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小麦的主要病害》,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霜霉病、炭疽病、全蚀病、黑穗病、根腐病、黄矮病、丛矮病、黑颖病、细菌性条斑病、梭条斑花叶病毒病及孢囊线虫病等。

1、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发病期间在幼苗到抽穗期,主要危害小麦叶片、茎秆以及穗部位,发病初期,叶片开始出现小白点,随病情发展,小白点逐渐扩散变为圆形的白色霉斑,霉斑表面又一层白色粉末,到后期,霉斑会变为灰色或褐色的病斑,且带有黑色小颗粒点。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在种植将土壤深翻消毒,减少菌源,种植密度要合理,不宜过密,发病初期选用粉锈宁药剂喷洒,将病叶及时摘抄清理。

2、纹枯病

感染初期,主要危害叶鞘和茎干,开始在离地很近的叶鞘发病,产生圆形或梭形褐色病斑,不断扩展,最后造成茎干腐烂。后期就会发现叶鞘全部发病,病斑呈云纹状,湿度大时就会生长黄色或白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在播种前使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来进行药剂拌种,消毒种子,避免种子感病。用1kg种子加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来解除喷药后的要害,如果急着下种就可以使用。拔节期,一亩使用有效成分井冈霉素10克或者苯甲丙环唑6-9克来防治病害。麦田密集喷不到根部,可以增加用水量,让药剂流到根部。?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小麦的主要病害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扩展阅读

小麦苗期主要病害


小麦苗期主要病害有锈病、全蚀病和纹枯病等。

1、小麦纹枯病

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对水50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2、小麦全蚀病

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病高峰期。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20-200毫升兑水40-50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3、小麦锈病

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小麦苗期主要病害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小麦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天气逐渐转凉,也正是种植冬小麦的时期,这时全国各地也开始了冬小麦的播种育苗,而因为气候变化以及栽培管理饮水影响,小麦苗期愈发严重。那么小麦幼苗有哪些病害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锈病

小麦锈病又名黄痘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会危害叶鞘、茎杆以及穗部。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来识别。其中条锈病发病适温为9-16、叶锈为15-22度、秆锈为18-25,所以在生产中一般发病顺序是条锈—叶锈—秆锈。

防治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力强的品种,在播种前要用药剂拌种,预防病害,种植管理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施足基肥,培育壮苗。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可以在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可以减少大量越夏菌源,降低锈病发病率。

2、纹枯病

又称为小眼斑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在幼苗感染纹枯病菌后,在苗期就会出现烂芽、病苗枯死等症状。

防治措施:选择中抗和耐病品种,这时经济易行的控病措施,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实行和小麦与油菜、大豆等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积累,降低播种量,控制植株密度,平衡施肥。发病是应该及时喷药,施药时间在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

3、全蚀病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也是一种根部病害,但是只会侵染根和茎基部1—2节,在幼苗遭受侵染后,植株表现为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前深翻倒土,精细整地,合理施肥,这样能减少土层病菌数量,适时中耕能促进根系发育。可以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或者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2~3公斤加细土20~3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然后旋耕。

以上是小麦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小麦返青期管理的主要措施!!


小麦返青是指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心叶(春生一叶)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在小麦返青期间,麦田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在小麦返青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呢?

一、锄划松土

这是促麦苗提早返青、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锄划松士的次数,一般从返青起至拔节共锄划23次,松士深浅应先浅而后逐次加深。高产田,苗多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必须在起身前后进行一次深中耕。

二、追肥

返青肥要因苗追施。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23类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顶凌施肥)。一般每亩可追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有条件的最好施磷酸二铵每亩10一15千克。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三、揭被清垄

冬季盖被的小麦,必须在返青后适时揭被清垄,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四、浇返青水

什么时候浇返青水好?要看地、看苗灵活掌握。凡冬前未浇冬水或冬灌偏早,返青时比较干旱的麦田(干土层在3厘米以下),则可适当早浇返青水,但水量不宜过大,更不能大水漫灌。

五、化学除草

麦田化学除草,用工少、效益高。目前常用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若用72%2,4D丁脂,每亩用量4050克,兑水1520千克;若用20%二四甲氯水剂,每亩用量200250克,兑水1520千克喷雾。一般喷药时间在返青后至拔节前,选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较好。

旱地冬小麦主要施肥技术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如果在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肥技术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一)冬小麦需肥特性

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间,需要氮、磷、钾的数量及比例,因各地自然条件、品种、栽培技术、施肥水平等不同而有很大出入。综合现有资料,在目前中等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千克子粒,需从土壤扣吸收氮素3千克,磷(P20。)1.5千克,钾(K。0)4千克;每公顷}500千克的高产水平下,每100千克子粒所吸收的氮素无多大变.七,而磷、钾数量明显增多,说明高产冬小麦更加强调磷、钾肥的施。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绝对数量或吸收率%)有所不同。高产冬小麦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分蘖到越孓,这时麦苗虽小,但这一阶段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这一时期植株生长迅速,对氮的需求量急剧增玎,这一阶段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7.33%,是各生育期中吸氮曼多的时期。对磷、钾的吸收一般随冬小麦生长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到了拔节以后则吸收率急剧增长,几乎40%的磷和钾养分是E孕穗以后吸收的。一般中产冬小麦各生育期吸收养分的趋势与i产冬小麦大体相似,只是越冬以前,对氮的吸收不如高产冬小麦;,而返青期对氮的需要较高产冬小麦为高,孕穗期对钾的吸收率:高产冬小麦高。

(二)冬小麦施肥技术

1.基肥冬小麦生育期较长,要求土壤持续不断地供给养,所以基肥应充足。小麦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配合适的无机肥料,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证小麦稳产的角度上说,基用量也不宜太多。在高产条件下,基肥用量按养分计算,一般占总施肥量的40%~so%为宜,具体施用量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茬口、气候、肥料种类和性质等条件确定。基肥施用方法及施用量根据施肥种类和质量而定。施肥量多的应全层施,粗肥深施,精肥适当浅施或集中施在中层。施肥量少的,开沟集中施。小麦施用基肥常用的方法是,表层撒施后耕翻,将肥料均匀混入整个耕作层。

2.种肥种肥集中而又接近种子,肥效既高又快,对培育牡苗有显著作用,特别是在瘠薄地、基肥不足的情况下,作用更大。小麦苗期对磷素反应较为敏感,早期施磷极为必要,但磷施人土壤后很易被固定为非利用形态,而作为种肥由于减少了与土粒的接触面,增加了根际附近的有效磷浓度,促进了小麦的磷素吸收,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种肥可采用沟施或拌种,拌种用量一般为每公顷硫酸铵75千克,过磷酸钙150千克。或施用磷酸二铵150千克。

3.苗肥苗肥的作用是促进冬前分蘖和巩固早期分蘖。苗肥应在3叶期以前施用,当幼苗消耗完自身养分以前,即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此时要求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否则分蘖发生延缓甚至不发生。但是,如果氮素施用过量,会使幼苗徒长,易受冻害,不利于安全越冬。所以,对适期播种、肥力高、基肥和种肥施用充足的麦田,分蘖期不追肥。但对个体生长差、分蘖少、地力差、基肥和种肥施用少尤其没有施氮肥的麦田,应追施分蘖肥,随即浇水,以促弱苗转壮。苗肥用量一般为总用肥量的20%左右。

4.返青肥冬小麦越冬后,随着气温上升,麦苗进入返青期。对于冬前分蘖达标、群体适宜的壮苗,返青期一般不施肥,旺苗更要控制肥水。对冬前生长较差,单株分蘖较少的弱苗,以及越冬期有冻害死苗现象的田块,如没有越冬肥或冬盖肥,应早施返青肥。返青肥应以速效肥为主,也可施腐熟的有机肥料。应当重视的是,早春气温低是麦苗返青的主要限制因素,返青期施肥浇水会使地温进一步降低,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因此,冬小麦管理应施足施好基肥和种肥,若缺肥则应冬前或冬季补足,力争早春不施肥浇水。

5.拔节孕稿肥从拔节到孕穗是小麦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施肥效率最高的时期。小麦拔节孕穗肥是促进成穗、增粒、增重、确保增产不可缺少的环节。拔节孕穗肥的施用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看群体大小,分蘖是否衰亡;二看叶色是否转淡;三看器官延伸。凡进入拔节期后群体较大,叶色深绿不褪淡,叶片宽大披垂,分蘖衰亡很少的旺苗,拔节期要控制肥水,以加速无效分蘖的衰亡。如果拔节期叶片挺直,大小适中,叶色褪淡,表明小麦生长中心转移,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一般每公顷施纯氮30~50千克。

6.根外追肥实践证明,在小麦孕穗至灌浆初期,叶面施用瞬肥或氮肥,用量少,见效快,对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明显效果。叶面喷施一般每公顷用液量750千克左右。使用浓度为磷酸二氢钾).2%,草木灰5%,尿素、过磷酸钙1%~2%。1次喷施的可在灌鬃初期,2次喷施可在间隔1周后再喷。

水稻苗期主要病害


水稻苗期需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才能保证后期茁壮成长,结出优质稻穗。水稻苗期主要病害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一、水稻苗期主要病害

1、恶苗病

水稻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

2、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有两种,一种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常与立枯病混合发生。其症状是水稻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时仍呈绿色;另一种是本田后期发生的细菌性基腐病,表现为田间零星发生,甚至1丛中仅有1-2株发病,病株基部茎节发硬、变黑并伴有恶臭味。生理性青枯病多发于水稻3叶期前后。主要是由于低温冷害、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膜前没有及时通风炼苗,造成秧苗徒长,揭膜后,秧苗不能适应环境,而造成秧苗体内水分供给失调,继而引起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

3、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开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其症状是在秧苗二叶期以后,叶尖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继而枯死。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4、苗稻瘟

水稻苗稻瘟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其症状是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发病因素在雨、雾、露存在条件下利于发病,气温在20℃-30℃,尤其是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时,容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

二、水稻苗期病害防治

1、恶苗病防治方法

在水稻秧苗1叶-2叶期时,使用青枯立克50毫升+大蒜油1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5天-7天一次,连喷2次,也可喷洒95%绿亨1号(恶霉灵)进行防治。

2、青枯病防治方法

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齐后,及时进行通风炼苗,大风天除外。水育秧田,要在大风降温到来前,通过调节水层保护秧苗。药剂防治可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公斤-60公斤,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或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公斤,或多菌灵2公斤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3、立枯病防治方法

低温阴雨过后要及时检查秧苗的生长情况,发现有秧苗叶尖不吐水或秧苗有异样时,应立即用25%甲霜灵可湿粉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按每平方米1克,兑水2至2.5公斤喷浇于育秧床上进行防治。

4、苗稻瘟

预防苗稻瘟病害一般在秧苗三叶期以后,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公斤-60公斤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也可用75%三环唑60克-80克或富士1号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以上就是水稻苗期时可能出现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还请咨询有关人员。

《小麦的主要病害》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