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翼岩黄芪

2020-10-15

植物养护。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短翼岩黄芪》,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植物名称短翼岩黄芪

科属 豆科
学名Hedysarum brachypterum Bunge

地理分布短翼岩黄芪分布于河北北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伊克昭盟,宁夏南部,甘肃河西地区等;国外见于蒙古等地。主要分布在典型草原带,可进入森林草原带边缘地带,极少出现于荒漠草原带。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茎斜升,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1~25,椭圆形,长4~10毫米,宽2~4毫米,先端钝,基部圆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有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0~20朵,紫红色,长13~14毫米;花萼钟状;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翼瓣长圆形,长为旗瓣的二分之一。荚果念珠状,具1~3荚节,有小针刺和白色柔毛。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短翼岩黄芪为中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湿润,但能耐干旱。习见于干山坡、黄土高原丘陵坡地,常作为伴生种出现。有时可大量生长于撂荒地,成为优势植物。也见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栗钙土地区。干旱的生境,植株矮小;环境条件较好,可生成有主茎和分枝的小丛。4月返青,5月末~6月开花,6月底结荚,7月中旬种子成熟。

饲用价值
为良好的牧草,鲜草山羊、绵羊、牛、马等家畜喜食,山、绵羊尤其喜食花和果实。冬春季节难以保存。可引种驯化,作为南部温带典型草原及森林草原地带,半人工草地或人工放牧地的草种。

精选阅读

翼蓼


植物名称翼蓼

学名Pteroxygonum giraldii

所 属 科蓼科

所 属 属翼蓼属

分布见于房山县。生于山谷、沟边湿地。也有引种栽培。

描述
多年生草本。茎蔓生,常不分枝。叶常为2~4簇生,具细长的柄。叶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两面无毛。托叶鞘膜质,顶端尖。总状花序,具长的总梗,腋生。苞片膜质,狭披针形,长4~7毫米;花梗具关节,花白色;花被5深裂或全裂,裂片短椭圆形,果时稍增大,长达6毫米;雄蕊8,与花被近等长、瘦果卵形,具有3个膜质翅;基部具有3个角状物,黑褐色,与翅相对生;伸出宿存的花被。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活习性:生于山谷、沟边湿地、路旁或灌木丛中。

采制: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块根略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长约10cm,直径2~8cm。表面红棕色至紫褐色,光滑或皱纹,根头部有突起的茎基。质坚硬,难折断,剖面呵见纵横走向的维管束及纤维。气微而味苦。

性味:苦、微涩,凉。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凉血止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腰腿痛,使血,崩漏;外用治烧烫伤,疮疖,狂犬咬伤。

附注:北京地区用同属植物毛脉蓼 pteroxygonum cillincrve (Nakai.) Ohwi. 的块根作红药子入药。功效相同。

短芒短柄草


植物名称短芒短柄草

科属 禾本科
学名Brachypodium pinnatum(L.)Beauv.

地理分布短芒短柄草在我国分布于天山西段山地;国外在欧洲、原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蒙古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下伸的根状茎。秆直立,高50~120cm,节具柔毛。叶片扁平,宽5~10mm。穗状总状花序直立,长7~12cm,具7~11枚小穗;小穗柄长约1mm;小穗长20~35mm,先端渐尖;外稃披针形,长9~10mm,被短柔毛,顶端具1.5~6mm的短芒;基盘具微毛,花药长约4mm。颖果矩圆形、褐色,背凸,腹部有条暗色脉,长6mm,宽1.5mm。

染色体:2n=28。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短芒短柄草为中生根茎型上繁禾草,适宜凉爽半湿润的山地气候,分布于海拔1100~2500m的中山带,习生于山地黑钙土、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暗栗钙土上。在伊犁地区普遍分布,是高禾草、杂类草山地草甸类草地的建群种,也散生于山地草甸草原草地中。据调查在尼勒克、新源、巩留等地的中山带均分布有短芒短柄草+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杂类草草地型,群落的主要伴生种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细叶早熟禾(Poa angustifolia)、假梯牧草(Phleum phlecides)、新疆鹅观草(Roegneria sinkiangensis)、长芒大穗鹅观草(R.abolinii subsp.divaricans)、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草原糙苏(Phlomis pratensis),牛至(Origanum vulgare)、厚棱芹(Pachypleurum mucronatum)、紫花鸢尾(Iris ruthenica)等,植被盖度65~100%,草层高35~80(100)cm,每公顷鲜草产量为9.45~10.2(15)t,该型草地是山地草甸中发育较好的草地型,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水源丰富,夏季凉爽,蚊蝇少,是优良的割草场和放牧场。

短芒短柄草通常于5月初返青,6月上旬抽穗,7月中旬开花,8月初结实,9月下旬枯黄。

饲用价值
短芒短柄草叶量较多,据测定茎叶穗比为45.8∶40∶14.1。抽穗前草质柔软,各类家畜均喜食;抽穗后稍粗糙,适口性下降,但马,驴仍喜食;山羊、绵羊乐食其叶;牛采食较差。冬季残留好,各类家畜乐食;适时刈割后调制的干草各类家畜均喜食。营养价值在禾草中属中等。

短芒短柄草属刈割型牧草,是天然割草场的主要牧草之一,而且再生力较强,较耐牧,是一种优良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可做为建立人工饲草基地和天然草场改良的草种栽培驯化。

鹰嘴黄芪


植物名称鹰嘴黄芪

科属 豆科
异名 鹰嘴紫云英
学名Astragalus citer L.

地理分布原产欧洲,1931年加拿大从苏联引进。近年来我国从加拿大,美国引入。目前加拿大、美国栽培较多。经在我国辽宁、北京、山西、陕西、河南、浙江、云南等地试种,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
鹰嘴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由粗壮而强大的直根和根茎两部分组成。直根上部直径在2cm以上,乳白色到浅黄色。主根及侧根上均可产生根瘤,根瘤开始呈姜状,随分枝不断增加,后呈球形,直径在2cm以上,主要分布在20cm以上土层中。根茎上有节,节长2~3cm,节上有膜质化的叶鞘。浅黄色。根茎上可产生根茎分枝。主要分布在5cm以上表土层中。茎较细,直径0.3~0.5cm,基部紫红色,上部绿色,幼嫩时密生白色茸毛,后逐渐变稀不甚明显。第一年匍匐生长,第二年前期直立,后期匍匐生长。枝长70~150cm,草层高40~70cm。分枝力差,基部分枝一般3~5个,侧枝4~10个。奇数羽状复叶,每个复叶有小叶15~33片。小叶长椭圆形,长2.5~4.0cm,宽1.0~1.5cm。叶面及叶缘密生白色茸毛。托叶两片,披针形,和叶柄对生,着生在叶柄基部对面两侧,基部和叶柄连在一起,紧抱茎,密生白色茸毛。荚果,膀胱状,幼嫩时密生黄色茸毛,成熟后黑褐色。荚果成熟后不脱落。每荚有种子3~11粒。种子黄色,带有光泽。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鹰嘴黄芪适于温暖湿润气候,在潮湿的沙质土,沙壤土上最能表现其生长特性。抗寒力、耐瘠性较强,亦抗高温和耐酸,但不耐盐碱和水渍,适宜在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上种植。随着地上部分枝的产生,自子叶叶腋处开始产生根茎芽。根茎芽向上生长出土形成茎枝,斜向下生长形成根茎。根茎上可形成根茎芽,根茎上根茎芽横向水平生长形成根茎,分枝向上生长则形成新的植株。新植株形成新的营养根和根茎。这些根茎和根茎分枝纵横交错,在表土层中形成稠密的根茎层。随着生长年限延长,植株密度、根茎数量不断增加。种子硬实率高,一般为70~80%。硬实率随着贮存年限延长而降低。条件适宜时,枝条扦插可形成新的植株。可用根茎和枝条进行无性繁殖。

在北京地区4月上旬播,冲,7月中旬开花,8月下旬种子成熟,12月上旬干枯;第二年4月上旬返青,5月中旬开花,6月下旬种子成熟。

饲用价值
鹰嘴黄芪茎叶柔嫩多汁,没有怪味,不含聚硒,皂素含量低,不会引起反刍家畜的臌胀病。一般家畜都喜采食。茎叶干物质比为1∶1.6,鲜干物质比为1∶1.5左右。营养丰富,一些地方称之为长毛兔的补品。

鹰嘴黄芪可青饲,亦可晒制干草,也可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在北方,一年可刈割2~3次,亩产鲜草3500~4000kg;在南方,每年可刈割3~4次,亩产鲜草4000~4500kg。地上部茎叶稠密,地下部有稠密的根茎层和强大的根系,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还是蜜源植物。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鹰嘴黄芪种子硬实率高,播前种子必需处理;在南方,宜用根瘤菌拌种。选无盐碱或微盐碱,不积水的土地种植。苗期生长缓慢,播前整地消灭杂草;结合整地施磷钾肥20~25kg,播深2~3cm。用种子育苗、枝条扦插育苗或根茎移栽,每亩2000~3000株为宜,不宜少于2000株。

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注意中耕锄草。鹰嘴黄芪再生能力弱,为提高产草量,刈割收草留茬高度应在10~15cm以上。

种子易受籽实蜂类害虫危害,蕾期起至种子成熟,每隔10~15天用乐果类内吸剂药物防治一次。

多枝黄芪


植物名称多枝黄芪

科属 豆科
学名Astragalus polycladus Bur.et Franch.

地理分布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枝黄芪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匍匐茎多分枝,瘦弱,长约50cm。托叶联合。小叶11~21,卵状披针形或阔椭圆形。长3~10mm,宽1~4mm,叶两面均被有白色伏贴的长柔毛,顶端钝。总状花序紧密,多花,花冠红色或堇色;荚果有隔膜,长5~6mm,花果期6~9个月。

本种与松潘黄芪(A.sunpanlnsis)外形近似,其区别在于多枝黄芪荚果腹面有隔膜,种子排列在膜两边,而后者无隔膜。

细胞染色体:2n=2x=16。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多枝黄芪是横断山的特有种,多分布在海拔2100~4100m的干旱山坡、平滩、路边、沟谷。

多枝黄芪属寒温带地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在横断山及其毗邻地区分布十分广泛。从水平分布情况看,滇西北,川西、川西北、甘肃南部,藏东和青海南部高原地区均有自然分布。横断山高寒地区是它的重要分布区。

多枝黄芪有较强的适应性,最适于向阳的山坡、坝地,土壤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在四川省阿坝县的寒温带地区,全年平均气温0~6℃,7月平均温度10~12.9℃,1月平均气温6~7.9℃,极端最低温可达-33.9℃,0℃的积温300~681℃无霜期很短,仅3~47天,甚至常年可见霜雪,年降水量700mm左右,且有50%集中在5~8月,干湿季明显。在多冰雹和大风的气候条件下,多枝黄芪仍然能生长。在群落中竞争能力很强,尤其在地势开阔,光照充足的河滩、阶地,生长更加繁茂。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板结土壤上,一经封育,即可迅速生长。

6月开花,茎、叶、花近乎同时生长发育。

饲用价值
多枝黄芪饲用价值颇高,它返青较早,枯萎又晚,耐牧力强,草质优良,常年为各类家畜所喜食,是天然草场上的优良豆科牧草。也是高寒草甸的主要成分,为在这些地区放养家畜,提供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优良牧草。

本牧草的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其各类家畜均喜食,特别对于绵羊、牦牛等高寒地区的草食家畜来说,它更是天然放牧场上的重要而优质的牧草来源。

多枝黄芪是一种很有栽培前途的野生牧草,青海省铁卜加草原改良试验站首先用它和其他禾本科牧草混播,建立人工草场,生长良好,其生产性能,再生能力和营养成分均较为理想,是较好的刈牧兼用优良牧草。

其他用途
此外,本牧草根深叶茂,繁殖能力极强,据测定,在土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一株多枝黄芪竟可覆盖1m2的土地,因而可以成为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特别在气候较寒冷,植物稀少,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种植,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克舍尔黄芪


植物名称克舍尔黄芪

科属 豆科
学名Astragalus kessleri Trautv.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天山;苏联(中亚)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小半灌木。株高30~40cm,各部(除去花冠)被丁字毛,根系发达,长50~70cm,具短而粗壮的根状茎。单数羽状复叶,叶轴长5~15cm,硬化而宿存;小叶9~15,披针形或条形,长0.7~1.2cm,宽1~4mm,先端常具小尖头。总状花序,花梗较长,花稀疏;萼管状;花淡紫色。荚果细长,三棱形,先端尖,长1~1.8cm,宽3~5mm,青绿时淡紫红色,含种子3~5粒。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克舍尔黄芪为旱生植物,多生长在海拔1000~1400m的山地阳坡,坡度较陡,砾石质很强的地段。是砾石质荒漠植被的伴生种或亚优势种。共生植物多为博乐蒿(Artemisia borotalensis)、冷蒿(A.frigid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木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等。

克舍尔黄芪的抗旱能力很强,它在山地坡度陡,水土流失严重,光照强的生境中,生长很旺盛,由于它的根蘖很发达,一株可多达30~50个,所以耐牧性很强。再生能力也较强,在春季经常放牧的情况下,6月中旬停牧,半月以后再生草仍然开花结果,得到繁殖的机会。

克舍尔黄芪所处的草地,气候干旱,地形陡,植物种类少,草层高20~30cm,覆盖度15~30%,亩产干草20~35kg。这类草地一般作为冬牧地。由于处在阳坡,冬季积雪少或不积雪,过度放牧牲畜,因之多数为干旱退化的草地。

克舍尔黄芪,在新疆天山中段的北坡,4月上旬返青,花期较长,通常为5月初到7月初,7月下旬种子成熟。

饲用价值
克舍尔黄芪为优等牧草,在砾石质荒漠分布广,草群中占有一定的产量,春季返青早,生长快,耐践踏,再生力强,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盛花前,基生叶丰茂,草质柔软,结荚后草质变粗老,有较高的适口性,各种牲畜采食,绵羊最喜食,马、牛乐食。据牧民反映。牲畜被放牧在有克舍尔黄芪的草地,上膘很快。

《短翼岩黄芪》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