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天竺葵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分布与危害

天竺葵褐斑病使天竺葵产生病斑,严重时这个叶片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或卵形,直径1-4毫米,浅褐色,灰白色至红褐色,具有暗褐色狭窄边缘,叶背病斑或稍鼓出,两面生浅黑色霉层。病斑常汇合成大的枯死斑。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CerosporabrunkiiEll.EtGall.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尾孢霉属,天竺葵尾孢。子座由少数褐色细胞组成,直径20-40微米。分生孢子梗束生,榄褐色,顶端色淡,宽度一致或顶端较狭窄,不分枝,直或微弯,顶端近近截形至尖锥形,孢痕明显,隔膜2-7个,45-1264-6微米。分生孢子鞭形,无色,直或变曲,基部圆锥截形至截形,顶端略钝至较尖,隔膜多而不明显,35-1351.5-5微米.病菌在病叶内以黑色子座越冬。

发生规律

高温多湿病害。夏秋季雨多露重易感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增施磷钾肥,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

(1)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菌丹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米2喷药液50~60千克,每7天喷一次,连续4~5次。只要防治的早,坚持如期防治,喷得周到细致,即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试用烟熏剂(适用于温室、大棚):定植前用硫磺烟熏、消毒。每1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可用46%百菌清烟熏剂250克,在傍晚熏蒸。

(3)试用粉尘施药(适用于温室、大棚):施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667米2用药量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撒。最好与喷雾防治轮换使用,每七八天喷一次,喷粉在日出前或落后进行,喷粉后封闭棚、室、使株充分着药。

精选阅读

紫薇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褐斑病也是园林植物上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在紫薇生长季节常常发生。褐斑病严发生重时常常会导致植物叶片大量枯黄、脱落,影响观赏和开花。

症状

紫薇褐斑病的病原菌也是一种真菌,主要也是侵害叶片,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

病原

千屈菜科尾孢菌侵染引起

发生规律

紫薇褐斑病的病原菌也是一种真菌,主要也是侵害叶片,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

①园艺防治: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家庭盆栽的最好每年更换新土。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天竺葵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天竺葵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渍状小斑,后呈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稍凹陷,有小的褐色中心和围绕黄色扩散的边缘。老病斑直径可达6-10毫米,并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暗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较少淡黑色霉层。叶上病斑多时可相互汇合,常使叶片变黑皱缩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条件

主要发生在较老的衰弱组织上,因此多见于下部老叶最先发病。阴雨、过量浇水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原

AlternariapelargoniiEll.EtEv.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天竺葵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榄褐色,顶端色淡,基部细胞膨大,不分枝,有膝状屈曲0-2个,隔膜2-8个,24-803-5微米。分生孢子单生,榄褐色,倒棍棒形,喙稍长,色淡,孢身横隔膜3-7个,纵隔膜0-2个,分隔处缢缩,16-548-13微米。病残体带菌。病菌产孢量少,主要靠带病插条传播。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增施磷钾肥,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

(1)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菌丹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米2喷药液50-60千克,每7天喷一次,连续4-5次。只要防治的早,坚持如期防治,喷得周到细致,即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试用烟熏剂(适用于温室、大棚):定植前用硫磺烟熏、消毒。每1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可用46%百菌清烟熏剂250克,在傍晚熏蒸。

(3)试用粉尘施药(适用于温室、大棚):施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667米2用药量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撒。

最好与喷雾防治轮换使用,每7-8天喷一次,喷粉在日出前或落后进行,喷粉后封闭棚、室、使株充分着药。

向日葵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主要危害向日葵。子叶和幼苗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成株叶片病斑多角形,褐色,有黄色晕圈。在病斑上长有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穿孔。严重时病斑可汇合,整个叶片枯死。茎和叶柄上病斑狭长条状,褐色。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菌形态特征:为半知菌亚门真菌(SeptoriahelianthiEll.Kell.)。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鞭状,无色透明,微弯,基部钝圆至圆锥形,顶端略尖,2~5个隔膜。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度,降雨量大,夜间露水大,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病害发展快,危害重。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在品种方面,免役品种有白葵杂l号、明尼苏达、保2、青海曲勾和黑青冈等,抗病品种有阿勒太、小黑杆等。而早熟2号、匈4,辽42、辽43、白葵1号、白葵3号等为高感品种。

防治方法

(1)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

(2)重病地轮作4-5年。

(3)选育抗病品种。

(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5)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连喷两次,间隔10天。

金叶女贞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分布与危害金叶女贞褐斑病是金叶女贞常见病害,受侵害的叶片上出现褐斑,发黄甚至脱落,影响了金叶女贞的观赏性和正常生长。

症状金叶女贞褐斑病主要危害金叶女贞的叶片,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边缘紫色,有时中心淡褐色,初期病斑较小(4~10)mmX(3~7)mm,扩展后病斑直径可达(10~19)mmX(6~16)mm,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罹病叶片易脱落,亦可侵害嫩枝,形成褐斑。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引起金叶女贞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素馨生棒孢(CorynesporajasminiicolaMeenu,KharwarBhartiya)。

发生规律植物生长茂密,天气潮湿或湿度大时易发此病害,植物基部接近地面的叶片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残体,清扫落叶,消除病原。集中深埋或烧毁。

(2)合理密植,适量增施磷钾肥。

(3)连片侵染发病时,采用100倍甲基托布津进行叶面喷洒,防治之病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两种药预防效果最好,用3%多抗霉素900倍液,29%石硫合剂100~200倍液,27%铜高尚500~800倍液,4%农抗120水剂600~800倍液,1%武夷菌素100~200倍液喷雾。

桂花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菌主要为害桂花叶片。受害叶片开始出现小黄斑,后渐变为黄褐色到灰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受叶脉限制也可呈角斑状。病斑直径为2-10毫米。外围有一黄色晕圈。病部在潮湿时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桂花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尾孢属的木犀生尾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倒棒形,以此侵染传播。

桂花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菌以菌丝在病株和病落叶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病害在4-10月均有发生,10月以后病情减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老叶感病比嫩叶严重。品种间的抗病性也有一定差异,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1、结合修剪,仔细摘除植株病叶,清除地下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嗪氨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

樱花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


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日本等国早有报道。我国各地区樱花上发生普遍,南京、太原、天津、上海、成都、西安、苏州、济南、长沙、连云港、武汉、台湾等省市均有发生,其中武汉、成都、天津等市发病严重。染病樱花叶片穿孔,不仅影响观赏,而且植株提前落叶,影响其生长发育。该病还侵害樱桃、梅花、桃等核果类观赏树木。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褐斑病主要危害樱花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紫褐色,直径可达5mm。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零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呈穿孔状,穿孔边缘整齐。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穿孔,引起落叶。

病原:病原为核果尾孢菌(CercosporacircumscissaSacc.),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有性型为樱桃球壳菌(MycosphaerellacerasellaAderh.),隶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球腔菌属真菌。但在我国有性型罕见。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感病植株枝梢病部以菌丝体越冬,或者以子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自气孔侵入寄主。该病通常自树冠下部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部扩展。大风、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植株栽植过密,病害容易发生;土壤瘠薄,病害发生严重;夏季干旱,树势衰弱发病也重。日本樱花和日本晚瘿等树种抗病性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冬季结合修枝,清除枯枝落叶,剪除有病枝条,集中销毁。

②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灌水,尤其是干旱季节,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生。适地适树,避免在风口处栽植樱花。

③药剂防治:樱花发芽前喷洒1:1:160的波尔多液,或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预防侵染。发病期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

室内吸甲醛植物天竺葵斑点病的防治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渍状小斑,后呈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稍凹陷,有小的褐色中心和围绕黄色扩散的边缘。老病斑直径可达6-10毫米,并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暗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较少淡黑色霉层。叶上病斑多时可相互汇合,常使叶片变黑皱缩枯死。

【发病条件】

主要发生在较老的衰弱组织上,因此多见于下部老叶最先发病。阴雨、过量浇水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原】AlternariapelargoniiEll.EtEv.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天竺葵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榄褐色,顶端色淡,基部细胞膨大,不分枝,有膝状屈曲0-2个,隔膜2-8个,24-803-5微米。分生孢子单生,榄褐色,倒棍棒形,喙稍长,色淡,孢身横隔膜3-7个,纵隔膜0-2个,分隔处缢缩,16-548-13微米。病残体带菌。病菌产孢量少,主要靠带病插条传播。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增施磷钾肥,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

(1)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灭菌丹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米2喷药液50~60千克,每7天喷一次,连续4~5次。只要防治的早,坚持如期防治,喷得周到细致,即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试用烟熏剂(适用于温室、大棚):定植前用硫磺烟熏、消毒。每1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可用46%百菌清烟熏剂250克,在傍晚熏蒸。

(3)试用粉尘施药(适用于温室、大棚):施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667米2用药量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撒。

最好与喷雾防治轮换使用,每七八天喷一次,喷粉在日出前或落后进行,喷粉后封闭棚、室、使株充分着药。

天竺葵叶斑病及防治


天竺葵叶斑病是春夏季常见的一种病害,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生叶斑病,常造成大部分感病叶片死亡脱落。茎部受侵染则变黑、萎蔫、腐烂,剖开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变黑。插条受害不能生根,由茎开始腐烂,并向上发展,导致叶片萎蔫死亡。

症状天竺葵叶斑病,包括黑褐病和褐斑病两类。

黑斑病叶上初生水渍状斑,半圆形至不定形,后呈圆形,直径2至3毫米,中央有稍凹陷的坏死斑。较大病斑直径6至10毫米。常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暗褐色,有同心轮纹,上生较少黑色霉层。叶斑上病斑散生或汇合,严重时叶片变黑皱缩枯死。此病多见于植株下部老叶,但上部叶片也易受侵害。

褐斑病叶上病斑圆形或卵形,直径1至4毫米,浅褐色,灰白色至砖红色,有暗褐色狭窄边缘,叶片下面病斑有时稍微鼓出,斑面散生黑粒或暗灰色霉层状物。

病原及发病特点以上两种叶斑病的病原均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不定形褐斑点是由刺盘孢菌侵染引起。近圆形灰褐斑是由尾孢菌、叶点霉、壳二孢侵染引起。上述病菌均以分生孢子于春夏季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和再次侵染。尤其是高温多雨季节容易发生病害。往往靠浇水、风雨、水滴飞溅带到叶片上,其主要通过刀等园艺工具接触传播,从伤口侵入。环境潮湿,植株生长过密易发病。

防治方法创造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植株或枝条过密,降低湿度,防止枝叶徒长。浇水时避免喷灌,以防洒水传播病菌,应沿盆边缓缓渗入,防止浇水过多,盆内积水,引起烂根。发现病叶片,一定要及时摘除并销毁。施肥不宜过量,施氮肥过多,易引起株叶徒长,不开花或少开花。在早春或早秋应适当多施磷钾肥。发病前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始病期喷施50%炭疽福美+80%代森锰锌(1∶1)1000倍液,或70%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粉剂1000倍液,上述药物交替喷施3至4次,隔7至15天喷一次,前密后疏,有良好防治效果。

丁香褐斑病怎样防治


【分布】上海、杭州、南昌、大连、丹东、青岛、济南、南京、武汉。

【症状】主要在叶片上形成褐斑,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心淡褐色,直径5~10毫米,上生绒状黑色小点,严重时布满褐斑,提早落叶,全株仅留少量叶片。

【病原】病原为真菌,丁香尾孢(Cercosppralilacis),子座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分生孢子线状或细棍棒形,无色或近无色,多分隔,基部细胞倒圆锥状、钝圆或近平切。

丁香褐斑病怎样防治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在病落叶中越冬,翌年5~6月进行侵染,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病菌反复传播侵染危害,因此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秋季多雨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秋冬季清除病叶,生长期及时修剪整形,控制枝叶密度,以利通风透光。平时管理要做到合理施用水肥,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展叶后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可以防治此病。或70%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10至15天1次,连喷3至4次效果较好。

天竺葵病虫害防治


影响开花因素

(1)浇水过多或遭受雨淋,盆内长期积水,引起烂根,叶子边黄或植株徒长,均影响开花。

(2)施肥过量,特别是氮肥过量,易引起枝叶徒长,不开花或开花稀少,花质差。但施肥不足或不施肥,也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开花。因此,在早春或早秋应适当多施些鳞钾肥。

(3)温度过高或过低,冬季室温在20℃以上,加上通风不良,枝叶易徒长,影响次年开花,但越冬温度低于0℃,则易受冻害,叶缘变黄发软。天竺葵对温差变化也比较敏感,如急剧变化,就会引起花朵脱落。

(4)光照太强,夏季受到阳光直射,叶缘易遭受日灼,生长不良或花、叶脱落。

(5)摘心修剪过重,长期叶片很少,也会延缓生长期,着花、开花数量少。此外,冬、春季在室内养护时,如果长期光线不足,易引起植株徒长而不开花,甚至已形成的花蕾也会因光照不足而萎缩干枯。所以,冬季应注意给以较充足的光照。

细菌性叶斑病

【分布】江苏、浙江等地。

【症状】叶片病害发生初期在叶背出现水渍状小斑,2-3天后病斑略下陷,为褐色小斑点,针尖大小,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逐渐扩大为暗褐色或赤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1.5~3.0毫米,病斑稍有轮纹,边缘周围有褪色区,在一叶片上可发生很多斑点,特别是在下部较老的叶上,斑点更多。病斑扩大逐渐连合在一起,叶脉和叶柄也变褐,使叶片大部分死亡;茎杆症状称谓黑腐,病茎和枝条的维管束褐色到黑色,此时,茎杆上的叶片枯萎,呈多角形坏死症状,随后细菌侵染髓部及皮层,仪枝条顶端尚有几个叶簇,茎杆整个变黑、皱缩和腐烂。插条受害时不能生根,并由基部向上慢慢腐烂,叶枯萎,呈多角形坏死。

【病原】病原为细菌,是由真细菌纲、真细菌目、黄单胞杆菌属的野油菜黄单胞菌天竺葵致病变种(Xanthomonascampestrispv.pelargoni),顶端圆形,杆状,单鞭毛端生。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27℃,最低1℃,致死温度为51-51.5℃。

【发病规律】细菌可借插条、接触、飞溅水滴传播,种子有可能带菌传播;在潮湿的土壤中病菌能存活3个月;温室栽培过密、生长迅速时易病重,植株下部老叶病重,温暖湿润时病重;高氮、高磷和低钙有利于发病,高钾、低磷、高钙、症状受到抑制。天竺葵的不同种和品种在抗病性上存在差异,天竺葵品种中大花天竺葵是高度抗病的,香叶天竺葵是中度抗病的,盾叶天竺葵是高度感病的。垅牛儿苗科的有些植物是无症带菌者。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植株间要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不直接对植株喷浇水,以免飞溅的水滴传病;不在病株上选取插条摘除所有病叶、病枝,避免带菌土壤沾污叶片。病土要集中处理,必要时对土壤、花盆进行灭菌处理。病菌能在繁殖床上的土中存活,应避免将病土溅到健株上。每隔10-15天,喷1次1%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2)药剂防治:喷施农用链霉素1000单位,或试用14%胶胺铜300倍液,或50%消菌灵1000倍液。

(3)彻底清除所有病株和病残体。花盆和种植台、工具用10%漂白粉液浸洗消毒,土壤用2%福尔马林液消毒,或另换新土。采用无病种苗。

(4)发病前后可喷洒1%波尔多液或(500-1000)0.000001农用链霉素,连续数次。

菊花褐斑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叶枯病,斑枯病。

分布为害国内各药菊种植区均有发生,且为害较重,常年造成叶片枯死达40%~70%,单株花朵减少30%~50%,发病重的年份,花朵减少70%。1983年,安徽歙县贡菊品种褐斑病大发生,比上一年减产88.4%,造成毁灭性为害。

症状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为圆形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展成褐色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形成不规则褐色枯斑,病斑直径4~10mm,周围常有褪绿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害大流行年份,病斑较大,在10mm以上,有的在叶缘上形成V形枯斑,外围有褪绿晕圈,或沿叶缘发病,叶缘先枯死。病斑多时,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枯死叶片不脱落,悬挂于茎上。

病原SeptoriachrysanthemellaSacc.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具1略微伸长的孔口,从底部到孔口的长度为91.4~150.9m,横径为62.8~115.1m,孔口直径15.4~20.5m。分生孢子线形,大小为50.5~67.3m1.7~2.6m,具4~9个隔膜。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片组织中,仅孔口露出叶面。叶片正面的分生孢子器占88.2%。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残体上越冬。在长江以南,次年4月下旬即可产生分生孢子侵害下部叶片,6月上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病害扩展蔓延,使病株率增加。8月份多为高温干燥季节,病害发展较慢,9~10月,植株生长旺盛,雨水亦较多,株间阴敝,湿度增大,病害扩展迅速。多雨年分,造成病害流行。黄河以北的药菊种植区,7月分雨水多病害发展很快,8月下旬急剧发展,9月初达到发病高峰。

发病条件病害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温度24~28℃,相对湿度85%以上,适宜病害的发生。以歙县贡菊为例,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降雨量在100mm以下发病轻,超过200mm发病重;菊花连作发病重,2年以上轮作的发病轻;施肥少、管理粗放的发病重,施肥充足,肥料配合好,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防治。(1)实行2年以上轮作。(2)处理病残体:菊花收后,割下植株残体,集中烧毁。(3)增施肥料:增施有机肥,配合磷钾肥,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4)结合田间管理,早期摘除病叶:结合菊花剪苗、摘顶心,随手把下部病叶摘除,带出田外处理,减少早期再侵染病源。

2.药剂防治:(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施药时间,黄河以北地区,7月中旬喷第1次药,长江以南9月上旬喷第1次药。10天左右喷1次,共喷3~4次,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天竺葵的花语!天竺葵的花语比花还要美丽哦!


天竺葵是很常见的一种室内花卉,人们喜欢把它们放在屋里当做点缀,但是花友们知道天竺葵的花语吗?要知道天竺葵的花语比它的花还要美丽动人,让小编来带大家来看一看吧!

天竺葵的花语天竺葵花语:

偶然的相遇、幸福就在你身边

红色天竺葵:

你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粉色天竺葵:

很高兴能陪在你身边

黄色天竺葵:

意外的相逢

斑叶天竺葵:

真挚的友谊

了解了天竺葵的花语后,我们来看看天竺葵的传说和药用价值吧!

天竺葵的美丽传说

在古时候,传说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逃亡的路上,困难险阻重重,也很疲惫,于是他就倒在了河边。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他的周围已经被红色的鲜花所包围,一片美丽鲜艳的花海,香气清新沁人心脾,使落寞疲劳的穆罕默德顿感精神爽朗,这些花就是天竺葵。天竺葵在古代就被人们用来驱除魔鬼,驱除邪恶势力。

天竺葵的药用价值

天竺葵是神经系统的补药,可平抚焦虑、沮丧,还能提振情绪。让心理恢复平衡,而且由于它也能影响肾上腺皮质,因此它能纾解压力。可止痛、抗菌、伸进织疤、增强细胞防御功能、除臭、止血、补身。天竺葵能调节荷尔蒙,孕妇勿用。

所以将天竺葵养在室内,它会散发浓郁的清香,也会平衡皮肤油脂的分泌,驱除蚊虫,把天竺葵养在室内,再适合不过啦!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植物59网!

《天竺葵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