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水稻恶苗病病因以及防治技术》,希望您喜欢!

【常见问题】水稻为什么会发生恶苗病?防病条件以及防治技术有哪些?

专家全面解答

一、病因

1、症状识别: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以后茎秆逐渐腐朽;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

2、病原鉴定:恶苗病系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属的(串珠镰孢菌)引起的。病部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一般无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型分生孢子呈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无色,单胞,或有双胞,大小为4-6微米2-5微米,最初在分生孢子梗上串生成链状或簇生成球状,以后分散。大型分生孢子无色,细长,新月形,两端弯曲尖削,基部有足胞,大小为16-57微米2.5-4.5微米,一般有3-5个隔膜。大型分生孢子通常着生于多次分枝的无色分生孢子梗上,多数分生孢子集聚时呈淡红色或橙红色,干燥时呈粉红色或白色,病菌能产生赤霉素,所以能引起稻株徒长和节上产生不定根。

3、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病株上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亦有越冬能力,但不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病种子播种后,幼苗就会感病,重者幼苗枯死。健种子播种发芽后,也可由于分生孢子萌发从芽鞘侵入而引起幼苗发病,导致徒长等症状。一般病株中菌丝体会蔓延到全株,但不能扩展到穗部。感病或枯死的病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而引起再侵染。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侵染花器,造成秕谷或畸形,侵入颖或种皮组织内,而使种子带菌。脱谷时,病部的分生孢子也会飘落粘附于种子上,病菌便在种子表面越冬。

二、发病条件

⑴带菌种子:一般种子田未及时收割与脱谷,由于增加了带菌与侵染机会,这类种子播种后,往往比及时收割和脱谷的种子发病重,⑵种子受伤:脱谷时,由于脱谷机空隙小,转数过快,可造成种子受伤几率高,如播种这类受伤种子比未受伤的种子发病重,⑶幼苗弱:育苗床灌水不及时,缺水受旱,发生龟裂,易使幼苗根部受伤,或拔苗时由于育苗床上缺水使根部受伤,这类幼苗插秧后发病重,⑷浸种不彻底:浸种不彻底的病种子比浸种消毒彻底的种子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此病是由种子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关键。

1、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菌或病株应及时拔除,以防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2、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25%施食盐25毫升,加100升水混配,可浸100千克水稻种子,温度10-15℃,浸种7-5天;温度16-20℃,浸种4-3天,温度20-25℃,浸种3-2天,每天要搅拌3次,取出直接催芽。

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厘米,每天早、中、晚各搅拌一次。

3、拔除病株:结合田间作业,发现病株应立即连根拔除,防止传播蔓延。

4、防止稻苗根部和种子受伤:防止伤口形成是减少病菌侵入的关键。如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脱谷时要注意脱谷机间隙不宜过小,转速不宜过快,以免种子颖壳受伤,均可减轻病情。

精选阅读

黄瓜根结线虫病因,症状以及防治技术


黄瓜根结线虫发生在大棚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必须要经常的防治,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黄瓜根结线虫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影响发病的因素以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

本病仅发生于根部,以侧根及须根最易受害,一般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症状。根部受害后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根结初期白色而光滑,后转呈黄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乃至龟裂,严重时腐烂。根瘤外观无病症,剖检根结内部,可见到比针头稍大的白色梨状体,为病原雌线虫体,也是确诊本病的一个标准。病株地上部分前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根部受害的加重,其表现为叶片发黄,似缺水缺肥呈萎蔫状,生长减缓,植株衰弱,结瓜不良,严重者植株发育不良,有的甚至全田枯死。此外,感染根结线虫后,黄瓜本身对其他病害的抗性也明显减弱。

二、病原

黄瓜根结线虫病由线虫纲的根结线虫属线虫侵染所致。经放大镜观察,病原线虫雌雄异型,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根内,膨大呈梨形或球形,前端尖,乳白色,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解剖根结或根瘤则肉眼可见。雄成虫呈线状,无色透明,尾稍钝圆,大小1-1.5毫米0.03-0.04毫米,主要生活在土中。根结线虫以在土壤温度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时发育最适宜。

三、传播途径

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或卵在土中越冬。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幼嫩根尖侵入,直至发育为成虫,成为内寄生线虫。在其取食的同时,分泌刺激物,刺激根细胞增大和增殖,形成根结或根瘤。初侵染源为病土、病苗及灌溉水,远距离移动和传播则依靠流水、风、带病的种子、病土搬运、农机具沾带的病残体以及人的各项农事操作。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土壤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是好气性的,凡土壤潮湿、黏质土壤、结构板结等均不利根结线虫活动,故发病较轻。反之,地势高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而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都适宜于根结线虫的活动,因而发病重。

2.耕作制度与发病的关系。连作地发病重,连作时间越长,受害愈严重。发病地如长期浸水4个月,可使土中线虫全部死亡。

3.温、湿度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适宜的繁殖温度是25℃-30℃,低于5℃或高于40℃则活动较少,在55℃条件下持续10分钟则可致死。一般来说,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湿度条件也适合根结线虫,适宜湿度40%-70%。

4.耕翻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多分布在土表层下20厘米,特别是在3-9厘米内最多。因为病原线虫的活动性不强,而且土层越深透气性越差,不适宜于病原线虫生活。如将表层土壤深翻后,大量虫体从上层翻到底层,不仅可以消灭一部分越冬的虫源,同时耕翻后表层土壤疏松,日晒后易干燥,不利线虫活动,虫源也相对减少。

五、防治方法

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

1.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线虫量,减轻病害的发生,若能实行2-3年轮作,效果更显著。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因禾本科作物不会发生根结线虫病。无病土育苗和深翻土壤,也可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发展。

2.加强田间管理。彻底处理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压低虫源基数。合理施肥和灌水,对病株有延迟其症状表现的作用或减轻损失。播前深耕,通过深耕深翻把分布在表土层的线虫翻到土壤深处。增施有机肥,可增加根系发达强度和韧性,提高植株的抗性和耐性。

3.水淹杀虫。对重病田进行灌水,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水深10-15厘米,保持4个月。

4.土壤消毒。主要用于苗床,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颗粒剂,药剂在播种前2-3周施于离表土15-25厘米深的土中。施药前保持湿润,施药后覆土压实,以达到熏蒸杀虫的目的。

5.药剂灌根。黄瓜生长期初显症状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乐斯本乳油对水稀释成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6.高温杀虫。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白天达60℃-70℃,10厘米深处的地温达30℃-40℃,即可有效杀灭各种虫态的线虫。一般7-8月在灌水后,用塑料薄膜平铺于地面、压实,保持10-15天可达到杀虫的效果。

柑橘疮痂病病因及防治方法


【症状特点】危害幼嫩叶片、枝梢和幼果。叶片初生油渍状黄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木栓化并向叶背隆起,呈锥形疮痂状,叶正面多凹陷形如漏斗,病斑连合时叶片歪扭,表面粗糙。枝梢变短、扭曲,表面粗糙。幼果果面呈瘤状突起,木栓化,果小、皮厚、畸形、易早落。天气潮湿时,斑面长灰色薄粉霉(分生孢子)。柑橘疮痂病与溃疡病患部均表现木栓化病斑,两病除病原菌一为真菌(疮痂)一为细菌根本不同外,症状上也有许多不同点,其中最大差异是,疮痂病叶扭曲畸形,溃疡病叶形状大小正常。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称柑橘痂圆孢菌[SphacelomafawcettiiJenk.]。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梢等被害部越冬,翌春温度(15℃以上)和湿度适宜时,病菌分孢盘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直接入侵嫩茎幼叶,经约10天的潜育期后显症。以后又以分生孢子作为再侵接种体多次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16~23℃,最高温度为28℃,春梢、晚秋梢和冬梢抽发期,为遇阴雨连绵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夏梢期气温高,或秋梢期遇干旱,一般不利于发病。果实以5、6月间的幼果期易发病。橘类最易感病,柑类、柚类等次之,甜橙类抗病力强。苗木和幼树发病重,成年树次之,老龄树病很轻。肥水管理不善或通透性差郁闭的园圃发病重。

【防治方法】(1)新建果园应选用无病苗木。(2)结合修剪,冬春彻底清园,并随即进行喷药保护一次(30%氧氯化铜或77%可杀得或靠山悬浮剂800~l000倍液地面、树上喷施)。(3)及时喷药保护新梢、幼果。苗木、幼树于各次抽梢芽长1~2毫米时喷第一次药,隔10~15天喷第二次药;结果树在春芽l~2毫米时喷第一次药,花落2/3时喷第二次药。除选用上述药剂外,还可喷65%硫菌霉威可湿粉l000~1500倍液,或43%大生富悬浮剂l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l000倍液。上述各药如与福佑灵液蜡剂300~500倍液混施防效更佳。

花生根腐病常见症状、病因及防治技术分析


花生根腐病于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不同时期染病会呈现出不同的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接下来就对花生根腐病的主要症状、发生病因及防治技术进行一个综合的阐述:

一、花生根腐病症状

1.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花生根腐病烂芽。

2.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

3.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

二、花生根腐病病因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种体为大、小分生孢子,能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1.减少菌源。一是合理轮作,轻病田可隔年轮作,重病田应实施3年轮作。可用小麦、玉米等禾谷作物倒茬。二是花生生长期和收获后都要及时清楚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控制来年发病。

2.选用抗病品种及提高种子质量。选用鲁花11号、豫花7号等抗病品种。作为种子的花生要及时收获、晒干、妥善储藏、防止霉变。

3.改良土壤。一是不用或少用除草剂,特别是封闭性除草剂,防止土壤板结,增加透气性和透水性;二是深翻平整土地,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排水能力;三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增强作物抗性和土壤透气性。

4.科学拌种。科学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花生根腐病的发生。拌种效果最好的是使用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适乐时10ml兑水0.1公斤均匀拌种5公斤8公斤,凉干后播种。其次也可用50%多菌灵100ml加水少许拌种20公斤。

5.及时施药治病。药剂防治应以早发现,早防治为原则,否则效果不理想。花生出苗后加强检查,发现病株随即采取喷雾或淋灌方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可用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亩用药剂50-75公斤,隔7-15天一次,喷足淋透。

生菜黑斑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生菜黑斑病是一种危害生菜菜叶的疾病,其由黑斑病病菌引起,使生菜叶子失去食用价值,而且其病菌菌丝体和孢子会残留在土地中,若不做好清理工作,来年还会继续发病,那么生菜黑斑病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一、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施足底肥,但要施经过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使植株长势好,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病叶、病残体要及时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二、发病初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

三、从无病种株上留种,或者将带菌种子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之后立即移入冷水中,然后取出种子晾干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小编结语】以上就是生菜得了黑斑的解决方法,黑斑病对生菜危害很大,而且较难根除,种植户朋友一定要加强重视,及时、彻底的进行治疗,避免复发。

黄瓜龙头龟缩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技术


【趣味问答】黄瓜为什么会发生龙头龟缩病?如何防治?

原因解析

一是低温冷害。降雪导致棚室地温低,发病棚多是在雪后马上定植的秧苗。后期依照常规方式管理,但今冬雾霾天气多,光照明显不足,地温又达不到要求,引发生理失调。黄瓜植株表现为节间明显缩短,叶片增厚变小,叶脉间叶肉隆起,叶缘向下卷曲使叶片呈降落伞状,结瓜部位明显上移,接近或达到生长点的部位。最上面一片展开叶向前弯曲覆盖生长点,有的叶面出现干枯斑。

二是生长势衰弱。植株生长衰弱,营养生长明显不足,但生殖生长过盛,造成生长点萎缩。一般下部叶片基本正常,但上部叶片变小,茎变细,生长点变小。

三是定植时浇水不当。当地黄瓜定植时间不一,定植过早或过晚的发病重,定植后没有及时浇透水的植株明显矮小,根系不发达,植株在定植后生长缓慢或不长,叶片少而小,生长点龟缩或消失。

四是土壤盐渍化。有的棚室因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定植后影响了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造成营养不良,以致生长点萎缩,植株矮小。

纵观不同情况下出现的生长点萎缩,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根系受到抑制或损伤,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救根,刺激根系恢复生长和发生新根。

1.温度管理。上午气温在15℃左右时揭苫,中午温度达到35℃开始放风,下午温度下降到26℃左右时关闭风口,这样连续操作5-7天。

2.施肥。叶面喷施含硼、锌的叶面肥,加氨基寡糖素和芸苔素,下午4点以后喷施。5-7天喷1次,连喷两次。

3.灌根。灌施促进根系发育的药剂,如回生液或忠诚五星等含生物菌的生物菌剂。

采取以上措施一周后,我们收到当地菜农反馈的信息,黄瓜开始恢复正常生长。

黄芪根腐病、白粉病以及锈病的防治技术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才,在种植该药材经常会发生的病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病害:根腐病、白粉病、锈病。

根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基和根部。染病植株叶变黄枯萎,茎基和主根全部变为红褐色干腐状,上有纵裂或红色条纹,侧根已腐烂或很少,病株易从土中拔出,主根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根部长出粉霉。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镰刀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病菌借水流、耕作传播,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叉根分枝裂缝及老化幼苗茎部裂口处侵入。地下害虫、线虫为害造成的伤虫口利于病菌侵入。管理粗放、通风不良、湿气滞留地块易发病。

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控制土壤温度,防止湿气滞留;进行轮作,进行条播或高畦栽培;防止种苗在贮运和移栽过程中造成伤口,注意防治地下害虫。(2)药剂防治。①药液浸苗。用50%多菌灵与利克菌1∶1混配200倍液浸苗5分钟,晾1-2小时后移栽。②药液喷淋。发病初期喷淋或浇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白粉病

1.症状。黄芪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正、反两面产生圆形白色粉状霉斑,叶柄、茎部染病也生白色霉点或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粉覆盖,致叶片干枯或全株枯死。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豌豆白粉菌。病菌以闭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蔓延。此外在芽上越冬的菌丝,翌年也可发病。

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秋冬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源,注意田间通风透光。(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40%氟硅唑悬浮剂1万倍液、12.5%志信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次。

锈病

1.症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正面出现褪绿色斑,背面淡黄色小包斑。包斑表面破裂后露出锈黄色夏孢子堆布满全叶,后期产生深褐色冬孢子堆。发生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

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锈菌目单胞锈菌。病菌有转主寄生现象,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寄生于大戟属植物,在芦头病残叶内存活越冬。生长季节以夏孢子反复侵染危害。田间种植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高湿多雨有利发病。

3.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坡、土质深厚的沙壤土种植。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降低越冬菌源基数。(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25%粉锈宁600-8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雾,或用敌锈钠喷雾防治。

《水稻恶苗病病因以及防治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