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果园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白星花金龟[Potosia(Liocola)brevitarsis(Lewis)]属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星金龟子、铜克螂等。20世纪90年代以前星零发生,进入90年代以来,发生则逐年加重,果树、蔬菜、粮食作物、中草药均有发生,但目前对其报道甚少。现将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6~24mm、宽8~13mm。椭圆形,体背具古铜或青铜光泽,体表散生众多不规则的白色花纹,花纹呈水波状。前胸背板具不规则白绒斑,后缘中凹;前胸背板后角与鞘翅前缘角之间有一个三角片非常明显,即中胸后侧片;鞘翅宽大,近长方形,遍布粗大刻点,白绒斑多为横向波浪形;臀板短宽,每侧有3个白绒斑呈三角形排列。

(2)卵。椭圆形,黄白色,卵粒长3.3~4.2mm、宽2.4~2.7mm,表面比较光滑,卵期16~21d。

(3)幼虫。幼虫初孵时体长15~18mm,末龄幼虫30~45mm,头部前顶区刚毛每侧各3根,成一纵裂,上面的2根靠近在冠缝之侧,另一根在额缝近中央的偏上方。

(4)蛹。长约18~21mm,初为黄白色,逐渐变为橙黄色,头部较小,向下微弯。复眼较大,触角较短,腹部末端

有叉状突起1对。

编辑推荐

白星花金龟的防治


为害鸡冠花、蔷薇、蜀葵、秋葵、菊花、大花萱草、美人蕉、金叶女贞、樱桃、葡萄。成虫不仅咬花卉叶、芽、花冠,还群食果实,造成谢花落果,尤其喜欢吃腐烂的果实。

【危害】

为害鸡冠花、蔷薇、蜀葵、秋葵、菊花、大花萱草、美人蕉、金叶女贞、樱桃、葡萄。成虫不仅咬花卉叶、芽、花冠,还群食果实,造成谢花落果,尤其喜欢吃腐烂的果实。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2毫米,宽12毫米左右。体黑紫铜色,有金属色泽。体宽背平,鞘翅上有白色斑纹。臀板有绒斑6个,外露。幼虫俗称蛴螬,体长约30毫米,乳白色。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腐殖质土和厩肥堆中越冬。翌年4~6月幼虫断断续续老熟,在20厘米左右土层中化蛹,蛹期约20多天。6~10月为成虫期,6~7月为盛发期,对果汁和糖醋液有趋性,有假死性,受惊动后,飞走或掉落。成虫白天为害花冠使花朵谢落。7月逐渐转到果实上为害,造成果实坑疤或腐落。成虫产卵于土中,卵期约为10天。孵化后的幼虫在土中和堆肥料中栖息,取食腐殖质,秋天后寻找合适场所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消灭虫源:改变花卉栽培技术;田间不堆放粪肥与垃圾等。

药剂防治:根灌50%辛硫磷1000倍液,此药严禁叶面喷施。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白僵菌、绿僵菌、土蜂。

白星花金龟如何防治


虫害名称

白星花金龟,又称白星花潜、白星花金龟子、白纹铜花金龟。 危害作物 为害苹果、梨、桃、李、杏、樱桃、葡萄、柑橘等。 危害特征 主要以成虫食幼叶、芽、花及果实。幼虫为腐食性,一般不为害植物。 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具假死性和趋化性。飞行力强。多产卵于粪堆、腐草堆和鸡粪中。 2.幼虫幼虫以腐草、粪肥为食。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每年发生1代。 2.越冬以幼虫在土中越冬。 3.发生时期5月上旬出现成虫,发生盛期为6~7月份,9月为末期。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的趋化性进行糖醋诱杀,糖醋液的配法---红糖5:米醋3:米酒1:水12)。 (2)利用成虫假死习性,在成虫发生盛期,清晨温度较低时震落捕杀。 (3)药剂防治幼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等与600倍天达2116混配喷雾。

油菜白星花金龟的防治方法


油菜白星花金龟Potosia(Liocola)brevitarsis(Lewis)属于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星金龟子、铜克螂。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黄淮海等地。可以为害向日葵、玉米、蔬菜以及果树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油菜白星花金龟的预防方法。

病原

年发生1代。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6-7月为发生盛期。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对酒醋味有趋性,飞翔力强,常群聚为害留种蔬菜的花和玉米花丝,产卵于土中。幼虫多以腐败物为食,以背着地行进。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

(2)合理轮作。提倡与非寄主植物实行轮作2-3年以上。

(3)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适时灌溉,见干见湿;收获后及时深耕翻地,杀死一部分越冬蛹,减少来年基数。

(4)诱杀成虫。在白星花金龟初发期往油菜田附近树上挂细口瓶,用酒瓶或清洗过的废农药瓶均可,挂瓶高度1-1.5m,瓶里放入2-3个白星花金龟,待田间的白星花金龟飞到瓶上时,先在瓶口附近爬行,后掉入瓶中,每667m2可挂瓶40-50个捕杀白星花金龟,效果优异。

豇豆白星花金龟子的虫害防治方法


白星花金龟主要以成虫咬食寄主的花、叶片、花蕾和果实。现将豇豆白星花金龟子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24毫米,宽13~15毫米,略上下扁平,体壁特别硬,全体古铜色带有绿紫色金属光泽。中胸后侧片发达,顶端外露在前胸背板与翅鞘之间。前脑背板有磁点状蹦纹,翅鞘表面有云片状由灰白色鳞片组成的疏纹。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头较小,褐色,洞部粗胖,黄白或乳白色。胸足短小,无爬行能力。

生活习性

每1年发生1代,以中龄或近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每年6~9月出现,7月初至8月中旬为发生为害盛期。成虫将卵产在腐草堆下、腐殖质多的土壤中、鸡粪里,每处产卵多粒。幼虫群生,老熟幼虫5~7月份在土中做蛹室化蛹。成虫昼夜活动为害。幼虫不用足行走,将体翻转借助体背体节的蠕动向前行进。不为害寄主的根部。

防治方法

①灯光诱杀

在成虫盛发期,每3公顷菜田设40瓦黑光灯1盏,距地面30厘米,灯下挖坑(直径约1米)、铺膜做成临时性水盆,加满水后再加微量煤油漂浮封闭水面。傍晚开灯诱集,清晨捞出死虫并捕杀未落入水中的活虫。

②人工捕杀

施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定植后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③药剂防治

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辛硫磷、水、种子的比例为1:50:600,具体操作是将药液均匀喷洒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3~4小时,其间翻动l~2次,种子干后即可播种,持效期为20余天。或每667平方米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150克,兑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在播种沟(穴)内,覆一层细土后播种。

在幼虫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成虫发生盛期,喷洒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

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技术和发生规律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介绍。 1.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首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发病首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梗干枯缢缩。 2.病原及发生规律散落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残体是来年初侵染的主要病源,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3年以上。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丝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穗粒标本中可存活10年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而传播,经植株伤口入侵。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植株个体负载量大的发病也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也逐渐加重。 3.防治技术清除病源: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秋季收获后立即收集地面落叶、穗、蔓、粒及其他病残体,清扫干净,清除侵染源。合理施肥:施肥以基施和有机肥为主,花前追施适量氮肥,促进枝蔓生长。结果后,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补施微肥,提高植株体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提高结果部位,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绑蔓,摘心,打副梢和适当疏叶疏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工作,降低湿度。药剂防治:葡萄结果后,要经常检查下部果穗,及时摘除病粒病穗。发病地块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80%乙膦铝800倍液等轮换喷施,并在每次用药时混合使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微肥。重病园可于始发期向地面撒施灭菌药,如福美双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每667平方米撒施1.5~2千克,每隔半月撒1次,共3~4次,同时与喷施农药相结合,喷施的有效药剂有桑兰990A500倍液;或者采用灭菌肥II型3000倍液各喷2~3次。

春尺蠖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1识别特征

雌成虫灰黑或灰褐色(寄主不同体色也不同),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黑刺排列成排,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雄成虫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

2发生规律

春尺蠖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2月中旬当地表下3~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羽化高峰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有些年份(如2016年),冬季气温较高,翌年2月初就有成虫羽化。成虫多在下午或夜间羽化出土,雄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杈处,夜间交尾。

卵始见期在2月下旬,产卵盛期在3月上中旬,卵多产于树干1.5米以下的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十余粒至数十粒聚产成块状或条状。每雌虫产卵量约100粒,卵期15~30天。3月中下旬幼虫孵化,4月上中旬幼虫进入2~3龄高峰期。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活动能力弱,取食幼芽及花蕾,较大时取食叶片,3龄以上幼虫危害最为严重,4月中旬进入暴食期,4~5龄幼虫耐饥饿能力强,可吐丝借风飘移传播到附近林木危害,受惊扰后吐丝下坠,旋又收丝攀附上树。4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在树冠下土壤中分泌黏液硬化土壤做土室化蛹,入土深度以16~30厘米处为多,约占65%,最深达60厘米,分布于树干周围,低洼处较多。5月上旬进入化蛹高峰期。蛹期9个多月。

3暴发原因

3.1蛹羽化速度快

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促使蛹大量羽化为成虫。当地表下3~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春尺蠖越冬蛹开始出土羽化,遇到春季气温回升快的年份,10天时间出土羽化量就可超过70%。

3.2卵孵化率高

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暴发可能性。春尺蠖具有多食性、暴食性、吐丝下垂、繁殖成活率高的特点。正常年份成虫羽化1周后就交配产卵,一只雌成虫可产卵1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条件下,15~30天即可孵化出幼虫且成活率较高。

3.3寄主树种增加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及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春尺蠖寄主树种如苹果、梨、核桃、杨树等种植面积大量增加,给春尺蠖的存活、发生、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3.4防治时机不准

春尺蠖1年发生1代,发生时间早、时间短,初孵幼虫孵化集中虫体小,低龄幼虫危害幼芽、花蕾,食量小,不易被发现,一旦上树分散到树冠上部,就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树高林密,防治困难。

4绿色防控技术

4.1翻土法

一是土壤上冻前,在距树干1~1.5米范围内,对树盘周围土壤深翻30~40厘米深,利用冬季低温冻死越冬蛹;二是早春化冻后结合施肥、松土锄草等管理措施,挖出虫蛹喂食家禽,减少虫源。

4.2诱杀法

2月上旬至3月上旬成虫发生期,一是利用雄成虫的趋光性(雌成虫无翅),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灯悬挂高度1~3米,每隔200米挂一盏,每天从19:00至次日6:00开灯诱杀;二是性诱法,每亩挂一个性诱捕器,诱杀雄成虫,性诱芯一般15天更换一次;三是将水10份+糖6份+醋3份+90%敌百虫晶体0.1份混合配成糖醋液放入林中诱杀雄成虫,每亩放2~3盆;通过诱杀雄成虫,减少雌雄交配几率,以降低虫口基数。

4.3阻隔法

2月上旬在树干上1~1.5米处缠绑粘虫胶带,系成上紧下松喇叭状,把雌成虫及孵化的幼虫阻隔在树干下部,以利杀灭。

4.4除卵法

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春尺蠖产卵后孵化前,用小刀或镊子等工具,挖除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的卵块,并集中烧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震落法

幼虫发生期,利用幼虫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用力摇动树木(幼树),振落幼虫再集中杀死。

4.6药剂法

一是飞机防治,主要药剂采用3.6%烟碱苦参碱微胶囊悬浮剂+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每亩用药50克,并加入沉降剂食盐和润湿剂尿素各10克,喷洒量每亩不少于300克。二是地面喷药,对发生面积较小、树木比较分散以及飞机不便作业地点,在幼虫孵化后至3龄前,对树干和树冠中下部,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5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梨木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梨木虱(Psyllachinensis)属于同翅目,木虱科,别名中国梨木虱。是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2009年,经昌黎综合试验站调查,辛集、晋州等梨区均有一定程度发生,严重者造成早期落叶。且套袋栽培,有入袋危害现象。梨木虱分泌的黏液于果面形成浅褐色或黑褐色斑块,影响果实外观品质、降低商品价值。

一、梨木虱为害分析

梨木虱以若虫、成虫刺吸芽、叶和嫩梢进行为害,春季多集中于新梢、叶柄为害,夏秋季则多在叶面吸食为害。受害叶片叶脉扭曲,叶面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提早脱落,并且若虫取食时分泌大量黏液,常使叶片粘连在一起并可黏在果实上,在雨季湿度较大时形成霉污层,污染叶片和果面。严重发生会使树势衰弱、花芽分化不良而影响来年产量。

河北省梨木虱每年发生4~6代,以成虫在梨园的落叶、杂草间和树皮下越冬,越冬代成虫在梨树花芽萌动时开始活动,成虫出蛰后,在1年生枝梢上为害,并交尾产卵,4月下旬第1代初孵若虫开始为害,同时产生分泌物,每年6月上中旬为发生高峰期,以后波动下降,直至10月下旬。6月中旬以后,当梨园相对湿度超过60%时,其分泌物上开始附生霉菌而产生黑褐色霉状物,并产生代谢物,在霉菌及其代谢物的共同为害下,造成早期落叶、落果,这种由分泌物导致的间接为害往往比其直接为害更严重。

二、防治措施

1.休眠期防治:首先,要精细刮净老、粗树皮,清洁果园内的落叶、杂草,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源基数。其次梨园灌冻水,以消灭地表层越冬成虫、压低越冬代虫口密度。

2.出蛰期的防治:梨木虱化学防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是出蛰期。梨木虱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就开始出蛰活动,3月初是出蛰盛期,70%左右的成虫出蛰、而尚未产卵为施药适期。

3.第1代若虫初期防治:梨树终花期,正是梨木虱第1代卵孵化期结束之时,绝大多数为1~2龄若虫,虫体裸露在外,尚未分泌或很少分泌黏液,喷施农药很易触及和杀死虫体,防治效果最好。这是化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4.生长季防治:若上述两个防治关键期的防控效果不理想,就要注意做好田间调查工作,当虫口密度达到10片叶平均有4头成虫和若虫时,要及时施药防治。另外,进入雨季后,还应重视对霉菌附生为害的防控工作结合防治黑星病、轮纹病等,喷施12.5%烯唑醇WP2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WP800倍液等杀菌剂。

5.防治梨木虱的主要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琳3000倍液等。

梨木虱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梨木虱以成虫、若虫吸食梨树芽。叶及嫩梢汁液,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枯斑,甚至全叶变黑,造成早期落叶,且树势衰弱,果面煤污,直接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果园的经济效益。同时花芽分化质量差,影响下年产量。

近年来,梨木虱在我县梨区普遍发生,已成为梨树一种主要害虫,且有严重发展趋势。为此,对该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试验和总结。

一、形态特征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成虫体长2.83.2mm,体褐色,头顶及足色淡,触角顶部有丫叉,雄虫腹部瘦,体小,腹面有黑白相间环状纹,雌虫腹部肥大,腹面有红黑相间的环状纹;夏型成虫体小,长2.32.9mm,体色由绿至黄变化很大,翅上无斑纹,成虫。胸背均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静止时翅呈屋脊状叠于体上。

卵长椭圆形,一端尖细,并延长成一根长丝,一端钝圆,其下有一个刺状突起,固定在植物组织上。越冬代成虫早春产卵,初产时黄白色,后变黄色,夏季均为乳白色。

若虫体扁圆形,第1代初孵若虫体淡黄色,3龄以后绿褐色,夏季各代初孵若虫为乳白色,稍大后即变绿色。翅芽长圆形,突出于身体两侧。

二、发生规律

梨木虱在井陉县1年发生45代,以冬型成虫在枝干的树皮裂缝、树洞;杂草、落叶及土壤缝中越冬。早春花芽萌动期成虫即开始出蛰到小枝上活动,随气温的增高活动加强。花芽膨大时大量产卵,产于短果枝叶痕处及芽腋间,排列成一排断续的黄色线。花蕾出现时,卵开始孵化,落花80%是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4月下旬出现第1代成虫和第2代卵,盛期在5月下旬。第2代卵产于果台、嫩梢、新叶和花蕾等幼嫩组织处,坐果后各代产卵于叶面主脉沟内、叶柄沟内或叶缘锯齿内,若虫有群集性,多群集于背光的叶簇间或卷叶内及两叶相合处,特别是叶背及叶丛密生的地方较多,分泌大量粘液,诱发煤污病。此虫由于繁殖代数多,自第1代若虫发生后,全年各代发生重叠。9月上中旬出现越冬成虫,开始陆续钻人树皮缝越冬。

三、综合防治措施

(一)人工防治:

早春刮除主干、主枝上的老树皮,清洁梨园,并将刮下的树皮与枯枝、落叶、杂草等物集中烧毁,杀死越冬成虫达80%以上。冬季大水漫灌果园,亦可消灭大部分越冬成虫。

(二)化学防治:

1、2月下旬至3月初,越冬成虫出蛰盛期,产卵以前喷药,此时日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9~C,隔7天后再喷1次,可杀死成虫80%以上,减少了卵量。药剂可用2000倍10%的氯氰菊酯或2000倍敌杀死。时间应选择晴天、温暖、无风的天气,于上午11时下午3时为宜。

2、鸭梨花脱落80%时,第1代梨木虱若虫孵化率达95%左右,若虫大部分尚未分泌粘液,这是一年防治的关键时期。药剂可喷10%氯氰菊酯2000倍。此次喷药的重点是嫩叶叶柄基部,使药液触及虫体,提高防治效果。

3、5月中旬第1代成虫发生期喷药,药剂可用10%吡虫啉5000倍+1.8%齐螨素4000倍+百磷3号13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4、5月下旬7月上中旬是梨木虱世代重叠、猖獗发生期,若虫分泌大量粘液,因此,5月下旬,梨木虱粘液较多时,并严重危害叶片以前,喷30%百磷3号乳油1200倍+0.3%害立平,对有粘液的梨木虱若虫防治效果较好。

花卉线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花卉具有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种植的种类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受到线虫的为害也越来越严重。现将花卉线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

植物线虫主要为害菊科、报春花科、蔷薇科、凤仙花科、秋海棠科等花卉。此病为害根部、叶子、花芽和花。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

1、地上部症状:此类症状以滑刀线虫,叶片表现出多角形的坏死斑、芽畸形,全株矮化,为害菊花、大丽花、早小菊等,虫体侵害叶和芽。茎线虫,表现为叶片变形,花卉矮化,甚至不能开花。为害郁金香、风信子、唐菖蒲、水仙等,虫体侵害球茎和块茎等。

2、根部症状:根部肿大畸形呈鸡爪状,根组织变黑腐烂,如为害牡丹、芍药、四季海棠、月季、凤仙花、仙客来等,虫体侵害植物根系。也有的根上产生球状根结。

二、发生特点

线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花卉上,1年发生代数不同,一般几代至10多代,以卵、幼虫和成虫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虫体借雨水、灌溉、工具、土壤、花苗、种球等传播。翌年春季土温上升后,卵孵化,幼虫从气孔、皮孔、伤口等处侵入。

土壤温度在15-30℃时,有利于根结线虫和茎线虫发育与侵染。在适宜条件下,20-30天就可完成1个世代。一般沙质土壤发病严重。有的线虫还能传播病毒。从春到秋,种群数量呈递增趋势,群体结构呈多样化发展。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对新引入的花卉品种,必须经检疫机构检疫合格后到指定的地点隔离试种。

2、采用无病壮苗。选择无病地建立无病育苗圃,采用无病壮苗进行种植。

3、搞好花场苗圃的清洁卫生。清除已枯死的花卉和苗圃内外的杂草、杂树。

4、采用清洁水。采用地下水灌溉,改善排水设施,杜绝外来污染水流入花场苗圃。

5、抓好种苗和培养介质的消毒工作。

(1)种苗消毒:苗木在上盆前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呋喃丹)30倍液浸根30分钟(克百威毒性高,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培养介质消毒:在上盆前20天把培养介质放进蒸煮锅中加水完全淹没,然后蒸煮致水干,取出施35%威百苗水剂50倍液,覆盖黑薄膜进行熏蒸。培养介质使用前揭开黑薄膜,透气7~10天,方可使用。

6、对成品花卉消毒。每隔30天用3%米乐尔颗粒剂(克线磷)防治1次,用药量每平方米6~9克,品字形穴施。

7、地面覆盖黑薄膜消毒。种植前可每亩施用35%线克水剂3~4千克进行地面消毒,然后覆盖黑薄膜3~5个月,防治效果较明显。

8、应用滚动式栽培架。采取离地及硬底化种植方式,可有效预防线虫和其它病虫害的传播与发生。

园林植物虫害黄星天牛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危害对象】桑、油桐、无花果、枫杨、杉、松、核桃、杨、柳、榕等树木。

【危害症状】成虫为害皮层、树叶,致枝条枯死;幼虫蛀食枝条皮层,后从上而下向木质部蛀食形成盘旋状食道,隧道中堆满排泄物,造成皮层干枯破裂及枝干干枯,植株被蛀通则枯死。

【发生规律】江苏、浙江年生l代,广东2代,均以幼虫越冬。翌春3月中旬开始活动,6月上旬化蛹,7月上旬羽化。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根据成虫产卵场所,产卵盛期后挖卵和初龄幼虫;还可用细铁丝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结合修剪除掉虫枝,集中处理。

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40%乐果乳油500倍液,枝干上要喷周到。

毒杀幼虫初龄幼虫可用敌敌畏或杀螟松等乳油10-20倍液,涂抹产卵刻槽杀虫效果很好。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从新鲜排粪孔注入药液,如50%辛硫磷乳油10-20倍液或上述药剂,每孔最多注10mL,然后用湿泥封孔,杀虫效剃良好。

试用长效内吸注干剂,可用YBZ-B型树干注射机,注入长效内吸注干剂,也可用直径4-5mm钢钉在距地面50-80cm处斜向45度打孔,孔深3-4cm,然后再用橡皮头滴管或兽用注射器注入注干剂。用药量计算暂借用林木计算法,即先量树干胸径,然后换算或查出直径,每厘米直径注入药量0.5mL,直径10cm以上油桐,应通过试验适当加大药量。这种方法除防治天牛有效外,还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介壳虫、蚜虫等。

保护天敌未孵化的天牛卵,多为啮小蜂寄生,应加以保护。

园林切花植物月季白轮盾蚧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别称】月季白轮蚧、拟蔷薇白轮蚧,学名:AulacaspisrosarumBorch

【类属】同翅目,盾蚧科

【危害】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玫瑰、黄刺梅、苏铁等。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川、云南、广西、北京、安徽等地。以若虫和雌成虫固着在枝干上吸取汁液为害,被害部变为褐色,发生严重时,整个枝干布满蚧体,树势衰弱,植株抽条,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雌虫直径2.0-2.4毫米。初为黄色,后变为橙色,介壳灰白色,近圆形,两个壳点,第一壳点淡褐色,靠近介壳边缘,叠于第二壳点之上;第二壳点黑褐色,近介壳中心。雄成虫体长为1.2毫米,宽1.0毫米,头胸部膨大,头缘突明显,中胸处较宽。后胸和臀前腹节侧缘呈瓣状突出,初期橙黄色,后期紫红色。臀叶3对,中叶位于臀板凹缺处,基部轭连,内缘基部直,端半部向外倾斜;背腺管5列,第2-4腹节亚中群均为前后2排。围阴腺5群。雄介壳长0.8毫米,宽0.3毫米,白色,蜡质,两侧近平行,背面有3条纵背线,壳点位于前端。

卵长径约0.16毫米,紫红色,长椭圆形。

若虫初龄若虫,体橙红色,椭圆形。其上分泌有白色蜡丝。触角5节,端节最长。腹末有l对长毛。

【发生规律】年发生2-3代,因地制宜,在华北地区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和2龄若虫枝干处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一般将卵产于壳下,孵化盛期在5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成虫、若虫常群集于2年生以上枝干或皮层裂缝处危害,发生严重时可被一层白色絮状物。若虫孵化后从介壳下爬出并在枝干上缓慢爬行,蜕皮后固定危害。有世代重叠现象。

【防治方法】(1)月季休眠期,剪除受害枝叶并集中深埋,喷施波美5度石灰硫磺合剂。

(2)结合修剪等管理,及时严重的。

(3)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施后浇水;若虫孵化盛期,在介壳未形成之前,向枝叶喷施40%速蚧杀乳油1500至2000倍液、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

桂花蚜虫的发生及防治规律


【别称】蚜虫为瓜蚜,又称腻虫或蜜虫等。

【危害】蚜虫分有翅、无翅两种类型,体色为黑色,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

【形态特征】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

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

【发生规律】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它以卵在花椒树、石榴树等枝条上越冬,也可保护地内以成虫越冬。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有利于蚜虫为害。

【防治方法】在蚜虫的防治上,应利用各种手段,停止其危害活动,主要有以下各点:

(1)消灭蚜虫,要从花卉越冬期开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单纯依靠在蚜害最严重的春、秋季进行,防治效果并不显著。

(2)对新引进的花种、花苗,应严格检查,防止外地新害虫的侵入,对土壤及旧花盆进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虫卵。

(3)结合修剪,将蚜虫栖居或虫卵潜伏过的残花、病枯枝叶,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4)花卉的品种不同,其抗虫性也有所不同,应选用抗病虫品种,既减轻蚜虫危害又可节省药物费用。

桂花蚜虫的发生及防治规律

(5)发现少量蚜虫时,可用毛笔蘸水刷净,或将盆花倾斜放于自来水下旋转冲洗,既灭了蚜,又洗净叶片,提高了观赏价值和促进叶面呼吸作用;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防治。

(6)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隔离,并立即选用药物或土法消灭虫害,其具体措施如下:

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

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喷洒。

用1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

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果园白星花金龟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