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茭白胡麻斑病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双季茭白(两熟茭)产量较高,品质也好。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入药。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茭白在山东新泰白庄子被誉为三好之一(三好即茭白、春芽、野鸭蛋),自古流传至今。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适合淡水里生长。

茭白属喜温性植物,生长适温10~25℃,不耐寒冷和高温干旱。平原地区种植双季茭为多,双季茭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对水肥条件要求高,而温度是影响孕茭的重要因素。茭白根系发达,需水量多,适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层深厚松软、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壤土或壤土。

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这两者均用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单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双季茭可分春秋两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

茭白胡麻斑病如何防治?

茭白胡麻斑病是茭白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茭白栽培面积的增大,发病越来越严重。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造成全田植株提早枯死,对产量影响极大。

茭白胡麻斑病的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形成密集的褐色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褐色病斑,大小和形状如芝麻粒,少数成条状,边缘深褐色,中间淡灰褐色,周围叶组织有一黄晕圈。病斑多时,造成较大的坏死区,使叶片逐渐干枯死亡。

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病规律

茭白胡麻斑病是由菰长蠕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老植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感病部位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繁殖最适温度为28℃,高湿度利于病菌形成,病菌抗逆能力强,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多年。病菌可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蔓延。高温多湿的条件下、茭白连作、田间密度大或者缺锌、缺钾的情况下,植株生长衰弱,都容易诱发此病。

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治方法

①冬季割茬,减少越冬菌源。冬季离地1.5厘米割茬,带出田外集中烧毁。

②轮作倒茬。茭白与芋头、莲藕轮作,以减少病菌在田间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

③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尤其土质缺钾的地方,更应多施钾肥,补充锌肥。有机肥一般亩施2500―4000公斤。

④巧灌水,适时晒田。7―8月高温期保持水深13―17厘米,并做到经常换水降温,以减少病虫危害。茭白地应注意晒田,每次耘田后晒田至表土开裂后再灌水,提高根系的活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⑤及时喷药。掌握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发病,可选用40%异稻瘟净800倍液,50%扑海因7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扩展阅读

种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灰斑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但以东北产区最重,植株各部分均会受害,受害大豆种子变小,油分降低。

主要症状:植株和部分豆荚被感染后,均形成病斑,成株叶片病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部分呈灰褐色,也有灰色或赤褐色,病斑周围暗褐色,与健全组织分界明显。茎杆上病斑为圆形或纺锤形,灰色,边缘黑褐色。豆荚上、种皮上和子叶上也能形成病斑。

此病为真菌病害,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种子或病株上越冬,病种子长出幼苗后,子叶上形成病斑,生产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重复传播危害成株各部分。在东北一般6月上中旬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温度偏高、湿度偏大,多雨,此病发生严重。八、九月份雨水多的年份,种子带病率高。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选用未感染田生产的大豆种子,三是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总量为种子重的0.5%,进行拌种;苗期以后发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ml,还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

苏丹草大斑病怎么防治


苏丹草别名野高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能适应的环境与高粱相同,仅成熟较早。须根,根系发达,入土深2米以上,平均分布75厘米,根系约60~70%分布在耕作层。苏丹草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这是构成其多刈性和丰产性的重要原因。刈割后再生枝条可由分蘖节、基部第一茎节以及生长点未被破坏的枝条等三个部位产生,但百分之80以上的再生枝条由分蘖节形成,其余是由茎基部第一茎节处形成的。苏丹草的刈割高度与再生能力有直接关系,一般留茬高度以7至10厘米为宜,留茬过低影响再生。

苏丹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畅通,在砂壤土、重黏土、弱酸性和轻度盐渍土上(可溶性氯化钠在百分之0.2至0.3)均可种植,而以肥沃的黑钙土、暗栗钙土上生长最好。在过于湿润、排水不良或过酸、过碱的土壤上生长不良。在沙土上也可以栽种,但产量低。

苏丹草的地理分布

苏丹草原产于非洲的苏丹高原。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大陆栽培广泛。中国解放前已经引进,现南北各省均有较大面积的栽培。经多年的栽培试验和小面积的推广种植证明,适栽地区:苏丹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我国南至海南岛,北至内蒙古均能栽培。

苏丹草大斑病怎么防治?

大斑病是苏丹草上重要病害,国内外分布广泛,还侵染玉米和高粱属植物,为害严重。苏丹草大斑病的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部病斑长梭形,大小为20-60mm4-10mm,边缘水渍状,中央枯黄色至褐色,后期边缘紫色,叶斑正反面均可见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全叶枯死。叶鞘及苞片上也能发生病斑。苏丹草大斑病的病原:

Bipolaristurcicum(Pass.)Shoemaker称大斑离蠕孢,异名大斑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turcicumPas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自然界中不产生有性世代。分生孢子梗由气孔中伸出,2-6根丛生,榄褐色,有2-6个隔膜,大小为12.5-188.7m7.5-10.0m,基部膨大,孢痕明显,生于顶点或膝状折屈处。分生孢子梭形,榄褐色,直或微弯,基细胞有明显脐点,突出,有2-8个隔膜,多为4-7个,大小为45-140.6m15-25m,孢子由两端细胞萌发产生芽管。苏丹草大斑病的发病特点:

病菌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株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春季田间侵染来源。孢子借风雨传播,由表皮或气孔侵入。菌丝生长适温27-30℃,温度范围为5-35℃。孢子形成温度为11-30℃,最适温度23-27℃。田间流行适温约为25℃。孢子侵入后,10-14天便可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孢子萌发需要多雨有雾天气,相对湿度至少在60%-70%以上,且叶面要有液态水膜。新叶比老叶抗病力强,苗期或幼株比抽穗后成株发病轻。苏丹草大斑病的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草地管理。

适时早播,尽量避开高温多雨时期;合理密植,防止过密倒伏;科学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适度放牧,及时收割,收割后彻底清除田间残体。

3)药剂防治。

科研地以及种子田可用麦穗宁、棉萎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锌、福美双等杀菌剂保护。

常用药剂麦穗宁、棉萎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代森锌、福美双。

种芒果煤污病藻斑病的防治


(一)芒果煤污病:

1.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在叶片和果实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绒毛状物,像煤烟,故称煤烟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和果实均被菌丝体(煤烟)所覆盖。这类真菌主要在叶的外表生长,不易侵入叶组织内,容易被擦掉。

2.病原及发生规律:此病病原菌学名为CapnodiummangiferaeP.Henn。本菌主要靠蚜虫、叶蝉分泌的蜜露为主,蚜虫、叶蝉发生多,煤烟病也较严重。病菌好湿,故芒果种植过密,荫蔽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防治蚜虫和叶蝉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方法。发病后可喷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二硫代氨甲酸盐有一定的效果。

(二)芒果藻斑病:

1.症状:本病主要发生于叶上,叶片正背两面均可发生。初生白色至淡黄色褐色针头大小的小圆点,逐渐向四周作放射状扩展,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稍隆起的毛毡状斑,边缘不整齐,灰绿色或橙黄色。后期表面较平滑,色泽也较深。

2.病原及发生规律:本病病原为CephaleurosvirescensKunze,果园土壤瘠薄、杂草丛生、地势低洼、阴湿和通过透光不良,以及生长衰弱的老树、树冠下部的老叶和枝上。吸取芒果树体的水分和矿物营养,对芒果树直接影响不大。

3.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适度修剪;注意开沟排水等可减轻发病。清除并烧毁落叶,减少病原。发病严重的果园,在早春病斑还是灰绿色尚未形成游动孢子之前,喷洒0.5:0.5:100波尔多液1~2次,效果良好。

(三)芒果紫根病:

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幼苗基部和根部。受害部变紫黑色,皮层腐烂,木质部干朽。植株地上部生长衰弱,叶色淡至黄色,最后整株枯死。地下病部表面有紫红色根状菌索覆盖,潮湿时形成一层紫红色丝绒状膜层,后期可形成扁球形菌核。

2.病原及发生规律:本病是由真菌(Helicobasidiumsp.)侵染所致。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待条件适宜从植株的根部或根颈部侵入。凡土壤黏重,通气差,易板结,排水不良的苗圃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并在病穴内撒些石灰,进行消毒;用25%多菌灵500倍液或铜铵合剂400倍液淋根部,以土壤湿透为宜,用70%敌克松0.5千克,加细土20~25千克拌匀,撒在植株根部附近,或者加水350~400千克浇泼土面;每667平方米用40%五氯硝基苯3千克,加细土10~2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在植株根部土面上。

瓠子果斑病的原理和防治


瓠子,别名:甘瓠、甜瓠、瓠瓜、净街槌、龙密瓜、天瓜、长瓠、扁蒲;被子植物门,葫芦科葫芦属下的一种,为本属植物葫芦的变种,一年生攀援草本。与葫芦(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圆柱状;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绿白色,果肉白色。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夏秋两季采收。

瓠子生长势强,茎叶生长量大,结果多,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瓠子要求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忌连作。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上生长良好。粘重土、低洼地种植瓠子易感病。生长期间要求供给一定量的氮肥,结瓜期喜充足的磷、钾肥。生长前期喜湿润环境,开花结果期土壤和空气湿度不宜过高。

什么是瓠子果斑病?

瓠子果斑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4~8毫米,褐色至深褐色,没有边缘,发生多时常相互融合,形成大块病班,后在病部生许多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称亚膜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聚生,突破表皮,球形或扁球形,器壁膜质暗褐色,大小144~220微米;器孢子圆柱状,个别矩圆形,单胞,无色透明,正直或稍弯,有2个油球,大小6~82~2.5微米。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蔓延,经伤口或皮孔侵入,引致果斑病。生产上遇有水肥条件差,管理不好,生长衰弱易染病。

瓠子果斑病的防治方法:

(1)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长期一般不要追施速效氮肥,苗期及时松土、锄草,促进根系发育,甩蔓后及时压蔓、盘蔓。

(2)浇水宜少不宜多,雨后及时排水。

(3)与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注意选择高燥地块或采用高畦栽培,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发现病瓜及时摘除,集中深埋。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5~1:240倍式波尔多液、氯霉素4000~5000倍液,隔7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茭白如何科学施肥?茭白施肥追肥技术


茭白是许多人都喜欢吃的一种蔬菜,它不仅可用于烹饪,生吃也是香脆可口没。现在市场上卖的茭白都是人工种植,要想种植出肥壮的茭白,施肥是少不了的,那么如何科学施肥使茭白更加高产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茭白施肥追肥技术。

茭白的生育模式是先形成以叶片为主的同化器官,然后形成肥嫩的肉质花茎。花茎是植物的贮藏器官,也是供人们食用的产品器官。茭白的施肥特点是:需肥量大,施肥技术要求高。茭白春季栽植,秋季孕茭,主茎生叶20-30片,经常保持绿叶5-8片;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萌发;夏季孕茭主茎生叶8-11片,经常保持绿叶4-7片,植株高达1.3-2米左右,因此,茭白对肥料的需求大。一般每亩茭白田需施入尿素15-20公斤,或人畜粪尿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作基肥。新植茭白田栽植后10天,需施提苗肥,最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肥750-1000公斤,以迅速提苗促长。

茭白追肥一般分三次施用。第一次分蘖初期施(大约在6月中旬),秋茭产量最高。每亩施尿素20公斤,或腐熟人畜粪肥1000-1500公斤,追肥时只留浅水或遮泥水。第二次为催苗肥。即在第一次追肥后10天左右,每亩施人畜粪肥750公斤左右,或施用尿素5-7.5公斤。第三次为孕茭肥。孕茭期是需肥高峰,这次施肥的季节性十分强,施用过早,植株尚未孕穗,生长中心尚未转移,养分主要向叶片输送,会引起疯长而推迟结茭;施用过迟,孕茭对肥料需要的高峰期缺肥,就会造成结茭瘦小,产量降低。长江流域一带,一般8月中旬新茭进入孕茭期,即假茎变软膨大时追肥,每亩用尿素20-25公斤,或人畜粪尿肥2000-2500公斤,这次施肥对产量影响作用大。

夏秋栽植的新茭白田,生育期短,需肥量较少,只需施一次孕茭肥即可,每亩施入人畜粪尿肥1500-2000公斤,或尿素10-15公斤。下年需要采收茭白的田,追肥要早而快,追肥分为腊肥、返青肥和孕茭肥。腊肥宜在元月中旬追施,返青肥宜在2月中旬追施,孕茭肥宜在5月初追施。

【小编结语】以上就是茭白施肥追肥技术介绍,使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最大的收成,希望能帮到大家。

《茭白胡麻斑病如何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