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植物追肥知识。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中草药中耕、除草、培土与追肥》,希望您喜欢!

(一)中耕、除草、培土疏松土壤的作业称中耕。中耕的同时杂草也被消灭。中耕除草是栽培中草药经常性的重要的田间管理工作,它可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消耗;防止病虫的滋生和蔓延;疏松土壤,流通空气,加强保墒;早春时节还可提高地温等。

中耕除草一般在封行前,宜土壤湿度不大时进行。中耕的深度要看地下部生长情况而定。根群分布于土壤表层的,中耕宜浅;根群深,中耕可适当深些。中耕的次数根据气候、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而定。苗期植株小,杂草易滋生,常灌溉或雨水多,土壤易板结,应勤中耕除草,待植株枝繁叶茂后,中耕除草次数宜少,以免损伤植株。此外,天气干旱或土质黏重板结,应多中耕;雨后或灌水后为避免土壤板结需待土壤稍干后再进行操作为好。

有些药用植物应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培土能保护植物越冬过夏(如辽细辛),避免根部外露(如地黄、玉竹等),防止倒伏保护芽苞(如玄参),促进生根(如半夏),防止根部向上生长(如太白贝母)。对于某些药用植物培土后,在适当时期还要刨土亮蔸,以抑制芽苞的生长促进根部长大(如黄连、大黄等)。

培土的时间视不同植物而定。一二年生植物在生长中后期进行,宿根性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一般在入冬前结合越冬防冻进行。培土方式,则依种植方式和密度而定,条播及行距较大和株距较小的点播植物,宜培成土埂(垄),株距较大的点播及木本植物则宜培成堆,对行株距均小的植物,将土壅于植株空隙间即可。

(二)追肥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且在非雨天施用为好,为了及时而充分地满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要,必须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分期、分批施用。多年生植物常于返青、分蘖、现蕾、开花等不同时期施用。以种子和果实为产品的中草药,在蕾期、花期追肥为好;根、根茎、鳞茎类作药的中草药,在地下部膨大期迫肥能获高产。一年中收获多次的药用植物应在每次收获后及时追肥。追肥时应注意肥料的种类、浓度和用量,以免引起肥害造成植株徒长和肥料流失。

延伸阅读

中草药整枝、打顶与摘蕾


(一)整枝整枝(整形)是通过修剪来控制植物生长的一种管理措施。通过整枝修剪可以培养骨干枝,形成良好的结构;可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同化作用;可以减少病虫危害;可以调节养分和水分的运转,减少养分的无益消耗,提高植物体各部分的生理活性;还可以恢复老龄植物的旺盛生活力。修枝主要用于以果实入药的木本植物,但有的草本药用植物也要进行修枝。如栝楼,主蔓开花结果迟,侧蔓开花结果早,所以要摘除主蔓而留侧蔓。不同的药用植物及同一种药用植物的不同年龄,对修枝的要求亦不同。一般对以树皮入药的木本植物应培养直立粗壮的主干,剪除下部过早的分枝;以果实、种子入药的木本植物,可适当控制树体高度,注意调整各级主侧枝,促进开花结实。对幼龄树一般宜轻剪,以培育一定的株形,促使早期丰产。对于有些灌木类,如枸杞、玫瑰等幼树则宜重剪。对于成年树的修剪多用疏删或短截,以维持树势健壮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平衡,使每年都能抽生强壮充实的营养枝和结果能力强的结果枝。修枝的时间南方一般在冬、夏两季,北方在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但以秋季为主。秋、冬季修剪主要是修剪主、侧枝和病虫、枯、萎、纤弱及徒长枝等;夏季修剪主要是抹掉赘芽、摘梢、摘心等。修剪时还应考虑综合利用,如安徽将杜仲修剪的时间安排在早春芽快萌动之前进行,剪下的枝条可作插条用,其成活率可达70%以上。

修根只在草本植物中采用,如四川的附子、浙江的芍药等。附子修根主要除去过多的侧生块根,使留下的块根生长肥大以利加工;芍药修根主要是除去侧根,保证主根生长肥大,达到增产的目的。

(二)打顶与摘蕾打顶与摘蕾都是使植物各器官布局更合理,有利于药材优质高产的调控措施。

1.打顶摘去顶芽,是破坏顶端优势,抑制主茎生长,促使侧芽发育。如菊花适时摘除顶芽可促进侧枝生长,增加花朵,提高产量;薄荷在分株繁殖时,由于生长慢,植株较稀,去掉顶芽,侧枝很快生长能提早封行,附子适时打顶并不断除去侧芽可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块根膨大,提高附子产量。打顶宜早不宜迟,应选晴天进行,以利伤口愈合。

2.摘蕾植物为了繁殖后代,总是把养分优先供应生殖器官。摘除花蕾抑制了生殖生长,转而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凡是不以种子果实作药或不采籽的中草药都可摘蕾提高产量。已报导摘蕾增产的中草药有白术、桔梗、人参、黄连、三七等十几种。

此外,关于化学除花已有报道,例如用乙烯利1000毫克/升于桔梗盛花期喷施可增产45%。

花生养护管理中耕培土是关键


目前,在花生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地膜花生、春播花生心叶发黄,植株矮小,发育不良。二是麦套花生苗细弱,发育严重不良,根据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及时春耕,科学追肥。

地膜花生,春播露地花生播种后,多雨、光照减少,温度低,使花生田间出现板结、苗不发棵及发黄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深中耕,松土破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

二要追肥促苗转化升级。对于株小、叶黄,播种时氮肥不足的田块,追施氮肥,同时要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结合中耕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硫酸10~15公斤。

麦套花生亩追施二铵10~15公斤或过磷酸钙30~40公斤、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结合灭茬,深中耕,灌水施入。花生棵发育正常,心叶发黄是缺铁、缺锌症状,可亩喷施0.1%的硫酸亚铁溶液30~40公斤,促进正常发育。

2、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及根茎部病害。

地下害虫:在幼苗及生长前期要及时进行防治。蛴螬多在植株根部为害,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下移土层20厘米以下隐藏,不宜防治,结合中耕沟施缓释性药剂,配置成毒饵,诱杀防治。亩用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或3%呋喃丹2.5公斤,或用乐斯本(40%毒死蜱150毫升)拌油渣施入土壤,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根茎部病害:结合灌水滴灌50%辛硫磷乳油500~750毫升。花生茎腐病,也叫烂秧病,也叫卡脖疫,田间表现为点片发生植株矮小发黄。从根茎交接处断裂,茎部组织腐烂,坏死。防治方法:增施钾肥,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加混腐植酸钾,防止病菌蔓延扩散,促进花生正常发育。

3、中耕培土,科学灌水。

花生进入盛花后期,大批果针入土前要深中耕。中耕要求:行中间深,株边浅,使花生株行呈垄状,为花生果针入土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减少空针率,增加单株结果数。花生开花下针期根据田间苗情墒情合理灌水。

中草药大全之催肥


养牛:(1)薏苡仁、黄精各60克,沙参50克,研末掺入饲料中喂服,每日1剂,连喂5天~7天。(2)首乌、鸡血藤各250克,当归60克,猪骨适量,煮汤,连服3剂~5剂。养猪:(1)山楂、苍术、陈皮、槟榔、神曲各10克,麦芽20克。川芎、甘草各6克,木通8克,混合粉碎后,与少量饲料混合,在早晨饲喂前让猪吃完。每周1次,适用于35公斤左右的猪。(2)首乌、枳壳、贯众三味药等量,混合研末,体重50公斤的猪每天喂8克~20克,每天早上将药粉掺到饲料中喂服,连喂14天,停药2天再喂,30天即可出栏。(3)首乌、土黄芪、麦芽(或神曲)各20%,丹皮10%,柏仁(或酸枣仁)20%,食盐10%,共研细末,5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早晚各添加15克~25克。养鸡:(1)姜粉24克,肉桂50克,肥草、硫酸亚铁各9克,八角8克,共研细末,每只鸡每次喂服0.5克~1克,每天用1次。本方冬季使用更适宜。(2)肉桂粉50%,干姜粉20%,甘草粉9%,大葱粉7%,黄豆粉6%(炒),硫酸亚铁8%,充分混合后拌入料中,并加水拌匀,每只鸡每天喂1克~1.5克。隔天喂1次,15天后增重明显,平均每天可增重25克~50克。

中草药栽培的特点


(一)中草药种类繁多;种植技术复杂

1.种类繁多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一大优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草药,共有12772种,其中植物来源11118种,动物来源的1574种,矿物来源80种。全国普查结果表明,已鉴定的可供药用的植物有9000多种,其中常用的500多种,而需求量大,主要依靠栽培的约有250种,随着国内外对中草药需求量增大,原有品种的扩大栽培及野生中草药变为家栽是必然趋势。

2.生态条件不同种植技术各异

(1)干湿如麻黄、甘草、黄芪等药用植物分布于干燥地区;泽泻、菖蒲、莲则喜欢低湿地。

(2)光照莨菪、北沙参、地黄等为阳性植物,人参、西洋参、细辛、黄连、三七等则喜荫蔽,栽培时应搭设荫棚或利用自然荫蔽条件。一般情况下幼苗较成年植株需要更多的荫蔽,故随着植株长大,荫蔽度应逐渐调小。

(3)温度如砂仁喜高温高湿的气候,花期要求气温在22~25℃以上,若低于20℃则花朵不开放,干枯不能授粉,花期气温低,昆虫活动少,结实率也低,故砂仁选地应选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0℃,春季(3~5月)气温不低于22~25℃的地方。人参种子不经过15~20℃以上高温和0~5℃低温种子不发芽。

(4)坡向如广东种植砂仁多选择30以下三面环山,一面空旷,坡向东南的缓坡地,修成梯田,保持水土,这种条件下砂仁开花多,传粉昆虫多,结实率高。

(5)海拔高度当归原产高寒山区,其生长发育对气候有严格要求,甘肃岷县产区都选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地育苗,云南丽江一带则选海拔2800~3200米的山地育苗,海拔低处育苗气温偏高,幼苗生长不好。当归在生长的第二年比第一年需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甘肃选海拔2000米以上的平川,云南选海拔2600~2800米的缓坡地栽培,产量和质量较高,往低海拔处引种时产量降低,质量也差,抽薹增多,海拔更低时夏季死亡。可见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对中草药非常重要。

3.药用部位与种植技术由于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不同,栽培技术也不一样。党参、黄芪、山药等根及根茎类药材,栽培时常需选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并要求深耕。为了获得根或根状茎的丰产,必须首先长好地上部分,有充足的叶面积,适当施用磷钾肥,摘花疏果,秋季根或根状茎膨大时期适当供给水分,并在根际培土。而栽培洋地黄、颠茄、穿心莲等叶类和全草类药材时,应多施氮肥,适当配合磷钾肥。合理密植,适时采收对产品产量和含量的影响较大。分期采收常能提高质量。而花、果实类药材如辛夷、金银花、山茱萸等,一般要求多施磷钾肥,注意修剪整形。有的品种如砂仁采用人工授粉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4.繁殖方法的多样性药用植物的繁殖方法也多种多样。约有35%的药用植物采用无性繁殖,如分根、分株或用鳞茎、块根、珠芽等繁殖,无性繁殖比用种子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生长年限短并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故多采用。但有时长期无性繁殖易引起退化,如地黄、山药等,须注意随时去杂、去劣,适时倒栽,防止退化。

(二)产量与质量并重中草药种植除要求一定产量外,更应重视质量。有效成分的高低是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因为有效成分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而有效成分又受植物种类或品种、栽培技术、栽种年限、采收部位、采收期、加工方法及贮藏条件等的影响。因此,在中草药种植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按技术规程进行,不能疏忽。

(三)重视中草药的道地性中草药在长期的生存竞争及双向选择过程中,与产地生态环境建立了相互适应的紧密联系,如果新引种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原产地基本相似,植物能很快适应,生长发育正常,反之若差异悬殊则会使品质受到影响。例如金银花(分析所用材料为灰毛忍冬)在不同产地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差异极显著。山东平邑所产为5.66%,河南新密市为5.18%,山西太谷为3.88%,重庆为2.2%,云南大理为1.81%。又如不同产地的芍药,不但化学成分种类不同,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差异。宝鸡、兰州、四川垫江所产芍药含芍药甙C,而山东曹县、安徽毫县、浙江东阳所产则不含芍药甙C,各地所产芍药其有效成分均随纬度的降低而下降。所以,发展药材应以地道产区为主,选择与地道产区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发展为好。

中草药种植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气候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降水等。

(一)光照与中草药

1.光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由于各种药用植物在它们的系统发育过程中,长期处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而形成对各种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所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将植物分为三类:

(1)喜光植物(阳性植物)要求阳光充足的环境,若缺乏光照,则植物细弱,生长不良,产量很低。如:地黄、黄芪、红花、决明、北沙参、芍药等中草药是喜光植物。

(2)喜阴植物(阴性植物)喜欢有遮荫的环境,不能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如人参、西洋参、黄连、细辛等。栽培这类中草药需要人工搭棚遮荫或种在林下荫蔽处。

(3)耐阴植物它是前两种植物中间类型,在光照良好或稍有荫蔽的条件下都可生长,不至于受到特别损伤,如天门冬、款冬花、麦冬等。

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如北五味子、党参、厚朴等在幼苗期或移栽初期怕强光照射,必须注意短期荫蔽。

2.药用植物对光照的反应许多植物的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地下贮藏器官的发育,休眠与落叶等,对白昼与黑夜持续时间的长短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对光照时间长短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由于各种药用植物长期生长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因而它们对光照时间的要求各有不同。只有满足了这种光照条件,它们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然,植物这种对光照时间上不同要求的特性,在人为的控制下也是能够改变的。根据各种药用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的要求,可以把植物分为以下三大类:

(1)长日照植物在长于一定时间日照长度(临界日长)下开花或促进开花,而在较短的日照下不开花或延迟开花,如小茴香、栀子、除虫菊等。

(2)短日照植物在短于一定时间日照长度(临界日长)下促进开花,而在较长的日照下不开花,如紫苏、地黄等。

(3)中日照性植物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的要求,如掌叶半夏、红花等。

这里要指出的是所谓临界日长不是以12小时光暗信号为分界,也不是对日照长短要求的绝对数值,而是决定于每种植物对光照要求一个最低或最高的临界值。如长日照植物天仙子其临界日长为11小时,木槿为12小时。植物的这些特性在引种栽培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从南方(短日照高温条件)向北方(长日照低温条件)引种,往往出现生育期和成熟期延迟现象,所以应引种早熟品种。反之亦然。

3.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1)光饱和点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以后,光合速度减缓,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度不随光强的增加而加速,达到一个稳定的值,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2)光补偿点如果光强度减弱,光合速度将随之减缓,待到光强度降到某一程度时,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而呼吸作用是放出二氧化碳,消耗有机物质,当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出的二氧化碳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制造养料与消耗养料相等,达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植物只有在光补偿点以上时才能积累干物质。在种植中草药时,要根据不同中草药的光照习性合理调光,使之光强不大于光饱和点,不低于光补偿点。

4.中草药的合理密植与立体栽培合理密植和立体栽培都是人类为提高光能利用率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所谓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所消耗的光能与照射到叶面的总光能之比。目前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仅能利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全年辐射能的0.1%到1%~2%,可见,光能的利用还很不充分。

合理密植:其要求是既保证植物群体得到最大发展,又使每一单株获得充分光照。由于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叶片进行,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大小与产量高低成正相关,因此要使单位面积产量高就应当保证有足够的叶面积,但是叶面积也不宜过大。如果超过一定范围,使叶片互相遮荫,反而会降低总叶片的平均光合作用率。密植程度可以用叶面积系数和叶片的角度来决定。

①叶面积系数即田间植物群体总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植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最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也不相同。生产上常根据植物整个生育过程中叶面积系数的动态分析,来决定适宜的播种量和栽植密度。

②叶片角度为了提高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不仅要有一个最适叶面积,而且还要有适宜的叶片角度及方向。如叶子是垂直分布还是水平排列对光合作用有重要关系,因为叶片的配置方式直接影响叶片的受光量,如果只是叶面积虽大,但配制方式不好,彼此遮荫,也就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而影响产量。

③密植贵在合理密植不是种植株数越多越好,相反密植超过了限度,反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不同的植物种植的密度是不同的,体形细长的可适当密一些,如薏苡、荆芥要比芍药密一些。即使同一植物,由于栽培目的不同,密度也应不同。一般收获营养体的要比收获果实、种子的适当密一些。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水、肥条件不同,栽培的密度也应有差别。如地黄,在河南每公顷90000株,产量最高,在北京每公顷150000株产量最高。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区相同的条件下,由于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稀密度也有所不同。如牛膝采用宽行短株距密植,植株个体及整个群体均生长良好,从而达到高产目的。总之,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植物特性和栽培的需要来确定密度。

(二)温度与中草药温度指植物生长期间的空气及土壤温度。气温受纬度、海拔高度、季节的影响。一年中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变化的相差,称为年较差。把一日中气温变化的相差,称为日温差。一般来说,我国各地的日温差和年较差由南向北增大;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大,由于土壤传热比空气慢,所以地温变化较小。

1.温度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加强。但它们也都有一个最低及最高温度,而且不同的植物对这三种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植物光合作用的温度以25~35℃为最适,超过这个温度,光合强度随之下降,到40~50℃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光合作用是制造(合成)有机物质的,而呼吸作用相反,是分解(消耗)有机物质的。所以,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日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在冬天,温室里晚上的温度过高会影响植物生长。对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称为温度三基点。

不同的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古柯、萝芙木等的早期发育需要20~40℃的高温期,而人参、北沙参等则需要经0~20℃的低温阶段,否则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温度对各种植物休眠与萌发也有很大的影响,各种植物萌发的温度亦有它的最低、最适与最高的三基点。从植物萌发的适温与基点温度也可以发现植物种与原产地条件的关系。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蒸腾与水分的吸收也有很大的影响。大气温度的增高会促进植物水分支出,土温降低会减少植物吸水,如果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时即会产生对植物十分不利的影响。

2.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植物种类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及原产地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物等四大类。

(1)热带植物我国热带植物分布在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热带地区。这些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5℃,全年无霜雪。热带药用植物有:砂仁、肉豆蔻、胖大海、槟榔、古柯、丁香、安息香等。这些药用植物喜高温,当气温降到0℃或0℃以下时,就要遭受冻害,甚至死亡。

(2)亚热带植物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大多分布在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的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全年霜雪很少。亚热带药用植物如三七、厚朴、柑橘和樟等,喜温暖、能耐轻微的霜冻。

(3)温带植物我国温带植物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以上,也有-25℃以下的,如黑龙江地区。这个地区的药用植物种类很多,它们喜温和至冷凉气候,一般能耐霜冻和寒冷。其中如玄参、川芎、红花、地黄、浙贝母和延胡索等喜温和气候;而人参、黄连、大黄、当归等则要求冷凉气候。

(4)寒带植物我国无寒带地区,仅西部地区有高寒山区,常年积雪,这些地区有雪莲花生长。

(三)水分与中草药水分对植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水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生质含水80%以上。嫩茎、幼根等的含水量可达90%以上,没有水就没有植物。水是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重要原料;是植物新陈代谢的重要介质,没有水溶解一切养料,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水是器官运动的调控者。由于水有最高的比热、最大的气化热及较大的热传导率,高热时能降温,冷时降温慢,对抵抗自然灾害能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界中的植物,对水分条件也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多种多样的适应方式,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

1.早生植物如仙人掌、沙棘、芦荟、龙舌兰、甘草、麻黄等。这类药用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或有良好的抑制蒸腾的结构、发达的贮水构造和辅导组织等早生结构,具有显著的耐旱能力,适应在地势高燥少雨的地区栽培。

2.水生植物如睡莲、莲等根系极不发达,没有抑制蒸腾的构造,输导组织衰退,而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所以它们一般不能离开水生环境。

3.湿生植物如泽泻、慈姑、菖蒲、意苡等。湿生植物根系浅,侧根少而短,抑制蒸腾的构造和输导组织弱化,而且通气组织发达,适宜在沼泽、河滩、低洼地、山谷林下等环境生长。

4.中生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都属这一类,如地黄、浙贝母、延胡索等。中生植物的根系、输导系统、机械组织和节制蒸腾作用的各种结构,都比湿生植物发达,但不如旱生植物。它们在干旱情况下容易枯萎,在水分太多时又容易发生涝害。因此,在栽培这类植物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排灌能有效地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四)空气和风与中草药这里所指的空气是指近地面的大气与土壤里所有气态物质的总称。这些气态物质常对植物产生影响。

1.空气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空气中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系的成分有氧、二氧化碳、水气、尘埃和工厂的废气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其含量随工业的发展逐步在提高,一般在0.03%。土壤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一般在0.15%~0.65%。当含量高到2%~3%,对根系的呼吸不利,有毒害作用。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以1%左右最适宜。在塑料薄膜温室内,每天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像决明和大豆(开花到种子成熟)群体中通入含有二氧化碳800~1200毫升/立方米的空气,可提高它们种子产量40%~50%。

氧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必要气体,土壤空气中的氧含量很少,同时变化不定,常成为植物地下部分呼吸的限制因素。

水气影响空气的温度,工厂的大量废气(二氧化硫、氨化氢等),烟雾及尘埃等会严重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某些中草药可吸收有毒气体,减轻环境污染,如1公顷柳杉一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柑橘树的吸硫能力也很强,能吸硫达叶重的0.8%。丁香、夹竹桃、八角等中药树叶吸硫能力也很强。丁香、柑橘还能吸收有害气体氛及氟化氢等。

2.风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风是空气的运动形式。风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决定地面热量(冷、热气团)与水分(干燥与湿润的气团)运转的因素,有的风对植物起着直接的影响,如台风、海陆风、山风与谷风等。

风媒花植物要依靠微风来进行传粉。很多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依靠风来传播,以达到繁殖后代或扩大繁殖地区。微风对防止轻微的霜冻有利。

风的直接害处是损伤或折断植物的枝叶造成落花、落果使植物倒伏。在播种时如风大,种子就不易均匀地撒下,出苗即疏密不匀。风的间接害处是改变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使土干燥,地温降低,细土吹走等。这些都对药用植物生长不利。控制和防避风的危害对水土保持和创造有利的小气候有重要意义。

中草药植物如何施肥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药材需求量的日趋增加,许多草药都进入了人工栽培行列。但由于中草药的营养规律与特点较为突出,人们对其施肥技术的研究又很少,使得目前在中草药施肥上存在两种偏向,一种认为野生型中草药不需要施肥,尤其不能施化肥,最多施点有机肥。第二种是搬用大田作物的施肥方法,一味大水大肥地催产量,而不针对中草药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这两种情况对人工栽培中草药的药材产出和提高药效都是不利的。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当地在中草药施肥管理中,主要是以有机肥当家,凭经验施肥,在施肥决策上还不能运用测土施肥和药用植物营养诊断等先进技术。

一般在施肥方法上,重施底肥不施追肥。大部分底肥在秋季使用,也有少部分在春季用,基肥是有机肥,追肥用腐熟的有机肥,如饼肥(豆饼、芝麻饼)和人粪尿等。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中草药的施肥目标,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药材产量,同时应注重提高中草药的药效。至于如何将平衡施肥的原理用于中草药的施肥,首先要看到中草药的植物种类繁多,对于不同药用器官的中草药来说,为了获得较高的药材量和足够的药效,必须针对药用器官特性在施肥上有所区别。

中草药施肥要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适量的化肥,二者的配合施用才有助于产出和药效的综合提高。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单独多用有机肥也不完全适合于各种药材植物,如人粪尿用在人参和西洋参上容易抑制须根的发育;在黄芪上全部施有机肥的效果不如施专用复合肥的效果好。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化肥的施用原则为:谨慎施用化学氮肥,重视配施化学磷钾肥,巧施中微量元素肥料。例如,以花和果为药用器官的中草药植物,要注重配施磷钾肥;以根和鳞茎为药用器官的中草药植物,要特别注意钾肥的施用。对于各种中草药植物的施肥来说,化学氮肥的使用都要特别谨慎,过量施氮会导致药性降低或者徒长与烂根。由于中草药植物既要获取适量的药材又要有较高的药效,根据近代药物化学的研究表明,起药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大部分都是一些体内次生代谢产物,为了这些成分的产出和作用效果,在施肥供应上不仅要保证大量元素,还需要微量元素的参与。但很少量的微量元素肥料(一般用量在每亩4两至两公斤之间,因不同元素而异)通过土壤使用时,必先和大量有机肥掺混后才可施得均匀。当微量元素肥料直接喷施时,一定要把握肥液的适当浓度和使用次数,这样才有预期的效果。

《中草药中耕、除草、培土与追肥》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树木植物追肥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