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植物全年养护措施。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 E. G. Camus》,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巴山木竹拉丁文名BashaniafargesiiE.G.Camus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族属巴山木竹属

形态特征地下茎在土壤肥沃处合轴的部分较多,反之则是具竹鞭的部分占优势;竹鞭的节间长(1)3—4厘米,粗5—15(20)毫米,几实心,

形态特征

地下茎在土壤肥沃处合轴的部分较多,反之则是具竹鞭的部分占优势;竹鞭的节间长(1)3—4厘米,粗5—15(20)毫米,几实心,当年常不生根,二年生以上则每节生出了—5根条。竿直立,梢头微弯,高(2)5—8(13)米,粗2—4(6.5)厘米;节间长35—50(75)厘米,幼时深绿色且被白粉,老则淡黄色,竿基部壁厚4—8毫米,髓为薄膜质,呈细长的囊状;箨环显著,起初被有棕色小刺毛,以后变净秃;竿环呈脊状微隆起;节内长6—12毫米,无毛。竿海节最初分3枝,以后可增多,但主枝仍较显著,枝与竿多作450的夹角斜上举。箨鞘略短于成长后的节间,鲜时绿色,干枯后淡黄色,背部贴生棕色疣基小剁毛,毛落后能在鞘背面留下疣基和小凹痕;箨舌高2—4毫米,上缘作不规则齿裂;榨耳无,惟在鞘无端两侧可生布易脱落的繸毛;箨片披针形,直立,幼时绿色,有波曲,腹面在基部生有易落去的绒毛,边缘具小别状纤毛而粗糙,整个箨片易自箨鞘上脱离。末级小枝具(1—3)或4—6叶;叶鞘长5—8厘米,在彼此覆盖所露出的部分破以白色(后变淡褐色至褐色)的疣基小刺毛和微毛,鞘的外缘生纤毛,尤以上部为甚;叶舌高(1.5)2—4毫米,被微毛,顶缘具不规则齿裂,起初尚生有易折断而波曲的繸毛;叶片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幼时被短柔毛,小型叶片通常长10—20厘米,宽l—2.5厘米,大型叶片可长20—30厘米,宽3—7.5厘米,叶缘具细锯齿,次脉5—8(11)对,小横脉较紧密;叶柄长1—1.5厘米(小型叶者长3—6毫米),其上面在近鞘口处密被锈色短柔毛,惟以后变净秃。圆锥花序起初较紧缩,幼时基部常为叶鞘所覆盖,以后花序方伸出,长5一11(15)厘米,宽2—4厘米,花序在分枝之腋间具疣枕,主轴和分枝(或小穗柄)均被有褐色微毛,花枝的下方有时还可生有具叶的侧枝,惟后者的叶片则较为质薄而形小(长5一lo厘米,下表面被灰色微毛,次脉4或5对);小穗成熟后带紫黑色,细长圆柱形,全长2—3厘米,粗约4毫米,含4—7朵小花;小穗轴节间长2—3.5毫米,体扁,被盏状绒毛,先端较粗大,并生有白色髯毛;颖卵状披针形,第一颖长3—6毫米,l一3脉,第二颖长6—8毫米,5—7脉,背面在中脉及边缘均生布短柔毛;外稃长圆形兼披针形,基盘钝,其上生有白色微毛,第一外稃长达13毫米,具7脉和稀疏的小横脉;内稃长5—6毫米,但结实时可长至10毫米,背面几平滑无毛,仅在先端被微毛及2齿尖;鳞被边缘疏生小纤毛;花药长4—5毫米;子房卵圆形。柱头2或3,长约2.5毫米,羽毛状。颖果长约l厘米,上部微弧弯,先端具喙,腹沟细长。笋期4月下旬至5月底,新竿在6月下旬即可达成长竹的高度。花期3门下旬至4或5月。果熟期5月下旬,当年播种即可萌芽。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1100-2500米,尤以海拔1700-2000米处最为常见。

分布范围

产陕西、甘肃11湖北、四川等省的大巴山脉以及米仓山至秦岭一带。巴山地区有纯林。

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

主要价值

本种竹竿为造纸原料,亦可用于建筑和劈篾编结家用器具,秆适于制浆造纸,原竹还广泛用于建筑,制作架杆,烤烟杆等。

精选阅读

三叶漆Terminthia paniculata (Wall. ex G. Don) C. Y. Wu e


    中文学名三叶漆拉丁文名Terminthiapaniculata(Wall.exG.Don)C.Y.Wue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无患子目科漆树科属三叶漆属种三叶漆分布区域产云南南部至西南部

三叶漆:产红河流域中部的石屏、新平、元江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向阳干燥的山坡草地、稀树草地、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不丹、印度和缅甸北部。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小枝圆柱形,无毛,疏生小皮孔。掌状3小叶,叶柄长2.5-4厘米,无毛,上面具槽;小叶坚纸质至薄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上部,侧生小叶长3-7厘米,宽1.5-3厘米,顶生小叶长6-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或略成浅波状,侧脉两面突起,网脉在叶面突起;小叶通常无柄。

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宽大,被黄色微柔毛,长12-20厘米,多分枝,总梗及分枝纤细,下倾;苞片小,钻形,长1-2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极小;花淡黄色,花梗短,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花萼无毛,裂片卵圆形,长约0.5毫米,先端钝,无毛;花瓣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0.8毫米,无毛,两端钝,具褐色羽状脉;花丝细线形,长约0.5毫米,花药卵圆形,长约0.3毫米;花盘10裂,无毛;子房球形,径0.5-0.8毫米,无毛,花柱3,分离,近顶生,不等长,约0.5毫米,细线形,柱头头状。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约4毫米,外果皮橙红色,无毛,具光泽,与中果皮分离,中果皮暗红色胶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向阳干燥的山坡草地、稀树草地、灌丛或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红河流域中部的石屏、新平、元江和云南西南部;分布不丹、印度和缅甸北部。

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 S. L. Chen et G. Y. Sheng


    中文学名笔竹拉丁文名PseudosasaviridulaS.L.ChenetG.Y.Sheng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科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族北美箭竹超族,北美箭竹族,北美箭竹亚族属矢竹属 亚属茶竿竹亚属 

笔竹(PseudosasaviridulaS.L.ChenetG.Y.Sheng),叶片较大而色泽嫩绿,适于庭园布置。生于坡地或平原路边。

形态特征

竿直立,高约4米,粗约1厘米;节间长(10)13-15厘米,圆筒形,在分枝的近基部处稍扁,纵肋较明显,被白粉,中空,髓充实,海绵状;节被白粉,老竿的节则变为黑色;竿环稍隆起;节内长约6毫米;箨环具一圈箨鞘基部木栓质残留物;竿每节分1—3枝,枝贴竿,惟竿中部以上则每节全为3分枝,二级分枝每节仅1枝。笋淡棕色或绿色;箨鞘迟落,坚纸质,绿色,干后呈枯黄色,行明显和不明显的浅褐色稀疏小斑点,背部被散生刺毛和白色细短绒毛,惟在下部毛少或几乎无毛,边缘密生纤毛,先端平截;箨耳圆点状至椭圆状,棕色,其边缘有密的放射状伸展的曲继毛,斤者K长5-10毫米;箨舌拱形,高约1.5毫米,稍粗糙,边缘生短纤毛;箨片直立,长三角状披针形,绿色,边缘带紫色,先端长渐尖,基部略向内收窄,宽为箨鞘顶端2/3或3/4,纵脉和小横脉明显,两边缘均具细锯齿。小枝具(2)4—5(7)叶,叶鞘背面有稍密的细刺毛利白粉,边缘有较长的纤毛,尤以嫩时明显,老后纤毛脱落;叶耳缺,但鞘门有7至10多数条缝毛;叶舌极短,微粗糙;叶片淡绿色,长圆状披针形,长8—30厘米左有,宽2—3.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的1/3边无毛,其余部分密被短柔毛,边缘有细锯齿,次脉(5)7—10对。花枝未见。笋期5月。

分布范围

产浙江杭州。生于坡地或平原路边。模式标本采自杭州植物园。

主要价值

本种枝叶层次分明,叶片较大而色泽嫩绿,适于庭园布置。

斑箨茶竿竹Pseudosasa notata Z. P. Wang et G. H. Ye


    中文学名斑箨茶竿竹拉丁文名PseudosasanotataZ.P.WangetG.H.Ye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 族北美箭竹超族,北美箭竹族,北美箭竹亚族属矢竹属亚属茶竿竹亚属

箨鞘牛皮纸质或薄革质,草黄色,上部带紫色被白粉,疏生褐色小斑点,散生极稀疏贴伏刺毛,箨鞘下部的中间刺毛较明显,易脱落而留有痕迹,基部具一圈明显的淡黄色绒毛,并在中间混生有刺毛,边缘具易落的纤毛。

形态特征

竿高3.5米,粗1.6厘米,最长节间长为27.5厘米,幼竿被厚白粉,老竿具黑色粉垢;竿环略高于箨环;节内长4毫米;箨环具箨鞘基部木栓质残留物,幼时还具绒毛。竿每节分3枝,枝近于直立,基部贴竿。箨鞘牛皮纸质或薄革质,草黄色,上部带紫色被白粉,疏生褐色小斑点,散生极稀疏贴伏刺毛,箨鞘下部的中间刺毛较明显,易脱落而留有痕迹,基部具一圈明显的淡黄色绒毛,并在中间混生有刺毛,边缘具易落的纤毛;箨耳小,半圆形,密被细绒毛,耳缘有数条粗硬繸毛,有时无箨耳;箨舌拱形,高约2毫米。背部具极稀疏的绒毛,或秃净无毛,边缘不规则,具短纤毛;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两面被稀疏绒毛,基部毛尤密,先端渐尖。小枝具2或3叶;叶鞘无毛,边缘具短纤毛;无叶耳和繸毛;叶舌截形,高约3.5毫米;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2.4厘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短毛,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形或楔形,幼叶的一边缘具较短刺状稀齿,另一边缘具极短的稀齿,老叶几为平滑。花枝未见。笋期6月上旬。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北面路边。

分布范围

产自福建崇安县小武夷山三姐妹峰。

白毛巨竹G.albociliata(Munro)Kurz


    中文学名白毛巨竹拉丁文名G.albociliata(Munro)Kurz别名白缘毛硕竹、白纤毛滇竹、版纳龙竹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禾本目(GRAMINALES(POALES)科竹亚科族牡竹族(DendrocalameaeBenth.)种白毛巨竹分布区域产云南勐海和勐腊、滇西。

白毛巨竹(G.albociliata(Munro)Kurz),别名:白缘毛硕竹、白纤毛滇竹、版纳龙竹。秆高6-10m,径3-6cm,梢头下弯,节间长20-40cm,淡绿色,幼时密被白色粗硬毛,分枝多数,主枝不明显。叶鞘被易落之浅棕色刺毛,叶舌高3-4mm,先端常下凹,叶片长20-30cm,宽2-3.5cm。材质致密,材性好,不易劈裂用于制作竹凳、竹椅、房橼梨耙、水车等农具,也用于编织笋味美,可制酸笋干。

形态特征

竿高6-10米,直径2-5厘米,竿壁厚5-10毫米,梢端下垂;节间灰绿色,长20-35厘米,在其上半部被有白色粗硬毛。竿每节有多枝簇生,主枝不明显。箨鞘早落性,革质,背面贴生易脱落的棕黑色小刺毛,以后变无毛;箨耳不明显;箨舌高1-2.5厘米,边缘作不规则的齿裂;箨片直立,披针形或卵状三角形,基部向内作圆形收窄,并沿鞘顶稍外延。末级小枝具8-10叶,叶鞘被棕色至灰白色柔毛,以后变为无毛;纵肋显著;叶耳不存在,叶舌高1.5-3.5毫米,边缘生细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约1.5-2.5厘米,下表面灰白色,上表面无毛,惟近边缘则粗糙,叶缘之一侧或两边均具小锯齿而糙涩,次脉6-9对,小横脉不存在,但常具透明微点以代之;叶柄长约2.5毫米。花枝无叶,细长,节间长2.5-7.5厘米,无毛,每节轮生有10-20枚假小穗;小穗纤细,长1.5-2厘米,宽仅2.5毫米,常弧弯,含1或2朵小花,并在下方混杂有1朵不孕的雄性小花,全体无毛;颖2或3片,卵形,先端急尖,边缘具白色纤毛;外稃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有浅裂,具多脉,边缘常内倦,亦生有白色纤毛;内稃较其外稃为短或常甚短,卵形而先端钝,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但上方一朵小花的内稃则无脊而背部圆卷,仅其尖端处生纤毛;花药能伸出花外,黄绿色,被较长的微毛,先端有小尖头;花丝起初连合成一粗短的花丝管,惟以后则增长而为膜质的花丝管;子房狭卵形,被微毛,向上渐变为细长的花柱,柱头白色,单一或2裂。颖果未见。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云南勐海和勐腊、滇西。生于海拔500—800米的平坝旷地和林内。

国外分布:缅甸全境均有分布,在印度和泰国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主要价值

材质致密,材性好,不易劈裂用于制作竹凳、竹椅、房橼梨耙、水车等农具,也用于编织实用价值极强。笋味美,可制酸笋干。

参考文献

Gigantochloaalbociliata(Munro)Kurz,Prelim.Rep.For.Veg.PeguApp.A:136,App.B:93.1875.etFor.Fl.Brit.Brum.2:555.1877;云南树木图志下册,1416页,图663.1991.——OxytenantheraalbociliataMunroinTrans.Linn.Soc.26:129.1868;GambleinAnn.Roy.Bot.Gard.Calcutta7:70.t.61.1896.etinHook.f.,Fl.Brit.Ind.7:401.1897;E.G.Camus.Bambus.146.1913,E.G.etA.CamusinLecomte,Fl.Gen.Ind.-Chin.7:614.1923.——Dendrocalamusalbociliata(Munro)J.L.SuninRedaiZhiwuYanjiu(热带植物研究)66.1984.

中间黄杨Buxus sinica (Rehder & E. H. Wilson) M. Cheng var.


    中文学名中间黄杨拉丁文名Buxussinica(Rehder&E.H.Wilson)M.Chengvar.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科黄杨科属黄杨属种中间黄杨

中间黄杨(拉丁学名:Buxussinica(Rehder&E.H.Wilson)M.Chengvar.intermedia(Kaneh.)M.Cheng),黄杨科黄杨属植物。产我国台湾省。

形态特征

异于原变种处,为不育雌蕊高度和萼片长度为3:2(据李惠林)。

本亚种常见的为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3.5厘米,宽1-1.3厘米,两端均渐尖,顶尖锐或稍钝,中脉两面均凸出,叶面侧脉多而明显,叶背平滑或干后稍有皱纹。花序及花同原亚种。蒴果一般长了毫米,宿存花柱长3毫米。

本亚种的叶变化于菱状卵形至狭披针形之间,差异甚大,不育雌蕊的长短,蒴果被毛与否,亦有变化。尤以湖南南岳,福建武夷山区,安徽黄山,四川金佛山所产,各表示不同的类型。叶有的呈带状披针形,长7-8厘米,有的呈菱形,长4厘米;黄山产的叶长圆状披针形,钝头,不育雌蕊长稍超过萼片;金佛山产的部分植株,蒴果初期显被细短柔毛。尖叶黄杨的形态,如此多种多样,不能以变种概括,以此本文把它升为亚种。

黄杨为东亚黄杨属的代表种,广泛分布,变异很多,且由此派生了几个不同的种,如我国西部产的B.hebecarpa,西南部产的B.rugulosa,和黄杨均有密切关系。此外如日本产的B.japonicaMull.-Arg.—-B.microphyllaSieb.etZucc.*var.japonicaRehd.etWils.(此种小枝及叶均无毛)亦无非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同,致有局部的差异。笔者在黄杨的原亚种及尖叶黄杨(亚种)中发觉某些植株的小枝被极少量毛,甚至完全无毛,仅叶柄上面残留有短柔毛,此足证明黄杨又有向B.japonica逐渐移变的趋势此外南欧、北非、高加索产的B.sempervirensL.小枝及叶柄均被毛,和黄杨亦相似,但前者叶面侧脉全不明显,雄花不育雌蕊高度仅为萼片长度的1/2。我国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2000米的溪边岩上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刚莠竹Microstegium ciliatum (Trin.) A. Camus


    中文学名刚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ciliatum(Trin.)A.Cam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多年生蔓生草本。秆高1米以上,较粗壮,下部节上生根,具分枝,花序以下和节均被柔毛。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生草本。秆高1米以上,较粗壮,下部节上生根,具分枝,花序以下和节均被柔毛。叶鞘长于或上部者短于其节间,背部具柔毛或无毛;叶舌膜质,长1-2毫米,具纤毛;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6-15毫米,两面具柔毛或无毛,或近基部有疣基柔毛,顶端渐尖或成尖头,中脉白色。总状花序5-15枚着生于短缩主轴上成指状排列,长6-10厘米;总状花序轴节间长2.5-4毫米,稍扁,先端膨大,两侧边缘密生长1-2毫米的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约3.2毫米,基盘毛长1.5毫米;第一颖背部具凹沟,无毛或上部具微毛,二脊无翼,边缘具纤毛,顶端钝或有2微齿,第二颖舟形,具3脉,中脉呈脊状,上部具纤毛,顶端延伸成小尖头或具长约3毫米的短芒;第一外稃不存在或微小;第一内稃长约1毫米;第二外稃狭长圆形,长约0.6毫米;芒长8-10(-14)毫米,直伸或稍弯;雄蕊3枚,花药长1-1.5毫米。颖果长圆形,长1.5-2毫米,胚长为果体的1/3-1/2。有柄小穗与无柄者同形,小穗柄长2-3毫米,边缘密生纤毛。染色体2n=40(Celarier,1956;Chen,Hsu,1962)。花果期9-12月。

产地分布:

产于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阴坡林缘。沟边湿地,海拔达1300米。也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爪哇、马来西亚。

植物价值:

叶片宽大繁茂,质地柔嫩,分枝多,产量大,为家畜的优质饲料。

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 (Nees ex Steud. ) A. Camus


    中文学名蔓生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vagans(NeesexSteud.)A.Cam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多年生草本。秆高达1米,多节,下部节着土生根并分枝。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高达1米,多节,下部节着土生根并分枝。叶鞘无毛或鞘节具毛;叶片长12-15厘米,宽5-8毫米,顶端丝状渐尖,基部狭窄,不具柄,两面无毛,微粗糙。总状花序3-5枚,带紫色,长约6厘米,着生于无毛的主轴上;总状花序轴节间呈棒状,稍短于小穗的1/3,较粗厚,边缘具短纤毛,背部隆起,无毛;无柄小穗长圆形,长3.5-4毫米;基盘具长约1毫米的柔毛;第一颖纸质,先端钝,微凹缺,脊中上部具硬纤毛,背部常刺状粗糙;第一颖膜质,稍尖或有小尖头;第一小花雄性,花药长约2毫米;第二外稃微小,卵形,长约0.5毫米,2裂,芒从裂齿间伸出,长8-10毫米,中部膝曲,芒柱棕色,扭转;第二内稃卵形,顶端钝或具3齿,无脉,长为其外稃的2倍;雄蕊3,花药长2-2.5毫米。有柄小穗与其无柄小穗相似,但第一颖脊上粗糙而无毛。染色体2n=80(MehraK.L.,1963)。花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产于广东、海南、云南;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林缘和林下阴湿地。也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爪哇、马来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植物图片:

荏弱莠竹Microstegium delicatulum (Hook. f.) A. Camus


    中文学名荏弱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delicatulum(Hook.f.)A.Cam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一年生草本。秆高约50厘米,下部匍匐地面,膝曲上升,具分枝,细弱。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高约50厘米,下部匍匐地面,膝曲上升,具分枝,细弱。叶鞘平滑;叶舌短;叶片线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5-8毫米,顶端渐尖,基部狭窄,边缘平滑,两面贴生细毛,中脉较细。总状花序长2-3厘米,苍绿色,细弱,直立,宽1-1.5毫米,3-5枚着生于秆顶呈伞房状;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长约2毫米,下部扁平,边缘具纤毛,上部扩大成棒状,顶端截平;无柄小穗长2-2.2毫米;基盘具长约0.2毫米之白色短毛;第一颖长圆形,宽约0.7毫米,背面中央具凹槽,间脉不明显,贴生微毛,先端钝圆,边缘具纤毛;第二颖舟形,顶端尖;第一外稃不存在;第二外稃极小,伸出与小穗近等长之芒,芒外露之膝曲部分长1-1.5毫米;雄蕊3枚,花丝短;柱头自小穗顶端伸出。有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花果期10-12月。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耿马;生于海拔600米之季雨林缘草地。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单花莠竹Microstegium monanthum (Nees ex Steud. ) A. Camus


    中文学名单花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monanthum(NeesexSteud.)A.Cam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蔓生草本。秆高30-90厘米,下部匍匐,节着土生根,较细弱。叶鞘口部及鞘节生有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长10-20厘米,宽5-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变窄,质地较软,被短毛。

形态特征:

蔓生草本。秆高30-90厘米,下部匍匐,节着土生根,较细弱。叶鞘口部及鞘节生有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长10-20厘米,宽5-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变窄,质地较软,被短毛。总状花序长5-10厘米,4-6枚呈伞房状着生于秆顶;总状花序轴节间短于其小穗,向上变宽,压扁,边缘具纤毛;无柄小穗长约2.5毫米;基盘具短毛;第一颖较宽,中央有凹沟,背部微粗糙,先端钝,狭截形,脊上部有短纤毛,间脉不明显;第二颖顶端尖或具短芒尖;第一外稃不存在;第二外稃极小,具一长约6毫米、扭转膝曲之芒;第二内稃稍大,卵形,长约0.5毫米,无脉;雄蕊3,花药长约1.5毫米。有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小穗柄稍短于总状花序轴节间。花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

产于广东、海南;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林缘草地。

植物图片:

老挝柯Lithocarpus laoticus (Hick. et A. Camus) A. Camus


    中文学名老挝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laoticus(Hick.etA.Camus)A.Camus别名老挝石栎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老挝柯分布区域产云南东南部(金平)。

老挝柯(Lithocarpuslaoticus(Hick.etA.Camus)A.Camus),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0厘米。

形态特征

基本特征

一年生枝干后褐黑色,二年生枝及果序轴有多数明显凸起的皮孔,枝、叶无毛。叶略硬纸质,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2-20厘米,宽4-9厘米,顶端长渐尖或短突尖,基部宽楔形或急尖,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10-13条,有时上部在近叶缘处连结,支脉尚可见,干后叶面暗灰黑色,叶背淡灰色,有紧实的蜡鳞层;叶柄长1.5-2.5厘米。雌花序长4-10厘米,多穗聚生于当年生枝的顶部,花序轴被短柔毛;雌花序长10-15厘米,花每3朵一簇。果序轴下部粗4-6毫米,壳斗近圆球形,高达35毫米,宽20-25毫米,全包坚果,顶部略平坦,壳斗壁厚约1.5毫米,有多个肋状环圈,或在环圈之间有明显或隐约的鱼鳞片状痕迹;坚果近圆球形,径16-22毫米,顶部圆,果壁厚不及1毫米,几无毛,果脐占坚果面积的绝大部分。花期3月,果次年9月成熟。

典型

据A.Camus的描述,典型的老挝柯其成长叶革质,叶面干后有油润光泽,支脉几不显,壳斗顶部平坦。

据《中国木本淀粉植物》P101页载:滇南石栎与老挝石栎同种。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0-22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老挝北部。

如何种植山木香,山木香养植方式是什么,有何注意事项?


山木香,我觉得就是说在山上野生植物大自然生长发育的木香,我觉得木香都是这种蔷薇,由于活力坚强不屈、适应能力广,因此许多地区常有野生植物木香的大自然遍布,之前许多农户比较烦这类物品,刺较为多还碍事,可是这么多年山木香也越来越趋之若鹜了,由于山木香能够对接月季花,制成树状月季,那样原本划算的月季花,如果对接在木香上边,价钱立刻越来越价格昂贵起來,因此许多人去山上砍伐木香,原本本人砍伐某些也不在乎,可是由于很多店家对接树状月季,对山木香的砍伐早已超过了瘋狂的程度,乃至河南南阳附近都没办法发觉大的野生植物木香遍布了,而南阳市如今许多对接的树状月季,都是以湖北省、四川省等地区大量收购回来的,本人感觉還是最好不要选用木香对接树状月季,能够人工服务大田培养蔷薇桩子较为好。

木香桩子对接树状月季大概上带好多个难题,首位由于木香因此在山上全是长在石头缝里,根茎全是坐根,基础没有什么须根,因此挖起来,种植下来,我觉得和插枝本人感觉没啥差别,因此木香种植下来长1年,再挖起来,实际上发觉也没有什么新根长出去,因此山木香对接的树状月季非常容易事件身亡,这都是许多花友购到山木香树状月季种植长不太好、一直不死不活的缘故,因此好的山木香树状月季,必须地栽2年大自然生长发育算是非常好的,其次,由于山木香自身根茎头发弱,因此对接通常的欧月会导致事件涨势弱或是对接不活,因而山木香对接的树状月季通常全是对接粉扇、绯扇这种涨势充沛、防御力好的种类,可是远远地看实际效果非常好,近看花瓣沒有欧州月季花精美,因此山木香树状月季通常全是运用到园林绿化。

通常挖回家的山木香,室外种植得话,最好是外边裹保鲜袋,那样能够维持树杆不水分,不然如果树杆脱干,就会导致树杆裂开,等出芽了在塑料薄膜上扣个小洞让枝干抽出来只能,其次种植的那时候,最好是用生根剂对树杆部开展解决,或许也有效白糖水解决的,我本人沒有试过。通常当初种植的因此是先对接再种植,关键是在蔬菜大棚里开展,假如桩子十分极大,那麼最好是先不必对接,栽活之后,养桩两年,根茎养旺了,再在侧发枝对接。

狭叶冬青Ilex fargesii Franch.


    中文学名狭叶冬青拉丁文名IlexfargesiiFranch.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无患子目科冬青科属冬青属种狭叶冬青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国陕西、湖北、甘肃和四川。

狭叶冬青(学名:IlexfargesiiFranch.)是常绿乔木,高4-8米,全株无毛;叶片近革质,倒披针形或线状倒披针形,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叶腋内,花白色,芳香。花萼盘状,裂片近圆形,花瓣4,倒卵状长圆形,子房卵球形,果序簇生,果球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1600-3000米的山地林中或山坡灌丛中,分布于中国陕西、湖北、甘肃和四川。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4-8米,全株无毛;小枝褐色或栗褐色,圆柱形,无毛,具横皱纹,三角形凸起的叶痕和皮孔,幼时绿色,具纵棱脊;顶芽狭圆锥形,急尖。叶生于1-3年生枝上,叶片近革质,倒披针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5-13(-16)厘米,宽1.5-2.5(-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中部以上具疏细锯齿,中下部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浅绿色,主脉在叶面狭凹陷,背面隆起,侧脉每边8-10条,在叶面明显,背面突起,网状脉在叶面不明显,背面明显;叶柄长8-16毫米,上面具槽,顶部具叶片下延的狭翅,无毛。

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叶腋内,花白色,芳香。雄花:每束的单个分枝为具3花的聚伞花序,总花梗长约1毫米,无毛,苞片膜质,三角形,具缘毛,花梗长约2毫米,无毛,近基部具2枚三角形或阔三角形、具缘毛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毫米,4浅裂,裂片近圆形,长约1毫米,具疏缘毛;花冠直径约5毫米,花瓣4,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2.5毫米,宽约1.5毫米,具缘毛,基部稍合生;雄蕊长为花瓣的3/4,花药长圆形;退化子房卵状圆锥形,先端钝,微4裂。雌花:单个分枝具1花,花梗长2-3毫米,中下部具2枚小苞片;花萼与雄花相同;花瓣长圆形,长约2毫米,分离;退化雄蕊长不及花瓣,败育花药箭头形;子房卵球形,直径1.2-2毫米,柱头盘状。

果序簇生,单个分枝具1果,果柄长5-7毫米,无毛,中下部具宿存小苞片;果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红色,具纵条纹,宿存柱头薄盘状,4浅裂,宿存花萼平展;分核4,长圆形,长4-4.5毫米,背宽3-3.5毫米,背面凸起,具掌状条纹和沟,两侧面具纵条纹及沟或有时具网状沟纹,内果皮木质。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600-3000米的山地林中或山坡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陕西南部(大巴山、平利、镇坪)、甘肃南部(武都、文县)、湖北西部(鹤峰、宣恩、巴东、兴山、神农架、竹溪)和四川。

近种区别

狭叶冬青与康定冬青(IlexfranchetianaLoes.)相似,但该种的叶较狭,宽1.2-2.5(-3.7)厘米,叶缘中下部全缘,上部具细锯齿;而后之叶较宽(2-4.2厘米),叶缘全部具细锯齿。

《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 E. G. Camus》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竹类植物全年养护措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