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

卧室养花好不好?卧室养花可以吗?风水上认为植物是有灵性的,对人的各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常用植物来调节环境气场。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希望您喜欢!

  • 中文学名鹅绒委陵菜
  • 拉丁文名PotentillaanserinaL.
  • 别名莲花菜、人参果等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科蔷薇科
  • 属委菱菜属
  • 种鹅绒委陵菜
  • 分布区域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

鹅绒委陵菜,多年生匍匐草本,叶正面深绿,背后如羽毛,密生白细绵毛,宛若鹅绒。块根纺锤形或球形,棕褐色。茎细弱,紫红色。节上生不定根。不整齐羽状复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近平铺在地面上根纺锤形,肥厚。茎细长,长可达1米,匍匐生长,分枝处生不定根,叶以及花梗;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叶较大,茎生叶较小,小叶3-12对,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叶面亮绿色,叶被密生白细绵毛,宛若鹅绒,故得名,边缘具粗齿;叶柄长4-6厘米,小叶无柄;花单生叶腋,花梗长约6厘米,花萼5裂,被毛,具副萼;花瓣5枚,黄色;瘦果椭圆形,多数,被宿存萼包裹,成熟时褐色,微被柔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

识别要点

本种匍匐生长,奇数羽状复叶,叶背密生白细绵毛,宛若鹅绒,花单生,花梗长约6厘米,易识别。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各地,几遍全国。多生长于河岸草甸、沙滩草地、湿碱性沙地或田边。

生长环境

喜光而不耐炎热干旱,对土壤要求的适应性较强,在黑土、山地黑土、草甸土、沼泽化草甸土、高山草甸土以及不同盐渍化程度的草甸土,均能正常生长发育。

栽培养护

选向阳、地下水位高的底平地块,以黑土、草甸土以及含有一定腐殖质的沙壤土为良好土质秋季结冻前将地块浅翻20厘米,切碎土块、耙平,做畦(畦宽2米,长10米,畦梗20厘米)。翌年春季4-5月份,将母株株丛连根带叶分开,按20厘米乘以2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畦池中,埋植土深4-6厘米,然后灌水。雨季前除草两次。

繁殖

埋条,可在6-8月份的雨季进行。

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炭疽病和褐斑病,虫害为介壳虫和红蜘蛛。

主要价值

鹅绒委陵菜是优良的观花植物,也是新兴的盆栽植物,可用于庭院、卧室、书房的装饰。

zw59.com编辑推荐

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 L


  • 中文学名朝天委陵菜
  • 拉丁文名PotentillasupinaL
  • 别名伏委陵菜、仰卧委陵菜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蔷薇目
  • 科蔷薇科
  • 属委陵菜属
  • 分布区域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我国多地有

朝天委陵菜,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羽状复叶,草质,两面绿色,较柔,小叶7-17。花常单生,多生于平原地区。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用。

形态特征

朝天委陵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主根细长,并有稀疏侧根。茎平展,上升或直立,叉状分枝,长20-50厘米,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

基生叶羽状复叶,有小叶2-5对,间隔0.8-1.2厘米,连叶柄长4-15厘米,叶柄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小叶互生或对生,无柄,最上面1-2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合生,小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通常长1-2.5厘米,宽0.5-1.5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圆钝或缺刻状锯齿,两面绿色,被稀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向上小叶对数逐渐减少;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疏柔毛或几无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全缘,有齿或分裂。

花茎上多叶,下部花自叶腋生,顶端呈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长0.8-1.5厘米,常密被短柔毛;花直径0.6-0.8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急尖,副萼片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顶端急尖,比萼片稍长或近等长;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微凹,与萼片近等长或较短;花柱近顶生,基部乳头状膨大,花柱扩大。瘦果长圆形,先端尖,表面具脉纹,腹部鼓胀若翅或有时不明显。花果期3-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田边、荒地、河岸沙地、草甸、山坡湿地,海拔100-2000米。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

主要价值

【中文名】:朝天委陵菜

【别名】:伏委陵菜、仰卧委陵菜、铺地委陵菜、老鹤筋、老鸹金、老鸹筋、鸡毛草(东北有此别名)。

【植物特征】: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矩圆形;托叶3浅裂。花单生于叶腋;黄色。瘦果卵形,黄褐色,有纵皱纹。

【用途】:3-6月摘嫩茎叶,先用开水烫过,冷水浸泡去涩味然后炒食;秋季或早春采挖块根煮稀饭,味香甜;也可酿酒、药用。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类化合物。

【采集期】:6至9月枝叶繁茂时割取全草。

【加工方法】:晾干或鲜用。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性】: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治疗感冒发热、肠炎、热毒泻痢、痢疾、血热、各种出血;鲜品外用于疮毒痈肿及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10——2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 中文学名二裂委陵菜
  • 拉丁文名Potentillabifurca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亚目蔷薇亚目
  • 科蔷薇科
  • 亚科蔷薇亚科
  • 属委陵菜属
  • 种二裂委陵菜
  •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云南丽江

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bifurcaLinn.)是被子植物门蔷薇科委陵菜属的一个物种,该物种均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圆钝;近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果期5-9月。

形态特征

二裂委陵菜(原变种):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根圆柱形,纤细,木质。花茎直立或上升,高5-20厘米,密被疏柔毛或微硬毛。羽状复叶,有小叶5-8对,最上面2-3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汇合,连叶柄长3-8厘米;叶柄密被疏柔毛或微硬毛,小叶片无柄,对生稀互生,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0.5-1.5厘米,宽0.4-0.8厘米,顶端常2裂,稀3裂,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面绿色,伏生疏柔毛;下部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微硬毛,稀脱落几无毛,上部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卵状椭圆形,常全缘稀有齿。近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疏散;花直径0.7-1厘米;萼片卵圆形,顶端急尖,副萼片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比萼片短或近等长,外面被疏柔毛;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圆钝,比萼片稍长;心皮沿腹部有稀疏柔毛;花柱侧生,棒形,基部较细,顶端缢缩,柱头扩大。瘦果表面光滑。花果期5-9月。

生长环境

生地边、道旁、沙、滩、山坡草地、黄土坡上、半干旱荒漠草原及疏林下,海拔800-3600米。

分布范围

中国: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

国外:蒙古、苏联、朝鲜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本种植物幼芽密集簇生,形成红紫色的垫状丛,内蒙古土名称“地红花”,据传可入药能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

经济价值:为中等饲料植物,羊与骆驼均喜食。

变种

矮生二裂委陵菜(变种)

1、区别: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植株矮小铺散,花茎长在7厘米以下,小叶通常3-5对,稀达6对,大多全缘,偶有顶端二裂者,花常单生。花果期5-10月。

2、分布:产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藏。

3、习性:生山坡草地、河滩沙地及干旱草原,海拔1100-4000米。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长叶二裂委陵菜(变种)

小叉叶委陵菜(东北植物检索表),高二裂委陵菜(内蒙古植物志)

1、区别: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高大,叶柄,花茎下部伏生柔毛或脱落几无毛;小叶片带形或长椭圆形,顶端圆钝或二裂;花序聚伞状,花朵较大,直径1.2-1.5厘米。花果期5-10月。

2、分布: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

3、习性:生耕地道旁、河滩沙地、山坡草地,海拔400-3200米。广布于欧洲至远东地区。

蚕豆Vicia faba L.


  • 中文学名蚕豆
  • 拉丁文名ViciafabaL.
  • 别名南豆、胡豆、竖豆、佛豆、罗汉豆、兰花豆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亚目蔷薇亚目
  • 科豆科
  • 亚科蝶形花亚科
  • 族野豌豆族
  • 属野豌豆属
  • 种蚕豆
  • 分布区域中国以四川最多,次为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

蚕豆(学名:ViciafabaL.):豆科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

历史起源

蚕豆的起源和分布一般认为蚕豆起源于亚洲西南和非洲北部。在死海北面的古城杰利科遗址中发现有公元前6250年的蚕豆残存物,在西班牙新石器时代和瑞士青铜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曾发现蚕豆种子。

蚕豆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三国时代张写的《广雅》中有胡豆一词。中国蚕豆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在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蚕豆的出土。李时珍说:“豆英状如老蚕,故名蚕豆”,王祯《农书》则谓豆于蚕财成熟,其义亦通。蚕豆花、叶、英壳,均可作药用。如果上述说法成立,则蚕豆在中国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但是根据万国鼎先生认为:确指蚕豆的记载,最先见于北宋宋祁的《益部方物略记》(1057年),叫做“佛豆”。如今四川仍称为胡豆。

蚕豆这一名词,最先见于南宋杨万里(1124-1206年)的诗序中。从我国的一些古书记载来看,这种作物可能在宋初或宋以前传入中国,最先栽培于西南川、滇一带,元明之间才广泛推广到长江下游各省。

中国蚕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自热带至北纬63°地区均有种植。中国以四川最多,次为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青海等省。

蚕豆,又叫胡豆,佛豆,江南一带,喜欢在立夏时节食豆,因此又称作立夏豆。宁波人则习惯叫倭豆,而且在立夏前后,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吃蚕豆,都喜欢吃蚕豆,不少人家还将蚕豆跟大米饭一锅煮,称为“蚕豆饭”。

据《太平御览》记载,蚕豆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豆种。确实,蚕豆既是粮食,又是小菜,既是“闲食”,又是补品。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120)厘米。主根短粗,多须根,

根瘤粉红色,密集。茎粗壮,直立,直径0.7-1厘米,具四棱,中空、无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短缩为短尖头;托叶戟头形或近三角状卵形,长1-2.5厘米,宽约0.5厘米,略有锯齿,具深紫色密腺点;小叶通常1-3对,互生,上部小叶可达4-5对,基部较少,小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稀圆形,长4-6(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花梗近无;花萼钟形,萼齿披针形,下萼齿较长;具花2-4(6)朵呈丛状着生于叶腋,花冠白色,具紫色脉纹及黑色斑晕,长2-3.5厘米,旗瓣中部缢缩,基部渐狭,翼瓣短于旗瓣,长于龙骨瓣;雄蕊2体(9+1),子房线形无柄,胚珠2-4(6),花柱密被白柔毛,顶端远轴面有一束髯毛。

荚果肥厚,长5-10厘米,宽2-3厘米;表皮绿色被绒毛,内有白色海绵状,横隔膜,成熟后表皮变为黑色。种子2-4(6),长方圆形,近长方形,中间内凹,种皮革质,青绿色,灰绿色至棕褐色,稀紫色或黑色;种脐线形,黑色,位于种子一端。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蚕豆生于北纬63°温暖湿地,耐-4°C低温,但畏暑,对温度要求随生育期的变化而不同,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6-25℃,最低温度为3-4℃,最高温度为30-35℃,在营养生长期所需温度较低,最低温度为14-16℃,开花结实期要求16-22℃,如遇-4℃以下低温,其地上部即会遭受冻害。

分布范围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以南为胜。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至北非。

栽培技术

秋播

整地施肥:前茬为旱地的蚕豆田,前茬作物收获后视土壤墒情决定是否进行旋耕或免耕直播。秋蚕豆播种季节多干旱少雨,如果前茬收获后土壤水分含量在40%以上则进行直播。反之则需对地块进行旋耕(避免翻犁),并在翻犁之前施用一定数量的农家肥(不低于1吨/亩)或复合肥(10:10:10)作为底肥,之后进行翻犁,保证旋耕深度不低于10厘米,旋耕后的地块可以按照厢面3-5米、沟宽0.3米进行理厢。

前茬为水稻的蚕豆田,水稻收获后抢墒播种,采取直播或起垄播种。蚕豆稻后免耕直播栽培是在水稻收获后不进行翻犁(旋耕),按厢宽3-4米进行的厢面种植蚕豆,蚕豆种植所需行距用复合肥(10:10:10)在开厢前划好,沟的宽度、深度视地块而定,冬春干旱少雨区域,以沟宽0.3米、沟深0.3米为宜,地势较为平坦且秋季降雨稍多区域则适当增加沟的深度,以沟宽0.5米、沟深0.4米为宜,蚕豆播后在厢面上撒施一定量农家肥后再进行挖沟,挖出的土壤破碎后散播于厢面上。稻田起垄播种主要是在江浙等地势较为平坦地区,水稻收获后田间积水较多,将田块按照80-100厘米的宽度起垄,垄高20-25厘米,垄与垄之间留40-50厘米宽沟。

适期播种:干籽粒蚕豆的生产应避免早秋播种,一般在10月初至11月初播种完毕为宜,以避免蚕豆花期遭受低温霜冻危害。此外,采用“蚕豆稻后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种植的蚕豆,最适播期为水稻收获后15-20天,需要根据田块的含水情况来选择具体播期,田块出现淹积水情况或者田块已经干涸出现细小裂缝均不是最适播期,稻田起垄种植蚕豆则在起垄后即可进行播种。

合理密植:长江流域秋播蚕豆产区干籽粒生产以中粒种(干籽粒百粒重70-120克)为主,中等肥力的田块亩种植1.5万株计算播量,如果蚕豆整个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50%-60%,则可以采取高密度种植(3万株/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方式上旱地可以采取开塘穴播(2粒/穴)或者条播种,“稻后免耕直播”则以水稻稻茬为走向进行播种,1粒/穴。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区域以大粒种(干籽粒百粒重>120克)类型为主,且主要进行鲜销生产,亩播量控制在5000株以下。

田间管理:

合理排灌。采用“蚕豆稻后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田块要抢墒播种,田间水分含量较多的田块要及时排水,保证出苗是蚕豆获得高产的关键。蚕豆花荚期视土壤墒情安排灌水,以避免花荚期出现大量落花落荚情况,同时保证蚕豆灌浆充分,获得尽可能高的百粒重。

肥料施用。对追肥,贫瘠地块在蚕豆苗期亩施尿素5-8公斤,促进幼苗生长,早生分枝利于开花结荚。初花期和结荚期亩用复合肥(10:10:10)15公斤、尿素10公斤捣碎泡水浇施各1次。对采收鲜荚的蚕豆田,每采收青荚1-2次,根据长势和苗架情况可用0.3%磷酸二氢钾+0.3%尿素+0.2%硼肥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杂草防治。以芽前除草为最佳,在蚕豆播种后3天以内选择合适除草剂进行“芽前除草”,切忌在播种前使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要严格按说明使用。蚕豆出苗后尽量避免化学除草,一般在蚕豆现蕾期至开花期之间进行人工除草,松土培土。

适期收获。干籽粒生产则在蚕豆植株叶片发黄干枯,植株茎秆颜色黄绿失水时用割晒机(4G80)将其割倒晾晒于田间,待整个植株干枯时用脱粒机进行脱粒清选并进行密封熏蒸,以防豆象为害。

春播

整地施肥:春播以起垄覆膜为主推技术。为提高抗旱蓄水保墒效果,最好采用秋季覆膜或顶凌覆膜,旱情较轻年份也可在春季播前抢墒覆膜。对秋覆膜和顶凌覆膜的田块,应及时打开渗水孔,沿垄沟每隔约50厘米用细竹竿等在地膜上打开直径小于0.5厘米的小孔,以利雨水及时下渗。起垄规格为40厘米宽小垄和70厘米宽大垄依次相间起垄,垄高10-15厘米,然后用120厘米宽的地膜覆盖垄面,两幅地膜相接在大垄之上,相接处压土合缝,并在覆好地膜的垄上和垄沟沿横向每隔约3米压土形成土带,以压实地膜,形成垄上垄沟全覆膜。

整地、施肥和地下虫害控制同时进行。对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亩施复合肥(10:10:10)15公斤,然后再进行覆膜,对地下害虫发生频繁地块则选用辛硫磷颗粒剂与复合肥混合撒施后再覆膜。

适期播种:及时早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保证苗齐、苗匀、苗壮。

合理密植: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亩保苗1.5万株左右为宜。按照宽窄行垄沟穴播种植,平均行距55厘米,人工点播一般穴距20厘米,沿大小垄间的沟内开穴点种,每穴下2-3粒,穴内留苗2-3株,可按照每穴2株、3株、2株、3株……依次相间的方式留苗。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采用覆膜种植的蚕豆点播后随即用灰土或细砂土盖住播种穴,以利压实地膜、预防板结,如遇板结则要及时破除、及时放苗。此外,苗期要特别注意防治根瘤象等虫害,保证蚕豆出苗率是关键,同时苗期对弱苗结合中耕除草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施肥时避免让尿素直接与蚕豆根部接触,保持3厘米为宜。

花期管理。花期加强防控赤斑病、豆象、蚜虫等病虫害,并分1-2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蚕豆花荚期视土壤墒情安排灌水,以避免花荚期出现大量落花落荚情况,同时以保证蚕豆灌浆充分,获得尽可能高的百粒重。

适期收获。田间80%植株下部3-4层荚变黑、上部荚呈黄绿色时进行收获。

病虫防治

蚕豆立枯病

危害特征:蚕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但以嫩荚期发病较重,主要侵染蚕豆茎基或地下部,也侵害种子,茎基染病多在茎的一侧或环茎出现黑色病变,致茎变黑。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溶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溶液,或21%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100-1200溶液等。

蚕豆赤斑病

危害特征:叶片上先出现赤色小点,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严重时各部位均变成黑色、枯萎,茎秆内壁有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喷施1:2:100的波尔多液。以后,每隔10天喷50%多菌灵500倍液1次,连喷2-3次,初期喷波尔多液比喷多菌灵好。

蚕豆锈病

危害特征:叶片上出现锈斑,直至叶片干枯,严重时植株全部枯死。

防治方法:可用15%粉锈宁50克对水50-60公斤喷施,每亩用药液40-60公斤,施药后20天左右,再喷药1次。

蚕豆枯萎病

危害特征:枯萎病主要是根部发病变黑,主根短小,侧根少,叶色变黄,植株呈蔫萎状,顶部茎叶萎垂。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施根部,用药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蚕豆黄萎病

危害特征:初仅在植株一段发生黄化,另一侧颜色正常,茎部上面的叶片,自下部开始向上部逐渐黄化,黄化叶片起初呈苍绿色或绿黄色,后完全变黄。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轮作。②发病初期浇灌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每株灌兑好的药液500毫升。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蚕豆炭疽病

危害特征:蚕豆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茎秆及豆荚,叶片受害初期,表面上散生深红褐色小斑,后扩展为1-3毫米、中间为浅褐色边缘为红褐色的病斑,病斑融合后成大斑块,大小10毫米,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多受叶脉限制,病叶很少干枯,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蚕豆花叶病

危害特征:蚕豆花叶病全株发病,生产上因菜豆黄斑花叶病毒的株系不同,症状有差异,分花叶型和黄化型两种类型。花叶型病株明显矮小,叶片皱缩卷曲肥厚,叶肉黄绿相间呈花叶状斑驳,轻病株矮缩不明显,但顶端心叶多变黄或卷缩,重病株较健株明显矮小,不开花结实。黄化型植株矮小,叶片黄且薄,茎直立,一般不萎蔫,后期病叶易早落。

防治方法:①选取抗病品种,注意加强田间管理。②及时喷药治蚜,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采收前三天停止施药。

蚕豆根腐病

危害特征:受害植株主根和茎基部初生水渍状斑,后发黑腐烂,侧根枯朽,皮层易脱落,烂根表面有致密的白色雪层,是病菌的菌丝体,似鼠粪状黑色颗粒,这是病菌的菌核。后期病茎水分蒸发,病部干枯变灰白,表皮破裂如麻丝,内部有时也有鼠粪状黑色颗粒。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干旱时及时灌水,多雨时及时排水、排渍,合理轮作,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减轻病害。②在播种时,每亩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150克拌细土盖种。③苗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或用70%托布津8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美洲斑潜蝇

危害特征: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入蚕豆叶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绿色组织,造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线状隧道。危害严重时,叶片组织几乎全部受害,叶片上布满蛀道,尤其植株基部叶片受害最重,甚至枯萎死亡。幼虫也可潜食嫩荚及花梗,成虫还可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吸处成小白点。

防治方法: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成虫或在刚出现为害时喷药防治成虫,防治幼虫要连续进行几次,每隔5-6天一次,可用“斑潜净”500倍液,或“阿维毒”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

主要价值

药用

蚕豆的药用价值鲜为人知,除根以外,蚕豆全身都可入药。蚕豆粒:蚕豆豆粒具有健脾、利湿、降血脂的功效。蚕豆粥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腹涨腹泻、消化不良、贫血性水肿、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高血脂症等。蚕豆衣:蚕豆衣即蚕豆的种皮,除了有利尿渗湿作用外,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吐血、胎漏等症。蚕豆叶:《现代实用中药》记载:“蚕豆叶为止血之剂,治一切出血。”包括肺结核出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蚕豆花:清明节后蚕豆开花时采收,晒干或烘干后备用。其性味甘平,能凉血止血,治咳血、鼻衄、血痢、带下、高血压等症。

生态

蚕豆根瘤固氮能力强,鲜茎叶含氮0.55-0.59%,含磷0.13-0.14%,含钾0.45-0.52%,均高于冬季绿肥紫云英。因此,蚕豆是优良的冬季绿肥,是生物养地的重要作物。

营养

蚕豆中含蛋白质(28.2%)、少量脂肪(0.8%)及大量碳水化合物(48.6%)此外还含维生素B、及维生素B2。蚕豆中的蛋白质也是完全蛋白质,生理价值比大豆稍低,但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因此也是热能的重要来源。

食用

鲜嫩的蚕豆可烹饪食用,干蚕豆的深加工则多为零食,如怪味胡豆、五香豆、蚕豆罐头、蚕豆酱、蚕豆豆奶、油炸蚕豆、膨化蚕豆、水煮蚕豆等。利用蚕豆通过用高盐稀态工艺酿造蚕豆酱油。蚕豆在加工过程中有蚕豆皮、豆荚等副产物一般都作为废弃物或饲料。蚕豆被用于生产蚕豆淀粉和蚕豆浓缩蛋白,生产工艺主要采用气力分选法,将去皮蚕豆磨成粉,在气力分选机上分选成富含蛋白质的蚕豆蛋白粉和蚕豆淀粉。蚕豆淀粉还可用于加工粉丝、粉皮的生产。

食用注意人群:

蚕豆病是由于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食用蚕豆或蚕豆制品甚至通过母乳而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好发于幼儿及儿童,以男性多见。蚕豆病并不是每次吃蚕豆均发病,且与进食量无关,所以蚕豆病的发病可能还有尚未确定的因素参与,避免食用蚕豆和使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可减少溶血的发生。

野燕麦Avena fatua L.


  • 中文学名野燕麦
  • 拉丁文名AvenafatuaL.
  • 别名乌麦,铃铛麦、燕麦草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亚科早熟禾亚科
  • 族燕麦族
  • 属燕麦属
  • 种野燕麦

野燕麦(学名:AvenafatuaL.)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较坚韧。

形态特征

一年生。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无毛,高60-120厘米,具2-4节。

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

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长10-25厘米,分枝具棱角,粗糙;小穗长18-25毫米,含2-3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脆硬易断落,第一节间长约3毫米;颖草质,几相等,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曲,芒柱棕色,扭转。

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花果期4-9月。

主要变种

光稃野燕麦(变种)该种野燕麦主要区别在于:外稃光滑无毛。其它性状,花果期、用途均似原变种。

产我国南北各省。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及农田中(海拔可高达4000米)。分布欧洲及温暖的亚洲和北非。模式标本采自德国。

光轴野燕麦(变种)该种野燕麦主要区别在于:外稃光滑无毛;小穗轴节间光滑无毛或微被贴生柔毛。

产陕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苏、广东等省。生于农田中或路边。模式标本采自南京。

生长环境

生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

分布范围

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也分布于欧、亚、非三洲的温寒带地区,并且北美也有输入。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物种危害

野燕麦是危害青稞等农作物的农田恶性杂草之一,它与农作物争水肥、争光照、争生长空间,并传播农作物病、虫、草害。每株野燕麦氮肥吸收量为小麦的1倍,吸水量为小麦的2.5倍,繁殖系数为小麦的3-6倍,争光和生长空间使作物光合作用受阻,导致作物茎秆质量差,引起青稞严重倒伏,成熟延迟,籽粒秕瘦。有些麦类作物病虫害,如麦类作物赤霉病、麦蚜等病菌虫卵,通过野燕麦传播到青稞上,青稞野燕麦交互危害。甚至造成青稞病虫害大流行。严重威胁着青稞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青稞植株变矮、穗小、倒伏、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严防传播蔓延。一是加强植物检疫,严防调种带入。二是野燕麦危害的地区严格精选种子,清除青稞种子中的野燕麦种子。同时建立无野燕麦种子田或穗选种子田,杜绝野燕麦随青稞种子远距离传播。三是要发动群众在未抽穗前消灭田埂,渠道野燕麦以减少传染源。四是妥善处理已成熟的野燕麦,对田间拔除的或随收获作物带入场里的野燕麦要集中烧毁,作饲料时可加工粉碎,以防扩散。

化学防治:对大面积猖獗危害田,在青稞3叶期每公顷可用20%杀菲克斯6千克加水450千克喷雾,对野燕麦危害较重的休闲地用草甘灵乳油在野燕麦齐苗至拔节期选择无风的阴天喷雾防治。以上防治措施,经过3-5年的连续防治,可有效防除野燕麦的危害。

主要价值

该种植物除为粮食的代用品及牛、马的青饲料外,常为小麦田间杂草。

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


  • 中文学名野慈姑
  • 拉丁文名Sagittaria trifolia L.
  • 别名慈姑,水慈姑,狭叶慈姑,三脚剪,水芋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泽泻目
  • 科泽泻科
  • 属慈姑属
  • 种野慈姑

野慈姑(学名:SagittariatrifoliaL.)是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走,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花葶直立,高可达70厘米,花序总状或圆锥状,具花多轮,苞片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单性;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

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约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具横脉,或不明显。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或更高,通常粗壮。

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有时更长,具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长3-5毫米,宽2.5-3.5毫米;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长6-10毫米,宽5-7毫米,基部收缩,雌花通常1-3轮,花梗短粗,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自腹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斜举,长0.5-1.5厘米,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长1-1.5(-2)毫米,花丝长短不一,约0.5-3毫米,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

瘦果两侧压扁,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果喙短,自腹侧斜上。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2n=22。

主要变种

剪刀草(变型)

该变型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细弱;匍匐根状茎末端通常不膨大呈球形;叶片明显窄小,呈飞燕状,全长约15厘米,或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宽约0.5-1.5厘米;花序多总状,通常具雌花(1-)2-3轮,稀圆锥花序,仅具1枚分枝,无雌花,罕1轮雌花。2n=22。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四川、贵州等省区。生于平原、丘陵或山地的湖泊、沼泽、沟渠、水塘、稻田等水域的浅水处。可作家畜、家禽饲料;亦用于花卉观赏。

慈姑(变种)华夏慈姑

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高大,粗壮;叶片宽大,肥厚,顶裂片先端钝圆,卵形至宽卵形;匍匐茎末端膨大呈球茎,球茎卵圆形或球形,可达5-8×4-6厘米;圆锥花序高大,长20-60厘米,有时可达80厘米以上,分枝(1-)2(-3),着生于下部,具1-2轮雌花,主轴雌花3-4轮,位于侧枝之上;雄花多轮,生于上部,组成大型圆锥花序,果期常斜卧水中;果期花托扁球形,直径4-5毫米,高约3毫米。种子褐色,具小凸起。

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日本、朝鲜亦有栽培。球茎可作蔬菜食用等。

生长环境

常生于水边、湖边、河湾池塘、沟渠边、稻田中和沼泽地,中国水稻主产区的常见杂草之一。

野慈姑和慈姑一样,喜欢生长在多水潮湿的环境里。野慈姑适应性较强,由球茎和种子越冬,翌年繁殖,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宜肥沃的粘壤土。

分布范围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北京(朝阳、海淀、门头沟、怀柔),天津(河北、蓟县),河北(平山、秦皇岛、昌黎、抚宁、涉县、磁县、永年、保定、徐水、安新、蔚县、承德),山西(太原、五台),内蒙古(宁城、科左后旗、准格尔、乌审、新左旗、新右旗、额尔古纳、乌兰浩特、科右前旗),辽宁(沈阳、康平、法库、大连、鞍山、新宾、丹东、彰武、铁岭),吉林(蛟河、扶余、珲春、和龙、安图),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龙江、密山、萝北、牡丹江、宁安、北安),江苏(南京、浦口、吴江、宝应),浙江(杭州、临安、龙泉),福建(宁化、将乐),江西(萍乡、九江、修水、永修、瑞昌、贵溪、会昌、寻乌、安福、井冈山、黎川、资溪、上饶、玉山、铅山、德兴),山东(牟平、微山、蒙阴),河南(汝州、桐柏、信阳、淮滨),湖北(武汉、武昌、竹溪、利川、宣恩、来凤、鹤峰),湖南(长沙、新宁、武冈、桑植、宜章、新晃、洪江),广东(广州、仁化、翁源、南澳、信宜、梅县、阳春),广西(南宁、柳州、阳朔、临桂、兴安、北海、百色、德保、凌云、隆林、贺州、天峨、东兰、兴宾、金秀、宁明、龙州、凭祥),海南(三亚、万宁、白沙、保亭),重庆(南川、城口、奉节、石柱、酉阳),四川(成都、泸县、盐亭、广元、遂宁、乐山、汉源、天全、芦山、泸定、布拖、甘洛),贵州(贵阳、修文、思南、兴仁、册亨、安龙、毕节、瓮安),云南(昆明、安宁、江川、景东、镇康、屏边、勐海、洱源、泸水),陕西(蓝田、周至、陇县、凤县、太白、武功、南郑、城固、洋县、宁强、榆林、安康、石泉、镇坪、山阳),甘肃(张掖、金塔、文县、徽县),宁夏(银川、平罗、吴忠、中卫),新疆(尉犁、焉耆、阿勒泰、布尔津)

物种危害

野慈姑发生和危害会逐年增加。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与水稻争水、争肥,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野慈姑繁殖方式不同,导致出苗的时间也不同,所以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到危害。靠种子繁殖的野慈姑,由于种子的埋藏深度不同,所以出苗的时间也不同,因而会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间陆续发生。以球茎繁殖的幼苗的危害更为严重,大部分除草剂只能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地下部分基本不受影响,到后期随着药效的减退,杂草会出现再生现象。

野慈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水稻封垄后期仍可大量发生,田间发生密度大时,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稻米品质下降。长期单一使用一种除草剂,导致水稻田草相发生变化。应用水稻田防除野慈姑的除草剂主要以磺酰脲类除草剂为主,亦或是磺酰脲类除草剂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混合应用。由于在同一田块连年应用,所以野慈姑对这些药剂已经产生严重的抗性,致使近年来野慈姑猖獗发生。

另外,对于土壤表层的野慈姑种子无法翻埋到地下,致使野慈姑猖獗发生,危害尤其严重。

防治方法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⑴农艺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⑵化学除草,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

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 L.


  • 中文学名糖棕
  • 拉丁文名BorassusflabelliferL.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初生目
  • 科棕榈科
  • 亚科糖棕亚科
  • 族糖棕族
  • 属糖棕属

常绿乔木;叶掌状分裂,裂片多数顶端浅裂2裂;花单性,异株,多分枝的肉穗状花序,佛焰苞显著。果实多产,数十个围聚于树颈,大小如皮球,金黄光亮,可放于室内装饰。

形态特征

植株粗壮高大,一般高13-20米,可高达33米,直径一般45-60厘米,最粗可达90厘米。叶大型,掌状分裂,近圆形,直径达1-1.5米,最宽可达3米,有裂片60-80,裂至中部,线状披针形,渐尖,先端2裂;叶柄粗壮,长约1米,边缘具齿状刺,叶柄顶端延伸为中肋直至叶片的中部。

雄花序可长达1.5米,具3-5个分枝,长约35厘米或更长,每分枝掌状分裂为1-3个小穗轴,小穗轴略圆柱状,顶端稍狭,长约25厘米;雄花小,多数,黄色,着生于小穗轴上小苞片的凹穴里,萼片3,下部合生,花瓣较短,匙形,雄蕊6,花丝与花冠合生成梗状,花药大,长圆形;雌花序长约80厘米,约有4个分枝,长30-50厘米,粗壮,小穗轴长20-25厘米,雌花较大,球形,直径约2.5厘米,每小穗轴约有8-16朵花,螺旋状排列,退化雄蕊6-9。

果实大,近球形,压扁,直径10-15(-20)厘米,外果皮光滑,黑褐色,中果皮纤维质,内果皮由3(-l)个硬的分果核组成,包着种子。种子通常3颗,胚乳角质,均匀,中央有1空腔,胚近顶生。

分布范围

产印度、缅甸、柬埔寨等地;喜生于干燥地区。我国华南、东南及西南省区有引种

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为分布中心。我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生长环境

喜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生长环境,较怕寒冷,生长适温为22-30℃,越冬温度不能低于8℃,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壤土为最好。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扇叶糖棕植株高大,生长较快,经济价值较高,可作庭院观赏树种,但在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则大量用其粗壮的花序割取汁液,以制糖、酿酒及充当饮料等。种子萌发出的嫩芽和肉质根可供食用,树干外面的木质部分较坚硬,常用做椽子、木桩、围栏、输水管和水槽等。

经济价值

当糖棕长出花序时,采糖的人就爬上树,在花序的尖端挂一个竹筒或小水桶,用刀把花序划开一道道口子,花序中的糖汁就顺着刀口流出来并滴进竹筒或小桶里。一个花序可产出3-4小桶糖汁,每株糖棕每年可产60-70小桶糖汁,可熬糖20-30千克。如果一个三口之家种好一棵糖棕,那么就再也不用为吃糖而发愁了。

糖棕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主产国如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大量利用其粗壮的花序梗割取汁液制糖、酿酒、制醋和饮料。叶片和贝叶棕的叶片一样,可用来刻写文字或经文(参见贝叶棕的用途),还可盖屋顶、编席子和篮子,作绿肥;果实未熟时在种子里面有一层凝胶状胚乳和少量清凉的水可食和饮用;种子萌发出的嫩芽和肉质根可供食用;树干外面的木质坚硬部分可用来做椽子、木桩和围栏,做输水管、水槽等。

植物鉴赏

糖棕的羽状叶片常年油绿,巨大而稠密,犹如天然的华盖,遮挡住热带炽热的阳光;又好似一支支绿色的大绿伞,给人们一片凉爽的绿荫,可作庭院成片栽种。

高雪轮Silene armeria L.


  • 中文学名高雪轮
  • 拉丁文名SilenearmeriaL.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中央种子目
  • 科石竹科
  • 亚科石竹亚科
  • 族剪秋罗族
  • 属蝇子草属
  • 种高雪轮
  • 分布区域原产欧洲南部,中国城市庭园多有栽培供观赏

高雪轮((学名:SilenearmeriaL.)是石竹科、蝇子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茎单生,直立,基生叶叶片匙形,花期枯萎。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常带粉绿色。茎单生,直立,上部分枝,无毛或被疏柔毛,上部具粘液。

基生叶叶片匙形,花期枯萎;茎生叶叶片卵状心形至披针形,长2.5-7厘米,宽7-35毫米,基部半抱茎,顶端急尖或钝,两面均无毛。

复伞房花序较紧密;花梗长5-10毫米,无毛;苞片披针形,膜质,长3-5(-7)
毫米,无毛;花萼筒状棒形,长12-15毫米,直径约2毫米,带紫色,无毛,纵脉紫色,萼齿短,宽三角状卵形,顶端钝,边缘膜质;雌雄蕊柄无毛,长约5毫米;花瓣淡红色,爪倒披针形,不露出花萼,无毛,耳不明显,瓣片倒卵形,微凹缺或全缘;副花冠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雄蕊微外露;花柱微外露。

蒴果长圆形,长6-7毫米,比宿存萼短;种子圆肾形,长约0.5毫米,红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和光照充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荫蔽处生育不良。性耐寒耐旱,喜疏松、排水良好壤土,喜阳光充足温暖而忌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15~25℃。

原产南欧栽培土质以排水通气良好之砂质壤土为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荫蔽处生育不良。高雪轮苗定植成活后必须摘心1次,促使多分枝,矮化植株,并可多开花;摘心后随即

施用腐熟有机肥或三要素追肥1次,此后每隔25天再少量施用三要素1次。平时培养土保持湿度,切忌滞水不退,排水不良根部易腐烂。性耐寒耐旱,喜温暖而忌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15~25度C。春播的幼株,生长期气温渐高,需注意防患乍热引起枯萎,必要时加以遮荫或将盆栽暂移荫凉处。植株过分伸长易倒伏,需设支柱扶持。

分布范围

原产欧洲南部,已作为盆栽植物,分布范围逐渐广泛,不再单一的分布在南欧。

繁殖方法

由春及秋、冬季为适期,发芽适温15~20度,种子播种后覆盖细土0.2公分,保持湿度,约经1周可发芽,待苗本叶4~6枚以上再移植。亦可直播,将种子直接撒播于栽培地,成苗后再间拔。花坛株距20~30公分,盆栽4~5寸盆1株。

二年生花粉色,高30-60CM,早春或秋播,定苗后摘心一次,华北地区10月下旬进出口阳畦越冬,次春定植,必需摘心一次,花期4-8月,供花坛地被花径点缀岩石园,盆栽,切花。

栽培技术

湿度: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过低,会加快单花凋谢。也怕雨淋,晚上需要保持叶片干燥。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温度:喜欢温暖气候,忌酷热,在夏季温度高于34℃时明显生长不良;不耐霜寒,在冬季温度低于4℃以下时进入休眠或死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5~25℃。一般在秋冬季播种,以避免夏季高温。

光照:春夏秋三季需要充足阳光。在气温较高的时候(白天温度在25℃
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阳光下养护,叶片会明显变小,枝条节间缩短,脚叶黄化、脱落,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的状态。开花期放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10~15
天),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以利于植株积累养分持续开花。

肥水: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同时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

修剪:每两个月剪掉一次带有老叶和黄叶的枝条,只要温度适宜,能四季开花。

摘心:在开花之前一般地进行两次摘心,以促使萌发更多的开花枝条:上盆一至两周后,或者当苗高6~10公分并有六片以上的叶片后,把顶梢摘掉,保留下部的
3~4片叶,促使分枝。在第一次摘心3~5周后,或当侧枝长到6~8公分长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把侧枝的顶梢摘掉,保留侧枝下面的4
片叶。进行两次摘心后,株型会更加理想,开花数量也多。

春秋:春秋季节是高雪轮的生长旺季,室外养护的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2~6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夏季:夏季高温期它往往进入休眠状态,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室外养护的3~5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4~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晚上保持叶片干燥。还要经常给植株喷雾。

冬季:高雪轮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间隔周期大约为7~10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病虫防治

常见病虫害有茎腐病、锈病和蚜虫、粉虱等危害。

茎腐病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锈病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蚜虫和粉虱用10%扑虱灵1000-1500倍喷雾,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可作切花或布置花境,我国城市庭园栽培供观赏。高雪轮适宜配置花径、花境,点缀岩石园或作地被植物,也可盆栽或作切花。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由植物大全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