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南投柯Lithocarpus nantoensis (Hayata) Hayata》,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南投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nantoensis(Hayat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南投柯分布区域产自台湾

南投柯,Lithocarpusnantoensis(Hayata)Hayata,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15米,嫩枝无毛,小枝棕褐色,皮孔多且大。产台湾,在南部见于浸水营、大武一带,中部见于南投、莲华池至眉原、关刀山一带。非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叶近革质,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7-14厘米,宽2-4.5厘米,顶端渐狭长尖或长尾状尖,基部狭楔形,沿叶柄下延,中脉在叶面明显凸起,在叶背则纤细,侧脉每边10-15条,叶背灰绿或淡绿色,有紧实蜡鳞层;叶柄长通常1厘米以内。雄花序生于新枝的近顶部,花序轴有稀疏蜡鳞;雌花序长10-16厘米,单朵散生于有腊鳞而无毛的花序轴上,花柱长不及1毫米。果序轴粗约3毫米,壳斗幼嫩时包着坚果约1半或更多,成熟时碟状,包着坚果基部,宽12-15毫米,基部狭窄,常呈柄状,小苞片退化并连生成数个圆环,有灰黄色蜡鳞;坚果圆锥状,高10-20厘米,顶狭尖,栗褐色,果脐深约1.5毫米,口径5-8毫米。花期6-8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1500米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台湾,在南部见于浸水营、大武一带,中部见于南投、莲华池至眉原、关刀山一带。

扩展阅读

鬼石柯Lithocarpus lepidocarpus (Hayata) Hayata


    中文学名鬼石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lepidocarpus(Hayat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种鬼石柯分布区域产自台湾中部及南部(台中、恒春、南投、阿里山、屏东、花莲等地)。

鬼石柯,Lithocarpuslepidocarpus(Hayata)Hayata,壳斗科柯属的一种高大乔木。

形态特征

胸径达90厘米,树皮粗糙,纵裂。二年生枝有灰白色薄蜡层,皮孔位于枝节附近的较明显。叶革质,披针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32厘米,宽4-10厘米,顶部?ゼ饣蚨涛沧矗??靠硇ㄐ危??祷蛏喜恳对登沉殉葑矗?新鲈谝睹嬷辽傧掳攵伟枷荩?嗦雒勘?13-17条,支脉甚纤细,叶背带灰色;叶柄长1-1.5厘米。雌花每3或2朵一簇,兼有单朵散生,壳斗圆而略长,高30-32毫米,宽29-30毫米,大的长达50毫米,宽38毫米,顶部平坦,全包坚果,小苞片鳞片状菱形,中央肋状略增厚,分明,覆瓦状排列,顶部呈螺旋状排列,有灰白色腊鳞;坚果近圆球形,横径20-40毫米,果脐凸起,占坚果面积的绝大部分。花期7-10月,果次年8-12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28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台湾中部及南部(台中、恒春、南投、阿里山、屏东、花莲等地)。

齿叶柯Lithocarpus kawakamii (Hayata) Hayata


    中文学名齿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kawakamii(Hayat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齿叶柯分布区域产于台湾(乌来、太平山、玉山、阿里山、武威山、峦岱山、宜兰等地)。

齿叶柯(学名:Lithocarpuskawakamii(Hayata)Hayata)为乔木,枝、叶均无毛。叶纸质至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常兼有长椭圆形的叶,叶缘在近顶部有少数钝裂齿,或兼有全缘;雄圆锥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及花枝粗壮;雌花序轴被微柔毛。果序轴粗10-12毫米,有灰白色皮孔;壳斗碟状;坚果扁圆形或阔圆锥形,栗褐色,底部果脐凹陷。花期5-8月,果次年8-11月成熟。产台湾。生于海拔700-2900米山地常绿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胸乔达70厘米,一年生枝苍灰色,皮孔多,枝、叶均无毛。叶纸质至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常兼有长椭圆形的叶,长12-15厘米,宽5-7厘米,顶部突尖或短渐尖,基部短尖或渐狭尖,沿叶柄下延,叶缘在近顶部有少数钝裂齿,或兼有全缘,中脉在叶面近于平坦,侧脉每边12-25条,支脉颇明显,彼此近于平行,嫩叶背面沿中脉两侧有褐锈色糠秕状鳞秕,成长叶有薄腊鳞层;叶柄长2-5厘米;雄圆锥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及花枝粗壮,有灰白色鳞秕层;雌花序轴被微柔毛;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约1.2毫米。果序轴粗10-12毫米,有灰白色皮孔;壳斗碟状,宽15-25毫米,高7-10毫米,下部厚,硬木质,小苞片三角形或四边菱形,覆瓦状排列,紧贴壳壁,有微柔毛及蜡鳞;坚果扁圆形或阔圆锥形,顶部平坦或锥状,高16-22毫米,宽20-28毫米,栗褐色,底部果脐凹陷,口径10-15毫米。花期5-8月,果次年8-11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00-2900米山地常绿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台湾(乌来、太平山、玉山、阿里山、武威山、峦岱山、宜兰等地)。

油叶柯Lithocarpus konishii (Hayata) Hayata


    中文学名油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konishii(Hayata)Hayata别名油叶杜,油叶杜子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油叶柯分布区域产台湾中部以南(南投、屏东至恒春等地)、海南东部(文昌)。在台湾

油叶柯,Lithocarpuskonishii(Hayata)Hayata,是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通常5米以内,芽鳞密被白灰色丝光质短伏毛,春季抽出的新枝无毛,秋季抽出的被灰黄色短柔毛,二年生枝有略凸起,近圆形,与枝同色的皮孔。

形态特征

叶纸质,稍硬,卵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9厘米,宽1-4厘米,顶部短尾状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叶缘有3-6锯齿状钝裂齿,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有时微凹陷,被粉末状细毛,侧脉每边7-10条,在叶面微凹陷,支脉纤细,尚可见,两面同色,嫩叶背面脉腋上有小丛毛;叶柄长0.5-1.5厘米,雌花常着生于雄花序轴的下部,或由少数组成花序,单朵、或很少兼有2朵一簇散生于被灰黄色短绵毛的花序轴上,花柱3枚,长达3毫米,斜展。果序轴粗2-3毫米,有皮孔;壳斗浅碟状,高4-8毫米,高15-25毫米,包着坚果基部,壳壁上薄下略厚,厚1.5-2毫米,小苞片阔三角形,中央肋状突起,紧贴,覆瓦状排列,被灰棕色甚短的毡状毛;坚果扁圆形,顶端圆或稍平坦,高10-18毫米,宽20-30毫米,果壁厚3-6毫米,硬角质,无毛,透熟时纵向缝裂,果脐的四周边缘凹陷,渐向中央部分稍隆起,口径13-24毫米。花期4及8月,果次年7-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本种生于海拔300-1600米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在海南它生于离海岸不远的缓坡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产台湾中部以南(南投、屏东至恒春等地)、海南东部(文昌),在台湾。

分布在台湾以及海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6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目前尚未人工栽培。油叶柯是一种稀少的植物,在中国被列为易危受保护物种。

主要价值

果实敲开生食,或煮熟、炒熟熟食。

陷脉石楠Photinia impressivena Hayata


    中文学名陷脉石楠拉丁文名PhotiniaimpressivenaHayata别名青凿木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石楠属种陷脉石楠分布区域产于广东、广西、福建。

陷脉石楠(学名:PhotiniaimpressivenaHayata)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小枝幼时具长柔毛,不久脱落无毛,紫褐色。叶片薄革质,长圆倒卵形或长圆倒披针形,伞房花序顶生,具少数花;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有疣点;花直径6-7毫米;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卵形,花瓣白色,卵形。果实卵状椭圆形,红色,含种子1颗。花期4月,果期10月。产于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生于杂木林中。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小枝幼时具长柔毛,不久脱落无毛,紫褐色,有近圆形皮孔。叶片薄革质,长圆倒卵形或长圆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有疏生细锯齿,上面光亮,两面无毛,侧脉6-9对,叶脉在叶片上面显著深陷,在下面隆起,达边缘前即网结,细脉不显;叶柄极短,长1-2毫米,无毛,带红色。伞房花序顶生,直径3-4厘米,具少数花;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有疣点,花梗长4-10毫米;花直径6-7毫米;萼筒钟状,直径约4毫米,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较萼筒稍短,先端急尖,内外两面无毛;花瓣白色,卵形,长3-4毫米,先端圆钝,无毛;雄蕊20,长于花瓣,无毛;花柱2,近中部合生。果实卵状椭圆形,先端有宿存萼片如坛子状,长8-10毫米,直径6-8毫米,红色,无毛,有少数斑点,含种子1;果梗长1-1.8厘米,密布疣点。花期4月,果期10月。

(注:陷脉石楠图册资料来源)

生长环境

生长于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鼓山。

近种区别

该种叶片常集生于枝顶,叶脉在叶片上面深陷;果实卵状椭圆形,有宿存萼片如坛子状,最为特殊。

相关变种

陷脉石楠毛序变种

P.impressivenaHayatavar.urceolocarpa(Vidal)VidalinFl.Camb.LaosetVietnam6:51.pl.6:4-5.1968.——P.lancilimbumVidalvar.urceolocarpaVidalinNot.Syst.13:299.1948.

叶柄长5-8毫米,无毛或稍有绒毛;伞房花序有多数花,直径5-10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具白色绒毛,有疣点,花梗长2-3毫米;萼筒外面具绒毛。

产广西。生于林下。分布越南。

钦州柯Lithocarpus qinzhouicus


    中文学名钦州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qinzhouicus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钦州柯分布区域中国贵州、广西等地

钦州柯(学名:Lithocarpusqinzhouicus)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与马尾松、山谷常绿阔叶林或锥属植物混生,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钦州柯,乔木,嫩枝、嫩叶叶背、叶柄及花序轴均密被甚短的毡状柔毛,一年生枝的毛较稀疏且变污黑色.叶硬革质,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3厘米,两端狭尖,基部沿叶柄下延,全缘或中部以上叶缘波浪状起伏,中脉在叶面平坦或上半段微凸起,侧脉每边9-14条,在叶面微凹陷,支脉不显或甚纤细,叶背的毛早脱落,有紧实的蜡鳞层,干后灰白或黄灰色;叶柄长1-1.5厘米。

钦州柯花雌雄同序,近顶部部为雄花,或雌花常成对生于枝顶部,长10-15厘米;雌花每3或5朵一簇,花后不久壳壁上的小苞片呈短而直的针尖状体,壳斗成熟时长3-5毫米,呈粗线状向下弯垂,顶部又稍弯钩,被灰白色短细毛;成熟壳斗近平展的浅碟状,口径15-22毫米,包着坚果底部;坚果扁球形,高不过10毫米,宽15-20毫米,栗褐色,有灰白色粉霜,无毛,果脐凹陷,口径10-12毫米。果当年成熟,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约200米山谷常绿阔叶林或与马尾松和锥属植物混生。

分布范围

钦州柯产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和贵州省(荔波)。

物种鉴别

槟榔柯、菴耳柯和本种组成小自然群,其特征是壳斗的小苞片线状或针状,自近于平展的碟状壳斗向下弯垂;坚果的果脐深凹陷,但三者各有其明显的区别特征。

愉柯Lithocarpus amoenus


    中文学名愉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amoen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分布区域福建西南部、湖南西南部(通道)、广东、贵州南部

愉柯(学名:Lithocarpusamoenus),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东、贵州、湖南、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0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地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胸径20-30厘米,芽鳞被棕黄色丝光质长毛。当年生枝粗壮,有明显纵棱,嫩叶叶柄、叶背及花序轴均密被泥黄色或灰棕色长绒毛,嫩叶叶面亦被绒毛及易抹落的粉末状鳞秕,干后叶面常有油润光泽。叶厚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18厘米,宽4-8厘米,顶部短突尖或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背面有稍疏松的鳞片状腊鳞层,成长叶变苍灰色,侧脉每边12-16条,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彼此不连接,在叶面常微凹陷,支脉密接,彼此近平行,通常甚明显;叶柄长2-3厘米。

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集成圆锥状花序,花甚多且密接;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约2毫米。壳斗圆球形,通常全包坚果,径20-25毫米,壳斗幼嫩时的鳞片粗线状,略向内弯卷,长3-6毫米,粗约1毫米,横切面圆或近于圆形,被灰色微柔毛,坚果成熟时,鳞片多退化而仅具痕迹,但壳斗上部的鳞片仍为短线状;坚果近球形,高16-22毫米,宽16-20毫米,密被灰黄色细伏毛,果脐凸起,位于坚果的下部,最多约占坚果面积的1/4,有时四周边缘微凹陷。花期5-6月,果次年8-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愉柯生长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福建西南部、湖南西南部(通道)、广东(北回归线以北)、贵州南部。

本种提示

愉柯与瘤果柯很近缘并相似,但毛被与果脐均有区别,分布区也不同。

线药算盘子Glochidion chademenosocarpum Hayata


    中文学名线药算盘子拉丁文名Glochidionchademenosocarpum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牻牛儿苗目亚目大戟亚目属算盘子属种线药算盘子分布区域台湾特产。

线药算盘子(学名:Glochidionchademenosocarpum)为大戟科算盘子属下的一个种。

形态特征

灌木;小枝纤细,无毛。叶片纸质,长圆形至倒卵形,长5-8毫米,宽2.5-4厘米,顶端钝,基部急尖,两侧不相等,两面无毛;叶柄长2-3毫米;托叶三角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稍厚,无毛。雌雄花同簇生于叶腋内;雄花:花梗长约1厘米,纤细,被疏粗硬毛;萼片6,2轮,外轮3枚,较大,倒卵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顶端钝,基部楔形,无毛,内轮3枚,较狭,长2.5毫米,宽1毫米;雄蕊3,合生,花药线形;雌花;几无花梗;萼片6,2轮近等大,倒披针形,长1.5毫米,宽0.5毫米,顶端钝,基部楔形,外面无毛,内面疏被粗硬毛,萼片基部直立,中部以上张开;子房扁球形,长0.5毫米,直径1毫米,花柱与柱头共长1毫米,圆柱状,稍厚,顶端具有8条纵沟。花期10月。

生长环境

线药算盘子生于山地林中。

分布范围

线药算盘子是台湾特产。

台湾柯Lithocarpus formosanus


    中文学名台湾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formosan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种台湾柯分布区域台湾

台湾柯(学名:Lithocarpusformosanus)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台湾特有植物。分布在台湾海拔100米至500米的坡地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高大乔木,胸径达40厘米,树皮不开裂,新生嫩枝稍具棱,枝、叶无毛。叶颇厚,革质,干后硬而质脆,椭圆形,或有时为倒卵状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顶端圆,基部狭楔形,沿叶柄下延,边全缘,稍背卷,叶背灰色,干后灰棕色,有紧实的蜡鳞层,中脉在叶面平坦,侧脉每边7-11条,在叶背稍明显,微凸起或不凸起,支脉不明显或甚纤细;叶柄长10-13毫米,基部稍增粗。雄穗状花序生于枝的顶部,密集,长3-6厘米,位于稍下部的多数为单朵散生;雌花序单朵散生于花序轴上,果序长约3厘米,果序轴与其着生的枝条约等粗,壳斗浅碟状,高约3毫米,口径宽约12毫米,小苞片甚小,紧贴,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被灰白色甚短的毡状细毛;坚果宽圆锥形,高约13毫米,宽16毫米,顶部锥尖,栗褐色,无毛,果脐深约1毫米,口径约8毫米。花期2-3月,果9-11月成熟。

生长环境

台湾柯生长于海拔100-500米坡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台湾柯产台湾恒春半岛,最南见于老佛山、出风鼻,向北分布至台东浸水营及大武一带。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是否中国特有是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国内分布台湾省

该种概述

Skan引用的另一号标本A.Henry1995,是具幼嫩壳斗,它们是3个一簇散生于花序轴上,看来不可能是本种植物。

豆叶九里香Murraya euchrestifolia Hayata


    中文学名豆叶九里香拉丁文名Murrayaeuchrestifoli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九里香属种豆叶九里香分布区域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

形态特征高达7米的小乔木各部通常无毛。但嫩叶叶轴腹面、花序轴及花梗被纤细微柔毛。叶有小叶5—9片,小叶卵形,稀兼有披针形,

形态特征

高达7米的小乔木各部通常无毛。但嫩叶叶轴腹面、花序轴及花梗被纤细微柔毛。叶有小叶5—9片,小叶卵形,稀兼有披针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顶部短尖至渐尖,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干后通常蜡质光亮且暗黄绿或带褐色,近革质,全缘,侧脉及支脉颇明显,干后微凸起或平坦,两侧稍不对称近于平顶的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比花短,很少近于等长;萼片及花瓣均4片,很少兼有5片;萼片淡黄绿色,卵形,长约1.5毫米;花瓣倒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散生油点;雄蕊8枚,稀有10枚,花丝由顶至基部逐渐增宽,长短相间,长约4.5毫米,花丝线状,花药近球形,干后褐黑色,花柱比子房长1倍或更长,子房淡黄绿色,柱头略增大或几与花柱等粗。果圆球形,径10—15毫米,鲜红或暗红色,有1—2种子;种皮无毛花期4—5月或6—7月,果期11—12月。

生长环境

平地至海拔约1400米丘陵山地灌木或阔叶林中,多见于谷地湿润地方。石灰岩及石灰岩山地均有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

粤北柯Lithocarpus chifui


    中文学名粤北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hifui别名粤北石栎、粤北椆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分布区域产广东东北部(乳源)、贵州南部(雷公山)

粤北柯(学名:Lithocarpuschifui)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贵州、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1,400米的地区,见于山谷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50厘米,各部无毛。新枝有浅的纵沟棱,干后暗褐色。叶革质,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6-12厘米,顶部渐尖,基部狭楔形,沿叶柄下延,全缘,中脉在叶面稍凸起,侧脉每边10-14条,在近叶缘急弯向上,常与相邻侧脉的支脉连结,支脉纤细且疏离,彼此近于平行,叶背有细片状颇紧实的蜡鳞层,干后灰棕色;叶柄长15-28毫米。雄穗状花序多穗聚生成圆锥花序,位于下部的穗状花序长3-4厘米,渐向顶部渐缩短,花序轴被棕黄色微毛状鳞秕;雌花序长10-18厘米,位于花序轴中段以下的通常3花一簇,位于其上部的5花一簇,花柱3枚,长约1毫米。果序长达17厘米,果序轴基部粗6-10毫米,基部无果的一段散生棕色细皮孔,幼嫩壳斗的小苞片鳞片状,成熟壳斗有3-5个细肋状圆环,壳斗圆球形,径25-30毫米,全包坚果,壳壁厚约1毫米,近顶部的圆环上有时尚有裂齿状的鳞片;坚果近圆球形,顶部被灰黄色细伏毛,果壁木质,厚2-2.5毫米,果脐占坚果面积的绝大部分。花期5-6月,果次年8-10月成熟。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乳源县。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200-1400米的山谷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广东东北部(乳源)、贵州南部(雷公山)。

法利莠竹Microstegium fauriei (Hayata) Honda


    中文学名法利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fauriei(Hayata)Honda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一年生草本。秆下部匍匐,节处生根并分枝,高50-80厘米,直径约1.5毫米。叶鞘短于其节间,被毛;叶舌长约0.4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5厘米,宽3-4毫米,上面生疣基柔毛。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下部匍匐,节处生根并分枝,高50-80厘米,直径约1.5毫米。叶鞘短于其节间,被毛;叶舌长约0.4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5厘米,宽3-4毫米,上面生疣基柔毛。总状花序长约8厘米,4-5枚近指状排列于秆顶;总状花序轴节间细长,等长或稍长于其小穗,下部具纤毛;无柄小穗长4(-4.5)毫米,基盘具短毛;第一颖薄革质,顶端具2齿裂,背部有凹沟,二脊上半部具较长纤毛;第二颖背脊具硬纤毛,顶端延伸成长约1毫米的短芒;第二外稃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2裂,生有短毛,芒自裂齿间伸出,长20-25毫米,稍曲折,微粗糙;第二内稃长约1.5毫米,有裂齿;雄蕊3枚,花药长约1.5毫米;鳞被2,长约0.4毫米,具2叉状脉纹。有柄小穗与无柄小穗相似或稍短;小穗柄长约2毫米,具纤毛,下部毛较长,向上毛变短且较少。染色体2n=40(Chen,Hsu,1962)。花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我国台湾特产;生于中山区林地,大多连片成群。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嘉义县阿里山。

本种提示:

本种以小穗较长、总状花序轴细长,长于其小穗而有别于短轴莠竹M.glaberrimum(Honda)Koidz.。其小穗先端具长约1毫米之短芒,第二外稃之芒长达25毫米,因而又区别于膝曲莠竹Microstegium(Hayata)Honda。

包果柯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中文学名包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leistocarpus别名包槲柯,猪栎树(湖北)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包果柯分布区域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南、福建、湖北、浙江等地

包果柯(学名:Lithocarpuscleistocarp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南、福建、湖北、浙江、四川、安徽、江西、陕西、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9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地乔木及灌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0米,树皮褐黑色,厚7-8毫米,浅纵裂,芽小,芽鳞无毛,干后常有油润的树脂,当年生枝有明显纵沟棱,枝、叶均无毛。叶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5厘米,萌生枝的较大,顶部渐尖,基部渐狭尖,沿叶柄下延,中脉在叶面近于平坦或稍凸起,但有裂槽状细沟下延至叶柄,全缘,侧脉每边8-12条,至叶缘附近急弯向上而隐没,或有时位于上半部的则与其上邻的支脉连结,支脉疏离,纤细,叶背有紧实的蜡鳞层,二年生叶干后叶背带灰白色,当年生新出嫩叶干后褐黑色,有油润光泽;叶柄长1.5-2.5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或数穗集中成圆锥花序,花序轴被细片状蜡鳞;雌花3或5朵一簇散生于花序轴上,花序轴的顶部有时有少数雄花,花柱3枚,长约1毫米。壳斗近圆球形,顶部平坦,宽20-25毫米,包着坚果绝大部分,小苞片近顶部的为三角形,紧贴壳壁,稍下以至基部的则与壳壁融合而仅有痕迹,被淡黄灰色细片状蜡鳞,壳壁上薄下厚,中部厚约1.5毫米;坚果顶部微凹陷、近于平坦、或稍呈圆弧状隆起,被稀疏微伏毛,果脐占坚果面积的1/2-3/4。花期6-10月,果次年秋冬成熟。

生长环境

见于海拔1000-1900米山地乔木或灌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长江北岸山区向南至南岭以北各地,即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贵州东北部。

变种

峨眉包果柯(变种)

var.omeiensisFang,Ic.Pl.Omeien.2(1):pl.117a.1945.——L.cleistocarpusvar.fangianaA.Camus,Chenes3:653.1953,Atlaspl.379,f.12-14.1948.

芽、嫩枝及未开放的雌花干后无半透明树脂,嫩叶干后无油润光泽,嫩叶背面无粉末状可抹落的鳞秕,叶侧脉在叶缘附近隐没,在叶面不凹陷或微凹陷,支脉不明显或仅少数隐约可见;叶柄长1-2厘米,稀更长。壳斗每3个一簇,陀螺状,近顶部最宽,宽2-2.5厘米,被灰棕色毛状蜡鳞,小苞片三角形,覆瓦状排列,位于下部的略连生,包着坚果2/3-4/5;坚果栗褐色,无毛,花柱座四周多少被微柔毛及微凹陷,果脐占坚果面积的一半至2/3。花期6-7月,果翌年8-9月。

产四川西部(峨眉、峨山、凉山等)、云南东北部(昭通等)、贵州西北部(习水、仁怀等)。生于海拔1500-2400米山地杂木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树皮黑褐色、颇厚、内皮浅红褐色,聚合射线密接而窄长,不甚凸起。材身稍圆滑,槽棱细小,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材浅灰棕色,略坚重,不甚耐腐,属白椆类。

《南投柯Lithocarpus nantoensis (Hayata) Hayata》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