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水稻恶苗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水稻苗期经常会发生一些病害,而水稻恶苗病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曾让很多农户朋友感到头疼,今天来学习了解下水稻恶苗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水稻恶苗病危害症状水稻恶苗病是苗期时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病害,发生面积广泛,我国南北稻区很多地方都会发生,水稻感染恶苗病后,主要表现的危害症状为:1.死苗感染恶苗病的稻株,会出现干枯现象,随着病害的加重,稻株逐渐出现死苗情况。2.徒长恶苗病出现旺长是很重要的一种症状,因此有人又把恶苗病称为“徒长病”,一般情况下,患病的稻株相比正常的稻株能高出1/3左右,观察根系,有发黑情况出现。3.倒生根感染恶苗病另外一个症状,就是会出现倒生根,不仔细观察,患病植株和正常的植株基本上一样,所以,倒生根不易被发现,有些甚至到20-30天内才出现枯死。二、发生原因、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也有多种,常见的比如播种时种子携带、田间残留的病残体以及高温多的雨的天气等,都是恶苗病的发病因素,因此农户们要做好预防和防治措施,建议预防为主,如果田间一旦发病,喷施药剂能起到控制作用。1.播前拌种不论是直播稻还是育秧时,在播前给种子拌种(浸种)是预防恶苗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浸种药剂可选择多菌灵、咪鲜胺,拌种药剂可选择咯菌腈、戊唑醇。2.控制如果田间已出现恶苗病,要及时打药控制,越早越好,可用药剂多菌灵、咪鲜胺等。综上就是水稻恶苗病预防的全部内容,水稻苗期除了这种病害比较常见以外,水稻立枯病、水稻青枯病也比较常见,根据地区来说,发病症状略有不同,下次再为大家讲讲其他水稻病害防治。关于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推荐阅读:水稻插秧时间及注意事项

扩展阅读

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出现,往往能导致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一半,因此找到原因做好预防刻不容缓。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一、什么是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名徒长病、白秆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显症高峰表现在秧苗期、本田期、抽穗期。其中以水稻苗期最易感病。

病苗因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纤细、瘦弱,全株淡黄绿色,比健株高出近1/3,叶片较窄,大部分病株移栽前即枯死,少数病株移栽后25天内枯死。空气湿度大时在枯死苗近地面部分有时产生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水稻苗期发病程度与种子带菌有关。

二、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

1、水稻恶苗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其次是病稻草。种子萌发后,病菌就从秧苗的芽鞘、根和根冠或伤口侵入,植株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会引起秧苗发病徒长;带病的秧苗移栽后,引起稻苗发病;同时,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可进行再次侵染,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形成循环侵染,为害水稻。

2、高温为水稻恶苗病发生创造条件。这种病害的病菌喜欢高温,高温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繁殖、侵染及发生极为有利。土温在30-35℃时病苗出现最多,25℃时病苗出现少,种子和秧苗有外伤时,有利于病菌侵入。

3、在相同条件下,种子带菌率极高,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粳稻发病明显重于籼稻,不同品种的平均病株率0.07%-2.8%之间。

4、水稻恶苗病病原菌属子囊菌。播前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水稻收割机械化程度极高,收获后秸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病残体上病菌在田间和种子上的积累。

5、旱育秧恶苗病发生要重于水育秧。

6、种不当是不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导致,浸种浓度不够会影响药效发挥,结果只能是加重大田发生恶苗病。

三、如何防治水稻恶苗病

1、首先要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留种时选育健壮无病的种子、剔除受伤和秕谷种子,是最有效、可靠的方法。其次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是防病的关健。稻种在消毒处理前,要晴天晒种1-3天,用80%强氯精300倍液浸种,防治效果可达到98%,晚稻浸12小时,早稻浸24小时,再用清水浸泡。用3%的生石灰水澄清液浸种,25℃时需浸2天,避免直射光。液面要高出种子10-15cm,利于种子吸收药液,液面要保持静止状态,中途不能搅拌,以保证闷死病菌。

2、播种前催芽不宜过长,否则下种时植株易受创伤,利于病原菌浸入;移栽拔秧时应尽可能避免损伤秧根,防止根系发育不良,以减轻恶苗病发病几率;插秧时避免高温天气和中午,不插烈日秧,高温是恶苗病发生的最适宜条件。

3、一旦发现有被侵染的植株要及时拔除。病株比正常苗高出1/3,容易辨别。拔除后集中烧毁,以免病菌传播发生再侵染。

4、病稻草收获后可做燃料或高温沤制堆肥。

了解好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条件,做好相关防治措施,就可将发病率大大的降低。

水稻立枯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食粮作物,但是目前在全国各稻区生产中普遍存在秧苗品质差的难题,主要表现为病秧、弱秧。尤其是近年来旱育秧立枯病成为旱育稀植技巧的最大障碍,正常条件发病率15%左右,因为气候、管理等方面的起因,毁灭性发病也履见不鲜。水稻立枯病是由于受多种不利环境的因素影响,导致秧苗的抗病能力降低,从而被镰刀菌、立枯兹核菌和稻蠕泡菌等乘虚侵入所至的苗期病害。那么,水稻立枯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水稻立枯病的危害症状

⑴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⑵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⑶黄枯、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二、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立枯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在水稻秧苗1-2叶期时,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50ml+大蒜油15ml,兑水15公斤喷雾,57天1次,连喷2次。为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建议喷雾时每15公斤水加叶面肥(沃丰素)25ml。发病中后期: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进行喷雾,3天一次,连喷2到3次。

2、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3、适期播种,播种密度不要过大。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时播种,不要盲目抢早。从理论上讲,播种密度以300g/m2为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节省农膜等生产成本,以及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等原因,往往会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种量也绝对不能超过500g/m。

4、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后炼(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C尽量少浇水,第2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3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如果无霜冻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

6、苗床土壤消毒用3.2恶甲水剂300倍液喷洒,用广灭灵水剂浸种24-48h或于1叶1心期喷洒500~1000倍液。水稻秧苗1叶1心期,每盘用15%立枯灵液剂0.9g加水1L喷洒。用70%敌克松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铵进行喷雾,并注意保持床土湿度,以有效防止立枯病的危害。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药1~1.5g,对水均匀喷在苗床上。

用药处理种子可以防治水稻恶苗病


去年南通市通州区有不少地方的水稻发生恶苗病,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侵染途径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恶苗病从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会发生,以分蘖期发生最多,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源,其次是病稻草。播种带菌稻种或用有病的稻草覆盖,当稻种萌发时,病菌从芽鞘侵入引起发病。虽然恶苗病能引起再侵染,但病菌主要在前期即水稻芽鞘期侵入,以后侵染健康植株引起稻苗发病的可能性很小。

水稻恶苗病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土壤不带菌,不需要对病田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在播种前用药处理种子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目前登记用于浸种防治恶苗病的药主要有咪鲜胺、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氰烯菌酯、多福、多咪福美双等,其中以咪鲜胺、二硫氰基甲烷及其混配剂最常用。由于多年使用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骈咪唑类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导致水稻恶苗病病菌对这类药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同类药剂咪鲜胺也存在潜在的抗药性风险。近年来,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推荐的浸种浓度为83.3~125毫克/升。该药对水稻恶苗病有良好防效,能有效杀灭已对多菌灵等苯骈咪唑类药产生抗药性的水稻恶苗病病菌。

生产上应先晒种1~3天,选种后开始浸种。一般正常温度条件下浸种48小时,温度偏低时浸种60小时。对育机插秧的水稻种子或易感病品种种子,浸种时,应适当提高浓度。降低温度催芽或浸种不催芽播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恶苗病发生。不用病稻草作种子催芽时的覆盖物,集中高温堆沤或烧毁病稻草,可以减少水稻恶苗病菌源。

水稻药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是离不开农药的使用的,但是如果农药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药害,引起水稻生长不良,严重时会到水稻死亡,颗粒无收,对农户造成巨大损失。那么水稻药害有哪些症状呢?该如何防治?一起来看看吧。

1、药害症状

水稻的药害一旦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一般在喷药2天后就会出现斑点、灼伤、枯萎、畸形等症状;而慢性发展较慢,一般表现为为生长缓慢、分蘖减少、结实延迟,导致产量下降。这些症状中枯萎症状主要有除草剂引起的;生长畸形多发生在水稻的茎叶和根部,常见的卷叶、丛生、根肿等;常见的斑点有褐斑、黄斑等;生长停滞是指水稻的正常生长受到了抑制,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

2、药害原因

一是农药混用不当,导致农药的浓度过高,在高温时期极易发生药害;二是未按规定喷洒农药,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三是误用农药造成药害,比如有农户将除草剂当做杀虫剂食用,在喷药后第二天就会出现青枯现象,造成茎基部变褐死亡;四是污染所致,很多在使用农药后,没有将残留的药剂按规定处理,降低随意乱扔乱倒,随着雨水冲刷将其流入到秧田内,导致幼苗产生药害;误食操作不当造成的,很多农户在喷洒除草剂是,将其直接喷洒到水稻上,造成药害。

3、防治方法

当收到出现药害时要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补救,如果出现药斑、枯焦或者植株黄化的症状时,应该保持田间浅水,在增施肥料,补充水稻的所需营养,使其恢复正常。如果是误喷除草剂,则要立即喷洒清水,并反复的换水,降低农药的斑点,再施入少量的有机肥,促进其恢复正常。如果是2、4-D药害后,要及时喷洒赤霉素或天然芸薹素进行补救,对起到缓解药害的作用。

以上是水稻药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文章来源:巴黎人线上娱乐,转载请注明出处。

土豆蚜虫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蚜虫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虫害,很多农户都比较头痛。最近,有农户反应,他种植的土豆被蚜虫危害,却很难防治。其实危害土豆的蚜虫种类较多,可以先了解清楚危害的症状再采取相关防治措施。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蚜虫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土豆蚜虫的危害症状

1、群集在嫩叶的背面吸取计液。严重时叶片卷向皱缩变形,甚至干枯,严重影响顶部幼芽的正常生长。使植株的生长严重受阻,花蕾和花也是蚜虫密集的部位。

2、在取食过程中传播病毒,间接危害土豆植株,造成种薯退化。大幅度减产。蚜虫传播病毒的危害性远远随过了对土豆的直接危害。

二、土豆蚜虫的防治方法

1、利用冷凉、多风、多湿的自然条件

蚜虫活动的最高气温是25度,15度以下的气温蚜虫繁殖代数大大减少。同时可阻止蚜虫起飞和传播病毒。因此,冷凉条件不适于蚜虫繁殖,取食、迁飞和传播病毒,而这样的条件却非常适于马铃薯生长。

2、种薯田要远离有病毒土豆田

根据蚜虫迁飞和传毒距离,土豆原种、一级种薯繁殖基地至少应距土豆生产田和其他茄科植物田2000米。

3、躲过蚜虫迁飞高峰期

各地可根据有翅蚜虫迁飞、传毒时间,安排土豆的适宜播种和收获期,比如采取选用早播种或进行错后播种等方法,可以减轻蚜虫传毒。

4、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可防止有翅蚜迁来。

5、黄板诱杀有翅蚜

在有翅蚜向薯田迁飞时,田间插上涂有黏胶的黄板诱杀有翅蚜,或在田间插竿拉挂银灰色反光膜条驱避蚜虫。

6、化学防治

(1)穴施有内吸作用的杀虫颗粒剂,在播种时撒于种薯周围;

(2)生长期用药剂喷雾杀蚜,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乐果乳剂1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8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信液、25%的敌杀死等轮换喷雾防治,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7、注意事项

防治蚜虫的同时,建议一定要预防病毒病,可以结合防治病毒病药剂进行综合防治,常用防治病毒病的药剂有: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氨基寡糖素等。

以上就是土豆蚜虫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土豆蚜虫的发生几率较高,农户们要及时防治。如果不引起重视的话,很容易造成土豆减产,造成农户的经济损失。

关于土豆蚜虫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水稻恶苗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