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格木拉丁文名ErythrophleumfordiiOliv.别名铁木、斗登凤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豆科亚科云实亚科族云实族属格木属种格木分布区域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

格木(拉丁文名:ErythrophleumfordiiOliv.),别名:铁木、斗登凤;乔木,通常高约10米,有时可达30米;嫩枝和幼芽被铁锈色短柔毛。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无毛;羽片通常3对;小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小叶柄长2.5-3毫米。由穗状花序所排成的圆锥花序长15-20厘米;总花梗上被铁锈色柔毛;萼钟状,外面被疏柔毛;雄蕊10枚,无毛,长为花瓣的2倍;子房长圆形,具柄,外面密被黄白色柔毛。荚果长圆形,扁平;种子长圆形,稍扁平,种皮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乔木,通常高约10米,有时可达30米;嫩枝和幼芽被铁锈色短柔毛。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无毛;羽片通常3对,对生或近对生,长20-30厘米,每羽片有小叶8-12片;小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侧不对称,边全缘;小叶柄长2.5-3毫米。

由穗状花序所排成的圆锥花序长15-20厘米;总花梗上被铁锈色柔毛;萼钟状,外面被疏柔毛,裂片长圆形,边缘密被柔毛;花瓣5,淡黄绿色,长于萼裂片,倒披针形,内面和边缘密被柔毛;雄蕊10枚,无毛,长为花瓣的2倍;子房长圆形,具柄,外面密被黄白色柔毛,有胚珠10-12颗。

荚果长圆形,扁平,长10-18厘米,宽3.5-4厘米,厚革质,有网脉;种子长圆形,稍扁平,长2-2.5厘米,宽1.5-2厘米,种皮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格木适生于平均气温20℃以上的南亚热带至北热带的湿润型气候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1-14℃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26-28℃,能耐轻霜及短期0℃左右低温,极端最低温-3℃左右,年积温7500℃以上,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的地区。造林地宜选择海拔600m以下土层深厚的酸性沙壤土或轻粘土。

产地生境

产中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省区。生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越南有分布。

现中国云南勐腊、景洪有栽培。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因外种皮具有一层坚硬的胶质,播种后种仁不易吸水,发芽缓慢,不齐,有时延续至第二年。因此,播种前可用80-100℃沸水浸种。搅拌至冷却为度,或用浓硫酸浸种10分钟,然后用水洗去胶质,并用清水浸泡12小时,再行播种,经5-12天发芽,发芽率达86%以上。1年生苗高达30-40厘米,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选地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早期生长量,提倡用容器苗上山造林。造林地宜选择南亚热带及其以南地区海拔600m以下低山、丘陵的中下坡和山谷地带造林,也可在村边零星地种植。格木对土壤要求较高,宜选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砂壤土或轻黏土,黏重的土壤和钙质土不宜。以生长五节芒、纤毛鸭嘴草为优势的草本群落的立地为好;而生长铁芒萁群落、岗松群落或稀疏的矮草群落的荒山,土壤干燥瘠薄,不宜选用。

起苗

格木是常绿阔叶树种,蒸发量大,应在起苗前10天剪去大部分叶子,减少蒸发。起苗前1~2d把圃地淋透,使苗圃地土壤松软,以利起苗。根部有大量根瘤菌,尤其是幼苗根瘤菌都集中生在嫩根上,起苗时极易折断,必须小心操作,应使幼苗多带宿土,无法带宿土的,苗木浆根后,把带有根瘤菌的细土撒在苗根上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早期生长。

管理

在坡度较缓(20度以下)的地方可用全垦整地,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可带垦或穴垦,穴垦规格50厘米×50厘米×30厘米。为了培育通直的干材,造林初植的密度宜稍大,待幼林郁闭后,视生长情况进行抚育间伐。可营造格木纯林,也可与荷林、红锥、杉木等混交。幼树较耐庇荫,适合营造混交林,可选林地较肥沃的马尾松或杉木疏林地或稀疏的阔叶树次生林中,挖穴种植,营造异龄混交林。营造人工混交林,先种杉木2~3年,再种植格木。如与速生阔叶树混交,两个树种棵同时种植。格木纯林的株行距常为2米×2米,混交林的株行距可以稍大。格木与杉木混交,即可相互促进生长,又能减少蛀梢螟的危害,促使格木形成良好干形。

抚育

采用全垦整地造林的林地,可间种农作物2~3年,结合抚育农作物进行幼林抚育。采用穴状整地造林的林地,在当年夏秋进行块状除草、施肥1次,铲除的杂草平铺在植株周围,并覆土。次年4~5月间进行抚育时,再沿树行控土成水平带状,结合松土增施氮、磷、钾复混肥,每株100~200克。格木幼林需连续抚育3年以上方可成林。10年以后进入郁闭期,自然整枝现象陆续出现,这时应进行抚育间伐。对格木进行间伐时,必须依据“五砍五不砍”的原则,即砍伐双株木,留单株木;砍伐病虫害木,留健壮木;砍伐弱小木,留大林;砍伐弯曲木,留通直木;砍伐被腐木,留旺盛木,间伐强度为株数的30%,保留郁闭度约为0.5-0.6,并砍除保留木的病虫害枝叶及枯枝,进行整枝定干。格木的间伐次数、间隔期、强度、保留株数,视培育材种而定,为了培育大径材,最后保留株数150-225株/h㎡为宜。

病虫防治

格木病虫害较少,主要是蛀梢蛾,危害格木幼苗、幼树的嫩梢,危害后致树体分叉增多,严重影响幼树的生长速度。

防治方法:在该虫发生时,采用40%氧化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3-4次,效果较好。

保护现状

是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格木是珍贵的硬材树种,由于木材坚硬耐腐,产地群众称为之“铁木”。史料记载,广西容县的真武阁建于1573年,全部用格木心材建成,至今已经历了410余年尚完好无损,足见格木的材质坚固耐用,值得保护和发展。格木树冠苍绿荫浓,不仅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而且也是贫瘠地的造林先锋树种,格木枝叶浓密,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目前,经济植物实验推广站积极重视格木苗木的培育,格木正成为推广站发展的重要经济植物之一。

致危因素

格木濒危的原因来自人为和自然两方面,人为原因主要体现在:其优良的材质诱使人为砍伐加剧,使其母树急剧减少;毁林开荒、建房、修路等造成生境的大规模破坏,使其天然分布区逐渐缩小。自然原因有:其种子的难以萌发使其天然更新困难;易遭病虫害侵袭使其种子在野外生存时间不长,幼苗难以长成大树;它对生境要求的特殊性,如需较强的光照和较好的水分条件,否则生长不易或难以生存

相关对策

在格木分布区内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目前亦无保护措施。建议将现存散生的格木作母树保护,严禁砍伐,并采种育苗繁殖,扩大栽培面积。福建厦门、福州已引种栽培,长势尚佳,已开花结果。

对格木的致危因子、生存现状及其基本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格木主要提出了以下保护对策:

严禁砍伐母树,以保护该物种最大的自然基因库;

积极采集种子,用科学方法处理种子,精心育苗,适地适树,并加强幼林的病虫害防治;

严格执行森林法,让全社会自觉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价值

格木为珍贵的硬材树种,木材坚硬,产地群众称为铁木,极耐腐,为优良的建筑、工艺及家具用材。广西容县的真武阁建于1573年,全部采用格木建成,至今已经历了410余年尚完好无损,足见格木的材质坚固耐用,值得保护和发展。

主要价值

经济

格木是珍贵的硬材树种,木材坚硬,极耐腐,心材与边材明显,心材大,黑褐色,边材黄褐色稍暗。木材纹理直,结构粗,材质坚硬,固有“铁木”之称。木材干燥后无收缩或变形,耐水耐腐,是家具、造船、码头、车辆、桥梁建筑、机械工业的特好用材。格木的小径材,枝桠,梢头等可作小工具用材,如各种日常用具的把柄等。格木树冠苍绿荫浓,也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可作“四旁”绿化之用;枝叶浓密,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

绿化

格木树冠苍绿荫浓,也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可作“四旁”绿化之用;枝叶浓密,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在北回线以南的低山,山陵地区较肥沃的非石灰岩的土壤上可种植。

植物文化

中国自古就有利用珍贵木材制制作高档家具和手工艺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种植的珍贵用材树种有降香黄檀、铁刀木、铁力木、紫檀木、柚木、乌木、格木等。用格木心材制作的桌、椅、茶几、床等家具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从雕刻角度来说,都无可挑剔,表现出卓而不群,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受到明清皇宫贵族、文人、仕大夫的青睐。

格木是珍贵的硬材树种,由于木材坚硬耐腐,产地群众称为之“铁木”。史料记载,广西容县的真武阁建于1573年,全部用格木心材建成,至今已经历了410余年尚完好无损,足见格木的材质坚固耐用,值得保护和发展。格木树冠苍绿荫浓,不仅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而且也是贫瘠地的造林先锋树种,格木枝叶浓密,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目前,经济植物实验推广站积极重视格木苗木的培育,格木正成为推广站发展的重要经济植物之一。

1987年,广西合浦县闸口乡福禄村旁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性红壤上发现生长有一株格木古树,树高26.5米,胸径114厘米,地径180厘米,树龄约400年左右,冠幅22.6×21.5米。

中国广东罗定罗平镇东胜村有一棵罕见的千年格木,该树枝叶茂盛,更被当地榃东胜村谢姓村民奉为“谢家之宝树”。该格木树干需三个成年人才能围抱。树高二十五米以上,枝叶东西跨度约五十米,南北四十多米,长在一个小山丘上,格木树下还长着许多树龄有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小格木。据说该格木源自于一千多年前的祖先从河南省南阳县迁移时带来的种子。当地谢姓的祠堂也因为这棵历史悠久的巨木而称之为“宝树堂”。

扩展阅读

长叶山小橘Glycosmis longifolia (Oliv.) Tanaka


    中文学名长叶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longifolia(Oliv.)Tanaka门种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长叶山小橘分布区域云南西部(沪水)及西南部(镇康)。印度及缅甸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棕灰色。叶具单小叶,叶柄甚短,通常长不超过5毫米,小叶柄与叶柄连接处不增粗,干后颜色相同;小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棕灰色。叶具单小叶,叶柄甚短,通常长不超过5毫米,小叶柄与叶柄连接处不增粗,干后颜色相同;小叶片长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4-5厘米,顶部狭尖,基部狭楔尖,偶有倒披针形,纸质,边全缘,新梢及嫩叶背面均被褐锈色早脱落的粉末状微柔毛,成长叶背沿中脉两侧尚有甚稀疏微柔毛,干后叶背呈苍灰或略呈浅银灰色,油点多且明显,侧脉每边9-13条,中脉在叶面稍凹陷呈细沟状,下半段较明显。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2-5厘米,位于小枝下部的较短,花较密集,呈团伞状;花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长3-4毫米,早落;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上部较狭,向下渐宽,顶端与花药连接处针尖状,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初时圆柱状,授粉后很快增宽,呈阔卵形或圆球形,花柱短,柱头稍增大,子房的油点干后不凸起成熟果未见,据载为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15毫米,宽8-10毫米,有种子1粒。花期4-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1300米沟谷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西部(沪水)及西南部(镇康)。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常绿臭椿Ailanthus fordii Noot


    中文学名常绿臭椿拉丁文名AilanthusfordiiNoot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苦木科属臭椿属种常绿臭椿分布区域产西双版纳

常绿臭椿(AilanthusfordiiNoot),苦木科臭椿属植物。是常绿乔木,具有近似棕榈科植物的习性。常绿臭椿对土质的要求不高,耐旱、耐寒,生长迅速,可种植于田间作抵挡风沙的保护树,是荒山造林的理想树木品种。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干季落叶),高仅达3—4米,叶聚生茎顶似棕榈类。树皮暗灰褐色,厚,粗糙,浅纵裂;小枝粗壮,灰褐色,具纵条纹,密被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长35—60厘米,叶柄长达叶轴的1/2—1/4,密被微柔毛;小叶厚纸质,有光泽,6—13对,镰状长圆状卵圆形,先端短渐尖或钝圆,基部钝圆,极偏斜,长7—13厘米,宽4—6厘米,全缘或增厚而微波状,无毛,背面散生小而扁平的腺体;侧脉7—12对,在两面明显,至近边缘消失,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6—8毫米,稍粗壮。大圆锥花序近顶生,长达40厘米,序轴粗壮,有纵棱,密被锈色微柔毛;花芽倒卵形,长约3毫米;雌花或两性花:萼杯形,被微毛,萼齿宽三角形,锐尖;花瓣较萼长2倍,长圆形,两面无毛;雄蕊在芽中短于花瓣,花丝无毛;花盘杯状,顶端5浅裂,被微毛;子房倒卵形,高约1毫米,密被黄色微柔毛;花柱基部合生,短,柱头扭曲长而分离。翅果在果枝上极密,纸质,淡红褐色,纺锤形,先端圆钝,不扭曲,基部楔形,长4—5.5厘米,宽约1.5厘米,幼时疏生柔毛,老时无毛,通向种子的主要导管近边缘,花柱疤痕与种子顶端同水平;种子极压扁,卵圆形,在翅果中间偏上。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常绿臭椿具有扩张的树冠,顶生的叶簇,外形像张开的雨伞,远看就像将多把雨伞摆放在树冠上。

常绿臭椿的羽状复叶,面积颇大,每片叶有6至13对小叶。小叶呈披针形,叶背有明显的中脉及叶脉。

知多一点点常绿臭椿的学名,是以本港一位植物学家,即当时的植物及林务主管C.Ford命名,其中文俗名「福氏臭椿」亦由此而来。

由于常绿臭椿雄树的花,会散发出令人讨厌的气味,故称为「臭椿」,香港种植的常绿臭椿多为雌树。

常绿臭椿受香港法例第96A章林务规则所保护,属于受保护植物。

生长环境

产西双版纳丘陵地带,海拔540米林阴干燥处。

分布范围

西双版纳,亦见于广东及广东沿海岛屿、福建(厦门)。小叶对数在厦门、香港林本(模式标本产地)上一般较少(见到Bentham,Hemsley所定标本的照片)。

Hemsley曾在注中怀疑香港标本为一新种,其果的大小即与我们所见的小勐养标本相符。本种与毛叶南臭椿Ail.triphysa(Dennst.)Alston的区别在于本种具有5个被毛的心皮,长而分离的柱头,极浅裂杯形的萼和花柱疤痕与种子顶端同水平。

禾串树Antidesma fordii Hemsl.


    中文学名禾串树拉丁文名AntidesmafordiiHemsl.别名黄毛五月茶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亚纲蔷薇亚纲目大戟目科大戟科亚科叶下珠亚科族土蜜树族族属土蜜树属种禾串树分布区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禾串树,是大戟科小乔木,高达7米;枝条圆柱形;,小枝、叶柄、托叶、花序轴被黄色绒毛,其余均被长柔毛或柔毛。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25厘米,宽3-10.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或钝。

形态特征

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25厘米,宽3-10.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或钝,侧脉每边7-11条,在叶背凸起;叶柄长1-3毫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13厘米;苞片线形,长约1毫米;雄花:多朵组成分枝的穗状花序;花萼5裂;裂片宽卵形,长和宽约1毫米;花盘5裂;雄蕊5,着生于花盘内面;退化雌蕊圆柱状;雌花:多朵组成不分枝和少分枝的总状花序;花梗长1-3毫米;花萼与雄花的相同;花盘杯状,无毛;子房椭圆形,长3毫米,花柱3,顶生,柱头2深裂。核果纺锤形,长约7毫米,直径4毫米。花期3-7月,果期7月一翌年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800米山地疏林或山谷密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分布于印度、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本种模式标本采自越南富伐。

主要价值

散孔材,边材淡黄棕色,心材黄棕色,纹理稍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硬,较轻,气干比重0.6,干燥后不开裂,不变形,耐腐,加工容易,可供建筑、家具、车辆、农具、器具等材料。树皮含鞣质,可提取栲胶。

黄毛五月茶Antidesma fordii Hemsl.


    中文学名黄毛五月茶拉丁文名AntidesmafordiiHemsl.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叶下珠亚科族五月茶族属五月茶属种黄毛五月茶分布区域产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黄毛五月茶,AntidesmafordiiHemsl.,种别名:唛毅怀(广西),木味水(广西博白),大戟科五月茶属植物。国内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7米;枝条圆柱形;小枝、叶柄、托叶、花序轴被黄色绒毛,其余均被长柔毛或柔毛。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25厘米,宽3-10.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或钝,侧脉每边7-11条,在叶背凸起;叶柄长1-3毫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13厘米;苞片线形,长约1毫米;雄花:多朵组成分枝的穗状花序;花萼5裂;裂片宽卵形,长和宽约1毫米;花盘5裂;雄蕊5,着生于花盘内面;退化雌蕊圆柱状;雌花:多朵组成不分枝和少分枝的总状花序;花梗长1-3毫米;花鲁与雄花的相同;花盘杯状,无毛;子房椭圆形,长3毫米,花柱3,顶生,柱头2深裂。核果纺锤形,长约7毫米,直径4毫米。花期3-7月,果期7月-翌年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000米山地密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博罗县罗浮山。

命名来源

(海南植物志)[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Botany26(177):430-4311894]

中国植物志:44(1):054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