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枣树丛枝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枣树丛枝病是类菌质体危害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由轮纹叶蝉类昆虫传播,或根茎叶苗或嫁接苗的接芽和砧木带菌传播。发病地区较普遍,常成为枣树栽培上的癌症。

目前有几种有一定治疗效果的防治方法:1.繁殖枣苗时,选用无病母苗的根蘖苗,取用无病母株上的接芽,选用无病砧木。2.已发病的树,根据病情轻重,区别对待,即初发病和病轻的树,剪除病枝,减少病源可以控制病情的加重,对全枝无病者应及时创掉,以免蔓延。3.药剂防治(只适用于病轻的枣树)可用盐酸四环素液(或盐酸土霉素液)注射法。用一般医用四环素片(或土霉素片,0.25单位/片)4片,研成粉末。取水100cc(毫升),先取25-30毫升水,加入1毫升盐酸,再放入研成粉末的四环素,摇匀,然后将余下的75X70毫升的水对入,摇匀备用。使用时先用配好的药液喷病枝,再在病枝上采用打吊针方法缓缓注入配好的药。3.在病枝下方对应的根上注射配好药液。还可用盐水浇根法。用1-3%左右的盐水浇根,这是群众常用的土方法。

小编推荐

种枣树枣疯病的防治


近日,许多读者咨询,他们种植的枣树每年都受到枣疯病的危害。这是咋回事?应怎样防治?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冯义彬。

冯专家说,枣疯病又称丛枝病、公枣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主要通过传病昆虫来传播。影响枣疯病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嫁接时间。6月底以前接种的当年可发病,以后接种的翌年花后才出现症状。二是接种部位。接种于根部的当年就发病,接种于枝上的发病较晚,到翌年才发病。三是接种量。皮接块数多时发病较快。枣树发病一般从部分枝条、枣股及根蘖上先发生,也有整株同时发病的,症状由局部扩展到全株。枣疯病的发生与枣树品种有关,枣树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也不相同。枣园土壤干旱瘠薄、管理粗放、树势弱的发病较重,反之则轻。但在盐碱地很少发病。枣疯病的发生与流行还和枣园的海拔高度、坡向及繁育方式有关。防治枣疯病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选育抗病品种。注意发现和利用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枣疯病的根本措施。二、铲除病株。枣疯病病株是传病的病源,必须及早铲除,并将树根刨净,以免传染其他植株。三、防治传病昆虫。每年喷施3~4次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控制传病昆虫的数量,以控制病害蔓延。四、选育无病苗木和加强检疫。坚持在无病园中采穗、接芽和繁殖苗木,培养无病苗木。苗木一旦出现发病症状,应立即将其拔除。另外要加强检疫,防止从发病区调苗、采穗。

种枣树根癌病的防治


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北方枣区有发生。根部受害后地上部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叶片变黄、早落,枝梢衰弱甚至枯死,但很少能导致全株枯死。病菌除为害枣树外,还侵害苹果、梨、桃树、板栗、柿、李、核桃、杨树、柳树等。

(一)症状

主要发生在枣树根颈部,主根及侧根上也有发生,个别的可发生在地面以上。受害部形成癌瘤,初为青灰色或肉红色,光滑柔软,后期随着瘤的增大变为褐色或深褐色,本质变得坚硬,表面粗糙、龟裂或凹凸不平。有的癌瘤后期变为腐朽。

(二)病原

属于细菌中野杆菌属的根癌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生或链生,长1.2-5微米,宽0.6-1微米,有1-4根周生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三)发病规律

根癌细菌在癌瘤的皮层内中在土中的病瘤残体上越冬。借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地下害虫的活动也有一定的传播作用。带病菌木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细菌自伤口侵入,刺激植物细胞迅速分裂,产生大量分生组织,形成癌瘤症状。在土壤潮湿温暖的条件下,或碱性土壤、地下害虫造成的伤口多,均有利于发病。嫁接也可以传病。

(四)防治方法

1.嫁接时,不从病树上采取接穗;

2.育苗时不在病地育苗;

3.苗木调运时严格植物检疫,剔除病苗烧掉,并对健苗用0.5%硫酸铜或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浸根10分钟进行消毒灭菌。

4.轻病株可挖开根基土壤,暴露晒根,切除病瘤并用0.1%汞水消毒后,涂波尔多液保护伤口。

5.加强地下害虫防治。

种枣树桃蛀螟的防治


又名桃蠹螟、桃斑螟,杂食性害虫,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幼虫危害冬枣、桃、李、柿、栗、苹果、梨、石榴、山楂等多种植物果实或种子。果实受害时其中充满虫粪,引起腐烂,严重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

桃蛀暝食性杂,发生期长,有多种寄主的地区常转移危害。在北方1年发生2代,黄淮地区3~4代,长江流域4~5代。在山东第2、3代幼虫危害石榴、枣、冬枣、桃、了最重,第2代危害向日葵和玉米及各种果实。以老熟幼虫越冬。华北一次年5月越冬代成虫羽化,白天静伏背阴暗处,夜间具老眼光趋光晚上8~10点交尾产卵。卵主要产在花萼中,1~6粒不等单粒散产。初孵幼虫多从萼内或复果、贴叶等隐蔽处蛀食钻入果内。据调查,从萼嘴处蛀入果内的占0%。幼虫有转主危害特征。幼虫老熟后多在被害果内或果间及树皮缝中结长椭圆形白色丝茧,在茧内化蛹。

消灭越冬幼虫。早春刮树皮,堵树洞。及时处理向日葵花盘、玉米、高粱等残株,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捡拾落果及摘除被害果,集中沤肥,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成虫发生期和产卵盛期喷布50%辛硫磷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2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第1代幼虫孵化初期喷50%杀暝松40%乐果乳剂1200倍液,1周后再喷1次,效果良好。

用50%辛硫磷或20%中西除虫菊酯或90%敌百虫0.5千克加土00倍及水10克左右,和成药泥,团成团堵塞萼筒,不仅因防治第1代幼虫,还可防治第2、第3代幼虫,有效期70~80天。利用桃蛀螟产卵对向日葵花盘有较强趋性的特点,在果园种植一些向日葵,开花后引诱成虫产卵,定期喷药消灭,同时还可诱杀茶翅蝽和白白星人龟子。

种枣树龟蜡蚧的防治


近些年来,枣龟蜡蚧在我市各县蔓延,危害严重,致使枣树树势普遍衰弱,产量明显降低,甚至绝产。为有效地开展好枣龟蜡蚧的药剂防治工作,自1996年以来,我们连续4年开展了除治枣龟蜡蚧试验,并取得了明显效益。

一、确定喷药除蚧的有利时期

枣龟蜡蚧卵孵化若虫后的第4-5天就披上白色蜡质,并且日益加厚,不易药剂防治。因此药剂除蚧最有效的时期是若虫披蜡前卵孵化成若虫后的3-5天内。但由于该虫产卵量大、繁殖数量多,其卵孵化成若虫时间也较长,所以防治此虫喷药时期上很难掌握。在药剂选用上既要有灭除初孵化若虫的效果,又要有杀卵功效,并对初披蜡若虫还应有强力渗杀作用。

为了确定枣龟蜡蚧药剂防治的最有效期,我们于96-97年在8县(区)设立9个试验点,连续两年观察,总结出该虫在我市的孵化初期为7月5-7日,盛期7月12-15日,末期7月19-23日,因此,防治的有效期应为这三个时期。

二、药剂除治效果

1997年,我们在各试验点于这三个时期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选用40%水胺硫磷1000倍、加助剂害立平1000倍。每点固定2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上五个部位随机选5个10厘米长的枝段,挂牌固定,调查喷药前后害虫个数。

结果表明,喷药前平均每枝段有虫64个,三次药剂防治后,每枝段残留虫2.3个,虫口密度减少了96%。

试验结果说明,按要求开展的药剂除蚧,无论在时期上还是药剂选择上都是适宜有效的。

三、治蚧对恢复树势和产量的效应

在治蚧同时,我们在每个试验点选树龄、树势相近枣树4株,2株喷药,2株不喷药做对照,第二年调查新生枣头与永久性第二次枝的数量以及产量。

结果表明,处理树平均每株有新生枣头103.75个,比对照的52.75个增加了96.7%,每枣头有永久性二次枝12个,比对照的7.75个增加了58.6%,产量40.75公斤比对照的15.55公斤提高了162.1%。

试验结果表明,药剂除蚧后,对第2年树势和产量的恢复有明显效果。

种枣树绿盲蝽的防治


绿盲蝽又称牧草盲蝽,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2001年绿盲蝽在沧州枣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为害果实,为历史罕见。据6月16~18日(第二代绿盲蝽发生盛期)在沧县黄递铺乡阳寺、刘庄子等地调查26块枣园,平均每棵枣树2688头,最高的1棵达4032头。沧县、献县等枣区均普遍发生,发生面积近66.7万平方公顷。

1发生为害特点

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花蕾受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重者其花几乎全部脱落。幼果受害后,有的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在本地区此虫1a发生5代。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3~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第一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为害枣芽。第二代发生盛期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是为害枣树最重的1代。第三、四、五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主要为害树下豆类、玉米等作物。

2暴发成灾原因

1)寄生范围广泛。绿盲蝽在本地区原来为牧草、棉花上的害虫,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到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为害。本地区的枣树、豆角、茄子、甜瓜2001年受害甚重,有的地块甚至绝产。

2)合适的气候条件。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最适合其发生。2001年4月份平均气温为21℃,4月29日降雨25.6毫米,其温、湿度对越冬卵的孵化非常有利,导致5月上、中旬第一代绿盲蝽为害达到高峰。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枣树花芽分化及花蕾的发育,另一方面直接为害幼蕾,造成花蕾脱落,并影响了以后的花蕾形成。这也正是2001年枣树花蕾偏少的原因之一。6月13日、14日、16日,本地区连续降雨,降雨量达35毫米,加上第一代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虫口基数大,进而导致第二代绿盲蝽暴发成灾。据统计,落果率达40%,重者高达70%,使小枣减产30%~60%。

3)防治不及时。绿盲蝽自1986年在本地区就有所发现,但未能得到有力的防治。一方面由于绿盲蝽成虫多在夜晚或清晨爬到叶、芽是取食为害,受惊后爬行迅速,又由于其个体较小,体色与叶色相近,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年来,发生不整齐,规模小,不构成灾害,从而引起生产上的重视。2001年同样也未列入重点防治对象,等到发现其对枣果为害严重时,绿盲蝽已长成成虫,飞翔能力极强,错过了喷药时机,防治困难。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绿盲蝽以卵在枯枝、杂草、粗皮裂缝内越冬。结合冬季清园,开春刮树皮,可减少越冬虫卵。或于3月中、下旬结合刮树皮,喷波美3~5的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越冬卵。

2)化学防治。绿盲蝽卵的孵化需要65%以上的相对湿度,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于5月初、6月中旬、7月中、下旬在各代的若虫期及时喷药,进行防治。以触杀性较好和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混合喷施效果最好。如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和5%啶虫脒(绿园2号乳油)3000~3500倍液混合喷施。由于绿盲蝽白天一般在树下杂草及行间作物上潜伏,夜晚上树为害,因此,喷药要着重树干、地上杂草及行间作物。做到树上树下喷严、喷全。一旦成虫大发生,要老求全村,甚至全乡枣农在傍晚或早晨统一进行喷药,防止成虫串飞,达到根除目的。

《种枣树丛枝病的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