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怎样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长在墙上的蕨类植物怎样制作?》,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本次要向大家介绍一个美丽墙饰,简单又独特。材料也很常见,就是蕨类植物的枝叶。我家后院从午后直到傍晚都充满阳光,非常适合种植葡萄,却不利于喜阴植物的生长。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有一棵纤细的蕨类植物顽强地顶出地面,经过几年的疯长,如今已经枝繁叶茂。

我喜欢用一些室外元素来做内部装饰,因为要开派对,我想尝试用一种质朴简约的风格和独特的创意来装饰墙壁。所以我决定借用花园里这棵蕨类植物的几片叶子,把它们压平,装进玻璃相框,来装饰我的艺术墙。

步骤如下:

1)采集几片蕨类植物的叶子。

2)把叶子平铺在两张蜡纸中间,摆好造型后放在几本厚重的大书之间平压2-3天。

3)把压好的叶子放到选好的纸上,用少量的ModPodge胶或者普通的工艺品粘结剂固定。

4)将纸和固定好的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相框中大功告成了。

小贴士:如何让你的作品更有艺术感?

可以选择不同的背景纸,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选择奶白色或者有茶色斑点的纸张作为背景,并印上植物的拉丁文名称,这样你的作品看上去会很有年代感!!

小编推荐

蕨类植物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蕨类植物常见生理性病害有以下几种: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

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

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

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

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

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观赏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

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

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

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

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著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

1.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蕨类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1.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观赏蕨类植物主要的病虫草害与防治


长寿花较多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除了扦插外还较多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来繁殖。扦插有两种方式:叶片扦插和顶芽扦插。一般叶片扦插和组织培养多用于母本苗的生产;顶芽扦插多用于盆花生产。

盆花生产一般将无根插穗直接扦插在其最终要栽植的花盆里,所以其栽培基质和扦插基质是一样的,以草炭和珍珠岩按7∶3的比例混合,并将基质的pH值调整到5.5~6.0之间。生产者可根据水质情况、生产品种、生产季节而将比例进行调整,或再添加蛭石、沙子等无土基质,成为排水良好,含养分适中的基质。

1、叶片扦插。将全叶摘下(叶片越大越好),放在阴凉处晾干伤口,数小时后,将叶柄完全插入湿润的基质中,如叶柄过短,也可将叶片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以代替短小的叶柄。此阶段不可过湿,以免叶片染病腐烂。

扦插完后将其放在日光稍弱处,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3~4周后根系开始建立,这时可将其放在全日照条件下并可施用低浓度的肥料。在过7~10周后便可看见由愈伤组织分化的幼苗了,待幼苗长到15~20cm时便可将其与叶片分开单独养植,而叶片可继续产生幼苗。分开的幼苗可作为生产无根插穗的母本苗使用。

2、顶芽扦插。将准备好的枝条顶芽作为插穗,直接插入装好基质的花盆中,保持基质湿润,光照强度不宜过强,保持温度在20℃~25℃之间,大约2~3周便可生根,之后便可进入生产期管理了。顶芽扦插一般多用于盆花生产(注意:长寿花是典型的长日照开花的植物,在扦插繁殖期间一定要使日照时间长于12.5小时,在冬季扦插繁殖时一定要补光)。

观赏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

1.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蕨类植物鸟巢蕨链格孢叶斑病的防治


鸟巢蕨链格孢叶斑病主要危害鸟巢蕨叶部。

症状

鸟巢蕨叶缘生灰白色大斑,波浪状,稍凹陷,边缘黑褐色较宽,病健分界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中央现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AlternariatenuisNees.称链格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单生或丛生,不分枝,直,有的略弯,有屈曲,顶端常扩大具多个孢痕,大小5~1253~6(m)。分生孢子有喙或无,椭圆形至倒棍棒形或圆筒形,表面光滑或具疣,浅榄褐色至深褐色,具横隔1~9个,纵隔0~6个,大小7~70.56~22.5(m)。喙长1~58.51.5~7.5(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麦冬上越冬,翌年,山东4月中旬开始发病,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进入雨季或小气候湿度高或湿气滞留时间长易发病。近年该病在一些地区为害日趋严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的健株作种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补上健苗。

(2)施足有机肥,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

(3)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4)发病时马上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干悬粉剂500倍液,隔10天1次,连防2~3次

蕨类控都爱看的蕨类养护技巧


现在大多数人们喜欢呆萌的多肉植物,然而就忘了,奇绝的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没有颜色绚丽的花朵和诱人的果实,但因千姿百态的外形,青翠碧绿的色彩,深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爱花之人的青睐。

蕨类植物分布广,有陆生、石生、附生之分,也有少数水生和沼生,叶的形态也多变,有全缘单叶、细裂、深裂叶、羽状复叶等,颜色质地花纹也都千差万别。

栽培养护蕨类植物技巧在这!

光照:与其他观叶植物相比,蕨类具有独特的耐阴习性,多数在较为明亮的散射光下生长健壮,但也要看蕨的种类以及年龄,成株需要较多光照,有利于诱导产生大量的孢子;而幼苗对光强要求不高,尤其孢子萌发和新移植的的小苗。

温度:除了光照外温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蕨类植物大多喜欢温暖的环境,在18~24℃条件下生长良好。

湿度:多数蕨类都喜欢高空气湿度的环境,空气过于干燥会使许多蕨的叶片变黄、皱缩,甚至干枯死亡。当然也有一些相对耐旱的蕨类,比如卷柏、银粉背蕨等,在干旱时叶片会蜷缩枯萎,遇到水源再重新展开生长。家庭栽培蕨类一定要注意增加空气湿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喷雾,旁边放置储水池、每日喷雾等。可以湿,但不能闷,闷湿环境换哪个植物都受不了。

土壤:对于栽培介质,蕨类要求疏松透气,保水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废话,哪个花不是这个需求),自行配土可用菜园土掺砂砾、泥炭土,还可加碎树皮、木炭、锯木屑、珍珠岩、蛭石、煤渣、蕨根等。

蕨类控都爱看的蕨类养护技巧,你看了吗?

怎样制作花篮


花篮是利用竹、柳、藤等材料编制成长形、圆形、椭圆形的篮子,在篮子里插上大量鲜花和配叶就作成了花篮。花篮主要用于舞台祝贺或喜庆之日赠送给贵宾、好友等。

近年来花篮的形状以底浅而口大或腰深而口细的最受欢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用塑料制作的花篮形容器,既轻巧又耐久,篮底有盛水容器,适宜作花篮使用。

一年四季适合花篮用的花卉品种,春季有芍药、桃花、月季、郁金香等;夏季有唐菖蒲、晚香玉、萱草、玉簪、朱顶红等;秋季有大丽花、菊花、翠菊等;冬季有马蹄莲、叶子花、非洲菊、香石竹。花篮选用的花卉材料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尤其要注意选用五彩缤纷的山野草花作插花,别有一番风趣。

怎样制作花篮

插放技术:

1、每个花篮所用花色,一般以2~3种色为宜。

2、将花枝匀称地插放在花篮底座的四周,花枝与花枝之间要留出空隙,使花朵姿态充分显露。

3、花间大空隙和花篮较低部位,外围应配以天门冬、石刁柏等绿色植物作衬托。

4、各花枝的高度应根据花篮大小和高矮而定,但要注意高矮有序,整齐分明。

5、花篮的提把可用细软的配叶来缠绕。

为了使篮上的切花不会很快凋萎,可在篮体的中央固定一个轻便的盛水容器,将花枝插在水中,并应注意经常换水。制作大型花篮时,为了防止篮内花枝紊乱,常用细铅丝把花枝和花篮提把固定在一起,还可以把主体花枝事先绑在竹蔑上,再把它们固定在提把的中央,把花板基部插入湿草中。

绿色植物墙上挂 家居绿意巧点缀(二)


鬃毛的墙面看似粗狂,却更有自然的韵律,搭配室内原木材质的家居软装,符合空间整体基调。用鬃毛编制的背景墙粗狂自然,别致新颖,能在第一眼就抓住你的心!再融入盆栽,鬃毛能有效吸水,不用担心弄湿墙面,星星点点的绿植让墙面更具活力!

洁白的墙、质感的木桌,阳光洒满的窗边,这样的角落很北欧很清新。而这样的美当然少不了自然的点缀。在窗边白墙,很轻松的设立白色搁架,将所爱的小盆栽随意安置,纤细青绿的植物细叶,让明媚的角落更为生动活泼。

现代居室风格趋向于简洁明快、直线构成,而绿色植物的轮廓自然,形态多变,大小、高低、疏密、曲直各不相同,与建筑居室直线方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消除了壁面的生硬感和单调感,增强了空间的表现力度。

这类原始质朴感的绿植装饰在家里也越来越多见,原生态的视觉感更符合都市新贵一族打造属于自己的心灵之家。绿色令人心情舒畅,能直接触摸到自然的绿植放在家里总归是没错。

较小的卫浴间,在放置盆栽时就要好好的想想,不仅要体现观赏价值同时还不能让空间过于杂乱。那么墙角旮旯的空间就得利用起来,就算是小小的架子也不能放过。

由于生活空间不断缩小,特别在城市这种生活趋势依然得不到改善,像skyplanter这样的创新设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西瓜酒怎样制作


西瓜酒是用西瓜,经过榨汁、调配、发酵、装瓶、杀菌等一系列步骤制成的,具有风味独特,技术简单等特点。

1选料

先充分成熟、含糖量较高的新鲜西瓜为原料。

2取汁

先将西瓜用浅水冲洗并沥干水分,然后去皮捣烂榨汁。榨出的西瓜汁用纱布过滤,滤出的西瓜汁倒入瓷缸或铝锅内,加热至70~75摄氏度,保持20分钟左右备用。注意瓜汁不能用铁锅存放和加热,以免发生反应,影响酒的品质和色泽。

3调配

待西瓜汁冷却澄清后,用虹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液,放入经过消毒杀菌的瓷缸或瓷坛内。先用手持糖度计测定西瓜汁中的含糖量,加入纯净白糖,将瓜汁含糖量调整列到20%~22%,随即加入3%~5%的酒曲。为防止酸败,可加入少量硫酸钠,其用量以100千克西瓜汁加11~12克为宜。

4发酵

调配好的西瓜汁充分搅拌均匀后,置于25~28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酒精发酵。15天后,用虹吸管吸入另一缸或坛内,并按瓜汁量的10%加入蔗糖,待蔗糖溶解后,倒入锅内煮沸,冷却后用纱布过滤,盛入缸内。这时西瓜酒的度数不高,可按要求加入白酒进行调整,然后封缸,在常温下陈酿60天后即可装瓶、饮用。陈酿时间愈久,味道和品质愈好。

5杀菌与贮存

将酒装入干净酒瓶后用简易封瓶机封盖,在70摄氏度湿度下杀菌10~15分钟即成为成品。

西瓜酒的贮存适温为5~25摄氏度,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贮存较为适宜

黄瓜饮料怎样制作


黄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大众化蔬菜,其不仅能鲜食,烹调各种菜肴,而且加以加工罐头、饮料、脯饯等多种食品,下面介绍黄瓜饮料的加工技术。

1、原料选用8-9成熟,组织脆嫩,肉质新鲜,呈绿色或深绿色,无褐斑、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黄瓜,洗净表皮污泥杂质和残留农药。

2、破碎将洗净沥干的黄瓜切除两端瓜蒂,再把黄瓜破碎成1-2mm的碎块。

3、预煮、榨汁将黄瓜碎块放进80℃热水中,预煮2分钟,以达到护色、软化组织,提高出汁率的目的,并迅速冷却至室温进入榨汁机榨汁。

4、过滤榨汁液经过100孔/2.54cm的过滤器粗滤。粗滤液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加入0.1%琼脂或明胶,静置4小时左右,以达到进一步去除杂质、胶体物质和其它的大分子聚合物之目的,然后取上层汁液再经过200孔/2.54cm的过滤器过行精滤。

5、调配、脱气、均质按配方加入白砂糖、柠檬酸、CMC-Na等,并搅拌均匀。用真空脱气机在80kpa的条件下进行脱气,以防止色、香、味及营养物质氧化。脱气后的汁液,进入高压均质机在10MPa条件下,使叶绿素、芳香物质和营养物质的粒子微细化并均匀地分散在菜汁中,从而使汁液的体系更加稳定。

6、杀菌、装罐用瞬间灭菌器,在86-93℃、30秒条件下杀菌,杀菌后的汁液趁热进行无菌灌装,封罐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质量要求产品应为绿色或淡绿色,无杂质,具有黄瓜所特有的风味,口感清新凉爽,无异味。具天然瓜汁之混浊,久置后允许有少许悬浮或下沉,无糖和酸的结晶析出,无其它杂质。

秋梨膏怎样制作


工艺:煮口味:甜味菜系:其它菜系功效:秋季养生调理咳嗽调理肺调养调理主料:雪花梨辅料:罗汉果调料:蜂蜜姜冰糖

1本菜谱的营养成分

2制作方法

1.将梨去皮去籽切小块,将生姜切小块;

2.姜和梨放入搅拌机,打成浆糊;

3.倒入锅中(我的搅拌机可以直接将水果打成浆,有些朋友的可能不行,不要加水打浆哦,你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的,可以用搓细丝搓蓉的工具来将梨加工成梨蓉,生姜可以用刀切成末);

4.将梨蓉开大火煮,然后这时将罗汉果掰成小碎块;

5.罗汉果和冰糖一起放入锅中,梨浆煮开后转小火;

6.撇去浮沫,转小火煮25分钟左右;

7.将锅里的渣和液体过滤开来,我用的是细网筛,如图,用蛋抽边搅拌边过滤,很方便的;

8.将过滤出来汁水再次小火熬煮至浓稠,要记得适当的搅拌几下,防止粘底,大概10几20分钟的样子,就煮的差不多了;

9.关火,晾凉,淋入蜂蜜,搅拌均匀,装入绝对干净的小玻璃瓶中即可。

3制作提示

1、制作秋梨膏时,可根据需要加入罗汉果、生地、葛根、贝母等中药材,可起到保健作用。

2、煮梨汁时,如果放入的红枣较多,则成品的颜色较深,且其中的红枣味道会盖过梨膏的味道。

3、秋梨膏的浓度可依据自己的喜好增减熬煮时间。

4、蜂蜜应选用普通的、没有特殊口味的蜂蜜,不然蜂蜜的味道会盖过梨膏味道。

5、调入蜂蜜时,梨膏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破坏蜂蜜中的营养成分。

6、饮用时,可取1~2勺秋梨膏,用温开水冲调开即可。

7、制作好的秋梨膏应装入密封罐放入冰箱内冷藏保存。

4推荐食用时间

早晨

5营养解析

秋梨膏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之咳嗽喘促、痰涎粘稠、胸膈满闷、口燥咽干、烦躁声哑,对肺热久嗽伤阴者尤佳。

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以精选之秋梨(或鸭梨、雪花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止咳、祛痰、生津、润肺药物,如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汁、贝母、蜂蜜等药食同源之原材料精心熬制而成的药膳饮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热燥伤津所致的肺热烦渴、便干燥闷、劳伤肺阴、咳吐白痰、久咳咯血等呼吸道病症。秋梨膏过去是宫廷内专用的药品,直到清朝由御医传出宫廷,才在民间流传。又由于后来一直用北京郊区的秋梨调制,并在京城售卖,所以成为了北京传统特产。

秋梨膏是由秋梨和祛痰中药配伍加工而成的药膳饮品,《本草求原》中所载的秋梨蜜膏为史料记载,相传始于唐朝。据说,唐武宗李炎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了上百种药物均不见疗效,御医和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正在人们焦虑不安之时,一名道士用梨、蜂蜜、及各种中草药配伍熬制的蜜膏治好了皇帝的病,从此,道士的妙方成了宫廷秘方,直到清朝流入民间。据考证,秋梨膏最先给予了北京的药铺,一直作为京城的药房为宫中制作的御药之一,至今北京同仁堂老字号还保留着以秋梨润肺膏为药字号的国药,每年都销往国内外。相传,过去北京一到秋天就刮大风,得感冒,咳嗽的人很多,一般人们就买梨回去熬梨水,为的是止咳袪痰。6食物相克

脾胃虚寒、手脚发凉、大便溏泻的人最好别吃秋梨膏,以避免虚寒症状加重,更易腹泻,即便是易上火、大便干、咳嗽患者也不能多吃。

《长在墙上的蕨类植物怎样制作?》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蕨类植物怎样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