严重,高温潮湿、土壤渍水及酸性土壤发病严重,在苗木密植、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容易传播蔓延。

三、防治措施

1.管理措施:防治该病应从管理措施上下功夫,减少感病条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合理施肥。白三叶草坪应不施氮肥,避免徒长,可适量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二是适时浇水。三是在生长季节内(5至9月)定期修剪,降低草坪高度,同时要清理枯草层,改善病菌容易寄生的环境,增强植株通风、透气性。四是及时排水,特别是雨季注意排水,避免积水。

2.避免传播: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应清理至健康植株处,同时要把带有菌核的土壤一并清走消毒,减少菌源,避免随水流等传播蔓延,同时对病穴周围的健康植株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为3至4厘米),并清理枯草层。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对细干土100至200份,拌匀制成毒土,撒于病株根部,也可用石灰撒于病穴内,进行土壤处理。在发病前(6月份)及发病期间结合修剪,用冠菌清57.6%干粒剂800至1000倍,扑海因50%悬浮剂1000倍,25%敌力脱乳剂1000至3000倍等药剂定期(10至15天)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蔓延。

三叶草的花语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三叶草的传说吧!


三叶草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爱的植物,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还有就是它代表着非常好的寓意,而且三叶草的花朵也是非常漂亮的,那么你知道三叶草的花语是什么吗?我们来了解一些吧!

三叶草的花语

三叶草的花语是非常浪漫美丽的,不同的叶子花语也是不同的,如若一株上有一片叶子,则花语就为祈求,若一株上有两片叶子,花语则是希望,若是一株上有三片叶子,花语则是爱情,若一株上有四片叶子,则花语是幸福。

以上就是关于三叶草花语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叶草还有什么美丽的传说吗?

三叶草的传说传说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非常相爱的恋人,他们想要去一个地方,那里有着非常美丽的桃林,但在去之前,两人发生了一些小矛盾,并且都不低头,后来,天上的爱神看到这些,决定帮他们一把,爱神就到桃花林,找到了分开的两人,告诉对方,另一人有难,只有找寻到三叶草才能救对方。

二人虽然表面上无所谓,但是其实还是担心的对方的,即便在暴雨中,他们还是在为对方寻找着三叶草。后来他们都知道彼此之间是很在乎对方的,就决定让三叶草见证他们的爱情。三叶草,就是爱情的见证。

传说二

三叶草传说是可以带来好运的,这种说法起源于拿破仑时期。因为它在行军途中,经过一片草原时,看到了一株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觉得很是神奇,就下来细细的看了一下,正好躲过了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在爱尔兰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若遇到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会给你带来好运的,该花也是爱尔兰国家的象征,是该国的国花,所以,若你碰到四片的三叶草,那说明你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有好运。

看完这些,是不是对三叶草非常感兴趣了呢?是不是也想养一盆这么幸运的三叶草了呢?

三叶草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三叶草学名叫苜蓿草,同时它也有幸运草的别名。人们总说,找到了四叶草,就找到了幸福。那是因为,三叶草的一叶草代表希望,二叶草代表付出,三叶草代表爱,而稀有的四叶草就是幸福。如果三叶草染上了病虫害,还会带给人幸运吗?来看看三叶草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吧!

菌核病

一旦三叶草感染菌核病,那么在植株上会形成斑痕,一开始会呈现浅褐色,渐渐地斑痕色泽也会由浅褐色变成灰白色,这时根茎基部变得软腐,会长出所谓的菌核。轻者植株会发黄,黄色呈星点状,重则大片萎焉枯死。对于菌核病的防治方法是首先将植株拔起,集中处理掉以减少蔓延。在多雨的季节注意排水,避免积水。其次是用常见的化学农药——乙烯菌核剂,能使菌核细胞破裂。

病毒感染

如果是被病毒感染的白三叶,用药物防治很难奏效。可采用种子消毒,土壤处理,杀灭传播昆虫媒介等方法。

叶蝉

是一种栖息于叶背、吮吸叶汁液的虫害。受害轻的植株叶片退绿,在叶片上会出现小白点,如果受害较重,会使整个叶片呈现苍白色,观赏价值大大降低。防治方法为4月下旬检查,若发现幼虫可施以农药喷杀,喷药要均匀,不仅叶面叶背,植株上下里外都要喷到。

地老虎

地老虎如它的名字一般,对根芽的危害极大,有的在地面咬断根茎,它们可以从地下啃食萌芽会导致植株成片死亡。对于它们的防治可以进行毒液诱杀,另外也可用呋喃丹颗粒杀灭,每亩用量1500-2000克。此药残效期长,施药后7-8周可免遭危害。

白粉蝶

是三叶草几大害虫之一。每年4-10月,白粉蝶便开始“作恶”,在夏季干热少雨季节幼虫能将叶片吃光,导致受害植物生长势减弱。对其的防治可在幼虫危害期喷青虫菌杀灭,也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撒2.5%敌百虫粉剂,每亩用量3-4斤,效果较理想。

三叶草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菌核病是三叶草上重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发生。

症状

在秋季表现为地上部的叶片、叶柄和茎上出现褐色病斑,很快软腐。次年春天,三叶草萌发时表现出该病的典型症状。病株生长缓慢,叶片卷曲,色淡并带有淡紫色。茎基、根颈及根部变褐、腐烂,潮湿条件病株很快死亡,病部出现白色絮状霉层。当土温升高、湿度减少时,病组织表皮脱落或表现为干腐,其上霉层变致密,并逐渐形成白色团块,后转为黑色粒状物,即菌核。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为SclerotiniatrifoliorumErikss.称三叶草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可形成于病组织表面或内部,表层为黑色拟薄壁组织,内部由白色疏丝组织构成,直径约3-15mm,多分布于土表至地下,7cm深的地下器官或土壤中,也可深达20cm。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黄褐色至棕褐色,具柄,呈漏斗状,顶部初闭合,成熟后展开呈碟状或浅杯状,盘上由子囊或侧丝紧密排列构成子实层。子囊圆筒状,160-185m12-15m,内部8个子囊孢子排成一列或二列。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大小为14-18m6-9m。

发生规律

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开始于秋季或初冬,此时存在于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的菌核萌发出子囊盘,成熟的子囊盘强力弹射出子囊孢子。一个子囊盘可形成10万个以上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放射可持续数周时间,射程约4-10cm。孢子随风传播,至寄主的叶片或叶柄进行侵染。由气孔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寄主。菌丝在寄主体的细胞内或细胞间蔓延,并分泌毒素和酶,杀死寄主组织并使之分解,造成病株软腐或萎蔫。冬季,病原菌以休眠菌丝体在寄主上越冬,也可以菌核越冬。雪层厚时,寄主体内的菌丝仍可活跃生长,使病害继续发展和蔓延。次年春季被害植株的病组织上便产生大量菌核,越夏。到秋季,菌核萌发,又开始下一个侵染循环。菌核萌发前,需要休眠至少4周。菌核还往往混于种子中传播。病害侵染也可发生于地下,由菌核直接萌发出的菌丝进行侵染。此病在凉爽潮湿气候条件下发生,流行。适宜病害发展的温度范围为13-18℃,夏季气温升至25-27℃以上,病情停止发展。菌核萌发适温为16℃。土壤PH5.5时最适于此菌生长,但病菌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很广。砂壤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尿素可抑制菌核的形成。

白三叶草坪中斑潜蝇如何防治


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国内分布较广。为害特点:成虫、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把白三叶的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吃食叶肉,只留上下表皮,使其叶片正面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片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严重时全叶枯萎甚至叶片脱落,从而使白三叶的叶片失去观赏价值。另外,斑潜蝇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

发生规律:白三叶斑潜蝇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数代,世代重叠较重,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吸取植株叶片汁液,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有一定飞翔能力。卵多产于叶表皮下,卵期4天左右。初孵幼虫潜食叶肉,并形成隧道,隧道端部略膨大,老龄幼虫咬破隧道的上表皮爬出道外在叶片外面或土壤中化蛹,蛹期10天左右。

防治方法:

1.发现受害叶片随时摘除,集中销毁或掩埋。

2.冬季落叶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和杂草。

3.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4.产卵盛期至孵化初期喷施化学农药,最好选择兼具内吸和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如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20%斑潜净微乳剂1500倍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宜在早晨或傍晚,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5.结合防治其他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进行地面喷施,杀灭地下的老熟幼虫和蛹。

6.利用和保护天敌,如潜蝇茧蜂、绿姬小蜂、龟纹瓢虫、异色瓢虫等。

防治白三叶蚜虫的方法


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又称腻虫。因大量分泌蜜露,因此也叫蜜虫。

危害特点

蚜虫吸食白三叶叶片、茎杆的汁液,常常造成白三叶的叶片褪色,蜷缩成团,影响白三叶的发育,严重时造成白三叶生长停滞,后枯黄,甚至死亡。而且蚜虫还是白三叶病毒病和其他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

发生规律

蚜虫一年发生数代,世代交替,夏天4至5天繁殖一代,每雌蚜一生能繁殖60至70头若蚜。以卵越冬,翌年春3至4月份孵化,在越冬植物上孤雌胎生,繁殖3至4代,4至5月产生有翅胎生雌蚜,飞到夏季寄主上危害,并继续孤雌生殖。晚秋10月产生有翅迁移蚜从夏季寄主上迁到越冬植物上,产生有性无翅雌蚜和他处飞来的雄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可喷施50%辛硫磷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至3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雾,喷时注意安全。氧化乐果也是防治蚜虫的良药,但是氧化乐果对桃花、榆叶梅、贴梗海棠等蔷薇科植物可能产生药害,因此在园林植物上使用时要格外小心注意,尽量不用。

无公害防治喷施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6%吡虫啉乳油3000至4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5000至6000倍液等。

黄色薄型塑料板诱杀有翅蚜。

注意保护和利用各种天敌,天敌孵化盛期不要使用广谱农药。

白三叶角斑古毒蛾的防治


角斑古毒蛾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又名角斑台毒蛾、杨白纹毒蛾、核桃古毒蛾等。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河南、甘肃和江苏等地。

发生特点:角斑古毒蛾幼虫会采食三叶草的芽和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2龄开始分散活动为害,受损叶片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叶片常被吃光,仅留叶柄,从而使白三叶失去观赏价值。

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至3代,以2至3龄幼虫在白三叶附近的落叶等覆盖物下越冬。翌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寄主发芽时,角斑古毒蛾开始出蛰活动为害,四月下旬越冬代幼虫化蛹,蛹期12至14天左右,四月底出现越冬代成虫,并开始产卵,产卵期14至20天。第一代幼虫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第一代成虫7月中旬发生。第二代幼虫8月上中旬开始发生,为害至2至3龄便进入越冬场所越冬。一般从9月中旬前后开始陆续进入越冬状态。

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卵块。

2.利用趋光性:利用雄成虫的趋光性,灯光诱杀雄成虫,减少雌雄交尾机会,降低幼虫孵化率。低龄幼虫期可人工杀死。

3.药剂防治:可使用狂杀蚧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或者幼虫初期喷施20%的除虫脲悬浮剂5000至8000倍液,或20%米满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20%的菊杀乳油2000倍液等其中一种喷雾防治。

4.天敌防治:利用追寄蝇、小蜂、小茧蜂、姬蜂等天敌防治。

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及防治


非侵染性病害最普遍的表现是黄化、花叶、畸形、落花、落果等其他不正常的表现,有时也表现为落叶、枝枯和叶片上的枯斑等现象。没有病征,而且通常是全株性的。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主要有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失调、光照失调、生境遭受污染和破坏这五个方面。

一、营养失调:土壤中缺少某些营养物质就会植物就会患缺素症,引起失绿、变色、变形和组织坏死。

(一)缺镁(Mg)症:叶片脉间黄化,从老叶叶尖开始,叶片出现坏死枯斑。常在酸性土及轻沙土的果园发生。

1、症状:主要发生在老叶上,尤其以挂果多的老年树,其结果母枝的老叶为甚。最初表现为老叶顶端及两侧的叶片出现轻微的黄化,主脉附近少许叶片呈绿色,严重时仅叶片主脉基部呈楔形绿色区、其余部分黄化,甚至全叶黄化,提早脱落,新梢不能正常转绿。

2、防治方法:

(1)在酸性土壤,按1吨/公顷或1-2公斤/株的用量增施钙镁磷肥。

(2)在各次新梢抽发前及叶片转绿前分别喷1次0.5%硫酸镁或硝酸镁肥,或每株施100克硫酸镁。

(二)缺铁(Fe)症:症状类似于缺镁,但先从幼叶开始,叶片黄化甚至白化,常发生在碱性土壤内。有时可导致顶叶脱落,出现梢枯现象,亦称黄化病。

1、症状:初期新梢顶叶呈淡绿色,幼嫩叶叶尖失绿,进而叶脉间的叶肉黄化,仅叶脉网状绿色,叶片失绿黄化失去光泽,与严重缺氮症相似,但同树老叶仍为正常绿色。叶片早落,果实变小,幼果果皮绿色变淡。刺桐、法国梧桐、苹果、桃等都是对缺铁很敏感的树种。

2、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是解决缺铁症的有效措施。

(2)发病初期,喷0.2%硫酸亚铁加0.1%柠檬酸液,或加0.3%柠檬铁铵有一定效果。

(3)在紫色土中施入硫磺粉,也可促进根系对铁的吸收。

(三)缺氮(N)症:植株矮小、分枝或分蘖少,叶小、窄而稀疏、色淡或黄化、早落,在酸性强、腐殖质缺乏的土壤中容易发生缺N现象,砂质土上长期大雨也容易引起幼树缺氮症。

1、症状:从叶脉间到全叶黄化,且先从老叶或下部叶片出现症状,然后向上部叶片或嫩叶发展,最后直至整个树冠黄化,老叶叶脉及叶柄可现微红色。

2、防治方法:

(1)苗期管理:进行移植,对侧根少的树种,可进行2次切断主根移植。

(2)在生长季节,追施尿素、硝酸胺等氮肥。

(3)喷洒0.3%0.5%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施肥。

(四)缺钾(K)症:老叶或下位叶先发病,发病初期,在老叶叶尖和上部叶缘开始发黄,逐步向叶片中部发展。常在砂质土或有机质少的土壤的果园发生。

1、症状:叶缘卷曲或叶片扭曲畸形、不规则黄化,最后叶尖和叶边缘焦枯,叶中还出现褐色的坏死组织斑点。新梢长势弱,果小而皮厚,味淡而酸。若严重缺钾,嫩叶也会发生症状。同时,根系发育不良,根细弱常呈褐色。

2、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实行配方施肥。

(2)生长期用喷施0.5%硫酸钾数次,或冬季、初春每株根施硫酸钾120-150克。

(五)缺锌(Zn)症:生长受抑制,容易发畸形,表现为叶丛生成簇状或小叶病(如桃树小叶)。常在酸性砂质土及轻沙土的果园发生。

1、症状:植株新枝节间短,叶片变小且呈黄色、新生老熟叶片的叶肉出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小枝顶枯,根系发育不良,结果少,果实偏小、僵硬,汁少味淡。

2、防治方法:

(1)在新梢抽出1/3-1/2时和叶片转绿前,叶面各喷1次0.2%硫酸锌+0.1%熟石灰,或在春芽萌发前1个月用3%硫酸锌注射树干。

(2)施用石灰调整土壤至微酸性,并可在树盘内株施100-150克硫酸锌。

(六)缺锰(Mn)症:发病初期叶片黄化症状与缺锌相似,且缺铁症状常隐藏于缺锰症,因此缺锰症不易判断,常被误为缺锌症。春季早旱容易发生缺锰症。

1、症状:缺锰症黄化程度较轻,主、侧、细叶脉附近叶肉多不黄化,且新梢叶片大小正常。如苹果树缺锰时,新梢中部叶片开始失绿、向上部叶和下部叶扩展,从叶缘向叶脉发展,叶片大部分变为黄色,但主脉和中脉为绿色,且较缺铁颜色深。

2、防治方法:

(1)叶面喷施0.3%硫酸锰,或0.05%高锰酸钾,或0.3%硫酸锰加0.1%熟石灰。还可用0.3%的硫酸锰涂抹枝干。

(2)需施用石灰调整土壤至微酸性,并可在土壤内每株施放50-100克硫酸锰。

(七)缺钙(Ca)症:嫩叶卷曲或嫩芽枯死,病状多表现在生长点附近。土壤中大量施用酸性化肥或土壤中钾、硼元素含量过多,在干旱时造成元素不均衡,易诱发缺钙症。

1、症状:缺钙时,表现为植株矮小,未老先衰。新梢幼叶先出现症状,嫩叶的叶缘处先产生黄色或黄白色,主、侧脉间及叶缘黄化,但主、侧脉及附近叶肉绿色,嫩叶窄小黄化,不久脱落;幼叶卷曲而脆弱,叶中有坏死组织,叶面黄化产生枯斑。根尖和生长点细胞逐渐死亡而导致组织腐烂,严重枝条端部枯死。病果小而畸形,有的植物果实顶部腐烂,生理落果严重。常在酸性土和砂质土的果园发生。

2、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料,少施含氮和钾的酸性化肥;酸性土壤施用500-800公斤/公顷的石灰来调节土壤酸度。

(2)喷施钙肥,刚出现症状时在新叶期树冠上喷施0.3%磷酸氢钙或硝酸钙溶液。

(八)缺硼(B)症:顶梢或分生组织分解死亡,叶片增厚、易碎。多在土壤含钙过多或施石灰过多的果园发生。

1、症状:最明显的症状是生长点死亡,不能形成或形成不正常的生殖器官;其次是根系腐烂,形成心腐病和落花落果。发病嫩叶上产生不规则的黄色水渍状斑点,叶小畸形,老熟叶片叶脉肿大,主侧脉木栓化,叶尖向内卷曲,易脱落,枝条干枯;幼果皮出现白色条斑,果变形、小而坚硬、皮厚汁少,严重时大量落果。

2、防治方法:

(1)施用含硼较高的草木灰或种植绿肥(如藿香蓟)。

(2)在花期、幼果期喷施1-2次0.2%硼砂或硼酸来防治。

(九)缺磷(P)症:生长受抑制。

1、症状:叶片深绿灰暗无光、具紫色,老叶先发病;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幼芽及根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根细弱而长,侧芽成休眠状态或死亡。成熟推迟、果少而小。

2、防治方法:在植株开始出现症状时,对叶面喷施1%的过磷酸钙澄清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0.6%1.0%的磷酸胺水溶液23次,间隔时间710天。

二、水分失调

(一)水少:干旱可致植株地上部分焉萎,叶尖、叶缘或叶脉间枯黄,早期落叶、落花、落果,可使木本植物的叶子黄化、红化或产生其他色变,随后落叶。受旱害植物的叶间组织出现坏死褐色斑块,叶尖和叶缘变为干枯或火灼状。严重时可引起树木(尤其是苗木和幼树)发生萎焉死亡。受旱树木枝条下部小枝和叶片先死、逐步发展至梢部,当植物因干旱而达永久萎蔫时,就出现不可逆的生理生化变化,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二)水多:因根部窒息而引起根部变色腐烂,地上部分发黄,花色浅。涝害的症状是叶子黄化、植株生长柔嫩,根和块茎及有些草本茎有胀裂现象,有时也可使器官脱落。

三、温度失调

(一)高温:引起灼伤。

1、症状:植物在高温下常出现光合作用受阻,叶绿素破坏,叶片上出现死斑,叶色变褐、变黄,未老先衰以及染色体配子异常,花序或子房脱落等异常生理现象。植物和干热地表接触可造成茎基热溃疡,使苗木茎基部出现萎缩、倒伏等现象。高温还可造成氧失调,如由土壤高温高湿引起的缺氧,可使植物根系腐烂和地上部分萎蔫。强烈的日光亦可灼伤树皮引起茎腐。

2、防治方法:可采取遮荫及用水灌溉等方法降温。

(二)低温:对作物的伤害可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种。

1、症状:冷害的常见症状是色变、坏死或表面出现斑点;木本植物则出现芽枯、顶枯,自顶部向下发生枯萎、破皮、流胶和落叶等现象,如低温的作用时间不长,伤害过程是可逆的。

冻害的症状是受害部位的嫩茎或幼叶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转褐色而组织死亡;也有的整株成片变黑,干枯死亡;还可造成乔、灌木的黑心和霜裂、多年生植物的营养枝死亡,以及芽和树皮的死亡等。冬春之交昼夜温差大,可使树干阳面发生灼伤和冻裂,如毛白杨破腹病。

2、防治方法:白涂剂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和冻伤的有效措施。

四、光照失调

(一)缺少光照时,植物常发生黄化和徒长,叶绿素减少,细胞伸长而枝条纤细等现象,并提早落叶落花,阳性植物尤为显著。

(二)强光下则可使阴性植物叶片发生黄褐色或银灰色的斑纹。急剧改变作物的光照强度,易引起暂时落叶。

五、生境遭受污染和破坏

可分为四大类:土壤毒化、空气污染、酸雨以及人为破坏。

(一)土壤毒化

1、多盐毒害:又称碱害,是土壤中盐分,特别是易溶的盐类,如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等过多时对植物的伤害,其症状是植株萌芽受阻和减缓,幼株生长纤细并呈病态、叶片褪绿,不能达到开花和结果的成熟状态。

含盐碱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也低,使营养元素的吸收比例下降。土壤碱性强,使钙和根系分泌物中和,阻碍了铁的溶解吸收,引起黄叶病。土壤pH值低于5.5时易使铝、铁、锺等变为可溶性而导致过量,而磷、钙则贫乏,当pH值下降到4以下时,这些元素可溶性的过量和贫乏对园林树木的根系常造成毒害。

多数树种根系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6.5-7.5,对硝化细菌(pH6.5),固氮菌(pH7.5)生长有利,耐酸性土壤的园林树木pH值也不应低于5.0,例如:柑桔,pH5.0-6.5时根毛生长最好。通常把适宜在pH6.8以下的土壤中生长的园林树木称为酸性植物,如山茶、棕榈、提子、柑桔、杨梅、批把、栾树等。

2、元素过量:

(1)硼过量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量减少;叶缘卷曲、变黄白;叶片相对透性增大。硼过量时,其下部叶的中毒症状和生理变化比上部叶明显。用锌肥就可以解决硼过量的问题。因为锌在植物体内与硼是一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利用的平衡体,当硼缺乏时,锌可以暂时的替补硼的作用,当硼过量的时候,只要提高锌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就可以共同地提高二者的作用而表现出增产作用。反之亦然。还可增施施氮肥平衡,尤以硝酸钙最佳。还可灌水淋洗土壤,酸性土壤还可施用石灰,但土壤pH不要超过6.5。

(2)锰过量:症状发生在老叶上,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叶形变小,叶缘黄化并出现褐斑坏疽,严重扩及叶脉及叶柄,造成异常落叶,出现顶芽死亡等生理必缺钙现象。可用硅肥解决猛过量的问题。还可结合施有机肥,增施石灰。

(3)铜过量:有时会出现缺铁失绿黄化症状,或引起树皮开裂和流胶。土壤中的铜浓度提高至某一阀值时,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出现部分落叶,果实变小,产量降低。严重时,发生大量落叶,大量落叶时,先是老叶脱落,许多小枝枯死,并引起减产、枝梢枯萎,甚至全树死亡。铜的毒害首先表现为对根的毒害,根系生长受抑制,根系发黑,无侧根发生或出现狮尾根,侧根增粗而呈褐色,严重时根腐烂死亡。作物和苗木有叶片发黄、叶片细小、普遍失绿,植株不同程度弯曲、倒伏现象。此外,还抑制果树新枝的生长。当铜过量时,可叶面喷施硫酸亚铁溶液,结合地面施石灰,将土壤pH值提高到7左右。或施用过磷酸钙等含磷或含钙的肥料,可降低铜的毒性。对铜过量土壤可种植我国原生的铜耐/富集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splendensL.)、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等植物。

(4)铝过量:含量多时可抑制铁、钙的吸收,并强烈干扰磷代谢,阻碍磷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运转,还会抑制根的生长,使根尖和侧根变粗呈棕色,地上部生长受阻,叶子呈现暗绿色,茎呈现紫色。使苗木根尖弯曲、呈不规则的勾状,根冠脱落或使根的表皮细胞体积变小;使幼苗茎高生长受到抑制,使幼叶变小,沿叶缘卷曲,叶片变黄。N、P、Ca对铝离子具有拮抗作用。苹果酸根、草酸根、柠檬酸等有机酸可以减轻铝毒害。

(5)铁过量: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主根的生长受到抑制,阻碍锰的吸收,容易引起缺锰。叶片主要表现在老叶尖端出现白色,严重时,出现红褐色锈斑、坏死斑点(出现小孔),叶片和果实异常脱落。施用碱性肥改变土壤PH值,叶面喷施浓度为0.05%~0.1%硫酸锰可减轻症状。

(6)锌过量:生长发育受阻,还会阻碍铁、锰的吸收。锌中毒时的植物表现:植株矮小,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黄化,叶片收缩上卷,严重时枯死。土壤锌过剩时,在土壤pH高的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以施用过磷酸钙为宜。pH值低的酸性土壤用石灰较好。施后,应浇水或灌溉,促使过磷酸钙或石灰的溶解,加快解毒作用,并可淋洗和稀释土壤中锌的作用。磷对锌有拮抗作用,可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钙,松土引进蚯蚓,利用紫花茉莉(MirabilisjalapaL.)持续提取土壤中的锌。

(7)钙过量:土壤中钙过多时,土壤呈碱性,使锰、铁、锌、硼等营养元素成为不能被树体吸收利用的状态,易诱发这些元素的缺素症。叶片含钙量超过6%为钙过剩。应施用硫酸铵、硫酸钾等生理酸性肥料。

(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既可以引起病害,也可以造成急性伤害、慢性毒害和削弱植株的生长势。

1、二氧化硫:当空气中含硫量大于0.05ppm时,就可以对植物造成毒害和伤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

由气孔侵入。针叶树针叶从先端开始发黄枯死,阔叶树叶脉间先为水渍状失绿斑,后期变为褐色或灰白色枯斑,病、健交界处明显,受害植物生长降低或停滞,严重者全株枯死。常绿阔叶树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大于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树。女贞、剌槐、垂柳、银桦、夹竹桃、棕榈、法国梧桐等抗性较强。雪松、柑橘对硫化物敏感。

急性中毒伤害时呈现不规则形的脉间坏死斑,伤斑的形状呈点、块或条状,伤害严重时扩展成片。嫩叶最敏咸,老叶的抗性较强。

2、氟化物:氟化物的毒性是二氧化硫的1020倍。空气中的氟化物主要来源于炼铝厂、磷肥厂、钢铁厂、玻璃厂等。植物对氟化物的敏感性因种类和品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在低水平氮和钙的条件下,坏死现象较少发生;在缺钾、镁或磷时,则影响特别严重。女贞、垂柳、剌槐、油茶、银桦、油杉、夹竹桃、白栎、苹果等抗性较强,桃、枣、板栗、杨树、柑橘等对氟化物敏感。

针叶受害后,由顶部向基部坏死。阔叶树受害后,一般在叶尖和叶缘出现红棕色病斑,然后扩展,脉间可形成穿孔。病、健组织间分界明显,交界处有一棕红色带纹。严重时,坏死组织成片脱落。

3、臭氧:空气中来自汽车尾气和石油化工厂的碳氢化合物与在紫外线辐射下的氮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臭氧浓度在0.050.07ppm时持续2至4小时,便开始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受害植物叶片栅栏组织被破坏,原生质分离。有时会在嫩枝或嫩叶上产生白色散生性的斑点,有时叶片在夏末即可全部落光。

4、氯气。对植物的叶肉细胞有很大的杀伤力,能很快破坏叶绿素,产生褪色伤斑,严重时全叶漂白、枯卷甚至脱落。受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无明显界线,同一叶片上常相间分布不同程度的失绿、黄化伤斑。

5、氨气。在高浓度氨气影响下,植物叶片会发生急性伤害,使叶肉组织崩溃,叶绿素解体,造成脉间点、块状褐黑色伤斑,有时沿叶脉两侧产生条状伤斑,并向脉间浸润扩展,伤斑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界线。

6、乙烯。低浓度乙烯是植物激素,但浓度太高会抑制生长,毒害作物。棉花最敏感。行道树和温室作物也常受害,产生缺绿、坏死、器官脱落等症状。

(三)酸雨:PH值低于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酸雨PH值可降至4.5PH左右,有的甚至可达1.5。

酸雨通过低PH和硫酸根、硝酸根的毒性直接破坏表面蜡质层,使组织中的钙离子和钾离子淋溶而影响新陈代谢,叶片受伤,破坏叶缘产生很多污斑,叶片变黑;慢性症状会使叶片出现白化,不时落叶。酸雨还可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

(四)人为破坏

人为破坏对植物施加的影响通常大于微生物病原菌和害虫。

1、建设类危害:主要表现为侵占植物空间,损伤根系,地面硬覆盖造成根部呼吸困难和窒息等。造成萎蔫,落叶,枯枝,甚至死亡的现象。

2、施肥和农药使用不当引起的毒害。药剂浓度过高、剂量过大,容易产药害。急性症状表现为:焦枯,变红,变褐,落叶等;慢性症状表现为:叶畸形,茎叶硬化,根系异常分枝,肿大等。

茭白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茭肉也可受害。叶上初生针头大的褐色斑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淡褐色至深褐色,中间黄褐色至灰白色。后期病斑可相互连接成块状,多从叶缘或叶尖外缘向下逐渐枯死呈枯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明显的褐色霉层。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2)在冬前清除茭白田的植物病残体及四周杂草,齐泥割去地上残株枯叶,集中沤肥或销毁,以减少虫口和病菌的越冬基数。掘出雄茭(墩)、灰茭株,保持田间平整、湿润不干裂。并于翌春深耕翻耙,撒施生石灰1500kg/hm2或施药灭菌。

茭白叶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4)施肥要采取前促(分蘖)、中控(无效分蘖)、后补(催茭肥促孕茭)的施肥策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植株早生快发,壮而不过旺,稳生稳长,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

(5)科学管水,宜根据茭白不同生长期对灌水深度的不同要求,采取前浅(萌芽期及分蘖期)、中晒(适度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浅或湿润(促孕茭)的策略.高温季节要适当灌深水以降温,台风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每次追肥前应适当放浅田水,施后待肥料被土壤吸收后再适度灌田水,孕茭期灌深水15~500px,促进茭白膨大和提高品质。采收盛期保持浅水3~125px,以养育根株。

(6)及时清除重病株、病残体、病叶、枯叶、黄叶、老叶,剪去晒干部分,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有利于分蘖。

黄芩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黄芩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低温。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士,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忌连作。5~6月为茎叶生长期,10月地上部枯萎,翌年4月开始重新返青生长。那么黄芩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一、根腐病

1.病状。黄芩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部分支根和须根变褐腐烂,以后逐渐蔓延至整个根部,腐烂,全株死亡。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腐皮镰孢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中依附于病残组织越冬,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进行繁殖,侵入寄主伤口形成初次侵染,通过水流或土壤进行扩散传播,造成再次侵染。天气时晴时雨、高温高湿、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害虫活动频繁、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施用未腐熟厩肥,均可加重此病发生。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料;雨季适时排水防涝;及时拔除病株。对根腐病重发地块与油葵、豆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药1次,连用2-3次;或喷淋80%冠龙-21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二、茎基腐病

1.病状。黄芩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成株黄芩的茎基部及主根。病部初期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颈部扩展,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后期病部表面可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立枯丝菌核,此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较强,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动产生侵入丝,从伤口或嫩皮处侵入根茎部或茎基部引起发病。此病在近距离内可通过菌丝蔓延及耕作、除草传播,远距离可通过带有菌丝及菌核的病土、未腐熟的粪肥传播。病菌在13-42℃内均可侵染,以24℃左右较高湿度下利于侵染发病。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弱、伤口多也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水稻轮作最好;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配方施肥,耕作除草时勿致伤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根线虫,以防止致伤传病。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衣时喷施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喷洒茎基部,10天后再喷一次。

三、叶枯病

1.病状。黄芩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是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上而下蔓延,致使叶片枯死。

2.发生规律。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此菌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生侵染,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冬季处理病残株,将感染病菌的病残株连根拔出烧掉,消灭越冬病菌。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

四、白粉病

1.症状。黄芩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荚,叶的两面生白色状斑,好像撒上一层白粉一样,病斑汇合而布满整个叶片,最后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导致提早干枯或结实不良甚至不结实。

2.发生规律。该病病原为蓼白粉菌,病菌以菌丝体及闭囊壳在黄芩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5月下旬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和闭囊壳内释放子囊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侵染黄芩,引起发病。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侵染,9月下旬产生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秋冬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注意田间通风透光。⑵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40%氟硅唑悬浮剂1万倍液、12.5%志信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次。

五、灰霉病

1.症状。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嫩茎、花和嫩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叶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常有明显的轮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后期病斑扩大,可致全叶干枯、果荚坏死不能结实。茎基腐型主要在2-3年生黄芩上发病重,可单独发生;该型发病早,一般在2-3年生黄芩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其上的茎叶随即枯死;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常很快扩展至其他茎基部,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

2.发生规律。黄芩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3.防治措施。⑴农业防治。冬秋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灰霉速克湿性粉剂60克/亩、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喷2-3次。

荷花烂叶病的症状及防治


荷花[NelumbonuciferaGaertn.睡莲科]

【症状】叶面病斑多生于放射状的叶脉间,初呈褪绿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至不定形斑,边缘褐色至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斑面散生疏密不等的小点粒,病斑可互相连合为斑块,病斑易破裂并脱落成穿孔,甚者仅残留主脉,致荷叶呈破伞状。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喜湿叶点霉[Phyllostictahydro-philaSpeg.]。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新抽荷叶上进行侵染,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又进行重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发病,植株开花后至结实期病情发展很快。肥力差或偏施氮肥较易感病。品种间抗性有差异,在湖北武汉粉楼春等较易感病,银红千叶和西湖红莲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残物。

②选用抗病良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氮和水温过高(35℃)。

④发病初期宜掌握风雨前或后喷药保护,可交替喷施0.5%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75%百菌清(1∶1)800~1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粉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50%甲羟骀水剂1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可湿粉(1∶1)15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8000倍液,3~4次,视天气隔7~15天喷一次。

《三叶草病害的症状及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四叶三叶草植物种植”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