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植物的生理知识。

室内盆景植物有哪几种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室内养些花种点草的,也有不少人喜欢放一些盆景在室内。但是哪些盆景放在室内既美观又好养,小编带你来了解。感谢你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盆景创作|风格与姿态的融合》,希望您喜欢!

在树木盆景创作中,一盆称得上佳作的盆景,其各部分必须浑然一体、统一协调。否则,就不是一件好的作品。在造型中对盆景的各个观赏部位包括干、枝、叶、花、果、根,应相互统一、协调发展。即它的形态、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协调的感受。

一件成功的盆景造型作品,必须将复杂的变化形成高度的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在盆景造型中的统一感,应力求:意境的统一、形式的统一、用料的统一、技法的统一、线条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统一协调。因此,在造型中,应注意:

为了达到风格、姿态协调,在造型中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主题、突出意境、风格协调。树木干、枝、冠、根各部分的造型必须协调一致。

这种协调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主题,就是意境。例如要表现古、老、病、残的形象,显示其历尽沧桑又苍古野趣的顽强生命力,则就可制作腐干式(枯干式)盆景。主干宜表现树皮斑剥脱落,木质部多处裸露,其上有木质部朽蚀而成的沟、槽、孔、洞,以及各种疙瘩、疤痕。枝杆表皮苍老曲折多变。整体枝、冠比较清淡简略,以与苍老相适应。根部则以筋骨裸露,具有苍老之气的盘龙根或放射形盘龙根相匹配。这样,整体造型配合默契、协调一致。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这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

(2)枝、冠、根与主干姿态配合协调。以主干为基础,各部分配合协调。作品应以主干风格为基础,其他部位应服从主干,为主干服务。只有使主干贯穿全局,才能达到完整协调,一气呵成地突出整体效果。

例如主干是直干式,具有挺拔雄伟的艺术内涵。因此,各部分要素都应围绕这一特点进行造型组合。如用苍劲的鹿角枝或鸡爪枝,钢爪般的放射形根,并采用上扬的扇形冠与主干相配合,则显得全树协调一致。

又如曲干式盆景,若主干造型采用“蓄枝截干”、“以侧代干”的造型技法,主干曲折,条理分明。因此,“刚”为其主要特征。则其侧枝亦应采用刚劲有力的“曲折枝”,与主干相协调。但绝不能采用以柔为主的弯曲枝,以防破坏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3)主体树与配植树、树木与配件、个体与群体姿态配合协调。双干式五针松盆景两直干伸展方向配合一致固然是协调,但杂木类的双干式两干一直一斜布局亦属于配合自然协调。在丛林式盆景中,主干均为直干型丛林式盆景属配合协调,而杂木类以主体树直干为中心,其余树干向外侧倾斜形成放射形布局,亦属于配合协调。

在丛株式盆景中,选树应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直有斜又有曲。这样通过组合做到高矮协调、大小协调、直斜曲协调,疏密协调、藏露协调。达到主体树和配植树和谐协调,格调统一,姿态自然。而四株以上的丛林式,分成2—3组进行平面布局则亦属布局协调。

此外,盆景造型中点缀配件时,配件形态必须与主体树木的表达意向统一协调,使其为主体服务。不得喧宾夺主,破坏整体形象设计。(4)景、盆、架风格协调。盆景造型制作的选盆选架,必须以景为中心,盆与架与之密切配合,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它与景必须配合默契、风格一致。例如扁长盆适宜烘托直干式、斜干式、双干式、丛林式等盆景;高盆则仅适宜用于悬崖式盆景:而曲干式盆景则有时与圆弧形中高盆配合更显得恰到好处。直干式与扁长盆配合,使一横一竖、一动(树)一静(盆)互为对比,富有和谐优美的韵味。而若与中、高盆配合,则就缺乏那种一横一竖的配置对比,挺拔之势亦严重削弱。几架的选配则以“同形同配”最为协调统一。如圆盆配圆几,方盆配方几,高翁配高架,形状一致易于风格协调。

延伸阅读

丛林盆景的创作过程


当前我国丛林盆景制作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幽林曲》(赵庆泉先生作),主题鲜明,选材得体,布局完整,意境幽深,耐人寻味,发人情思,堪称佳作,值得学习。但也出现不少作品不讲主题思想,选材不究,布局平列,构图杂乱,透视失调,缺少整体美感。其制作工序多数是手中备材不足,因材造景,因景命名,也有人认为丛林盆景的制作凡不能单独成形之材都可以凑合、搭配而成为佳作、也可在短期内完成、造型要求也不高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用单体盆栽的选材标准和造型要求来衡度今天的丛林盆景制作,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

我认为现代丛林盆景的创作过程,应该是在提高作者艺术思想境界的基础上,立意为先,依题选材,按意布景,多途培育,方能达到二神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提高作者艺术思想境界:首先,是对盆景艺术造型的目的、要求进行反复认识和提高,我们在《论盆景艺术造型》中都作了阐述,其中:1.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2.盆景造型应该是以表现自然、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为目的;3.一切造型技艺要为创意、达意服务,这三条最为重要。因此丛林盆景的创作,要求作者深入生活,师法自然,不搞固定模式。艺术加工要以表现自然神韵为己任,但也不主张一味模仿自然、搞摄影翻版,成为大自然的缩影和再现,而要深入自然内部,取其精髓,受其神韵,取其气势,溶以人情,进行提炼、概括和艺术加工,融二神于一体,并反映在非柳之柳、非松柏之松柏中。它们乍看远离自然之表象,而深入自然之本质,如河南柽柳盆景《松柏丛林》,就是对柽柳的艺术再创造,是真正表现自然,对自然的艺术再现。这群柽柳在这里表现的不是那柔情似水的娇态,而是极具松柏本性的雄姿。这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形式与内容是可转换的辩证关系,扩大视域,丰富主题思想,以提高创作素养。

二、立意为先:盆景造型途径有二:一为胸有丘壑,因材制宜,因材造景,因景命名;一为立意为先,依题选材,按意布景,造景抒情,以形传神,无论前者、后者,均以立意为先。只有作者深入生活,才能胸有丘壑、腹满泉林,才能运用自如地选择题材、确立主题。大自然景象万千,我们立意既可对真实生活、风景名胜作具象的描绘,也可追求神似、高于自然作抽象表达。只要我们深入自然、观察自然、理解自然,就会使我们的激情满怀,如春潮涌现,信手拈来都是好题。如欲表现同种树合植,具有特色群体美的有松岭涛声、柳荫清趣、枫林晚眺、竹海高风;表现多种树组合的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以常绿树合植的有常春之路,以颂扬改革开放;以枫、榉、黄栌合栽的万山红遍用来高歌建国成就。写意题材更为广泛,触景生情、因情创意或有感于衷,寓情于题皆能借题发挥,立意抒情。如山峦丛林高耸雄劲,可唱雷锋之歌;溪涧丛林雅静幽深,可谱知音之曲;神农架原始森林,神秘莫测,可作野人不知何处去;村落丛林小景,恬美可亲,可作林荫深处是我家。用以反映现实生活,为时而作的则有歌颂建国40周年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欢庆香港回归的《海风吹拂五千年》,歌颂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已渡玉门关》,防止荒漠化的《绿色的呼唤》。至若选用诗情画意、溶以人情之主题,则更不胜枚举。总之,立意为先,明确主题,有的放矢,按意布景能迅速提高创作质量,是改进丛林盆景制作过程的头道难关,能艰苦过好这一关,其余就迎刃而解了。它与因材造景,因景命题有着根本不同。因景命名是马后炮,不能反映创作过程,不能促进选材、布局、造型技艺的提高,不能探求意境美的表达,只能在已成定局的作品上美化、助兴,如果命题确切、名实相符,尚可锦上添花。有的命题,信口开河,张冠李戴,反而丑化盆景题名。难怪有人呼吁无名胜有名,有人把立意、意境和命名混为一谈,有人将能表达力挽狂澜之树桩题名借尸还魂,令人毛骨悚然。若能遵循立意为先的创作道路,有谁会选择这个可怕的主题呢?盆景立意在于真心诚意、朴实无华的反映生活,反对曲扭自然、虚构词藻、名实不符的描绘。若能立意为先,则必小心翼翼依题选材,按意布景若因景命名,则木已成舟,大势已定,又有何主题可达?有何意境可推敲呢?

三、依题选材:意是统帅,统帅既定,选材、备材均按计划而行。为了提高创作质量,必须重新探讨选材标准,必须依题选材,才是正道。最能表达主题之材,方为上品,反之即为无用之材。不能拿盆栽单体树桩的标准来衡量盆景创作用材的取舍,我们需要的是达意之材,而不是合乎某种模式要求之材,为了作好选材工作,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准备大量素材,方能奏效。如果信手拈来,东拼西凑,是难以成功的,如苍松翠柏表现不了苏堤春晓,黄杨、冬青也难以表现林海雪原。欲作寒林,榆、朴、对节、枫树均可入选。欲突破寒林之枯寂,则黄杨、冬青又可入画,以达到工兼写的艺术效果。主题虽定,主树选择谈何容易,如《海风吹拂五千年》之主树,既要求在树干上留有满身伤痕,能体现历尽沧桑的苦难岁月,又要选拔它能与恶势力抗争的挺拔英姿,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气概,通过造型更要看到它展望未来、迎风欢舞的新姿新貌。它的从树的选择更是难以合拍,它既不能突出自身而喧宾夺主,又要与主树步调一致、珠联璧合、突出主题。那些不能单独成型的树,能担当此任吗?即使单独成型的树,也需百里挑一。所选之材要能多方面合格,实属不易,只有慧眼选材,依题权衡,方辨良莠真伪。决不是好铁不打钉,而是最好男儿才当兵。此外,选材有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大量素材,需经长期、多途培育,方能如愿,如育苗培养(小叶迎春盆景《前程似锦》的培养过程乃为实例)、批量培养(水腊丛林盆景《还我绿洲》是由三十多株成型的动势盆景素材中选出创作而成)和重点培养(包括:1.浅根盘培养;2.主枝平垂的培养;3.分枝由繁到简的培养;4.精炼层次的培养;5.多角度、多方位的培养等),此外还有与同仁间的交换互用。所备之材以健壮之高干为主,少量与高干近似之斜曲干为辅,树形要求健壮而苍劲,古朴而清新,忌用奇特枯朽、老弱病残之树,以免中途死亡衰败散伙。(本文所探讨之丛林系指树与树的合栽关系及其效果,不包括一本多干丛林、连根丛林和连干横卧丛林,因此类用材受其自身条件局限和制约,制作时可参考本文造型原理,因树制宜、因材施艺)树以直干为主调,便于整体统一,斜曲干富于变化,用于平中求奇。斜曲干极难安排,力求层次简练,树冠一统,以求乱中求整。树干要苍古、嫩滑兼备,以显老幼之分;树要高矮、重轻齐全,以表远近之别,所备之材,力求观赏的二重性:进可攻,退可守合栽则满园春色、桃李争艳,分开则造型完备,可单独欣赏,独领风骚。决不能成乌合之众、树倒猢狲散。不能单独成型,则浪费精力。

四、按意布景:丛林盆景的布景造型,一要顺乎自然之理,二要合乎造型之法,三要表达作者之意,三者缺一不可,不合自然之理,则丧失自然神韵,矫揉造作,使景物流于荒诞;不达主题之意,使作品流于形式,死板空洞;不遵造型之法,使作品杂乱无章、低俗平庸,达不到创造艺术美、意境美的高峰。因此必须遵循按意布景的原则才能使所布之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不流于形式,各具个性。如丛林盆景布局忌平板,力求虚实结合,要制造空间,以求虚灵。在创作《秋思》过程中,按原曲主要内容有二:一为古道西风,一为小桥流水。为了按意布景,则需打破常规制造两组空间,以榆、朴、牡荆和水腊为一组,形成古道西风,然后又以此四树与三角枫为一大组,构成小桥流水,最后统一在西风动势之中,因其内容丰富,造型也随之多采了。此外,丛林盆景的布景,一要合乎形式结构美法则,二要遵循透视法则,但必需按意所需、按意所用。许多丛林布景不全面理解透视消失之理,近大远小,过于夸张,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按意布景,则需力求达意,如在《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创作中,为了表达道路越走越宽广、越深远这一主题,若近处宽大、远处窄小而急于消失,这样就没有深远可言,作品的最后布局是把树的消失点引向盆外右侧深远处,造成景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则画面活泼,意境深远这就是形随意定,景随情出。

五、多途培育:丛林盆景的制作过程和培育过程也应以达意为最终目的,一般常规制作工序为其基础,但需灵活运用,应该把丛林盆景视为在单体造型基础上,更高层的创作活动。它的制作培育过程充分表现出盆景创作的连续性、可变性,处理空间的两重性和受时间的制约性,从而构成丛林盆景创作的特殊性。它的布局、艺术加工和培育都是反复进行的,甚至多次反复方能最后定局。决不能一气呵成,一劳永逸。它的布局造型是:1.根据主题运用美学法则,正确安排树与树的各种关系。2.通过摆布、调整、取舍、剪截、捆扎、根盘处理、干与干之间的合拢和升降等系列环节进行艺术加工,以达到初步协调一致的宏观景象,如果是多种树合栽,还要考虑到各树自身的生理特点。生长规律、光照要求、耐温抗寒程度,对肥水干湿浓淡的要求等,将植株科学地部署,合理地调整,让争势树冠不要争光大过、让势树冠和浓荫下的矮树也能常见天日(各层次之间采光以45度为最佳),从全局着眼,对光照、肥水、空气都要全面照顾和调整,3.大局定夺后常会出现:①所选之树的方位有所变换;②树冠的向背,主枝、配枝、藏枝、下枝的强弱不近人意,都需进一步单独培养;③各层主分枝修剪后,尚需蓄枝丰满,也需分途培养;5还要考虑部分劣势树的根系布置于盆边,同样要得到日光、空气待遇。4.然后采用正常培育措施;5.个别不合理想,不能达意者,仍需多次调整直到合意为止,我们要充分认识丛林盆景多途培养、反复多变的过程,才能培育出宏观、微观都能过硬的精品。

浅谈盆景艺术创作的特点


盆景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盆景艺术创作的连续性

盆景艺术在完成立意、构思、构图、作品形成之后,还要考虑植物生长发育与四季变化以及因部分结构的损坏或死亡而失去原有的艺术形态。这就要求盆景创作必须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使盆景日臻完美。

盆景艺术创作的两重性

我们知道音乐、文学等属于时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属于空间艺术;而舞蹈、戏剧、电影、盆景等属于时空艺术。这就是说盆景作品不仅具有空间性,而且具有时间性,它的景观是随着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是盆景艺术两重性的一个方面。另外盆景艺术除现实空间(即形态量的大小)外,还有小中见大、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干寻之峻,及一卷代山、一勺代水之第三现实的艺术空间。除作品的第二现实的现实时间外,还有形成欣赏者的联想与想象的第三现实的艺术时间。这种现实的时间与艺术的时空合,的特点,是盆景创作两重性的第二个方面。在这两重性中,努力把握住艺术的时空则居于首要地位。

盆景艺术创作中四维空间的复杂性

人们知道盆景是有长度、宽度、高度和深度的三维空间艺术,被誉为立体的画。盆景艺术创作仅掌握立体的三维空间是不够的,因为任何物体(一木或一石)都是立体的三维空间。在盆景器皿中任意植树点石都能够成为三维空间的景,如古桩盆景和小型、微型山水盆景等只是用定时间、定视点的静观焦点透视方法来造景,也就是通过固定的一个视点去观赏和创作。盆景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采用动态散点透视的方法,创造出类似中国绘画的横幅、手卷、立轴和电影中宽银幕式的动态盆景景观。这种动态景观追求一卷如涵万壑、寻尺势若干里,咫尺之景,展千百里之势的表现要求,多表现于巨型、大型或中型山水盆景及丛林式树木盆景。这种盆景观看角度在时间上延续的位移而产生新的维空间,就称为四维空间,一般为超时空概念。四维空间在盆景的应用,可以达到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谈的世之骂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人妙品。所以一件好的盆景作品要求面面好看,或移步换景其四维空间的创作就显得特别复杂。

盆景艺术效果重于功能要求

盆景艺术强调景观的诗情画意的艺术美,不强调其功能,因为盆景中的植物虽有净化空气,改变环境的作用,但它不及园林植物的环保功能。盆景中的桥、亭、舟、塔、房屋等工艺小件,只起到艺术烘托和意境创造的作用,只能神游,不可身居,没有可居用的物质功能作用。五、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盆景是种造型艺术,制作盆景要求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理论和艺术技巧;它要求有一定的园艺知识与技能;它要求高度技术与高度艺术的合一。没有园艺知识与技能,没有艺术理论和技巧是创造不出优秀的盆景作品的。因此,盆景是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综上所述,盆景艺术创作的特点,不仅表现为创作的连续性,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两重性而且表现为四维空间移步换景的复杂性,其功用主要表现为艺术欣赏性,因此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技巧。一件完美的盆景艺术作品,就是上述盆景艺术创作特点的充分体现。

盆景创作的技法及常见方法大全


或许你天天都在我们【岭南盆景】平台以及其他上打转,看各种有关盆景技艺的文章、图片。有些文章似是而非,有些图片似曾相识,甚至是不断出现,看到厌烦的旧图。盆景作品我只尊重经典,其实小编认为,要想学习盆景创作就要从经典作品入手。如果只是参照别人作品,依样画葫芦,不认真地研究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不对盆景理论中的一些专用术语深刻领悟,没有真正领会文章内容要点的话,这种打酱油式的学习对自己是没有多少帮助的。今天小编再给你精拣一些盆景创作的关键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对照图片,认真领悟,往往一张优秀作品的图片就够你研究半天了。

盆景大师王永康认为,玩盆景应该是人对树的一种尊重。因为尊重,他把每一棵濒临死亡的枯树重新焕发了生命;因为热爱,他在每天清晨,都去观看盆景每个细微变化,而收获了开心快乐。世界上,有一种情感最为神圣;世界上,有一种行为最为可贵;世界上,有一种境界最为高尚,那便是尊重,世间最可贵的便是尊重。今天讲盆景创作最重要的原则是师法自然其实就是对对树的尊重对。

关键词:

自然美、含蓄美、朦胧美、求雅脱俗、形神兼备、虚实结合、从繁求简、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有条有理、合理布局、疏密得当、枯荣并存、刚柔互济、巧拙互用......

原则师法自然

比例顾盼呼应

节奏高低,起伏,疏密,开合

对比枯荣并存

艺术平中见奇,奇显平中

造型刚柔互济

体量比例恰当

手法巧拙互用

色彩轻重相衡

态势动静相衬

效果情景交融

.....

中国盆景艺术的自然美特点是求雅脱俗,形神兼备,十分讲究含蓄美,朦胧美,意境深远。讲究以实景烘托虚景,虚实结合;讲究层次和意景,以达到有限变无限,有界变无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人入胜,令人遐思、不尽之意,回味无穷、平凡之处见微妙、以点联想全面。

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秀的作品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要使作者产生这种艺术魅力,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灵活的运用艺术辨证法,处理好景物造型中的各种矛盾,达到既多样又统一的效果。

师法造化是盆景创作的重要原则。它是指观察自然,学习自然,掌握其规律,从中吸取创作源泉,使作品真实地更高更好地表现出自然景物。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中,还须对表现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景物特点,从繁求简,使作品更加集中和典型,再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向往。

创作优美盆景作品,要做好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有条有理、合理布局,应该采取各种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体突出,在表现意境上,应该追求虚中存实,实中含虚,从而达到虚实相生,意境深远的效果。

为了创作优美作品,盆景的布局不可全部塞满,须根据表现力度的需要,作出一定的空白处理,以虚代实,使观者有自由想象的天地空间,从而达到意境深远的效果。

盆景中的景物安排,要做到疏密得当,即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节奏上,可通过高低,起伏,疏密,开合等规律的变化,表现一种韵律,以传达人的心理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优美的盆景作品,对盆景的态势要求十分严格,最忌四平八稳,须注意取势导向;即有意识地布置出动势,以达到动静相衬,使作品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的感觉。

盆景中景物的形体或色彩,应有轻有重,同时要形成不对称的均衡,这就是轻重相衡的效果。

盆景中景物的比例安排,要做到相互顾盼呼应,才能使景物虚实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优美的盆景造型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既不可一味粗放,也不可过于纤细,而应该有粗有细,粗中见细,细在粗重,这样才能重点突出,对比鲜明,形神兼备。

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盆景中的景物不可全部遗露在外,而应有露中有藏,藏中显露的效果,以引起观者丰富的联想,从而有利于意境的再创造。

盆景艺术,既不能太平凡,也不能太奇特。太平凡没有趣味,太奇特又失却自然。做到平中见奇,奇显平中的效果,这样的盆景方为上乘作品。

盆景的造型,不可一味求刚,也不可一味求柔,应该使之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以达到刚柔互济的效果,这是制作上等盆景基础。

巧与拙是辩证的关系。在盆景艺术中,巧固然是一种美,其实拙也是一种自然美,二者缺一不可,故应做到巧拙互用的手法,才能让盆景显得更加自然美。

自然界枯荣并存。在盆景中,也常常通过枯荣对比象征生命与死亡的抗争,并从中显示生命的活力与岁月的年轮在作品中再现。

盆景要在小小的盆中表现出很深的意境,就必须采用透视法则,做到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中国盆景除了采用定点透视(即视点固定)以外,还有一种规律的散点透视(即视点可按一定规律移动),可以表现出极大范围的景观。尤其是山水盆景更是如此。

盆景中各种景物的体量,尺度,应处理得比例恰当。这样既能合乎自然情理,又可起到大小远近对比、衬托的作用,使作品达到小中见大、以点观面、由近观远的效果。

盆景中的色彩处理品,主要体现在选材和配置上,中国盆景崇尚色彩简炼,含蓄,古朴,素雅。

优秀的盆景作品,应该情景交融。即盆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应该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学造诣,使观赏者能触景生情、由小见大,从有限的景物中产生无限的联想。

自然型盆景12式

自然型盆景以造型模拟自然界孤木、丛林神貌,形状多变,姿态万千。现将自然型盆景的造型十二种形式配以图片,进行说明。

1、直干式:树木直立,有古木参天、巍然屹立气势,岭南又称大树型。

2、斜干式:树干横卧,而枝条、树冠平展于盆外,犹如临水古木,故也称临水式。

3、悬崖式:树干向外悬挂下垂,有似苍崖古松。树干悬挂不低于盆底称半悬崖,低于盆底的称全悬崖。扬州又称挂口。

4、卧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崛起伸展,似雷击风倒之势。

5、曲干式:树干蟠曲虬龙,多见于传统的形式。

6、多干式:树干丛生,高低参差,虬枝四出。其中又有双干式、三干式或一本多干式之分。

7、枯干式:主干斑驳,洞穿蚀空,极富苍古之气。

8、垂枝式:枝叶下垂纷披,犹如柳垂绿波。

9、丛林式:多株丛植,宛如原野,山间簇生丛丛疏林。

10、风动式:枝叶风飘一方,富有动感,如疾风劲草。

11、连根式:粗根裸露相连,茎干高你参差,错落有致。扬州俗称过桥,广东、广西称连理树。

12、提根式:通过栽培技艺和造型手法,变化虬曲蜿蜒的根系形态,呈苍古气势。

京派盆景及其风格


京派盆景及其风格

北京盆景形成流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际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明朝王世懋所著《学圃杂书》中说:京师许多千岁家,见盆中一绿曹玉蝶梅,梅之极品。清朝的《日下旧闻考》记载:京师腊月即买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康熙皇帝有两首咏盆景的诗:《咏御制盆景榴花》和《咏盆中松》。到清朝后期,在借鉴外地盆景制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与民风民俗,逐渐发展为梅花桩景、宫廷桂树、石榴盆景、牡丹盆景等等,现在中山公园、颐和园等园林单位还保存了一些百年以上的桂树、石榴桩景。

由于受到自然和社会诸种条件限制,北京盆景发展一直缓慢,1980年成立北京市盆景协会,特别是在举办了几次全国性的盆景艺术作品展览后,北京盆景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造型技法和艺术特色。

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两派之长,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剪扎结合。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简,粗中有细,露中有藏,达到参差错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侧技多以横技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

北京盆景学习和继承了首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因而其盆景艺术风格表现为敦厚稳健,古雅质朴。

常用树种有:鹅耳标、朴树、荆条、华山松、鼠李、枫树、榆树、山植、桧拍、云杉等多达40余种。

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钟乳石、鸡骨石等。

盆景里的民族风格


盆景(盆栽)是在中国发明,以后传到日本、越南和朝鲜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约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盆景通过在一个器皿中种植植物,点缀山石等组合而成,以寓大于小的手法,表现一种大自然的意境,并可从中看到四季的变化。中国盆景艺术千余年的传承,历经许多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终成为中华及东方文化的重要一环。

盆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中国盆景必须追求有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只有植根于民族丰厚沃土里的花儿,才能开得格外鲜艳。

我们民族的艺术风格,集中地表现在崇尚自然和诗情画意上。诗情画意是指作品有诗歌般的深远意境和绘画般的艺术造型。中国的诗、中国的画、中国的书法、中国的音乐等等,无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们和西方的或东方其他民族的风格截然不同。能理解这一点,中国盆景要有自己的民族风格,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而且越是民族的越能为世界所接受、爱戴。

树木盆景创作中怎样运用变化统一法则


树木盆景创作中怎样运用变化统一法则

师法自然使我们知道自然界树木的生长形态符合变化与统一的基本规律,研究名画又让我们从画家对树木进行艺术处理的方法中得到启迪。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树木盆景造型中,每一件作品的树枝基本形态和大方向必须统一,主要在树枝的长短、粗细、疏密、空白、空间位置、树冠外形及树势上寻求变化。

下面,赏析几件盆景作品。

胡乐国的五针松盆景《向天涯》(图3-18)0双直干合栽,树枝统一为横向生长,略有下垂。其出枝点、枝的长短、疏密、空白的大小和形状、树冠外形均有变化,十分生动自然。

周运忠的对节白蜡盆景(图3-19),一本多干。树枝统一为向上的斜枝(鹿角枝),而出枝点的位置、枝的形态、长短、疏密、空白、树冠外形均有变化,显得古朴苍劲。

肖遣的三角枫盆景(图3-20)为悬崖式,统一为斜枝,枝干形态相似,但树枝的生长方向逐渐变化,由向上、横向、再向下垂,在统一的树势中,空白、树冠外形都富有变化。

少数盆景作者为了追求局部变化,却造成整体极不协调统一的情况。图3-21就是盲目地将枝干进行蟠扎拉弯。主干拉弯后,人工痕迹明显,很不自然。主干顶梢向右下垂,将枝另立为主干,蟠扎向上,显得很匠气。又如,图3-22为曲干树桩,但主枝与主干部分,经作者拉弯处理成直角转折后,直线特别刺眼,与整体很不统一协调。解决的办法是:把这~主枝去掉;或者把这一主枝巧妙地拉成弯曲状,这样才能与整体统一协调起来。再看图3-23,舍利干多而杂,过于强调变化,没有取舍;对整个树冠来说,绿色和白色等量齐观,没有主次。如果懂得了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

树木盆景创作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一棵树或几棵树(丛林)进行造型。作者根据立意,将树的根、干、枝、叶、花、果等概括为点、线、面进行布局与组合,形成美的树冠外形。树叶、花果都生长在树枝上,所以树枝的布局与组合在造型中尤为重要。

盆景树枝的布局与组合,从原理上讲应该符合前面所讲的变化与统一的法则。一件盆景作品,如果以统一为主,应该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如果以变化为主,则应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盆景创作|风格与姿态的融合》由盆栽植物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盆栽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盆景植物的生理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