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植物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齿叶柯Lithocarpus kawakamii (Hayata) Hayata》,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齿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kawakamii(Hayat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齿叶柯分布区域产于台湾(乌来、太平山、玉山、阿里山、武威山、峦岱山、宜兰等地)。

齿叶柯(学名:Lithocarpuskawakamii(Hayata)Hayata)为乔木,枝、叶均无毛。叶纸质至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常兼有长椭圆形的叶,叶缘在近顶部有少数钝裂齿,或兼有全缘;雄圆锥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及花枝粗壮;雌花序轴被微柔毛。果序轴粗10-12毫米,有灰白色皮孔;壳斗碟状;坚果扁圆形或阔圆锥形,栗褐色,底部果脐凹陷。花期5-8月,果次年8-11月成熟。产台湾。生于海拔700-2900米山地常绿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胸乔达70厘米,一年生枝苍灰色,皮孔多,枝、叶均无毛。叶纸质至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常兼有长椭圆形的叶,长12-15厘米,宽5-7厘米,顶部突尖或短渐尖,基部短尖或渐狭尖,沿叶柄下延,叶缘在近顶部有少数钝裂齿,或兼有全缘,中脉在叶面近于平坦,侧脉每边12-25条,支脉颇明显,彼此近于平行,嫩叶背面沿中脉两侧有褐锈色糠秕状鳞秕,成长叶有薄腊鳞层;叶柄长2-5厘米;雄圆锥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及花枝粗壮,有灰白色鳞秕层;雌花序轴被微柔毛;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约1.2毫米。果序轴粗10-12毫米,有灰白色皮孔;壳斗碟状,宽15-25毫米,高7-10毫米,下部厚,硬木质,小苞片三角形或四边菱形,覆瓦状排列,紧贴壳壁,有微柔毛及蜡鳞;坚果扁圆形或阔圆锥形,顶部平坦或锥状,高16-22毫米,宽20-28毫米,栗褐色,底部果脐凹陷,口径10-15毫米。花期5-8月,果次年8-11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00-2900米山地常绿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台湾(乌来、太平山、玉山、阿里山、武威山、峦岱山、宜兰等地)。

延伸阅读

南投柯Lithocarpus nantoensis (Hayata) Hayata


    中文学名南投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nantoensis(Hayat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南投柯分布区域产自台湾

南投柯,Lithocarpusnantoensis(Hayata)Hayata,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15米,嫩枝无毛,小枝棕褐色,皮孔多且大。产台湾,在南部见于浸水营、大武一带,中部见于南投、莲华池至眉原、关刀山一带。非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叶近革质,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7-14厘米,宽2-4.5厘米,顶端渐狭长尖或长尾状尖,基部狭楔形,沿叶柄下延,中脉在叶面明显凸起,在叶背则纤细,侧脉每边10-15条,叶背灰绿或淡绿色,有紧实蜡鳞层;叶柄长通常1厘米以内。雄花序生于新枝的近顶部,花序轴有稀疏蜡鳞;雌花序长10-16厘米,单朵散生于有腊鳞而无毛的花序轴上,花柱长不及1毫米。果序轴粗约3毫米,壳斗幼嫩时包着坚果约1半或更多,成熟时碟状,包着坚果基部,宽12-15毫米,基部狭窄,常呈柄状,小苞片退化并连生成数个圆环,有灰黄色蜡鳞;坚果圆锥状,高10-20厘米,顶狭尖,栗褐色,果脐深约1.5毫米,口径5-8毫米。花期6-8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1500米常绿阔叶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台湾,在南部见于浸水营、大武一带,中部见于南投、莲华池至眉原、关刀山一带。

菱果柯Lithocarpus taitoensis (Hayata) Hayata


    中文学名菱果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taitoensis(Hayat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菱果柯分布区域产于长江以南各地,但海南不产,最北限约在北纬30°附近。

菱果柯,Lithocarpustaitoensis(Hayata)Hayata,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20米,胸径70厘米,小枝有灰黄至灰棕色薄片状蜡鳞层,当年生新枝无毛或有稀疏的微柔毛或密被短柔毛。产长江以南各地,但海南不产,最北限约在北纬30°附近。生于海拔约1500米以下山地杂木林中。

形态特征

叶略厚而质稍硬,卵形,宽或长椭圆形,有时兼有倒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厘米,顶部突狭尖,短尾状,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常一侧略短,有时楔尖,全缘,中脉在叶面微凹陷或有时平坦,侧脉每边7-10条,在叶面常呈裂槽状,支脉不明显,稀纤细网状,嫩叶干后叶面常有油润光泽(有薄片状蜡鳞层);叶柄长1.5-3.5厘米。雄花序通常单穗腋生,长4-6厘米;雌花序长达20厘米;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不及1毫米。果序轴粗3-7毫米;壳斗浅碟状或为上宽下窄的短漏斗状,宽10-15毫米,上部边缘薄,向下部甚增厚,硬木质,小苞片细小,三角形,紧贴,通常横向连生成环状,仅顶部的略呈覆瓦状排列;坚果圆锥形,高12-18毫米,宽10-15毫米,顶端短尖,稀平坦,栗褐色,常有白色粉霜,果脐深1-2毫米,口径5-9毫米。花期5-9月,果次年8-12月成熟。大树的树干挺直,树皮褐黑色,厚5-7毫米,轻度浅纵裂,内皮淡褐色,脊棱状的木射线疏离,略凸起。木质部的心边材分明,心材淡红褐色。材质颇坚重。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1500米以下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长江以南各地,但海南不产,最北限约在北纬30°附近。

本种提示

模式标本的当年生枝的上半段及雌花序轴均密被短柔毛,嫩叶背面尤以中脉两侧和叶柄均被长柔毛。这性状也见于采自广东东部和福建西部地区的标本,这类毛,随着枝叶稍为成长即脱落无遗。大量标本,其幼嫩枝叶和花序轴均不被毛,但介于被密毛与无毛之间,鉴于上述器官的毛被,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有切不断的连续现象,而其它器官形态,都较稳定地趋向一致,其中最为稳定而有别于其它种的一个特征是:小枝、嫩叶叶柄,通常还有叶面和花序轴都有灰黄至灰棕色薄片状蜡鳞层。嫩叶压干后叶面常油润有光泽。

本种曾被误认是L.glaber(Thunb.)Nakai的同物异名,但后者的叶片通常在近顶部有少数裂齿,稀兼有全缘,它的中脉在叶面明显肋状凸起,很少上半段稍微凹陷;它的坚果常为长椭圆形,长远过于其宽,壳斗外壁被灰白色微柔毛,而本种只被灰黄色微毛状蜡鳞。

分布于两广西南部的其叶片常较狭长,两端长渐尖,嫩叶的支脉较明显,呈细网状,果序轴较粗壮,壳斗浅碗状。

本种曾被认为PasaniarandaiensisHayata[=QuercusrandaiensisHayata]的同物异名,经研究后者是Castanopsisuraiana(Hayata)Kanehira&Hatusima的同物异名。

又本种的模式标本与L.rhombocarpus(Hayata)Hayata(=QuercusrhombocarpaHayata)的模式完全一致。

鬼石柯Lithocarpus lepidocarpus (Hayata) Hayata


    中文学名鬼石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lepidocarpus(Hayat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种鬼石柯分布区域产自台湾中部及南部(台中、恒春、南投、阿里山、屏东、花莲等地)。

鬼石柯,Lithocarpuslepidocarpus(Hayata)Hayata,壳斗科柯属的一种高大乔木。

形态特征

胸径达90厘米,树皮粗糙,纵裂。二年生枝有灰白色薄蜡层,皮孔位于枝节附近的较明显。叶革质,披针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32厘米,宽4-10厘米,顶部?ゼ饣蚨涛沧矗??靠硇ㄐ危??祷蛏喜恳对登沉殉葑矗?新鲈谝睹嬷辽傧掳攵伟枷荩?嗦雒勘?13-17条,支脉甚纤细,叶背带灰色;叶柄长1-1.5厘米。雌花每3或2朵一簇,兼有单朵散生,壳斗圆而略长,高30-32毫米,宽29-30毫米,大的长达50毫米,宽38毫米,顶部平坦,全包坚果,小苞片鳞片状菱形,中央肋状略增厚,分明,覆瓦状排列,顶部呈螺旋状排列,有灰白色腊鳞;坚果近圆球形,横径20-40毫米,果脐凸起,占坚果面积的绝大部分。花期7-10月,果次年8-12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28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自台湾中部及南部(台中、恒春、南投、阿里山、屏东、花莲等地)。

豆叶九里香Murraya euchrestifolia Hayata


    中文学名豆叶九里香拉丁文名MurrayaeuchrestifoliaHayata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亚科柑橘亚科属九里香属种豆叶九里香分布区域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

形态特征高达7米的小乔木各部通常无毛。但嫩叶叶轴腹面、花序轴及花梗被纤细微柔毛。叶有小叶5—9片,小叶卵形,稀兼有披针形,

形态特征

高达7米的小乔木各部通常无毛。但嫩叶叶轴腹面、花序轴及花梗被纤细微柔毛。叶有小叶5—9片,小叶卵形,稀兼有披针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顶部短尖至渐尖,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干后通常蜡质光亮且暗黄绿或带褐色,近革质,全缘,侧脉及支脉颇明显,干后微凸起或平坦,两侧稍不对称近于平顶的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比花短,很少近于等长;萼片及花瓣均4片,很少兼有5片;萼片淡黄绿色,卵形,长约1.5毫米;花瓣倒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散生油点;雄蕊8枚,稀有10枚,花丝由顶至基部逐渐增宽,长短相间,长约4.5毫米,花丝线状,花药近球形,干后褐黑色,花柱比子房长1倍或更长,子房淡黄绿色,柱头略增大或几与花柱等粗。果圆球形,径10—15毫米,鲜红或暗红色,有1—2种子;种皮无毛花期4—5月或6—7月,果期11—12月。

生长环境

平地至海拔约1400米丘陵山地灌木或阔叶林中,多见于谷地湿润地方。石灰岩及石灰岩山地均有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

窄叶柯Lithocarpus confinis Huang


    中文学名窄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confinisHuang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种窄叶柯L.confinis分布区域贵州、云南等地

窄叶柯(学名:LithocarpusconfinisHuang)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较干燥山坡次生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0米,小枝干后褐黑色,枝、叶无毛。叶厚纸质,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3厘米,宽1.2-3.5厘米,很少较宽,顶部短渐尖或狭而钝,基部楔形,沿叶柄下延,全缘,中脉下半段的中央明显裂槽状凹陷,侧脉每边12-16条,甚纤细,其走向与上、下脉之间的距离常不规则,有时远离叶缘即行分枝,支脉更纤细或不显,背面有干后略油润的紧实蜡鳞层,成长叶背面带苍灰色或灰白色;叶柄长稀达1厘米,基部略呈枕状。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无或几无毛,雌花序轴被或多或甚稀疏的微毛状灰黄色蜡鳞,2-6穗聚生于枝顶部;雌花每3朵一簇。果序轴粗4-7毫米;壳斗近于平展的碟状,高1-3毫米,宽10-16毫米,小苞片甚小,三角形,紧贴,覆瓦状排列,有干后稍油润微毛状蜡鳞;坚果扁圆形,少有略长的圆锥形,高10-18毫米,宽14-20毫米,顶部近平坦且中央微凹陷,很少短尖,淡棕黄色或灰黄色,有时有淡薄的白粉,果壁薄,果脐深1-1.5毫米,口径5-8毫米。花期6-8月,果次年8-11月成熟。

生长环境

窄叶柯生长于海拔1500-2400米较干燥的山坡次生林中。常呈灌木状。

窄叶柯分布在中国贵州西部(兴义、兴仁、安龙等地)、云南中部以东(嵩明、禄劝、寻甸、砚山等地)。

栎叶柯Lithocarpus quercifolius


    中文学名栎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quercifolius科壳斗属科柯属分布区域中国的特有植物。

一种生长在山地次生林或灌木丛中的中国特有植物。

形态特征

乔木,高5-6米,当年生枝被短柔毛。叶常聚生于枝的上部,硬纸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1厘米,宽1-3厘米,稀较小,顶部短突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叶缘有少数锐裂齿,中及侧脉在叶面均凹陷,侧脉每边8-11条,在叶缘附近分枝,支脉直达齿端,支脉明显或纤细,叶背脉腋常有细丛毛,两面同色,托叶线状,长2-5毫米,迟脱落;叶柄长2-5毫米。雄穗状花序长约5厘米,雌花单朵散生于雄花序轴的下段,通常有雌花1或数朵,花序轴被黄灰色短柔毛,花柱3枚,长达3毫米。壳斗浅碟状,高2-5毫米,宽20-25毫米,包着坚果下部,壳壁厚1-2毫米,小苞片幼时狭披针形,成熟时菱形或阔三角形,中央脊肋状凸起,贴生,覆瓦状排列;坚果扁圆形,上部稍狭尖,高12-16毫米,宽20-24毫米,被细伏毛,果脐边缘凹陷,但中央部分明显隆起,口径16-20毫米。花期4-6月,果9-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地次生林或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江西、广东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卵叶柯Lithocarpus obovatilimbus Chun


    中文学名卵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obovatilimbusChun别名卵叶石栎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卵叶柯分布区域海南省

卵叶柯,LithocarpusobovatilimbusChun,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达15米,胸径35厘米,当年生枝及花序轴被短柔毛,二年生枝干后灰黑色。果期10-12月。

形态特征

基本特征

叶近革质,倒卵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1.5-2.5厘米,萌生枝的叶长达13厘米,宽3.5厘米,顶端钝、急尖或短尾状,少有长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尖,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7-9条,很少达13条,支脉纤细或不明显,嫩叶背面中脉的下段被短柔毛,成长叶有较厚的带灰色紧实蜡鳞层;叶柄长3-10毫米。雄穗状花序多穗排成圆锥花序;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约1毫米。果序成对或3穗聚生于枝顶部,果序轴被短柔毛;壳斗浅碗状,底部平展,高4-7毫米,宽8-14毫米,顶部边缘甚薄,向下增厚,呈木质,小苞片甚小的三角形,紧贴,覆瓦状排列,被微柔毛;坚果椭圆形至宽圆锥形,高10-15毫米,宽8-14毫米,无毛,暗栗褐色,常有淡薄的白色粉霜,果脐深约1毫米,口径4-7毫米。

生于山顶较干燥地方的其叶片长约3厘米,宽1厘米,多为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枝、叶被毛较密。

相似种群

本种与L.glaber(Thunb.)Nakai很近缘且甚相似,但叶片、壳斗及坚果均较小,叶柄也较短,坚果有时为椭圆形,但通常为高与宽约相等的宽圆锥形,可能是柯分布至海南的一个地理代替种。

生长环境

卵叶柯生长于海拔800-1700米的山地常绿林中。

分布范围

卵叶柯主要分布在中国海南。

榄叶柯Lithocarpus oleaefolius A. Camus


    中文学名榄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oleaefoliusA.Camus别名榄叶石栎、榄叶椆门被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Bl.)种榄叶柯分布区域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四省南部、广东、广西

榄叶柯,LithocarpusoleaefoliusA.Camus,壳斗科柯属的一种乔木,高8~15米,芽鳞几无毛,一年生枝、叶柄、叶背及花序轴被易脱落的褐锈色或棕黄色长柔毛,二年生枝暗褐黑色,皮孔甚小,不易察见。

形态特征

叶硬纸质,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8~16厘米,宽2~4厘米,顶部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很少上段边缘浅波浪状,中脉的下半段在叶面微凸起,侧脉每边11~14条,支脉不显,叶背被向同一方向倒伏的柔毛兼被紧实的蜡鳞;叶柄长1~1.5厘米。雄穗状花序三数穗排成圆锥花序,少有单穗腋生;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约1毫米,壳斗圆球形或扁圆形,或顶端略狭窄而伸长呈乳头状凸起的梨形,径26~32毫米,全包坚果或兼有包着坚果的3/4,壳壁上薄下厚,顶部薄,小苞片三角形,分明,覆瓦状排列,伏贴,位于壳斗顶部的密接而细长,有时向壳斗的顶口下弯,鳞秕细片状,略松散,无毛;坚果扁圆形或近圆球形,径20~25毫米,栗褐色,无毛,无白粉,果脐深约1毫米,口径14~20毫米。花期8~9月,果次年10~11月成熟。模式标本采自广西融安县。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500~12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四省南部、广东、广西。

主要价值

树皮暗灰至灰黑色,不开裂,树高约13米的树皮厚约8毫米,内皮淡红褐色,脊棱显著突出。果实含淀粉为50%~60%。

大叶苦柯Lithocarpus paihengii


    中文学名大叶苦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paihengii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目山毛榉目Fagales科壳斗科Fagaceae属柯属Lithocarpus种大叶苦柯分布区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

大叶苦柯(学名:Lithocarpuspaihengii)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地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米,胸径50厘米,枝、叶无毛。叶厚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少有倒卵状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4-9厘米,顶部长尖或短突尖,基部宽楔形,沿叶柄下延,全缘,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稍凸起,中央裂槽状,侧脉每边8-13条,支脉不明显或甚纤细,嫩叶背面被黄棕色或红褐色粉末状松散易抹落鳞秕,成长叶干后黄灰色,叶面暗棕色至红褐色,常略有油润光泽;叶柄长2-3厘米,粗壮,干后暗褐至黑褐色,有时有白色粉霜,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被稀疏的灰黄色短柔毛;雌花序长7-13厘米,顶部常着生少数雄花;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约1毫米。壳斗圆或扁圆形,包着坚果绝大部分,横径20-28毫米,壳壁厚1.5-2.5毫米,小苞片三角形,紧贴,位于壳斗下部的增大但较模糊,仅顶尖部分钻尖状,有时基部连生成圆环状,外壁有灰色鳞秕层;坚果扁圆形或宽圆锥形,高12-20毫米,宽14-24毫米,被黄灰色细伏毛,果脐凸起,但四周边缘微凹陷,占坚果面积约1/3,柱座四周稍凹陷。花期5-6月,果次年10-11月成熟。

分布范围

产江西、福建、湖南三省南部,广东、广西。生于海拔7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生于较干燥环境的其叶片较小。

主要价值

树干通直,树皮褐灰色,纵裂,小片状剥落。果实含淀粉。

厚叶柯Lithocarpus pachyphyllus (Kurz) Rehd


    中文学名厚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pachyphyllus(Kurz)Rehd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种厚叶柯分布区域厚叶产自云南西南部(腾冲、龙陵、景东、顺宁等地)

厚叶柯(学名:Lithocarpuspachyphyllus(Kurz)Rehd)为乔木,花期5-6月,果次年8-9月成熟。产印度、缅甸、尼泊尔、锡金及中国云南西、西藏。在西藏生于海拔850-1000米河谷两岸阔叶林中;在云南生于海拔2400-32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5米,胸径50厘米,枝、叶无毛,新生嫩枝被褐锈色细片状蜡鳞,有纵沟棱。叶薄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4-7厘米,稀较小,萌生枝的叶长达30厘米,顶部突窄的长尖,尾状,钝或圆头,常有凹口,基部宽楔形,略下延,全缘,叶面中脉的下段微凸起,侧脉每9-15条,在叶缘附近急弯向上并有分支与相邻侧脉连接,在叶面裂缝状凹陷,嫩叶的支脉亦凹陷,叶背幼时褐红色,成长叶带灰白色,有初时呈棕色细片状紧实的蜡鳞层,嫩叶干后叶面有时有油润光泽;叶柄长1.2-1.5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聚生于枝顶部;雌花序2-3穗聚生,长达15厘米,雌花每3-5朵一簇。壳斗碗状,嫩时包着坚果绝大部分,成熟时包着坚果1/2-1/3,大小差异较大,高5-25毫米,宽15-46毫米,顶部边缘通常唇状增厚且略隆起,有时较薄而紧贴坚果,小苞片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四或五边形,轮廊分明,与壳壁愈合而仅有痕迹,被红锈色细片状颇紧实的鳞秕;坚果扁圆形,高12-20毫米,宽15-30毫米,顶部圆或略尖,无毛,淡栗色,柱座高约1.5毫米,果脐凸起,但四周边缘明显凹陷,位于坚果的底部,径12-15毫米。花期5-6月,果次年8-9月成熟。

生长环境

在西藏生长于海拔850-1000米河谷两岸阔叶林中;在云南生长于海拔2400-3200米山地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厚叶产自云南西南部(腾冲、龙陵、景东、顺宁等地)、西藏东南部(墨脱),印度和缅甸东北部、尼泊尔、锡金也有。

主要价值

厚叶柯树皮灰黑色,浅纵裂,木材较坚实,干燥过程中不扭曲,不爆裂,在国外用作楼板、天花板等建筑材。

陷脉石楠Photinia impressivena Hayata


    中文学名陷脉石楠拉丁文名PhotiniaimpressivenaHayata别名青凿木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苹果亚科属石楠属种陷脉石楠分布区域产于广东、广西、福建。

陷脉石楠(学名:PhotiniaimpressivenaHayata)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小枝幼时具长柔毛,不久脱落无毛,紫褐色。叶片薄革质,长圆倒卵形或长圆倒披针形,伞房花序顶生,具少数花;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有疣点;花直径6-7毫米;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卵形,花瓣白色,卵形。果实卵状椭圆形,红色,含种子1颗。花期4月,果期10月。产于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生于杂木林中。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小枝幼时具长柔毛,不久脱落无毛,紫褐色,有近圆形皮孔。叶片薄革质,长圆倒卵形或长圆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有疏生细锯齿,上面光亮,两面无毛,侧脉6-9对,叶脉在叶片上面显著深陷,在下面隆起,达边缘前即网结,细脉不显;叶柄极短,长1-2毫米,无毛,带红色。伞房花序顶生,直径3-4厘米,具少数花;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有疣点,花梗长4-10毫米;花直径6-7毫米;萼筒钟状,直径约4毫米,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较萼筒稍短,先端急尖,内外两面无毛;花瓣白色,卵形,长3-4毫米,先端圆钝,无毛;雄蕊20,长于花瓣,无毛;花柱2,近中部合生。果实卵状椭圆形,先端有宿存萼片如坛子状,长8-10毫米,直径6-8毫米,红色,无毛,有少数斑点,含种子1;果梗长1-1.8厘米,密布疣点。花期4月,果期10月。

(注:陷脉石楠图册资料来源)

生长环境

生长于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模式标本采自福建鼓山。

近种区别

该种叶片常集生于枝顶,叶脉在叶片上面深陷;果实卵状椭圆形,有宿存萼片如坛子状,最为特殊。

相关变种

陷脉石楠毛序变种

P.impressivenaHayatavar.urceolocarpa(Vidal)VidalinFl.Camb.LaosetVietnam6:51.pl.6:4-5.1968.——P.lancilimbumVidalvar.urceolocarpaVidalinNot.Syst.13:299.1948.

叶柄长5-8毫米,无毛或稍有绒毛;伞房花序有多数花,直径5-10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具白色绒毛,有疣点,花梗长2-3毫米;萼筒外面具绒毛。

产广西。生于林下。分布越南。

灰背叶柯Lithocarpus hypoglaucus (Hu) Huang


    中文学名灰背叶柯拉丁文名Lithocarpushypoglaucus(Hu)Huang别名粉背石栎、粉背椆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柯属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盐边、冕宁)、云南西北部(邓川、鹤庆、盐源、剑川等地)。

灰背叶柯(学名:Lithocarpushypoglaucus)为壳斗科柯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7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地杂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20米,枝、叶无毛。叶厚纸质,卵形,披针形,有时兼有中部稍上处最宽的叶,长7-15厘米,宽2-6厘米,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狭楔尖,下延,全缘,侧脉每边8-11条,末端常分枝,支脉甚纤细,有时不明显,嫩叶两面同色,成长叶叶背干后带苍灰色,有略油润的糠秕状的紧实蜡鳞层;叶柄长1.5-2厘米,新生嫩叶的较短。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或多穗排成圆锥花序,长6-15厘米;雌花序成对生于枝顶部,长7-15厘米,花序轴被糠秕状蜡鳞;雌花每3朵一簇,偶有一壳斗内有雌花3或2朵,花柱,1-1.5毫米。壳斗发育至中期时为碗状,成熟时为近于平展的浅碟状,高1.5-5毫米,宽12-18毫米,壳斗薄,小苞片细小,三角形,紧贴,覆瓦状排列,被蜡黄色略油润的糠秕状鳞秕;坚果扁圆形或宽圆锥形,高10-15毫米,宽8-20毫米,顶部微凹陷或急尖,果壁薄,淡褐色,无白粉,果脐深1-1.5毫米,口径8-12毫米。花期7-9月,果次年8-10月成熟。本种偶有在一个壳斗内有成熟的坚果3或2个的现象。

生长环境

灰背叶柯主要生长于海拔1700-3000米山地杂木林中。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较干燥坡地,常与云南松、云杉等针叶树混生。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盐边、冕宁)、云南西北部(邓川、鹤庆、盐源、剑川等地)。

主要价值

灰背叶柯的主要价值为可以做木材,多用作农具、家具、文具或商板用材。

《齿叶柯Lithocarpus kawakamii (Hayata) Hayata》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大叶植物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