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玉米粘虫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玉米粘虫,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主要害虫,对玉米的危害程度相当大,发生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目前在长治县部分玉米、谷子田已开始发生,种植农户应深入田间及时防治。

一、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

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单雌产卵10002000粒。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成虫飞翔能力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的特性。幼虫多在早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最适温度19~23℃,最适相对湿度为50~80%。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具有群集危害、暴食、杂食的特点,幼虫常常群集迁移危害,故又名行军虫。一、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刻,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只残留很短的中脉;幼虫体色随龄期、密度、食物而变化,低龄幼虫取食嫩叶,体色呈绿色至灰绿色,虫口密度大时,4龄以上幼虫呈黑或灰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黄褐色,有一八字纵形。体背有5条纵纹。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套播田,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2、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

3、化学防治:

(1)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兑适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2)叶面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或40%氧化乐果50毫升加77%敌敌畏25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均匀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灭幼脲5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3)撒施毒土: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注意个人防护,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zw59.com推荐

玉米粘虫虫害有哪些发病规律?如何进行防治?


玉米是世界上广为分布的作物之一,尤其在我国的栽培面积较大,而在在旱粮作物中,玉米的单产量位居第一,可以说它是一种非常容易高产的作物,可以说玉米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尤为重要。但种过玉米的农户基本都知道,虽说玉米容易高产,但病虫害的影响同样不容乐观,尤其是玉米粘虫,一旦大面积爆发,能把植株叶子全部吃光,严重时能把玉米啃成光杆司令,造成颗粒无收。那么玉米粘虫有哪些发病规律?如何进行防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玉米粘虫虫害有哪些发病规律?

玉米粘虫其危害体现就在意它的食量特别大,基本上玉米叶子上只有一个粘虫,若不及时进行防治,这一个粘虫也能在今天的时间内将玉米啃食干净。一般夏玉米种下之后,玉米粘虫就要从苗期开始预防,而每年的6~8月正是玉米粘虫的高发季节,也就意味着这几个月份农民朋友要着重进行玉米粘虫的防治。

另外,若是麦茬玉米种植户,在麦茬高的地块,麦孑比较厚的地块儿,杂草比较多的地块等,这个地方都容易发生的玉米粘虫害。

如何进行防治?

1、诱杀成虫

可用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根据成虫喜欢枯叶产卵的习性,利用稻草做成草把,不过此法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因此基本很少人用。

2、药剂防治

其实粘虫防治起来并不是很难,主要是要防治及时,而用于防治玉米粘虫的药剂也特别多。一般可以选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使用60毫升喷雾防治,也可用25%的灭幼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3、喷药事宜

在防治的过程中,多数人都会采用药剂防治的方法,这样最为简单有效,但在喷药的过程,不仅仅只是把药喷到玉米上这么简单。而是要喷施玉米的叶子,同时还要喷施在杂草上面,包括秸秆上面,这样就把可以把虫卵给杀灭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晨或傍晚的时候进行喷药效果会更好。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粘虫的相关内容介绍。总的来说,玉米粘虫防治还是较为简单,一般爆发虫害都是由于防治不及时而造成的,因此做到及早的防治,才能有效的降低损失,提高玉米产量。

关于玉米粘虫的规律及防治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枣树常见虫害枣粘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粘虫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据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消息,近日,一代粘虫成虫在江淮、黄淮和华北等地虫量突增。江苏姜堰、山东长岛高空测报灯单灯日诱蛾量达上万头;东北地区诱虫量显著高于上年。那么,粘虫的危害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粘虫有这些危害!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是我国玉米等作物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具有群聚性、暴食性和迁移性危害等特点,前几年对不同区域秋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今年一代成虫呈盛期时间早、发生区域广、局部虫量高的特点,且二代粘虫为害期玉米植株小、抗害性弱,尤其是北方春玉米一旦被取食,就有毁种的危险,耽误农时、影响秋作物生产安全。

粘虫的习性及规律

幼虫多在早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后到10点前和傍晚前后。它们常常群集迁移危,故又名行军虫。

幼虫体色随龄期、密度、食物而变化,低龄幼虫取食嫩叶,体色呈绿色至灰绿色;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分叶片,只残留很短的中脉;四龄以上的幼虫呈黑或灰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黄褐色,有一八字纵形,体背有5条纵纹。

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最适温度19~23℃,最适相对湿度为50~80%。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

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套播田、小麦和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单雌产卵10002000粒。

成虫飞行能力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的特性。

粘虫防治技术措施

1、成虫诱杀技术:

(1)性诱剂。用配置粘虫性诱剂的干式飞蛾诱捕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田间。

(2)杀虫灯。成虫发生期,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晚八点至早五点开灯。集中连片使用防效显著。

2.幼虫防治技术:

(1)生物农药:

在粘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

(2)化学农药:

当发现粘虫幼虫的时候,最好选择速效杀虫剂喷洒,例如功夫菊酯+甲维盐、氟铃脲+高效氯氰菊酯等。这些药剂基本上是以触杀和喂毒为主,喷药要喷到粘虫栖息活动的位置。氯虫苯甲酰胺、除虫脲、抑食肼等缓效性杀虫剂,最好不要单独使用。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选择玉米心叶。喷药时注意个人防护,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另外粘虫有受惊落地的习性。打药的时候,要注意喷洒地表,消灭落在地面的漏网之虫。同时,还要喷洒地边路旁的杂草,力争消灭栖息在那里的法外之虫。

玉米粘虫为何防控效果不佳?正确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玉米粘虫是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害虫一直,具有远距离迁飞和集中爆发危害特点。几乎很多玉米种植户都与玉米粘虫有过一番对抗,不过由于近期高温天气影响,其防控效果并不理想,更关键的是刚出芽的幼梢及生长点被虫咬食特别明显,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十分巨大。那么玉米粘虫到底要如何正确防控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玉米粘虫为何防控效果不佳?

主要还是防控时间和防控措施不到位引起的。一般玉米粘虫都是由玉米地迁飞到桃树上进行产卵繁殖的,因此在嫁接完桃苗之后就要进行防控,这个时期粘虫处于幼虫期,是最佳防控时期。一旦错过后续害虫爆发防控就有难度,因为粘虫会吐丝将周边叶片缠绕在一起将自己包裹在里边,一般药剂很难渗透进去,也就是难以消灭害虫,因此就算打药了也很难起到效果。

玉米粘虫正确的防控措施

1、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也就是人工防控,通常我们只要把发病叶片互相挤压就可以将粘虫消灭。但是这种方法费工费时,种植面积小固然可行,但对于大规模种植显然不实际,不过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2、化学防控

(1)生物农药防控:苏云金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各种鳞翅目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由于属于微生物杀虫剂,杀虫速度比较慢,如果害虫虫口基数较大除了加大用药倍数外,可以配合菊酯类杀虫剂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2)化学农药防控::建议可采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有机硅助剂喷施的防控配方,连用2-3次,每次间隔4-7天,可有效防控害虫危害。这个配方速效性强,持效期长,如果再加上一些杀卵剂效果事半功倍,这个配方基本上对各类鳞翅目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适合各类大田作物及果树蔬菜等虫害的防控。

如今这一时节正是高温多雨的时节,各类病虫害高发影响较大,除了做好正确的科学防控之外,还要提高水肥使用,加快农作物生长,提高抗逆性增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大量的使用农药,造成药害威胁。

关于玉米粘虫防治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玉米粘虫虫害有哪些发病规律?如何进行防治?

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瘤黑粉病是我国玉米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由瘤黑粉病菌引起,会在病发部分生长出瘤状物,使玉米失去食用价值,而且玉米瘤黑粉病的孢子会在土壤和病株上过冬,来年继续发病,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和清理工作,否则会反复发作。

发生原因: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程度与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和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关。

危害症状:

瘤黑粉病的主要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玉米的雄穗、果穗、气生根、茎、叶、鞘、腋芽等到部位均可生出肿瘤,但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肿瘤近球形、角形、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单生,有的串生或叠生,大小不一。肿瘤外表有白色、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柔软有汁,成熟后变灰黑色,坚硬。一般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

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同时寄主组织生长柔嫩,容易受害。玉米受旱,特别是在幼穗分化前遇旱,植株抗病力下降,同时由于不能迅速通过分生阶段而延长感病期。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暴风雨或冰雹可造成大量机械损伤,都加重病害。

2、栽培条件多年连作田块,积累有大量病菌,发病严重。干旱少雨地区,残留在田间的病菌冬孢子在缺乏有机质的砂性土壤中易存活,来年引起初侵染的菌量大,发病常较重,而在多雨地区或灌溉地区,在潮湿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病菌冬孢子易萌发或易受其他微生物作用而死亡,发病常轻。所以,北方玉米区比南方玉米发病重。

3、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通常,杂交品种、硬粒玉米品种、果穗苞叶厚、长、紧密的品种以及耐旱品种较抗病。甜玉米和马齿型玉米品种较感病。

4、病株处理不当由于有些农户对常年堆放在村庄路边的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有的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故而村庄路旁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玉米瘤黑粉病的应采取以减少菌源、预防为主的综防措施。

1、减少茵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翻地。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结合田间管理,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割下的病瘤要携出田外深埋。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时,要考虑到兼抗其他病害,一般种植中度抗病品种,再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即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及时灌溉,特别是抽雄前后加强灌溉;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4、药剂拌种亩用2%戊唑醇干湿拌剂10克拌种。

5、进行人工取除在发病初期或玉米去雄后,应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瘤子进行人工取除,用袋子带出田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切不可随意乱仍、乱到。

【小编结语】以上就是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玉米瘤黑粉病的孢子相当顽强,在治疗玉米瘤黑粉病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感染其他植株,并做好来年的防范工作。

玉米盐酸害的防治方法


玉米盐酸害是因为它可溶性盐分较高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抑制玉米吸收而出现反渗透现象,产生生理脱水,造成玉米枯萎。那么对于玉米盐酸害该怎么防治呢?随小编一起来瞧瞧吧。

1、症状

土壤含盐量和酸碱度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可以摘除盐碱害,盐分中,氯离子对于玉米的伤害最大。在苗期拔节、孕穗期耐盐力较差,苗期会表现为生长瘦弱,严重时接近枯萎,碱害主要影响玉米的幼根和幼芽,轻则使得玉米空杆增多且易倒伏,重则缺苗断垄,同时还会导致钙、锰、锌、铁、硼等微量元素固定而引发缺素症。

2、发病原因

盐碱化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较高,这样会严重影响到玉米对水分的吸收,出现反渗透现象,产生生理脱水,造成玉米植株枯萎。某些盐类抑制有益微生物对养分的有效转化而使得幼苗瘦弱,碱害主要因为土壤中代换性钠离子的存在,使得土壤性质恶化,有效玉米根系的吸收和养分吸收。

3、防治方法

首先要改变土壤盐碱化,可以通过种稻改良盐碱土,在排灌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低洼易涝盐碱地区,发展水稻是改良盐碱地的成功经验。而在北方引洪淤滔改良盐碱、沙荒,是劳动人民创造一项成功经验。在有水量条件的地区,可以用冲洗方法改良盐碱地。在盐碱地有大面积的苏打盐渍化土壤和碱土,可结合本地区条件,因地制宜地使用石膏或糖厂的石灰沉淀渣、磷石膏、尿素、腐殖酸类肥料等加以改造。另外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措施、合理轮作等措施也能有效的改良盐碱地。

以上是玉米盐酸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玉米粘虫防治方法》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