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植物来源组织。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草木樨籽象的来源和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草木樨籽象,以幼虫为害苜蓿和草木樨种子而得名。我国分布在新疆、甘肃。籽象主要以幼虫蛀食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的种子,成虫啃食叶肉,为害花蕾和花器。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2.4毫米(不包括喙),体灰色,喙长明显短于前胸背板,复眼不突出于头部的轮廓。胸部鳞片较窄,末端较尖,以白色为主,兼有黄色。在鞘翅缝合处有较大的白色鳞片组成的条纹,胸足基节、转节、腿节均为黑色,腔节和附节为棕色。雄性前足腔节内侧近基部2/5处有一刺突。腹部第二腹片向后延伸更多,超过第三腹片,并略盖住第四腹片的前沿。

发生规律

籽象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豆科牧草茬地里,25米的土表越冬。春季苜蓿萌发后,越冬成虫出垫取食叶肉,随苜蓿孕蕾,雌虫卵巢发育成熟。5月下旬产卵,卵期815天,幼虫期约20天。6月下旬老熟幼虫在土中作土茧化蛹,也有少数在枯枝落叶下不作土茧化蛹者,蛹期515天。7月上旬羽化出新一代成虫,仍留在土茧内,直至越冬。春季气温11℃以上时,越冬成虫出土取食叶肉,严重时,仅留叶脉呈网状。孕蕾后,转而咬食花营和花器,结荚时,成虫自植株下部转至上部,且常向别的苜蓿地迁飞。雌虫产卵于幼嫩豆荚内,大部产在外缝上,一荚上产卵14粒,以12粒为多。幼虫孵化后,蛀入种籽内,蛙孔直径。0.150.2毫米。幼虫在豆荚内可自由爬行,1头可咬食24粒种子,并以黑色粪便填充其中。幼虫老熟后,将豆荚壳咬破一孔落入土中,其孔径为0.50.6毫米。

WWw.zw59.cOm

编辑推荐

长足大竹象的防治方法


慈孝竹,又名孝顺竹,为禾本科灌木型的丛生竹。其竹秆丛生,四季青翠,且婆娑秀丽,故常见其配植于宅旁,草坪角隅,建筑物前,或河岸边。

长足大竹象是造成慈孝竹危害的害虫,近年来长足大竹象的发生正变得越来越频繁,严重危害慈孝竹的生长。所以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并积极地对其进行防治。

生长习性

长足大竹象,又名竹横锥大象、笋横锥大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弯颈象属。江苏地区,长足大竹象一年发生1代。

长足大竹象以成虫在土中的蛹室内进行越冬。翌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其成虫始出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到出土最盛期。10月下旬以后,其成虫也就绝迹了。

一般情况下,同一雌雄成虫可交配多次,并且不同的雌雄成虫也可以进行多次的交配。6月至9月间,成虫产第一代卵了,卵期在3天至4天左右。即6月至10月间是长足大竹象第一代幼虫的危害期。

长足大竹象的幼虫分5龄,6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其老熟的幼虫会在笋的中部咬破出一圆孔,并爬出落地。长足大竹象幼虫落地后,会寻找适宜地面入土。长足大竹象幼虫的入土深度会与土质的软硬有着密切的关系,蛹道呈“L”型。在蛹道挖掘好以后,其老熟的幼虫还会重新返回地面,并寻找杂草和落叶,建造土茧。土茧似长椭圆形,外壁粗糙,但内壁较光滑。一般情况下,从幼虫落地再到土茧的建成,大致需要2天至3天左右。而蛹期则是在19天至27天左右。7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虫蛹会在土茧内羽化为成虫进行越冬。

危害

长足大竹象成虫的取食与产卵行为,均对竹、笋造成严重损伤。所以在受害的竹、笋上面常常可以见到取食孔槽和产卵孔。

在成虫的整个发生期里,即7月上旬至9月上旬,其成虫都可以取食。发生盛期也是长足大象虫的危害盛期。在这个时期,长足大竹象的成虫会将喙完全伸入寄主植物内部,铲食竹腔内层的幼嫩组织,造成受害寄主外层纤维外翻。外翻纤维较湿润。故长足大竹象成虫的取食行为是造成了新竹的生长不良,形成“脓包竹”,引起了竹腔的变黑与腐烂的“元凶”。

长足大竹象成虫产卵时,雌虫会用管状喙在笋箨上啃钻出产卵孔。待产卵孔钻好后,雌虫掉头用尾部的产卵器将卵送进洞里。一般情况下,雌虫一天可以产卵一粒。通常情况下一笋内排一卵,除了较粗大的笋内,少有一笋多卵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如果在一笋内存有多虫时,会引起虫的争斗。所以产卵时会危害大片竹子。

长足大竹象幼虫的危害性也是很大。通常,长足大竹象幼虫在笋内会先向上取食笋肉,然后再向下取食。其幼虫在三龄后,食量将变大,故其危害也随之变大。所以常可以见到长足大竹象幼虫在老熟下地之前,将幼嫩笋肉全部吃光,进而造成了退笋或者寄主死亡。故对该虫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长足大竹象可以随着苗木传播,所以在引进苗木时,要加强检疫工作。另外,还应注意保护好和利用好天敌。

2.在秋冬两季,对竹林劈山松土,以破坏其越冬的土茧,造成其越冬成虫的大量死亡。劈山松土也可有效地促进竹林的生长。

3.人工捕杀。由于长足大竹象幼虫在危害期内是完全隐蔽在竹笋内蛀食的,所以药剂比较难喷到。故采用人工捕杀方法。

发现竹笋的尖部枯黄、尖叶柔软下垂时,可以用手试着拧一下竹笋端部16厘米至20厘米处,如果手感松软,就可以估计其内部存在幼虫。这时,可用利刀自下切开1/4笋壳,刺杀或挖出卵、幼虫来对其进行捕杀。

长足大竹象成虫,因为有着坚硬的外壳,且善于飞翔,所以对其采取喷洒药剂进行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故还是以人工清除法防治为主,喷洒药剂为辅的方法。在5月至8月,成虫羽化出土时,我们利用其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或傍晚时,通过人工捕捉集中消灭。一般每5天至7天可进行1次,防治效果更佳。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被啄伤的笋或者是嫩竹,要及时地清除和销毁。

4.药剂防治。在幼虫出现的盛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3至5倍液涂刷产卵孔,或者是将40%氧化乐果乳油3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3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于危害部位注孔,以毒杀长足大竹象。一般每孔需注1毫升至2毫升的药剂。

在幼虫下树的越冬期,我们还可用40%氧化乐果5倍液,或者是废机油于竹秆或笋壳上涂涂20厘米宽的毒环,以杀死下树的幼虫。

也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2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60倍液,喷洒在竹、笋表面,以求得能毒杀长足大竹象。通常,以竹、笋的表面被喷湿为宜。一般隔10天至15天,可再喷药1次,连续的施药2次至3次就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如果采取埋药防治的话,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以每单丛竹150克的量开进行埋药防治。埋药时,应在竹坑的周边挖一浅环沟,待施完药以后再回土进行覆盖。一般需要填埋施药2次,施药间隔的时间以30天左右为宜。

5.生态捉补。可采用设诱捕网和引诱剂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生态的捕捉。诱捕网可选择聚乙烯虫网,引诱剂则选用苯甲醛等。

采用此方法来诱捕长足大竹象成虫,既能达到使其不能再产卵,再危害竹笋的目的,也还能达到无公害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目的,并且还维护好了生态与环境。

玉米象危害特点和防治


玉米象,学名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属鞘翅目,象甲科。别名米牛、铁嘴。我国及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寄主玉米、豆类、养麦、干果。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5mm,宽1-l.7mm,圆筒形,体红褐色或黑褐色,有强光泽。头部额区向前延伸形成喙,触角膝状8节,第3节较4节长,末端节膨大。前胸背板前狭后宽,具圆形刻点,沿中线刻点数多于20个。鞘翅的基部、端部各具l橙黄或黑褐色椭圆形斑纹,后翅膜质,财节5节。外生殖器阳具细长略扁,背面中央具l纵脊,两侧有两条纵沟,阳茎基片长三角形。卵长椭圆形,大小0.65—0.70×0.285(mm),乳白色。幼虫体长4.5—6mm,无足,肥胖,背隆起,柔软多皱纹,腹面较平,乳白色,头黄色,上颚黑褐色。蛹长3.5—4mm,椭圆形。

生活习性在甘肃陇东年生1代,东北年生1—2代,山东约2代,浙江、陕西3—4代,广东7代。主要以成虫潜伏在仓内阴暗潮湿的砖石缝中越冬,也可在仓外松土、树皮、田埂边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在仓内越冬的成虫就地继续产卵繁殖,仓外越冬的成虫一部分迁入仓内,另一部分飞至大田,把卵产在麦穗上,成虫产卵时,用口吻啮食麦粒,形成卵窝,把卵产在其中,后分泌粘液封口,卵期7—16天,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粒内,幼虫期约30天,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7—10天,8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有假死性,喜阴暗,趋温、趋湿,繁殖力强,怕光,雌虫可产卵约500粒,10月上旬气温低于l5℃,成虫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1)清洁仓库,改善贮存条件,堵塞各种缝隙,改善贮粮条件,可减少为害。(2)改进贮藏技术,如在粮堆表面覆盖一层6—10cm厚的草木灰,用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如已发生虫害,要先把表层粮取出去虫,使其与无虫粮分开,防止向深层扩展。必要时在入仓前暴晒也可达到防虫目的。(3)用农药触杀和重蒸,每40kg粮食用粮虫净4—5g,防效可达85%,此外,用磷化铝38/m3,熏空仓,如系实仓10g/m3,闭熏4天后防效95%。(4)农户或小型粮库也可使用粮食防虫包装袋。

害虫杨干象甲的防治方法


杨干象甲是国内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杨、柳。是杨树中、幼龄林的毁灭性害虫,在苗圃地很少见到。近几年由于气候原因,杨干象在我市部分幼林有抬头趋势。

危害特征:幼龄幼虫在韧皮部开始活动时,从树皮表面针状小孔排出黑褐色丝状物,并随风飘动。随着虫龄的增大,虫道表面颜色变深呈油浸状,形成刀砍状疤痕。幼虫进入木质部向上钻蛀时,树皮表面的孔最大,从此孔排出木丝,落于树木根部。

防治方法:

1、对调运的寄主苗木须经过严格的检疫,防止将此虫传入非发生区,特别是调拨3年以上的幼树更应从严检疫。

2、对带有杨干象幼虫或卵的苗木,应一律进行销毁。对多年生杨树育苗地,杨干象甲被害率达到20%以上,除对被害苗木进行销毁外,其它苗木必须向树干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100-200倍液进行除害处理。

3、在8年生以下中幼龄林发生杨干象甲,可采用40%的杀虫优50-100倍液或4.5%的氯氰菊酯100倍,于5月上中旬涂抹危害部位,杀死杨干象甲幼虫。在7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前在危害部位喷洒600倍绿色微雷或600-800倍绿野旺Ⅰ、Ⅱ毒杀成虫。8年生以上林分发生杨干象甲,由于防治难度较大,可采取卫生伐的方法降低虫口密度。伐下的虫害木要集中烧毁,以防害虫人为传播。

4、人工捕杀:发生面积不大时,在应用其他防治方法的同时,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早晨振动树干捕杀坠落的成虫。

杨树杨干象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干象属鞘翅目、象虫科虫害,寄主多为杨柳科树种,以杨树为主,主要有:甜杨、小黑杨、北京杨、矮桦等。要注意及时进行防治,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黑褐色或棕褐色,无光泽。体长7.0~9.5mm。全体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散布白色鳞片形成若干不规则的横带。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9.0~13.0mm,胴部弯曲呈马蹄形,乳白色,全体疏生黄色短毛。头部黄褐色,上颚黑褐色,下颚及下唇须黄褐色。

蛹:乳白色,长8.0~9.0mm。腹部背面散生许多小刺,在前胸背板上有数个突出的刺。腹部末端具1对向内弯曲的褐色几丁质小钩。

二、发生规律

杨干象1年发生1代,以卵或1龄幼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幼虫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危害,后蛀成圆形坑道,蛀孔处的树皮常裂开如刀砍状,部分掉落而形成伤疤。

5月中、下旬在坑道末端向上钻入木质部,做成蛹室,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经6~10d爬出羽化孔,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7月末羽化终了。

成虫到嫩枝条或叶片上补充营养,形成针刺状小孔,7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干2m以下的叶痕、枝痕、树皮裂缝、棱角、皮孔处,每雌一次产卵1粒,平均卵量44粒,产卵期平均36.5d,当年孵化的幼虫,将卵室咬破,不取食,在原处越冬,部分后期产下的卵,不孵化,在卵室内越冬。

三、危害症状

幼虫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后蛀成圆形坑道,蛀孔处的树皮常裂开呈刀砍状,部分掉落而形成伤疤。成虫产卵时可在枝痕、休眠芽、皮孔、棱角、裂缝、伤痕或其他木栓组织留下针刺状小黑孔。

四、防治方法

1、加强对苗圃3年生大苗严格检疫,对幼林地及时进行跟踪检疫,对林地周围杨树作到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消灭虫源地。

2、初期危害状不明显,在4月中、下旬树液开始流动时,采用40%氧化乐果或50%久效磷1份兑3份水药液,用毛刷在幼树树干2米高处,涂10厘米宽药环1-2圈。此法适用于3-5年生幼树。

3、在小幼虫危害易识别期,被害处有红褐色丝状排泄物,并有树液渗出时,用40%氧化乐果1份加少量80%敌敌畏兑20份水药液点涂侵入孔。也可用40%氧化乐果,50%久效硫磷、60%敌马合剂30倍液用毛刷或毛笔点涂幼虫排粪孔和蛀食坑道,涂药量以排出气泡为宜。也可事先扩大侵入孔,用磷化铝颗粒剂塞入,然后用粘土泥封孔。

4、6月下旬-7月下旬成虫出现期,喷洒绿色威雷(4.5%高氯菊酯)触破式微胶囊剂1000倍液,50%吡虫啉1000倍液,2.5%溴氰菊酯1000倍液,40%杀螟松、40%氧化乐果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5、于清晨傍晚时振动树枝,将振落假死成虫扑杀。

6、靠近河流、湖泊水源条件较好林分,可挂旧木段招引啄木鸟。

米象如何防治


米象,是米谷中的小黑甲虫[riceweevil],俗称蛘子。学名SitophilusoryzaeLinne。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等各种贮藏的谷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现的也较多。

为害特点

其一生经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主要寄生在贮存2~3年的陈粮中,如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和面粉等谷物,其成虫啃食谷物颗粒,幼虫在谷物内部蛀食。由于其生长繁殖速度很快,为害甚广,地理分布可以遍布全世界,而在我国,则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来米象的为害较为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喙基部较粗。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前胸长宽约相等,基部宽,向前缩窄,背面密布圆形刻点。小盾片心形,有宽纵沟。鞘翅肩明显,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行纹刻点上各具1根直立鳞毛;每鞘翅基部和翅坡各有1椭圆形黄褐至红褐色斑。腿节棒状:胫节刻点与毛排列成纵列,端部有钩。雄虫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本种与玉米象很相似,不同的是米象体瘦小,后翅骨片完全呈三角形,雄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而玉米象体较胖大,后翅骨化片呈菱角形,个别为长靴形,雄阳茎背面有2条纵沟,雌虫“丫”形骨片的两臂端部尖锐。卵长椭圆形,长约0.65—0.7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幼虫头壳短卵形,头顶区较宽;内隆脊直,且两端等粗,近乎线状;唇基侧突较小,前端略尖;口上片侧隆线长,几乎伸达额区3、5刚毛间;上唇基近基部至近端处骨化程度深,呈折扇形;上唇杆棍棒状,中叶突出不明显。

防治方法

米象是重要的仓储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存储2~3年的陈粮,繁殖能力强,食量大,因此对粮食的储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

(1)改善粮食贮存条件,保持仓库清洁,堵塞缝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储害虫的进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为害;

(2)改进贮藏技术,如用草木灰、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贮藏害虫。如虫害已发生,要把米象从粮食中通过曝晒驱赶出来,使有虫害的与无虫害的粮食分开;

(3)通过喷洒药剂触杀或者磷化氢熏蒸;

(4)若保存粮食的量小也可以通过防虫包装或者是在包装袋中加入长效的气味驱虫剂保护粮食免受米象的为害。其中,大型的粮库主要是通过熏蒸来实现粮食的存储安全,而磷化氢(PH3)则是我国目前应用的最多、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熏蒸剂。磷化氢(PH3)熏蒸可以杀虫的机理通常认为是磷化氢在氧气的参与下进入害虫体内并被氧化生成其他物质,并且氧化具有不可逆性,这种物质作用于害虫的靶标部位,学者一般认为在该部位磷化氢氧化产物与该位置存在的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P450酶等发生反应,从而使害虫机体失调而导致其死亡。

由于熏蒸剂长期使用,米象开始形成选择性的抗性,抗性的产生使得米象的防治成为粮食储藏的有一大难题。针对米象的抗性有一下几个方面防治:

(1)采用非化学的方法,研究米象的熏蒸剂抗性敏感基因,并对其进行稀释,这样就可以延长熏蒸剂的寿命;

(2)轮换、替代或者混用熏蒸剂,这样就可以防止并延缓熏蒸剂抗性的产生;

(3)提高和改进熏蒸技术,必须采用新技术,减少熏蒸次数,提高单次熏蒸效果;

(4)开展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对米香产生的环境条件进行改良,结合熏蒸技术从而实现米象的防治。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组学的发展,可以在整体水平上通过研究米象在某一特定组织或发育阶段细胞中基因转录情况、转录调控规律,从RNA水平研究米象抗性基因表达的情况,基因组学已成为发掘昆虫抗性的有效工具,加快了探索重要仓储害虫的杀虫剂靶标和抗性基因的鉴定,全面分析昆虫的杀虫剂基因的抗性,从而全面的揭示昆虫的抗性,指导新药的开发和避免昆虫抗性的产生。

桑树蒙古土象的虫害防治方法


桑树蒙古土象学名XylinophorusmongolicusFaust鞘翅目,象甲科。别名小丸瓢箪象甲、蒙古象鼻虫、蒙古灰象甲。分布在东北、内蒙古、西北。

寄主:除为害桑树外,还为害棉、亚麻、玉米、谷子、甜菜、苹、槟、桃、樱桃、枣、栗、核桃以及杨、豆、瓜等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成虫取食桑树幼苗子叶、嫩尖及生长点,桑树幼苗顶土时,苗眼四周的表土出现缝隙时,成虫就会趁机群集其中为害嫩芽,因此苗未出土就常被吃光或成秃桩,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整片苗地无苗。该虫对嫁接成活的桑苗或即将出土幼树的嫩芽为害甚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辽宁、山东、河南桑区两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辽宁4月中旬出土活动,在地面上或近地表的幼小桑苗及幼树上取食,5月上旬产卵在土中,5月下旬出现新孵化幼虫,在土中为害小根,9月底做土室越冬。

山东则于3月下旬一4月上旬出土,4月中下旬交尾产卵至6月下旬。5月上旬新孵幼虫始见,10月中下旬越冬,下一年春季继续为害,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羽化的成虫不出土,在土室中越冬,直至第三年34月才出土为害。

防治方法

(1)在受害重的田块四周挖封锁沟,沟宽、深各40cm,内放新鲜或腐败的杂草诱集成虫集中杀死。

(2)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土l520kg拌成毒土,撒在桑苗四周。

(3)成虫为害期向幼树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13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200倍液、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2000一3000倍、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

紫薇梨象的防治


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小乔木,树姿优美、树干光滑、花期长、花色艳丽,近年来常见其受到紫薇梨象的侵害。

紫薇梨象属鞘翅目、梨象科,一般一年会发生1代。越冬的紫薇梨象幼虫在第二年的5月前后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紫薇梨象以幼虫或成虫的方式在被害寄主的果实内休眠越冬时,其寄主的蛀果率可高达60%以上,进而对紫薇的观赏价值和种实繁殖构成很大威胁。

春末夏初,当紫薇的新枝条长到30厘米至50厘米时,紫薇梨象成虫开始活动。紫薇梨象成虫先危害嫩梢,接着会继续危害紫薇的花芽和花蕾,最终会造成花蕾未开即已坏死,进而减少了开花数量。7月下旬,紫薇梨象除了会取食花蕾外,还会取食刚形成的幼果,产卵于幼果中。因此,应当综合紫薇梨象对紫薇各个物候期的危害特点来进行防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说来,防治紫薇梨象成虫的最佳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初,而防治紫薇梨象幼虫的最佳时间是在果实脱落前,即11月前后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紫薇梨象可以随着苗木传播至它处,所以在引进苗木时,应当加强检疫。另外,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好天敌。

2.紫薇梨象成虫在上午10点前后及傍晚时,活动比较旺盛,而中午前后及下午,紫薇梨象会躲藏在枝梢或叶片背面。可利用清晨或傍晚,通过震树,下接布单的方式来集中进行成虫捕杀,每5至7天进行1次。

3.药剂防治: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8000倍液,或1%甲维盐微乳油8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至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至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或50%磷胺乳剂2000倍液,或90%杀螟松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以上几种农药中如配以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喷雾,效果将更加明显。紫薇梨象成虫发生盛期,应每隔10至15天喷药1次,连续施药2至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紫薇梨象成虫对类似于植物蜜源的蜂蜜会具有显著趋向性,所以在喷雾防治有困难地方,也可采用瓶装蜂蜜加高效氯氰菊酯(按1∶50配置)悬挂于树上的办法,来诱杀紫薇梨象成虫。

观赏树木长足大竹象的防治方法


长足大竹象Cytotrachelusbugueti又名竹横锥大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等地。为害慈孝竹等丛生竹竹笋。成虫在笋外啄食补充营养,被害的竹笋长成畸形竹或断头折梢废竹。幼虫在笋内取食,被害笋多数不能成为成品竹,一般被害率在10%-25%,该虫常与直锥大竹象混合为害,严重时被害率高达90%以上。

成虫体长为32毫米左右,体橙黄色或黑褐色。头半球形,黑色,喙自头部前方伸出,喙长10-22毫米,光滑。凹槽有齿状突起,每排有齿7-8枚。触角膝状,着生于喙后两侧月形槽内。前胸背板圆形降起,前缘有约1毫米黑色边,后缘中央有1个箭头状黑斑。鞘翅黄色或黑褐色,外缘圆,臀角有尖刺1个,两翅合并时尖刺相靠成90,鞘翅上有9条纵沟。前足胫节内侧密生1列棕色毛。幼虫初孵幼虫体长5毫米,乳白色,取食后体色为乳黄色。老熟幼虫体长为50毫米左右,头部黄褐色,大颚黑色,体浅黄色。前胸背板较骨化,其上有1个黄色斑,斑上有八字形黑褐色斑纹,体多皱褶,无斑纹。

综合防治

(1)人工防治及时拔除并烧毁带幼虫的竹笋。

(2)药剂防治成虫补充营养期喷施烟参碱1000倍液防治。

四点象天牛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四点象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别名黄斑眼纹天牛。

四点象天牛分布全国各地。

寄主:柳、杨、榆、核桃、栎、柏、苹果等植物。

四点象天牛的危害:华北地区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干蛀道内越冬或以成虫在落叶层下、寄主树干裂缝内越冬。越冬幼虫78月在蛀道内化蛹,8月羽化飞出,10月上旬寻找适宜的场所越冬;越冬成虫5月开始活动,多在晴天中午取食寄主枝干的嫩皮,5月中下旬是成虫的产卵盛期,雌成虫大多在寄主的主干或侧枝的裂缝等处产卵,一般高度不超过2.5m的范围内,产卵前先用上颚咬树皮成刻槽,然后将卵产在刻槽内,覆以胶质物,每处产卵一粒,5月末、6月初新孵幼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钻蛀危害,10月初开始在蛀道内越冬,翌年继续危害。

四点象天牛防治方法:

①适地适树,增强生长势,提高抗性。

②在害虫发生严重地区清除落叶,杀灭越冬成虫。

③在成虫羽化期喷洒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1500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

④树木注干,在树干上距地面5~10cm处打孔,孔径0.8~1.0cm,深3~5cm,洞口稍高,以防止药剂流出。按每胸径1cm注入药量为1ml,注入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然后用药泥封口。

优秀的经济植物核桃横沟象的防治方法


核桃横沟象,成虫体长12~16.5毫米(不含喙),宽5~7毫米,雌虫体略大。体黑色,被白色或黄色毛状鱗片。喙粗而长、密布刻点,长于前胸,两侧各有1条触角沟。雌虫喙长4.4~5.0毫米,触角着生于喙前端1/4处;雄虫触角着生于喙前端1/6处。触角11节,呈膝状。柄节长,常藏于触角沟内。复眼黑色。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中间有纵脊,密布较大而不规则的刻点。各有4个暗红褐色绒毛斑。卵椭圆形,长1.6~2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或黄白色,逐渐变为米黄色或黄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头宽3.5~4毫米,体黄白或灰白色,弯曲,肥壮。头部暗红褐色,口器黑褐色。蛹长14~17毫米,黄白色,末端有2根褐色刺(彩图15)。

核桃横沟象又名核桃根颈象。分布于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福建。危害泡核桃、铁核桃、夹核桃等的根颈。被害树树势衰弱或整株枯死。

据韩佩琦、景河铭等研究在四川、陕西均为2年1代,跨3个年度,以成虫及幼虫越冬。越冬成虫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10C左右时上树取食叶片和果实等进行补充营养,5月为活动盛期,6月上中旬为末期。受害叶被吃成长8~17毫米,宽2~11毫米的长椭圆形孔。每个成虫1天可吃鲜叶217.8毫米2。被害果实被吃出长9毫米,宽5毫米的椭圆形孔,深达内果皮,影响树势及果实发育。还危害芽及幼枝嫩皮。

越冬成虫能多次交尾,6月上、中旬下树将卵散产在根颈1~10毫米深的皮缝内,产卵前咬成直径1~1.5毫米圆孔,产卵于孔内,然后用喙将卵顶到孔底,再用树皮碎屑封闭孔口。9月份产卵完毕,成虫逐渐死亡,成虫寿命430~464天以上。每个雌虫一生最多可产卵111粒,平均59.5粒。

银杏树(33)香樟树(43)

桂花(123)国槐(22)

芦荟(72)绿萝(29)

发财树(35)杜仲(9)

富贵竹(16)月季花(205)

菊花(180)萱草(38)

落叶松(63)红豆杉(32)

杜鹃(101)水仙花(80)

卵6月上旬开始孵化,卵期7~11天,平均8天。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随着气温升高,卵期缩短。在裸露干燥的环境下,卵不能孵化,2~3天后干死。幼虫孵出1天后,开始在产卵孔取食树皮,随后蛀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90%幼虫在根颈地下蛀食,最深可达45厘米,一般多在表土下5~20厘米深处的根皮危害;距树干基部140厘米远的侧根也普遍受害;少数幼虫沿根颈皮层向上取食,最高可达29厘米长,但此类虫多被寄生蝇致死。虫道弯曲,纵横交叉,虫道内充满黑褐色粪粒及木屑,虫道宽9~30毫米,被害树皮纵裂,并流出褐色汁液。严重时1株树有幼虫60~70头,甚至上百余头,将根颈下30厘米左右长的皮层蛀成虫斑,随后斑与斑相连,造成树干环割,有时整株枯死。

幼虫危害期长,每年3~11月均能蛀食,12月至次年2月为越冬期,当年以幼龄幼虫在虫道末端越冬,第二年以老熟幼虫越冬,幼虫期长达610~670天。经越冬的老熟幼虫,4月下旬当地温度17C时,在虫道末端蛀成长20毫米,宽9毫米的蛹室脱皮化蛹,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下旬为末期,蛹期17~29天,平均25天。

成虫于5月中旬(四川)或6月中旬(陕西)日平均气温达15.4C时开始羽化,6月上旬或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羽化结束。初羽化的成虫不食不动,在蛹室内停留10~15天,然后咬孔径6~9毫米的羽化孔;出蛹室上树进行补充营养,主要取食根颈部皮层,也食害叶片。交尾多在夜间,可交尾多次。在四川于8~9月产部分卵,直到10月,成对或数个在一起进人核桃树根颈部皮缝越冬。成虫爬行快,飞翔能力差,仅作短距离飞行,有假死性和弱趋光性。

此虫食性单一,除危害核桃树外,尚未发现危害其他树种。危害程度与环境因子有关,一般在土壤瘠薄、干燥环境生长衰弱的树木受害轻,在土层肥厚处生长健壮的树反而受害严重;幼树、老树受害轻,中龄树受害重;随着海拔升高,成虫出现时间推迟,危害也减轻。

防治方法:(1)挖土晾根,冬季结合树盘翻耕,挖开根颈土壤晾根,降低土壤湿度,可使虫口降低75%~85%。(2)灌尿毒杀,冬季上冻前在树盘灌人尿杀虫率达100%,灌人粪尿杀虫率56%。(3)药剂防治,春季幼虫开始活动为害时,挖开树根颈土壤,灌80%敌敌畏乳剂100倍液,敌百虫200倍液。夏季7月成虫活动期树冠根颈喷50%辛硫磷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

紫薇梨象的病害防治


紫薇梨象属鞘翅目、梨象科,一般一年会发生1代。越冬的紫薇梨象幼虫在第二年的5月前后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紫薇梨象以幼虫或成虫的方式在被害寄主的果实内休眠越冬时,其寄主的蛀果率可高达60%以上,进而对紫薇的观赏价值和种实繁殖构成很大威胁。

春末夏初,当紫薇的新枝条长到30厘米至50厘米时,紫薇梨象成虫开始活动。紫薇梨象成虫先危害嫩梢,接着会继续危害紫薇的花芽和花蕾,最终会造成花蕾未开即已坏死,进而减少了开花数量。7月下旬,紫薇梨象除了会取食花蕾外,还会取食刚形成的幼果,产卵于幼果中。因此,应当综合紫薇梨象对紫薇各个物候期的危害特点来进行防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说来,防治紫薇梨象成虫的最佳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初,而防治紫薇梨象幼虫的最佳时间是在果实脱落前,即11月前后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紫薇梨象可以随着苗木传播至它处,所以在引进苗木时,应当加强检疫。另外,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好天敌。

2.紫薇梨象成虫在上午10点前后及傍晚时,活动比较旺盛,而中午前后及下午,紫薇梨象会躲藏在枝梢或叶片背面。可利用清晨或傍晚,通过震树,下接布单的方式来集中进行成虫捕杀,每5至7天进行1次。

3.药剂防治: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8000倍液,或1%甲维盐微乳油8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至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至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或50%磷胺乳剂2000倍液,或90%杀螟松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以上几种农药中如配以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喷雾,效果将更加明显。紫薇梨象成虫发生盛期,应每隔10至15天喷药1次,连续施药2至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紫薇梨象成虫对类似于植物蜜源的蜂蜜会具有显著趋向性,所以在喷雾防治有困难地方,也可采用瓶装蜂蜜加高效氯氰菊酯(按1∶50配置)悬挂于树上的办法,来诱杀紫薇梨象成虫。

杜仲茶翅蝽象的虫害防治方法


目前发现的杜仲刺吸类害虫是茶翅蝽象。茶翅蝽象属半翅目,蝽科。又名臭板虫、臭大姐。主要危害杜仲嫩梢和杜仲果实。那么杜仲茶翅蝽象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发生规律

在河南省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墙缝、石缝,树洞和草堆等处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先危害杜仲幼嫩顶梢,6月中旬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常20余粒排列成一卵块。卵期4~5天,若虫孵化后,先静伏于卵壳周围或上面,以后分散危害。

成虫及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嫩梢和果实的果柄;危害嫩梢时被害株率可达100%,被害株高生长或新梢生长量下降:危害果实,严重时被害果率可达25%以上,使杜仲果实大幅度减产,也影响杜仲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7月中旬出现当年成虫,发生不整齐。8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尚有产卵,9月上旬仍能危害果实。9月下旬以后当年成虫飞向房屋、石缝及其他场所潜伏越冬。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毫米左右,宽8毫米左右。体扁平,略呈椭圆形。全体黄褐色至茶褐色。触角褐色,5节,第4节的两端和第5节的基部为黄褐色。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黄褐色排列斑。小盾片有5个小黄斑,两侧的斑点明显。卵短圆筒形,顶平坦,中央稍鼓起,周缘环生短小刺毛。卵初产时乳白色,接近孵化时变褐色,常20余粒排列成块。若虫形似成虫,无翅。初孵化时体为白色。腹背有黑斑,体长约2毫米,胸部及腹部第l~2节两侧有刺状突起。腹部第3~5节各有一红褐疣突。

茶翅蝽象食性根杂,除危害杜仲外,还危害梨、苹果、桃、李、杏、樱桃、山楂、石榴、柿、梅、柑桔、榆、桑等树种。广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省(市)。

危害症状

以成虫、若虫吸含平茬幼树和嫁接苗幼嫩顶梢、果实果柄部位的汁液。嫩梢被誉后顶梢,干枯变黑,顶梢暂时停止生长,10~15天后由危害部俭以下侧芽萌发2~4个新梢,呈丛生状;危害杜仲果实,主要从果柄处刺吸果实汁液为主,被刺吸危害的果实逐渐干缩变黑,甚至脱落。

防治方法

1、虫越冬期在集中发生地进行人工捕捉。

2、季在炎热的中午前后,该虫多群集于杜仲枝干背阴处,也可采取人工捕杀。

3、翅蝽象危害杜仲嫩梢或果实较轻时,一般不进行化学防治。当危害果实严重时,喷施5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草木樨籽象的来源和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养护植物来源组织”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