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类植物知识梳理。

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硬须苔Mastigophora diclados (brid.) nee.》,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硬须苔拉丁文名Mastigophoradiclados(brid.)nee.科须苔科属须苔属种硬须苔

硬须苔(学名:Mastigophoradiclados(brid.)nee.)

形态特征

鞭苔科须苔属硬挺、形体稍粗的苔类。褐绿色至红紫色,呈疏松交织生长。茎匍匐,上部倾立,具不规则或疏树形分枝,枝尖呈尾尖状植物体腹面常着生多数须状鞭状枝。茎叶与枝叶异形。茎叶多深裂成3-4片大小不等的瓣;叶边多全缘,基部有时具少数齿;叶细胞圆多角形,胞壁具三角体和中部球状加厚;腹叶较小,一般为两裂。雌雄苞不常见。

生长环境

习生于山顶苔藓林树干或枝上,往往疏松丛集呈球状。

分布范围

我国仅见于海南岛和台湾。南亚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指示山地热带雨林山脊生态环境,为我国有待加以保护和保存的植物。

zw59.com推荐

中位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 Brid


    中文学名中位泥炭藓拉丁文名SphagnummagellanicumBrid别名SphagnummediumLimpr/SphagnumwallisiiC.Muell门苔藓植物门纲藓纲目泥炭藓目科泥炭藓科属泥炭藓属

中位泥炭藓位于安徽、贵州、黑龙江、湖南、内蒙、吉林、辽宁、台湾及云南,为泥炭醇、Sphagnorubin、泥炭藓酸、桂皮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咖啡酸、对香豆酸、Arachidonicacid、糖类和铝、钙、钾、铁、镁、锰等。

形态特征

茎叶呈舌形,长1—2毫米,宽0.7—0.8毫米,先端往往较阔,具分化白边,常内卷;叶中上部之大形无色细胞密被螺纹,背面密被对孔,下部则具中央孔,螺纹不明显。每枝丛具4枝,2强枝,枝条表皮细胞具纹孔。枝叶呈卵圆形,长1.4—2毫米,宽1.1—1.3毫米,内凹,先端内曲呈兜形;无色细胞腹面具大形圆孔,背面则多为角隅厚边对孔;绿色细胞在枝叶横切面观呈椭圆形,位于叶片中部,背腹两面完全为无色细胞所包被。雌雄异株。雄枝往往带紫红色,雄苞叶大,呈阔卵形。孢子粉红色。外壁密被疣,直径为24—28微米。

生长环境

中位泥炭藓生于海拔2000—3000米的沼泽地或针叶林下,也见于杜鹃灌丛下及塔头水湿地。

分布范围

中位泥炭藓产贡山、福贡、景东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安徽、四川、贵州等省区。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喜马拉雅地区、欧洲、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南北美洲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中位泥炭藓可用于清热明目、止血、止痒。

化学成分

为泥炭醇、Sphagnorubin、泥炭藓酸、桂皮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咖啡酸、对香豆酸、Arachidonicacid、糖类和铝、钙、钾、铁、镁、锰等。

圭亚那须芒草


植物名称圭亚那须芒草

科属 禾本科
异名 甘巴草、须芒草
学名Andropogon gayanus Kunth

地理分布原产非洲西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非洲赤道附近,我国海南省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1982年引种,生长良好,在广东、海南推广种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支持根。秆密、丛生,圆柱形,粗壮,高1~3m。叶长披针形,长30~100cm,宽1~3cm,两面被毛,灰白色,叶缘粗糙,花序为具鞘状总苞假圆锥花序,由成对(稀单生)的总状花序组成。穗轴节间和小穗柄均向上变粗厚棒状,一边或两边具缘毛,总状花序,长4~9cm,含17对小穗,每对小穗生于穗轴的各节,一无柄,一有柄,无柄小穗长8mm,具芒1mm,椭圆形颖托;有柄小穗长椭圆形,长5~8mm,下部颖片具芒,芒长1~10mm,小穗具花两朵,无柄小穗上部小花为两性花,下部小花不育,退化成一透明的外稃;有柄小穗小花为雄花,下部小花不育,每对小穗结一颖果。颖果纺锤状,长2~3mm,宽0.5~0.8mm,盾片和胚大向明显。

染色体:2n=4x=40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圭亚那须芒草适应性强,在热带旱季长的地区生长良好,要求降水量600~1100mm。在海拔2000m地区有分布,以1000m以下生长最好,耐酸,在pH为4.6的土壤上能繁茂生长。耐瘠,不施氮肥,其产量为坚尼草(Panicum maximm)的2倍。耐火烧,旱季火烧后,促进新蘗发育,再生力达100%。种子成熟后,易落粒,雨季时,发芽生长,形成茂密的草丛。自我更新量为10~50株/m2。根系发达,入土深度80cm,肥沃疏松的土壤可达3m以上。能摄取土层深处的水分,耐旱力强,最高可耐9个月的旱季。其产量最高是在年降水量750mm以上、旱季为3~5个的地区。不耐水淹,也不耐重牧。

圭亚那须芒草为短日照植物,开花的临界日照为12~14小时,在海南儋县(北纬1930,东经10930)5月初开始抽穗,随之开花,开花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种子成熱,冬季并不枯黄,保持青绿状越冬。在儋县,旱季(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的鲜草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25%。能和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 hes guianesis)、大果蝴蝶豆(Centrosema macrocarpum)、尖叶蝴蝶豆(C.acutifol)、野花生(Arachis pintoi)混播,表现良好。

饲用价值
圭亚那须芒草叶量大,柔软,适口性好,家畜全年采食,牛喜食,从蛋白质含量看为中等牧草,但其产量高,鲜草7.5~10.5t/ha,蛋白质产量5175kg/ha,仍不失为优良牧草,特别在旱季,其他牧草相继枯黄,圭亚那须芒草为牲畜提供较好的饲草。放牧利用好,也可刈割,调制成干草。在世界热带干旱地区,如西非的尼日利亚,加纳都视为优良牧草,可见其饲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圭亚那须芒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为中等牧草,营养期较高,为热带地区,旱季、冬季提供较好的饲草,由于生长快,产量高,还可做成青贮料。其各种养分对牛的消化率都较高。

其他用途 

栽培技术要点
圭亚那须芒草可用种子或分蘗进行繁殖。用种子繁殖,每公顷用种量5.25~7.5kg,混播时,种子量占总播种量的1/2~1/3。播种期在雨季开始时为好,行距50~80cm。用分蘗繁殖时,选择生长健壮的蘗苗,开沟定植,每穴3~5株蘗苗,沟深20~25cm,密度50~80cm,以雨前阴天时定植成活率较高。

成熟后的草质变粗劣,适口性降低,可用刈割或焚烧方法清除,火烧后,2个月,幼苗再生,可以利用。

硬毛棘豆


植物名称硬毛棘豆

学名Oxytropis hirta

所 属 科豆属

所 属 属棘豆属

分布
见于密云县、怀柔县、延庆县、昌平县、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及房山县。生于干旱山坡、草地、林缘或山坡荒地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等省、区。

描述
多年生草本。茎极短,叶丛生,全株具长硬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粗壮。托叶披针形,与叶柄贴生。小叶5~23,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2~5厘米,宽6~16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和边缘有长硬毛。总状花序,圆柱形,由叶丛中生出,长3~10厘米,花多而密。苞片披针形,比萼长,宿存。萼筒状,或深钟状,长10~13毫米;萼齿条形,与萼筒近等长或稍短。花冠蓝紫色,长约18毫米;旗瓣椭圆形,翼瓣与旗瓣近等长或稍短,龙骨瓣的喙长约3毫米。荚果,长圆状圆柱形,长约12毫米,直径约4.5毫米,藏于萼筒内。花期5~7月,果期6~9月。

弱须芒草


植物名称弱须芒草

科属 禾本科
学名Festuca leptopogon Stapf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于四川、云南;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马来西亚也有。

关 键 词弱须芒草、多年生、疏丛型、禾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稠密,具短而下伸的根状茎。秆高30~60(90)cm,光滑,具4~6节;叶鞘光滑,叶舌膜质,截平,长0.5~1.5mm;叶片扁平,线形,长11~30cm,宽3~8mm。圆锥花序狭长,直立或下垂,长15~30cm,分枝单生,贴近主轴;小穗灰绿色,含3~4花,长7~10mm;第一颖具1脉,长1~2mm,第二颖具3脉,长2.5~4mm;外稃披针形,先端微2裂,第一外稃长7~8mm,芒长6~10mm,细弱,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稍短。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弱须芒草属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中生疏丛型草本植物。生于海拔2300~2650m的林下及河边草地,喜温暖而阴湿生态环境,根系发达而稠密,摄取养分能力强,适应肥沃而湿润的土壤条件,植被总盖度75%~85%,种类成分较多,弱须芒草一般不形成优势种,常与中生性禾草、杂类草组成群落,如荩草(Arthaxon hispidus)、短柄草(Brachypodium sylvaticum)、棒头草(Polypogon fugax)等禾草及杂类草组成草地类型。

饲用价值
弱须芒草属于优良牧草,牛、马、羊四季均喜采食。

灰化苔草


植物名称灰化苔草

科属 莎草科
异名 湖草
学名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

地理分布东北、华东、华中等地,生于湖边、沼泽及山坡草地;国外日本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莎草科、苔草属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根状茎丛生。秆纤细,具3锐棱,基部有褐色纤维状枯叶鞘。叶短予秆,宽1.5~2mm,边缘粗糙;小穗3~5,雄小穗顶生,圆柱形,长1~4cm,雌小穗侧生,矩圆形至圆,长0.5~4cm;苞片叶状雌花鳞片矩圆状披针形,顶端锐尖,有3条脉,两侧棕褐色,中间淡褐色,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果囊椭圆形,平凸状,长2.5~3mm,淡绿色,顶部有短喙,喙口微凹。小坚果倒卵状矩圆形,长约1.5mm,柱头2。花果期4~5月。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灰化苔草为根茎型湿生植物,其根状茎匍匐多分枝,枝条粗1~1.5mm,长达5~10cm,有黄褐色或栗色鳞片,并着生腋芽,每当春初或浸淹水退却后,即由腋芽荫发成植株。在江西鄱阳湖地区,灰化苔草一般初春萌发,4月中旬高达37~60cm,5月中旬开花结果,随后经洪水泛滥浸淹,进入休眠期。8月以后,洪水流逝,湖水下降灰化苔草又萌生,至霜降株高可达20~50cm,但不结果。

鄱阳湖湖滨地区,冬季气温5℃左右,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58~80cm,土壤湿润的地区,灰化苔草仍能萌发生长。当初春气温上升到10℃,滨湖泥泞或有浅水泛滥的地区,灰化苔草生长尤为旺盛,繁殖力极强,形成纯型群落。但长期淹水,其地上部分亦随即枯黄、腐烂。灰化苔草具有发达的须根,其盘根错节,与土粒相互吸附,构成厚达15~20cm的生草根层,坚实不易耕耙,正是由于这一庞大的须根,吸附着沼泽草甸土有限的速效养分。

灰化苔草主要进行无性繁殖,依靠根状茎上的腋芽萌发成新株。在滨湖地区,灰化苔草生长地如经耕作破坏,弃荒后3年,仍可萌发成新株,满布整个地面,成为单独优势种群丛。

饲用价值
灰化苔草是鄱阳湖滨地区良等野生牧草,幼嫩时,牛、羊、鹅均喜食,除放牧外,因其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可刈割、晒制干草、粉碎作为配合饲料的填充剂,也可青贮和作发酵饲料。鄱阳湖湖滨地区春末夏初常刈割作沤肥,秋后刈割作为燃料。灰化苔草一般亩产鲜草21吨,又耐刈,每年可刈割5次。

相近似饲用价值的同属植物:苔属约有2000多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约有400种,其中饲用价值较好的有:尖嘴苔草C.leiorhyncha;乳突苔草C.maximowiczii;披针苔草C.lanceolata Boott.

《硬须苔Mastigophora diclados (brid.) nee.》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苔藓类植物知识梳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