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碧桃怎么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碧桃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碧桃褐斑穿孔病主要危害碧桃的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常造成叶片上出现不同大小近似圆形的或不规则的孔洞,影响美观,也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脱落。同时,该病也危害桃树、樱花、梅、李、杏等。

症状

病株叶片首先出现红褐色小斑,随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为1-4cm、呈褐色的病斑;边缘清晰,有时呈紫色或红褐色,略带环纹;后期病斑两面出现灰褐色霉状物(以叶正面为多),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病害严重时,全叶布面穿孔,引起落叶。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该病病原菌为是核果穿孔尾孢菌Cercosporacircumscissa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也可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在气温升高和降雨时,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栽植密度等有关,一般多雨的年份或霉雨季节期间,发病较重;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或夏季灌水过多,也是促使该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碧桃园要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宜多用农家肥。注意排水,防止土壤表面积水。对粘重土壤要进行改良。适时修剪整形,剪除病枝,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适当密植,使其通风、透光。

2、化学防治。碧桃发芽前,可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发病期可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65%代森锌600-800倍液。每隔7-10天1次,共喷2-3次。

小编推荐

梅树梅假尾孢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梅树梅假尾孢褐斑穿孔病为梅树常见病害之一,对梅树的危害较大,现将梅树梅假尾孢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梅假尾孢褐斑穿孔病主要发生在梅花的叶片上。病害的初期症状与炭疽病相类似,但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很少发生于叶缘之外,病斑通常亦较小,直径一般仅为0.53毫米,且多为近圆形,其上偶尔形成灰褐色的霉状物,而非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圆形的穿孔边缘多较整齐,罹病叶片极易脱落。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枝、落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4月中、下旬先在树冠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症状,5月上旬病斑扩大为圆形斑,不久出现穿孔现象。5月中、下旬大量病叶早落。夏秋季节此病继续为害,且严重为害新梢,常引起枯梢。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梅树抵抗病害的能力。

1.科学施用肥水,增施磷、钾肥,适施氮肥,多施有机肥,并做到合理用水,即多雨时加强排水,干旱时要及时淋透水。

2.剪除过分隐蔽的枝叶,以增加每树的通风透光;春末夏初及时除草,以降低园内的湿度。

(2)减少病源:冬季彻底剪除病残枝梢,清理地面的残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再喷1次波美11.5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的病原。生长季节要及早剪除病枝叶,经常清除落叶、落果,以减少再侵染病源。

甘草褐斑病的防治措施


①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Cercosporaastragali),属半知菌亚门孢目尾孢属真菌。危害叶,受害叶片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在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子实体叶两面生,但主要叶面生,子座仅仅是少数的褐色细胞;分生孢子梗6~12根成束生,淡褐色,顶端色淡并较狭,不分枝,具0~5个膝状节,顶端近截形,孢痕显著,1~7个隔膜;分生孢子鞭形至倒棒形,无色透明,正直至弯曲,基部截形至近截形,顶端略钝,3~10个隔膜。更多绿色尽在

②症状感病植株叶片上病斑呈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1~3mm,中心部灰褐色,边缘褐色,两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子实体)。

③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条件合适时,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引起初浸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又不断地繁殖引起再浸染。一般在7~8月发生。

④防治措施秋季清园,集中处理病株残体,减少病源;喷无毒高脂膜200倍液保护;发病初期喷1:1:(100~16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发病期喷施65%代森锰锌500倍液1~2次。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防治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是危害红叶李的主要病害之一,导致红叶李叶片上出现密集的孔洞,引起病叶大量脱落,严重影响红叶李正常生长。红叶李褐斑穿孔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成长的叶片和嫩枝。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红叶李病叶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紫褐色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斑,直径约14毫米,边缘紫色至红紫色,中间褐色并略带轮纹。病斑上长有绒状小点。后期病斑脱落,成穿孔斑。

发病规律:

红叶李褐斑穿孔病病菌在枝梢和落叶中越冬,在栽种密集、通风不良、树枝衰弱的条件下容易发病,且发病病严重。

病原:

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的核果尾孢菌。

防治对策

1、秋、冬季节及早清除落叶,将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要及时浇水;

2、经常修剪去内膛枝、病虫枝、瘦弱枝、枯死枝,确保树冠通透良好;

3、春季萌发前,用23波美度的石硫剂进行树体消毒;

4、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每半月一次,连续34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早熟禾草坪褐斑病的防治措施


早熟禾草坪是绿期长,茎叶密集的观赏草坪。草坪上常发生普遍而严重的褐斑病。病菌侵害高羊茅草坪,易影响草坪观赏价值,往往因环境不利,造成整个草坪衰败。

一、病原

引起早熟禾草坪褐斑病的病原物主要是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RhizoctoniaSolam)。病菌潜存于土壤中,也能营腐生生活,一般可存活2年或3年以上。

病菌寄主很广泛,有不同的寄生融合群,立枯丝核菌有耐低温菌系,因此该病在武汉周年都可发生。将病叶、病叶鞘在培养皿中培养,进行遮光,可见菌丝变稠、厚,形成不规则、表面粗糙的灰白色菌核,后变褐色菌核,大小为1-6mm。

二、症状

播种出土的禾苗在二至四叶期,被病菌侵袭后,在土中的根茎变褐腐烂,叶尖发黄至死,病死草直立不倒,似插入土中,易从土中拔起。在培养皿中培养观察,病菌侵害草根,致死根毛和根尖薄壁组织,一般根部和嫩芽的生长点不会被杀死,但严重时,草根变褐色腐烂。在草坪上表现有面积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病斑块,初发病呈淡黄绿色,比未感病草坪低矮。

在气候潮湿,多雨天,病害发展比较迅速,症状为急性型,病菌从下部草茎叶向上蔓延,叶片病部呈水渍状,青灰色,病部与健部交界不明显。干燥时,病部边缘呈红褐色。草坪病斑块一般7一80cm,其边缘病叶鞘和病叶片,可看到一层稀薄雾菌生成的蛛网,粘连健康草坪叶片和叶梢。天晴干燥时,病斑块内的病草死后变褐色或暗褐色,呈枯草斑块,残存的病株还能发出新叶。

三、发生规律

土壤带菌是褐斑病发生最重要的侵染来源,未经处理的土壤播种,从种子至禾苗出土皆可能发生烂种、茎腐及根腐。病菌通过剪草、风雨、流水、病草病土与健草无病土壤接触等传播途径在草坪上蔓延。温暖潮湿的气候是发病的重要环境条件,多阴雨的春天和霉雨季节是发病盛期,发病速度较快,春季23天,草坪上淡黄绿色斑块变成褐色枯草斑块。

霉雨期,病菌菌丝在叶鞘和叶片上蔓延,形成急性病斑点,后扩展为病斑块。根据试验区观察,连作的老圃地,尤其是曾种过高羊茅草的试验区,斑点或病斑块较多。土壤粘重,未施底肥的老圃地建植的草坪试验区,容易发病。幼苗期,草坪抗病力比分基盛期的弱。试种的20多个高羊茅品种中,没有一个品种对褐斑病具有完全的抗病性,但高羊茅品种问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将若干抗病较强的优良品种混播的小区,抗病力强。经观察,草坪褐斑病块中,天晴干燥或喷洒过杀菌剂的,病株可以再生新根新叶。

四、防治方法

高羊茅草坪褐斑病的防治,应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指导下,选用无病种植土,底肥施足腐熟、无病菌的有机肥,采用抗病较强的优良品种混播,精细养护,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1、新建植高羊茅草坪,种植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如经风化后的泥沙土。如沿用旧土,应进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可用敌克松、土菌消等杀菌剂。或者用95%土菌消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1-0.2%。

2、合理施肥:草坪建植前,种植土基肥要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追肥要薄肥勤施,增施磷钾肥,如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利增强抗病力。成坪草坪早春分次施好返青肥,夏季追施有效菌肥液或钾肥,晚秋重施越冬肥。

3、高羊茅草品种间抗病有明显差异,将抗病性较强的不同优良品种混合播植,可增强抗病力。

4、根据观赏草坪不同季节修剪标准,及时修剪,促进禾草根基分菜。修剪的草属应集中处理。成坪草坪早春重剪,耙除枯草层。生长盛期,特别是霉雨期喷施多效陛,可减少修剪次数。修剪后要喷施杀菌剂防治。

5、药剂防治:秋播禾苗,春季开始喷晒代森锰锌或可杀得、百菌清等杀菌剂防治。发现草坪有淡黄绿色斑块,应喷施或淋洒内吸杀菌剂,进行挑治或普治,药剂可用国光绿杀、国光丙环唑。生物杀菌剂井冈霉素。5月上、中旬春播草坪,褐斑病、腐霉枯萎病、灰斑病和叶斑病常并发,可将甲基托布津与雷多米尔锰锌混合喷洒。

园林花卉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穿孔病有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穿孔之分。真菌引起的穿孔如樱花褐斑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多从树冠下部开始,渐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5毫米的病斑,褐斑边缘紫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点。斑缘产生分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而细菌引起的穿孔病则病斑开始呈水渍状圆形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病部无霉点,而潮湿时病斑上溢出污黄分泌物,干燥时病斑脱落形成穿孔。除樱花外,该病还侵染樱桃、梅、桃、李、杏等核果类观赏植物。

花卉穿孔病发病规律

樱花褐斑穿孔病病菌在病叶或梢部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每年6月始发,8-9月病重。大风雨多的年份病重,夏季干旱、树势弱易发病。细菌性穿孔病在枝条溃疡内及病芽内越冬,翌年气温回升,细菌借助风雨、昆虫传播,从气孔或皮孔侵入,每年4月下旬开始,6-7月病重。

花卉穿孔病防治方法

①秋季收集感病枝叶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②加强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防旱防积水,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③展叶前后(尤其对幼苗)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1:1:100-200倍波尔多液等。

④对细菌性穿孔病可在展叶后喷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500克、消石灰2000克、水120千克)。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步扩展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mm,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涸、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展,气象单调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当桃树展叶抽梢时,从溃疡癍内溢出菌液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十分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气温在25℃时病菌潜育期仅为4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管理粗放、树体瘦弱、偏施氮肥、树体徒长均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⑴消除病源在大棚升温前,细心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

⑵加强管理、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及时消除徒长枝,节制棚内湿度。

⑶药剂防治早春芽萌动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80%大生M45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倍液,延续喷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

景观植物樱花褐斑穿孔病症状及防治的方法


【病原】樱花褐斑穿孔病病菌在病叶或梢部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每年6月始发,8-9月病重。大风雨多的年份病重,夏季干旱、树势弱易发病。细菌性穿孔病在枝条溃疡内及病芽内越冬,翌年气温回升,细菌借助风雨、昆虫传播,从气孔或皮孔侵入,每年4月下旬开始,6-7月病重。

【症状】危害樱花叶片,使之干枯脱落,形成穿孔。除樱花外,该病还侵染樱桃、梅、桃、李、杏等核果类观赏植物。穿孔病有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穿孔之分。真菌引起的穿孔如樱花褐斑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多从树冠下部开始,渐向上扩展。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5毫米的病斑,褐斑边缘紫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点。斑缘产生分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而细菌引起的穿孔病则病斑开始呈水渍状圆形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病部无霉点,而潮湿时病斑上溢出污黄分泌物,干燥时病斑脱落形成穿孔。

【防治方法】①秋季收集感病枝叶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②加强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及时防旱防积水,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③展叶前后(尤其对幼苗)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1:1:100-200倍波美3-5度石硫合剂等。

④对细菌性穿孔病可在展叶后喷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500克、消石灰2000克、水120千克)。

菊花褐斑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叶枯病,斑枯病。

分布为害国内各药菊种植区均有发生,且为害较重,常年造成叶片枯死达40%~70%,单株花朵减少30%~50%,发病重的年份,花朵减少70%。1983年,安徽歙县贡菊品种褐斑病大发生,比上一年减产88.4%,造成毁灭性为害。

症状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为圆形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展成褐色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形成不规则褐色枯斑,病斑直径4~10mm,周围常有褪绿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害大流行年份,病斑较大,在10mm以上,有的在叶缘上形成V形枯斑,外围有褪绿晕圈,或沿叶缘发病,叶缘先枯死。病斑多时,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枯死叶片不脱落,悬挂于茎上。

病原SeptoriachrysanthemellaSacc.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具1略微伸长的孔口,从底部到孔口的长度为91.4~150.9m,横径为62.8~115.1m,孔口直径15.4~20.5m。分生孢子线形,大小为50.5~67.3m1.7~2.6m,具4~9个隔膜。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片组织中,仅孔口露出叶面。叶片正面的分生孢子器占88.2%。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残体上越冬。在长江以南,次年4月下旬即可产生分生孢子侵害下部叶片,6月上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病害扩展蔓延,使病株率增加。8月份多为高温干燥季节,病害发展较慢,9~10月,植株生长旺盛,雨水亦较多,株间阴敝,湿度增大,病害扩展迅速。多雨年分,造成病害流行。黄河以北的药菊种植区,7月分雨水多病害发展很快,8月下旬急剧发展,9月初达到发病高峰。

发病条件病害发生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温度24~28℃,相对湿度85%以上,适宜病害的发生。以歙县贡菊为例,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降雨量在100mm以下发病轻,超过200mm发病重;菊花连作发病重,2年以上轮作的发病轻;施肥少、管理粗放的发病重,施肥充足,肥料配合好,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防治。(1)实行2年以上轮作。(2)处理病残体:菊花收后,割下植株残体,集中烧毁。(3)增施肥料:增施有机肥,配合磷钾肥,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4)结合田间管理,早期摘除病叶:结合菊花剪苗、摘顶心,随手把下部病叶摘除,带出田外处理,减少早期再侵染病源。

2.药剂防治:(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施药时间,黄河以北地区,7月中旬喷第1次药,长江以南9月上旬喷第1次药。10天左右喷1次,共喷3~4次,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丁香褐斑病怎样防治


【分布】上海、杭州、南昌、大连、丹东、青岛、济南、南京、武汉。

【症状】主要在叶片上形成褐斑,病斑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心淡褐色,直径5~10毫米,上生绒状黑色小点,严重时布满褐斑,提早落叶,全株仅留少量叶片。

【病原】病原为真菌,丁香尾孢(Cercosppralilacis),子座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分生孢子线状或细棍棒形,无色或近无色,多分隔,基部细胞倒圆锥状、钝圆或近平切。

丁香褐斑病怎样防治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在病落叶中越冬,翌年5~6月进行侵染,在多雨潮湿条件下,病菌反复传播侵染危害,因此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秋季多雨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秋冬季清除病叶,生长期及时修剪整形,控制枝叶密度,以利通风透光。平时管理要做到合理施用水肥,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展叶后喷施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可以防治此病。或70%代森锰锌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10至15天1次,连喷3至4次效果较好。

草坪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在温热气候环境中草坪常见的病害,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所有草坪病害中分布最广的病害之一,可危害多种草坪,能侵染所有的已知的草坪草,如早熟禾、羊茅、黑麦草、剪股颖、狗牙根、野牛草和结缕草等250多种草坪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草中的禾本科草受害最重。它发病时主要是造成草坪草的大面积枯死,极大地降低草坪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1.发病症状:褐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由于死细胞溶液外渗引起的),黑红色或紫色,后期病斑深褐色,病斑上长有不规则的很小的菌核,呈红褐色。叶上的病斑呈椭圆形或者多少有点儿不规则的长条形,严重的可造成叶腐、叶鞘腐、基腐、根腐,甚至整株枯死。在湿润、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是排水不良和氮肥使用过多时很容易发病,形成大大小小的病斑,如立地的气候能及时变得干燥凉爽,草坪草又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时间处于湿润、炎热的不良气候条件下,则可继续危害茎、根,造成草坪草枯死。由萎蔫的新病株的水浸过的绿色到灰褐色的边缘,在清晨有露水或暖湿条件下形成一层散布白色真菌的白膜,危害严重时可产生大到50cm的圆形褐斑。斑中植株恢复生长,外观像青蛙的眼睛,因此又叫蛙眼病。病原菌为单性寄生性真菌,以小的紫褐色到黑色的菌核和菌丝体在活或死的植物体内或表层(1.5cm)的土壤中越冬。另外,褐斑病的症状表现变化很大,往往受草种类型(如冷季型或暖季型)、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立地环境、不同养护管理水平、不同气候条件和病原菌的不同株系等的影响,不一定都表现为典型症状。

2.发病条件:褐斑病的流行性很强,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只要有一株草坪草受害,如任其发展,病害很快就会在草坪内大面积蔓延,造成秃斑。病菌的最适发病温度为21~32C,当土壤温度升到15~201时,菌核开始大量萌发,菌丝开始生长,直至气温达到30C,同时空气湿度较高、夜间温度较高时,病菌开始明显地侵染草坪草屑,特别是冷季型草坪草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生长较弱,抗病能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当然,枯草层较厚、坪床不平整、氮肥施用过多、超低修剪、灌水不当等都易引发此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合理灌溉,避免漫灌,改良草坪排水情况,在发病初期应在早晨及时去掉草坪草叶片上的露水。去掉较厚的枯草层,及时运走剪下的草,保持草坪的清洁。对过密的草坪要及时打孔通气、疏草。合理施肥,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来临时要尽量少施或不施氮肥,可施少量的磷钾肥,以增强草坪草的抗病能力。在播种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在发病初期用甲華硫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敌菌灵等药物进行防治,如防治较晚,则必须加大药剂的浓度,并且效果会降低。

桂花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江苏、上海、陕西、广东、湖南等地。

症状:危害叶片,初期为黄色小斑,后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径为2-10毫米,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叶片正面散生许多黑色霉状小点,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扩展常受叶脉限制,连接成大斑后,导致叶片枯死。

病原:病原为真菌,木犀生尾孢(Cercosporaosman-thicola)。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尾孢属。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病菌的子座褐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成束着生其上,橄榄褐色,无分枝,少有隔膜;分生孢子倒棒形,近无色至淡榄褐色,直或微弯曲,大小15~582.8~3.7微米。以此侵染传播。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团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3月下旬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浇水等方式传播,进行侵染,北方室外养护春末至中秋间发病最为严重。4-10月为发病期.10月以后病情减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老叶发病较重。品种间的抗病性也有一定差异,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病株残体、病叶并及时销毁,引入的苗木应剪除病叶,重病区苗木出圃时,可喷施高锰酸钾1000倍液,药剂防治参照桂花叶枯病。

2.加强水肥管理,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莳养环境要通风透光,发病期不宜喷淋,避免雨淋。切忌土壤积水。

3.及时防治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害虫;

4.秋末入室前喷两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发生,可用90%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嗪氨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

山药褐斑病的防治办法


别名枯叶病,是山药的重要病害之一。

分布为害本病在浙江、河南、吉林等山药产地发生普遍而严重。

症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病斑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不断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mm,黄色,边缘不清晰。后期,病斑周缘褐色并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有时形成暗褐色边缘。在叶面长出为数众多的白色小点是分生孢子盘上大聚集的分生孢子。严重发生时,病斑汇合,叶片穿孔脱落。

病原CylindrosporiumdioscoreaeMiyabeatIto.厲半知菌亚门,腔抱纲,黑盘孢目,柱孢霉属真菌。分生孢子盘生于叶的两面,聚生或散生,初埋生,直径144~180m。分生孢子梗长圆柱形,无色单胞,不分枝,正直或微弯,大小为17~29m3~3.5m。分生孢子呈针形,无色透明,两端较圆或一端较尖,正直或微弯,2~3个隔膜,大小为28~67m2~3m。

侵染循环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座附着在被害部越冬。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遇适宜温湿条件,经1~2天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再次侵染。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潮湿、多雨季节有利发病。

防治

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2.淸洁田园,扫除枯枝残叶,减少越冬菌源。

3.从6月初开始,喷洒1:1:200~300波尔多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发病严重时,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用量为6000g/hm2,兑水稀释喷雾。

《碧桃褐斑穿孔病的防治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多肉植物碧桃怎么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