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w59.com - 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丹参的高产栽培技术,建议采用根段方式繁殖,产量更高》,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整地施肥:宜选排灌良好,ph值近中性,微酸或微碱性的土地,每亩施圈肥或土杂肥1.5-2万公斤。繁殖:有种子、扦插、分株、根段等繁殖方法,根段方式产量更高。田间管理:主要做好蹲苗、排灌、施肥及摘蕾工作。收获加工:一般在霜降到立冬之间或春季发芽之前收获,将根刨出后去净泥土晒干即可。

丹参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应该生活中很多人都吃过,丹参它是属于一种中药,对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丹参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很多的药里面都含有丹参的成份,因此它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很多种植户也开始进入丹参种植行业,掌握丹参的种植技术,是保证后期高产高收益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丹参的高产栽培技术。

丹参的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与施肥

尽量选择排灌良好,ph值接近中性,微酸或微碱性的土地种植,每亩施圈肥或土杂肥1.5-2万公斤,将肥料捣细后撒于地内,深耕30-40cm,耙细要整平,做90cm宽的平畦,畦埂宽24cm左右,播种时如果土壤较为干旱,则要先浇水灌畦,等到水渗下后再开始种植。

2、繁殖方法

常见的繁殖方法有种子、扦插、分株和根段等方法,一般以根段繁殖产量较高,而生产上主要以根段育苗移栽和分株繁殖为主。

种子育苗:每年7-8月种子成熟后,再分期分批采下种子及时播种,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12-15cm,开1.5cm左右深的浅沟,再将种子掺砂均匀地撒于沟内,最后覆土搂平,稍加填压即可。如果土壤温润,一般在播种后的10-15天就可以出苗。一般每亩用种1-1.5公斤,当苗长到9-12cm高时,就要移植到大田里,起苗时要隔一行起一行,留下的苗再按株距9-12厘米定苗。移栽地按行距24-30cm,株距9-12cm,挖9cm左右深的穴,每穴栽2-3株左右。栽后再浇水,等水渗下后再培土压紧,这样可以提其高成活率,也可以在每年7-8月间采用直播方式,按行距24-30cm开沟,其方法与种子育苗基本一样。每亩用种子1-1.5公斤左右,如果是在当年播种,只要浇水施肥等管理措施及时,整个过程生长良好,一般到第二年年底收刨,亩产可达250公斤左右。

分株:在每年的早春或晚秋收刨丹参时,将其根剪下以作为药用。根据自然生长情况,大的芦头可分为3-4株,小的可分为1-2株或不分,一般根上部留3-6cm左右(秋季收刨的须剪去茎秆)。最后将分好的芦头按行距24cm,株距21cm,在已整好的畦地里,挖穴栽种,深度与原来的地里相同。栽后要立即浇次水,待水渗下后培土压紧。晚秋栽种的,年前是不能萌发新芽的,在每墩上面盖高6-9cm厚的土,既可防旱保墒,又可以避免人畜踩伤幼芽。待早春分株栽后,也要培土压紧,及时浇水,即可成活。

根段繁殖:早春收刨丹参时,即在惊蛰节气的前后,选择向阳避风处,挖深30cm,宽130cm,长不定的东西畦向育苗池。池底铺一层骡马粪或麦穰作酿热物,厚6-7cm左右,上面再铺一层砂或炉灰,土杂肥或圈肥和土混合好的育苗土,厚10~15cm。在育苗池的四周用土坯或砖垒上北高南低的矮墙。在惊蛰节气前后,选择粗壮、色鲜红,选0.5-1cm粗,无病害的新根。种根以根的上、中段为好,整理成肥,再剪成6-7cm长的根段。有条件地区根下端可浸泡50ppmABT生根剂溶液中2小时后垂直或略倾斜插于育苗池内,株距1.5-2.5cm,根上、下端不能倒置。选用根段繁殖后存下老母根可按大田分株移栽方法种植在大田中。

扦插完后,覆1cm左右厚的土,轻轻拍平即可。然后用30~40度的温水喷洒池面,一次性浇透,再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池墙上可架秫秸或竹竿,以防止塑料布下榻。为了防止夜间低温或寒流,可以覆盖稻草帘子,做到早晨揭,晚上盖。育苗池要保持土地温润,浇水要尽量选择温暖有阳光的中午进行,最好浇温水,浇水后及时将塑料薄膜盖好封固。育苗池温度保持在20~25度,20天左右幼苗就可以萌发出土,30天会展露新叶。如果池里温度超过30℃以上,就需及时通风温(一般揭开两侧薄膜即可)。待苗高2-3cm时,再选择温暖有太阳的中午,揭开薄膜晒苗。北方寒冷地区晚上仍需覆盖塑料薄膜,南方地区不用塑料薄膜覆盖。苗高6-9cm时即可移栽。移栽时间常在谷雨节气前后,一般整个育苗期40-50天。

根段大田直播:选0.5-1cm粗色鲜红的根,在大田墒情好的情况下直播,保证根的上头向上,可提早发芽,提高产量,一般株行20*25cm,每亩用鲜根35-50公斤,栽种时用手现折现栽,不可刀功。

3、田间管理

蹲苗:丹参幼苗返青之后,需要经常松土浅锄,一般不浇水以利根向下深扎,使新生根向下生长,少出细侧根和纤维根,以利于提高丹参的质量。

排灌:丹参移植后到缓苗前应保持畦地湿润,确保成活率,成活后一般不浇水,分株根段繁殖的地块,若在春季收刨,需要浇好封冻水。雨季一定要及时排水,以防烂根,追肥后要适量浇水。

施肥:一般在开始现蕾雨季封垄之前,可结合中耕,每亩追尿素30公斤和复合肥15公斤,或磷酸二铵20公斤。丹参根段繁殖的应重施基肥,促使后期的丰产丰收。

摘蕾:每年6-7月间,除留种子外,及时摘去花蕾。

4、收获加工

采用种子繁殖方式一般2-3年才能收获,而采用分株方式一般1年至2年即可收刨,只要整个种植过程管理得当,1年就可收获。根段育苗移栽一年就能收刨,一般在霜降到立冬之间或春季发芽之前。在畦的一端顺行深刨,防止刨断。将根刨出后,洗净泥土再晒干(防止雨淋或水洗)去净须根和附土,就可用来作为药用。每3公斤左右的丹参鲜根,可加工1公斤干货,一般以条粗,色紫红,无须根,杂质少者为佳,丹参的亩产干品一般在400-500公斤。

掌握丹参的科学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对后期提高丹参的种植产量以及获取更大的收益都是有至关重要的。

精选阅读

丹参苗的栽培技术


选择温暖湿润的环境以及肥沃疏松的土壤进行播种育苗,长至10厘米时进行移植,并做好中耕除草、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

一、丹参苗栽培管理

1、浇水

由于丹参讨厌干燥,所以在土壤表面干燥后,请从盆底提供充足的水。另一方面,随着湿度的持续,需要注意,因为它会导致根腐烂和枯萎。

如果花朵和花蕾随马球一起脱落,当接近树根的叶子脱落时,可能是因为它们太干了。把浇水时间再延长一点。

2、施肥

丹参通常需要额外的肥料,因为它生长活跃,花期长。如果种植幼苗时不混合肥料,每个月释放一次缓释肥料。

如果土壤含有肥料,让我们每月稀释三次液体肥料。但是,在仲夏时期施肥不是必需的。请在秋天施肥并保持凉爽。

3、病害虫

丹参是一种病重的植物。但是要小心,因为它可能被蜘蛛螨和蚜虫破坏。

(1)蜘蛛螨,蜘蛛螨是一种在干燥的夏季生长的害虫。它可能附着在叶子和茎上,导致它脱落,削弱茎干。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尽早喷洒药物以消除它,或者喷在叶子上并喷洒去除它。

(2)蚜虫,蚜虫是花朵开花时聚集在芽附近的害虫。如果你发现它,喷药并去掉它。

丹参高效栽培技术


丹参应该怎么栽培呢?在种植栽培的时候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概述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红根、血参。以根入药,含丹参酮、隐丹参酮、鼠尾草酚、丹参新酮等。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沙质壤土为好。性寒,味苦。具有活血祛淤、消肿止痛、养血安神之功能,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症。主产于四川、河北、山东、陕西、安徽、山西等省,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和栽培。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选地后每亩施有机肥3500千克,深耕耙平,作宽1.5米的平畦。

2.繁殖方法。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很少采用芦头繁殖和扦插繁殖。

(1)分根繁殖。秋季收获时选色红无腐烂,直径约1厘米的根条作种根,用湿沙储藏至第二年春栽种。也可选生长健壮、无病虫植株作种株,待春季栽种时随挖随栽。春栽于早春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2025厘米挖穴,穴深5~7厘米,穴底施入适量厩肥或土杂肥做基肥,与底土拌匀。然后将种根切成57厘米长的小段,每穴栽l段,栽后覆盖草木灰,再盖细土约2厘米。或采用地膜覆盖增加地温以培育种苗。每亩需种根约50千克。华北地区还可与冬小麦间种,小麦返青后在行间栽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厘米,麦收后加强肥水管理,同样可获得高产。

(2)种子繁殖。于3月下旬选阳畦播种,畦宽1.3米。按33厘米横向开沟条播,沟深1厘米。要拌细沙以均匀地撒入沟内,盖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播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出苗后在地膜上打孔放苗,苗高6厘米时间苗,至5月下旬即可移栽。或于当年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或立秋前后播种。山东采用麦茬育苗,第二年春季移栽。

(3)芦头繁殖。收挖丹参根时,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切下粗根作药材,将径粗0.6厘米的细根连同根基上的芦头切下作种根,按行株距33厘米25厘米挖穴,与分根方法相同,栽后覆细土23厘米稍压实即可。

(4)扦插繁殖。雨季剪取健壮茎枝切成15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将插穗斜插入湿润苗床土中,随剪随插。插后保持湿润,适当遮阴,待根长3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3.田间管理。用分根繁殖的苗,常因盖土太厚,妨碍出苗,因此要3-4月幼苗开始出土时查苗,结合中耕松土追肥2~3次,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多施磷、钾肥,并注意排涝,防止积水烂根,干旱时注意浇水。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叶斑病。叶上病斑近圆形,深褐色,后会合成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6-8月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

2)增施磷、钾肥,或于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

3)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12次。

(2)根腐病。初期支根或须根变褐腐烂,后逐渐向主根扩展,致使全根腐烂,外皮变成黑色,最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选地势高燥的地块。

2)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

(3)根结线虫病。根部长有许多瘤状物,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发育缓慢,叶片退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

1)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

2)整地时每亩施3%甲基异硫磷5千克,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

(4)夜蛾类。幼虫取食叶片,7-8月为害严重。防治方法:

1)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

2)低龄幼虫期用10%杀灭菊酯2000倍液、40%乐果8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2~3

采收加工

春栽在当年,秋播于第二年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时挖起全株,先放在地里晒,待根软化,不易折断后,再抖去泥沙,运回晒至六到七成干,把根捏拢,割去地上部分晒至八到九成干再捏1次,然后晒干即成。一般亩产200~300千克。

段木木耳栽培技术


众所周知,木耳也是可以通过人工来栽培的,常用的栽培技术为段木木耳栽培技术,那么段木木耳栽培技术具体是怎样的呢?

一、场地选择

选择合适的场地,一般要求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温差小等。

此外,还应选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遮阴较少,比较温暖,湿度大,而且耳树资源丰富,靠近水源的地方。

场地选好后要进行清理,首先把杂草、枯枝烂叶清除干净,开好排水沟,并在地面上撒石灰和喷敌敌畏等进行灭菌杀虫。

二、耳树选择

栽培黑木耳的耳树,种类很多,凡能栽培香菇的树种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主要的是选用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栎、米槠、华氏栎等;此外,枫杨、枫香、榆树、槐树、柳树、桑树、悬铃木、榕树等也是产区常用的树种。

砍树时期是从树木进入休眠之后到新芽萌发之前。树龄以8~10年生为宜。树径在10~14厘米为好。砍树后经去梢。剃枝,据截成1~1.2米的段木。把锯好的段木,架晒在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使它尽快发酵。每隔10天左右翻动一次,促使段木干燥均匀。一般架晒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干,即可进行接种。如段木有感染杂菌、害虫,可在接种前用茅草或树枝熏烧,至表皮变黑为度,既可清除病虫,又可增强树皮吸热、吸水性能,有利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三、栽培流程

1、人工接种

一般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时候。具体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南方各省约在3~4月间。适当提早接种,有利早发菌,早出耳,同时早期接种气温低,可减少杂菌,害虫的感染。

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阳光下晒2~3小时后备用。人工接种常用的菌种有木屑菌种、树枝菌种和楔形木块菌种。接木屑和树枝菌种的,要用电钻或直径11~12毫米的皮带冲打孔,穴探15~20厘米。一般纵向种穴间距离10~12厘米,横向种穴间距离为4~6厘米。

如适当密植,把纵向种穴间距离缩短至6~7厘米,有利于发菌和提高产量。行与行的穴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种要塞满穴,外加比接种穴直径大2毫米的树皮盖,盖平、盖紧,以防菌种干燥。接树枝菌种的,种木要与耳木平贴。打穴、接种、盖盖等要连续作业,以保持接种穴、菌种和树皮盖原有的湿度,才有利于菌种的成活。采用楔形木块菌种的,要用接种斧或木工凿,在段木上砍凿成45角2厘米深的接种口,然后用小铁锤将楔形木块菌种打入接种口,锤紧、锤平。

2、上堆发菌

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以促使菌种在耳木中早发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须将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将接种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层堆叠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内悬挂干、湿温度计,四周用薄膜覆盖严密,堆温控制在22~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间要留5~6厘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气。上堆后每隔6~7天翻堆一次,调换耳木上下左右内外的位置,使温湿度一致,发白均匀。如果耳木干燥,可适当喷水调节,待树皮稍干后,再覆盖塑料薄膜。遇气温高时,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风换气一次,并结合喷水降温。一般经3~4星期的堆叠,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场。

3、散堆排场

散堆排场是上堆的继续,目的是使菌丝向耳木深处蔓延,并使其从生长阶段迅速转入发育阶段。排场的场地要求向阳潮湿,并有适当遮蔽,排场时将耳木一根根平铺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为泥土地,应先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头着地排放于横杆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这样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气,接受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促进耳芽生长,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贴地,造成过湿,闷坏菌种和泥土溅污耳木。排场阶段,每10天左右要将耳木翻动一次,井喷水调节湿度,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架。

4、起架管理

起架应选择雨后初晴的天气,将排场的耳木进行逐根检查,凡有一半耳芽长出的耳木即可检出上架,用四根1.5米长的木杆,交叉绑成X字形,上面架一根横木,然后把检出的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为30~45,每根耳木留4~7厘米间距。管理上主要抓耳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的协调,特别要抓好水分管理,段木含水量保持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水分管理要有促有控,促控结合。喷水的时间、次数和水量应根据气候,耳木于湿和幼耳生长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气温高时每日早、晚喷。采用干干湿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喷水,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长大。每次采耳后停止喷水2~3天,让耳木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使其稍加干燥,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行喷水以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

四、病虫害防治

为害黑木耳的杂菌,较常见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霉、木霉等。常见的害虫有蜗牛、菌蛆、蓟马、蛞蝓、伪步行虫、四斑丽胛等。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般应抓好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1、在砍树、剃枝、截段、翻堆等过程中,尽量不要损伤树皮,截口和伤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杂菌侵入。

2、选用优良菌种,适当提早接种季节,把好接种质量关,使黑木耳菌丝在耳木中首先占优势,以抑制杂菌为害。

3、认真清理耳场,并撒施石灰粉进行地面消毒和喷200倍的敌敌畏药液消灭越冬害虫,以切断病源和虫源。

4、耳木上出现杂菌,应及时刮除,以防孢子扩散,并用石灰水洗刷耳木,放于烈日下曝晒2~3天,然后再用来苏尔喷雾杀灭。

5、害虫应根据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药物防治。对蜗牛、蛞蝓等可用300~500倍的五氯酚钠喷洒地面驱除,或于清晨傍晚进行人工捕捉。也可用1:50:50的砷酸钙加麦皮加水制成毒饵诱杀。蓟马可用15000~3000倍的乐果喷杀。伪步行虫,可用1000~1500倍的敌敌畏或0.1%~0.2%的敌百虫喷雾杀灭。四斑丽呷可用鱼藤精喷杀,也可用300~500倍的敌敌畏喷洒地面驱赶成虫。

成熟的黑木耳,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就能采收了。

木耳段木栽培技术


众所周知,木耳也是可以通过人工来栽培的,常用的栽培技术为木耳段木栽培技术,那么木耳段木栽培技术具体是怎样的呢?

一、场地选择

选择合适的场地,一般要求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温差小等。

此外,还应选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遮阴较少,比较温暖,湿度大,而且耳树资源丰富,靠近水源的地方。

场地选好后要进行清理,首先把杂草、枯枝烂叶清除干净,开好排水沟,并在地面上撒石灰和喷敌敌畏等进行灭菌杀虫。

二、耳树选择

栽培黑木耳的耳树,种类很多,凡能栽培香菇的树种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主要的是选用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栎、米槠、华氏栎等;此外,枫杨、枫香、榆树、槐树、柳树、桑树、悬铃木、榕树等也是产区常用的树种。

砍树时期是从树木进入休眠之后到新芽萌发之前。树龄以8~10年生为宜。树径在10~14厘米为好。砍树后经去梢。剃枝,据截成1~1.2米的段木。把锯好的段木,架晒在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使它尽快发酵。每隔10天左右翻动一次,促使段木干燥均匀。一般架晒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干,即可进行接种。如段木有感染杂菌、害虫,可在接种前用茅草或树枝熏烧,至表皮变黑为度,既可清除病虫,又可增强树皮吸热、吸水性能,有利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三、栽培流程

1、人工接种

一般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时候。具体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南方各省约在3~4月间。适当提早接种,有利早发菌,早出耳,同时早期接种气温低,可减少杂菌,害虫的感染。

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阳光下晒2~3小时后备用。人工接种常用的菌种有木屑菌种、树枝菌种和楔形木块菌种。接木屑和树枝菌种的,要用电钻或直径11~12毫米的皮带冲打孔,穴探15~20厘米。一般纵向种穴间距离10~12厘米,横向种穴间距离为4~6厘米。

如适当密植,把纵向种穴间距离缩短至6~7厘米,有利于发菌和提高产量。行与行的穴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种要塞满穴,外加比接种穴直径大2毫米的树皮盖,盖平、盖紧,以防菌种干燥。接树枝菌种的,种木要与耳木平贴。打穴、接种、盖盖等要连续作业,以保持接种穴、菌种和树皮盖原有的湿度,才有利于菌种的成活。采用楔形木块菌种的,要用接种斧或木工凿,在段木上砍凿成45角2厘米深的接种口,然后用小铁锤将楔形木块菌种打入接种口,锤紧、锤平。

2、上堆发菌

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以促使菌种在耳木中早发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须将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将接种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层堆叠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内悬挂干、湿温度计,四周用薄膜覆盖严密,堆温控制在22~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间要留5~6厘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气。上堆后每隔6~7天翻堆一次,调换耳木上下左右内外的位置,使温湿度一致,发白均匀。如果耳木干燥,可适当喷水调节,待树皮稍干后,再覆盖塑料薄膜。遇气温高时,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风换气一次,并结合喷水降温。一般经3~4星期的堆叠,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场。

3、散堆排场

散堆排场是上堆的继续,目的是使菌丝向耳木深处蔓延,并使其从生长阶段迅速转入发育阶段。排场的场地要求向阳潮湿,并有适当遮蔽,排场时将耳木一根根平铺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为泥土地,应先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头着地排放于横杆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这样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气,接受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促进耳芽生长,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贴地,造成过湿,闷坏菌种和泥土溅污耳木。排场阶段,每10天左右要将耳木翻动一次,井喷水调节湿度,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架。

4、起架管理

起架应选择雨后初晴的天气,将排场的耳木进行逐根检查,凡有一半耳芽长出的耳木即可检出上架,用四根1.5米长的木杆,交叉绑成X字形,上面架一根横木,然后把检出的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为30~45,每根耳木留4~7厘米间距。管理上主要抓耳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的协调,特别要抓好水分管理,段木含水量保持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水分管理要有促有控,促控结合。喷水的时间、次数和水量应根据气候,耳木于湿和幼耳生长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气温高时每日早、晚喷。采用干干湿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喷水,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长大。每次采耳后停止喷水2~3天,让耳木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使其稍加干燥,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行喷水以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

四、病虫害防治

为害黑木耳的杂菌,较常见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霉、木霉等。常见的害虫有蜗牛、菌蛆、蓟马、蛞蝓、伪步行虫、四斑丽胛等。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般应抓好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1、在砍树、剃枝、截段、翻堆等过程中,尽量不要损伤树皮,截口和伤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杂菌侵入。

2、选用优良菌种,适当提早接种季节,把好接种质量关,使黑木耳菌丝在耳木中首先占优势,以抑制杂菌为害。

3、认真清理耳场,并撒施石灰粉进行地面消毒和喷200倍的敌敌畏药液消灭越冬害虫,以切断病源和虫源。

4、耳木上出现杂菌,应及时刮除,以防孢子扩散,并用石灰水洗刷耳木,放于烈日下曝晒2~3天,然后再用来苏尔喷雾杀灭。

5、害虫应根据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药物防治。对蜗牛、蛞蝓等可用300~500倍的五氯酚钠喷洒地面驱除,或于清晨傍晚进行人工捕捉。也可用1:50:50的砷酸钙加麦皮加水制成毒饵诱杀。蓟马可用15000~3000倍的乐果喷杀。伪步行虫,可用1000~1500倍的敌敌畏或0.1%~0.2%的敌百虫喷雾杀灭。四斑丽呷可用鱼藤精喷杀,也可用300~500倍的敌敌畏喷洒地面驱赶成虫。

成熟的黑木耳,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就能采收了。

香菇段木栽培技术介绍!


随着香菇市场的日益扩大,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加,香菇种植也成立不少人致富的好门路。所以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下香菇段木的栽培技术,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好好了解下哦。

香菇段木栽培技术

1.段木准备

选择树龄15-30年生的粟树、柞树、槲树、桦树、胡桃楸、千金榆、生赤杨等树种作为段木,然后在深秋或冬季进行砍伐、截断。然后将其运送到菇场风干、堆放、架立。

2.菇场选择

选择菇树资源丰富,便于运输管理,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附近要有溪流等水源,常年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在70%左右。

3.接种

用有木屑菌种或木塞菌种在气温在5-20℃的季节里进行接种,接种后将菇木按一定的格式堆放在一起,使菌丝迅速定植。

4.发菌出菇管理

在堆垛初期要注意遮阴控温,在高温季节要注意喷水调湿。等菇木已到成熟时期,先进行浸淋水处理,然后在立木。最后控制好温度、湿度等,做好出菇的相关管理。

一般当一批香菇采摘完毕或一季停产后,要让其生息养菌,以便下次好继续出菇。

《丹参的高产栽培技术,建议采用根段方式繁殖,产量更高》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