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措施。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猪苓的栽培管理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温度管理:

猪苓作为一种真菌,其与蜜环菌形成的寄生与反寄生关系或称共生关系,基本上确定了它们的习性相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当温度达到12℃以上时,二者开始萌发,达到14℃时猪苓即开始膨胀长大,蜜环菌才能够进入正常生长代谢阶段;此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如达到26℃以上,二者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达到30℃时,即进入高温休眠。根据该特性,可以进行合理地调控,比如适量浇水降温、遮阴降温等。

实践表明,遮阴降温是对猪苓生长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野外选择栽培地点时必须要在树荫下,但是,即使在荒山上或裸地上,也可采取搭建阴棚、种植长蔓型植物等方式予以遮阴。总之方法很多,只要根据具体条件合理设计与操作,将猪苓生长的土层中温度控制在28℃以下,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是夏季管理。冬春季节则应采取适当覆盖草苫、柴草、秸秆类,或在栽培沟上搭盖塑膜等进行增温,各种方法均可,目的是增温、保温,只要使土层内保持12℃以上,猪苓即可缓慢生长。注意尽量不要使温度降至8℃以下(零下20度不死亡),以最大程度地延长猪苓的生长时间。(2)水分管理:

苓种或菌种等在运输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外力的撞击、揉搓等,导致其带伤播种,正常条件下,伤口愈合需要约5天左右,因此,播种后不要即时用水,约一周后方可浇透水;此后,根据土质状况及气候状况,约每7~10天浇一次水,使沙土湿润;沙土含水率一般在30%~40%之间。注意春夏之交季节如有干热风、大旱天气等,则应加大浇水频率,并需每月应至少灌透水一次,否则将因过度干燥使蜜环菌菌索生长缓慢、活力降低或死亡。(3)保护管理:第一,遮阴管理。遮阴的主要作用一是降温,二是防止水分过量蒸发流失,如在室内栽培,不存在遮阴问题。但在山坡、果园及平地的栽培时,则必需采取遮阴措施,主要方法:依靠原有树木的遮阴、种植长蔓型植物搭架遮阴、搭架后利用秸秆、杂草类遮阴、植草皮、直接在栽培沟上覆盖秸秆、柴草等。第二,蓄水、排水。野外尤其山坡栽培猪苓时,春季干旱时,应将栽培坑(沟)下游方向稍加围高,以利保存和利用水分,但当汛期雨水频繁且雨量较大时,则应将栽培坑稍加屯高,以免存水。第三,猪苓生长过程是其菌核的膨大过程,需要相应的土壤通气性,因此,应防止人畜践踏,尤其大牲畜的践踏,将使栽培坑被踏之下陷,既破坏了猪苓的生长微环境,又使之下凹积水。

(4)通风管理:

该项管理主要针对地下室、防空洞之类场所,该类场所的最大不足之处是通气性差、湿度高且稳定,因此,应予定期通风,尤其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通风换气不仅排除其中二氧化碳等废气,而且还可顺便降低其湿度,从而为猪苓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zw59.com延伸阅读

猪苓种植栽培的技巧


1.选地与整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选择海拔1000~2000米、地形选择荫坡或半荫坡半阳坡地为好,坡度在15~45度,土壤选择20厘米以上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2.材料(以每平方米计)。猪苓菌种3瓶,蜜环菌种3瓶及一定量的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猪苓生长素,阔叶树叶,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3.窝底铺树叶。铺树叶厚度为2~3厘米,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左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再盖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10厘米左右腐殖土,然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

4.温度。猪苓在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到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5.采收及加工。用纯猪苓菌种播种的成熟期约3年左右,(老方法栽培的为5~6年),当猪苓色黑质硬(称老核)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7~9月采收。

将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掉杂质,刷洗干净、晒干,即为商品药材。装入麻袋或竹筐,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待售。猪苓外皮呈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优级品。

怎样高产栽培猪苓


猪苓,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以菌核作药用,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之功效。临床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浊、赤白带下等症。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显著的抗癌作用。主产地有陕西、云南、甘肃、吉林、安徽、山西等省。

形态特征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菌核呈长形块或不规则块状,有的呈姜状,稍扁,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及瘤状突起;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伞形或伞状半圆形,直径达15厘米以上。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宽1~3厘米,中部脐状,表面浅褐色至红褐色。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卵圆形。

一、生长习性猪苓生长发育需要密环菌提供养料。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6℃。土壤含水量以12~30%为宜。pH值以4.5~5.8为佳。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黄壤土为佳。

二、培养密环菌材和菌床

1、母种制作

原料配方:马铃薯200克(去皮)、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制作时,先将去皮的马铃薯切成薄片,放入1000毫升的水中,煮沸半小时,再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然后将琼脂放入滤液中溶化。再加糖搅拌均匀。并将水补充至1000毫升即成液体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用漏斗趁热分装入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上面用双层牛皮纸包扎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取出带培养基的试管趁热斜放,冷却凝固成斜面培养基,然后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将密环菌组织或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即成密环菌母钟。

2、原种制作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麦糠20%、木屑29%、石膏粉1%。将上述配料加水适量,调拌均匀后,装入菌种瓶内。料中心打透气孔,用棉赛将瓶口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并置于22~26℃室温下培养17天左右,菌丝布满培养料时,即得原种。

3、栽培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为木屑80%、马铃薯汁液20%。制作时,先将木屑装入三角瓶内,每500毫升瓶装10克,然后将马铃薯汁加入瓶内,使木屑湿透,再继续加至液面高出木屑0.5厘米为准。再将母指粗的栎类树枝,截成6~7厘米长的小节,用刀将皮部砍成鱼鳞状,每瓶插入三节,使枝条半露于培养料之外。经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接入三角瓶内。置入25℃下培养1个月,当三角瓶内培养基和短枝上长出大量棕红色的蜜环菌后即得栽培种。

4、栽培种扩大培养

选直径3厘米以下的新鲜阔叶树枝,截成30厘米的小段,用刀砍成鱼鳞状,将栽培种贴附在鱼鳞口上,堆积在30厘米深的地窖内。然后将木屑树叶覆盖在表层,保持湿润,在20~25℃温度下培养2个月左右,待菌丝长满树枝后,即可作培养菌材种材。

5、培养菌材和菌床

于6~7月选杨、柳、桑、枫、桦或栎等木质坚硬的阔叶树上直径10厘米左右的枝条,截成60厘米的木段,晒15天,使含水量70%左右。将其砍成一排鱼鳞口。每段3~4排,深达木质处。并排放入地窖内,再将菌枝放入两棒之间,每行放菌枝2~3枝。然后用阔叶树木屑将缝隙填平。如此再排上一层。并用树叶盖顶,加盖10厘米厚的土以保墒。培养两个月后蜜环菌便可长好。

三、培育猪苓

于4~6月或8~10月份,扒开菌床,取出上层菌材,摆入事先挖好的窖内,菌材间间距10厘米。下层就地不动。将小块猪苓贴附在鱼鳞口上和菌材两端,使苓种与断面或菌丝紧密结合。接好后,填充腐殖质土。轻轻压紧。然后覆细土10厘米,使窖顶呈龟背形,以排水,并加盖树叶以保墒。

四、管理栽好猪苓后,要保持窖内土适当湿润。防上人畜遣踏和鼠害。

五、收获与加工猪苓栽培后,2~3年方能采收。采收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将采挖出的猪苓,去净泥土和菌索,晒干或烘干后即可入药出售。折干率50%。以个大,皮黑、色亮,肉色粉白者为佳品。

猪苓的种植栽培方法


猪苓,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猪苓主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猪苓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栽培技术

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选择海拔1000~2000米、地形选择荫坡或半荫坡半阳坡地为好,坡度在15~45度,土壤选择20厘米以上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

整地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材料(以每平方米计)猪苓菌种3瓶,蜜环菌种3瓶,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猪苓生长素,阔叶树叶,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繁殖方法

窝底铺树叶2~3厘米厚,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左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再盖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10厘米左右腐殖土,然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购买菌种应认清优劣,谨防假冒,以免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

猪苓在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到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采收与加工

用纯猪苓菌种播种的成熟期约3年左右,(老方法栽培的为5~6年),当猪苓色黑质硬(称老核)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7~9月采收。

将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掉杂质,刷洗干净、晒干,即为商品药材。装入麻袋或竹筐,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待售。猪苓外皮呈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优级品。

种猪苓高产栽培的技术


猪苓是一种多年生的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表面呈褐色,苓肉白色,干后淡褐色、坚硬,略有弹性,稍轻,内部致密。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三种颜色,生长过程中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是商品药材,白色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猪苓同其它真菌一样,产生子实体及孢子,孢子形成锁状联合菌丝,以自身分解吸收木质素等营养,菌丝纽结而形成小白苓,白苓停止生长即转为灰色,并逐渐变成黑色与营养源脱离关系,这时只等蜜环菌侵入后,又开始继续生长,蜜环菌不侵入当年的白苓。只侵入休眠后灰苓和黑苓并形成共营关系。

经济价值及栽培状况。猪苓为著名传统药物、具有抗癌、消炎、利水功能,主治肾炎、肝炎、肝硬化、小便不利,全身浮肿、淋疾,猪苓中分离的猪苓多糖制剂对肝癌、食道癌、肺癌及白血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幼嫩的子实体味道十分鲜美,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猪苓生产过去一直依靠野生资源,随猪苓药用价值开发和猪苓在食品保健和化妆品应用,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八十年代末,科研人员采用菌核伴蜜环菌仿野生栽培,获得成功,但这种方法投入大,生长缓慢,效益低,难以推广。随着科学技术对猪苓的研究开发,采用孢子分离法制做出纯菌种进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生长期由过去的5-6年,缩短为3年,每平方米可获得10-15公斤鲜品猪苓,且栽培不受季节限制。可获得巨大的效益。宜于阔叶林大面积推广种植,是林业部门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林业为主发展林下经济,开展多种经营经济开发首选致富项目。

栽培方法:

1、选地。人工栽培选地十分重要。要以地形、地势、植被和土壤等诸多方面考虑。猪苓生长应选择在海拔300-1500米,坡度15-50度。地势东照阳和西照阳的半阳半背坡向为好,植被应选以柞、桦、槭、榆、柳、杨等灌木树种,土壤选择15公分左右的腐殖质土层下为黄沙粘土为好,微酸性,含水量在40%左右,盐碱土和草碳土地段不宜栽培。

2、温度。猪苓在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到9.5度即可萌发,在18-20度生长最快,超过28度生产缓慢,低于9度超过30度猪苓停止生长。

3、材料。⑴猪苓菌;⑵蜜环菌。猪苓和蜜环菌应选择菌丝粗状,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的优质菌种。⑶菌材:以柞、桦、槭、榆为好,木棒直径4-10公分,长60公分,并砍上鱼鳞口备用;⑷阔叶树叶;以湿润的树叶为好;⑸树叶和腐蚀土的混合物。

4、栽培方法。在选好的栽培地中,顺山挖栽培窝,窝与窝之间株距30公分,行距为50公分,并有作业道,窝的规格长1米,宽70公分,深15公分,每窝栽培两层猪苓,在窝底铺上2-3公分的湿树叶,选8-10公分左右的菌棒,用打眼器或电钻,钻眼深1.5厘米,眼距10公分,把猪苓菌种投入眼中,不用封口,然后每窝中间放一根。再把砍完的菌棒以行距6-8公分摆放在树叶上,把蜜环菌菌段摆放菌棒在鱼鳞口处,猪苓菌种掰成4-6公分的小块均匀地摆放在菌棒中间,上面铺上湿树叶,培上2公分的腐蚀土,在按上述规程进行第二层栽培,栽完后窝顶层盖约6公分并形成龟背形,以防窝内雨季积水。

管理与加工:管理简单,不用施肥,不用除草,使其保持自然生长,试验表明猪苓菌种在一适宜的条件下,播种50天左右,可长出豆粒大的白色幼苓,再经过40天左右即可形成灰苓和黑苓,3年后每窝为产鲜苓10-15公斤,按折干率40%可干品4-6公斤,采挖的猪苓去净泥土和菌索,及时晾干晒干或烘干,然后放在通风处保存待售。

效益分析:每平方米放1瓶猎苓菌,1瓶蜜环菌,即菌种款15元,栽坑人工费2元,材料费2元,总计19元左右,三年可产商品苓5公斤左右,按市场价每公斤60元,每平方米产值300元,除掉投资19元,可获利281元,每亩地可栽培300窝以上,可获利8.43万元,除人工看护费三年计1万元,计利润7.43万左右,效益非常可观。

猪苓栽培技术


种植猪苓时,首选土壤肥沃、多为疏松的砂质土壤,最好是在半阴坡地区。栽培时间为每年的3-4月或者是秋季的7-8月。栽培前要培育好菌床和菌材,通常选用有蜜环菌的枯朽树枝、树皮作为菌种。种植3-4年后才能进入繁殖旺季,全年都可以采摘。

一、猪苓高产种植技术

1.生长特性

猪苓喜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在地面下5厘米温度8~9℃时开始生长,15~20℃时生长最适,25~30℃菌丝停止生长,进入短期休眠或者长出子实体,度过不良环境以孢子繁衍生息。秋末冬初,地面下5厘米,温度低于8℃又进入冬季休眠期。一年中4~6月和9~10月为猪苓菌丝的活跃生长期。

2.栽培备料

猪苓种植选择栎类,桦树,槭树,枫树、赤杨、桑、柳等多种材质坚硬的阔叶树木锻,直径10厘米左右,锯成长60厘米,晾晒10~15天,使含水量70%左右,然后将其每隔3~5厘米,按品字形打三行孔,将猪苓菌种塞满孔内。

3.选地整地

猪苓种植应选择湿润,通透性能良好,土壤含水量30~50%微酸性的砂质壤土。坡向以西南或西北向的二阳坡为好,坡度在20~30度之间。地选好后,顺坡挖窖培育,窖深50厘米,长和宽各70厘米。

4.栽培时间

猪苓的栽培时间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5.下窖培育

将窖底挖松7~10厘米,放入1/3的腐殖质土,整平后,铺一层浸湿的干柞叶,将猪苓菌棒平放在树叶上,间距6~10厘米。棒与棒之间放一些蜜环菌枝,然后将蜜环菌栽培种撒在树叶树枝上。。将小猪苓紧贴在蜜环菌棒旁。然后填充腐殖土,轻轻压紧,不留空隙,松紧适度,不要压得太实。最后,覆盖细土10~15厘米,窖顶盖枯枝落叶,稍高出地面,使呈龟背形,以利排水。

6..栽后管理

猪苓培育不施肥、不除草,让其保持野生状态,但要经常保持窖土适当湿润,防止人畜践踏和鼠害。也不要任意翻看,以免破坏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植物59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猪苓栽培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猪苓的栽培管理措施》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水生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措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