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新几内亚凤仙的组织培养》,希望您喜欢!

凤仙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新几内亚凤仙是凤仙花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它花色丰富,四季开花,花期长,叶色独具特色,作为周年供应的时尚盆花,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它的传统繁殖方法是通过播种繁殖,但播种繁殖需要恒定的温度,而且种子价格比较昂贵,发芽率低。近年来,用无性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既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大量的优质脱毒苗,又可避免因常规无性繁殖而导致的种性退化。具体可用新几内亚凤仙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离体快速繁殖。

材料与方法

试材处理

从新几内亚凤仙植株上剪取带有腋芽的嫩梢,去掉叶,先用自来水冲洗10分钟,再用洗洁剂溶液洗涤1-2次。在无菌条件下,依次用70%的酒精浸泡30秒钟,2%的次氯酸钠浸泡12分钟,无菌水冲洗3-5次。最后将处理好的嫩梢切成每个节间约0.5cm长的带芽茎段接种在预制好的初代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

分化培养基的选择

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设置BA0.5、1.0、1.5、2.0mg/L,NAA0.2、0.4、0.6、0.8mg/L各4种浓度,共16个组合。筛选分化培养基中BA和NAA最佳组合,3次重复。各培养基组合均加入蔗糖3%-4%,琼脂6-8g,Ad30mg/L,调PH值为5.8。

生根培养基的选择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IBA0.3、0.6、0.9、1.2、1.5mg/L5种浓度,摸索最佳生根条件。各培养基均加入蔗糖2%-2.5%,琼脂6-8g,调PH值为5.8。

继代培养

新接的外植体约30天萌发成苗,苗高2-3cm时,将小苗剪成0.5cm长带芽茎段,放入分化培养基中继代培养。生根培养

小苗高3cm左右时,从基部剪下,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小苗移栽

小苗生根培养根长达2cm时,进行移栽,先移入温室中炼苗1-2天,温室中培养2-3周后上盆。

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的BA和NAA组合对新几内亚凤仙分化出苗的影响以MS作基本培养基,4种浓度BA和4种浓度NAA组合,对新几内亚凤仙出苗影响。

结果表明:芽的增殖和嫩梢的增长不仅取决于BA、NAA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二者相对比例。浓度最大BA/NAA条件下,繁殖系数17达最大,而且嫩梢生长度也达到最大1.23,浓度最小BA/NAA条件下,繁殖系数、嫩梢长度之比为10/0.67,二者绝对值处于中间状态。综合芽的形成和嫩梢生长两种情况看:高浓度的BA(1.5-2.0mg/L)与NAA配合时,嫩梢生长较正常,平均株高1.09cm,增殖倍数为14,较低浓度的BA(0.5-1.0mg/L)与NAA配合时,繁殖系数为8.9,平均株高为0.68cm,长势不良,实验条件下以BA2.0mg/L+NAA0.2mg/L效果为最佳。不同浓度的IBA对生根的影响

以MS为基本培养基,5种浓度IBA条件下生根效果见表2。结果表明:开始生根天数随IBA浓度加大而缩短,IBA浓度从0.3-0.9mg/L范围内,随浓度加大,生根率、每株根数增加,超过0.9mg/L,生根率下降。且多形成粗大根,产生愈伤组织或从愈伤组织上再生根。实验条件下,以0.9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较快,根系生长正常,根数较多。

小苗移栽

已生根小苗经20天,待根长达2cm时,取出试管苗,洗去根上琼脂,移至透水通气的蛭石中,先在培养室中温度20℃-25℃,相对湿度65%-75%条件下培养2-3周,然后移至散射自然光下炼苗1-2周,最后上盆进入温室,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这期间除了注意保温保湿外,土壤湿度不宜太大,温度以23℃-25℃为好,注意采用杀菌剂保护,避免幼苗腐烂死亡。

结论

MS+BA2.0mg/L+NAA0.2mg/L+Ad30g/L+蔗糖3%+琼脂8g/L,调PH值为5.8是新几内亚凤仙茎段培养较为理想培养基。继代培养天数约为30天左右,繁殖系数可达17,嫩梢生长正常。

在MS+IBA0.9mg/L+蔗糖2.2%+琼脂7g/L,调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新几内亚凤仙试管苗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95.4%,根系发达,植株生长旺盛。

生根两周后的试管苗尚需炼苗2-3天,经培养室移植培养2-3周,自然光下1-2周炼苗可上盆入温室,成活率达95%以上,小苗成活关键是基质选择及温、湿度控制。

延伸阅读

新几内亚凤仙的繁殖要点


新几内亚凤仙的繁殖难度并不高,可以用播种、组培及扦插三种方法。由于组培的成本比较高,所以用扦插法繁殖新几内亚凤仙的比较常见。小编就为你简单介绍一下新几内亚凤仙的扦插及播种繁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了解。

新几内亚凤仙的繁殖难度并不高,可以用播种、组培及扦插三种方法。由于组培的成本比较高,所以用扦插法繁殖新几内亚凤仙的比较常见。小编就为你简单介绍一下新几内亚凤仙的扦插及播种繁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了解。


新几内亚凤仙

1、扦插

易生根,成苗快,花色一致,是目前的主要繁殖方式。扦插的具体方法是:从母株上剪取6厘米左右长的枝条,留4片叶,去除其余叶片插于沙土或蛙石中,用透明塑料袋覆盖保湿,每天透气2次,每次10分钟。在25℃下,10天可生根。也可用水泡枝条使基部生根,生根后上盆置于阴凉处,待恢复生长后逐渐见光。扦插苗成活后不久即可开花。

2、播种繁殖

可用草炭土和沙土按3:1混合后消毒以防止以后幼苗发病,点播种子后覆盖很薄的一层播种基质或蛙石,在25℃下10天可发芽。种苗根系发达,株型紧凑,花更繁茂,但从播种至开花时间较长,通常需4个月。

红豆杉的组织培养


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米,干径达1米。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的端缘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的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常单生于叶腋,雌球花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的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因为红豆杉的树皮有抗癌物质紫杉醇,所以有许多人进入林中来剥树皮,使得红豆杉的数量急剧下降。

红豆杉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材料

较为适宜的组培外植体为新生的嫩枝,取材时间以每年的7、8月份为宜

(二)培养过程

1、愈伤组织诱导用培养基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采用B5或MS的微量元素、有机物和铁盐,外加KNO32500mg/L,NH4NO3825mg/LKH2PO4240mg/L,MgSO4?7H2O370mg/L,CaCl2?2H2O660mg/L。添加的激素种类及数量为NAA0.8-1.0mg/L、BA0.3-0.5mg/L,调PH值为5.8-6.0;琼脂粉和蔗糖用量分别为5.6-6.0g/L和30g/L。配置好的培养基用培养瓶分装,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备用。

2、材料消毒与接种

取新生的嫩枝(带有针叶)放入加有0.02%洗洁精的自来水中浸泡10分钟,浸泡过程中需经常搅动,浸泡结束后用自来水冲洗10分钟以上。将嫩枝转入一干净的三角瓶中。

以下所有操作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首先往三角瓶中加入75%的酒精,加入量应为嫩枝体积的10倍以上,浸泡杀菌30-60秒,倒掉酒精,用无菌蒸馏水年漂洗一次;再将嫩枝转入事先已高压消毒的三角瓶中,加入15倍与嫩枝体积的0.1%的升汞溶液,浸泡杀菌5-8分钟,浸泡过程中要不断摇动,以使升汞与嫩枝充分接触。为了达到彻底杀菌的效果,有人建议在升汞溶液中加入0.02%的表面活性剂,这样可能更好一些,但要相对缩短杀菌时间。倒掉升汞溶液,用无菌蒸馏水冲洗4-6次,每次1-2分钟,以彻底除去升汞。将嫩枝从三角瓶中分批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去材料表面的水分,将嫩枝切成0.5-0.8CM的小段,并切取部分针叶,嫩枝切段和针叶同时用作外植体,接种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接种时要让针叶的腹面接触培养基,嫩枝的植物学近地端接触培养基。注意用过的升汞溶液和冲洗液不要到处乱倒,以防重金属污染。将接种好的培养物放置于培养室中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0h/d。

3、愈伤组织诱导

红豆杉嫩枝和针叶在培养基上2-3周后即开始形成愈伤组织,约4-5周愈伤组织直径可达1-2CM。不同种的红豆杉和不同的外植体之间形成愈伤组织的比率、时间早晚和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南方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的嫩枝切段出愈较快,出愈率分别为89%和70%,针叶出愈较慢,出愈率也较低,分别为36%和15%;普通红豆杉出愈较慢但出愈率较高,嫩枝和针叶的出愈率分别为94%和30%。愈伤组织开始时为灰白色,随着愈伤组织的增大,先期形成的愈伤组织颜色由灰白色变为棕色,这可能预示着愈伤组织在逐渐发生褐变,因此要及时给予注意,尽量保持较低的培养温度和经常更换培养基。当愈伤组织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即可转入液体进行悬浮培养。

4、细胞悬浮培养与继代

利用愈伤组织而不是用小苗或大树来生产提取紫杉醇,是一条正在探索的途径,如果成功则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红豆杉资源不足的矛盾。因此,通过嫩枝和针叶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不需要进行芽分化的诱导,而是将愈伤组织直接转入细胞悬浮培养。具体做法是将从嫩枝和针叶上产生的愈伤组织取下来直接转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所用培养基与上述诱导培养基相同。在初次将愈伤转到液体培养基即可适当加入少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加快愈伤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或小细胞团。

在初次悬浮培养阶段可用50ml的小三角瓶,每瓶加10ml液体培养基,放入愈伤组织,在20-23℃的摇床上振荡培养,光照条件与普通培养相同。每周需要更换一次培养基,更换时用5-10ml的平头移液管将三角瓶中的愈伤组织、单个细胞或细胞团过滤出来,直接转到新鲜的培养基中即可。在悬浮培养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每一瓶中愈伤组织、细胞团生长的情况,挑选生长速度最快和特征最好的作为继代的材料,毫不可惜的丢掉那些不好的(生长缓慢、颜色不正等)材料,这样经过几代的选择,就可以挑出符合理想的材料,作为悬浮系进行扩增培养。

用植物组织培养这种先进的培养方法,能够迅速、大量的生产出目前人类急需的红豆杉,能够为癌症的治疗提供很大的方便,社会以及积极效益都非常的明显。

玫瑰的组织培养技术


玫瑰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不但具有一定的园林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玫瑰常规以分株、压条、扦插等方法繁殖,繁殖率较低。现甘肃省庆阳县有一玫瑰生产基地开展研究建立玫瑰的快速繁殖体系,并为玫瑰的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以甘肃省陇东学院校园内栽培的玫瑰为材料。

2、研究方法:以MS或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IAA、IBA、NAA等,蔗糖3%(为了降低成本,蔗糖均用市售白砂糖代替),琼脂0.35%,pH5.8,培养温度为25℃,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光照强度约1500lx。将启动培养基上腋芽长出的无根苗剪成单芽茎段,转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产生;不定芽继代周期为5周,增殖培养时将不定芽块切割成小芽块转至增殖培养基中,每100毫升培养瓶中接种3个芽块;生根前将较弱的无效苗转人壮苗培养基中促使苗健壮;生根培养时将高约3厘米左右的芽剪下插入生根培养基,生根苗移栽采用二步法。

1、无性系的建立。2005年6月从该院校园栽培的植株上取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依常规方法灭菌处理后,剪成茎尖和带腋芽茎段,接种于无性系建立培养基上。⒛天后统计实验结果显示,就无性系建立而言,基本培养基MS比1/2MS效果好,在基本培养基中附加每升0.5毫克的6-BA和每升0.05毫克NA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的萌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6.5%,萌芽率为52.9%,且芽生长健壮。

2、不定芽的诱导。将无性系幼茎切成单芽茎段,分别接种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每升1~3毫克的6-BA和每升0.1~0.5毫克的NAA,均可高频诱导产生不定芽,当6BA以较高浓度(每升2~3毫克)与NAA配合使用时,芽诱导率均为100%,产生的不定芽数量多,但茎不伸长,均为叶片,长势弱;较低浓度6-BA(每升1毫克)与每升0.1毫克NAA配合使用,虽然不定芽诱导率下降,但芽长势良好。说明MS附加较低浓度的6-BA与NAA利于玫瑰不定芽诱导与生长。同时发现,诱导产生的包埋于培养基中的不定芽长势最好,可能与其充分吸收营养有关。

3、芽的继代增殖培养及有效苗的产生。将产生的不定芽块切割成小芽丛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6BA每升0.3毫克+NAA每升0.05毫克,继代周期为5周。在此培养基上,玫瑰仍以不定芽方式增殖,且大部分不定芽明显增高,叶片展开,长势较好。每l00毫升培养瓶接种3个芽块(约35个芽),经过一个继代周期培养,芽总数达132个,增殖系数为3.77。其中,高度在3厘米左右,能用于生根的有效苗的比率为43%,将较矮、长势弱的无效苗剪下,转到1/2MS壮苗培养基上,培养20天左右,芽苗明显长高、健壮,叶片舒展,叶色浓绿,可用于生根。

4、激素浓度对生根的影响。将增殖培养基上高度在3厘米左右的芽剪下,与壮苗后的芽一起插人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结果显示,玫瑰为难生根植物,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对玫瑰生根的影响差异较大。培养基中无机离子强度对玫瑰生根有明显影响,无机离子减半(l/2MS)有利于生根。单独附加每升0.2~0.5毫克的IAA、IBA或NAA对根的产生及根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每升0.2~0.5毫克的IAA与每升0.2~0.5毫克IBA配合使用,生根率明显提高,平均为38.6%,且切口端愈伤化程度低,产生的根短而粗壮,利于移栽;IAA、IBA、NAA二者配合使用,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最高达16.3%,产生的根粗壮、数量多,便于移栽成活。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每升IAA0.5毫克+每升IBA0.5毫克+每升NAA0.2毫克。

5、炼苗与移栽。将生根的组培苗在室内打开瓶盖炼苗2~3天后,在自来水中洗净根部培养基,移人珍珠岩苗床,外搭塑料拱棚及遮阳网,控制光照度在5000~10000lx以内,温度在15℃~35℃,湿度在85%以上,每周喷1次10%的MS大量元素营养液,2周后逐渐打开小拱棚,增加光照,4周后,便可进行常规管理。此法移栽,成活率可达94.3%。

试验结果表明,适合玫瑰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每升1.0毫克+NAA每升0J毫克;适合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每升0.3毫克+NAA每升0.05毫克,在此培养基上芽的增殖系数为3.77,可直接用于生根的有效苗的比率为43%;适合芽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AA每升0.5毫克十IBA每升0.5毫克十NAA每升0.2毫克,在此培养基上芽的生根率为76.3%。生根苗炼苗后以珍珠岩作基质,移栽成活率为94.3%。据计算,当增殖系数为3.Ll、生根率为76.3%、移栽成活率为94.3%时,1个芽经1年10代培养,可产生约58万个芽,考虑到生产设施及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如此多的芽不可能一次全部生根,导致无法处理,甚至倒苗。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从第7代开始将高度在3厘米左右43%芽进行生根与移栽,则1年可由1个芽生产3349株商品苗;同样,如果从第8代开始,1年l个芽可生产12,000余株商品苗。这样,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新几内亚凤仙的温室栽培技术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hawkeri)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花色丰富,有红、白、粉以及复色等,色泽艳丽欢快,株型丰满圆整,四季开花,花期长,叶色叶型独特,广泛用于花坛布置、悬垂栽植等。特别是作为周年供应的盆花,在欧美市场颇为流行,市场销售量迅速增加,每年都有新品种出现,不仅花色更加丰富,而且在植株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都有改善。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新几内亚凤仙观赏品种,作为时尚盆花推向市场,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生根苗生产

新几内亚凤仙种子通常很难获得,除杂交一代用种子繁殖外,几乎全部通过扦插繁殖。花卉生产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新几内亚凤仙插穗,但必须保证是不带病虫害的高质量的繁殖材料。

插穗的选择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专门用于剪切插穗。2-2.5cm的带顶芽插条是最佳的繁殖材料,要求带有不超过2片完全展开的叶片和3-4片未完全展开的叶片。最下部叶片以下留1.0-1.3cm茎段,以便能插入基质。扦插密度以插穗叶片不相互覆盖为宜。若切穗已经出现花蕾,应将所有花蕾摘除,或弃置不用。国内进行新几内亚凤仙扦插繁殖时,插穗有时长达6-7cm,甚至超过10cm,造成母株养护困难,浪费繁殖材料。另外较长的插穗成熟度高,可能已经完成了花芽分化,生根困难,且带有各种病虫害的可能性较大,破坏植株生长的整齐度。插穗应随剪随插,若不能及时扦插,则应放在开口袋中,连续喷雾。新几内亚凤仙插穗生根率接近100%,一般不需使用生根素处理。

与扦插有关的所有物品均需保持洁净状态,一切与插穗接触的物品均需消毒。扦插器具可用10%医用消毒剂浸泡60分钟,也可用10%家用漂白剂消毒30分钟。

扦插基质

可以采用多种扦插基质,如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素沙等,但所有基质必须排水良好,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实践证明泥炭土与蛭石按1∶1的体积比混合非常适宜新几内亚凤仙插穗生根。扦插基质可溶性盐含量低于0.75mmhos/cm(EC=0.75ms/cm),pH值维持在5.5至6.5之间。

环境条件

扦插期间光照强度控制在250μmol/m2.s左右。生根以后可将光照强度增大到400μmol/m2.s左右,以提高根的生长速度。白天温度24℃,夜温控制在21℃-22℃。基质温度为22℃-24℃时最适宜生根,最好通过地温加热。如果采用室内全光喷雾扦插,随着天气的不同,喷雾频率从晴天的每15分钟喷雾5秒递减到阴天的每两小时喷雾5秒;夜间没必要喷雾,否则对生长不利。若采用小拱棚扦插,则每天喷雾1-2次,白天适当通风,夜间覆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5-7天形成愈伤组织;10-14天根长达到0.6cm,喷雾频率减至每半小时一次;3-4周后,根长至足够长度,可进行移栽上盆。扦插期间不必施肥。插条根长至足够长度以后应立即移栽上盆,否则将限制根的自由发展。

成品花生产

栽培基质

新几内亚凤仙栽培基质要求排水与通气良好,但其保水性要稍微好于其他花卉的栽培基质,因其所有品种均需要大量水分,不能使其产生萎蔫,保水性较高的基质可以为其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泥炭土和珍珠岩按2-3∶1的比例混合作为栽培基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适量蛭石、发酵树皮、锯木屑或岩棉等。

在配制栽培基质时,用石灰将pH值调至5.8至6.2,每立方米基质可加入过磷酸盐2公斤,并加入少量微量元素复合肥。栽培基质的pH值不能低于5.8,否则容易引起微量元素中毒。

肥水管理

条件较好的温室最好以滴灌的方式提供肥水。在植株冠幅达到栽培容器的边缘以前不要施肥或仅少量施肥,施肥时氮肥与钾肥的浓度大体相当。如果栽培基质中使用了过磷酸盐,则氮钾肥的浓度为150ppm至200ppm,否则施肥时应含有磷50-75ppm。有资料显示,当N肥浓度为12mmol/L(约170ppm)时新几内亚凤仙生长最快。新几内亚凤仙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氮素的吸收量不同,前期对氮素要求不多,但生长后期(40-70天以后)要求有充足的氮肥供应,在其整个生长期内吸收的总氮量为0.5克/株,而且硝态氮(Nitrate-N)的吸收量大于氨态氮(Ammonium-N),过多的氨态氮常导致植株叶片与花蕾脱落。因此管理过程中应以使用硝态氮为主。如果不能每次浇水时都施肥,则应该保证每浇水三次以后施一次营养液,浓度为:N300-350ppm、P100ppm、K300-350ppm。新几内亚凤仙喜欢较低浓度肥料,实践证明营养液电导率(EC)超过1.5mS/cm,植株生长不良。基质盐度太高,叶片窄小而卷曲,不伸展,根系生长受抑制,甚至腐烂,但若肥料缺乏则叶色斑驳。新几内亚凤仙对微量元素比较敏感,微量元素过量导致中毒,使下部叶片或叶缘出现坏死斑,顶梢枯死或腐烂,顶部叶片发育受障碍。新几内亚凤仙镁缺乏症非常常见,可每月施一次硫酸镁加以治疗,浓度为每100L水加硫酸镁600克。肥水管理条件好,新几内亚凤仙植株叶片鲜亮厚实,硬挺伸展,叶面积大,否则叶片薄而皱缩,植株生长缓慢。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和湿度。

温度:上盆后前2-3周,白天温度24℃,夜间温度20℃,之后夜温可降至13℃-18.5℃。如果夜温超过22℃,则会延迟开花。有研究表明,在气温不变的情况下将根区温度增加到24℃,植株干物质产量增加15%-20%,生长速度大幅度增加,因为根区温度升高,提高了根际水气分压,增加了植株对水分的利用率。因此从温度角度考虑,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制约因素是根区(栽培基质)的温度,而不是大气温度,所以在盆花生产过程中,适当提高基质温度有利于其生长。新几内亚凤仙对低温的适应性较一年生花卉(如天竺葵、矮牵牛等)差,夜晚温度低于10℃生长受抑制,低于7℃可能出现冻害。如果白天温度太高,应适当遮荫,并保护植株免受干热风的伤害。新几内亚凤仙会对DIF(温差)作出反映,节间长度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加而增加。有条件的温室可以在白天将室温提高1℃-1.5℃,同时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施肥浓度为1000ppm左右。

光照:新几内亚凤仙喜阳光充足,比何氏凤仙(I.walleriana)能忍受较强的光照,对光周期没有明显反映。光照不足造成叶色斑驳。在冬天和春天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光照。白天中午最低光照为500μmol/m2.s,否则延缓开花。如果光照强度超过1000μmol/m2.s,则应该进行遮光处理。栽培过程中应经常转盆,以使植株均匀受光,以免偏冠。

湿度:生产过程中水分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盆花的质量。新几内亚凤仙有肥厚的肉质茎,体内水分含量可达92%以上,生产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栽培基质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外,必须保证一定的空气湿度,一般空气湿度不低于85%,否则生长受抑制,叶片枯焦失绿,叶片变薄,叶面积、花径减小,品质降低。水分供应不及时可能导致叶片和花蕾脱落,增加滋生病虫害的可能性。

生长调节

大部分新几内亚凤仙栽培品种具有侧生生长优势,分枝性与自我整枝能力较强,不需掐心,相反,掐心能推迟开花2-3周,可作为花期调控的一种手段。一般来说,新几内亚凤仙不需要施用生长调节剂。矮壮素、B-9以及A-rest(嘧啶醇Ancymidol,可抑制花芽分化)对新几内亚凤仙的生长几乎不起作用,但Bonzi(多硝唑,抑制节间伸长)却对其生长有明显影响。如果昼夜温差大于12℃,或植株徒长,可喷0.5-2ppmBonzi1-3次。

栽培空间安排

上盆后花盆的摆放以不妨碍植株冠幅发展为原则,如果花盆距离太近,可能造成植株偏冠、冠幅减小、下部秃裸形成“高腿”植株,另外,植株过于密集,叶片相互摩擦,罹患病虫害的可能性增加。新上盆的植株在其冠幅相互接触以前,花盆可以并列摆放,并随着冠幅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生长空间。新几内亚凤仙温室盆栽生产中推荐的花盆摆放。

另外,随着栽培地区、花盆大小、品种、气候条件的不同,盆花成品时间也不同,比如,将植株定植于4英寸盆中,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8-9周即可形成成品花,而在光照较弱、温度较低的季节需10-16周才可形成成品花。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安排周年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益。

病虫害防治

新几内亚凤仙肉质多汁,极容易成为各种有害昆虫和微生物危害的对象。在温室栽培过程中极易患灰霉病,在气温较低(低于22℃)、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灰霉病发病严重。灰霉病可能引起叶片与插穗腐烂,植株下部叶片染病,形成水渍状斑,湿度大时呈黑色腐烂,产生灰色霉层,迅速扩大至茎基部,并向植株上部发展。灰霉病一旦浸染到茎部,植株存活的可能性极小。新几内亚凤仙温室栽培一年四季均可能受到灰霉病浸染,尤其以3-4月、11-12月发病严重。灰霉菌为弱浸染性真菌,对健康植株一般不造成危害,但却极易在残叶败花上大量滋生,并进而对整个植株造成伤害,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清除残败花叶。另外腐霉属(Pythium)真菌能导致根部腐烂,而丝核菌导致茎秆腐烂。

红蜘蛛、粉蚧、蚜虫是新几内亚凤仙温室栽培最常见的害虫。害虫的大量滋生一方面对植株造成直接伤害,同时也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如凤仙斑叶腐烂病毒即可通过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进行传播,对植株造成严重伤害。

新几内亚凤仙病虫害均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预防与治疗,无需其他特殊措施。

新几内亚凤仙栽培技术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New-Guineagr.)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草本观赏花卉。原产于非洲热带山地。该种为日本最新培育成功的矮性品种。株高25~30cm,茎肉质,光滑,青绿色或红褐色,茎节突出,易折断。多叶轮生,叶披针形,叶缘具锐锯齿,叶色黄绿至深绿色,叶脉及茎的颜色常与花的颜色有相关性。花单生叶腋(偶有两朵花并生于叶腋的现象),基部花瓣衍生成矩,花色极为丰富,有洋红色、雪青色、白色、紫色、橙色等。

新几内亚凤仙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怕霜冻,冬季室温要求不低于12度;夏季要求凉爽,忌烈日曝晒,并需稍加遮荫,不耐旱,怕水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对盐害敏感。在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土壤配制以泥炭3份、砂1份、园土1份为宜,pH值5.5~6.5。

新几内亚凤仙的繁殖有:播种、组培、扦插3种方法。播种繁殖时间一般在3~4月,适时采收,随采随播。发芽适温22度。组培繁殖方法已获得成功,并已开始规模化生产。生产中因新几内亚凤仙自花授粉能力较差,组培成本高,所以常采用扦插法进行繁殖。扦插季节以春、夏、初秋为宜,温室内可周年进行繁殖。插穗可直接采自叶腋间的幼芽,作微扦插,繁殖速度相当快;也可以将当年生枝条截成几段,每段2~3节。扦插基质用素砂或蛭石均可。为了提高扦插生根率,插穗用ABT生根粉速蘸处理后,5~6天即有新根产生,2周后,当根长2~3cm时,即可上盆。

新几内亚凤仙的栽培适宜温度为16~24度。温度低于15度或高于32度将影响正常生长,光照要求3~5万Lx。若温度适合,可周年开花。新几内亚凤仙管理需要精细,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每隔7~10天喷一次叶肥或每隔半月施一次沤制的稀薄肥水,其长势更加喜人。栽后2~3周当苗高达到10~15cm时,施复合肥0.5g/L,少量多次,养分过多,叶片有褐色斑点,肥料含氮量控制在50~100mg/L。光照强时开花早、小,此时,要经常摘心积累营养以促发侧枝,使株型更加丰满。

新几内亚凤仙植株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较强,至今尚未发现有大的流行性病虫害,只是扦插时偶有茎腐病发生,定期喷布杀菌剂可起到预防作用。加强通风管理,可减少蚜虫和红蜘蛛的为害,一旦发现,立即用杀虫剂杀灭。

新几内亚凤仙花色丰富、娇美,用来装饰案头墙几,别有一番风味。露地栽培,从春天到霜降花开不绝。因其花色丰富,株型优美,是园林摆花的好材料,也是作花坛、花境的良素材。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蝴蝶兰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又名蝶兰,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为广泛的种类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花形奇特,色彩艳丽,花期持久,素有兰中皇后的美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国内外花卉市场上极受欢迎。蝴蝶兰是单茎气生兰,植株上极少发育侧枝,比其他种类的兰花更难于进行常规无性繁殖。组织培养是建立蝴蝶兰快速繁殖无性系的重要手段。

1外植体的选择

蝴蝶兰的茎尖、茎段、叶片、花梗侧芽、花梗节间、根尖等部位都已有培养成功的报道,方法各异,难度各有高低。蝴蝶兰不同外植体的成活率有差异,其中花梗侧芽的成活率最高,达75%;其次为花梗,成活率为62.5%;叶片和根尖最差,分别为12.5%和7.5%。针对不同外植体,取材方法也不同,通常取花梗节之间1~2cm长的幼嫩部分,切取长2~3mm的切段作为外植体。

2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蝴蝶兰组织培养所采用的基本培养基包括MS、1/2MS、VW、B5、KC、花宝及其改良型等,其中1/2MS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

3外源激素的选择

目前常使用的外源激素主要是生长素类(如IAA、2,4-D和NAA)和细胞分裂素类(如BA、ZT、KT)。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细胞分裂素为6-BA,较高浓度(1~8mg/L)的6-BA能促进蝴蝶兰原球茎增殖,较低浓度(0.1~0.5mg/L)的6-BA则能促进原球茎分化。适宜浓度的6-BA配合较低浓度的NAA,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2.0mg/L6-BA和0.3mg/LNAA配合使用是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组合。

4培养基添加物对蝴蝶兰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常加入一些天然物质如椰乳、香蕉泥、番茄汁、苹果汁等,这些物质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微量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和生长激素等,如加入100~200mg/L香蕉泥,具有较大的pH缓冲作用,有利于兰科植物的壮苗和生根。许多资料也表明,添加适量的香蕉泥、椰乳或含胶质的果菜汁等均对原球茎增殖有明显促进效果。

适量的添加物对蝴蝶兰丛生芽的诱导和生根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低浓度(0.5~1.0g/L)时对原球茎增殖影响不明显,但可促进蝴蝶兰生根;高浓度(2.0~3.0g/L)时对原球茎增殖有促进作用,但原球茎有黄化现象。

蔗糖作为培养基的能源物质和渗透调节剂,对原球茎的增殖生长影响较大。蔗糖含量为2%时,原球茎分化速度最快;蔗糖含量为2%~3%时,促进芽的形成;蔗糖含量为5%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和生长。蔗糖含量为3%~5%时,抑制原球茎的分化和生长,分化质量和分化速度都显著下降。

5原球茎继代中褐化的防治

蝴蝶兰和其它兰科植物一样,原球茎状体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褐变死亡,不易增殖。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活性炭,适时切除培养物的褐化部分并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能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变死亡;培养基中加入10%椰子水,也能促进原球茎的生长,减少原球茎增殖过程中的褐变。蝴蝶兰的群体效应很明显,单芽容易褐化死亡,且增殖较慢,因此,刚诱导出的原球茎状体不能过早切割转移,在继代阶段接种时,应尽量避免切成单芽,增殖时切块也不宜过小,否则容易褐化死亡。6~8月份高温季节采芽排出的褐变物质多,成活率也最低,所以要避免在夏季采芽。

6外界条件对蝴蝶兰的影响

培养基的pH值直接影响到培养物对离子的吸收,过酸或过碱都对植物材料生长有很大影响,此外,琼脂培养基的pH还影响到凝固情况。原球茎在pH值5.0~5.4的环境中生长最好,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在pH值5.6~5.8的环境中较好。

蝴蝶兰在组织培养中,通常都以日光灯为光源,因此,可以人为地进行控制其光照强弱。光照强度对试管苗发根和生长势均有明显的影响。光照为3000lx对蝴蝶兰根诱导和植株生长有利。

在诱导蝴蝶兰丛生芽过程中,由于所取的花梗芽为花芽,在培养过程中,较低的温度影响(15~22℃)会使大部分花梗芽发育成花芽;在较高温度(23~26℃)下培养,花梗花芽转化为营养芽,所以在进行蝴蝶兰丛生芽诱导时的适宜温度条件为(252)℃。

7生根壮苗及移栽

生根壮苗阶段关键在于严格筛选激素的种类和浓度,一般需降低培养基的激素含量,以便形成健壮苗。常用的生长素有IBA(0.3~1.5mg/L)、NAA(0.1~0.8mg/L)。添加GA30.1mg/L+NAA0.1mg/L的组合能明显提高生根率,且植株健壮,长势好。

蝴蝶兰属热带气生兰,具气生根,栽培上要求根部通气良好。现在蝴蝶兰移栽常用基质有水苔、椰糠、蛇木、树皮等,以水苔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用组培方法快繁蝴蝶兰较传统繁殖方法有3个明显的优点:①节省育苗用地;②节省繁殖材料,提高繁殖系数;③利用茎尖脱毒培养,挽救因受病毒侵染而退化的优良品种,提高质量和欣赏价值。总之,组培快繁技术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几内亚凤仙的组织培养》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