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发芽生根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种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近几日,有很多的农民都拿着花生的叶片到门市上来询问是怎么回事,从表面上看叶片发黄,有的农民以为是缺少营养,其实主要是根腐病的原因。前段时间雨水频繁,造成地里潮湿、土壤通透性不好而沤根、烂根,致使根系吸收不上营养而使叶片发黄,如果不及时治疗,产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现将花生根腐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症状根腐病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幼苗受害,主根变成褐色,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茎上出现凹陷长条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腐烂,易脱离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潮湿时根茎部生不定根。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并且多为秕果。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连作田、土层浅、沙质地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轻病田轮作3~5年。

2.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增强抗病力。

3.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可有效地减少发病率。

4.药剂防治:可用恩泽霉1000倍液配合叶面肥或者用80%乙蒜素1000倍液配合叶面肥叶面喷洒控制病情的蔓延。ZW59.CoM

zw59.com推荐

花生根腐病防治方法


花生根腐病首先要把好种子这关,挑选合适且没有霉烂的种子,进行合理轮作,适量的排水灌水;平常要施足底肥,及时预防控病。

花生根腐病防治方法

1.把好种子关。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种子重量0.3%的40%多菌灵可湿粉拌种。

2.合理轮作。轻病田隔年轮作,重病田轮作3~5年。可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并避免与大豆、红薯套种、间种。

3.适时排、灌水。严禁在盛花期、雨前或久旱后猛灌水。午后不能小水浅灌,以免烫伤花生根部。大雨过后要及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

4.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用的厩肥要充分腐熟。

5.拔除病株。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集中烧毁,对发病株穴进行灌根消毒灭菌,防止病菌扩散蔓延。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和病残体。

6.及时预防控病。齐苗后发现病株随即采用喷雾或淋灌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用80%乙蒜素1000倍液配合叶面肥叶面喷洒控制病情的蔓延。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或85%三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灌2~3次。

种花生青枯病的防治


1、症状。花生青枯病多自开花前后开始发病,但以盛花下针期发病最重,结荚后病情有所缓和。其症状最大的特点是:病株地上部叶片急速凋萎,地下根部维管束变褐,纵部根茎部,潮湿时挤捏切口可渗出浑浊菌脓,若将根茎病段悬吊浸入清水中,可见从切口涌出烟雾状的浑浊液,此乃确诊本病的可靠依据。通常凋萎叶片的叶绿素尚未破坏,叶片虽欠光泽而仍呈绿色,故名青枯病。

2、发病规律。青枯病病原细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病残体和土杂肥中越冬,病土、病肥为翌年病害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借土壤、雨水、灌溉水、农事活动等传播,从寄主根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土壤、耕作制度、植株生育期和品种抗性等因素关系密切。高温多雨,特别是时晴时雨,或久旱骤雨、土壤温湿度变化剧烈时,最易诱发本病;植地土层浅薄,保水保肥力差的粗砂土或通透性差的黄粘土,皆有利发病;连作地较轮作地发病重;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蔓生型品种比直生型、珍珠豆型品种抗病;南方型品种比北方型品种抗病。植株开花前后至结荚期发病占全生育期发病率的70%以上。

3、防治措施⑴合理轮作。最好实行水旱轮作,至少应与甘蔗、甘薯等进行旱地轮作。轮作年限视病情轻重而定。⑵选用抗病品种。可因地制宜选用协抗青10号、11号、天府11号,豫花14号,远杂9102,粤油589、320,桂油28号,泉花3121,台山珍珠豆等品种。⑶加强栽培管理。深翻晒土或引水浸田(时间越长越好);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防止串灌,适当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性;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注意田间卫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勿施带病残体的土杂肥。⑷采取挑治方法喷淋药液封锁发病中心。对发病中心可试用20%喹菌酮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600倍液或铜氨液600倍液连续喷淋病穴及相邻的健株2-3次或更多,对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有一定作用。

种花生叶斑病的防治


一、症状花生叶斑病以黑斑病和褐斑病为主,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花生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早期均产生褐色的小点,逐渐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较大,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黑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褐斑病浅,边缘整齐,没有明显的晕圈。天气潮湿或长期阴雨,病斑可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叶片焦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如果发生在叶柄、茎干或果针上,轻则产生椭圆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则整个茎干或果针变黑枯死,使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二、防治(一)消灭病源菌。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菌残体,不要随意乱抛、乱堆。对有病菌残体的地块应及时翻耕,以加速病菌残体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二)选用抗病品种。较抗病的一般是生长直立、叶片厚、颜色深、花生粒大的品种或者是早熟品种,在发病较重的地块、可选用这些品种来种植,如冀花2号、鲁花14等。(三)加强栽培管理。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及时追肥,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四)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使病害减轻。比较好的药剂:80%的代森锰锌4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1500液。喷施药时要注意喷匀、喷透,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可基本控制该病的发生。

种花生高产病害防治


一、花生的青枯病

该病多发生于花生苗期至结荚盛期,春花生在5月~6月、夏花生在9月~10月,发病率较重。感病的植株最初顶叶软垂,接着全株叶片萎蔫下垂,但凋萎叶片还能保持青绿色,剖开茎部,可以看到靠近地面部分的输导组织已经变成褐色,用手掐断切口处,有污白色的菌液流出,拔起病株,根部已经腐烂,成黑褐色。防治措施如下:

1.合理轮作,实行与非寄生作物合理轮作,如花生与玉米轮作可消灭土壤中的病菌;

2.选用抗病品种如白沙1016种子;

3.改良土壤,注意排水,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播种花生时,667平方米施草木灰50kg~150kg,12%钙镁磷20kg~30kg,可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

①在花生播种时,用绿享一号或黄腐酸拌种可有效地防治花生青枯病的发生,施用方法是每kg种子用绿享一号1g~2g或黄腐酸2g~3g,拌匀即可播种,防治效果可达80%~90%

②在花生苗期或发病期用沙菌王或遍地金1000倍~1500倍液喷洒,防治效果达90%以上,发病重时667平方米使用沙菌王或遍地金35g兑15kg~20kg稀释液灌根,效果极好。

二、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有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在花生生长期间,普遍发生,混合发生在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褐斑病发生较早,黑斑病发生较晚,防治措施如下:

1.加强田间管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残叶病株,以消灭浸染源。

2.合理施肥,增施钙镁肥和钾肥,以提高花生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能控制病害的蔓延,保持较长的绿叶助长期,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①用沙菌王1500倍~2000倍液在生长期喷施2次~3次,间隔15天~20天,防治效果可达93%;

②在苗期667平方米用遍地金0.5g兑水15kg~20kg,连续喷施3次~4次,每次间隔15天~20天,防治效果在95%以上,同时,可防治其他病害的发生。

此外,强力抗病增产剂沙菌王、遍地金、黄叶青对防止花生病毒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防治青枯病、叶斑病等病害时,混合喷施,可增强抗病能力,增加产量30%以上。

种花生田暗黑鳃金龟的防治


暗黑鳃金龟是危害新沂地区花生的优势种群,其幼虫(蛴螬)不仅严重危害花生荚果,还会在大豆、玉米、甘薯、中药材、花卉、苗木地食害作物根系。生产上应根据暗黑鳃金龟的发生规律,在成虫和幼虫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

一、插毒枝诱杀成虫。暗黑鳃金龟以幼虫在花生地犁底层越冬,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金龟子)。成虫羽化后在土中潜伏13天左右鞘翅硬化,此时如果土壤湿度适宜,即可出土。常年出土高峰期在6月中旬,即麦收后第一场大雨后的第二天晚上,此时正是插毒枝诱杀成虫的最佳时期。当晚除水稻田外全面插毒枝,每10米见方插1枝,每隔一晚插一次,连插3次。毒枝制作方法:下午5点取暗黑鳃金龟喜食的榆树枝、杨树枝,树枝长1.5米,将叶片放入40%氧乐果乳油200-300倍液或5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300倍液中浸一下取出,7点前插入田间。

二、药剂防治幼虫。⑴花生播种期用毒土法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20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150-200毫升,拌干细土10公斤施于播种沟内,播种后覆土盖种埋药。⑵花生初花、幼果期,在蛴螬2龄(长2厘米)前,用4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300倍液,趁下雨对花生蔸部喷洒。晴天可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200倍液灌根,每蔸灌150-200毫升药液。

《种花生根腐病的防治》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发芽生根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