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灰斑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但以东北产区最重,植株各部分均会受害,受害大豆种子变小,油分降低。

主要症状:植株和部分豆荚被感染后,均形成病斑,成株叶片病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部分呈灰褐色,也有灰色或赤褐色,病斑周围暗褐色,与健全组织分界明显。茎杆上病斑为圆形或纺锤形,灰色,边缘黑褐色。豆荚上、种皮上和子叶上也能形成病斑。

此病为真菌病害,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种子或病株上越冬,病种子长出幼苗后,子叶上形成病斑,生产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重复传播危害成株各部分。在东北一般6月上中旬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温度偏高、湿度偏大,多雨,此病发生严重。八、九月份雨水多的年份,种子带病率高。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选用未感染田生产的大豆种子,三是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总量为种子重的0.5%,进行拌种;苗期以后发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ml,还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

精选阅读

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灰斑病、霜霉病防治药剂介绍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近些年种植面积增大,因此大豆种植管理技术相信很多种植户都非常需要。大豆中后期是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下面给大家介绍大豆中后期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药剂。

1、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它可以咬破豆荚,然后进入荚内为害,成熟和未成熟的豆粒都是它危害的对象,在荚内吃食豆粒,并且在里面排便,等到大豆成熟前,自行钻出豆荚,找地方越冬,等到第二年继续危害。

防治药剂:

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亩使用剂量15-20毫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45%马拉硫磷乳油,每亩使用剂量80-110毫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每亩使用剂量16-24亳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9.3%氯虫苯甲酰胺+4.7%高效氯氟氰菊酯),每亩使用剂量15-20毫升。

2、大豆红蜘蛛

红蜘蛛是大豆中后期常见的害虫之一,红蜘蛛可以吸食大豆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白色的斑点。大豆结荚期时,红蜘蛛会导致结荚数减少,后期的结实也会受影响,最终出现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情况。

防治药剂:

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每亩使用剂量120-160毫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使用剂量30-40毫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20%唑螨酯悬浮剂,每亩使用剂量7-10毫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剂量30-40毫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1%阿维菌素+19%螺螨酯),每亩使用剂量100毫升。

3、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对大豆很多部位都会产生危害,如叶片变成灰色或者是灰褐色,茎部为红褐色,甚至还会有黑点,豆荚出现霉层等,不论叶片、茎部还是豆荚,哪个部位受害后,对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影响。

防治药剂: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每亩500-800倍液进行喷雾;

40%百菌清悬浮剂,每亩使用剂量80-120毫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剂量100-140克,兑水15kg,均匀喷雾;

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20%戊唑醇+10%肟菌酯),每亩使用剂量36-45毫升。

4、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危害豆荚后,外部看,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剥开豆荚后,会危害里面的豆粒,豆荚内有霉层,在豆粒的表面也会出现霉层,豆粒发黑,无光泽,豆粒霉烂等,危害着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减产严重。

防治药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亩可用剂量107-147克,兑水15kg,均匀喷雾;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500-1000倍液使用,兑水15kg,均匀喷雾;

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每亩使用剂量30-40毫升,兑水15kg,均匀喷雾;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剂量170-250克,兑水15kg,均匀喷雾;

60%唑醚·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0%吡唑醚菌酯+40%霜脲氰),每亩使用15-20克;

75%肟菌·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5%肟菌酯+50%霜脲氰),每亩使用15-20克。

以上就是大豆中后期容易出现的病虫害及防治药剂介绍了,种植户们为了有效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这些防治药剂一定要了解清楚了。

关于大豆病虫害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大豆高效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种板蓝根灰斑病防治


症状受害板蓝根叶两面生圆形病斑,直径2~6厘米,略凹陷,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后期病斑变薄发脆,龟裂或穿孔,潮湿时上生褐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老叶先发病,自下而上蔓延。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愈合,叶片早枯。

病原菌病原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sp.),属半知菌亚门。发生规律病菌随病残组织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或以种子带菌在新栽培区传播蔓延。日平均温度在23~25℃时有利于发病,病害蔓延迅速。7~8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①轮作和清洁田园,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封垄前中耕除草2次。②雨后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③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00)保护,或喷65%代森锌600-800倍液防治。发病期可采用喷洒36%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洒1次,防治1次或2次。

玉米、苹果、杨梅、豇豆、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是世界性病害,那么玉米、苹果、杨梅、豇豆、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详细了解一下。

一、玉米灰斑病

1.播种期在5月上中旬种植的玉米,玉米灰斑病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从脚叶开始,7月缓慢发展,危害至中部叶片,在8月份发病逐步加重,迅速暴发流行,到9月中下旬到达最高峰,形成所谓的秋风病。一般田块玉米灰斑病的病叶率达99%,病情指数达30以上;发生重的田块,玉米灰斑病的病叶率达99%,病情指数达90以上,短期内致玉米全株枯死。病害在玉米生育期内呈S型曲线流行。

2.药剂防治方法:在目前的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粒剂1500倍液(每亩40克兑水60公斤),或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亩100克兑水60公斤),或选用30%己唑醇悬浮剂(20g/亩,兑水45公斤),每710天防治一次,共防3次。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减轻发病。

二、苹果灰斑病

1.引起苹果灰斑病的病原物有2种:梨叶点霉和叶生棒盘孢。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北方果区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一般在秋季发病较多,为害也较重。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高温、高湿、降雨多而早的年份发病早且重。国光品种易感病。

2.防治方法:发病严重地区,选用抗病品种。灰斑病发生多在秋季,所以应重点抓好后期防治。发病前以保护剂为主,可以用下列药剂:1:2:200倍式波尔多液;200倍锌铜石灰液(硫酸锌0.5:硫酸铜0.5:石灰2:水200);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3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三、杨梅灰斑病

1.该病菌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的真菌引起的。

2.防治方法:(1)春季剪除枯枝,扫除落叶,减少病害传染源。

(2)新栽杨梅尽量选择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山地,培育管理中注意多施有机肥及钾肥。

(3)药剂保护与防治。据原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认为5月下旬、果实采后各喷药1次,前者以1:2:200的波尔多液,后者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为宜。

四、大豆灰斑病

1.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鲁豆10号,绥农8号,黑龙江的合丰25号、27号、28号、29号、30号,合丰34抗1、2、3、4、7、8、9、10号生理小种。但品种抗性很不稳定,在生产中应密切注意病菌毒力变化,及时更替新的抗病品种。

(2)提倡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

(3)喷药防治叶部或籽粒上病害,于结荚盛期采用飞机喷洒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北京市顺义县农药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五、豇豆灰斑病

1.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半年。

2.防治方法:(1)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2)与非豆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

(3)利用抗病品种。

(4)搞好温湿度管理,注意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5)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种大豆黑点病的防治


大豆黑点病是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危害豆荚和茎秆,造成茎秆枯死,豆荚不结实,严重时植株成片死亡。病荚内豆粒瘦小,影响产量和品质,病豆粒商品价值和出油率降低。

1)症状:大豆黑点病最初在茎基部及下部分枝上,特别是近分枝处出现灰褐色、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红色,以后病斑凹陷,呈红褐色。后期病斑扩大,可占满茎,其上着生成行排的黑点,即病菌的分抱子器,这是该病的明显特征。病株早枯,茎秆腐朽易折。荚上病斑初期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逐渐连成大斑。后期病斑灰白色,病荚干枯,上面散生略突出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抱子器。病荚内有白色菌丝。病荚豆粒可全部被害,被害豆粒萎缩僵硬,上面附有白色菌丝。染病种子一般不能出芽,即使出芽,长出的幼苗也很弱。

2)病原:大豆黑点病由真菌引起。病菌的分生抱子器最初生于表皮下,以后突破表皮,形成肉眼可见的小黑点,形状球形或扁球形,上端有一孔口,壁黑褐色。抱子梗瓶状,无色。有两种分生抱子,一种为椭圆形或长卵形,单胞,无色透明,另一种为细长的钩状,稍弯,无色透明,单胞。

3)防治方法:①精选种子,汰除病粒;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大豆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菌来源。③在发病的年份喷药防治,药剂有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天后再喷1次。

种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与玉米、谷子、甘薯等非寄主作物轮作。

3.播种时增施农家肥、钾肥、磷肥等。

4.播种时施甲霜灵颗粒剂,使大豆根吸收可防止根部侵染。

5.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35%甲霜灵粉剂拌种。

6.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深耕及中耕培土除草,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度太大。

7.发现病株及时拨出,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并在病株栽植穴及四周撒生石灰消毒。

8.该病发生后,很难治愈,应以预防为主。预防可选用40%根腐灵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900倍液,以上任何一种农药加氨基酸(大豆健粒饱或三天绿等)液肥600倍液,加黄腐酸盐500倍液,加生根粉1000倍液喷施。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交替使用,重点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如用以上药液灌植株根部,效果更佳。

《种大豆灰斑病的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