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亚那须芒草

2020-10-15

养护植物须掌握的常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圭亚那须芒草》,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植物名称圭亚那须芒草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甘巴草、须芒草
学名Andropogon gayanus Kunth

地理分布原产非洲西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非洲赤道附近,我国海南省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1982年引种,生长良好,在广东、海南推广种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支持根。秆密、丛生,圆柱形,粗壮,高1~3m。叶长披针形,长30~100cm,宽1~3cm,两面被毛,灰白色,叶缘粗糙,花序为具鞘状总苞假圆锥花序,由成对(稀单生)的总状花序组成。穗轴节间和小穗柄均向上变粗厚棒状,一边或两边具缘毛,总状花序,长4~9cm,含17对小穗,每对小穗生于穗轴的各节,一无柄,一有柄,无柄小穗长8mm,具芒1mm,椭圆形颖托;有柄小穗长椭圆形,长5~8mm,下部颖片具芒,芒长1~10mm,小穗具花两朵,无柄小穗上部小花为两性花,下部小花不育,退化成一透明的外稃;有柄小穗小花为雄花,下部小花不育,每对小穗结一颖果。颖果纺锤状,长2~3mm,宽0.5~0.8mm,盾片和胚大向明显。

染色体:2n=4x=40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圭亚那须芒草适应性强,在热带旱季长的地区生长良好,要求降水量600~1100mm。在海拔2000m地区有分布,以1000m以下生长最好,耐酸,在pH为4.6的土壤上能繁茂生长。耐瘠,不施氮肥,其产量为坚尼草(Panicum maximm)的2倍。耐火烧,旱季火烧后,促进新蘗发育,再生力达100%。种子成熟后,易落粒,雨季时,发芽生长,形成茂密的草丛。自我更新量为10~50株/m2。根系发达,入土深度80cm,肥沃疏松的土壤可达3m以上。能摄取土层深处的水分,耐旱力强,最高可耐9个月的旱季。其产量最高是在年降水量750mm以上、旱季为3~5个的地区。不耐水淹,也不耐重牧。zW59.cOm

圭亚那须芒草为短日照植物,开花的临界日照为12~14小时,在海南儋县(北纬1930,东经10930)5月初开始抽穗,随之开花,开花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种子成熱,冬季并不枯黄,保持青绿状越冬。在儋县,旱季(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的鲜草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25%。能和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 hes guianesis)、大果蝴蝶豆(Centrosema macrocarpum)、尖叶蝴蝶豆(C.acutifol)、野花生(Arachis pintoi)混播,表现良好。

饲用价值
圭亚那须芒草叶量大,柔软,适口性好,家畜全年采食,牛喜食,从蛋白质含量看为中等牧草,但其产量高,鲜草7.5~10.5t/ha,蛋白质产量5175kg/ha,仍不失为优良牧草,特别在旱季,其他牧草相继枯黄,圭亚那须芒草为牲畜提供较好的饲草。放牧利用好,也可刈割,调制成干草。在世界热带干旱地区,如西非的尼日利亚,加纳都视为优良牧草,可见其饲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圭亚那须芒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为中等牧草,营养期较高,为热带地区,旱季、冬季提供较好的饲草,由于生长快,产量高,还可做成青贮料。其各种养分对牛的消化率都较高。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圭亚那须芒草可用种子或分蘗进行繁殖。用种子繁殖,每公顷用种量5.25~7.5kg,混播时,种子量占总播种量的1/2~1/3。播种期在雨季开始时为好,行距50~80cm。用分蘗繁殖时,选择生长健壮的蘗苗,开沟定植,每穴3~5株蘗苗,沟深20~25cm,密度50~80cm,以雨前阴天时定植成活率较高。

成熟后的草质变粗劣,适口性降低,可用刈割或焚烧方法清除,火烧后,2个月,幼苗再生,可以利用。

zw59.com延伸阅读

圭亚那柱花草


植物名称圭亚那柱花草

科属 豆科
异名 巴西苜蓿、热带苜蓿、笔花豆
学名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Sw.

地理分布柱花草属约有40个种,大部分原产于南美洲,其中有4~5种原产南非洲。在美洲由巴西传至美国的佛罗里达及夏威夷。大洋洲首先传入新西兰的昆士兰及澳洲北部,又传至斐济。在非洲分布于南非、肯尼亚、罗得西亚南部和乌干达。亚洲在印尼、锡金和泰国有栽培。本属圭亚那种中粗糙型的晚熟品种斯科非柱花草(CV.Schofield),华南热作研究院首先于1962年引进我国,先后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南部和台湾试种,作为绿肥覆盖植物和牧草。后来,又从澳大利亚先后引进本种的不同品种库克(Cook)、奥克雷(Oxly)、恩迪弗(Enaeavour)柱花草在广西和广东少量试种。新育成的品种格来姆(Graham)柱花草于1981年引进到广西黔江示范牧场,由于比早年引入的几个品种有较耐低温和抗病,开花早,易留种等优点,在桂南、桂西和广东用于草地改良,发展较快。

形态特征
豆科柱花草属多年生丛生性草本,直立或半匍匐,主根发达,深达1m以上。粗糙型的茎密被茸毛,老时基部木质化,分枝多,长达0.5~2m,草层高度可达1~1.5m。三出复叶,小叶披针形,中间小叶稍大,长4.0~4.6cm,宽1.1~1.3cm。小叶顶端极尖,被短茸毛,某些生态型有粘性。托叶与叶柄愈合包茎成鞘状,先端二裂,着生短茸毛。细茎类型的茎较纤细,小叶较小,很少细毛。花序为数个花数少的穗状花序聚集成顶生复穗状花序。花穗无柄长在具有一片单叶的苞片当中,多毛。花小,蝶形,黄至深黄色。荚果小具有很小的喙,2节,只结一粒种子。荚棕黄至暗褐色。种子呈椭圆形,淡黄至黄棕色,两侧扁平,种脐位于偏中上。大小因各品系而不同,长1.8~2.7mm,宽约2mm,千粒重2.04~2.53g,每公斤约有18~48万粒。

细胞染色体:2n=20。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圭亚那柱花草适应性很强。由于从肥力低的土壤中吸取钙和磷的能力强,是热带豆科牧草中最耐贫瘠酸性土壤的种类。能生长在热带砖红壤、潜育土和灰化土以及从干燥的砂质土至重粘土均能生长良好,喜欢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的土壤。耐早力强,稍能耐湿,可耐pH4.0的强酸性土壤。

圭亚那柱花草喜高温,怕霜冻。耐寒的程度和品系有差异,一般在15℃时能继续生长,0℃时叶片脱落,-2.5℃便冻死。在亚热带地区可在霜冻线以上的高坡地生长。分布的纬度界限约在北纬23℃和南纬的23℃之间,海拔高度200~1000m。在新西兰的昆士兰它适宜生长在雨量900~1000mm的地区,在乌干达需要雨量500mm以上,在巴西1000~1700mm。可忍受短时间水淹,但不能在低洼积水地生长。

柱花草幼苗期,特别在前6周生长缓慢,在高温潮湿季节生长快。枝条形成郁闭时,能抑制杂草。为短日照植物,晚熟类型在12小时以下的日照时才开花,最适日照是10小时。

圭亚那柱花草在混播中常能和大黍、潘哥拉草组合很好,也能和无芒虎尾草、狗尾草、毛花雀稗持久混生,建植后能和杂草竞争,并能侵入天然草地。其固氨能力在乌干达试验,不施肥的柱花草牧场,产量相当于施氮素165kg/公顷的禾本科牧场。

柱花草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随种植面积扩大而为害广泛,在国内也发生。此病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出现,易在雨季后期流行。症状表现在叶片、叶鞘、茎或花序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直径约0.5~5mm,边缘颜色较深,病斑可相联成大病斑,叶片最后黄化和枯萎掉落,严重时只剩茎秆,茎部环状坏死而导致整株死亡。病原菌是半知菌类毛盘孢属中的柑桔炭疽毛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C.dematium Grove。当相对湿度大于95%,温度在26~30℃时,本病最易流行,雨水、风、昆虫、动物、人等都可传播,潜伏在种子上的病原菌也随之传播。

圭亚那柱花草对2,4-D的耐受力强。

圭亚那柱花草几个重要的栽培品系,有的属于不同的生态型,在国内都有引种。

饲用价值
据分析期柯非柱花草全株干物质含粗蛋白质8.06~18.1%,含粗纤维34.38~37.7%。在昆士兰分析,含粗蛋白质11.8%,可消化率为52.6%,粗纤维可消化率为42.2%,其所含养分及消化率均低于紫花苜蓿(紫花苜蓿蛋白质的消化率达81.7%)。

粗糙型的柱花草适口性在生长早期比较差,到后期逐渐为牛喜欢采食。据广西畜牧所青刈喂牛,牛逐渐习惯后则采食。在巴西的报道,初夏时斯柯非柱花草适口性差,只有叶子被采食,舍饲牛试喂两天后不采食。若稍放置使植物体和茸毛萎蔫,亦可提高适口性。

细茎型的格来姆柱花草适口性很好,生长各时期都为牛、羊、兔等家畜喜食,叶量较丰富,开花期茎叶比例1∶0.76,茎占总重56.71%。除放牧、青刈外,调制干草也为家畜喜吃。10~11月份茎叶达到最高产量,此时又是少雨季节,利于调制干草过冬。收种脱粒后的茎秆,牛也喜欢吃,含有粗蛋白6.55%,比稻草还高。此外,还可制成优良的干草粉,在尼日利亚每年刈割45cm以上部分的枝条打成干草粉,含粗蛋白达17.17%作为商品出售。草粉青绿色,有香味,与水调和富于粘稠性,猪很喜欢吃。

圭亚那柱花草播种当年可以刈割1~2次,亩产青草2000~3000kg,干草450~650kg。茎叶产量高,地上部分覆盖浓密,能保持水土。根瘤多,每公顷可固氨180216kg,茎叶又易腐烂分解,可作良好的绿肥覆盖作物。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前整地:建植人工草地,可进行半翻耕,用重耙或旋耕机处理地表,或行全翻耕,以全翻耕处理得越好,效果则愈佳。亦可在播前一个月用2,4,5-T,2,4-D,草甘膦等化学除草。也可以烧荒后直接播种于天然草地,播种量要加倍。

2. 种子处理:种子硬实率较高,达80%,发芽力低,通常用机械处理划破种皮,可使发芽率提高到95%,或80℃热水浸种1~2分钟。每公顷用种量5~8kg。

3. 施肥和接种:一般播种时施含钼的过磷酸钙每公顷200~400kg。在贫瘠的土壤上施磷肥是必要的。圭亚那柱花草可以为土壤中豇豆族根瘤菌自然接种,结出根瘤。最好的优良接种菌剂CP82,每株可固氮70mg。

4. 管理:建植圭亚那柱花草的草地,初期生长缓慢,3个月后生长迅速,通常以放牧采食禾本科以抑制其生长。

单播的圭亚那柱花草如格来姆,通常作为采种和青刈、打制干草用,则需要精细整地,灭除杂草。在杂草少的条件下,可以点播和条播。点播行距50~80cm,株距30~40cm。在南宁2月底至4月播种,播深1~2cm。育苗比较简单,由于初期杂草生长快,大田管理困难,故常在苗床育苗,再移栽到大田。苗床应选在土质肥沃,排水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平整细碎后施入厩肥及过磷酸钙作基肥。播后薄覆细土再淋透水。苗出土20~30天后,追施1~2次液肥。在苗高20~30cm时,趁阴雨天气移栽于大田,成活率可达90%以上。因为幼苗期生长很缓慢,往往为杂草掩盖,一般要及时除草两次,以后柱花草生长迅速,可以完全覆盖地面。前期除草,是采种栽培的最重要管理工作。

5. 刈割:播种后4~5个月,草层高40~50cm,可进行第一次刈割。刈割高度离地面30~50cm,以利再生,遇干旱可轻割或不割。

格来姆柱花草等花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容易落粒,在国外常用带有钉齿滚筒的通用收割机,降低切割高度,几天后收第2次以回收更多种子。人工采收在上部花苞种子大部成熟,开始脱粒,即将植株刈运晒场,或就地垫布拍打,再曝晒茎秆,2~3天后,拍打2~3次,将茎叶、花苞风净。

老人须怎么繁殖


松萝铁兰也叫松萝凤梨,长像一顶假发,又像一团胡须,高悬在半空中,甚至连根在哪儿也看不到。那么,老人须怎么繁殖?

一、老人须怎么繁殖?

分株繁殖:当老人须长到5-6米左右,可以将它的侧芽剪下来进行分株,不要将主茎剪下,它会自行生长;||播种繁殖:可以在3-5月份或7-9月份进行,将种子直接播于苗床上,播后浇水,待发芽后上盆即可。

二、老人须的栽培技术

1、地点

可用铁丝、铜丝、竹条等韧性材料弯成带钩的圆圈,在凤梨、铁兰成株上截取数段,悬挂于圈上即可;亦可以直接缠挂在木本植物、花卉或竹类等多年生植物的枝条上;即使悬挂于住宅或办公室类的各种支架物上,亦可正常生长。

2、护理

在高温多湿的春夏季节,如果放置于露天,可基本让其自然生长,直接接受日晒雨淋;在秋冬季节,或放置于避雨处的阳台及室内的,每隔三天左右,应当用喷壶全部喷淋一次,每周最好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次,时间为10来分钟即可。在中国华南以北地区,为避免受到严寒冻伤,冬季应置于室内养护。

3、施肥

松萝铁兰对肥料的要求不高,主要靠自我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营养成分生长。但要使其生长旺盛,尤其能够正常开花,则应当在冬季及盛夏,每15天左右放置于自制肥水中浸泡。在春末夏初开花期间,应当增加磷肥用量。

老人须的日常养护十分方便简单,间隔数日向其喷水及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即可。可生长于户外,亦可以悬挂于办公室等室内环境下作垂直绿化。

须苞石竹种植方法


须苞石竹原产欧洲,我国各地有栽培供观赏,须苞石竹对土壤、环境的要求都不是很高,比较容易种植成活,而且还很耐寒,小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须苞石竹的种植方法。

须苞石竹种植方法

土壤方面,须苞石竹喜欢微碱性土壤pH值7-8.5之间均可,此外对土壤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北方地区庭院、田间均可种植,美国石竹具有多年生习性,常做二年生栽培,能自播繁殖,耐寒性强,生长适温10℃一25℃。

值得花友注意的是,在0℃左右须苞石竹易分孽(见一段春化作用),喜强光,光照越充足越好,喜偏碱性土壤,但土壤不要太湿,忌积水,须苞石竹自然花期在5一7月。

须苞石竹对肥水要求不高,播种前只需施一次农家肥或复合肥就可以满足其整个生长周期的需求,过度干燥时适量灌水,在大部分地区依靠天然降雨就可正常生长开花,只要水、肥不过量即可,少一些没有多大问题。

须苞石竹苗需要一个半月的低温春化作用才可分化出花芽,故春季播种当年不开花,只长叶片,需到次年初夏才可开花。

须苞石竹种植方法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另外,须苞石竹其性耐寒、耐干旱,不耐酷暑,夏季多生长不良或枯萎,栽培时应注意遮荫降温,喜阳光充足、高燥,通风及凉爽湿润气候。

种李子冬剪须精心


李树在栽植7年以后即可进入丰产期。此期冬剪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严格控制大小年及后部光秃带的形成。

冬剪原则重剪为主,轻重结合,以保持生长和结果的平衡,整形结果并重转入以结果为主。

冬剪方法各级主、侧枝延长枝进行1/2短截,对其上着生的花束状果枝,短果枝适当疏剪,以免削弱树势;对主枝头下垂,株行间相接等情况可适当回缩主、侧枝。对结果枝组应转入以花束状果枝群为主结果,应占90%以上,注意在2~3年生枝上培养,要及早培养,过晚则枝条光秃,很难培养。对衰弱的结果枝组更新复壮是保证克服大小年及光秃带的关键,主要技术是一截二放三缩和去弱留强、去边留中、去下留上的方法,即对各级主、侧枝延长进行1/3短截,对第二、三侧枝截留1/2;对徒长枝、密生枝、重叠枝、交叉枝注意疏除和及早培养;对上年开花结果的枝进行回缩;对发育枝和少花枝适当进行先截后放和先放后截,培养中型结果枝组。

种小麦中后期管理须跟进


据3月底农业部农情调度,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面积比例达86%,比冬前提高2.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比近五年同期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今年全国小麦面积稳中略增,当前苗情长势明显好于上年,也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有希望夺取今年夏粮丰收。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往年相比,今年小麦播种量偏多,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增加了倒伏、病虫害和倒春寒危害的风险。特别是随着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面积大,扩展速度快,防控形势相当严峻。同时,据中国气象局预计,4月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部分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从现在到收获,小麦生产还要经历干热风、烂场雨、倒伏、病虫害等灾害的威胁,抗灾夺丰收任务依然艰巨。

目前全国大部分冬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是决定小麦穗多穗少、穗大穗小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田间管理、打牢产量基础的重要阶段。农业部要求做好如下措施:

一要加强肥水管理。针对小麦不同长势、生育进程和土壤墒情,分类管理,促控结合,对群体偏大的旺长麦田,肥水后移,控旺促壮;对苗情偏弱麦田,肥水早攻,促弱转壮;对苗情正常的田块,施好拔节肥,浇好扬花灌浆水,施好穗粒肥,有效促进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提高小麦单产水平。

二要加强病虫害防控。落实防控属地责任,强化病虫监测预警,重点阻击好条锈病,预防好赤霉病,控制好蚜虫、红蜘蛛和吸浆虫的发生危害,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适时开展应急防治,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三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完善倒春寒、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物资、技术等各项准备,特别要针对今年部分麦田群体偏大的实际,适时采取一喷四防措施(即喷施肥药混合液,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防干热风),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防止小麦早衰,减轻病虫和干热风危害。

四要强化指导服务。继续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完善技术方案,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农民因地制宜搞好田间管理。

《圭亚那须芒草》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养护植物须掌握的常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