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摘植物种植技术。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高山杜鹃盆花生产技术》,希望您喜欢!

比利时BioplantInVitroSA公司专门从事高山杜鹃的培植。1983年起,该公司即在比利时的Grand–Hellewx温室培育繁殖高山杜鹃幼苗。由于有这么多年经验,他们能向新老种植者提供高山杜鹃从幼苗至开花的所有栽培技术。

本文有高山杜鹃种植者需要了解的紧重要的一些内容,当然,每个种植园或种植者户是不同的,我们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信息,每位种植户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环境以及种植目的来应用,不要生搬硬套。

原料与设备

生长基质生长基质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它对植物的生长速度与品质有很大的影响。zw59.cOm

在选择土壤时下面几点很重要:

土壤应是酸性的:pH值为4~4.5

土壤应疏松透气;

土壤应有良好的透水性;

土壤应始终保持稳定的质量,收缩率要低酸化。如果土壤的pH值高于5.5,高山杜鹃的根系将很难吸收铁元素,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pH值在4.5左右。种植者也应注意肥料的使用,它可导致土壤PH值的变化。

透气:高山杜鹃根系的生长需要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如果土壤中不含足够的空气,根的发育将是缓慢的,甚至不能生长。透水:种植者通常给植物足够的水分,多余的不应排出盆外。如果排水不良,土质过湿,将降低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影响根系生长。不透水的原因可能是土壤选择不对,或者盆的型号不对(指盆底留的洞眼多少)。

基质收缩:由于高山杜鹃的培育期长,基质的收编可以成为问题。多数基质收缩缓慢,但有些基质收缩得比其他基质快。这常造成盆中的土在培育后期只剩下一半,植物在盆中就会松动。种植者选择收缩慢的比较稳定的介质。褐色苔泥炭是酸性的,透气良好,收缩缓慢,但透水性不很好,为了增强透水性可放一些松树针叶。黑色的苔泥炭更便宜,但收缩快些。用40%褐色苔泥炭,20%的黑色泥炭和40%的松针相混合是最理想的生长基质。

必须注意到在有些国家松树针叶是禁止采集的,我们建议用腐烂的松树皮和椰纤维来代替,但是这些都有收缩的问题。椰纤维有透气、收缩以及含盐成分等方面的问题,种植者使用椰纤维要注意这一点。

同时也必须注意大多数介质是与肥料一起使用的。这种情况下,在定植后一个月应用清水浇灌,一个月后可喷施液肥。

肥料和水

高山杜鹃的施肥问题较多。每个种植者施肥都有自己的做法。本章将给予一些水的质量信息以及肥料的最佳配置。

种植者应该知道每个花圃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因此很难给出一个共同的标准。

肥料的种类:

(1)长效肥料

这种肥料可在定植前掺进土壤,也可以胶囊形式使用。我们可以找到以氮、磷、钾配置比例不同的长效肥和不同阶段的施肥方法。

这种肥料很容易使用,然而不好控制,因此一般避免使用这种肥料。肥料的释放要看温度和湿度。我们不提供在温度中使用这种肥料。

然而,如高山杜鹃在多雨地区的室外培植,这种肥料可以避免在雨季时肥料的短缺。

(2)可溶性肥料

一般来说,最好在每次浇水时施肥,为了有准确的肥料计量,种植者应有设备来确定准确的施肥量。在最初几周,植株浇水时不要施肥过多。

主要成分是氮(N)、磷(P)、钾(K)。氮是必须的,它对生长速度对叶子的颜色(深绿色)有很大影响。但过量的氮会使花蕾防霜性能降低。磷对根的生长和酶的生长很重要,在春季它会使植株育苗良好。钾在不的吸收和蒸发过程中很重要,这种元素对植株的生长和花蕾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种植者了解所用水的化学成分是很重要的。高山杜鹃需要质地优良的水,指的是水中不含太多的Dolocal和盐分。水通常来自雨水或井水。管道水不好,因为它含有太多的氯。最好定期抽样检查水和土壤。(pH和EC)

肥料配额:在最初几周建议氮磷钾的比例为10:52:10,以便刺激根部生长,然后比例为15:11:29,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在生长末期,应降低氮的含量,比例为5:11:26。

病害处理

(1)灰霉病湿度太高。菌类会袭击植株,植株会被一种灰色的粉末所覆盖。空气流通不好,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因此在浇水后应给温室通风。幼苗阶段最好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发生后采用灰霉病药剂治疗。

(2)烂根

烂根是高山杜鹃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苗苗圃,特别是盆栽植株。叶子通常变成淡绿色,然后变成褐色。整修植株枯萎而死亡很难治愈。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有病的植株移走,然后彻底烧毁。

可采取以下措施处置:

良好的透水性可避免湿度过大;

培植地必须排水良好(用石块或塑料制品);

移走并烧毁染病的植株;

在水中加放杀菌剂。

(3)peitalozzia

叶子上有褐色干枯的斑点,形状不规则,叶边暗黑。处置:

避免湿度过大或干燥;

平衡NPK;

用杀菌剂预防。

(4)粉苞菌

叶子上有缺绿斑点,另一面有淡白色小毛。处置:用杀菌剂预防(BityertanolBaycorWp25)。

(5)Rouilles

叶子上有栗色斑点。处置:用杀菌剂预防(BityertanolBaycorWp25)。

编辑推荐

白灵菇生产技术要点


白灵菇,因其自身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地区投料量逐年增加,并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前景,是广大种菇新手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首选菇类之一。

目前白灵菇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菌、出菇阶段污染率高、发菌慢、出菇率低、菇型差等,对此,我们在这里结合生产技术要点的介绍给出解决方法。

要点一:制种

专家提示:制备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故建议菇农最好到正规食用菌研究所或科研单位购买母种,切忌到无经营许可证、无科研实力的小商贩那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在购买试管母种时,要注意鉴别菌种的优劣,需仔细检查试管中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免买到老化的菌种。一般来说,健壮的母种表现为菌丝洁白、粗壮、尖端整齐。若菌丝干散或培养基收缩,瓶底有黄色积水,说明菌丝已老化,请勿购买。

菇农经验:11月29日,家住寿光市田柳镇巨家村的种菇能手李本亮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制种经验。我们当地白灵菇的生产设施多于金针菇生产设施相同,一般为大拱棚(棚面由塑料薄膜+麦秸+无纺布覆盖)。制种时间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栽培的大众菌种多从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购买,一般品种为天山二号。制种分两个阶段:一是从母种(试管一级种)到原种(玻璃瓶或啤酒瓶二级种);二是从原种到栽培种(生产袋三级种),所需时间约32天。

第一阶段:母种原种。

1.材料准备:试管母种、啤酒瓶(按照1个试管种接种10个啤酒瓶的用量准备)、玉米粒(按照1个啤酒瓶盛56两的用量准备)等。

2.操作过程:第一步先处理用料。因玉米粒种皮较厚,不易泡透,需将其煮熟后使用。注:煮玉米粒时要把握好火候,既不能让玉米粒开花,也不能外熟内生。第二步,待瓶内装入用料约4/5瓶时,再用棉塞封口,且外用牛皮纸包裹,以防高温灭菌时蒸汽浸湿棉塞。第三步,将瓶子摆放到蒸锅上进行高温灭菌,约12小时左右。第四步,灭菌完成后,待瓶温降至30℃左右,再将其转移至无菌操作箱内进行接种,即用接种针从试管内挑起少许菌丝,并快速放入啤酒瓶内,同样棉塞封口,外用牛皮纸包裹。最后,把接种好的啤酒瓶放在约25℃的室内保存,以促发菌丝生长。原种长满瓶之后,需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出现衰老,甚至死亡。

第二阶段:原种栽培种。

一般情况下,生产用料多为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面(5%)、石膏或石灰(5%)、无机营养(5%)配比,料与水的比例为1∶1.41.5(搅拌后达到手捏成团,手松散开为宜)。用宽18厘米长3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捆扎后进行常压蒸汽灭菌(因白灵菇所要求为熟料栽培),一般来说,每万斤料需连续灭菌72小时以上。菌袋灭菌后,待冷却至室温便可接种。接种在无菌箱内进行,采用两头接种,每瓶原种可接30-40生产袋。生产袋接种后便可将其移至菇棚内发菌培养,可堆放57层。

要点二:发菌

专家提示:据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孙庆温老师介绍,发菌是白灵菇栽培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菌丝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白灵菇的产量。如果菌丝长得不理想,后边的出菇管理得再好,其产量也不会太高。

白灵菇发菌理想的菌袋标准是:发菌过程中,菌丝浓密洁白,菌丝前端整齐一致。发菌完毕后,菌袋坚硬结实,用力拍打菌袋发出砰砰的响声。若将其掰开,可见有大量白色菌丝,这种菌袋出菇时不但产量高,而且出菇后期也不易被杂菌所污染。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发菌阶段所需时间比其它菇种(平菇、金针菇)时间要长1倍多,一般为7585天,这就特别要求在其发菌期要调控好菇棚环境,以利于正常发菌。

温:白灵菇发菌温度要求为,菌袋内的温度在2024℃,菇棚内气温上限为30℃,若棚温过高,易出现菌袋烧菌现象。在北方大部分地区,8月中下旬正值白灵菇发菌阶段,这就要求广大菇农切实做好菇棚降温工作。方法:一是除下雨及大风天气外,菇棚昼夜始终保持通风状态。若是大棚,应在其后墙上设置通风口(高于地面30厘米为宜)。二是在棚面上覆盖一层遮阳网进行降温。

湿:白灵菇发菌湿度要求为,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若棚内湿度过大,菌袋易被杂菌所感染。控湿方法:地面撒施石灰,用于吸收水汽。

气:因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生长量越大氧气需求量越大,所以在白灵菇的发菌过程中,必须结合温度和湿度管理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其目的就是改善菇棚内空气条件,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除注意菇棚内通风换气外,菌袋内氧气的供给也必须充分及时,否则袋内原料易产生厌氧发酵,影响菌丝生长。方法:在发菌进行到半月至20天时,进行一次菌袋倒堆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下部菌袋移至其上部,在这一过程中可增加菌袋内的氧气含量。而不建议采用打孔增氧的办法,因该法易增加白灵菇感染杂菌的机会。

要点三:后熟

专家提示:白灵菇和平菇、金针菇生产区别之处,就是其菌丝长满菌袋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培养,才能达到生理成熟,否则即便创造出菇条件也不能正常出菇。

白灵菇生理成熟期的管理方法和其发菌期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袋温在2024℃,生理成熟期为30天左右。如果温度在20℃以下,温度越低生理成熟的时间将会越长。生理成熟期菌袋温度的上限为26℃,超过26℃虽然生理成熟期可以缩短,但白灵菇菌丝的生活力衰退,产量下降。菌袋的生理成熟过程,其实质是一个菌丝代谢积累营养的过程,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其代谢的速度,从而延长菌袋生理成熟的时间。

白灵菇后熟结束后,菌袋坚挺,菌丝浓密,通体发白。而后便可进入催菇阶段。

要点四:催菇

菇农经验:据李本亮介绍,白灵菇的催菇管理原则就是人为创造适合白灵菇形成原基的条件,使其出菇整齐,出菇率高。

白灵菇催菇的关键在于把握温、湿、光、气等的刺激措施:

一是温差刺激。白灵菇催菇温度调控的原则是,保持10℃左右的昼夜温差,最低不能低于5℃,最高不要高于18℃,并且温差及低温刺激的天数应在10天以上。具体措施为:白天适当掀开草苫等覆盖物,室温保持在1518℃,夜间棚内通风,保持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

二是湿度刺激。白灵菇催菇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对于菇棚栽培白灵菇而言,达到这一湿度比较容易。方法一:地面灌水。方法二:空间喷雾器加湿。

三是通风与光线刺激:白灵菇催菇时,在保证催菇要求的温湿度条件下,应尽量大通风,多通风。并保持棚内为散射光要求(可采用遮阳网达到散射光条件)。

按以上的催菇方法保持15-20天或有效积温达到600℃,就可看到菌袋两端形成圆柱状的白灵菇原基,此时催菇阶段结束,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要点五:出菇

专家提示:白灵菇出菇阶段仍以调控环境为主,但此期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与发菌、催菇阶段有所不同。

温:白灵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温度应保持在8-18℃,并尽量较少昼夜温差,保持恒温。温度过低子实体发育缓慢,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虽快,但菌盖薄或畸形菇增多,商品价值较低。需要注意的是,白灵菇对温度较敏感,如果袋温超过25℃,原基有可能死亡,此后再想催菇就困难了。

湿:白灵菇出菇阶段湿度应保持在80%-90%,但不要直接往菇体上喷水,同时也要防止菌袋或塑料布上的水珠滴落在菇体上,以免形成污斑,降低商品价值。注意:采菇前可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以保持菇体表面洁白。

风、光:菇棚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其优质高产的关键。如果温室内通风不良,白灵菇子实体可长成倒马蹄形,柄粗长而菌盖小,这样的菇体售价低。因此,在白灵菇生产中,应在协调好温度、湿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态。如前文所述,通风的目的就是降低菇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保证菌盖正常发育。因二氧化碳比重大,常沉积在棚内下部,所以生产上要求后墙通风口的位置应尽量低些(距离地面30厘米为宜),同时应将拱棚两边的塑料薄膜掀起30厘米左右,从而能在棚内形成空气对流。另外,生产优质白灵菇还需有足够的散射光,以在棚内看报纸不费力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照到菌袋或菇体上,若光线过强,菌盖易变色,降低其品质。

菇农经验:菇农李本亮介绍说,如同蔬菜上的疏花疏果,为了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精品菇,也应采取疏蕾的措施。

疏蕾,即当白灵菇菌袋原基长至花生仁大小时要将多于的菇蕾疏去,菌袋两头各保留1个健壮的原基。因疏蕾需要大量人工,建议菇农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错过最佳疏蕾时间。

疏蕾原则:菌袋两头一边留一个幼菇;留大菌蕾,去掉小菌蕾;留健壮蕾,去掉生长势较弱的菌蕾;留下菌盖大的菌蕾,去掉柄长的菌蕾;留下菇型圆整的菌蕾去掉长条形菌蕾;留下无斑点无伤痕的菌蕾;留下直接在料面上长出的菌蕾,去掉在菌种块上形成的菌蕾。

疏蕾时应注意:疏蕾用的工具(由自行车辐条做)注意在每个菌袋疏蕾过后,都要将其用75%的酒精消毒一次,以免细菌性病害的交叉感染;疏蕾工具不能碰伤保留的幼菇及幼菇基部的菌丝;疏蕾工作要适时进行,不能过早或过晚;每个袋疏蕾后要剪去菌袋两头多余的塑料并按原来菌袋的摆放位置放好。

此外,头茬菇从催蕾到采菇约10天,一般头茬菇占总产量的60%。在头茬菇采收过后,可用补水器对料袋进行补充肥水(营养液一般包括白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以促发二茬菇来潮。

要点六:防病虫

1.白灵菇生产中常见的畸形:

小盖长柄:白灵菇菌柄细长、菌盖过小,是由于菇棚内气温较高、通风不良致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故建议改善棚内的通风条件。

死菇:白灵菇幼菇开袋后表现为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在敞口前温湿度变化过大,导致幼菇不适应而发生此情况,所以需避开极端高温和低温(棚温24℃、4℃)。

龟裂:可发生在菌盖和菌柄上,影响白灵菇产量和外观。当菇棚内湿度低于70%、温差过大,通风过猛时,易龟裂。因此,要保持适当湿度、通气条件,尽量减少菇房昼夜温差,避免该情况发生。

2.白灵菇常发病虫害:

绿霉病:保持发菌场所清洁、卫生、通风良好,菌袋点片发生绿霉时,可用5%石灰清液注射霉菌斑及周围培养料,抑制绿霉菌生长。

细菌性腐烂病: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保持适当通风,注意水滴不与菇体直接接触

菇蚊:菇棚场所通风口处张挂60目防虫网,以防菇蚊成虫飞入,也可在菇棚内悬挂黄板诱杀。

大丽花盆栽生产技术


大丽花又名大理花,为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其品种繁多,花形多变,色彩丰富。我国栽培大丽花始于19世纪末,目前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栽培较盛,其中甘肃矮种大丽花较为著名,一些地区矮生盆栽大丽花已开始规模化生产。

植物学特性

大丽花地下具肉质块根,茎光滑直立,中空。单叶对生,多羽状深裂,极少数为单叶。头状花顶生,直径5至35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由中心的管状花和外围的舌状花组成。舌状花色彩多变,有红、紫、白、黄、橙等色,管状花常为黄色。花期6至10月。花朵特征与瓣形变化是品种鉴定的主要依据。

大丽花为异花授粉植物,四季均可开花,以秋后开花最盛。外轮之舌状花雌蕊较先成熟,因多数无完整胚珠,不易结实;内轮的管状花两性,发育由外向内渐次成熟,同一管状花则雄蕊较雌蕊早熟2至3天。因而除单瓣型、环领型、复瓣型品种外,未经特殊处理和人工授粉,多数不易结实。瘦果长椭圆形,种子黑褐色,果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生态习性

大丽花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温为10℃至25℃,高于30℃则生长不正常,开花少。温度低于0℃,易发生冻害。块根贮藏以3℃至5℃为宜。大丽花对水分比较敏感,不耐干旱又怕积水。喜充足阳光,但忌强光直射,需适当遮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混合基质为好。

繁殖方法

一、分株繁殖发芽前将贮藏的块根分割,要注意带根颈部的发芽点,不带发芽点的不能形成新植株。分株时每个块根需带芽点1至2个,操作时勿伤幼芽。

二、扦插繁殖露天春秋季扦插,在温室内四季均可。从健壮母株上剪取嫩枝,保留2个节,每段7厘米左右,至少要有一个健壮腋芽或顶芽。以蛭石或粗沙为插床基质,插后经常喷水,遮阴60%,约30天可生根,40天上盆,上盆90至110天后可开花。

栽培管理

一、苗期管理上盆扦插生根的大丽花苗,长到8至10厘米高即可上盆。基质用腐叶土、河沙、有机肥按3∶1∶1配制。

浇水苗期浇水要适当,不宜过多,以防徒长。阴雨天蒸发量少,应少浇;晴天或干热夏季,蒸发量大,每天除浇水外,还需叶面喷水1至2次,同时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温度与通风苗期最适的生长温度是日温22℃至28℃,夜间12℃至16℃。白天暖和、夜间凉爽有利于大丽花的生长发育。为保证幼苗生长健壮,必须防止幼苗徒长,白天应适当加强通风。

二、盆栽管理温度大丽花喜凉爽环境,生长适温为10℃至25℃,若温度高于30℃,则生长不正常,花少而小。昼夜温差在10℃左右可使植株矮壮,生长开花更为理想。因此,在温室生产时,除了要保持生长适温,还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

光照大丽花喜光,充足阳光可使其茎叶生长健壮,开花多而色彩鲜艳。但夏季强光直射会使叶片粗糙而无光泽,甚至黄叶、干边,因此应使其在上午充分见光,中午和下午遮光50%左右。

浇水大丽花对水分敏感,不耐干旱,怕积水,雨季大量降水,对室外盆栽大丽花生长极为不利,往往受涝死亡。浇水量大小,可影响植株高矮决定,在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量。夏季每天向叶面喷水1至2次,同时向地面喷水,以保持60%空气湿度。

富硒大蒜生产技术


大蒜是人们喜食的佐餐佳品,它具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生理作用,经常食用大蒜,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多种疾病。大蒜的这些生理作用,与其含有较多的硒有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大蒜的含硒量,对于提高大蒜的食疗价值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提高大蒜的附加值,增加大蒜的出口,为农民增收都具有显著的意义。本文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一下富硒大蒜的生产方法,供大家参考。

土壤有效硒含量。土壤有效硒含量水平反映土壤供硒能力的高低,它与土壤全硒含量、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壤PH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随着PH的提高和土壤质地的由粗到细,土壤有效硒含量提高。我省大蒜主产区土壤有效硒含量平均为9.5微克/千克,一半以上土壤硒的供应比较低,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补充土壤供硒水平,对生产富硒大蒜是非常必要的。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常用的含硒肥料。生产中常用的硒肥有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可以到化工商店或化学试剂商店购买。

硒的使用方法。生产富硒大蒜常用的施硒方法主要有叶面喷施、土壤施硒和浸种三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喷施。在采收前一个月,将硒酸钠配成100毫克/千克的浓度,每亩施纯硒量5克,均匀喷洒在大蒜叶面,一般可增产大蒜10%左右,大蒜硒的总含量由0.072毫克/千克提高到15毫克/千克,硒明显富集。

土壤施硒。大蒜播种前,每亩施用硒酸钠13克,结合其他基肥,均匀施在播种沟内,一般可增产大蒜15%左右,大蒜总硒含量可以提高到12毫克/千克,具有明显的增产富硒作用。

浸种。用100毫克/千克的硒酸钠溶液,在播种前浸种12小时。大蒜产量一般提高10%,大蒜总硒含量提高到3毫克/千克。

注意事项。硒的使用量要控制准确,过多将产生毒害作用,过少则起不到富硒的作用;喷施和土施的时候,一定要均匀;喷施选择晴天上午9时以前,下午5时以后使用,喷后遇雨应补喷。

矮紫薇盆栽生产技术


矮紫薇盆栽生产技术

1繁殖

1.1播种繁殖。于每年的10-11月份,从成年植株上采下朔果,使其风干开裂,翌年2月-3月播种。每平方米可撒播种子2000粒左右,播种后用细土盖住种子,苗床用薄膜覆盖,10余天后,种子即开始发芽出土,待真叶长出后揭开薄膜,白天若阳光太强,还应适当遮阳。当幼苗长至10厘米高以上,即可将苗移栽上盆。

1.2扦插繁殖

1.2.1硬枝扦插。春季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于萌动前进行。在背风向阳处做畦,插条长8-10厘米,并用刀将插穗下部修成马蹄状,然后将插穗插在沙质苗床上,扦插后浇透水,罩薄膜保温保湿,在光照强时适当遮阳,白天适时喷雾,经20-30天可生根,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

1.2.2嫩枝扦插。夏季剪取当年生枝条10厘米左右,上面保留3-4片小叶。在沙壤土上开沟,株行距为3厘米×6厘米,插入土壤5厘米左右,浇透水,罩薄膜保湿并遮阳,经常向枝条喷水和适时浇水,以防枝条缺水、土壤干燥。15天左右即可生根,成活率可达95%以上。

2栽培管理

2.1栽植。矮紫薇性喜阳光,盆土以肥沃的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为佳。用盆大小视植株大小而定,一般口径15厘米左右的花盆即可满足3年生植株的生长需要。所需肥料以腐熟的饼肥为主,开花前每周喷施1次0.1%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使花大、色艳。

2.2整形。春季进行修剪,每个枝条选留2-3个健壮芽,其余抹去。在6-7月,植株基本都会现出花蕾,但开花对幼苗生长有影响,因此要及时抹蕾以利其进一步萌发生长,这样的植株生长到第2年,不仅株形丰满,而且花多色艳。若有意延长花期,可将首次花蕾的枝梢短截,以后多增加光照,并加大肥水,待30天左右即可重新现蕾、开花。

2.3病虫害防治。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几乎不用施药。

瓜叶菊生产技术


瓜叶菊为菊科千里光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加那利群岛。性喜冷凉通风,不耐高温和酷寒,好肥,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花有蓝、紫、紫红、紫蓝、粉红、白和复色等,花朵布满盆面,高雅华贵,是春季最常见的花卉之一。笔者多年从事瓜叶菊的种植,现将其从播种到上市的生产要点与读者交流。

一、生产基本资料

1.栽培条件最好在温暖的室内。

2.环境空间相对湿度70%左右,浇自来水即可。

3.必要的设施设施要求:可供加温的地点。栽培设施:玻璃温室或塑料薄膜大棚。栽培管理器材:消毒器。生产1000盆成品需要面积:用直径15厘米塑料盆培育时约需110平方米。

二、育苗

1.品种的选择笔者培育的品种为‘彩星’(大花系)。

2.育苗方法箱播移植育苗。箱播移植育苗的基本事项:播种时间为8至9月,育苗箱规格45×34厘米。培育1000盆所需育苗箱为2个。播种方法可采用撒播,播后无须覆土。发芽适温和日数:发芽适温为15℃至20℃,播后6至10天发芽。一定要注意保持湿度,受日照50%至70%,忌强光直射,以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为佳。

3.假植及方法当有3至4片真叶时开始假植,假植培养土用田土、牛粪、泥炭土和河沙混合,比例一般为2∶2∶3∶1,pH值为6.0至6.5。配好的培养土用蒸气或溴甲烷进行消毒,挖苗时不要伤根,剔除生育不良的苗,株行距6×6厘米。将根理顺向下伸直,植后不用覆盖。假植后20天内用遮阴网遮光,预防立枯病、夜盗蛾等病虫害。

三、换盆定植及后期管理

1.换盆定植从假植盆中连土将苗取出,带土植入直径15厘米的定植盆中。

2.定植后的管理定植后充分灌水,以后根据干湿情况适当浇水。保持最低温度8℃,通风换气,追肥,疏盆,无需遮光。

四、上市前的准备及善后1.准备除去黄化叶,充分灌水,封套装箱出货。植株开3至4朵花时为最佳上市期。2.善后清理收拾清理花盆,继续进行商品化栽培,部分留作母株培育。

当前茶叶生产技术要点


新春伊始,茶季将至。根据我市茶叶生产新情况,在技术上应把握几个要点:

1、选择良种,注重纯度。新种茶园宜选择铁观音、丹桂、本山、八仙茶、白芽奇兰、金萱等品种。在引种定植前要严把纯度关,定植成活后应请有实践经验人员再检查一遍,及时去杂补优。

2、因地制宜,掌握密度。近年来,我市茶区主要采取两类种植密度。少数县份低山茶园和山垅田采用60008000株/亩的密度;大部分茶区采用双行条植、30005000株/亩左右的密度。根据茶区目前的肥水管理条件和兼顾长短期效益的实际,不宜提倡过高密度种植模式。上述第一种类型较高密度的茶园,应重视增施有机肥或客土,以增强生产后劲,保证茶叶品质。

3、合理修剪,调节产期。春茶是茶叶生产的首季,采茶集中度高,常遇不良气候。各地可小面积试验,于3月中旬左右轻修剪,推迟部分茶园开采期,提高适时采制好茶的比重,增加收入。

4、加强宣传、培训,推广新技术。围绕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茶农的质量、标准意识。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新技术,提高名优茶产出率。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台(外)资企业、流通大户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大做强漳茶品牌,拓宽市场,防范风险。

《高山杜鹃盆花生产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盆摘植物种植技术”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