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香松怎么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长节香竹Chimonocalamus longiusculus Hsueh et Yi》,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长节香竹拉丁文名ChimonocalamuslongiusculusHsuehetYi二名法Chimonocalamuslongiusculus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香竹族属香竹属分布区域云南

长节香竹,(学名:ChimonocalamuslongiusculusHsuehetYi)秆高达6m,径豆1~2cm,节间长达37cm,壁甚厚,基部数节为实心;秆环显著隆起,生刺根粗纯,少数下弯或横向贴生于秆。秆箨迟落,厚纸质,背面上端披微毛,余贴生棕黄色小刺毛;箨耳较小,不对称,或常缺;箨舌高1~1.5mm;箨叶线形,直立或外展。每节分枝4~5枚,主枝2~3,叶片线形,长5~14cm,宽0.5~0.9cm。笋期4月下旬至5月。产云南西畴。生于海拔1650米的杂木林中。秆坚韧,当地用于代替木板铺

形态特征

竿高4-6米,粗1-2厘米,共25节,幼竿暗绿色,节下方密被白色细毛;节间长可达37厘米,圆筒形,惟在有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平,并具纵沟,其长几贯串整个节间,竿壁甚厚,基部数节间近为实心;箨环具有箨鞘基部残留物,无毛;竿环显著隆起;节内长4-5毫米;刺状气生根在每节约为10根或更少,钝粗,排列不均,常有连生者,少数刺下弯或向下与竿面贴生;竿每节分4或5枝,其中2或3枝较粗壮,其上每节再分3-5小枝,淡紫色。箨鞘迟落性,厚纸质,呈长圆形,背部的上端被微毛,其余部分则贴生棕黄色小刺毛,顶端宽约4毫米,近上部边缘略作外拱圆弧形;箨耳较小,不对称,或常缺;箨舌高1-1.5毫米,略呈圆拱形,边缘生白色短纤毛;箨片线形,直立或外翻,长3-5厘米,宽2毫米,两面均被微毛。末级小枝具3-5叶;叶鞘长2.5-4.2厘米;鞘口具数条易落之繸毛;叶舌圆拱形,高约1毫米;叶片线形,长5-14厘米,宽5-9毫米,叶缘两边均具细锯齿,次脉3对,小横脉明显。圆锥花序长6-9厘米,由4-10枚小穗组成,花序最下方的分枝常为叶鞘所包没,花序主轴及其分枝均被有灰黄色绒毛(在花序下部分枝绒毛尤密),基部分枝处常具1片三角状被毛之苞片,其长约2毫米,其余分枝处所生的苞片则很微小或不存在;小穗侧生者具长3-5毫米之小穗柄,顶生者则其柄长可达2厘米;小穗长2.5-4厘米,含小花(3)4-5(7)朵,小花之间排列较疏松;小穗轴节间长约4.5毫米,腹面扁平并具有纵脊与沟槽,上部紫色,顶端膨大,具白色微毛;颖片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具纤毛,第一颖较小,具5脉,中脉隆起,次脉仅在基部较明显,第二颖类似外稃,长7-8毫米,具7脉,仅于其上半部见有小横脉;外稃披针形,草质,长9-10毫米,具7脉,上部被微毛;内稃与外稃同质而略长,先端钝,具微毛,脊上和脊间均被微毛;鳞被紧贴着子房基部,倒卵形,先端细齿裂呈流苏状,其中1片微小;子房纺锤形,无毛。花柱2,黑褐色,简短,柱头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至5月,花期5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650米的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畴。

主要价值

笋味甚佳,当地亦称香竹,竿坚硬,用以作为楼房的地板。

栽培技术

育苗技术

根据使用的繁殖材料不同,总共可达20余种,常见的有播种育苗和分枝、节育苗。

插枝育苗

在两年生以上的母竹秆上,选择一年生的主枝或次生枝,其枝条蔸部有一些明显突出合格枝。用利刀从下往上平竹秆切下枝条,留节lu3个,剪去枝梢,最上节保留侧枝一节。把切下的枝条浸在水中或放在阴凉处淋水保湿,到圃地后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按沟距40cm开沟,将枝蔸切口向下,按株距30cm斜埋沟中。入土深6–10cm,留最上一节枝叶露出地面。盖土踩实后淋水盖草。每亩可育苗4000-5000株。

竹节间切口带蔸埋干育苗。选择丛生竹林外缘1–2年生健壮竹子作母竹,在基部找到母竹老竹秆柄与秆基连接点,用利刀砍断。连蔸挖起,然后取出母竹,砍去竹梢,保留12–16个节,修剪过长的枝条,在竹蔸弯曲方向相反的一侧用细锯在每一个节锯一个切口,深度为节间直径的3/4,再把母竹移入育苗沟中,使竹柄朝下,节间切口朝上,竹秆上的节芽向两侧。平放沟中,淋透水,蔸部盖土稍厚(10–15cm),用手压紧不伤芽;秆部盖土稍薄,马耳形切口朝上露出地面;最后盖一层草保湿。每亩可挖育苗沟150–180条。

苗期管理

在整个育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防积水。抽节或分蘖前要注意适当遮阴、浇水。苗床上要经常除草,除草时注意不要伤幼苗、蘖苗或带动根部。雨后、浇水或施肥后可适当松土。基肥不足或竹苗生长不旺时需要进行追随肥,按先淡后浓、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幼苗开叶后,可用5%一10%腐熟的清粪水提苗,进入分蘖期或出节后,可用10%一40%腐熟人畜粪等追肥;最后一次追肥,一般不得超过8月底。冬季应停止施肥和灌溉。

造林技术

造林地的整地方式。散生竹造林适用于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方式;丛生竹造林适用于穴状整地方式。全面整地:将造林地全部翻土,深度20cm,然后按二定的株行距挖种植穴。带状整地:按照一定的宽度的距离。挖一带留一带,一般带宽1–2m,带间距离2m,带内翻土深度20era,然后在带状地里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种植穴。

穴状整地:按一定的株行距挖穴整地,穴的大小一般为50×50×35cm或60×60×40cm。

造林季节与密度。造林季节最好在1–2月间竹子休眠期间进行,此时竹子的挖掘、搬运、移植都比较方便,成活率高。造林密度取决于土壤条件和竹子种类。土壤肥沃的宜稀,土壤贫瘠的可密些;大径竹宜稀,小径竹种宜密。一般大密度的株行距为2×3m或3×3m,中密度的株行距为3×4m或4x4m,大密度的株行距为4×5m或5×5m。

造林方法。按散生竹种类和丛生竹种类分别采用下列不同的造林方法。散生竹。可采用移母竹法、竹苗造林法和埋鞭造林法。移母竹法:一般应尽量选择2–4年生的健壮小母竹,沿母竹竹枝生长的方向找到来鞭和去鞭,从来鞭30cm处和去鞭70cm处切断,连竹蔸带鞭一起挖起。将竹梢切断,仅留2–3盘枝叶,也可只留秆长30cm左右(称根枝移植法),将母竹根蔸部包扎好,运往造林地种植。种时先拌匀穴内基肥,放入母竹蔸时使竹鞭沿山坡水平方向自然伸展,覆土踩实。表面再培一层松土,高过根颈10cm左右。竹苗造林:实生苗造林优点是造林成活率高,种苗来源丰富,运输方便,造林工效高、速度快、成本低,成材时间大概要8–10年。一般采用1–2年生的实生苗造林。起苗时先剪去部分枝叶,成丛挖起。栽植时,要使竹苗根系在穴内伸展,然后覆土。覆土要分层踩实,然后在表面覆一层松土,覆土略高于竹苗原根颈处。

埋根造林:选择深黄色、具光泽的健壮竹鞭,带土挖起,截取1m长左右,保留须根。种植时将竹鞭平放于长方形的穴中,覆土10cm左右,踩实后再盖一层松土,最后盖草。

丛生竹。可采用带蔸埋秆造林、竹苗造林和移母竹造林法。

带蔸埋秆造林:一般选择大径竹直径4–5cm、中径竹2—3cm一年生竹株作母竹。挖掘母竹时,先挖开土壤找到秆基和秆柄,从秆柄处砍断,取出母竹,注意勿使竹蔸破裂或留得太短,将母竹竹秆截取lm长左右,浆根并包扎好竹蔸部运往造林地种植。种时将母竹秆平放于穴中。秆柄向下,覆土10cm左右,踩实再盖一层松土。

竹苗造林:用地径0.5一1.5cm的一年生竹苗造林。将竹苗成丛挖起,按2–3秆为一丛。浆根栽植。

移母竹造林:这是一种老方法。母竹的选择、挖掘、浆根包扎和运输同嘉宾蔸埋根造林,但母竹一般要保留5–6个节的长竹秆。种植时竹秆完全露出地面。

病虫害防治

竹丛枝病

其症状为:变态丛生的细枝簇拥在一起,象鸟巢一样挂在竹枝间。发现后及时剪除病枝烧毁,可有效阻止传染。该病在管理粗放的竹林中常有发生,应经常保持竹林通风透光。

竹织叶野螟

又名竹螟虫、竹苞虫,是对笋用竹为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发生于6-9月,每年繁殖二代。主要吃新竹的嫩叶。其幼虫能吐丝将竹叶卷起,在虫苞内取食并排出锯末状粪便。

防治方法:发现成虫开始产乱卵时,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喷施于竹叶。竹林郁闭后,其抗虫能力也有所增强。另外,每年9-10月清除林地杂草,可以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减少次年虫害的发生。

竹笋泉蝇

是重要的食笋害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30日至5月10日。其成虫类似小苍蝇,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在笋体内孵化成蛆状幼虫,聚集于笋体内取食笋肉,被害竹笋无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于出笋前半个月,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均匀喷洒林地,可杀灭部分成虫;如出笋后发生,用敌百虫晶体5000倍液拌鲜笋片撒于竹林内可诱杀成虫。

竹笋夜蛾

发生高峰期同竹笋泉蝇。其成虫于竹笋刚出土时在笋尖上产卵,幼虫在笋体内孵化成长,体长2.5-100px,虫头橙红色,体紫褐色。一般一虫为害一株竹笋。笋尖被虫咬秃,笋体上有多个小孔,孔中有蜂蜜状分泌物排出,有蚂蚁聚集取食。剥开竹笋箨叶,发现笋体上有多处被蛀食,一般从上部向下部取食。被害较轻者仍在继续生长,可以采食;严重者笋体开始腐烂。防治方法同竹笋泉蝇。

物种分类

与“长节香竹”相关的种有:

香竹ChimonocalamusdelicatusHsuehetYi

小香竹ChimonocalamusdumosusHsuehetYi

小香竹(原变种)ChimonocalamusdumosusHsuehvar.dumosus

耿马小香竹(变种)ChimonocalamusdumosusHsuehvar.pygmaeusHsueh

流苏香竹ChimonocalamusfimbriatusHsuehetYi

长舌香竹ChimonocalamuslongiligulatusHsuehetYi

马关香竹ChimonocalamusmakuanensisHsueh

山香竹ChimonocalamusmontanusHsuehetYi

灰香竹ChimonocalamuspallensHsueh

西藏香竹ChimonocalamustortuosusHsuehetYi

扩展阅读

坝竹Drepanostachyum microphyllum (Hsueh et Yi) Keng f.


    中文学名坝竹拉丁文名Drepanostachyummicrophyllum(HsuehetYi)Kengf.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族香竹族属镰序竹属种坝竹

形态特征竿直立或斜倚,高2-6米,共15-30节,基部节间长约10厘米,中部节间长15-35厘米,粗5-15毫米;竿壁厚1.5-2毫米;节间圆筒

形态特征

竿直立或斜倚,高2-6米,共15-30节,基部节间长约10厘米,中部节间长15-35厘米,粗5-15毫米;竿壁厚1.5-2毫米;节间圆筒形,淡绿或黄绿色,幼时微被白粉,老则无毛而有光泽;箨环隆起,具箨鞘基部的残存物,无毛;竿环不隆起或稍隆起;节内长3-5毫米。箨鞘短于节间,呈长三角形,厚纸质,灰褐色,鞘口宽3-4毫米,背部幼时疏被灰色小刺毛,鞘缘膜质;箨耳无;箨舌截形或微下凹,高约1毫米,边缘无繸毛;箨片外翻,锥形或窄披针形,基部作圆弧形向内收窄,先端渐尖,边缘内卷,表面无毛。竿每节簇生8-17枝,主枝较粗或不甚明显,枝上举,侧枝纤细(直径仅1毫米),但枝环或其箨环均较显著,其节内长约1毫米。末级小枝具4-10叶,叶鞘长2-4厘米,无毛,边缘质薄而常带紫色;叶耳无;叶舌截形,高约1毫米,上缘细齿裂而无繸毛;叶片薄纸质,窄披针形,长3-9厘米,宽4-8(-11)毫米,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先端渐尖,基部渐收窄而具长为1-1.5毫米的叶柄,次脉2对,小横脉不明显,叶缘具细锯齿而粗糙。花序未见。笋期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450米的石灰岩陡坡上。

分布范围

产四川东部(丰都、巫溪)和北部(广元、平武)。模式标本采自巫溪。

主要价值

笋无食用价值;竿供编扎,作造纸原料和扭制绳索。

羊竹子Drepanostachyum saxatile (Hsueh et Yi) Keng f. ex


    中文学名羊竹子拉丁文名Drepanostachyum saxatile (HsuehetYi)Kengf.ex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族牡竹族属镰序竹属种羊竹子

羊竹子,拉丁文名:Drepanostachyumsaxatile(HsuehetYi)Kengf.exYi.禾本科、镰序竹属竿斜倚,幼时顶梢作弧形下垂,浊绿色,

形态特征

竿斜倚,高3-6米,直径5-15毫米,幼时顶梢作弧形下垂,共计22-30节,基部节间长5-12厘米,中部者长22-53厘米,浊绿色,表面微粗糙,具细密纵肋,竿壁厚1.5-2毫米;箨环隆起,具箨鞘基部残存物,无毛;竿环平坦;节内长2-3毫米;竿芽扁桃形,灰褐色;分枝始于竿第6-12节,每节(6)10-15枝,主枝显著,其长为20-35厘米,节间长1-4厘米,惟其径粗仅1.5毫米,枝环及枝箨环均较显著,节内长约1毫米,被白粉,主枝与各细枝通常均不再分枝而在每节具1圆锥形或扁桃形的芽,后者暗紫色,无毛。箨鞘迟落,长三角形,其长约为节间之半,厚纸质,鲜时墨绿色或紫绿色,解箨时为黄绿色,腹面有光泽,背面具纵肋,无毛或疏被棕黑色小刺毛,鞘边缘均为膜质,边缘上端生纤毛,鞘顶为截形,宽1-3毫米;箨耳无;箨舌截平或中央微下凹,高约1毫米;箨片小,外翻,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内卷,先端渐尖,基部向内收窄,易自箨鞘上脱离。小枝具4-10叶,叶鞘光滑,长8-8厘米;外缘生纤毛;叶耳明显,上具多条作放射状开展的繸毛,后者灰黄色或紫色,长3-8毫米,叶舌发达,高2-5毫米,顶端作不规则细裂,成为长1-3.5毫米的繸毛;叶片纸质,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1-2.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收缩成为3-4毫米的叶柄,叶片两面均无毛,次脉4-6对,小横脉不明显,叶缘具小锯齿而粗糙。花序未见。笋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玄武岩、花岗岩或石灰岩所风化的土壤上,山区海拔600-1450米。

分布范围

产四川南部(峨边、汉源、叙永)及云南东北部(威信)。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边,金口河硝厂沟。

主要价值

幼竿砍下浸水一周后,可捶绒供编制草鞋,笋无食用价值。

白背玉山竹Y.glauca Yi et T.L.Long


    中文学名白背玉山竹拉丁文名Y.glaucaYietT.L.Long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玉山竹属种白背玉山竹分布区域四川雷波

形态特征竿柄长15-45厘米,粗5-12(15)毫米;节间长(4)8-22毫米,实心。竿高3-6(7)米,粗1.1-1.7厘米;节间长约26厘米,最长者

形态特征

竿柄长15-45厘米,粗5-12(15)毫米;节间长(4)8-22毫米,实心。竿高3-6(7)米,粗1.1-1.7厘米;节间长约26厘米,最长者可达33厘米,基部节间长3-5厘米,圆筒形,但在有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平,幼时密被厚白粉,竿壁厚2.5-5毫米;箨环隆起木栓质;竿环稍肿起或在分枝节为隆起;节内长3-5毫米。

枝条在竿之每节为3-5或在后期可增多,枝直立或斜展,直径2-5(7)毫米,节间幼时密被厚白粉。笋淡绿色,有紫色斑点;箨鞘宿存,长圆形,软骨质,无毛,具紫褐色斑点,纵肋紫色,鞘长约为其节间长度的1/3-1/2,顶端有时不对称,近圆拱形,边缘无纤毛;箨耳很显著,镰形,紫红色,环抱主竿,边缘具多条长3-4毫米呈放射状开展之繸毛;箨舌圆拱形或微拱形,高1-4毫米;箨片三角形或披针形,直立或上部者开展,基部两侧延伸,基部宽5-15毫米,平展,边缘近于平滑。小枝具(1)2-3(5)叶;叶鞘长(2-5)4-6厘米,边缘无纤毛;叶耳长圆形或镰形,后期脱落,边缘具长1.5-5.5毫米之繸毛;叶舌歪斜,高1-2毫米;叶柄长2.5-4(5)毫米,初时常有白粉,背面有灰白色短柔毛;叶片披针形,长(4)7-13.5厘米,宽(7)11-17毫米,质地较厚,基部楔形或阔楔形,无毛,下表面灰白色,次脉3-5对,小横脉细密,形成近于正方格形,叶缘有毛状小锯齿。花枝未见。

生长环境

生长于冷杉林下。

分布范围

四川雷波,海拔2500-3200m。

海竹Yushania qiaojiaensis Hsueh


    中文学名海竹拉丁文名YushaniaqiaojiaensisHsueh二名法Yushaniaqiaojiaensis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玉山竹属分布区域云南

海竹(学名:Yushaniaqiaojiaensis)为禾本目玉山竹属下的一种竹子。竿较高大,竿柄长15-40厘米,直径5-7毫米;节间长2-10厘米;枝条在竿之每节为多枝,其中无明显主枝,各枝直径远较竿为细弱;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均为顶生。笋期5月。产于云南东北部海拔3100米的地区。笋可食用。

形态特征

海竹竿柄长15-40厘米,直径5-7毫米;节间长2-10厘米,空腔小,髓呈笛膜状。竿散生,直立,高0.5-0.6米,粗达0.4厘米;节间最大可达11厘米,圆筒形,但在分枝一侧的基部扁平,无毛,幼时被白粉,纵向细肋较明显,竿壁厚1-1.5毫米,髓呈笛膜状;箨环明显;竿环平坦或在分枝之节微突起而与箨环等高;节内长约1.5毫米,向下渐变细。枝条在竿之每节为5-6枝,直立,枝下部数节间常有角棱,直径1-1.5毫米。

箨鞘早落,厚纸质,长三角形,短于其节间,背面被灰黄色向下之刺毛(在基部毛尤密),纵肋明显;箨耳不存在;箨舌近截形,无毛,高约0.5毫米;箨片直立,线状三角形,长约7毫米,宽1.5毫米,无毛,基部不收缩,每小枝具(1)2-3叶;叶鞘长1.2-3厘米,边缘无纤毛;无叶耳,鞘口两肩初时各具(1)3-5条劲直或弯曲长1-2毫米之灰黄色繸毛;叶舌截形或有不整齐的裂刻,紫褐色,无毛,高约0.5毫米;叶柄长约1毫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质较厚,长(1)1.7-3.2(5)厘米,宽3-5(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上表面有灰白色疏柔毛,下表面灰白色,无毛,次脉2或3对,小横脉较清晰,叶缘之一侧小锯齿细密,另一侧之小锯齿稀疏而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5月。

生长环境

云南巧家县海拔3100米,生于地下水位很高的高山草甸土上。模式标本采自巧家县药山。

分布范围

产云南东北部。

主要价值

笋可食;竿篾性柔韧,劈篾可供编织竹器之用。

白竹Fargesia semicoriacea Yi


    中文学名白竹拉丁文名FargesiasemicoriaceaYi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 北美箭竹族 筱竹亚族属箭竹属分布区域云南东北部

白竹,属植物界。圆筒形,无毛,幼时微被白粉,纵向细肋微显著髓呈锯屑状;箨环微隆起。竿环平坦或微隆起;产云南东北部。

形态特征

竿柄长4-8厘米,粗1-2厘米。竿高1-3.5米,粗5-12毫米,梢端直立;节间长20-28厘米,竿基部节间长4-6厘米,圆筒形,无毛,幼时微被白粉,纵向细肋微显著,竿壁厚2-3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微隆起;竿环平坦或微隆起;节内长2-4毫米。竿芽长卵形,边缘密生灰色短纤毛。

竿每节分5-17枝,枝直径1-1.5毫米。笋紫色,有棕色斑块,疏被棕色小刺毛;箨鞘宿存,下半部革质,上半部纸质,三角状长圆形,先端三角状,背部无毛或上半部具稀疏棕色小刺毛,有时具紫色斑块,纵向脉纹明显,边缘初时密生棕色纤毛;箨耳无,鞘口无繸毛或初时具少数条长为2-5毫米之灰白色繸毛;箨舌截形,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外翻,线状披针形,无毛,基部较箨鞘顶端为窄,边缘常内卷,平滑或起初其边缘具极稀疏的小锯齿。

小枝具3-5叶;叶鞘长3-5厘米,通常无毛,边缘通常无纤毛;叶耳无,鞘口两肩各具4或5条灰黄色或黄褐色繸毛,后者直立长为2-3毫米;叶舌截形,高约1毫米,无毛,外叶舌具灰白色短柔毛,微有白粉;叶柄长1-2毫米,微被白粉;叶片狭披针形,长5.5-11厘米,宽5.5-10.5毫米,基部楔形,无毛,次脉3或4对,小横脉不甚清晰,叶缘一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8月。

生长环境

海拔2000-3000米,生华山松林下。模式标本采自东川烂泥坪。

分布范围

产云南东北部。

主要价值

“白竹解毒茶”采用中草药用于长期服用最方便的形式—-药茶的形式,结合发明人祖传秘方,并引入现代中医新的科研成果,以天然宝贵中草药白竹(矍麦)为主,全方6味药物溶为一体,相辅相成,疗效显著。

处方:白竹(矍麦)、双兰等6味。

制作工艺:高温处理、淋汁洪干、粉沫、成色或稀释除渣装瓶。

疗效:

1、清心降压安神;

2、防治各种癌变;

3、防治糖尿病;

4、活血通经、小儿增高;

5、利尿通淋化石;

6、祛口臭;

7、祛妇科腥臭;

8、解酒。白竹解毒茶色泽明丽,芳香醇甜,并无任何苦涩药味,男女老幼皆宜,绝对绿色,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白竹解毒荼渗透着自然的精华,体现着对人体健康的关爱。

船竹Fargesia altior Yi


    中文学名船竹拉丁文名FargesiaaltiorYi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族北美箭竹族属箭竹属种船竹分布区域产云南西部。

船竹,(学名:FargesiaaltiorYi.)禾本科、箭竹属竿梢端直立,圆筒形,无毛,幼时被白粉,纵向细肋不发达或稍明显;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较薄;竿环平坦或微隆起,与箨环近等高;初时有白粉。竿芽长卵形,边缘有黄色短纤毛。笋紫色,背面疏生棕色刺毛,有时还有紫褐色斑块;箨鞘早落,三角形,革质,长于其节间,上部三角状渐狭,背面疏生黄褐色贴生刺毛,有时有斑块,纵向脉纹发达,边缘通常无纤毛;箨耳无,鞘口两肩常略高起,花枝未见。笋期8月。

形态特征

竿柄长6-8.5厘米,粗2-5厘米。竿梢端直立,高4-10(15)米,粗1.3-3.5(6)厘米;节间长22-45(60)厘米,竿基部节间长5-10厘米,圆筒形,无毛,幼时被白粉,纵向细肋不发达或稍明显;竿壁厚4.5-8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较薄;竿环平坦或微隆起,与箨环近等高;节内长4-10毫米,初时有白粉。竿芽长卵形,边缘有黄色短纤毛。竿每节分5-15枝,枝斜展,直径1-3毫米。笋紫色,背面疏生棕色刺毛,有时还有紫褐色斑块;箨鞘早落,三角形,革质,长于其节间,上部三角状渐狭,背面疏生黄褐色贴生刺毛,有时有斑块,纵向脉纹发达,边缘通常无纤毛;箨耳无,鞘口两肩常略高起,通常各有3-4条直立、黄褐色的繸毛,毛微弱,长为2-5毫米;箨舌下凹,无毛,高1-1.5毫米;箨片外翻,线状披针形或带状,无毛,基部窄于箨鞘顶端。小枝具3-6叶;叶鞘长2.3-4厘米,边缘无纤毛;叶耳无,鞘口两肩有时稍高起,无繸毛偶或各有1或2条直立黄褐色长1-2毫米之繸毛;叶舌截形,紫色,无毛,高约0.5毫米;叶柄长1-2毫米;叶片狭披针形,长6-14厘米,宽5.5-11毫米,基部楔形,无毛,次脉3(4)对,小横脉不甚明显,叶缘一侧有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300-2500米,小溪边常见。

分布范围

产云南西部。

主要价值

竿劈篾供编织各种家具、农具。原竹又可作扁担等用。

泡滑竹Yushania mitis Yi


    中文学名泡滑竹拉丁文名YushaniamitisYi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族亚族筱竹亚族属玉山竹属

竿圆筒形,通常无毛,竿环隆起或在分枝节甚隆起;箨鞘三角状长圆形或长三角形;小枝具3—5(6)叶,无叶耳,叶片狭披针形。

形态特征

竿柄长(8)18-40厘米,直径3-6(10)毫米;节间长达1.5厘米,实心。

竿高3-4.5米,粗1-2厘米;节间长(78)27-30(45)厘米,圆筒形,但在分枝一侧的下部扁平,通常无毛或有时在解箨中的幼竿具灰白色小硬毛,幼时具白粉,纵向细肋稍明显,竿壁厚2-4毫米;箨环等高于或在分枝节低于竿环,初时被少数刺毛;竿环隆起或在分枝节甚隆起;节内长4-5毫米。枝条在竿之每节为3-7,直径1.5-3.5毫米,斜展。箨鞘早落,三角状长圆形或长三角形,革质,密被紫褐色斑块,长约为其节间之半,先端三角形,背部疏生黄色小刺毛,纵肋显著隆起,上部边缘初时具黄褐色短纤毛;箨耳不存在,鞘口繸毛亦不见或有时在两侧各具1条长达1厘米之繸毛;箨舌截形或斜截形,高1.5-4毫米;箨片在竿之下部箨者直立,而上部箨者外翻,三角状披针形或线状三角形,全缘。

小枝具3-5(6)叶;叶鞘长1.8-2.3厘米,边缘初时生纤毛;无叶耳,鞘口两肩初时各具2-4条长1-5毫米之繸毛;叶舌近拱形或近截形,高约0.5毫米,外叶舌边缘具纤毛;叶柄长1-1.5毫米,无毛,初时常被白粉;叶片狭披针形,长(1.2)4.2-10.5厘米,宽(2)4-8毫米,基部楔形,无毛,下表面稍带灰绿色,次脉(2)3(4)对,小横脉组成长方格状,叶缘具小锯齿。花枝未见。

笋期4月。

分布范围

产地:产云南东北部

生境:生于山坡地,形成纯林或与灌木作块状混交

海拔:海拔1800-2500米

模式:模式标本采自永善县蒿枝坝

主要价值

本种在产地约有700公顷,年伐量可达500吨。

笋食用,每年春季有大量鲜笋和笋干问市。

竿材质柔韧,供编织各种们竹器或造纸等用。

目前,水善县蒿枝坝水库管理处正在大力养护本种竹林,以便发挥其水源涵养和水上保持作用。

抱鸡竹Yushania punctulata Yi


    中文学名抱鸡竹拉丁文名YushaniapunctulataYi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科禾本科族筱竹亚族属玉山竹属分布区域产四川南部

形态特征箨环隆起无毛;竿环平坦或在分枝节微隆起乃至隆起,较箨环为低或等高乃至稍高于箨环;节内长2-3(4)毫米。竿芽长卵形,边

形态特征

箨环隆起无毛;竿环平坦或在分枝节微隆起乃至隆起,较箨环为低或等高乃至稍高于箨环;节内长2-3(4)毫米。竿芽长卵形,边缘生灰色至灰黄色纤毛。竿下部各节仅1分枝,直径与主竿相近,上部的节则可为3枝,均较主竿为细,枝直立。笋紫红色,被灰黄色稀疏贴生刺毛;箨鞘宿存,革质,三角状长圆形,长约为节间的1/3,先端宽三角形,背面疏被灰白色至灰色贴伏刺毛或偶可脱落而变为无毛,纵肋明显,小横脉有时在上部及两侧均明显,边缘密生黄褐色小刺毛;箨耳无或有时微小,边缘生有放射状的缝毛;箨舌截形或微下凹,无毛,高约0.5毫米;箨片外翻,线状披针形,易自箨鞘.上脱落,无毛,常内卷。小枝具(2)4—9(12)叶;叶鞘氏5—8厘米,边缘通常无纤毛,无叶耳,鞘口无继毛或偶在每侧具2(3)条黄褐色长1—4(6)毫米直立之缝毛;叶舌截形或圆拱形,无毛,高1—1.5毫,米;叶柄长4—6.5毫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3)17—23厘米,宽1.5—2.2(2.7)厘米;无毛,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次脉5或6对,小横脉清晰,叶缘具小锯齿而粗糙。花枝未见。笋期5月。

生长环境

海拔1220-1500米,生于山脊黄壤土的常绿阔叶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沐川县。

主要价值

竿可作毛笔竿、算盘桥杆和扎制扫帚等用。

参考文献

YushaniapunctulataYiinJourn.Bamb.Res.5(1):59.F.22.1986.

竹扫子Yushania weixiensis Yi


    中文学名竹扫子拉丁文名YushaniaweixiensisYi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族北美箭竹族属玉山竹属Yushania分布区域云面维西

竹扫子是一种禾本科、玉山竹属类生物,秆高12m,径0.3-1cm,节间长约18cm,幼时微被白粉,具灰白色小刺毛,具纵细线棱纹。箨鞘宿存,革质,无形,顶端平直或偏斜,背面无毛或极稀具黄褐色小刺毛;箨耳缺失,鞘口无遂毛;箨舌截平行或圆弧形;箨叶外翻,锥形或线状披针形。每节分枝3-5枚,叶片狭披针形,长3.4-7cm,宽0.3-0.5cm。笋期7月。分布于云南西部。

形态特征

竿柄长20—50厘米,直径7-10毫米;节间长3—16毫米,中空直径3—4毫米,淡黄色,无毛,干后具明显的纵棱。竿散生,直立,高1—2米,粗3-10毫米;节间长18—25厘米,竿基部节间长8–10厘米,中空,圆筒形或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平,幼时微被白粉,具灰白色小刺毛,无纵细线棱纹或极不明显,竿壁厚约2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有时在初时具黄褐色向下的刺毛;竿环平坦或在分枝之节微隆起;节内长2—4毫米。竿芽长卵形,边缘具灰白色纤毛。竿每节为3—5(7)分枝,枝梢微下垂,基部贴竿,直径约1毫米。笋紫红色,无毛或稀具小刺毛;箨鞘宿存,长圆形,背面无毛或极稀具黄褐色小刺毛,纵肋及在鞘上部的小横脉均明显,边缘通常平滑;箨耳及鞘口缝毛俱缺;箨舌截形或圆弧形突出,无毛,高约0.5毫米,箨片外翻,锥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较箨鞘顶端为窄,不易自箨鞘上脱离。小枝具3—4(5)叶;叶鞘长1.2—2.7厘米,边缘无纤毛;无叶耳,鞘口两肩各具3—5条长1—2(4)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弯曲之继毛;叶舌截形或弧形突出,无毛,高约1毫米;叶柄长约1毫米;叶片狭披针形,质薄,无毛,长3.4—7厘米,宽3—6毫米,下表面灰绿色,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次脉2或3对,小横脉微明显,叶缘平滑。花枝未见。笋期7月。

生长环境

海拔2200—3200米,生长在沟边阴湿地之云南松、高山栎林下。

分布范围

产云南西部。模式标本采自维西县永春乡。

笔竿竹Pseudosasa guangxianensis Yi


    中文学名笔竿竹拉丁文名PseudosasaguangxianensisYi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族北美箭竹族 亚族北美箭竹亚族属矢竹属 亚属茶竿竹亚属 种笔竿竹分布区域四川省

笔竿竹(学名:Pseudosasaguanxianensis)为禾本科茶秆竹属下的一个种。杆圆筒形,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省。

形态特征

竿高2-3.5米,粗5-12毫米;节间长(14)25-32(42)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之下部微扁平,绿色,无毛,中空小,竿壁厚2-3毫米,髓呈屑垢状;竿环微隆起至隆起,无毛,有光泽;箨环隆起,多少被有箨鞘基部残留的纤维和密被棕黑色向下的刺毛;节内长3-5毫米,光滑无毛;竿每节分3-5(8)枝,枝基部贴竿或稀不贴竿,上举。箨鞘宿存,淡绿色或紫绿色,革质至软骨质,较脆,背部疏被棕黑色短刺毛,上部边缘具黄褐色短纤毛,基部被密深棕色刺毛;箨耳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有放射状伸展的淡黄色繸毛,箨舌拱形,灰褐色,无毛,高1-1.5毫米,边缘有灰黄褐色,长2-8毫米繸毛;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或微弯,易脱落,基部狭,边缘具小锯齿而略粗糙;小枝具(2)3(4)叶;叶鞘长7-9厘米,无毛,背面具脊,边缘无毛;叶耳椭圆形或镰形,易脱落,边缘密生灰黄色或灰褐色的繸毛;其长为2-5毫米;叶舌高1毫米,背面略糙,边缘有长为4-7毫米的繸毛;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坚纸质,无毛,长(9)14-21厘米,宽(2)2.8-4厘米,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先端急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次脉6-10对,小横脉清晰,边缘具稀疏小锯齿而粗糙;叶柄长(3)4-5(8)毫米。花枝未见。笋期4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1200米的野生林下。

分布范围

产四川灌县灵岩山(模式标本产地)。

命名来源

:[Bull.Bot.Res.2(4):103.f.3.1982]

【中国植物志】:9(1):645

饱竹子B.qingchengshanensis Keng f. et Yi


    中文学名饱竹子拉丁文名B.qingchengshanensisKengf.etYi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北美箭竹族·北美箭竹亚族属巴山木竹属

饱竹子,拉丁文名:BashaniaqingchengshanensisKengf.etYi禾本科、巴山木竹属竹鞭节间长1-3.5厘米,实心或中空微小,节处不隆起,节下方具一圈灰黄色蜡粉环,圆筒形或在有分枝的一侧略扁平,实心或几实心;

形态特征

竹鞭节间长1-3.5厘米,直径4-7毫米,实心或中空微小,节处不隆起,节下方具一圈灰黄色蜡粉环,每节仅生2或3根。竿高2-4米,直径3-7(10)毫米,基部1或2节有时可生出支柱根;节间长40-45(56)厘米,但竿基部的长15-20厘米,圆筒形或在有分枝的一侧略扁平,或竿梢诸节间之下部具1或2纵脊和2或3沟槽,暗绿色,无毛,节下方具有宽为7-10毫米的灰黄色蜡粉环,实心或几实心;箨环隆起,幼时密被向下的棕黑色小刺毛,有时还具箨鞘基部残留物;竿环稍隆起,无毛,有光泽;节内长3-5毫米,亦无毛而有光泽。竿芽卵形或长卵形,灰白色,边缘密生小纤毛。竿每节簇生(3)5-12.枝,主枝不明显,各枝均直立或上举,基部贴竿而生,无毛,各在节的下方具一圈灰黄色蜡粉环。竿箨幼时墨绿或紫绿色;箨鞘宿存或迟落,厚革质乃至软骨质,较坚脆,三角形兼椭圆形,背面除上半部和近边缘外,均密被棕黑色小刺毛,纵肋明显,小横脉不发达,内面光亮无毛,边缘在上方密生黄褐色细纤毛;箨舌截形或作凸弧形,高不及1毫米,紫色或暗紫色,无毛,但上缘生短纤毛;箨耳无,但在箨鞘两肩起初可具长为3-4毫米淡绿色而易落的繸毛3-5条;箨片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直立或偶可外翻,宿存,暗绿色,背面无毛,腹面在基部密生灰褐色小刺毛,纵脉尚明显,边缘常内卷,具细锯齿。末级小枝具1-3叶,叶鞘长6-19厘米,绿色或有时带紫色,无毛,纵肋及小横脉均颇明显,边缘通常无纤毛;叶耳早落,椭圆形,绿色,边缘密生灰色或黄灰色绢曲繸毛,后者长4-5毫米;叶舌截形,高约1毫米,淡绿色,无毛,但幼时在其上缘密生长为1-2毫米的灰色繸毛;叶片长披针形,长22-32厘米,宽2.4-3.48厘米,硬纸质,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次脉6-8对,小横脉清晰,叶缘具小锯齿而略粗糙;叶柄长3-4毫米,无毛,体扁。圆锥花序长6-10厘米,由5-15枚小穗构成;小穗柄长2-12毫米,密被灰白色细硬毛,体微扁,在其着生处具1小型苞片,后者的边缘密生长纤毛,但在花序上方则此苞片退化,仅以毛茸替代之;小穗含6-14朵小花,绿色或有时为紫绿色,形细长,长(1.5)6-8厘米;小穗轴节间体扁,长3-5毫米,宽约1毫米,密被灰白色细硬毛,上方还被有白粉,顶端折断处的边缘密生灰色纤毛;颖纸质,表面在上方被有灰白色细硬毛,先端作芒针状锐尖头,边缘密生纤毛,第一颖卵形,长2-3毫米,宽约2毫米,具不明显的3-5脉,第二颖宽卵形,长6-7毫米,宽约3毫米,具9脉;外稃长卵形,长7-12毫米,宽3-4毫米,纸质,具9-11脉,表面在上方生细硬毛,先端亦作芒针状锐尖头,边缘的上方生纤毛;内稃纸质,长5-8毫米,表面在上方被微毛,背部在脊上生纤毛,2脊相距约1-1.5毫米,脊间具2或3脉,脊外两侧各具2脉,先端具2裂齿,边缘生纤毛;鳞被菱状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膜质透明,紫红色,边缘密生纤毛;花药紫色,长4-5毫米,粗约1毫米,先端无毛,基部作箭镞形;子房椭圆形,长约1毫米,光滑无毛,花柱1,长约1毫米,柱头2,白色,长2-3毫米,帚刷状。颖果椭圆形,长7-8毫米,径粗2-2.5毫米,微弧弯,褐色,光亮无毛,先端尖,腹沟纵长。笋期4月,花期4月,果熟期约在5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紫色土或黄壤中,海拔800-1150米,混生阔叶林下。

分布范围

产四川邓崃、灌县。模式标本采自灌县青城山上清宫。

主要价值

用途:竿可制毛笔杆和算盘的桥子,亦可庭园栽培供观赏。

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odinieri (Levl. et Vaniot.) Wang et Y. C


    中文学名长蕊万寿竹拉丁文名Disporumbodinieri(Levl.etVaniot.)WangetY.C二名法Disporumbodinieri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百合目Liliflorae亚目百合亚目SubordoLiliineae科百合科Liliaceae族黄精族Polygonateae属万寿竹属Disporum种长蕊万寿竹分布区域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甘肃和西藏等地。

长蕊万寿竹(拉丁学名:Disporumbodinieri(Levl.etVaniot.)WangetY.C.Tang)为百合科万寿竹属植物。根状茎横出,呈结节状,有残留的茎基和圆盘状疤痕;根肉质,长可达30厘米,粗1-4毫米,有纵皱纹或细毛,灰黄色。种子珠形或三角状卵形,直径3-4毫米,棕色,有细皱纹。花期3-5月,果期6-11月。产贵州、云南、四川、湖北等地。生灌丛、竹林中或林下岩石上,海拔400-800米。根可供药用。

形态特征

根状茎横出,呈结节状,有残留的茎基和圆盘状疤痕;根肉质,长可达30厘米,粗1-4毫米,有纵皱纹或细毛,灰黄色。茎高30-70(100)厘米,上部有分枝。叶厚纸质,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下面脉上和边缘稍粗糙,基部近圆形;叶柄长0.5-1厘米。伞形花序有花2-6朵,生于茎和分枝顶端;花梗长1.5-2.5厘米,有乳头状突起;花被片白色或黄绿色,倒卵状披针形,长10-19毫米,先端尖,基部有长1(-2)毫米的短距;花丝等长或稍长于花被片,花药长3毫米,露出于花被外;花柱连同3裂柱头4-5倍长于子房,明显高出花药之上。浆果直径5-10毫米,有3-6颗种子。种子珠形或三角状卵形,直径3-4毫米,棕色,有细皱纹。花期3-5月,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灌丛、竹林中或林下岩石上,海拔400-800米。

分布范围

产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秦岭以南)、甘肃(南部)和西藏。根可供药用。

《长节香竹Chimonocalamus longiusculus Hsueh et Yi》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香松怎么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