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慈菇

2020-10-16

爱护野生动植物小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野慈菇》,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植物名称野慈菇

学名Sagittaria trifolia

异名 狭叶慈菇
所 属 科泽泻科

所 属 属慈菇属

分布 北京见于郊区池塘或水稻田内,常见。分布于全国务省、区,野生或栽培。

描述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匍匐枝,枝端有球茎。叶基生,叶片箭形,裂片卵形至线形,顶裂片长5-15厘米,有3-7脉,先端锐尖,侧裂片开展;叶柄长30-60厘米。花茎高20-80厘米,总状花序,基部有分枝;花多数,每3朵轮生于节上;雌花在下,花梗长1-2厘米,萼状花被卵形,长6-8毫米,反卷;花瓣长为萼的2倍,白色,心皮多数,密集成球状;雄花有雄蕊多数。瘦果,斜倒卵形,长3-3.5毫米,扁平,背腹均有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用途 球茎可食用。

小编推荐

慈菇(剪刀草)的田间管理


慈菇是一种蔬菜,也是一味药材,集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为一体,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今天小编就来为各位介绍一下慈菇的田间管理。

1、幼苗管理

慈菇的幼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苗期是慈菇最脆弱的时期,没有管理好导致幼苗死亡,降低产量,幼苗成功定植后要定期观察幼苗情况,有时候会因为大风暴雨等天气原因导致积水松土,幼苗不够牢固,容易倾斜或者是倒伏,这时我们应要及时将倾斜倒伏的幼苗扶正,帮助幼苗继续生长,但是伤害太大,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幼苗要及时拔除然后补上健康的幼苗,保证齐苗与产量,做好除草工作,防止杂草抢夺幼苗生长营养,影响幼苗发育。

2、摘叶抹芽

在定植后的2-3周后,观察慈姑植株的生长情况,当植株叶片长出6-8片叶子的时候,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工作,除掉植株中间的蘖苗,减少营养消耗,防止抢夺营养,然后摘除3片生长最老的叶子,连同叶柄一起深埋入土中,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摘叶工作,直到10月末植株生长旺期,并且在生长过程中还要跟据土壤情况酌情中耕除草,做好抹芽工作,适当抑制植株的生长,防止徒长,降低产量。

3、适时追肥

慈姑的生长能力比较强,产量多,因此对营养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植株粗壮高产,因此在慈姑的整个生育期中要适当追肥,在生长前期的时候要以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的磷钾肥,与摘叶一样,也是差不多半个月追一次肥,不过在后期的时候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防止慈姑徒长,导致田间通透性下降,影响结菇,降低产量,进入结菇期后要重施一次肥,促进结菇,防止营养不足,每次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植株是否湿润,应在植株露水干后追施,防止产生肥害。

4、病虫害防治

慈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了解好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做好预防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慈姑常见的病虫害有斑纹病与蚜虫等,我们要掌握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在慈姑生育期中,加强田间通透性,摘除老叶老枝、病叶病枝等,提高通风透气,最好是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连作的发病率是会大大增加的,发病后应要及时检查具体是什么病虫害,然后使用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发病严重的要立即拔除植株带出田园,防止病情蔓延。

以上就是慈菇的田间管理方法,希望可以帮到您!

抗性稗草、慈菇、三棱草、水葱、稻稗等恶性杂草用什么除草剂?


年年6月中旬就到了水稻田除草剂使用的旺季,很多稻农就会咨询:抗性稗草、慈菇、三棱草、水葱、稻稗等恶性杂草应该用什么除草剂?

一、泽泻、慈菇、三棱草、水葱等恶性杂草的防除

用48%的排草丹或灭草松180毫升,再加56%的进口农多斯或二甲四氯10克,兑水30斤,排水后对杂草茎叶喷雾,可喷600~700平方米。能防除野慈菇、水白菜、兰花菜、三棱草、水葱、小蒲草等多种恶性杂草,对水稻安全。每年都使用一定量的二甲四氯,能使这些恶性杂草的的根茎或球茎,逐渐缩小或烂掉。杂草种子也不能成熟。再加上秋翻地,根茎和球茎经过冬天的冻晒,可减少下一年根茎和球茎再生基数。到春天耙地的时候,再把漂上来的根茎和球茎打捞出去。就这样,连续三年使用二甲四氯加灭草松,在分蘖末期,对恶性杂草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可完全防除泽泻、慈菇、三棱草、水葱等多年生根茎类和球茎类恶性杂草。

二、大龄稗草的防治

如果有大龄稗草,每亩(667㎡)可用25克/升五氟磺草胺(稻杰)80毫升,加40-50%二氯喹啉酸50克,兑水30斤,茎叶喷雾。用雾化好的喷雾器。

注意

如果进入幼穗分化阶段,就不能使用二甲四氯、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等化学除草剂了,否则会产生药害导致减产!最好在早晚喷药,喷药温度以不超过30℃为好。

除草剂的药害和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以上配方仅供参考!或先试验,后使用。

稻田除草步骤

先排水(或自然落干)然后再回水:

先说说为什么打除草剂要先排干水,24小时至48小时后要再回水,这样做非常麻烦,能不能不排水或不回水?特别是种植大户往往因种植面积大,抽水不及时,时间安排不过来,排水不彻底、回水不及时,保水不到位,造成除草剂药害或化除效果不好导致草荒,直接造成水稻减产或绝收。

①、使用除草剂先排干水,24小时后回水,并保水5-7天,不但能有效杀灭杂草、保障水稻安全,还是有效控制杂草二次为害的关键。

②、使用除草剂为何要排干水的原因?

水稻田控制杂草可利用水稻与杂草在形态、生理、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及除草剂的一些特性,避免对水稻产生药害,通常是5个途径。其中化学除草通常采用时差选择、位差选择、形态选择、生理选择4个途径,物理除草采用空间选择1个途径。移栽和抛秧田我们可选择的手段可以多样,可以选择位差、时差、形态差、生理差和空间差来控制杂草。而直播田杂草通常先于种子萌发,与水稻同时生长,甚至先于水稻生长,直播田前期田间半干旱、半湿润状态的小环境十分有利于杂草生长,位差、时差、空间差都无法采用,只能选择形态差和空间差来进行除草。(所以直播田除草非常困难)。

稻田使用除草剂前排干水主要是让杂草全部露出水面,充分接触药液,从而达到较好除草效果。使用除草剂前如果不排水或田块不平整,排水不彻底,就会导致小龄草没有接触到药液,造成除草失败,产生杂草二次危害的后果。

③、使用除草剂为何要24小时回水的原因?

水稻、稗草、千金都是禾本科植物,亲缘关系近。我们在化除过程中,实际上它们都接受了除草剂,杂草死亡而水稻不死的原因是我们利用了水稻和杂草的生理特性不同,水稻可以自己分解这类除草剂(如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等),要求及时回水是因为水稻在有水的时候活力更强一点,解药能力好一点。所以要求使用时要及时回水,这一方面是预防水稻产生药害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另一个方面要求24小时回水是保障除草剂药效,晒田是促进水稻根系(干长根,有氧长根)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这个手段也是利于杂草根系发育的。使用除草剂后如果回水不及时,田间缺水,会造成杂草根系快速发育,从而会让杂草有可能扛过除草剂,直接导致除草失败。

④使用除草剂要保水5-7天的原因?

保水的作用很简单,就是达到以水控草的目的。利用水层(通常3-5厘米,不宜过深或过浅)起到封闭杂草二次萌发的效果。合理保水能促进水稻壮苗早发,达到以水控草,促苗抑草,提高除草剂的效果。保水5-7天后,(一定要结合追施氮肥,因为有稻稗的地方水稻被占据了田块空间营养,长势都差。所以灭草后要施肥。这样水稻生长才能整齐。达到一个高产的架子。

野甘草


植物名称野甘草

别名 冰糖草
拉丁名Scoparia dulcis L.

英文名Sweet Broomwort

科属玄参科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原产美洲热带,现蔓延广布于全球热带。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

①成株:株高2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有数条明显的纵棱,茎多分枝;叶对生或轮生;叶片近菱形或卵状披针形,长(0.5)l~2(3)cm,先端短尖,基部狭成短柄,中部以下全缘,上部边缘有锯齿。花单一或成对生于叶腋;花梗细长,5~10mm,无小苞片;萼片4,分生,卵状长圆形,长约2mm,有睫毛;花冠小,长约4mm,白色,辐状,4深裂,裂片长圆形,近等长,内面近基部被长柔毛:雄蕊4,近等长,花药箭形;花柱挺直,柱头截形或凹入。

②子实:蒴果球形,直径约2~3mm,室间室背均开裂,中轴胎座宿存。

③幼苗:子叶,三角状卵形,长0.1~0.2cm,先端锐尖,基部圆,具柄。初生叶2片,三角状卵形,长约0.5cm,先端具疏锯齿,具柄。下胚轴不发达,上胚轴较发达。

生物学特性:半灌木。枝、叶有甜味。

食用:嫩茎叶炒食或生食。

野黄豆


植物名称野黄豆

科属 豆科
异名 野大豆
学名Glycine javanica L.

地理分布野黄豆原产于印度、印尼等国;东非,北起苏丹、埃塞俄比亚,向南经肯尼亚、坦桑尼亚至南非各国,分布甚广。现在澳大利亚、南美巴拉圭等国和地区也有种植。我国台湾省于1960年从澳大利亚传入,试验证明,从平地到海拔1000m的山地均可种植,而且,在海拔较高处种植的叶大、草质柔软;70年代,我国广西、海南和湖南等省(自治区)先后引入栽种。目前,广西已将其用于混播人工草场建设。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本。主根粗壮,入土深,侧根发达,具根瘤。植株细长,茎分枝,匍匐蔓延、攀缘或缠绕,全株被毛。羽状三出复叶,具长柄,有毛。小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锐尖,全缘,上面粗糙,下面有短毛,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稍大,长3~10cm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白色;花萼有毛,上面两萼齿合生;旗瓣较大,基部两侧略有耳,翼瓣微粘合于短而钝的龙骨瓣上。荚果细长而多毛,成熟时深棕褐色或黑色,长方椭圆形。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野黄豆品种不同,种植的地区不同,其物候期差异较大。在热带地区,一般于2月底至3月上旬返青,早熟品种一般于秋季中期开花,秋末果熟;而晚熟品种,一般于秋季末,冬初开花并结实。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的种子成熟早1~1.5个月。无霜害的情况下,能以绿色茎叶越冬。青草期相当长,有利放牧和刈割利用。

野黄豆实生苗第一年生长缓慢,第二年才加速生长。一般春末以后至秋末生长最快,入冬后生长变慢,甚至停止生长。夏、秋季生长最旺,产量最高。

野黄豆喜光照和温热、湿润气候,适于在热带、亚热带夏季高温,年降水量760~1525mm,并且光照充足的开旷地段生长;在疏林下也能良好地生长发育。受霜冻后,仍能迅速恢复生长。

野黄豆根系发达,能耐短期干旱,但不耐水渍,较长的积水环境能导致植株死亡。

野黄豆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虽然它能在黄壤至红壤等各类土壤上生长,但它在通透性差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难以生长。对酸性土的适应能力较差。在排水良好的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喜肥沃土壤,尤其对磷、钾和钙肥反应良好。它适应的土壤pH值范围为6.5~8.2。

野黄豆靠种子繁殖。种子产量颇丰,容易采收,唯多硬实,播种前应采用温汤浸种,以提高其发芽率。

野黄豆有一定的再生力,高茬刈割3~4次,仍能再生。

野黄豆有三个栽培种:

1.蒂纳鲁(cv.Tinarro):晚熟品种,抗霜冻能力较强,主要是晚秋生长。从春末经夏季,直至秋季生长很好,而冬季生长较慢。

2.克拉伦斯(cv.Clarence):早熟品种,可种植于霜期早的地区,春季生长早。

3.库伯(cv.Cooper):早熟品种,耐寒而且又能耐干旱。秋季中期开花,种子成熟比蒂纳鲁早4~6个星期。晚秋继续生长的时间比克拉伦斯品种长。抗旱能力比其他两个品种强。

我国引入栽培的是蒂纳鲁晚熟品种;而广西等省引种、推广的为库伯早熟品种。

饲用价值
野黄豆茎、叶细弱柔软,叶量大,营养价值极优,适口性好,马、牛、羊均喜食。可作青饲利用,也可放牧或调制青干草。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优等牧草之一。

从结实期的营养成分含量看,其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是相当高的。

野黄豆在不同生育期,其化学成分也有变化。它的粗蛋白质含量及可消化率,营养期均高于花果期。

野黄豆的产草量相当高,干鲜比为1∶5,每公顷可产青干草45000~60000kg,具有较高的栽培利用价值。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湿润、肥沃、排水条件好的壤土地块,每公顷施基肥37500~75000kg,深翻,耕匀,春、秋季播种均可。热带地区也可冬播。播种前,种子应该温汤浸种。可采取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30~40cm,穴播行距同条播,株距20~30cm,每穴下种子4~5粒,每公顷播种量5~10kg,播后覆土1~2cm。

酸性土施用石灰有特效;多施磷、钾和钙肥效果好。由于野黄豆早期生长缓慢,根瘤形成比较迟,每公顷应追施氮素100~160kg,或采取接种根瘤菌的措施,以代替迫施氮肥。

野黄豆适于同禾本科的大黍(Panicum maximum)、青绿黍(Panicum maximum var.trichoglume)、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等混播,能建成优良的人工草地。

因刈割或放牧后再生草生长较慢,故不宜低刈和过度放牧,留茬不应低于10cm,以利于恢复再生。

由于苗期生长比较缓慢,应及时锄地清除田间杂草;遇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水。尤其,每次刈割或放牧利用后,最好结合灌水施一遍肥。

野燕麦


植物名称野燕麦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乌麦、燕麦草、铃铛麦
学名Avena fatua L.

地理分布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欧、亚、非洲的温、寒地带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疏丛型。秆直立,光滑,高60~130cm,最高可达190cm。幼苗蓝绿色。叶鞘松弛,被短柔毛及长纤毛;叶舌膜质透明,先端有不规则齿裂;叶片两面疏被短柔毛,叶缘有倒生短毛。圆锥花序开展,长10~25cm,分枝轮生;小穗长18~25mm,小穗轴易脱节,含2~3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颖近等长,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长15~20mm,下半部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中部稍下方有一长2~4cm具曲膝的芒,基盘密被短髭毛。颖果纺锤形,长6~8mm,宽2~3mm,淡黄色,有毛。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野燕麦可分为春生型和秋生型两种。春生型发生在春麦种植区。一般4月出苗,前期生长缓慢,拔节孕穗期则生长迅速,6月抽穗,7~8月种子陆续成熟,边熟边脱落,生育期为80~120天。秋生型发生在冬麦种植区,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相继出苗,以幼苗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仍有少量萌发,4月下旬至5月上旬抽穗,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种子相继成熟,生育期为200~230天。以种子繁殖。通常打破休眠的种子5℃即可萌发。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5~25℃,土壤相对湿度为70%。

野燕麦的分蘖力、繁殖力和再生力均很强。一般植株分蘖为4~8个(有效分蘖2~4个),如果水肥条件好,田间植株密度小,则平均每株可达到8个分蘖(有效分蘖6个左右)。其单株结实量与植株密度和有效分蘖有关。据黑龙江植保所试验观察,如每平方米生有20株,则每株有效分蘖平均为3.8~6个,单株结实平均为300粒左右;如每平方米生有100~140株,则每株有效分蘖平均减为1.6~1.1,单株结实分别为87粒和60粒。又据河南农业科学院等地报告,于抽穗期和扬花期分别刈割,留茬高度为5~6cm,结果显然不同。凡抽穗期刈割的新分蘖平均抽穗率为96%,每穗结实平均24粒,而扬花期刈割的新分蘖平均抽穗率为83%,每穗结实平均14粒;若在灌浆期以后刈割,虽能产生新的分蘖,但生长细弱,基本不能抽穗结实。从上述例证可以看出野燕麦不仅分蘖力、繁殖力强,而其再生力也是很强的。如作为牧草利用或栽培时,在拔节后,灌浆前刈割,可获得大量的再生草,增加产草量。

野燕麦的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枝叶繁茂,抗旱性强。种子在晚秋或早春均可萌发,秋生型野燕麦还可越冬,并于早春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出苗,又能推迟到秋末霜冻之后枯死,表现出较强的抗旱与抗寒特性。此外野燕麦能耐贫瘠土壤,在砂荒地上也可生长。

饲用价值
野燕麦是一种适口性良好的一年生牧草,茎叶茂盛,草质柔嫩,在开花前,马、牛、羊均喜采食,可增加乳牛的产奶量。开花后,草质变得粗老,营养价值变低,茎叶的粗蛋白质含量下降,纤维含量升高,适口性也有所下降。若作打草利用,必须在结实以前刈割。野燕麦籽实是马、牛的精料,加工后也可饲喂家畜,为良等饲用禾草。

其他用途
其再生性、分蘖性、耐旱、耐寒的性能均较强,可引种栽培或做为燕麦类育种材料。

栽培技术要点
可用于轮作倒茬,为提高饲草品质,可与豌豆(Pisum satfurn)等豆科作物混播。春生型野燕麦可于4月初播种,秋生型可在秋末10月播种,每亩播量3~4kg,播深5~10cm,以条播为宜。在拔节,孕穗期或刈割后追施氮肥,施肥结合灌水,可显著提高产草量和种子产量。

野燕麦为麦田杂草,如作为牧草栽培,应远离麦田,并注意场院脱粒工作,避免与麦类种子混杂。

《野慈菇》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爱护野生动植物小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