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影植物的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山橘树名Glycosmis cochinchinensis (Lour.) Pierre ex Engl.》,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山橘树拉丁文名名Glycosmiscochinchinensis(Lour.)PierreexEngl.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山橘树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干高4-1米的小乔木或灌木。新梢常呈两侧压扁状,嫩芽及花梗被褐锈色微柔毛。叶叶为单叶,纸质或近革质,形状及大小差异

形态特征

高4-1米的小乔木或灌木。新梢常呈两侧压扁状,嫩芽及花梗被褐锈色微柔毛。

叶为单叶,纸质或近革质,形状及大小差异甚大;近圆形,阔椭圆形,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4-26厘米,宽2-8厘米,最小的长2-3厘米,宽1-2厘米,顶部圆、钝、短尖至渐尖,基部圆、钝、楔尖至渐狭尖,全缘,无毛,干后颜色苍暗或淡黄绿色而略光亮,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叶柄长3-10毫米,干后与叶背中脉同色而与小枝的色泽不同。

花果

花序腋生或腋生兼顶生,通常多花密集成簇,很少单花或3-5花着生于甚短的总花梗上,或长达5厘米的圆锥花序,花序轴初时被褐锈色微柔毛,花梗甚短;萼裂片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白色,长约3毫米,外面很少被毛;雄蕊10枚,近等长,药隔顶端有突起的油点,花丝由上向下逐渐增宽;子房初时圆柱状或长卵形,稍后横向生长加速,故呈阔卵形或圆球形,

花柱甚短且狭窄,柱头稍增大,子房柄明显。果径8-14毫米,淡红色,果皮有半透明油点。花、果期几乎全年。

产海南的本种,以其小叶片的质地和干后的色泽可分二类型:一是叶质颇厚而稍硬,干后叶面榄绿色,叶背淡黄或黄带淡绿色,略有光泽;另一类是纸质,干后两面几同色,淡茶褐或稍带绿色,暗淡无光泽。

生长环境

山橘树主要生长于海拔约1000米以下山地或旷野杂木林下或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山橘树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延伸阅读

亮叶山小橘Glycosmis lucida Wall. ex Huang


    中文学名亮叶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lucidaWall.exHuang门种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亮叶山小橘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及以西各地(景洪、勐腊、景东、澜沧等地)。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夏、秋开白色小花,花近无梗。小浆果肉质,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夏、秋开白色小花,花近无梗。小浆果肉质,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径约7毫米,淡红色或较深,略通明。

小乔木,高3-5米。嫩枝淡黄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无毛。叶有小叶3-5片,偶有6片,稀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2-8毫米,腹面凹陷呈小沟状;小叶长椭国形或有时披针形,长7-18厘米,宽3-6厘米,顶部长渐尖或尾状渐尖,顶端钝,基部短楔尖,全缘,不规则浅波浪状,干后淡黄绿色,略有光泽,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稍凹陷呈小沟状,侧脉每边8-11条,干后在叶背颇明显凸起。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4厘米,花颇多;花序轴及花梗被甚早脱落的褐锈色微柔毛,花梗甚短;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常有细缘毛;花瓣长约5毫米或稍更长,宽2-3毫米,较迟脱落,有油点;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线形,中部以下较宽,顶部突狭尖,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圆柱状或短棒状,散生干后明显凸起的油点,花柱比子房略纤细但甚短且界限不明显,柱头约与花柱等粗果阔椭圆形或卵形,橙红色,长10-14毫米,宽8-12毫米,通常有1种子。花、果期几乎全年,盛花期1-3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900-1400米山地杂木林中,湿润地方较常见。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及以西各地(景洪、勐腊、景东、澜沧等地)。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主要价值

【来源】为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山小橘Glycosmiscitrifolia(Willd.)Lindl.,以根、叶和果实入药。夏季采叶,鲜用或阴干。根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深秋摘果,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肿痛。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海南山小橘Glycosmis montana Pierre


    中文学名海南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montanaPierre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海南山小橘分布区域海南及云南东南部(富宁)。越南东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高3—1米。新梢、嫩芽、花梗及萼裂片均被红锈色微柔毛。叶具单小叶,叶柄通常长15—30毫米,少有长6—10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高3—1米。新梢、嫩芽、花梗及萼裂片均被红锈色微柔毛。叶具单小叶,叶柄通常长15—30毫米,少有长6—10毫米;小叶硬纸质或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棕灰色。叶具单小叶,叶柄甚短,通常长不超过5毫米,小叶柄与叶柄连接处不增粗,干后颜色相同;小叶片长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4—5厘米,顶部狭尖,基部狭楔尖,偶有倒披针形,纸质,边全缘,新梢及嫩叶背面均被褐锈色早脱落的粉末状微柔毛,成长叶背沿中脉两侧尚有甚稀疏微柔毛,干后叶背呈苍灰或略呈浅银灰色,油点多且明显,侧脉每边9—13条,中脉在叶面稍凹陷呈细沟状,下半段较明显。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2—5厘米,位于小枝下部的较短,花较密集,呈团伞状;花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长3—4毫米,早落;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上部较狭,向下渐宽,顶端与花药连接处针尖状,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初时圆柱状,授粉后很快增宽,呈阔卵形或圆球形,花柱短,柱头稍增大,子房的油点干后不凸起。成熟果未见,据载为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15毫米,宽8—10毫米,有种子I粒。花期4—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海南山小橘生长于海拔200-500米丘陵坡地或溪旁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海南山小橘在海南地区主要分布于儋州、临高、澄迈、琼海、万宁、保亭、三亚(海南植物志)等地,云南东南部(富宁),越南东北部也有。

主要价值

海南山小橘果微甜,可鲜食,也可制作成饮料或酿酒,可直接开发利用或作为果树的育种材料,也可作为盆景观赏植物开发利用(海南特色野生果树、药材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利用一书中记载)

银丝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cv. 


    中文学名银丝竹拉丁文名Bambusa multiplex (Lour.)Raeusch.exSchult.cv.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亚纲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目禾本目(Po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竹亚科(Bambusoideae)属簕竹属(Bambusa)种孝顺竹分布区域广州和香港于庭园中栽培。

银丝竹是孝顺竹的栽培种(拉丁学名:Bambusamultiplex(Lour.)Raeusch.exSchult.cv.SilverstripR.A.Young):植物界、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植物。分

形态特征

孝顺竹(原变种):

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

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银丝竹与孝顺竹(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竿下部的节间以及箨鞘和少数叶片等皆为绿色而具白色纵条纹。

分布范围

广州和香港于庭园中栽培。

主要价值

为庭园中栽培的观赏品种,应用十分广泛。宜于庭园中孤植、群植,作划分空间的高篱,大门内外入口两侧列植、对植,或散植于宽阔的庭园绿地。也常见在湖边、河岸栽植。若配置于假山旁侧,则竹石相映,更富情趣。

识别要点

与原变型的区别为在其绿色的秆和箨鞘上,有时甚至叶片上间有黄白色条纹,故而成为庭园观赏佳晶。

生物特性

对土壤要求不严,性好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强。适生于酸性、肥沃和排水良好、疏松之沙壤土。

栽培技术

一般采用母竹移植(分蔸栽植)法繁殖。于3~4月份,选择2~3年生健壮竹株进行移植。在北纬10。~20。之间,年平均气温20~22。C或更高,1月平均温度8℃以上,年降水量在1200~2000mm以上较高温湿条件的地方生长良好。

景观特征

绿色的竿和箨鞘,有时甚至叶片上间有黄白色纵条纹,非常美丽。

罗定野桐Mallotus Lour.


    中文学名野桐属拉丁文名MallotusLour.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大戟目Euphorbiales亚目大戟亚目Euphorbiineae科大戟科Euphorbiaceae亚科铁苋菜亚科Subfam.Acalyphoideae族铁苋菜族Trib.Acalypheae属野桐属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野桐属(学名:MallotusLour.)为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科,约14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中国有25种,11变种,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粗糠柴M.philippinensis(Lam.)Muell.-Arg.的果实上的红色腺点及星状毛茸,可驱绦虫。多数种类的种子油为工业用油。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通常被星状毛。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有锯齿,有时具裂片,下面常有颗粒状腺体,近基部具2至数个斑状腺体,有时盾状着生;掌状脉或羽状脉。

花雌雄异株或稀同株,无花瓣,无花盘;花序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雄花在每一苞片内有多朵,花萼在花蕾时球形或卵形,开花时3-4裂,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近基着,纵裂,药隔截平、突出或2裂;无不育雌蕊。雌花在每一苞片内1朵,花萼3-5裂或佛焰苞状,裂片镊合状排列;子房3室,稀2-4室,每室具胚珠1颗,花柱分离或基部合生。

蒴果具(2-)3(-4)个分果爿,常具软刺或颗粒状腺体;种子卵形或近球形,种皮脆壳质,胚乳肉质,子叶宽扁。

产地分布

野桐属约14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5种,11变种,主产于南部各省区。其中白揪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

下级分类

羽脉野桐组Sect.Axenfeldia(Baill.)PaxetHoffm.粗毛野桐组Sect.Hancea(Seem.)PaxetHoffm.野桐组Sect.Mallotus粗糠柴组Sect.Rottlera(Reichb.f.etZoll.)AiryShaw刺果野桐组Sect.RottleropsisMuell.Arg.香野桐组Sect.Stylanthus(Reichb.f.etZoll.)PaxetHoffm.

模式种

白揪Mallotuspaniculatus(Lam.)Muell.Arg.

乔木或灌木,高3-15米;树皮灰褐色,近平滑;小枝被褐色星状绒毛。叶互生,生于花序下部的叶常密生,卵形、卵状三角形或菱形,长5-15厘米,宽3-10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波状或近全缘,上部有时具2裂片或粗齿;嫩叶两面均被灰黄色或灰白色星状绒毛,成长叶上面无毛;基出脉5条,基部近叶柄处具斑状腺体2个,叶柄稍盾状着生,长2-15厘米。

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分枝广展,顶生,雄花序长10-20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渐尖,苞腋有雄花2-6朵,雄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蕾卵形或球形;花萼裂片4-5,卵形,长2-2.5毫米,外面密被星状毛;雄蕊50-60枚。雌花序长5-25厘米;苞片卵形,长不及1毫米,苞腋有雌花1-2朵;雌花: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裂片4-5,长卵形,长2-3毫米,常不等大,外面密生星状毛;花柱3,基部稍合生,柱头长2-3毫米,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扁球形,具3个分果爿,直径1-1.5厘米,被褐色星状绒毛和疏生钻形软刺,长4-5毫米,具毛;种子近球形,深褐色,常具皱纹。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

主要价值

该属一些种类的茎皮可供编绳原料,种子的油可作制肥皂或润滑油等。

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 Lour.


    中文学名黄花狸藻拉丁文名UtriculariaAureaLour.别名黄花挖耳草、金鱼茜、狸藻、水上一枝黄花二名法UtriculariaAure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管状花目科狸藻科属狸藻属种黄花狸藻分布区域中国、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等地

黄花狸藻(UtriculariaaureaLour),狸藻科,一年生草本。除花序挺出水面外全体沉于水中,叶器多数互生,3-4深裂达基部,裂片先羽状深裂,再1-4回二歧深裂,末回裂片丝状,具有细刚毛。

形态特征

水生草本。假根通常不存在,存在时轮生于花序梗的基部或近基部,扁平并多少膨大,长2-6厘米,粗1-3毫米,具丝状分枝。匍匐枝圆柱形,长15-50厘米,粗0.5-2毫米,具分枝。叶器多数,互生,长2-6厘米,3-4深裂

黄花狸藻

黄花狸藻

达基部,裂片先羽状深裂,后一至四回二歧状深裂,末回裂片毛发状,具细刚毛。捕虫囊通常多数,侧生于叶器裂片上,斜卵球形,侧扁,具短梗,长1-4毫米;口侧生,上唇具2条常疏生分枝的刚毛状附属物,下唇无附属物。

花序直立,长5-25厘米,中部以上具3-8朵多少疏离的花,无毛;花序梗圆柱形,粗0.3-1.3毫米,无鳞片;苞片基部着生,宽卵圆形,长1.5-2毫米,顶端圆形或急尖;无小苞片;花梗丝状,背腹扁,横断面呈椭圆形,长4-20毫米,于花期直立,花后下弯。花萼2裂达基部,裂片近相等,上唇稍长,卵形,花期长3-4毫米,稍肉质,顶端钝形,边缘内曲,果期明显增大,长7-9毫米,开展或反折。花冠黄色,喉部有时具橙红色条纹,外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长10-15毫米;上唇宽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圆形,长约为上方萼片的2倍,下唇较大,横椭圆形,顶端圆形或微凹,喉凸隆起呈浅囊状;距近筒状,基部圆锥状,顶端钝形,较下唇短并与其平行或成锐角叉开。雄蕊无毛;花丝线形,上部扩大,长约2毫米;药室汇合。子房球形,密生腺点,无毛;花柱长约为子房的一半,花后延长,无毛;柱头下唇半圆形,边缘具缘毛,上唇极短,钝形,无毛。

蒴果球形,直径4-5毫米,顶端具喙状宿存花柱,周裂。种子多数,压扁,具5-6角和细小的网状突起,直径0.8-2毫米,角上具极狭的棱翅,淡褐色,无毛。花期6-11月,果期7-12月。

生长环境

黄花狸藻,食虫水草,一般生活在池塘的静水中,因为没有根,所以随水漂流,这种水草一般有1米长,除花序外

黄花狸藻

黄花狸藻

,都沉于水中,叶器上有卵球状捕虫囊,可捕捉水中微小的虫体或浮游动物。夏秋季花序伸出水面开出黄色唇形花,昆虫或幼虫碰到它的绒毛,就会随水被吸入囊内,最后被消化液消化吸收。

黄花狸藻除具有适应于沉水生活习性外,又是食虫植物,具捕虫囊,侧生于叶器裂片上,捕虫囊斜卵球形,捕食水中微小的动物。喜光照充足的环境,但注意不要使日照过强。喜温暖,怕低温,在20~30度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温度不低于10℃。如此水生食虫植物与其它被子植物一样开花结果。总状花序,开黄花;结蒴果。

分布范围

分布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至大洋洲也有。多生长在水田中或静水池塘的浅水地方。

栽培技术

繁殖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一般

黄花狸藻

黄花狸藻

只靠分株进行繁殖。栽培适宜的温度为20-30℃,pH值为4-7.0之间,水质清洁,无污染区种植。栽培较难。

养护

尽量提高空气的湿度,而且越是高温季节,就越要高湿环境,黄花狸藻才会得以旺盛生长,并长出可爱的捕虫囊。黄花狸藻对光照的需求比较特殊,喜光线充足的环境,又怕强光直射,光照不足则植株生长弱小,叶片和捕虫囊变小,甚至长不出捕虫囊。至于光照强度多少为宜,不同种类之间差异很大,可通过捕虫囊外表色泽来判别。通常强光下长出的捕虫囊色泽会变红,而弱光下长出的捕虫囊除纤细外,表面多为暗绿色或无光泽。

主要价值

可在大型水体没有立体绿化或水面绿化的区域种植,可增加水体的景观多样性,特别当其开花时,效果更好,一枝枝黄色的花序挺出水面,有神秘、幽深意境。一般用于小型水草水簇箱单独种植,效果好。

保护现状

濒临绝种

黄花狸藻一般生活在弱酸不具肥份的水中,极具观赏与科研价值。对此,一位环保专家表示,随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南京过去随处可见的湖沼、池塘绝大多数都已经不存在了。而伴随着这种环境生存的许多动植物,也多半成为了稀有和濒临绝种的动植物。而空气中大量的降尘.氮、磷等有机物质,通过降雨沉入水体;另外,森林树木在施肥过程中,有机肥料通过土壤渗透到水系里,也会带来水质下降,改变了黄花狸藻原有的生态环境。专家呼吁一定要重视湿地的重要性,否则,更多的珍贵稀有动植物就要宣告灭绝。

危害治理

水生食虫

黄花狸藻的茎浮水,分枝,极延长。叶互生,全部沉水,羽状复叶,长3~7厘米,2回至3回羽状分裂,裂片条形,大部分裂片基部附近有近球形的捕虫囊。花茎直立,伸出水面,长6~20厘米。花黄色,总状花序,果时下弯,花萼2裂。蒴果圆锥形。

多生静水中。狸藻属也是十分独特的。它是一种水生植物,能把低级甲壳纲动物和昆虫的幼虫都捉进自己的囊里。达尔文还详细叙述了它的瓣膜,瓣膜可以自由启闭的后缘,被这些溜进囊来的昆虫推开。瓣膜由于本身的弹性重又关闭起来,动物就不能从陷阱里爬出来了。囊内没有专门分泌消化液的小腺体。用一些小肉块、蛋白质和软骨作试验得出的结果是否定的。动物在监牢里只不过是死掉或腐烂。囊内有四齿的和两齿的特别的叶片状突起物,能吞噬各种物质:碳酸铵、硝酸铵和腐烂肉类汁液中的某种物质。除了这些突起物以外,这些小囊内还有能吸收腐水产生的物质的小腺体。达尔文还详细叙述了狸藻属的捕虫小囊及其组成部分(“小活门”和瓣膜)是怎样形成的。达尔文在这方面不只限于研究狸藻属的常见型,而且还考察它的许多同种,以及相近亲属中的那些种,这两个相近的属生长在世界上彼此相距极远的各地,如欧洲、非洲、印度、马来群岛、澳大利亚、北美和南美洲。它们全都能够非常出色地适应捕捉生活在水中和陆上的动物。它们全都不分泌消化液而吞噬由猎物腐化成的食物。或者是弹性的瓣膜,或者是用类似捕鱼篓子的工具捕捉猎物。

综合治理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1)农艺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合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三是实行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2)化学除草,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芽)后1-3天内,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板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行补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杂草3-5叶期,可用10%千金乳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行茎叶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剂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

如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剂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剂150毫升混用,并采用针对法喷雾。

大管Micromelum falcatum (Lour.) Tanaka


    中文学名大管拉丁文名Micromelumfalcatum(Lour.)Tanaka别名白木、山黄皮、鸡卵黄、野黄皮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小芸木属种大管分布区域产广东西南部、海南、广西合浦至东兴一带、云南东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

形态特征植株树高1-3米。叶小枝、叶柄及花序轴均被长直毛,小叶背面被毛较密,成长叶仅叶脉被毛,很少几无毛。羽状复叶,有小叶5

形态特征

植株

树高1-3米。

小枝、叶柄及花序轴均被长直毛,小叶背面被毛较密,成长叶仅叶脉被毛,很少几无毛。

羽状复叶,有小叶5-11片,小叶片互生,小叶柄长3-7毫米,小叶片镰刀状披针形,位于叶轴下部的有时为卵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部弯斜的长渐尖,基部一侧圆,另一侧偏斜,两侧甚不对称,叶缘锯齿状或波浪状,侧脉每边5-7条,与中脉夹成锐角斜向上伸展至几达叶缘,干后常微凹陷。

花序顶生,多花,花白色,花蕾圆或椭圆形;花萼浅杯状,萼裂片阔三角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被直毛,盛花时反卷;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约与花瓣等长,另5枚约与子房等高;花柱圆柱状,比子房长,子房密被长直毛,柱头头状,花盘细小。

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10毫米,厚7-9毫米,成熟过程中由绿色转橙黄、最后朱红色,果皮散生透明油点,有种子1或2粒。

花果期

花蕾期10-12月,盛花期1-4月,果期6-8月。

本种提示

花有令人不甚愉快的香气。果序上的果因成熟程度不同,有绿色的、橙色的、朱红色的同时存在。

生长环境

生于平地至海拔500米山地,常见于阳光充足的灌木丛中或阴生林中,树边及路旁也有。

产地分布

产广东西南部、海南、广西合浦至东兴一带、云南东南部。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

药用价值

根的内皮淡茶褐色,嚼之有粘胶质液,味苦。根、叶用作草药。性凉。行气,散瘀,活血。治跌打扭伤(用根浸酒外擦)、胸痹(用根〕、感冒(用叶)。

烟斗柯Lithocarpus corneus (Lour.) Rehd.


    中文学名烟斗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orneus(Lour.)Rehd.别名石锥、烟斗子、黄楮、黄槠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山毛榉目 科壳斗科 属柯属 分布区域产台湾、福建、湖南、贵州三省南部,广西、广东、云南东南部

烟斗柯(Lithocarpuscorneus(Lour.)Rehd.):又名石锥、烟斗子、黄楮、黄槠。壳斗科,柯属乔木,高通常在15米以内,胸径15-40厘米;托叶披针形或线形,较迟脱落。叶常聚生于枝顶部,纸质或革质,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长4-20厘米,宽1.5-7厘米,侧脉每边9-20条,直达齿端,支脉纤细,彼此近于平行;叶柄长0.5-4厘米。

形态特征

乔木,高通常在15米以内,胸径15-40厘米,小枝淡黄灰色,无毛或被短柔毛,散生微凸起的皮孔;托叶披针形或线形,较迟脱落。叶常聚生于枝顶部,纸质或革质,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长4-20厘米,宽1.5-7厘米,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近于圆,对称或一侧略短,叶缘有裂齿或浅波浪状,很产兼有全缘,两面同色,叶背被雨点状、无色、半透明、甚细小(在4倍扩大镜下可见)的鳞腺,侧脉每边9-20条,直达齿端,支脉纤细,彼此近于平行;叶柄长0.5-4厘米。

雌花通常着生于雄花序轴的下段,若全为雌花则花序长不过10厘米;每3朵一簇,也常有单朵散生,花柱斜展,长约2毫米。壳斗碗状或半圆形,高22-45毫米,宽25-55毫米,少有较少,则果序较长且有成熟壳斗多达16个,包着坚果约一半至大部分,小苞片三角形或斜四边菱形,中央及两侧边缘脊肋状增厚且略隆起,形成规则的网纹,很少几全与壳壁愈合而仅留痕迹,壳壁中部以下甚增厚,木质。

坚果半圆形或宽陀螺形,顶部圆,平坦或中央略凹陷,很少无毛,果壁近角质,比壳壁厚,很少等厚,果脐占坚果面积一半至大部分,其上部的边缘檐状,子叶饱满,4-8浅裂。花期几乎全年,盛花期5-7月,果次年约同期成熟。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约1000米以下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阳坡或较干燥地方也常见,为次生林常见树种。

分布范围

产台湾、福建、湖南、贵州三省南部,广西、广东、云南东南部。越南东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树皮灰色或褐灰色,通常厚5毫米以内,外皮甚浅裂,内皮淡棕黄色,槽棱较浅,脊棱面较钝,有少量聚合射线,木质部的管孔在扩大镜下甚明显,宽木射线窄而密接,年轮不明显,木材淡黄白色,质稍坚实,不耐腐,多作农具材,属白椆类。

龙眼树Euphoria longan (Lour.) Steud.


    中文学名龙眼树拉丁文名Euphorialongan(Lour.)Steud.别名牛眼、桂圆、福眼、Longan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无患子目科无患子科属龙眼属种龙眼树分布区域广东南部、海南岛、云南东南部、台湾等地方

渐危种,野生龙眼为海南西南部低丘陵季雨林中常见的树种之一。随着森林的破坏,大树多被砍伐,现存植株多是萌生幼树复壮而成的林木,分布区日益缩小,自然资源明显减少。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1米,板状根较明显;树皮黄褐色,粗糙,薄片状脱落。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小叶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一15厘米,宽2.5一5.0厘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长12一15厘米,花杂性,簇生,黄白色;花粤5裂;花瓣5;雄蕊8,着生花盘内侧;子房无柄,2一3室,密被长柔毛,有小瘤体,柱头2一3裂。果核果状,球形,果皮干时脆壳质,不开裂;种子球形,褐黑色,有光泽,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围。

特性野生龙眼是海南西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半常绿季雨林常见的树种。分布区年平均温24–26℃,年降水量900–1700毫米。喜干热生境,在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冬春(11–4月)要求18–25℃的气温和适当的干旱,夏秋间(5–11月)生长期需要26–29℃的高温和充沛的雨量。

为喜光树种,幼苗不耐过度荫蔽,壮龄树更需充分阳光。天然更新良好,属深根性树种,能在干旱、瘦瘠土壤上扎根生长。萌芽力强,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的树桩,能迅速萌芽更新。自然生长较慢,83年生树的高仅20.2米,胸径27厘米。3–4月开花,7–8月果熟。

相关介绍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800

分布范围

产福建东南近海约100公里以内海拔300米以下地区,广东南部、海南岛、云南东南部、台湾、广西南部、贵州和四川均有栽培,尤以福建和两广栽培更为普遍。

木材

木材粗视构造

边材浅红褐至浅黄褐色,与心材区别略明显;宽1-1.5厘米(约5个生长轮)。心材暗红褐或黄红褐色。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生长轮不明显至略明显;散孔材;宽度不均匀,每厘米2-4轮。管孔略少;略少至中,在肉眼下可见(多呈白点状),放大镜下略明显;大小颇一致,分布不均匀;通常径列;含白色沉积物。轴向薄壁组织量少;在放大镜下可见;傍管状。木射线略密至密;极细至略细,在放大镜下可见,多数弯曲;在肉眼下径切面上射线斑纹略明显。波痕及胞间道缺如。

木材显微构造

导管横切面为卵圆及圆形,稀椭圆形;每平方毫米平均19个;单管孔,短径列复管孔(2-4个)及管孔团;通常径列;最大弦径138微米或以上,多数85-120微米;导管分子长175-598微米,平均392微米;侵填体未见;含树胶;沉积物普遍;螺纹加厚缺如。单穿孔,圆形及椭圆形;穿孔板略倾斜至倾斜。管间纹孔式互列,多角形,长径3.0-3.4微米;纹孔口常外展及合生,裂隙状。轴向薄壁组织环管或至环管束状,及轮界状;端壁节状加厚明显或略明显;部分含树胶;具菱形晶体,分室含晶细胞可连续多至27个或以上。木纤维壁薄及厚;直径多数为15-20微米;长701-1,314微米,平均1,010微米,部分含树胶状物质;单纹孔,数少,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7-3.2微米;纹孔口内函,透镜形;具分隔木纤维。

木射线非叠生;每毫米11-19根。单列射线数多,宽10-15微米;高1-29细胞(26-479微米)或以上,多数2-14细胞(45-225微米)。多列射线较少,通常宽2细胞(20微米),偶至4细胞(30微米);高7-22细胞(150-410微米)或以上。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间有方形细胞)。射线细胞为椭圆及卵圆形,部分含树胶状沉积物,菱形晶体丰富(在弦切面上常纵列成串),端壁节状加厚明显,水平壁纹孔多而明显。射线-导管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胞间道缺如。

物理力学性质

纹理斜或交错,材身上呈小波纹;结构细而匀;重或甚重;甚硬;干缩大或甚大;强度中或高。

工艺性和利用

干燥不易,有开裂;耐腐性很强,略抗海生钻木动物危害;切削困难;余略同细子龙。

其利用同细子龙外,尚可做鱼轮龙骨、桅夹,床架,碾米水车,研钵,板车车轴及轴承,齿轮,木槌,木钉等。数百年前南方即用龙眼树干圆雕成各种人物(如林和靖)、鸟兽。并利用疤痕加工,别有风趣。福州雕刻厂除雕石(寿山石)、雕牙(象牙)外,最负盛名的是利用龙眼木材纹理的扭曲、粗犷的特性,顺乎根、枝、干的某些特殊形态,雕塑成各种凶禽、猛兽或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栽培技术

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种子寿命短,剥去果壳后除去假种皮,用清水洗净后即行播种。待苗高8–10厘米时,分床栽植或移入营养袋内,用半年或1年生苗于春雨或秋雨天造林。林地选海拔500米以下低山丘陵台地。栽培品种须采用嫁接繁殖法。

主要价值

保护价值

在龙眼育种上,野生龙眼是很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木材结构细致,坚重,极耐腐、不受虫蛀,为工业强材,适作车、船、桥梁、水工、家具等用材。果实可食。

保护措施建议将未遭破坏和分布较多的半常绿季雨林划为野生龙眼自然保护区,同时在附近国营林场建立种子园,为栽培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栽培要点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进行采摘。种子寿命短,剥去果壳后除去假皮,用清水洗净后即行播种。待苗8–10厘米高时,分床栽植或移入预先准备好的营养袋内,用半年或1年生苗于春雨或秋雨天进行栽培。

观赏价值

龙眼为中国南方水果,多产于两广地区。与荔枝、香蕉、菠萝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其树高一二丈,叶长而略小,开白花,成实于初秋。其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则晶莹剔透偏浆白,隐约可见内里红黑色果核,极似龙的眼珠,故以“龙眼”名之。

泉州是全国龙眼主要产区之一,自古盛产龙眼。泉州人通称桂圆鲜果为龙眼,龙眼焙干后为桂圆。商户常把两者统称为“桂圆”。

经济价值

干龙眼即桂圆(桂元、元肉)。

和荔枝性属湿热不同,龙眼能够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其他信息

龙眼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元。古时列为重要贡品。魏文帝(535—551年)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气候适宜、雨量充沛,自古以来人文繁盛。

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人文开发历史,促进了龙眼在泉州的栽培。

宋代,龙眼已在泉州普遍种植。

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苏颂《图经本草》(1061年)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蜀道出荔枝之处皆有之。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赞颂龙眼:“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以龙呼,实如益智本非药,味比荔枝真是奴。”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记述:“龙眼树似荔支,而叶微小,皮黄褐色。荔支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曰为荔支奴。泉州府诸县皆有,郡中(今鲤城区、丰泽区)尤盛。”

明·泉州人何乔远《闽书》记述泉州一带“园有荔枝,龙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泉州龙眼用嫁接技术繁殖方法的历史已很久远。明·徐勃《荔枝谱》(1597年)和邓道协《荔枝谱》(1628年)都有关于龙眼用嫁接繁殖的记载。清初·周亮工《闽小记》(1666—1668年)和郭柏苍《闽产录异》都记载用嵌接法换种,沿用至今。旧法用挂钵填土。 泉州龙眼品种很多,风味不一。著名品种有普明庵本、红孩儿本等50多种。最受赞誉的首推“东璧”龙眼,1993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东璧”龙眼原产自泉州市区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元寺僧人种植的,历300多年至抗日战争期间才枯死。泉州承天寺内有一株已200多年的古龙眼树,是现存的“东璧”龙眼中树龄最长的。而今“东璧”龙眼,在泉州及本省其他龙眼产区均有广泛繁殖。传说早年仙游有个僧人从泉州开元寺取去“东璧”龙眼苗,在仙游境内栽植,现已繁衍2万株成年树,取名“泉州本”,但其品质逊于原产的“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品质优良。其果皮有淡黄色的虎斑纹,泉人称为“花壳”,是外观有别于其它龙眼品种的最显著区别。“东璧”龙眼又称“糖瓜蜜”,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具有“放在纸上不沾湿,掸落地下不沾沙”的特点,堪称果中珍品。

另有“福眼”,原称“虎眼”。《泉州府志》有“大者名虎眼”的记载。泉语“虎”、“福”的音近,以“福眼”代替“虎眼”,取其吉祥美好之意。福眼是泉州的主栽品种,有8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曾荣获国际巴黎旅游美食金质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奖。近年全省各龙眼产区均有大量种植,是我省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据说台湾种植的大型龙眼,当地同胞也称“福眼”。

单机游戏

游戏说明

游戏中文名:龙眼树

游戏英文名:LonganTree

游戏类型:免费/AVG冒险游戏

游戏语言:英文

游戏大小:51.7M

游戏介绍

《龙眼树》(LonganTree)这是一款神奇的冒险游戏。在游戏的一开始玩家会出现在草丛之中,然后就得开始自己去发现游戏中需要干吗了。这不仅仅是冒险游戏,更是要对游戏进行一定探索,而且游戏有环境测试,测试不通过是无法正常启动游戏的。

如果你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指挥和眼睛,就下载来看看吧,一定要睁大眼睛看哦。

山小橘Glycosmis pentaphylla (Retz.) Correa


    中文学名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pentaphylla(Retz.)Corre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山小橘分布区域越南西北部、老挝、缅甸及印度东北部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达5米。新梢淡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叶有小叶5片,有时3片,小叶柄长2-10毫米;小叶长圆形,稀卵状椭圆形,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5米。新梢淡绿色,略呈两侧压扁状。叶有小叶5片,有时3片,小叶柄长2-10毫米;小叶长圆形,稀卵状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3-7厘米,顶部钝尖或短渐尖,基部短尖至阔楔形,硬纸质,叶缘有疏离而裂的锯齿状裂齿,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明显凹陷呈细沟状,侧脉每边12-22条;花序轴、小叶柄及花萼裂片初时被褐锈色微柔毛。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位于枝顶部的通常长10厘米以上,位于枝下部叶腋抽出的长2-5厘米,多花,花蕾圆球形;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早落,长3-4毫米,白或淡黄色,油点多,花蕾期在背面被锈色微柔毛;雄蕊10枚,近等长,花丝上部最宽,顶部突狭尖,向基部逐渐狭窄,药隔背面中部及顶部均有1油点;子房圆球形或有时阔卵形,花柱极短,柱头稍增粗,子房的油点干后明显凸起。

果近圆球形,径8-10毫米,果皮多油点,淡红色。花期7-10月,果期次年1-3月。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各地)及西南部(临沧等地)。越南西北部、老挝、缅甸及印度东北部也有。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1200米山坡或山沟杂木林中。

化学成分

根皮含furoquinolines、acridones及quinazolines类生物碱。

长叶山小橘Glycosmis longifolia (Oliv.) Tanaka


    中文学名长叶山小橘拉丁文名Glycosmislongifolia(Oliv.)Tanaka门种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山小橘属种长叶山小橘分布区域云南西部(沪水)及西南部(镇康)。印度及缅甸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棕灰色。叶具单小叶,叶柄甚短,通常长不超过5毫米,小叶柄与叶柄连接处不增粗,干后颜色相同;小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约5米。树皮棕灰色。叶具单小叶,叶柄甚短,通常长不超过5毫米,小叶柄与叶柄连接处不增粗,干后颜色相同;小叶片长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4-5厘米,顶部狭尖,基部狭楔尖,偶有倒披针形,纸质,边全缘,新梢及嫩叶背面均被褐锈色早脱落的粉末状微柔毛,成长叶背沿中脉两侧尚有甚稀疏微柔毛,干后叶背呈苍灰或略呈浅银灰色,油点多且明显,侧脉每边9-13条,中脉在叶面稍凹陷呈细沟状,下半段较明显。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2-5厘米,位于小枝下部的较短,花较密集,呈团伞状;花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瓣长3-4毫米,早落;雄蕊10枚,长短相间,花丝上部较狭,向下渐宽,顶端与花药连接处针尖状,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初时圆柱状,授粉后很快增宽,呈阔卵形或圆球形,花柱短,柱头稍增大,子房的油点干后不凸起成熟果未见,据载为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15毫米,宽8-10毫米,有种子1粒。花期4-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1300米沟谷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西部(沪水)及西南部(镇康)。印度及缅甸东北部也有。

广西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 Arg. var. kwangsien


    中文学名广西白背叶拉丁文名Mallotus apelta (Lour.)Muell.Arg.var. kwangsien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大戟目亚目大戟亚目科大戟科亚科铁苋菜亚科族铁苋菜族属野桐属种白背叶分布区域国内分布:粤,桂,滇,闽

种中文名:广西白背叶科中文名:大戟科白背叶科属中文名:野桐属

形态特征

本变种的雌花序长30-60厘米,蒴果的软刺长10-15毫米。果期8月。参见:白背叶(原变种)

生长环境

广西白背叶多生于疏林下。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模式标本采自广西

中国植物志

44(2):040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Champ. ex Benth.)Muell.-Arg.


    中文学名山乌桕拉丁文名Sapiumdiscolor(Champ.exBenth.)Muell.-Arg.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大戟目科大戟科属乌桕属种山乌桕分布区域广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

山乌桕,中药名。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山乌桕Sapiumdiscolor(Champ.exBenth.)Muell.-Arg.的根皮、树皮及叶。植物山乌桕,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具有泻下逐水,散瘀消肿之功效。根皮、树皮主治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叶外用治跌打肿痛,毒蛇咬伤,过敏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

别名

红乌桕、红叶乌桕、山柳乌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入药部位

根皮、树皮及叶。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泻下逐水,散瘀消肿。

主治

根皮、树皮: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叶:外用治跌打肿痛,毒蛇咬伤,过敏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

相关配伍

治毒蛇咬伤,山乌桕根9-15g,水煎冲酒服,并用鲜叶捣烂敷伤口周围。(《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内服:3-9g。

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炮制

采集加工:根皮、树皮全年可采;叶夏、秋采,晒干备用。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3-12米,罕有达20米者,各部均无毛;小枝灰褐色,有皮孔。叶互生,纸质,嫩时呈淡红色,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形,长4-10厘米,宽2.5-5厘米,顶端钝或短渐尖,基部短狭或楔形,背面近缘常有数个圆形的腺体;中脉在两面均凸起,于背面尤著,侧脉纤细,8-12对,互生或有时近对生,略呈弧状上升,离缘1-2毫米弯拱网结,网脉很柔弱,通常明显;叶柄纤细,长2-7.5厘米,顶端具2毗连的腺体;托叶小,近卵形,长约1毫米,易脱落。花单性,雌雄同株,密集成长4-9厘米的顶生总状花序,雌花生于花序轴下部,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丝状,长1-3毫米;苞片卵形,长约1.5毫米,宽近1毫米,顶端锐尖,基部两侧各具一长圆形或肾形,长约2毫米宽近1毫米的腺体,每一苞片内有5-7朵花;小苞片小,狭,长1-1.2毫米;花萼杯状,具不整齐的裂齿;雄蕊2枚,少有3枚,花丝短,花药球形。雌花:花梗粗壮,圆柱形,长约5毫米;苞片几与雄花的相似,每一苞片内仅有1朵花;花萼3深裂几达基部,裂片三角形,长1.8-2毫米,宽约1.2毫米,顶端短尖,边缘有疏细齿;子房卵形,3室,花柱粗壮,柱头3,外反。蒴果黑色,球形,直径1-1.5厘米,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近球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外薄被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6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或山坡混交林中。广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

附注

用量加大须久煎,如服药后出现腹泻不止时,可服冷稀饭解之。

《山橘树名Glycosmis cochinchinensis (Lour.) Pierre ex Engl.》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山影植物的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