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柳树黑痣病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分布与危害

柳漆斑病又称黑痣病,普遍分布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陕西、新疆、西藏、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发生该病的柳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银柳(Salixargyacea)、垂柳(S.babylonia)、沙柳(S.cheilophila)、山柳(S.depressa)、河柳(S.capreaea)、旱柳(S.matsudana)、茶叶柳(S.phyliciJolia)、极地柳(S.polaris)、红皮柳(S.purpureaL.)、细紫柳(S.purpureavar.gracilis)、赖因氏柳(S.reinii)、葡萄柳(S.repens)、网脉柳(S.reticulata)、细穗柳(S.tenuijulis)、四籽柳(S.tetrasperma)、青刚柳(S.viminalis)、狐色柳(S.vulpina)、皂柳(S.wallichiana)、岸柳(S.xerophila)等。该病对寄主生长影响不大,能使病叶提早脱落。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发病初期(8~9月),在病叶正面出现不规则散生的淡黄色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斑点,不久在病斑中央部分形成突出、有光泽的盾状漆黑色斑点(子座),仅留有一圈淡黄色的周边,形成一个明显的晕圈。病斑直径约2~5mm,某些树种,如细穗柳,病斑常常数个愈合,直径可达1cm以上。

病原

为柳斑痣盘菌[Rhytismasalicinum(Pers.)Fr.],无性阶段为柳叶痣菌(MelasmiasalicinaLev.)。子座黑色,表面具皱纹,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直径2~5mm,厚约3mm,内含多个子囊盘,子座规则地呈镶嵌式缝状开裂。子囊盘麦秆色。子囊窄棍棒状,具细长柄,130~215m13~15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束排列于子囊内,无色,线形,两端较尖细,单胞,多少有些弯曲,外面被有一层不明显的胶质壳,60~90m1.5~3.5m。侧丝线形,顶端稍膨大,190~250m长。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粒点状,分生孢子梗无色,柱状,8~14m2m。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倒卵圆形至椭圆形,2.5~3m1.5~2m。发生规律病菌当年形成子囊盘,以子座及子囊盘随病叶在地上越冬,次年春季(4~5月)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5~6月子囊孢子开始成熟并散发出来,随风传播,由健叶气孔侵入。菌丝在叶表皮细胞蔓延,扩展,至夏末、秋初形成盾状、黑色子座覆盖于斑点上。子囊盘在子座内形成并越冬,次年春季再形成子囊孢子,引起侵染。据报道,分生孢子仅起性孢子功能,无侵染作用。

阴湿的环境利于发病,因此,降雨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病较普遍,山区发病严重,平原地区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

秋、冬季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早春(4~5月)子囊孢子开始成熟、分散之前每隔10~15天喷洒保护剂2~3次,可以预防侵染。

常使用的药剂有:1:1:160~200倍波尔多液,1000~1600倍70%可湿性福美林,1000倍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65%可湿性代森锌等。另外可选择使用700~1000倍75%可湿性百菌清和1500~2000倍6%可湿性乐必耕。

延伸阅读

甘薯黑痣病如何防治


甘薯黑痣病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受害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我国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时,引致幼苗发病,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该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发病温限6—32℃,温度较高利其发病。夏秋两季多雨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

2.栽培措施:春薯可适当晚栽,能减轻黑痣病发生;注意排涝,减少土壤湿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与禾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

3.化学防治措施:

①苗床育秧期:不用病薯块作种薯,对无病薯块也要进行药剂处理。方法是用50%纯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纯品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浸泡后的药液要泼在苗床上,注意不要用复方多菌灵或复方甲托,以免有效成份不够,影响防治效果。剪下的薯苗用上述药液浸泡根部(约10厘米)10分钟。连根拔下的薯苗要将根部剪掉后再浸泡。苗床上若发现病薯要立即深埋或烧毁处理。

②大田栽植期:大田栽秧时,亩用50%纯品多菌灵1~3千克兑细土,浇水栽秧后,施药土,最后覆土,可杀灭土壤中的黑痣病菌。

③收获期:首先要做到适时收获,一般在寒露至霜降之间,具体时间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为宜。若收获过晚,薯块容易遭受霜冻,利于黑痣病菌侵入。收获后要用晒场上晒2~3天,使薯块伤口干燥,可抑制薯块病菌侵入。也可先在屋内干燥处晾放10~15天(堆0.3~0.7米即可),渡过薯块旺盛呼吸阶段,迫使薯块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再入窖。

④贮藏期:甘薯贮藏期窑温要控制在12~15℃之间,如果温度低于9℃,甘薯易受冻害,诱发黑痣病或其它病害。若温度高于17℃,甘薯极易在发芽生根,且利于黑痣病的发生。

观察窑温的方法是:用细绳将温度计从井眼控气孔伸入井底,10分钟后拉出观察,当温度低于9℃时,减少通风孔口,高于17℃时,扩大通风量,每隔15天观察1次。

槭树黑痣病的防治方法


学名Rhytismacerinumperg.;Rh.punctatum

发病症状

黑痣病多发生于槭树类叶片上。根据病原菌和寄予主种类,症状表现也有所区别。如寄予生于五角枫等叶片上,病斑形状较大,直径可达613毫米,圆形或不规则形初期黄色,后在病斑部出珊一漆状有光泽的黑色覆盖物质,病斑周围留一黄色圈;发生在三角枫上病斑则较小,常由10余个小黑斑聚成一个圆形大斑,小病斑直径约23毫米,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具漆状光泽,周围有一黄色包围圈。

为害情况

该病主要为害三角枫、五角枫、色木、花楷子、茶条槭等多种槭树的叶片。受害叶出现病斑,有碍观赏,且使叶片早落,影响生长。

发生规律

该病的病原属真菌中的子囊菌类,以子囊盘在被害叶上越冬。至第二年春天形成子囊,五、六月间子囊孢子成熟,飞散到新叶上侵染为害,破坏了叶片表皮细胞壁,所以产生黄色病斑。后由菌丝与寄主叶面表皮细胞紧密纠结形成黑色子座,覆盖在病斑上成漆状。该病在多雨、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常盛发。

防治方法

1、秋、冬收集有病枝叶和落叶,及时烧毁,以消灭侵染源。

2、五月间开始每1015天用等量式100200倍波尔多液喷施一次,连喷23次,以防发病。

茶枝黑痣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该病是老茶树枝干病害。安徽、浙江、湖南、云南等省茶区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在枝干上产生灰色小斑,病斑边缘略呈褐色,后渐扩展,形状不一,病健部分界不明显,病斑上散生有突起的圆形漆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座。有时病斑包围枝干,造成树势衰弱。

病原CoccochorinahottaiHara称球皮座囊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子座生在茶树组织里,外有表皮盖着,球形至扁球形,壁厚,黑色,炭质,大小350一500m,该组织是由寄主的细胞组织变成,内生子囊果1个,子囊果顶端生一圆形孔口,大小30一40m。子囊圆筒形至棍棒形,基部生一小柄,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排列不一,有单行排列的,也有上下部单行,中部为双行排列的。子囊孢子纺锤形至长椭圆形,初单胞无色,具油球4个,后呈黄褐色,具隔膜3个。子囊间生有比子囊长很多的侧丝。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茶园阴湿、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树势衰弱的老茶树易发病,古老的大茶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1)注意茶园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对茶园内或四周的杂树或灌木要及时疏除。(2)对衰老茶树进行台刈或重修剪,调整树势,剪下的树枝集中烧毁。(3)发病重的,于春、夏茶间隙期喷洒0.6%一0.7%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一500倍液。

禾草黑痣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症状在叶片的上面和叶背出现小的圆形、卵形、或长形黑斑,其外有黄色晕圈。叶片衰老时,黑斑周围仍保持绿色,黑斑稍隆起,有光泽,大小约1.5-11毫米0.3-1.0毫米,为病原菌的假子座。

病原菌有约20种黑痣菌引致禾草发生黑痣病。较常见的是禾黑痣菌,属子囊菌亚门。子囊壳埋生于黑色的假子座内,烧瓶状,直径120-190微米,瓶颈长148-216微米;子囊棒状,无色,大小79-1056.6-10微米,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大小9-14微米4.5-7微米,子囊间有侧丝,比子囊略长。

寄主范围冰草属、剪股颖属、短柄草属、雀麦草、赖草属、拂子茅属、披碱草属、单蕊草属、羊茅属、大麦属、梯牧草属、猬草属、小麦属及黍属的若干种有发生此病的记载。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假子座中的子囊壳越冬。春季形成子囊孢子释放,侵染新生叶片。

分布与危害广泛分布于国内外,为害多种禾本科植物,但为害不重,多种草坪草较敏感。

防治方法1.科学施肥根据配方,提供充分营养,以利快速生长,可促进草地康复。2.播种健康种子。3.药物保护对草坪及科研地可用以下药物保护:氯苯嗪、放线酮、克菌丹、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混剂、甲基托布津福美双混剂、三唑酮。

柳树烂皮病的防治方法


柳树烂皮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又称腐烂病、臭皮病、出诊子,是枝干病害的一种,分布广泛,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危害杨、柳属各树种,常引起幼树大量枯死。

症状柳树受害后,枝干皮层腐烂,上生有小黑点,春季死皮层上布满桔黄色丝状物或桔黄色胶块,此为分生孢子角。常造成枝枯,严重时整株死亡。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柳府皮壳菌Valsasalicin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核菌纲,球壳菌目。

发病特点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成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寄主,病菌有一定的潜伏性,通常在皮层内能潜育6-10天。5-6月是分生孢子器产生盛期,所以5、6月发病多,病斑扩展迅速,7月后病势渐缓,9月份基本停止。6-9月子囊壳出现在枯枝或病死组织上,8、9月放散孢子。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5-30℃。病菌孢子在雨后大量散放,过冬后显症状。病害的发生与树种、树龄、密度、方位等密切相关。植株长势弱易染病。品种中唐柳易感病。移植后返苗慢的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栽培。其中唐柳易感病。

(2)在移栽时减少伤根,缩短假植期。移栽后及时灌足水,保证成活。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健壮苗木,科学修剪;秋季树干涂白,防止灼伤和冻害;春季干旱时,注意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发现有病死树及时伐除并烧毁。

(3)育苗时插条应贮于的阴冷处,防止病菌侵染插条。营造半透风式林带,在迎风面行外栽小灌木保护。

(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200倍液涂抹病斑,涂前先用小刀将病组织划破或刮除老病皮。涂药5天后,再用50-100ppm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产生愈合组织,防止复发。也可用10%双效灵10倍液喷干或涂干。

柳树紫纹羽病的防治方法


柳树紫纹羽病又叫紫色根腐病,分布广泛,国内外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为害杨、柳、松、杉、柏、刺槐、酸枣、栎、漆树等,是常见的根部病害。苗木受害后,根部腐烂,植株枯死。

症状

幼树根部易染病,导致根部有腐烂现象,易剥落。后引发粗根,根部变为紫褐色,表面布满丝网状菌丝束和绒布状菌丝体。后期,菌丝体长有小菌核,呈紫褐色颗粒状排布。病根木质部也受感染,呈淡紫色腐烂。病害继续向上扩展。环境潮湿时,菌丝体上有白色粉状物产生,此为病菌的担子子实层。苗木受害后,很快就会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紫色卷担菌Helico-basidiumpurpureum(Tul.)Pat。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体菌膜或菌索,呈紫红色。担子有3个隔膜,圆筒形,无色。无性世代菌核Rhi-zoctoniacrocorumFf.

发病特点

紫色卷担菌以菌丝体、菌束或菌核随病根在土壤里越冬。菌核在土中可存活多年,翌年4月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体浸染苗木根部,导致根部腐烂。菌丝束在土中蔓延,直接侵入健木根部。病菌经病健根接触传染,病害在发生,7-8月是发病盛期。林园处于低洼潮湿、土质粘重或排水不良的环境易发生该病。

防治方法

(1)选择较抗病品种栽培。

(2)在引进新苗木时,严格检疫,进行消毒处理,在1%波尔多液中浸根1小时,或在1%硫酸铜浸根3小时,或以2%石灰水浸根半小时,用清水冲洗根部后栽植。培育无病苗木。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病株及时挖除,减少病菌的传播。

(4)对土壤消毒,根部浇灌五氯酚钠25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散施石灰粉消毒。

禾草黑痣病防治技术


症状在叶片的上面和叶背出现小的圆形、卵形、或长形黑斑,其外有黄色晕圈。叶片衰老时,黑斑周围仍保持绿色,黑斑稍隆起,有光泽,大小约1.5-11毫米0.3-1.0毫米,为病原菌的假子座。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菌有约20种黑痣菌引致禾草发生黑痣病。较常见的是禾黑痣菌,属子囊菌亚门。子囊壳埋生于黑色的假子座内,烧瓶状,直径120-190微米(160-250微米),瓶颈长148-216微米;子囊棒状,无色,大小79-1056.6-10微米,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大小9-14微米4.5-7微米,子囊间有侧丝,比子囊略长。

寄主范围冰草属、剪股颖属、短柄草属、雀麦草、赖草属、拂子茅属、披碱草属、单蕊草属、羊茅属、大麦属、梯牧草属、猬草属、小麦属及黍属的若干种有发生此病的记载。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假子座中的子囊壳越冬。春季形成子囊孢子释放,侵染新生叶片。

分布与危害广泛分布于国内外,为害多种禾本科植物,但为害不重,多种草坪草较敏感。

防治方法1.科学施肥根据配方,提供充分营养,以利快速生长,可促进草地康复。2.播种健康种子。3.药物保护对草坪及科研地可用以下药物保护:氯苯嗪、放线酮、克菌丹、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混剂、甲基托布津福美双混剂、三唑酮。

柳树绿刺蛾防治技巧


绿刺蛾:学名LatoiaconsociaWalker,别名丽绿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可为害杨柳等林木。

为害特点:绿刺蛾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或叶肉,受害叶片成枯黄色斑块,叶缘呈缺刻状。大龄幼虫食量增大,可把叶片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毫米,翅展35-40毫米,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翅缘毛浅棕色。触角上部为短单相齿状,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粉绿色,头小,体短而粗。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

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将卵产在叶背上,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在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产卵期2-3天。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出现为。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虫茧时,及时摘除。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4)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涂环或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效果不错。绿刺蛾:学名LatoiaconsociaWalker,别名丽绿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可为害杨柳等林木。

为害特点:绿刺蛾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或叶肉,受害叶片成枯黄色斑块,叶缘呈缺刻状。大龄幼虫食量增大,可把叶片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毫米,翅展35-40毫米,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翅缘毛浅棕色。触角上部为短单相齿状,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粉绿色,头小,体短而粗。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

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将卵产在叶背上,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在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产卵期2-3天。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出现为。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虫茧时,及时摘除。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4)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涂环或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效果不错。

柳树紫纹羽病防治方法


柳树紫纹羽病又叫紫色根腐病,分布广泛,国内外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为害杨、柳、松、杉、柏、刺槐、酸枣、栎、漆树等,是常见的根部病害。苗木受害后,根部腐烂,植株枯死。

症状

幼树根部易染病,导致根部有腐烂现象,易剥落。后引发粗根,根部变为紫褐色,表面布满丝网状菌丝束和绒布状菌丝体。后期,菌丝体长有小菌核,呈紫褐色颗粒状排布。病根木质部也受感染,呈淡紫色腐烂。病害继续向上扩展。环境潮湿时,菌丝体上有白色粉状物产生,此为病菌的担子子实层。苗木受害后,很快就会枯死。

病原

紫色卷担菌Helico-basidiumpurpureum(Tul.)Pat。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体菌膜或菌索,呈紫红色。担子有3个隔膜,圆筒形,无色。无性世代菌核Rhi-zoctoniacrocorumFf.

柳树紫纹羽病防治方法

发病特点

紫色卷担菌以菌丝体、菌束或菌核随病根在土壤里越冬。菌核在土中可存活多年,翌年4月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体浸染苗木根部,导致根部腐烂。菌丝束在土中蔓延,直接侵入健木根部。病菌经病健根接触传染,病害在发生,7-8月是发病盛期。林园处于低洼潮湿、土质粘重或排水不良的环境易发生该病。

防治方法

(1)选择较抗病品种栽培。

(2)在引进新苗木时,严格检疫,进行消毒处理,在1%波尔多液中浸根1小时,或在1%硫酸铜浸根3小时,或以2%石灰水浸根半小时,用清水冲洗根部后栽植。培育无病苗木。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病株及时挖除,减少病菌的传播。

(4)对土壤消毒,根部浇灌五氯酚钠25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散施石灰粉消毒。

柳树绿刺蛾的防治方法


绿刺蛾:学名LatoiaconsociaWalker,别名丽绿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广泛,可为害杨柳等林木。

为害特点:绿刺蛾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表皮或叶肉,受害叶片成枯黄色斑块,叶缘呈缺刻状。大龄幼虫食量增大,可把叶片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一17毫米,翅展35-40毫米,头顶、胸背绿色。胸背中央具1条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灰黄色,散有暗褐色小点,后翅灰黄色。翅缘毛浅棕色。触角上部为短单相齿状,雌蛾触角基部丝状,雄蛾双栉齿状。

卵:扁平光滑,椭圆形,浅黄绿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粉绿色,头小,体短而粗。初龄时黄色,稍大转为黄绿色,从中部到第8腹节各有4个瘤状突起,瘤突上生有黄色刺毛丝:腹末有4丝球状蓝黑色刺毛。背线绿色,两侧有浓蓝色点线。

蛹:椭圆形。

茧:棕色,较扁平,椭圆或纺锤形。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成虫有趋光性,多将卵产在叶背上,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在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产卵期2-3天。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出现,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出现为。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天敌有爪哇刺蛾寄蝇。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广肩小蜂、赤眼蜂、姬蜂等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虫茧时,及时摘除。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

(4)利用扁刺蛾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下地越冬的习性,用毒环毒杀下树的幼虫,毒笔(2.5%溴氰菊酯与滑石粉、石膏粉以1:1:3调和成型)涂环或20%杀灭菊酯树干上喷毒环,或与柴油以1:2混合,用牛皮纸浸液后树干上围环。

(5)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效果不错。

柳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柳厚壁叶蜂:

防治方法:

l、实行树种混交,减少和尽量避免单一树种纯林,并适量增种密源植物,为虫害提供食料补充源和寄主。

2、人工防治:幼树生长期,组织动员当地群众,逐树摘除带虫瘿叶片,秋后清除处理落地虫瘿,并焚烧掩埋。

3、药物防治:(1)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发生严重时,在尽量保障人畜安全情况下,选择适用农药防治: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菊马合剂2000倍液全树喷施。

(2)采用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治:即在树木须根最多处,进行根埋药剂防治。药剂可用3%呋喃丹颗粒或15%涕灭威颗粒剂,干径每厘米用药I.52g;也可在沟内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按干径每厘米浇1000倍的氧化乐果1.52kg,渗完后覆土;还可在树干基部周围注射1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防治。

二、光肩性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a.捕捉成虫,根据光肩性天牛成虫比较迟钝,在雌成虫产卵前(即68月),组织动员当地群众捕捉成虫。b.人工砸卵:在68月,要经常检查树干上有无产卵核槽及木屑或虫粪,发现后,用小刀剥除或把卵砸破,刮皮地方要涂上浓的石灰硫磺合剂,以防病菌侵入。

2.生物防治,在条件适合路段或发现有啄木鸟栖息的路段,采取人工挂鸟巢、设饵木或其他措施,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创造适合啄木鸟生存栖息的环境。

3.化学防治

(1)化学药剂喷施:①集中连段危害的林木,可采用地面常量或超低量喷洒绿色威雷15025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300--500倍液杀灭光肩星天牛成虫。主要部位为树干和大侧枝,以微湿为宜。约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前(约7月初左右)进行,其持效期可达40天左右。②喷雾防治困难的林木,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前1周左右(约7月初),可采用树干打孔注射40%氧化乐果原液、20%康福多等药剂防治成虫。方法是:在树干离地面30cm处,沿主干各方位均匀打深达木质部的下斜孔,用药量一般0.3---0.9ml/cm。

(2)插毒签或堵孔:适宜于零星发生部位较低的被害树。先用铁丝将虫道内木屑、虫粪挖出来,再把磷化锌毒签插到虫道深处,然后,用泥土封口。也可采用磷化铝片堵孔,将磷化铝片l/6片塞入虫孔内,以毒杀幼虫。

4.清理虫害木:对危害严重、无防治价值的衰弱木及时清理,减少虫源。

(1)清理程序①由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对需要清理的虫害木进行标定,在冬季或早春统伐除。②砍伐的虫害木,去掉枝梢后集中进行灭虫处理。③灭虫处理后的虫害木,经检查虫害死亡率达lO0%。

(2)虫害木处理方法:虫害木处理一定要在天牛成虫未羽化前进行。①熏蒸处理。选择较平坦地段,将砍伐下来的虫害木规格造才,集中堆放,用帐篷或塑料薄膜覆盖,进行磷化铝片熏蒸处理,做到绝对密封,投药量45片/m。②加工处理:将虫害木送到木材加工厂,粉碎或切成薄片制成胶合板、纸浆等,以达到杀虫的目的。③焚烧。无利用价值的虫害木(包括枝桠)或无以上处理条件的集中烧毁。以上用药后,均要悬挂或设置醒目牌,防止人畜中毒。喷药要选在晴天、无风的中午时进行用药时要戴上口罩,用药后要及时皂水洗手,以保证用药人员的安全。

柳树柳厚壁叶蜂的虫害防治


柳厚壁叶蜂PontaniabridgmanniiCameron又名柳瘿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于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山东、河北和四川等地,为害各种柳树,要注意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6毫米左右,翅展为16毫米左右。体土黄色,有黑色斑纹,翅脉多为黑色。雄成虫尚未发现。卵椭圆形,黄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毫米左右,黄白色,稍弯曲,体表光滑有背皱。胸足3对,腹足8对。蛹黄白色。茧长椭圆形。

生活习性

北京、沈阳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中为羽化高峰,羽化后几小时后即可进行孤雌生殖。产卵于柳叶组织内,1处1粒,卵期8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就地啃食叶肉,受害部位逐渐肿起,最后形成虫瘿,虫瘿近茧豆形,无毛,由绿渐变为红褐色。虫瘿以叶背面中脉上为多,严重时虫瘿成串。带虫瘿叶片易变黄提早落叶,影响植株生长。秋后幼虫随落叶或脱离虫瘿入地结薄茧越冬。

防治方法

l、实行树种混交,减少和尽量避免单一树种纯林,并适量增种密源植物,为虫害提供食料补充源和寄主。

2、人工防治:幼树生长期,组织动员当地群众,逐树摘除带虫瘿叶片,秋后清除处理落地虫瘿,并焚烧掩埋。

3、药物防治:(1)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发生严重时,在尽量保障人畜安全情况下,选择适用农药防治: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菊马合剂2000倍液全树喷施。

(2)采用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治:即在树木须根最多处,进行根埋药剂防治。药剂可用3%呋喃丹颗粒或15%涕灭威颗粒剂,干径每厘米用药I.52g;也可在沟内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按干径每厘米浇1000倍的氧化乐果1.52kg,渗完后覆土;还可在树干基部周围注射1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防治。

《柳树黑痣病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