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植物养护。

阳台种花需要注意哪些?人都有爱美之心,对于女士朋友们尤为如此。很多朋友喜欢在阳台上种花,这样可以让阳台更加的美观。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大腺毛草Byblis gigantea》,希望您喜欢!

  • 中文学名大腺毛草
  • 拉丁文名Byblisgigantea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唇形目
  • 科腺毛草科
  • 属腺毛草属
  • 种大腺毛草

大腺毛草(学名:Byblisgigantea)为腺毛草科家族的多年生食肉植物。本种为澳大利亚所特有。降雨期生长干季时期,干季期以枯萎状的残存茎干度夏。目前判定是濒危物种。

形态特征

查尔斯·达尔文认为大腺毛草是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土生植物,可能具有食肉习性。但现代科学家对此并不确定。昆虫常被大腺毛草的黏性绒毛困住死亡。它还能分泌一种可以消化虫子的酶。但是它究竟是否吃掉虫子仍然是个谜。

zw59.com延伸阅读

谷霍腺毛草Byblis guehoi


  • 中文学名谷霍腺毛草
  • 拉丁文名Byblisguehoi
  • 科腺毛草科
  • 属腺毛草属
  • 分布区域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

谷霍腺毛草(学名:Byblisguehoi)为腺毛草科的一年生食肉植物。本种植株小型,并且是四倍体。是由一位植物学家兼野外摄影师路斯·谷霍(RussGuého)在2004年采得,并于2008年时由艾伦·劳瑞与约翰·葛德菲·康兰发表描述。此为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所特有。

形态特征

一年生食肉植物。本种植株小型,并且是四倍体。

分布情况

此为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所特有。

主要品种

腺毛草科是有一属—腺毛草属(Byblis)共6种,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北和新几内亚岛南部,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入蔷薇目,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分类法将其分入唇形目。

薄腺毛草Byblis lamellata


  • 中文学名薄腺毛草
  • 拉丁文名Byblislamellata
  • 别名彩虹草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唇形目
  • 科腺毛草科
  • 属腺毛草属
  • 种薄腺毛草
  • 分布区域澳大利亚

薄腺毛草(学名:Byblislamellata),一般直接称作彩虹草,为腺毛草科家族的一年生食肉植物。本种为澳大利亚所特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45厘米,种子有棱。本科植物根系不发达,线形的叶面有分泌黏液的毛,小虫粘上后气孔会被堵塞窒息而亡,但腺毛草的叶和上面的毛并不会移动,毛上还能分泌消化液,直接将被捕的虫消化吸收。腺毛草的花从叶轴上生出,花瓣5瓣,果实为蒴果,成熟后弹出种子,

生长环境

大部分生长在贫瘠的、季节性降水的干旱沙地或沼泽地。

分布范围

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和新几内亚岛南部。

主要价值

由于叶面覆盖黏液,在阳光下反射色彩,一般称为彩虹草,被世界各地引种为盆栽观赏植物。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入蔷薇目,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分类法将其分并入唇形目。

品种分类

腺毛草(拉丁语:Byblis),为腺毛草科的腺毛草属(单一科属)的食肉植物。

水腺毛草(一年生,高45厘米,半水生)

水腺毛草(学名:Byblis
aquatica)为腺毛草科的一年生食肉植物。通常称作“彩虹草”。本种描述是于1998年由艾伦·劳瑞以及约翰·葛德菲·康兰发表,归类到澳大利亚北部一年生的物种,曾被认为是“亚麻花腺毛草的复合体”。生长是以半水生的状态,并会运用长在茎上的黏液腺体。

丝叶腺毛草Byblisfilifolia(一年生,高60厘米)

大腺毛草Byblis
gigantea(多年生,高70厘米,种子蜂窝状)一般直接称作彩虹草,为腺毛草科家族的一年生食肉植物。本种为澳大利亚所特有。雨季生长,干季时枯死,仅以种子繁殖。

大腺毛草(学名:Byblis
gigantea)为腺毛草科家族的多年生食肉植物。本种为澳洲所特有。降雨期生长乾季时期,乾季期以枯萎状的残存茎干度夏。目前判定是濒危物种。

谷霍腺毛草Byblisguehoi
(一年生,高10厘米)为腺毛草科的一年生食肉植物。本种植株小型,并且是四倍体。是由一位植物学家兼野外摄影师路斯·谷霍(Russ
Guého)在2004年采得,并于2008年时由艾伦·劳瑞与约翰·葛德菲·康兰发表描述。此为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所特有谷霍腺毛草(学名:Byblis
guehoi)为腺毛草科的一年生食肉植物。本种植株小型,并且是四倍体。是由一位植物学家兼野外摄影师路斯·谷霍(Russ
Guého)在2004年采得,并于2008年时由艾伦·劳瑞与约翰·葛德菲·康兰发表描述。此为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所特有。

亚麻花腺毛草Byblis
liniflora(一年生,高15厘米)一般直接称作彩虹草,为腺毛草科家族的一年生食肉植物。本种发现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生长在充足日光的热带莽原雨季,而在干季时开花、结果并死亡,是一年生的腺毛草。栽培时须留意幼苗易因淋雨死去,所以要改用底盆供水。

沾露腺毛草Byblisrorida(一年生,高30厘米)沾露腺毛草(学名:Byblis
rorida)为腺毛草科家族的一年生食肉植物。本种为澳大利亚所特有。

亚麻花腺毛草Byblis liniflora


  • 中文学名亚麻花腺毛草
  • 拉丁文名Byblisliniflora
  • 别名彩虹草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唇形目
  • 科腺毛草科
  • 属腺毛草属
  • 种亚麻花腺毛草
  • 分布区域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亚麻花腺毛草是腺毛草科腺毛草属的一种植物,生长在充足日光的热带莽原雨季。

形态特征

亚麻花腺毛草一般直接称作彩虹草,为腺毛草科家族的一年生食肉植物。


叶圆而长,末端细,布满会从尖端分泌黏液的腺毛,借此诱捕小型昆虫。除非小虫的力气足以逃走,不然就会被黏液包覆,因而精疲力尽或窒息而死。但不像毛毡苔,彩虹草不会移动触毛或叶片来帮助捕抓或是消化,因此他被归类为被动式的捕虫器。叶上除了有茎式黏腺之外,还有无茎式黏腺,后者应该是拿来分泌消化液用的。无茎式黏腺的数量,是有茎式的五到十倍。


腺毛草属的花,单朵开于无分枝,叶状花序的叶轴末端。花瓣有五片,大多是紫色到淡紫色。有时会开出白色的花朵。花期夏秋二季。除了B.
liniflora可以自花授粉,其余的种类皆须异花授粉。B.gigantea和B.lamellata,更只能藉由外物的共振,来帮助进行异花授粉。

种子

成功授粉的花会成熟为蛋型,结成两块皮式的蒴果。(注:蒴果为多块外皮包覆,成熟时会裂开,把种子弹出)果荚干透后会裂开,把种子弹到地上。种子通常黑而圆,且表面常带有网状标记。B.
lamellata的种子则会有强烈的刻痕。

生长环境

亚麻花腺毛草生长在充足日光的热带莽原雨季,而在干季时开花、结果并死亡,是一年生的腺毛草。栽培时须留意幼苗易因淋雨死去,所以要改用底盆供水。

分布范围

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水腺毛草植物


  • 中文学名水腺毛草
  • 二名法Byblisaquatica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唇形目
  • 科腺毛草科
  • 属腺毛草属
  • 种水腺毛草

水腺毛草的是由艾伦·劳瑞于1988年4月首次采得。栽培本种时被视为是亚麻花腺毛草的生态型,并命名成Byblisaff.liniflora"Darwin"。

形态特征

水腺毛草的是由艾伦·劳瑞于1988年4月首次采得。栽培本种时被视为是亚麻花腺毛草的生态型,并命名成Byblisaff.liniflora
“Darwin”。这样的处理直到贝利·梅耶斯-莱斯(BarryMeyers-Rice)清楚证明本种的生殖隔离,1996年扬·弗利兹(Jan
Flisek)提议改成一个新物种的分类单元来描述。以至于1998年劳瑞处理了一部分他的澳大利亚北部种类的修订。

大巢菜Vicia gigantea Bge.


  • 中文学名大野豌豆
  • 拉丁文名ViciagiganteaBge.
  • 别名薇(诗经),薇菜,大巢菜、山扁豆(山西),山木樨(河北)
  • 二名法Viciacracca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亚目蔷薇亚目
  • 科豆科
  • 亚科蝶形花亚科
  • 族野豌豆族
  • 属野豌豆属
  • 种大巢菜

大巢菜,正名:大野豌豆,别名:薇、薇菜、大巢菜、山扁豆、山木樨,拉丁文名:ViciagiganteaBge.豆科、野豌豆属多年生草本,灌木状,全株被白色柔毛。

形态特征

植株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灌木状,全株被白色柔毛。

根茎粗壮,直径可达2厘米,表皮深褐色,近木质化。

茎有棱,多分支,被白柔毛。

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卷须有2-3分支或单一,托叶2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0.6厘米;小叶3-6对,近互生,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5-3厘米,宽0.7-1.7厘米,先端钝,具短尖头,基部圆形,两面被疏柔毛,叶脉7-8对,下面中脉凸出,被灰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长于叶;具花6-16朵,稀疏着生于花序轴上部;花冠白色,粉红色,紫色或雪青色;较小,长约0.6厘米,小花梗长0.15-0.2厘米;花萼钟状,长0.2-0.25厘米,萼齿狭披针形或锥形,外面被柔毛;旗瓣倒卵形,长约7毫米,先端微凹,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最短;子房无毛,具长柄,胚珠2-3,柱头上部四周被毛。

荚果长圆形或菱形,长1-2厘米,宽4-5毫米,两面急尖,表皮棕色。种子2-3,肾形,表皮红褐色,长约0.4厘米。

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染色体

2n=14。

生长习性

性喜温凉气候,抗寒能力强,生长发育需≥0℃积温1700-2000℃,用作饲草,在甘肃省海拔3000米以下的农牧区都可种植。

从播种到成熟,约100-140天,播种时温度高,出苗快,温度在10-11℃时,播种后12-15天出苗,在4℃左右时,20-25天出苗,但在高温干燥时出苗较慢。生于海拔600-2900米林下、河滩、草丛及灌丛。

分布范围

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部,中国古代亦已普及入药。世界各地都有种植。中国40年代引入甘肃、江苏试种,80年代发展到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1958-1962年由西北畜牧研究所和甘肃农业大学进行栽培示范用于生产;1976年经甘肃土肥所试验示范进入麦田套复种,成为河西灌区“夏茬轮作”的主要草种之一,在草田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省每年种植近百万亩左右,仅次于紫花苜蓿居第二位。

产华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模式标本产河南嵩山。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耕作:土壤耕作与施肥整地应在播种前一年完成浅耕、灭茬灭草,蓄水保墒。翌年播种前施底肥、深耕、耙耱、整平地面。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为底肥,播种时施磷二氨等复合肥为种肥,促进幼苗生长。

播种:播种前检验种子品质,查明种子纯净度、发芽率,计算种子用价,然后决定播种量。收草播种的种子品质,不得低于国家或省级规定的Ⅲ级种子标准,种子田播种的种子,必须选用Ⅰ级种子。单播量每亩6-7千克,与燕麦混播量每亩2.5-3千克,燕麦9-10.0千克,按箭舌豌豆单播量4成,燕麦单播量的6成计算各自的播种量。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期,单播收草,在牧区为5月上旬,混播不得迟于5月中旬。在农区一般在小麦收获后复种或麦田套种。若用于收种,则以早春播种为好。播种方法,单播宜采用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可同行条播,也可隔行条播,行距20-25厘米。

田间管理

箭舌豌豆抗逆性强,幼苗后期管理简便,但苗期要注意除草,适量追肥,在灌区应注意分枝期和青荚期的供水。箭舌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磷消耗较多,收草后的茬地往往氮多磷少,应增施磷肥,以求氮磷平衡,促进后作产量。

苗期生长较慢,花期开始迅速生长,花期前的生长快慢随温度高低而不同,花期以后则依品种不同而异,耐寒性强,但不耐炎热,幼苗能耐-6℃的冷冻。耐干旱但对水分很敏感,每遇干旱则生长不良,但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生机,遇水后又继续生长,但产量显著下降。再生性强,但与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有关,花期前刈割,留茬高度20厘米以上时,再生草产量高。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酸耐瘠薄能力强,而耐盐能力差,能在pH值5.0-8.5的砂砾质至粘质土壤上生长良好,但在冷浸泥田和盐碱地上生长不良。适宜在pH值6.0-6.8并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和砂壤土上种植。抗冰雹能力强,冰雹可使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枝离叶碎,而箭舌豌豆叶小茎柔韧,在同等条件下受灾较轻,对产量影响较小。固氮能力强而早,一般在2-3片真叶时就形成根瘤,有一定的固氮能力,营养生长阶段的固氮量占全生育的95%以上,春播的箭舌豌豆在分枝到孕蕾期是根瘤固氮活性的高峰。

收获

收获利用箭舌豌豆用以青饲、放牧、青贮、调制青干草均可。青贮时要稍晒后与其他牧草搭配。调制干草时,刈割束捆要小,堆放要通风,防止霉烂变质。适宜刈割期应在开花期至始荚期进行。也可刈牧配合利用,于幼嫩时放牧,再生草刈割。放牧宜在干燥天气进行,避免牛、羊过量采食,防止瘤胃膨气。与燕麦混播的适宜刈期是燕麦抽穗期。早期刈割后的再生草,也应放牧利用。种子成熟后,多数品种易爆荚落粒,当70%的豆荚变为黄褐色时即应收割,及时运往晒场干燥脱粒。种子除用作家畜精料外,还可加工粉条、粉丝、粉面等副食品,用箭舌豌豆粉与水量面粉混合,制作面条、馒头、烙饼等食品别有风味,深受群众喜爱。但种子中含有生物碱和氰苷,氰苷经水分解后释放出氢氰酸,食用过量能使人畜中毒。据测定,种子中氢氰酸含量高低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一般在0.8-2.45ppm之间。氢氰酸遇热挥发,遇水溶解,去毒容易,在食用饲用前经浸泡、淘洗、磨碎、炒熟、蒸煮等加工工艺处理后,其氢氰酸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故不至出现中毒危险。但应避免大量长期连续使用。箭舌豌豆用于绿肥和轮作,肥田效果显著,据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1972年在张掖小满试验,在麦收后短期休闲地复种箭舌豌豆,其根茬地0-20厘米土层中,速效氮含量比休闲地增加66.7-133.4%,比复种前增加66.7-249.9%,且旱地比水地增加幅度大,固氮能力也较普通豌豆强;与休闲地比,几种有益微生物也大有增加,氮化菌增加112.75%,固氮菌增加104.75%,硝化菌增加147.01%。箭舌豌豆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

病虫防治

病害:野豌豆壳二孢叶斑病、野豌豆葡萄孢赤斑病、野豌豆镰孢萎蔫病、野豌豆白粉病、野豌豆锈病、野豌豆细菌性赤斑病

虫害:草原毛虫类、盲蝽类、蛴螬、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叶蝉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即前述植物入药。本种花期有毒。

大巢菜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的嫩茎叶,又名野苕子、薇菜、野豌豆等。多生于田边及灌木林间。可作汤或炒食。大巢菜每百克鲜嫩茎叶含水分80克,蛋白质3.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9克,钙270毫克,磷70毫克。大巢菜具有清热利湿、和血祛瘀的功效,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等。《本草拾遗》载“调中,利大小肠”。《草本便方》载“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大巢菜(《纲目》)

【异名】薇(《诗经》),垂水(《尔雅》),薇莱、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学大辞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苕子(《广州植物志》),肥田草(《贵州草药》)。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薇,生麦田中,原泽亦有。故《诗》云,山有蕨薇。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蔓生,茎叶气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诗疏》以为迷蕨,郑氏《通志》以为金樱芽,皆谬矣。项氏云,巢菜有大小二种,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实者,小者即苏东坡所谓元修菜也,此说得之。

性味

甘辛,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其毒性随生长期而变化,以花期和结实期毒性最大。牲畜以慢性中毒为主,马和牛在食人该植物1个月内发病,一般于15天开始体态消瘦,出现特有的神经症状,如昏睡,步态蹒跚,中毒中期转为兴奋,末期再次出现昏睡,还伴有便秘、黄疸、疝痛、血尿、脱毛等。尸检可见内脏充血、肠炎等,脊髓髓质等呈粉红色。急性中毒死亡不多见。

①《本草拾遗》:”味甘,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子,无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

①《本草拾遗》:”调中,利大小肠。”

②《海药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③《品汇精要》:”益气,润肌,清神,强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药志》:”生血。治肾虚遗精,腰痛,湿热黄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50克;或炖肉。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疟疾:肥田草50克,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鼻血:肥田草50克,煨甜酒吃。(《贵州草药》)

③治黄肿及水肿:野麻豌、黄脚鸡、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夜梦遗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黄精、天冬、朱砂、仙茅、杜仲。炖猪蹄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月经不调:肥田草种子、小血藤各25克,泡酒服。(《贵州草药》)

⑥治疔疮:鲜大巢菜,盐卤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药用价值:豆科草本植物大巢菜的嫩茎叶。又称薇菜、巢菜、野腕豆苗、野麻碗豆、苕豆。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微辛,性平。能清热利湿,利大便,活血止血,截疟。

【参考】含多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糖类等成分。

【用途】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大便不利;妇女经行不畅,经闭,衄血;疟疾。

【用法】煎汤,煮食。

【注意】用以通利大便,作菜或煮汤食为好。孕妇慎用。

附方

1、薇菜水皂角汤:大巢菜50克,水皂角30克。加水煎汤服。

本方二物均能利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湿热发黄。

2、薇荠汤:鲜大巢菜50克,荠菜30克。加水煎汤服。

薇、荠二菜均可止血而药性偏凉。用于血热所致的鼻衄、咳血和吐血。

饲用价值

是粮、料、草兼用作物,生长繁茂,产量高。

一般亩产鲜草1000-2000千克,高者可达3000千克,亩产种子100-150千克,高产可达250千克以上。

鲜草干燥率22%,叶量占51.3%,茎叶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马、牛、羊、猪、兔和家禽都喜食。箭舌豌豆与青燕麦混播,收贮混合青干草,产量较青燕麦单播提高43.3%,混合青干草的蛋白质含量较青燕麦提高4.0%;是增加冬春干草贮量,改进干草质量,提高冬春家畜营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应在青燕麦种植地区大力推广。

獐毛草


植物名称獐毛草

学名Aeluropus littoralis

异名 马牙头 马绊草
所 属 科禾本科

所 属 属獐毛属

分布 北京见于通县永乐店。生于潮湿沙地。分布于江苏北部、河北省、山东省和东北沿海的海岸和盐滩。

描述 多年生草本。具短而坚硬的根头。秆较粗壮,高15-20厘米,有时匍匐地面,长达80厘米,基部有鳞片状叶鞘;节上密生柔毛;叶鞘多长于节间;叶舌短,顶生纤毛;叶片质硬,多内卷成针状。圆锥花序,穗状,长2.5-6厘米;小穗含4-10花,长4-8毫米;颖革质,具膜质边缘,边缘无纤毛;第一颖长1.5-2毫米,具3脉;第二颖长2-2.5毫米,具5-7脉;外稃具9-10脉,边缘无纤毛;内稃和外稃等长。花、果期5-8月。

用途 为优良的固沙植物。

巨柱仙人掌Carnegiea gigantea


  • 中文学名巨柱仙人掌
  • 拉丁文名Carnegieagigantea
  • 别名萨瓜罗巨形仙人柱、萨瓜罗掌、德州油柱、柱型仙人掌、巨人柱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石竹亚纲
  • 目石竹目
  • 科仙人掌科
  • 属仙人掌属
  • 种巨柱仙人掌
  • 分布区域巨柱仙人掌生活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索诺拉州索诺拉沙漠的边缘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内

巨柱仙人掌是巨柱仙人掌属中唯一的物种,也是世界最高的仙人掌品种之一,其学名是为了纪念美国企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而起的。

形态特征

巨柱仙人掌是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植株高大呈柱状,有分枝呈烛台状,具锐棱,刺座有褐色绵毛,有辐射刺。花刺叭形,纯白色,花开在茎顶附近的刺座上,长8至12厘米,开放的花直径达12厘米。花瓣白色至奶油色。白天开放,夜晚闭合,花期5-6月。受精后形成的果实长6至9厘米,浆果红色,果肉可食,素有“仙桃”之称,果熟期9-10月。种子长卵形,在尖端裂开,里面的许多黑色种子(可达4000枚),长约2毫米。

该种以挺拔高大著称植物,其垂直的主干高达15米。重达数吨,能活200年。茎干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一场大雨过后,一株巨大的巨人柱的根系能吸收大约一吨水。巨柱仙人掌虽然高大,但其根非常浅,只在高龄时会有少数分支。主茎约12至15米(最高可达20米)高,30至70厘米粗。分支在数米的高度产生,它们也向竖直的方向生长。茎有12至24个棱,上面棕色的刺座之间的距离约为2至2.5厘米。每个刺座上有12根以上1至2厘米长的、放射分布的小刺和3至6根至7厘米长的长刺。刺呈灰色。越向高处刺越细越短。

产地生境

巨柱仙人掌生活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索诺拉州索诺拉沙漠的边缘,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内,它们生长在海拔高度180至1200米的范围内。在图森附近的亚利桑那高地上分布尤其广。这些仙人掌林大多分布在沙漠山脉底部多岩石的斜坡,或称为山麓冲积平原。

生长习性

巨柱仙人掌的开花期是五月至六月,这是当地雨季前不久。花在日落后约两小时后开放,开到第二天中午。巨人柱无法生活在太干燥和有冰冻危险的地区(比如索诺拉沙漠的高处)。火灾和雷击也对巨人柱造成威胁。此外巨人柱的根虽然分布得非常广,但是却非常浅,这样它们可以利用极小的降水,其缺点是稍微大的风就能将它们吹倒。

巨柱仙人掌的平均年龄可达约85年,极少数甚至超过200年。对它们来说最危险的时候是在它们年轻时,在这段时间里它们的生长非常缓慢,会被林鼠、加拿大盘羊、加利福尼亚兔等吃掉。10年老的巨柱仙人掌仅约4厘米高(养殖的可达10厘米高)。直到它们达到二至八米高时它们的生长速度才达到最高(约每年10至15厘米),此后其生长速度又降低。

巨柱仙人掌在靠近地表的地方有很长的网状根,能够在难得的短暂下雨时吸收水分。水贮存在凝胶状的组织中,这些组织完全膨胀起来后,可以储存多达750升的液体。厚厚的蜡质表皮能使得蒸发变得最少,而没有叶子也能减少蒸发。身上著名的刺能赶走想喝水的动物,遮住阳光,留住凉爽的空气,保护它不受干旱风的侵扰。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宜于深厚砂壤土生长,适生温度18-22℃。

生物群落

一个巨大的巨柱仙人掌都为整整的一个动物群落提供了支撑,这个动物群落包括住在地下的动物(如啮齿动物)、昆虫(如沙漠蛛蜂和塔兰图拉毒蛛)、鸣禽(如棕曲嘴鹪鹩、吉拉啄木鸟、姬鸮、栗翅鹰和黄头金雀)。

繁殖培育

扦插、播种繁殖。实生苗生长缓慢,可以在小苗阶段进行嫁接,能促其快速生长。巨人柱为热带沙漠植物中的珍稀品种。人工栽培,多选用泥炭土、细沙按3︰2的比例,拌以少量骨粉,混合配制的培养土。巨人柱抗旱力极强,人工栽培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切勿积水。生长期要求每2-3星期施用一次稀薄有机液肥。

宜在植物园或公园的展览温室内布置热带沙漠景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果汁。

保护级别

大株型植物的野生巨柱仙人掌受《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只能在一些植物园中观赏。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植物文化

巨柱仙人掌是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处索诺拉沙漠的灵魂植物,身姿高大如树干,且巨掌一柱冲天。长成这种巨掌得花很长时间,通常在它70岁时的成熟期才能见到。巨柱仙人掌长如大柱,有六七层楼高,是世界上二千多种仙人掌中身形最高大的,亚历桑那州车牌中的仙人掌就是它。高及15米,重达10吨,生存期逾二百年;暴风雨来时可在一日内吸收一吨重的水,而有“骆驼仙人掌”之称。为了适应乾旱的沙漠环境,其叶已退化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又深又广的根系遇水就吸。它忍受干旱的能力十分惊人,这是因为它那特殊的贮水本领。厚茎能贮住大量水分,如同小水库,当地过路人常将之砍开取水解渴,喝个痛快。[5]

巨柱仙人掌早在几百年前便被印第安人视为有生命的人,在清早或傍晚视线不佳时远望常被误为高大的人形矗立在沙漠中。传说,它是由印第安的圣人眉梢所滴落的汗珠幻化而成,许是感染了仙气,其身材、重量,年龄都傲视群雄。[5]

在墨西哥和美国都建有巨柱仙人掌国家公园,从每年的10月至4月,日夜气温30-80度,适合参观。春末夏初的夜晚是仙人掌的花期,墨西哥蝙蝠和蜜蜂吸吮顶上的白花花液,采蜜传粉,想见识巨柱仙人掌花开的游客可以选择春夏之交的夜晚一游。巨柱仙人掌国家公园分为两区,润康山区在吐桑以东约十二哩,提供登山及露营区;吐桑山区位吐桑西侧十五哩,皆为环状道路。

《大腺毛草Byblis gigantea》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大叶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