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茭白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入药。

茭白的生长环境

茭白属喜温性植物,生长适温10~25℃,不耐寒冷和高温干旱。平原地区种植双季茭为多,双季茭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对水肥条件要求高,而温度是影响孕茭的重要因素。茭白根系发达,需水量多,适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层深厚松软、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壤土或壤土。

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这两者均用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单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双季茭可分春秋两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

茭白可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期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

2)分蘖阶段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

3)孕茭阶段双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单季茭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适温为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

4)生长停滞和休眠阶段孕茭后温度低于15℃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长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冬。

茭白纹枯病的综合防治

什么是纹枯病?

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常见于水稻、小麦、谷子等禾本科植物。

茭白纹枯病的症状:

茭白纹枯病为菱白常见病,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云纹状病斑。高湿时,病部生稀疏的淡褐色菌丝体,后形成初白色、渐变为黄褐色的小粒菌核。

茭白纹枯病的发生特点:

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以25~32℃又遇阴雨天时有利发病;连作田土中菌核多,发病重。

茭白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①实行3年以上水旱轮作。

②合理密植;结合中耕等农事操作,及时清除下部病叶、黄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③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长期深灌,并根据促茭株分蘖、控无效分蘖和促孕茭的需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水浆管理原则。

④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田安水剂4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40%瘟散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井岗霉素水利50~100ppm,注意喷匀喷足,每亩喷对好的药液75~100升,隔10~15天1次,共喷2~3次。

zw59.com延伸阅读

种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据报道在南方玉米种植区,一般年份发病率为40%左右,严重时达70%,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制种田发病率更高,一般年份植株发病率在50%以上,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云南玉米种植区,由于玉米生长期气温高、湿度大,纹枯病已成为玉米第一大病害。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在滇中8月上中旬玉米田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土表的菌核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侵染玉米基部叶鞘,并逐渐向上蔓延发展。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结合有关玉米纹枯病的报道和楚雄州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下防止措施:

防止措施:

1、栽培防治足在高产的前提下,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以控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此举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有利于寄主作物的生长发育。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1选择优良抗病的杂交种。品种问抗性有一定的差异,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1.2施肥。注意均衡施肥,防止后期脱肥,避免偏施氮肥,适量增施钾肥;

1.3排水及合理密植。注意及时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发病程度。

2、药物防治

适时施药防治。田间病株率达到3%-5%时,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0倍液、50%农利灵可稀释,或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隔7-10天再防治一次。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播种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播种前可用咯菌腈悬浮剂、戊唑醇悬浮拌种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拌种,生长过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提高小麦抗病能力,进入拔节期后可适量使用苯甲·丙环唑乳油。

一、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1、防治小麦纹枯病,要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小麦纹枯病。

2、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同时也要规划好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不可将单一抗原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3、种植过程中,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可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不可只施或者过度施用氮肥,合理施肥可以控制小麦旺长,并促进小麦根系健壮生长,从而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4、期间要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避免早播,可采用小麦精量播种技术,使其降低小麦播种量。

5、小麦在返青后,要早浇或者轻浇返青水,不可进行大水漫灌,以防造成植株间长期湿度过大,生长期间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水季节要在雨后及时排水,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6、在播种小麦之前,要使用药剂拌种,期间可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ml/100kg种子,或者0.8%腈戊悬浮种衣剂药种比为1:40-50,或者种子重量0.03%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或者5%戊唑醇悬浮拌种剂每200斤种子拌种70-80g。

7、在春季小麦进入拔节期,每亩可用30%苯甲丙环唑10g,或者5%井冈霉素40g,或者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g,或者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g,防治效果要比单独拌种增高20%-30%。

8、期间使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不仅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较好,还有很好的抗倒和提高产量的作用,增产幅度为2%-10%左右,如果小麦纹枯病比较严重,可隔10-15天再喷1次药。

如何防治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麦区常见病害,可以危害小麦芽、茎、穗,苗期可以直接造成死苗。对小麦危害严重,可以造成直接损失、影响产量。接下来就会讲讲,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和症状,最后介绍一下针对病害的具体防治的措施。

一、感染症状

感染初期,主要危害叶鞘和茎干,开始在离地很近的叶鞘发病,产生圆形或梭形褐色病斑,不断扩展,最后造成茎干腐烂。后期就会发现叶鞘全部发病,病斑呈云纹状,湿度大时就会生长黄色或白色的霉状物。

二、发病原因

以菌丝和菌核在土中、病组织中越冬,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病,一般在温暖湿润天气下发病严重,传播迅速,大面积流行,早春发病是重要的侵染源,必须控制消灭,避免菌源基数过大,繁殖过快。阴雨、光照不足、的时节发病严重,播种刚好使生长拔节期在夏季的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种

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强的品种,比如华麦7号、鄂麦6号、阿夫、、冀84-5418、豫麦10号、豫麦13号。这些都是主麦区多年种植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值得推广种植,有一定的安全保证。

2.适播管理

在合适的时间播种可以减少一定的危害,可以早播一些时间,让拔节期错过高温多雨气候,就可以减少危害可能性。田间早播温度较低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一定要及时拔除杂草,避免长起后对小麦基部形成郁闭环境,增加温湿度,加重病害。

3.药剂

在播种前使用B#力粉或是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进行药剂拌种,消毒种子,避免种子感病。用1kg种子加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来解除喷药后的要害,如果急着下种就可以使用。拔节期,一亩使用有效成分井冈霉素10克或者苯甲·丙环唑6-9克来防治病害。麦田密集喷不到根部,可以增加用水量,让药剂流到根部。

如果你种植的麦田发生了这样的病害,可以结合种植地的天气和病情发生状况来参考治疗,希望可以有一定的帮助。更多小麦相关内容可以继续关注更新,自行查阅。

玉米纹枯病的症状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的疾病。那么玉米纹枯病的症状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主要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二、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菌丝体侵入玉米表皮组织时产生侵入结构。接种6天后,菌丝体沿表皮细胞连接处纵向扩展,随即纵、横、斜向分枝,菌丝顶端变粗,生出侧枝缠绕成团,紧贴寄主组织表面形成侵染垫和附着胞。电镜观察发现,附着胞以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后在玉米组织中扩展。接种后12天,在下位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有的充满细胞,有的穿透胞壁进入相邻细胞,使原生质颗粒化,最后细胞崩解;接种后16天,AG-IIA从玉米气孔中伸出菌丝丛,叶片出现水浸斑;24天后,AG-4在苞叶和下位叶鞘上出现病症。再侵染是通过与邻株接触进行的,嘶以该病是短距离传染病害。

三、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及时深翻消除病残体及菌核。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

2.选用抗(耐)病的品种或杂交种,如渝糯2号(合糯衡白522)、本玉12号等。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

3.药剂防治、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4.提倡在发病初期喷洒移栽灵混剂,具体方法见移栽灵混剂使用指南。

什么是水稻纹枯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是一个极其古老的作物。据考古发现,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栽培稻有2个种即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其中亚洲栽培稻种植面积大,遍布全球各稻区,所以称之为普通栽培稻。什么是水稻纹枯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

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早、中、晚稻上均有发生为害。农民也称花脚秆。稻株受害后,一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0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症状】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色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断。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水稻植株具蜡质层,硅化细胞是抵抗和延缓病原菌侵入的一种机械障碍,是衡量品种抗病性的指标,也是鉴别品种抗病性的一种快速手段。水稻对纹枯病抗性高的资源较少,目前,生产上早稻耐病品种有博优湛19号、中优早81号。中熟品种有豫粳6号、辐龙香糯。晚稻耐病品种有冀粳14号、花粳45号、辽粳244号、沈农43号等。

2.加强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3.打捞菌核

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并带出田外深埋。

4.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纹枯病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先后发现了一些对稻纹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真菌和细菌。拮抗真菌有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拮抗细菌有假单胞菌属和芽孢菌属的一些种等。

5.药剂防治

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及时施药,控制病害扩展,过迟或过早施药,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010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需要用药防治。前期(分蘖末期)施药可杀死气生菌丝,控制病害的水平扩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可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扩展,保护稻株上部功能叶不受侵染。常用药剂是井冈霉素,每亩可选用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40克,或5%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30%苯丙丙环唑乳油15~25毫升或2.5%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水剂(纹曲宁)250毫升,对水50一60升喷雾。

《茭白纹枯病的综合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