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什么是茯苓?茯苓的高产栽培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常见问题】什么是茯苓?

【专家解答】茯苓,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具有非常高药用价值,栽培价值极高。现将茯苓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茯苓的栽培条件

1.营养: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使用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硝酸铵、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馏水。

2.温度:菌丝体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的低温可保藏菌种。

3.湿度:菌丝体及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

4.Ph值:茯苓生长的土壤PH3~7,栽培中土壤PH4~6为好。

二、茯苓的栽培准备

1.栽培场地:茯苓栽培场地宜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坡高15~30度,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清除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60~80厘米,长和宽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2.栽培备料:备料于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宽3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削好的松木就地架起,使其充分干燥,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着有清脆响声时,再锯成65~80厘米长的木段,置通风透光处备用。约至6月份把木段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准备接种。

三、茯苓的菌种准备

1.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分得,但最好用茯苓孢子制种,方法是应用8~9千克的鲜菌核置盛水容器上,离水约2厘米,室温24~26℃,空气湿度85%以上,光线明亮,仅1天后菌核近水面就出现白色蜂窝状子实体。20天后子实体可大量弹射孢子,此时即可无菌操作。

2.肉引:肉引为新鲜茯苓的切片,选用新挖的个体、中等大小、每个250~1000克、浆汁足的茯苓为好。

3.水引:水引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即带有菌丝的木段,5月上旬,选取质地泡松、直径9~10厘米的干松树,剥皮留筋后锯成50厘米长的木段。接种用新挖的鲜苓,一般10千克木段的窖用鲜苓0.5~0.7千克。用头引法接种,即把苓种片贴在木段上端靠皮处,覆土3厘米,至8月上旬就可挖出。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茯苓香气者作木引种。

四、茯苓的接种管理

1.菌丝引:菌丝引接种选晴天,将窖内中、细木段的上端削尖,然后将栽培种瓶或袋倒插在尖端。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1层木片及树叶,覆土。

2.肉引:肉引接种据木段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接种时用干净刀剖开冬种,将苓肉面紧贴木段,苓皮朝外,边接边剖。接种量另据地区、气候等条件而定,一般50千克木段用250~l000千克种苓。

3.木引:木引接种将选作种用的木段挖出锯成2节,一般窖用水引1~2节。接种时把木引和木段头对头接拢即可。接种季节随地区而异,气温高的地区4月上旬进行,气温低则可于5月上旬至6月接种。接菌后3~5天菌丝萌发生长,蔓延开要10天。此期要特别防治白蚁为害。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动木段,以防折断菌丝。结苓期茯苓生长快,地面常出现裂缝,应及时补上填缝并除去杂草。

五、茯苓的采收加工

当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如色黄白则未成熟,如发黑则已过熟。选晴天采挖,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一层稻草,使之发汗,每隔3天翻动1次。等水气干了,苓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为茯苓皮。里边切成厚薄均匀的块片,粉红色为赤茯苓,白色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者即为茯神。也可不切片,水分干后再晾晒干即为个茯苓。

【小编总结】茯苓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别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等,入药利水渗湿,健脾且宁心。农户们想实现茯苓高产丰收,茯苓栽培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茯苓的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zw59.com延伸阅读

家种茯苓的高产栽培方法


茯苓高产的栽培方法:面对茯苓一词都是很熟悉的,油气是在吃茯苓糕的时候,那么作为茯苓糕主要材料,在栽培家种茯苓时应该注意哪些呢?

概述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别名茯灵、松薯、松苓。以菌核入药,含茯苓酸、茯苓聚糖、麦角甾醇等。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以海拔600~900米气候温和的山区分布多。宜于在干燥、向阳,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土层、沙质壤土生长。性平、味甘,有健脾和胃、利尿消肿、宁心安神之功能。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区。

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方式较多,用段木和松针均可,目前以段木为主。

1.选择栽培场地。产区多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背风向阳、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块栽培。

2.备料。可在头年初冬进行,这时松树处于休眠阶段,含水量低、不易脱皮,有利菌种生长延伸。砍树应砍大留小,砍密留稀。砍后剃枝并依松木粗细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3厘米宽,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不削的皮叫筋,便于茵丝传引生长。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时,锯料长度为6585厘米。细木料可长些,但最长不超过90厘米。锯好后的段木,运往栽培地附近通风透光处呈井字形堆放备用。

3.准备菌种。菌种也叫引子,有菌丝引、肉引、木引三种,现多用菌丝引。菌丝引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肉引为新鲜茯苓的切片;木引是指肉引接种的木料,以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茯苓香气者为好。

4.接种和管理

(1)菌丝引接种。选晴天将段木放入窖中,每窖2~3根或更多,粗细搭配,分层放置。接种时将栽培种倒套插在细段木尖端,细段木周围紧靠粗段木,便于菌丝由细段木向粗段木蔓延。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从瓶中取出,集中接在段木上端锯口处,不要放得太分散;菌种应紧贴段木,为保护菌种可加盖一些木片及树叶,然后覆土。

(2)肉引接种。根据段木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接种时以干净刀剖开茯苓,边接边剖,苓肉面紧贴段木,苓皮朝外。接种量根据地区及气候而定,一般50千克段木用500~1000克种苓。

(3)木引接种。将选作种用的段木挖出锯成两截,一般每窖用木引12截。接种时把木引和段木头对头接拢即可。接种后及时覆土3厘米。接种季节因地区而异,气温高的地区可在4月上旬接种,气温低则可延至5月上旬甚至7月初。接种后35天菌丝萌发生长,蔓延需要10天。这一阶段要严防白蚁为害,特别是松木条菌种易招白蚁。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结苓时不要撬动段木以防折断菌丝。

5.病虫害及其防治

(1)黑翅大白蚁。防治方法:

1)选苓场要避开蚁源,挖地时注意清除腐烂树根,接种用的段木不要晾晒过久。

2)下苓接种后周围挖一道深50厘米、宽40厘米的封闭环形防虫沟,又可排水;在苓场四周埋设松木或蔗渣诱杀。

(2)腐烂病。为害茯苓菌核,常流出黄色黏液,使茯苓品质降低。旺盛生长期排水不畅、窖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

l)保持段木清洁、干净,苓场要通风透气。

2)发病后提前采收,并用石灰消毒。

采收加工

1.采收。接种后10~12个月,茯苓栽培场地土壤出现裂纹,可扒开土壤观察菌核表皮颜色,见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收挖,外皮发黑是过熟,应立即采挖。挖出后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1层稻草,使其发汗。每3天翻动1次,等水汽干了、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茯苓皮。

2.加工。将去皮的茯苓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粉红色的为赤茯苓,白色的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的为苓神。也可不切片,水分蒸发后再晾晒干的为个苓,每100千克鲜茯苓可加工成60千克个苓。

土茯苓有什么功效作用?土茯苓的种植技术


【常见问题】土茯苓有什么功效作用?该怎么种?

【专家解答】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别称冷饭团、过山龙等,虽与茯苓名称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茯苓为菌类,而土茯苓则为植物。土茯苓以干燥根茎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种植效益高。现将土茯苓的功效作用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一、土茯苓的功效作用

1.促进睡眠:土茯苓具有安宁心神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入睡眠,改善睡眠质量。传统上人们喜欢将土茯苓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一起熬制成汤,用于安抚心神,以免出现失眠、心悸等情况。

2.延年健智:《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把土茯苓称作上品,认为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由于土茯苓具有极佳的利尿功效,对于降血糖和减肥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土茯苓无论是什么群体都是可以食用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多。土茯苓能够让机体润泽强健,经常食用能起到延年益智的作用,并有仙家食品的美称。

3.祛斑美容:土茯苓向来被看作美容上品,可以起到祛斑、去除黑色素等作用,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在耳熟能详的《红楼梦》中就介绍了土茯苓霜的服法和作用,可见土茯苓祛斑美容作用的深入人心。土茯苓除了内服之外,也可以作为面膜以助于美容养颜。可以将土茯苓粉和蜂蜜混合调成糊状,于晚间敷于脸上,早晨再用清水洗净。

二、土茯苓的种植技术

1.选蔸: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蔸,凡直径在16厘米以上都可用于栽培茯苓。一般是用头年秋天或当年春砍伐的树蔸,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

2.削皮: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蔸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蔸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蔸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

3.挖地:将树蔸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蔸主根及侧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径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处砍断,以防菌种向外传行。

4.下种:在树蔸树根周围撒下防白蚁药粉,盖一层薄土,再接菌种。接种方法有两种:

茯苓的科学栽培管理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的形态特征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的科学栽培管理

一、选地整地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二、备料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三、接种1.接种季节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2?接种方法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四、田间管理1.查窖补缺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1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2从窖旁把土挖开,发现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丝生长,闻之有茯苓气味,可确定为茯苓菌丝。如发现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应隔7~10天再检查1次。如第2次检查仍不见茯苓菌丝,才可开窖从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调到未上菌的窖内。或将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晒干水分,将剥口重新削过,另接上菌种。3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种上菌1个月左右,在木面是见不到菌丝的。此时,大部分菌丝已入木生长。茯苓接种后1个月,不见基面菌丝,就误认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开,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2.接种7~10天后,如果发现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药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路上,进行防治。3.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五、采收加工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去皮(或先剥净鲜茯苓外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时要换水3~4次,其标志是当水转黑时便换水)。取出用利刀将其切成长宽厚=4cm4cm0.5cm的方块。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1张白纸,置阳光下晒至全干,要注意常翻动。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烟熏使茯苓片变黄,影响产品质量。

土茯苓种植技术


土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实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那么土茯苓种植技术是怎样的呢?

一、土茯苓基本介绍

土茯苓的植株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一般长在山坡或林下,作为中药材,土茯苓的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制作中药土茯苓一般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之后干燥即可入药,也可切成片干燥后入药。

二、土茯苓种植技术

1、选地

土茯苓对种植土地要求不严,一般的山地、平地均可种植。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种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2、移栽

将土茯苓种子进行育苗,育苗成功后按照25*25厘米的行距移栽,移栽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施肥。

土茯苓是采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左右,采用条播法,在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两周即可出苗。

将苗移栽后,一般每亩浇施稀薄的人畜粪水1000根公斤,能促进其快速生长。

3、搭架

因土茯苓是攀缘灌木,后期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还需给植株进行搭架。

一般是在幼苗生长到30厘米时进行搭架,后期还要注意修剪枝叶,这样土茯苓才能生长得更好。

三、土茯苓有什么功效?

土茯苓的功效为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等。

茯苓产地


茯苓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此外,河北、河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山西等地也有栽培。那么,茯苓的栽培技术是什么呢?

1、菌种培育

茯苓和其他的药材种植有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本身就属于一宗兼性寄生菌,所以在种植之前就需要备好料,进行菌丝体的培育,这样才能正常的生长。茯苓菌它生长最有利的养分就是赖松木所以我们需要准备好赖松木,然后将其分节或做成树蔸用来备料,每节大概是一米左右的长度,去除树皮放到土地上,然后盖上草料即可。

2、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最好是选在排水性较好的的砂土的坡地最好,这样排水效果会更好,其次就是要进行深翻,将土质整细耙平,然后堆土壤进行消毒杀菌,还有要注意的就是茯苓的种植地禁止连作,因为会有大量的其他菌类会影响到茯苓的生长。等到接种前半个月左右还需进行一次深翻,这样可以彻底的清楚土壤中的杂质和虫害,保证茯苓的生长。

3、接种栽种

茯苓可以进行春、秋两季接种,首先我们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或者是新鲜的茯苓个种,其次在整好的地上顺着坡度进行开窖,将段木顺着开好的窖摆放好,然后我们需要先将菌种进行消毒以及接种的人进行全面的消毒,这样可以避免细菌的感染,消毒完之后再将今后在那个均匀的摆放在段木的两头或接口处,再撒上一层灭白蚁的药剂,最后用土轻轻覆盖即可。

4、田间管理

接种后一周左右之后就会长出白色的菌丝体,我们要及时的查看田中的出菌情况,如果有缺稀要及时进行补种,然后每隔十天左右就要进行一次检查,看看茯苓的军情怎样,有没有死菌或是异菌,如果有要及时的拔除,不然会感染到其他健康的菌种。等到半个月之后,如果土壤中有白蚁出现,我们要进行灭蚁,因为白蚁是茯苓生长的天敌。最后就是要注意田间的水分,如果水分过多要及时排出,若段木露出地面要进行培土处理等。

及时的采收也是很重要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采收好的茯苓最好是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放置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

《什么是茯苓?茯苓的高产栽培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