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重樱植物种植困难吗。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会重复发生吗?》,希望您喜欢!

【常见问题】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会不会重复发生?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建章答: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

纹枯病在水稻拔节期开始用药,一般用已唑醇、戍唑醇等三唑类药剂;卷叶螟在水稻中后期(分蘗期)大约7-8月份发生严重,可用丙溴磷、氟铃脲、阿维菌素等防治;飞虱从分蘖期到破口期都有发生,可用啶虫咪、功夫、噻嗪酮、异丙威等防治。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病。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趋光性强,且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性稍弱。其田间盛发期均在水稻穗期。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在自生苗和游草上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纬26左右。在中国每年发生3-8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较重。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在杂草丛、稻桩或落叶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虫在麦田杂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虫态皆可越冬。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中、下游5-6代,福建7-8代。田间为害期虽比白背飞虱迟,但仍以穗期为害最烈。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年发生1-11代;南岭山脉一线以南,常年有一定数量的蛹和少量幼虫越冬,北纬30以北稻区不能越冬,故广大稻区初次虫源均自南方迁来。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产卵量大,一般每雌产卵40-70粒;卵多单产,也有2-5粒产于一起,气温22-28-C、相对湿度80%以上,卵孵化率可达80%-90%以上。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l-3龄食叶量仅在10%以内,幼虫老熟多数离开老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孽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在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猖獗。

小编总结: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多是水稻常见病害,小编对三种疾病的发病特征以及防病时间多为大家做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编推荐

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


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的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就是所谓的水稻两迁害虫,下面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这两种水稻害虫及其危害:

一、稻飞虱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

图:褐飞虱

图:白背飞虱

图:灰飞虱

二、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水稻外,还可取食大麦、小麦、甘蔗、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雀稗、双穗雀稗、马唐、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芦苇等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稻纵卷叶螟卵

长约l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部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

稻纵卷叶螟幼虫

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

稻纵卷叶螟成虫图

稻纵卷叶螟成虫图长7一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

如何防治水稻发生白叶枯病?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病害比较多,水稻白叶枯病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近几年抗病害水稻比较多,但是病症还是时不时的爆发,水稻白叶枯病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防治的方法?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病菌从叶尖或叶缘侵入,最初形成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随后扩展为水渍状短条斑,沿叶缘向下延伸,加宽加大形成波状或长条状病斑,最后变灰白色病斑而枯死。感病植株容易倒伏,结实率低,谷粒不饱满,减少千粒重。高温多湿、暴风雨天气、稻田受水浸、偏施氮肥等都会加重发病,种子带菌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首先要做好种子的消毒工作,在播种时,先用1000倍80%三氯异氰脲酸水溶液,或600倍25%咪鲜胺水溶液浸泡种子2-3小时,捞起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再催芽播种,以消灭吸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在秧苗4-5叶期,要叶面喷洒一次500倍25%叶枯唑水溶液,或5000倍74%农用硫酸链霉素水溶液、5000倍水合霉素水溶液。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暴风雨天气,在暴风雨过后,要抓住晴天及时喷洒一次600倍20%噻菌铜水溶液或600倍20%噻森铜水溶液、5000倍新植霉素水溶液。在孕穗期和破口期,还要各叶面喷洒一次600倍25%咪鲜胺水溶液,或800倍50%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液,600倍20%喹啉铜水溶液。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粮食产物,而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受到许多病虫害的侵扰,其中,最为常见的就属水稻纹枯病了。

水稻纹枯病又名烂脚病、花秆瘟。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发生原因

1.种植制度因素: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病蔸上和田边、沟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的多少是水稻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基础。而影响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原因:一是轮作倒茬困难,水田改作旱田后,田地耕作整地困难,旱作物产量不高,效益不佳,因而稻农不愿轮作,造成水稻连作,从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逐年累积,越积越多,危害加重。二是田间病源物处理不彻底。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水稻连作,尽管大部分稻草被移出田外,但是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带病的稻草不经杀菌腐熟就直接遗留田间,不但造成菌量积累,加重发病。同时,也成为水稻纹枯病新的发生起点和蔓延的重要途径。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3.水肥因素: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而后期往往茎叶徒长,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二、防治技术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历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及早用药进行保护。

1.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烂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方便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深一些。

2.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

3.合理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

4.药剂防治。当水稻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天再防治1-2次。主要药剂有15、25%井冈霉素25-40克/亩,或25%丙环唑乳油15-300克对水60-100公斤/亩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有什么区别?


水稻二化螟与三化螟,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由于二化螟与三化螟同属于螟蛾科,外表极为相似,因而常会将这两种害虫混淆。那么,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有什么区别呢?一起来了解了解。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区别

一、二化螟比三化螟形态较大,前翅近长方形,后翅白色,外缘有小黑点七个;三化螟中室下角有一不很明显的黑斑。

二、二化螟幼虫背面有暗褐色纵线5条;三化螟一龄前期头黑色,胸腹淡黑色。

三、二化螟扁平,椭圆形,卵块鱼鳞状不规则排列;三化螟卵块有卵三层,状如半粒黄豆。

四、二化螟在秧苗,分蘖期,卵产在叶正面离叶尖3--7CM处,分蘖后期,产在离水面6CM以上的叶鞘上;三化螟卵块多产于叶片上,次产于叶鞘上,在秧苗和分蘖期的稻株,卵块多近叶尖,位于叶片表面正中,本田中,后期稻株,8090%卵块多产于叶片中部背面中脉的一侧,出穗后很少产卵,仅限于产在青绿的剑叶上。

五、二化螟侵蛀水稻能力比三化螟强,圆秆期侵入也较高,抽穗成熟期也能侵蛀为害。

【小编结语】防治害虫的关键是识别,因此,正确区分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非常重要。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区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果树卷叶是怎么回事?果树卷叶怎么办?


果树卷叶是果树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发生叶子卷曲的果树,将会影响其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结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那么,果树卷叶是怎么回事?果树卷叶怎么办?现将果树卷叶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果树卷叶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缺水:引起果树卷叶的因素非常多,尤其是夏季,天气炎热,植物很有可能发生卷叶。

解决方法:如果仅是由于天气炎热而造成植物缺水,只要给植物多浇水或适当遮阴,症状就可缓解。

2.虫害:引起果树卷曲最有可能的虫害就是蚜虫,蚜虫多聚集于叶的背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的卷曲和皱缩。

解决方法:针对蚜虫,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3.缺钾:叶片边缘焦枯,从新梢的下部逐渐扩展到上部,中夏至夏末在老树的叶片上发生焦枯,有时叶片呈青绿色,进而叶缘与主脉呈平行卷曲,褪绿,随后呈灼烧状。

解决办法:生长季节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土壤追施硫酸钾。

4.缺钙:顶端幼叶尖端卷曲呈钩状,几天后变成棕黄色的焦枯状。

解决方法:用钙制剂GA钙宝、美林高效钙、乳酸钙等效果好。

5.缺钼:叶片脉间失绿,甚至变黄,易出现黄色或橙色大小不一的斑点,叶片瘦长畸形,叶缘向上卷曲成杯状,最终叶肉脱落残缺。

解决方法:叶面喷1.2%钼酸铵溶液。

【小编结语】引起果树卷叶的因素甚多,大家还需根据具有的症状表现,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防治果树卷叶的问题。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果树卷叶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生卷叶是病毒还是疮痂?


花生是咱们平常生活中需求量比较大的一种食物,咱们吃花生吃的容易,但农民们种花生可不容易。花生在生长期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那花生田有可能就直接废了。对于农民们来说,花生田出现大面积卷叶现象时会让他们有些束手无策,因为导致卷叶现象可能是花生病毒病或疮痂病所致,但如何分辨却让他们十分头疼。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区分一下这两种病害。

花生田出现大面积卷叶现象,可能是花生病毒病或疮痂病所致,其实这两种病害有明显的区别。

病毒病导致的花生卷叶主要发生在顶部嫩叶,叶片薄而黄,呈花斑叶。通常地力较差、生长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发病时在田间呈点片状分布,病株矮化,容易出现畸形果,荚果瘪而小,对产量影响很大。

花生疮痂病导致的卷叶也是先发生在顶部叶片,但其叶背面通常出现褐色斑点,单叶片不黄化,后期感染茎部形成疮痂,茎秆弯曲。通常大粒型花生发病严重。

大多数田块以上两种病害同时发生,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对花生病毒病,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加以抑制:1、增加叶面施肥,补充营养,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2、喷施病毒抑制剂,比如寡糖链蛋白、吗胍乙酸铜等。

对于花生疮痂病,可用苯甲丙环唑进行防治,也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1、轮作,可与大豆、玉米等轮作;2、选用抗病品种。

综上所述,基本上花生田出现大面积卷叶现象大多是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所以在预防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哦!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会重复发生吗?》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八重樱植物种植困难吗”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