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类植物全年养护措施。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云南莠竹Microstegium yunnanense R. J. Yang》,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中文学名云南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yunnanenseR.J.Yang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多年生蔓性草本。秆高1米以上,下部横卧地面,节处生根,节部密生柔毛。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性草本。秆高1米以上,下部横卧地面,节处生根,节部密生柔毛。叶鞘短于节间,被疣基长柔毛,顶端向上延伸成三角形耳状物;叶舌质厚,长1-2毫米;叶片披针形,长约15厘米,宽1-1.5厘米,下面贴生柔毛,边缘粗糙,顶端尖,基部具有长1-2厘米的叶柄。总状花序长6-10厘米,10余枚互生于长约5厘米之主轴上,形成伞房状圆锥花序,主轴与紧接花序以下的部分秆无毛;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短于其小穗,压扁,上部稍膨大,两侧边缘具纤毛;无柄小穗长约5毫米,基盘具短柔毛;第一颖长圆形,宽约1.2毫米,背部中央具纵沟,有8脉,表面散生颗粒状突起,边缘内折成明显二脊,先端稍有翼,边缘粗糙;第二颖等长于小穗,顶端尖,中脉成脊,粗糙,边缘具纤毛;第一外稃稍短于颖,含3枚雄蕊;第二外稃长约3毫米,边缘具纤毛,芒自其中部二裂片间伸出,长约1厘米,棕色,扭转,中部膝曲;雄蕊3,花药长约3毫米;柱头2。颖果椭圆形。有柄小穗稍小,长4-4.5毫米,第一颖具7脉,粗糙,边缘具纤毛;第二颖上部贴生徽毛,芒长6-8毫米。花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昆明;生于海拔2100米的路边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西山。

精选阅读

大穗莠竹Microstegium dilatatum Koidz


    中文学名大穗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dilatatumKoidz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一年生草本。秆膝曲上升,高50-80厘米,直径约2毫米,质地较硬。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膝曲上升,高50-80厘米,直径约2毫米,质地较硬。叶鞘边缘与鞘口密生纤毛;叶舌长约1毫米,先端钝圆,背面密生细毛;叶片长7-8厘米,宽约1厘米,两面伏生柔毛。圆锥花序由3-5枚总状花序在秆顶排列近指状;小穗同形,小穗柄略长于小穗;总状花序轴纤细,边缘具纤毛;无柄小穗长4.5-5毫米;第一颖薄革质,线状披针形,具2脊,脊生短纤毛;第二颖三角状披针形,背部具脊,顶端尖;第一外稃长1-1.5毫米;第二外稃线形,纸质,长约1毫米,具长约3.5毫米的芒;第二内稃膜质,披针形,长约1.5毫米。颖果圆柱形,长约1.5毫米,长为果体的1/2。花果期在秋冬季。

产地分布:

产于台湾阿里山;生于林下草地。也分布于日本及印度。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嘉义县。

法利莠竹Microstegium fauriei (Hayata) Honda


    中文学名法利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fauriei(Hayata)Honda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一年生草本。秆下部匍匐,节处生根并分枝,高50-80厘米,直径约1.5毫米。叶鞘短于其节间,被毛;叶舌长约0.4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5厘米,宽3-4毫米,上面生疣基柔毛。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下部匍匐,节处生根并分枝,高50-80厘米,直径约1.5毫米。叶鞘短于其节间,被毛;叶舌长约0.4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5厘米,宽3-4毫米,上面生疣基柔毛。总状花序长约8厘米,4-5枚近指状排列于秆顶;总状花序轴节间细长,等长或稍长于其小穗,下部具纤毛;无柄小穗长4(-4.5)毫米,基盘具短毛;第一颖薄革质,顶端具2齿裂,背部有凹沟,二脊上半部具较长纤毛;第二颖背脊具硬纤毛,顶端延伸成长约1毫米的短芒;第二外稃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2裂,生有短毛,芒自裂齿间伸出,长20-25毫米,稍曲折,微粗糙;第二内稃长约1.5毫米,有裂齿;雄蕊3枚,花药长约1.5毫米;鳞被2,长约0.4毫米,具2叉状脉纹。有柄小穗与无柄小穗相似或稍短;小穗柄长约2毫米,具纤毛,下部毛较长,向上毛变短且较少。染色体2n=40(Chen,Hsu,1962)。花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我国台湾特产;生于中山区林地,大多连片成群。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嘉义县阿里山。

本种提示:

本种以小穗较长、总状花序轴细长,长于其小穗而有别于短轴莠竹M.glaberrimum(Honda)Koidz.。其小穗先端具长约1毫米之短芒,第二外稃之芒长达25毫米,因而又区别于膝曲莠竹Microstegium(Hayata)Honda。

二芒莠竹Microstegium biaristatum (Steud. ) Keng


    中文学名二芒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biaristatum(Steud.)Keng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一年生蔓生草本。秆基部匍匐地面,节处生根并向上分枝,高30-80厘米,光滑无毛。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草本。秆基部匍匐地面,节处生根并向上分枝,高30-80厘米,光滑无毛。叶鞘无毛或边缘有纤毛;叶舌紫色,长1-2毫米,背部生短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4-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无毛或上面疏生柔毛。总状花序3-5枚,长5-7厘米,呈指状排列于秆顶,草黄色;总状花序轴节间长约3毫米,小穗柄长约2毫米,边缘皆具纤毛;无柄小穗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基盘毛长约1毫米;第一颖背部中央具一纵沟,顶端有2微齿,两脊中上部疏生纤毛,脊间具2-4脉;第二颖具3脉,脊上具纤毛,先端延伸成长2-4毫米的短芒;第二外稃长约0.5毫米,先端2微齿间伸出细芒,芒长15-20毫米,稍扭转;第二内稃长约0.8毫米;雄蕊3,花药长1-1.8毫米。有柄小穗稍小于其无柄小穗。花果期夏秋季。

产地分布:

产于台湾、广东;生于阴湿草地。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

植物图片:

日本莠竹Microstegium japonicum (Miq.) Koidz


    中文学名日本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japonicum(Miq.)Koidz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一年生蔓生草本。秆高约50厘米,节稍膨大,膝曲,无毛,下部节生根,有分枝。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草本。秆高约50厘米,节稍膨大,膝曲,无毛,下部节生根,有分枝。叶鞘短于其节间,长2-4厘米,边缘与上部具疣基柔毛;叶舌截平,长约0.2毫米;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6-12毫米,平滑无毛,顶端尖,边缘微粗糙,基部圆形。总状花序长4-6厘米,4-5枚互生于长2-3厘米的主轴上,平滑无毛;总状花序轴节间长4-5毫米,每节着生一短柄和一长柄小穗,短小穗柄长1.5毫米,长小穗柄长约3毫米,无毛或上部微粗糙;小穗同形,长3.5-4毫米,第一颖宽约1毫米,披针形,背部扁平,平滑无毛;脊微粗糙,顶端尖,基盘具短毛;第二颖舟形;芒自第二外稃顶端伸出,长约1厘米。花果期6-9月。

产地分布: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生于林缘沟边、山坡路旁。也分布于东亚地区。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刚莠竹Microstegium ciliatum (Trin.) A. Camus


    中文学名刚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ciliatum(Trin.)A.Cam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多年生蔓生草本。秆高1米以上,较粗壮,下部节上生根,具分枝,花序以下和节均被柔毛。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生草本。秆高1米以上,较粗壮,下部节上生根,具分枝,花序以下和节均被柔毛。叶鞘长于或上部者短于其节间,背部具柔毛或无毛;叶舌膜质,长1-2毫米,具纤毛;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6-15毫米,两面具柔毛或无毛,或近基部有疣基柔毛,顶端渐尖或成尖头,中脉白色。总状花序5-15枚着生于短缩主轴上成指状排列,长6-10厘米;总状花序轴节间长2.5-4毫米,稍扁,先端膨大,两侧边缘密生长1-2毫米的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约3.2毫米,基盘毛长1.5毫米;第一颖背部具凹沟,无毛或上部具微毛,二脊无翼,边缘具纤毛,顶端钝或有2微齿,第二颖舟形,具3脉,中脉呈脊状,上部具纤毛,顶端延伸成小尖头或具长约3毫米的短芒;第一外稃不存在或微小;第一内稃长约1毫米;第二外稃狭长圆形,长约0.6毫米;芒长8-10(-14)毫米,直伸或稍弯;雄蕊3枚,花药长1-1.5毫米。颖果长圆形,长1.5-2毫米,胚长为果体的1/3-1/2。有柄小穗与无柄者同形,小穗柄长2-3毫米,边缘密生纤毛。染色体2n=40(Celarier,1956;Chen,Hsu,1962)。花果期9-12月。

产地分布:

产于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于阴坡林缘。沟边湿地,海拔达1300米。也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爪哇、马来西亚。

植物价值:

叶片宽大繁茂,质地柔嫩,分枝多,产量大,为家畜的优质饲料。

短轴莠竹Microstegium glaberrimum (Honda) Koidz


    中文学名短轴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glaberrimum(Honda)Koidz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学名:Microstegiumglaberrimum(Honda)Koidz.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禾本目Grami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高约50厘米,膝曲上升,下部节着土生根,直径约1.5毫米。叶鞘具纤毛;叶舌长约1.5毫米,背面贴生微毛;叶片披针形,长约7厘米,宽约7毫米,无毛或基部上面生有少许疣基糙毛。总状花序长5-6厘米,5-6枚在秆顶排列成指状;总状花序轴各节着生一有柄和一无柄小穗,节间短缩,长1.5-2毫米,无毛,先端稍膨大;小穗柄长约1毫米,两侧边缘具纤毛;无柄小穗长3-3.2毫米,第一颖近革质,二脊具短毛,背面中央具纵长凹沟;第二颖三角状披针形,中脉成脊,生纤毛,顶端延伸成长约3毫米之细芒,边缘内卷呈撕裂状;第一外稃线形,膜质,具1脉,顶端延伸成长8毫米之直芒;第二外稃长约0.2毫米,具1脉,顶端具1扭转长约15毫米之芒;第二内稃长约0.5毫米,先端凹缺;鳞被2枚,倒三角形,长约0.5毫米。花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特产于我国台湾;生于林下或森林边缘。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台北阳明山。

多芒莠竹Microstegium somai (Hayata) Ohwi


    中文学名多芒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somai(Hayata)Ohwi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年生草本。秆细弱。多节,下部节上生根并向上分枝,高30-60厘米,直径约1毫米,无毛或被微毛。叶鞘长1-5厘米,边缘具纤毛,鞘口生柔毛;叶舌短,长0.2-0.5毫米,背面生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3-6毫米,两面无毛,边缘微粗糙。总状花序长3-6厘米,3-5枚互生于长约1.5厘米之主轴上而略成指状排列;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细弱。多节,下部节上生根并向上分枝,高30-60厘米,直径约1毫米,无毛或被微毛。叶鞘长1-5厘米,边缘具纤毛,鞘口生柔毛;叶舌短,长0.2-0.5毫米,背面生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3-6毫米,两面无毛,边缘微粗糙。总状花序长3-6厘米,3-5枚互生于长约1.5厘米之主轴上而略成指状排列;总状花序轴节间纤细,无毛,长4-5毫米,径约0.3毫米,每节着生一长柄和一短柄小穗,短柄长约1(-1.5)毫米,长柄长2.5-3毫米;小穗披针形,长4-4.5毫米,宽约0.7毫米,基盘毛长约为小穗的1/3,第一颖薄革质,背部扁平无毛,微粗糙,具明显的3脉,二脊粗糙,顶端渐尖成长约0.5毫米的二齿裂;第二颖微粗糙,边缘薄膜质,内折,具丝状柔毛,顶端2齿间伸出长约2毫米之芒;第一外稃膜质,线状披针形,具1脉,顶端延伸成长达10毫米之直芒;第二外稃长约2毫米,顶端具长约15毫米之细芒,第二内稃不存在;雄蕊2枚,花药长0.6-0.8毫米。花果期秋冬季。

产地分布:

产于安徽黄山及福建、台湾;生于山地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台湾台北县。

膝曲莠竹Microstegium geniculatum (Hayata) Honda


    中文学名膝曲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geniculatum(Hayata)Honda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一年生蔓生草本。秆高达1米,直径约1毫米,较细弱,基部匍匐节上生根,具分枝,节密生短毛。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草本。秆高达1米,直径约1毫米,较细弱,基部匍匐节上生根,具分枝,节密生短毛。叶鞘短于其节间,边缘及鞘口具纤毛;叶舌长约2毫米,顶端钝,背面贴生微毛;叶片长10-20厘米,宽5-10毫米,两面密生短毛,边缘粗糙,基部狭窄。总状花序长7-8厘米,细弱;总状花序轴节间细长,无毛,等长或较长于小穗;无柄小穗长3.5(-4.5)毫米,基盘具短毛;第一颖披针形,顶端渐尖,有2微齿,脊上疏生短硬纤毛,脊间有不明显之2脉,背部扁平或凹陷;第二颖舟形,中脉具硬纤毛,顶端具小尖头或有长约3毫米之短芒;第一外稃不存在;第二外稃极小,长约0.3毫米,具一长约15毫米的细直芒;第二内稃较大,长圆形;雄蕊3枚,花药长约1.5毫米。颖果纺锤形,长约2.5毫米。有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小穗柄长2-3毫米,下部边缘具纤毛。花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生于林下阴湿处或小河溪边。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台湾阿里山。

硬毛箬竹Indocalamus hispidus H. R. Zhao et Y. L. Yang


    中文学名硬毛箬竹拉丁文名Indocalamus hispidus H.R.ZhaoetY.L.Yang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亚科竹亚科族北美箭竹超族属箬竹属种硬毛箬竹

硬毛箬竹(学名:IndocalamushispidusH.R.ZhaoetY.L.Yang)是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生于山坡路旁

形态特征

竿高1-2(3.5)米,直径3-10(12)毫米,全竿计8-13节;节间圆筒形,在分枝一侧则微扁,最长者长30-35厘米,最短者长10-15厘米,鲜时绿色,有白粉,被红棕色伏贴疣基刺毛,尤以节间上部为多,毛脱落后在竿面留有印痕,竿壁厚2.5-4毫米;竿环平;箨环略高,有箨鞘残留的木栓环;竿上部每节分1枝,稀可2枝。箨鞘短于节间,厚革质,紧抱竿,黄绿色,并密被红褐色伏贴疣基刺毛;箨耳和鞘口繸毛俱缺;箨舌高1-3毫米,截平形,无毛;箨片直立,以后可外翻,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0.6-3厘米。叶耳和繸毛皆不存在;叶舌高1.5-3毫米,无毛;叶柄长0.5-1厘米;叶片长椭圆形,先端短尾尖,长11-28厘米,宽4-6.5厘米,干时呈波状曲皱,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灰绿色,被短柔毛及苍白色微小的乳头状突起,次脉8-15对,小横脉方格状。圆锥花序未成熟者长9-20厘米许,下部托有长9-15厘米、宽2-3厘米的叶片,分枝直立,花序主轴与分枝皆被白色长柔毛;小穗被短毛,灰紫绿色或灰绿色,几呈圆柱形,含4-5朵小花;小穗轴节间密被白色绒毛;第一颖长仅为第二颖长的2/3,通常具3脉,先端具芒尖,第二颖通常具5脉,小横脉明显,先端亦具芒尖;内箨具2脊,被短柔毛,长为外箨的1/4(未发育)。果实未见。笋期7-8月,花期8月中旬。

分布范围

产四川东部。海拔1600—1900米。模式标本采自丰都县七耀山林场冷箐山丫口。

主要价值

观赏:箬竹叶大、植株矮小、常绿、姿态优美,是理想的庭院观赏和园林绿化竹种(可丛植、片植等)。同时,它还与枪刀竹、水竹、石竹等灌丛植被构建小径竹群系或作为优势种群构建垂直结构完整(灌木层)的群落体系。另外,箬竹亦适合庭院栽培和盆栽。

传统应用:利用箬竹叶作铺垫经过蒸煮而成的箬叶芝麻糖细卷,是泰州传统名点,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闻名遐迩。另外,还可将饺子、包子、花卷、馒头等置于箬竹叶上蒸煮,芳香诱人,风味独特。传统上还利用箬竹叶良好的防潮、防风、防腐蚀等特性,做船篷覆盖、搭工棚、编斗笠、编衣等。粽子是中国人在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据统计,粽子的销量每年都以10%的速度同比上升,作为粽子的包装物,箬竹叶也同样递增。仅稻香村一家每年生产粽子就要消耗20t左右的粽叶。日本亦有利用箬竹叶包裹寿司的习惯。

食用:箬竹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免疫活性多糖,对S-180的抑瘤率达到99.6%,消瘤数达7/9。由箬竹叶生产的多糖饮料,绿色天然、口感独特、香甜适度,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天然绿色添加剂:箬竹叶经水蒸气蒸馏、萃取、干燥、蒸馏后,可得到淡黄色挥发性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再经过加工处理,可生产出作为天然绿色饮料的添加剂。箬竹酒:利用箬竹叶及其他原料,采取综合提取技术,制造的箬竹酒,不仅气味青香,而且因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糖物等,具有营养保健之功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两季采用成丛挖取母竹进行分株,修剪下部枝叶,勿伤鞭芽、鞭根,多带宿土移植于盆中,压紧、浇水保湿。新笋发生后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置于阴湿处,待新芽萌发后,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种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

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栽培技术

挖穴埋鞭: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削山松土: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营造纯林: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云南蒲桃Syzygium yunnanense


    中文学名云南蒲桃拉丁文名Syzygiumyunnanense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桃金娘目科桃金娘科属玫瑰木属种云南蒲桃分布区域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

云南蒲桃(学名:Syzygiumyunnanense)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620米至1,260米的地区,多生在中海拔森林里,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15米;嫩枝压扁,有浅槽,干后灰白色。叶片革质,阔披针形至椭圆形,长10-21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干后褐绿色,无光泽,有多数微小腺点,下面与上面同色,多腺点,侧脉10-13对,以45度开角斜向上,离边缘3毫米处互相,结合并形成边脉,侧脉间相隔8-13毫米,网脉明显;叶柄长1-1.5厘米。

圆锥花序顶生,有时生于无叶老枝上,常2-4枝丛生,长3-6厘米,总梗长2-4厘米,圆形,褐色;花无梗,1-3朵簇生;萼管倒圆锥形,长2.5毫米,上部扩大,萼齿不明显;花瓣分离,近圆形,长3毫米;雄蕊极短,长1-1.5毫米,花药干后灰白色;花柱长2毫米。未成熟果实球形。花期5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620米至1260米的中海拔森林里。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带。

变种区别

本种近似香胶蒲桃S.balsameumWall.,但花序顶生,花无柄。

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 (Nees ex Steud. ) A. Camus


    中文学名蔓生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vagans(NeesexSteud.)A.Cam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多年生草本。秆高达1米,多节,下部节着土生根并分枝。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高达1米,多节,下部节着土生根并分枝。叶鞘无毛或鞘节具毛;叶片长12-15厘米,宽5-8毫米,顶端丝状渐尖,基部狭窄,不具柄,两面无毛,微粗糙。总状花序3-5枚,带紫色,长约6厘米,着生于无毛的主轴上;总状花序轴节间呈棒状,稍短于小穗的1/3,较粗厚,边缘具短纤毛,背部隆起,无毛;无柄小穗长圆形,长3.5-4毫米;基盘具长约1毫米的柔毛;第一颖纸质,先端钝,微凹缺,脊中上部具硬纤毛,背部常刺状粗糙;第一颖膜质,稍尖或有小尖头;第一小花雄性,花药长约2毫米;第二外稃微小,卵形,长约0.5毫米,2裂,芒从裂齿间伸出,长8-10毫米,中部膝曲,芒柱棕色,扭转;第二内稃卵形,顶端钝或具3齿,无脉,长为其外稃的2倍;雄蕊3,花药长2-2.5毫米。有柄小穗与其无柄小穗相似,但第一颖脊上粗糙而无毛。染色体2n=80(MehraK.L.,1963)。花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产于广东、海南、云南;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林缘和林下阴湿地。也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爪哇、马来西亚。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植物图片:

荏弱莠竹Microstegium delicatulum (Hook. f.) A. Camus


    中文学名荏弱莠竹拉丁文名Microstegiumdelicatulum(Hook.f.)A.Camus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目禾本目Graminales科禾本科Gramineae亚科黍亚科Panicoideae族高粱族Trib.Andropogoneae亚族甘蔗亚族Subtrib.Saccharinae属莠竹属Microstegium

一年生草本。秆高约50厘米,下部匍匐地面,膝曲上升,具分枝,细弱。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高约50厘米,下部匍匐地面,膝曲上升,具分枝,细弱。叶鞘平滑;叶舌短;叶片线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5-8毫米,顶端渐尖,基部狭窄,边缘平滑,两面贴生细毛,中脉较细。总状花序长2-3厘米,苍绿色,细弱,直立,宽1-1.5毫米,3-5枚着生于秆顶呈伞房状;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长约2毫米,下部扁平,边缘具纤毛,上部扩大成棒状,顶端截平;无柄小穗长2-2.2毫米;基盘具长约0.2毫米之白色短毛;第一颖长圆形,宽约0.7毫米,背面中央具凹槽,间脉不明显,贴生微毛,先端钝圆,边缘具纤毛;第二颖舟形,顶端尖;第一外稃不存在;第二外稃极小,伸出与小穗近等长之芒,芒外露之膝曲部分长1-1.5毫米;雄蕊3枚,花丝短;柱头自小穗顶端伸出。有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花果期10-12月。

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耿马;生于海拔600米之季雨林缘草地。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云南莠竹Microstegium yunnanense R. J. Yang》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竹类植物全年养护措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