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措施。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玉米病症防治及其空杆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我国玉米种植形式多样,我国是最成功的利用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之一,除边远地区外,都已采用了杂交种。随着高产、抗逆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不断选育成功与推广,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化肥、农药施用水平的提高,以及养殖业、加工业大量需求的拉动,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增长的同时玉米病症防治也应重视,玉米空杆原因也不能忽视。玉米病虫害有30多种,经常发生叶斑病、穗腐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圆斑病、灯蛾、病毒病、茎腐病、锈病、炭疽病、霉斑病、矮花叶病、普通花叶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青枯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

我国玉米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农业部将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年,确定了规范目标和相应措施,以推进我国种业发展为核心,以规范企业行为为切入点,以完善法规规章为保障,以强化信息调度为手段,通过加大种子执法力度,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确保良种的有效供应。

玉米果穗上出现各种颜色的发霉籽粒被称为穗腐病。在灌浆成熟阶段如遇到连阴雨,一些品种可以出现约50%的果穗发生穗腐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引起籽粒发霉的病菌很多,其中许多能产生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毒素。穗腐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也与品种的抗性有关。如果田间玉米果穗被害虫咬食,穗腐病就会更重。为减轻霉菌毒素对人畜的危害,在收玉米时,尽量捡除严重发霉的穗子,或在脱粒时注意去除霉粒。由于穗腐病发生在后期,因此控制方法主要是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包裹紧的品种。同时要合理密植和施肥、及时收获和晾晒、控制玉米螟等害虫对穗部的危害,以减轻穗腐病的发生。

玉米纹枯病在我县俗称烂秆症。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品种以紧凑型和半紧凑型杂交玉米为主,种植密度大,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发病,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县玉米上为害最重、对产量造成损失较大的病害。

一、发生症状及为害

玉米纹枯病主要侵害玉米的叶鞘,其次是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最初从茎基部叶鞘感病,后浸染叶片及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先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圆形病班,由灰绿色逐渐变成淡绿色,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斑块,叶鞘受害后,病菌常透过叶鞘而为害茎杆,形成下陷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常出现很多白霉,之后形成褐色鼠粪状菌核。在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斑迅速扩大发展,叶片萎焉,植株像开水烫过一样呈暗绿色腐烂而枯死。近期由于阴雨偏多,田间湿度较大,有利于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据我站6月10日调查,平均病株率13%,最高病株率达21%,目前正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上佳时期,对于已发病的田块应立即进行防治。

二、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剥去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集中销毁,以切断病害发生的桥梁,防治病害继续扩大蔓延,然后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常规喷雾,重点喷施基部叶片叶鞘。

玉米空秆是指茎秆上没有结果穗或果穗发育不完全没结籽粒。引起玉米空秆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果穗分化发育期间玉米体内能否获得充足养分和水分有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营养物质和水分供应失调,满足不了果穗分化期间的要求,以致植株矮小细弱,叶色发黄,雌穗分化发育受阻,空秆率就增加;二是当植株体内营养元素配合比例失调,特别是氮多磷少和缺硼时,果穗分化速度迟缓,开花延迟,造成空秆多;三是密度过大,种植方式不当,植株大小不整齐时,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影响同化养分的供应,使果穗不能发育或不能吐丝,也容易形成空秆;四是有些品种在遗传特性上对栽培条件适应能力差,在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不能满足某一品种遗传性的要求时,也发生较多的空秆。

降低玉米空杆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抗优良品种,是减少玉米空秆的首要措施。

二、合理密植

不同品种都有自己适宜的种植密度,我市大力推广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模式,这种模式田间通风透光性较好,光能利用率较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从而达到穗多、棒大、丰产。

三、加强田间管理

要合理施用肥料,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实现有机无机肥相结合。在玉米苗期,加强管理,控大苗,促小苗,消灭三类苗,使玉米群体生长健壮、整齐。在开花授粉期如遇阴雨连绵气候,要设法人工辅助授粉。

四、加强农田排灌设施建设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能排能灌的标准。利用地下水灌溉,解决高温干旱问题。

扩展阅读

板栗空苞的原因和防治


板栗,又名栗、板栗、栗子、风腊,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栗子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更是苹果的十几倍。板栗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其适宜的年平均气温为10.521.7℃,如果温度过高,冬眠不足,就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气温过低则易使板栗遭受冻害。板栗既喜欢墒情潮湿的土壤,但又怕雨涝的影响,如果雨量过多,土壤长期积水,极易影响根系尤其是菌根的生长。因此,在低洼易涝地区不宜发展栗园。

板栗空苞又称空蓬、空壳,果农则称之哑巴栗子。板栗空苞率一般为15%左右,高的80%,有的几乎整株空苞。因此,防止空苞是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合理选配授粉树板栗异花授粉结实率高,自花授粉往往不易结实。因此,在栽植时,要选用结实率高的优良品种,还要注意选配授粉树。各地板栗品种很多,授粉组合也不同。如主栽品种为赣农77-01,其授粉组合则分别为赣农77-02、赣农77-04为佳。授粉树配置数量应占全树数量的1/3左右。实践证明:合理选配授粉组合,可大幅度提高结实率,增加板栗产量。

适当疏除雄花板栗树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花序先开,雌花序后开。当雄花序长至2~3厘米时,摘除90%的雄花,不仅不影响树体的正常授粉,而且叶色清秀,结实率高,单果重量增加,还可提早成熟7~10天,做到早采收,早上市。板栗适当摘除雄花,确实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措施,对低龄树的作用尤为突出。

增施硼肥板栗对硼的反映十分敏感,特别是在缺硼的土壤中增施硼肥,能有效地降低空苞率,提高单株产量。具体施用方法:一是萌芽期施硼,在早春结合施萌芽肥,把硼砂施入土壤中,一般每株施硼砂100~150克,缺硼的土壤还可适当多施。二是开花期喷硼,每1/15公顷用硼砂100克,对水50千克,均匀地喷在雌花上,对空苞率高的可适当增加喷硼浓度。板栗经过施硼喷硼后,空苞率可降低20%~30%,产量提高3~4倍。

韭菜倒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韭菜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点的蔬菜,平时如果大家只是种了自给自足,可能就没怎么管理过它,但一旦要卖钱,规模化种植的话,就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比如韭菜倒伏,那么韭菜为什么会发生倒伏现象呢?

一、韭菜倒伏的发生原因

韭菜倒伏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种植密度过密导致的,很多种植户朋友在越夏时为了养根不怎么去收割韭菜,这就导致初秋时韭菜生长过于旺盛而导致发生倒伏。韭菜倒伏严重时会阻碍韭菜的正常生长,植株之间的湿度增大,直接引起腐烂和叶片黄化现象的发生,并且还会影响韭菜植株后期的分蘖,而导致韭菜的寿命变短,从而缩短韭菜的种植年限,因此种植过程中韭菜倒伏现象要尽量避免。

二、韭菜倒伏防治措施

1.韭菜种植密度要合理,不能太密。因为韭菜定植后的二三年时由于植株植株分蘖,使得韭菜密度大大增加。所以在种植韭菜时要根据韭菜品种合理种植,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的韭菜种植密度都有差异。一般可以种植韭菜整地时,整成大小行,宽行1米定植韭菜,窄行0.4米作为操作行。宽叶韭菜一般行距15cm,穴距8-9cm,8-10株一穴;窄叶行距20cm,穴距12-15cm,20-30株一穴。

2.韭菜一旦发生倒伏,首先要把黄叶烂叶清理干净,然后用木棒将倒伏的韭菜挑向一侧,使其充分见光、通风、晾晒垄沟。隔5-6天,再将韭菜翻挑向另一侧,进行晾晒、通风。

综上就是韭菜倒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大家觉得导致韭菜倒伏还有哪些原因?可以补充。韭菜种植看似简单,但是想要卖钱的话,种植上还是需要花功夫的。

关于防治韭菜倒伏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韭菜如何实现丰产?做好这些种植细节很关键!

玉米发生除草剂药害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玉米地除草时需要用到除草剂,但是除草剂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玉米造成药害,导致玉米生长不良或畸形,那么产生除草剂药害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除草剂药害的防治方法。

玉米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

1、用药时低温玉米苗降解除草剂比较缓慢,时间长,易产生药害。

2、有些地块因积水或过水影响根系活力易产生药害。

3、喷雾器喷头使用不当造成药害。如使用圆形喷头的症状较重,扇形喷头的轻。以后希望大家改成扇形喷头。

4、使用农药适期不当,个别品种玉米叶龄超过5-6叶易产生药害。

5、使用除草剂剂量超量产生药害。

6、不同的玉米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敏感性)不同。如:马齿型玉米品种四单19基本没有药害;特种玉米象甜玉米硬粒型对除草剂敏感,耐药性差,易产生药害。

建议:广大农民要积极行动起来,不等不靠进行生产自救,将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玉米除草剂药害防治措施:

1、及时进行中耕铲趟,提高地温,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的通透性,增加根系活力,减轻药害。

2、进行追施氮肥。

3、喷打植物解害灵,生根粉,叶面肥等。如(1):商品名(净叶)的解害灵,(2)碧护+微肥+米醋进行叶面喷雾,都能减轻药害作用。

4、对较重的植株将鞭状的心叶割除,再进行叶面喷打解害灵处理。都能起到减轻药害的作用。

以上就是玉米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

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茄子,又称茄,别称落苏,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江浙皖部分地区人称为落苏,两广人称为矮瓜,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茄子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用法多样。茄子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而对生命力的提高属于有效范围。

茄子属于茄科家族中的一员,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紫红色是由于果皮细胞中含有飞燕草素及其糖苷,成熟时不论绿色或紫红色果实均转为棕黄色。食用部分包括果皮、胎座及心髓部分。均由海绵状薄壁组织所组成,其细胞间隙较多,组织松软。

茄子最早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南北朝栽培的茄子为圆形,与野生形状相似。元代则培养出长形茄子,到清朝末年,这种长茄被引入日本。茄子直根系,根深50厘米,横向伸展120厘米圆茄的植株,大部分布在30厘米耕作层内。茄子主茎上的果实称门茄一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对茄,二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四门斗,三级侧枝的果实称为八面风,以后侧枝的果实称为满天星。

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在茄子生产中,通常落花落果严重,制约着产量的提高,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生产中应注意掌握好应对措施。

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主要有:

1.温度不适茄子结果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结果期适温在25―30℃之间,夜间气温应在15―20℃之间,气温低于15℃或高于35℃,生长缓慢,落花严重,在生产中表现为前期及夏季结果较少。

2.花的发育状态不良茄子花发育的好,则花形大,色浓,开花时花柱较花药长或等长,有利授粉和受精,坐果良好,而发育不好的,花柱短于花药,很难得到授粉,大部分落掉。

3.营养欠缺缺肥少水,则植株生长细弱,养分用于维持生长,则生殖能力低下,坐果少。

4.追肥不及时,时间不当,也不利于坐果一般表现为追肥较早,植株徒长,导致花果脱落。追肥不及时,植株早衰生产能力降低,也不利坐果。

5.施肥比例不当使值株出现徒长或长势衰弱,则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衡,也难坐果。

6.光照差光合能力低下,花的质量差,很容易脱落;茄子为喜光作物,对光照时间要求较严格,光照弱时,植株生长发育减缓成花少,花芽质量差。

7.病虫危害导致植株光合能力降低,不利光合产物积累,也不利成花坐果。危害茄子的主要病虫害有黄萎病、蚜虫、红蜘蛛等。

黄萎病一般苗期不发病,多在坐果期从下而上或从一边向整株发病,叶片在叶边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光合肥力降低,养分积累减少,坐果率降低。

蚜虫多群集危害,用针样管吸器吸食寄主汁液,导致叶片发黄萎缩,变形,枯萎。

红蜘蛛成螨或若螨均可取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变色或干枯,导致叶片光合能力降低,不利坐果。

根据以上原因,在茄子生产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使坐果率的提高,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主要措施有:

1.注意促柱花生长,减少短柱花的比例,以利坐果率的提高;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措施是加强花果期的温度管理,在结果期造温范围之内,温度稍低,白天控制在25℃左右,夜间控制在15―20℃之间,使花芽分化稍迟缓,有利长柱花的形成,可有效的控制短柱花的比例。另外生产中要合理安排种植茬口,使结果期白天温度在25℃以上,夜间在15―20℃之间,夏季高温期应注意浇水降温,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可用遮阳网搭荫棚,以降低温度,促使坐果率提高。

2.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植株长势中庸,以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以利坐果率的提高:特别是第一次追肥应适时,最好应在第一层果直径3厘米大小时,适期追肥,防止施肥过早,导致花果脱落,以后每采一次果,施一次追肥,进行营养补充,防止植株早衰,导致生产能力降低,另外应注意施肥比例应适当,防止偏肥引起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衡,特别是应注意防止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现象的出现,一般茄子生产中适宜的氮磷钾三者的比例2∶1∶1.7为宜,生产中要注意观察植株的长势,应采用促弱控强的方法,以平衡植株的长势。

3.加强株形调整,保证植株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利坐果:生产中应注意及时摘除老枝老叶,由于茄子一般在分杈处成花结果,因而在生产中应注意促生分杈,一般一、二、三分杈处所结果多为有效花,能很好的发育和坐果,而四杈之后,则花芽分化差,坐果率低,多为无效花,因而在生产中应注意摘除四杈之后的分杈,以控制田间枝量,集中营养供给,以利坐果。

4.加强病虫害防治:在生产中应加强对黄萎病、红蜘蛛、蚜虫的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或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凉水中冷却后催芽;定植田每亩撒施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在黄萎病发生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0毫升。

红蜘蛛发生后,喷施1.8%的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或2.5%天王星3000倍液进行防治。蚜虫发生初期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1%灭杀毙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喷防。

对于病虫危害后的植株要及时叶面喷施叶面宝、植宝素、0.5%尿素+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以提高坐果率。

5.喷化学物质保花保果,在开花前1―2天,用30―40毫升/公斤的2.4―D涂在花萼或果柄;在第一层果坐果后喷120毫/公斤或180毫升/公斤、200毫升/公斤的亚硫酸氢钠,可有效增加物质积累,提高坐果率。

真菌玉米叶斑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灰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简称叶斑病),常混合发生,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目前,一些地区大面积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今年雨水过多,预计8月将大面积流行发生危害且有严重发生趋势,因此,应积极做好玉米叶斑病防治工作,确保玉米丰产丰收。

发生原因

1.冷湿条件易发病。

2.菌源基数大,各种玉米品种存在不同抗性,感病品种种植普遍。

3.大部分山区农民管理水平低,加上7-8月阴雨天气较多,适宜的气候因素极易造成玉米叶斑病的循环浸染。

4.8月正是大部分玉米抽雄期,也是玉米叶部病害发生高峰期,以上诸多因素都有利于玉米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摘除病株下部病叶,加强玉米田地的中后期管理,中耕、除草,低洼地注意排水,改善玉米田地的小气候环境,增强植株抗病性。

2、适时施肥:拔节至抽雄期可适当追施化肥10--20公斤,提高品种抗性,以控制和减轻玉米大、小斑病的危害。

3、药剂防治: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应及早进行预防,对感病品种、历年发病田进行重点预防。一般玉米种植田发现零星病株就应进行药剂防治,控制发病中心,减少蔓延流行。防治药剂主要有:发病初期及时采取药剂防治,可以轮换使用以下药剂:亩用25%三唑酮10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400~500倍液,以及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丙环唑、噁醚唑(世高)、等药剂兑水喷雾,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选择晴天施药,施药后要保证5个小时以上不下雨才有效。

4、增施磷钾肥:对于缺磷症状的玉米地块,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补充微量元素,使玉米提高抗性;对发病重的田地,病情得到控制后,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者其他叶面肥,使玉米尽快恢复生长,确保丰收。

5.及时收集病残体烧毁。

《玉米病症防治及其空杆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水生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措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