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w59.com - 肉质根植物种植方法】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高粱黑葱花霉根腐病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高粱黑葱花霉根腐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出现似缺水状的萎蔫,病苗皮层、维管束呈褐色水渍状,细根软化并腐烂。成株染病叶片下垂稍卷曲,老叶片黄化,从叶尖端和叶缘开始干枯。根部染病根、根冠部变褐腐烂。

病原

Periconiacircinata(Mangin)Sacc.称高粱黑葱花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2—3根束生或单生,褐色至深褐色,壁厚,大小l50—300×6—8(um),近顶端旋转状,顶端细胞膨大,上面生3个产孢细胞,顶端细胞能分裂,每分裂1次,形成1个产孢细胞,其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密集成头状,黑色,球状,表面光滑或有刺,直径12—27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是腐生菌,能诱发植株地上部或根部发病。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WwW.zw59.Com

(2)加强管理,密度适当,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不要在低洼地种植高粱。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排水要及时,严禁大水漫灌。

精选阅读

高粱弯孢霉穗腐病如何防治


高粱弯孢霉穗腐病主要为害穗部。初在高粱谷粒上现褐色至黑色坏疽,湿度大时布满黑色绒毛状菌丝和分生孢子。染病的籽粒收获过程中易粉碎,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且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繁种高粱活性下降,严重的影响发芽率。

病原

Curvularialunata(Walker)Boedijw.称弯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形态特征参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土壤及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到高粱穗部。尤其在高粱开花后籽粒成长期,若连续阴雨,易发病。有些已成熟的籽粒也不能幸免。病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散。生产上春高粱易发病。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株、种子、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翌年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发病适温22—28℃。在发病期间降雨多,相对湿度大易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实行3—4年以上轮作。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等微生物肥料。如5406菌肥,可减轻发病。

植物羽衣甘蓝黑腐病防治


羽衣甘蓝黑腐病是羽衣甘蓝的主要病害,也是多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常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以露地种植发病严重。病情严重时对羽衣甘蓝生产影响较大。黑腐病在全生育期均有发生,但多在羽衣甘蓝生长中后期发生。

症状

羽衣甘蓝黑腐病主要为害叶片,是一种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使维管束坏死变黑,子叶发病呈水浸状后迅速枯死或蔓延至真叶,在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黑条。病菌多从叶缘水孔侵入,开始呈V字形病斑,该部分叶脉坏死变黑;如从伤口侵入,则形成不规则的淡黄色病斑,病斑向四周扩展,使周围叶肉变黄变褐,如病菌进入维管束,渐渐蔓延至全株,发病严重时可见维管束全部变黑或腐烂,便无异味。

发生规律

羽衣甘蓝黑腐病由一种细菌引起,病菌多来自于土壤中病残体,也可由种子传带。病菌耐干燥,可存活2~3年,生长发育温度为5~39℃,适宜温度25~30℃。生长期病菌主要通过浇水、施肥、雨水和病株传播蔓延。高温多雨、空气潮湿,叶片长时间结露或害虫发生严重,造成的伤口较多,有利于病菌侵染。水肥管理不当,植株生长衰弱,害虫防治不及时或暴风雨天气较多,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办法

选无病地或无病植株采种。播种前种子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100克种子用1.5克漂白粉加少量水与种子拌匀,放于密闭容器中16小时后播种。适期播种、蹲苗,避免过旱或过涝。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可选用47%春雷氧氯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新植霉素、硫酸链霉素50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大花蕙兰根腐病防治


大花蕙兰根腐病在幼苗、新移栽的植株和浇水过多的植株上发生较严重,防治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通风,适当减小浇水次数,及时喷洒药剂防治等。

根腐病又称枯萎病,属于真菌病害,分布很广,除大花蕙兰外,其他植物也会受害。它是由一种立枯丝菌引起的根腐烂。这也是大花蕙兰毁灭性病害之一。

在大花蕙兰植株的任何生育期都容易感染,但在幼苗、新移栽的植株和浇水过多的植株上发生较严重。因此,病斑常最先见于兰株的根部,但如果不加控制,可迅速发展到假鳞茎及较低部位的叶片上。在侵染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圈褐腐区,环绕植株基部引起幼苗死亡。成株受到侵害时,会逐渐衰弱。一般情况下腐烂只局限于根部,引起根部死亡。但有时腐烂也会扩大入侵到假鳞茎。使根腐病的植株生长衰退,叶片和假鳞茎均发黄、瘦弱、扭曲、萎缩,最终死亡。

防治根腐病除高温多湿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适当减小浇水次数外,平时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治。一旦发病,轻者要及时喷洒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苯来特1汤匙兑水4L浸根或浇施,效果不错,每周1次,连续2~3次。并更换花盆和基质,重新种植,弃用旧基质或待消毒干净后再使用。换盆时要剪除烂根、腐根,换盆后要控制浇水,减少复发的机会。重者则应立即烧毁,以防污染。

君子兰根腐病防治


症状:植株受害先自根部开始,肉质根上生出褐色坏死斑,逐渐扩大致使整个根部皮层腐烂,自土壤中拔出茎后腐烂的根系多留在土中;地上部分表现为叶片无光泽,迅速萎黄。

发病规律:病原为真菌,镰刀菌。病原菌依附于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蔓延。当君子兰管理不善,如缺肥,特别是花后营养极度缺乏,圃地或花盆排水不良,阴湿积水或生长期干旱缺水、冻害、虫害生长衰弱时,易感染该病。而土壤长期高湿、环境闷热、空气不流通、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君子兰生长适温为15~25℃,耐寒性差,耐热性亦不强,夏季高温则处于半休眠状态。冬季需经过半休眠期,即温度保持8~10℃,低于5℃易受冻害,高于15℃则打破休眠,对开花不利。喜半阴,忌烈日暴晒。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稍能耐旱不耐积水。用深盆栽植。春秋两季是其生长期,盆土可略湿些,但不要过湿甚至积水,每20~30天追施1次液肥。盛夏和入冬后暂停追肥,盆土也应偏干。开花前20天施1次磷肥。春、夏、秋季应注意通风,夏季应防烈日暴晒。冬季放于室内向阳处,室温不可低于5℃,夏季防雨淋烂心。平时浇水避免自上方喷淋。

(2)发现病株及时挖出,用清水冲洗,剪除带病肉质根,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石硫合剂等稀释液浇根与喷洒防治。还可用80%的402乳油1500倍液或70%敌克松12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连灌2~3次,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灌根时,待盆土稍干时进行,更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或用稀释20倍的根腐19号进行根灌防治,如每隔10天左右灌1次,可起到预防效果。盆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浇透,种苗栽植前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根系10分钟,晾干后栽培。

高粱柱黑穗病防治方法


为害症状

(1)叶片。幼苗叶片上常出现隆起的条斑,初为乳白色,后变为棕褐色,条斑的条数不等,长度可与叶片等长。

(2)茎秆。抽穗后病穗有2种症状一是柱状,二是分枝状,田间表现柱状黑穗居多。部分黑穗只能半截抽出、半截留在苞叶内。

(3)穗部。茎秆发病主要发生在穗柄上或叶鞘的苞叶上,生成瘤节状孢子堆,孢子堆内无丝,外具膜易破裂,散出黑粉。

高粱柱黑穗病属系统侵染性病害。冬孢子在种子表面、室内、室外、冰箱中均能越冬。在潮湿土壤中不利于越冬。种子表面带菌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初侵染来源。这是防治该病的理论依据。

发生因素

据悉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春季是易发季节。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土壤湿度不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足底墒的农业措施达到防治该病的目的。在生产上可采取适期早播和浇。高粱柱黑穗病除侵染高粱外,未见侵染小麦、玉米、谷子及苏丹草。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对该病有较为理想的田间防治效果。另外,不同高粱材料对它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而且抗源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开展抗病育种是可行的。

高粱霜霉病防治方法


该病侵入高粱以系统或局部形式发病。多为害叶片。苗期染病叶片上出现褪绿或浅黄白色区域,湿度大时叶背生出白色霉状物,后来叶片上出现绿色和白色平行条纹组织,最后出现浅红褐色条纹,褪绿的脉间组织变为坏死斑致叶片破裂,这是该病典型症状。苗期染病的植株矮化,多在开花结实前枯死,能活下来的不能开花,后期虽能开花但产量锐减。有些病株出现丛生症状,很象疯顶。高粱发生霜霉病后易诱发紫斑病。该病病组织不扭曲或畸形,别于疯顶病。该病近年为害有上升的趋势。

病原

Peronosclerosporasorghi(West.etUppal)Shaw称蜀黍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除侵染高梁外,尚可侵染玉米。病菌形态特征见玉米霜霉病。此外有报道Sclerosporasorghi(kulk.)WestenetUppal称高梁指梗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也是该病病原。高粱指梗霉孢囊梗直立,基部稍膨大,长100—150um,顶端呈二叉状分枝,末端小梗尖,顶生孢子囊1个,从叶片下表皮的气孔中伸出。孢子囊近圆形,无乳突,无色,大小15—29×15—26.9(um),生于长形而尖削的小梗上,湿度高时孢子囊发芽形成芽管。藏卵器球形,大小40一50um,埋生在维管束间的叶肉组织中。卵孢子球形,无色,具浅黄色壁,大小25—42.9um。近有报道Sclerophthora(Saccardo)Thirmalachar,ShawNarasimham称大孢指疫霉新变种,也是该病病原。菌丝体无色多核,无分隔。藏卵器近球形,褐色,大小27,5—72.5×20一63.8(um)。1一4个雄器,侧生,浅黄褐色,大小13,18—40.3×6.3—21.3(u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大小23.8—57.5×21,3—53.8(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且可存活几个季节,翌年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染幼苗的叶片,幼苗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该菌孢子囊发芽需要高湿度和20℃以下的气温,在田间干燥条件下,孢子经3—4小时即失去生活力。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3)田间发现病株随时拔除并集中烧毁。

(4)发病重的地区要实行大面积轮作。

(5)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长寿花的病害防治:白粉、灰霉、茎腐和根腐病


长寿花在多肉植物里属于比较好养护的,但也会发生一些常见病害:白粉、灰霉、茎腐和根腐病,下文的作者:定云止水,教你如何防治长寿花的常见病害,一些防治措施和养护手段对多肉植物来说,也是通用的,不妨参考参考。

白粉病多发生于晚秋至早春,在昼夜温差大湿度高的时候容易发生。于夜间温度15℃,而且湿度高达90%时最适于病菌孢子的产生、发芽及感染。白天27℃的高温而且40-70%的低湿度下,则最适于孢子之成熟散发。30℃以上时会受到抑制。发病的湿度范围非常大,空气相对湿度23%~99%之间均能发病。因此,即使在干燥的温室内或者霉雨季节高温高湿条件下,白粉病仍可发病并迅速蔓延。

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懂得白粉病和灰霉病发生的机理,在养护上便要注意下面几点:

1)尽量保持叶面干燥以及盆间通风良好,尤其不要在傍晚喷水,使得叶片留水过夜。叶片有水珠的话要用纸巾吸干或用气吹吹走。

2)预防为主,定期喷晒杀菌药。

3)植株不慎出现伤口、溃面时尽早用草木灰或硫磺粉、甲托等进行涂抹。

4)在湿度与温差大的日子里要留意查看植株状态,特别是易患病的品种如巴黎、白狐等。

5)一旦发现要尽早摘除病叶、病枝,以减少病菌存量,同时要抓紧时机喷药。

作为新手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不缺水状态下,假如发现长寿花植株不振,植物叶面萎缩干瘪或发皱、黯淡无神,一般说明是植物根系出了问题,要当即对植物进行换盆洗根,并且更换植料,严重的要果断进行砍头,截取好的部分进行扦插。切忌简单的认为植物是缺水了还是缺肥了。

引起茎腐和根腐病原因最常见的就是环境过暖过湿、伤口感染病菌。蕈蚊、蛾虫及蜗牛在茎中钻孔以及根粉蚧等都是罪魁祸首,因此防止茎腐、根腐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浇水习惯、尽量避免长期水涝水湿过大,另一方面要针对病菌和虫害双管齐下进行治理。

白粉病、灰霉病、茎腐、根腐推荐用药:戊唑醇、先正达达科宁75%百菌清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有不能施药的,也可用小苏打1:1000或稀释的醋溶液喷晒、擦拭植株。

捎带说一下,农药和花卉一样同样有造假的集散地,建议买药前多做功课,最好认准名厂或品牌,别贪小失大,俺知道有很多新手都喜欢用药店推荐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一类的,特别是1元/包那种,即使你RP好买到真的基本也只能用来抹抹伤口,对真菌引发的白粉、灰霉、茎腐和根腐病基本无效。此外为防止耐药性,杀菌药一般都要备2~3种以上,变换着用比单一使用效果要好很多。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煤渣,煤渣随手可得,在多肉植物种植中广泛用到,很多人都只知道有疏水作用,可以降低种植成本,却不知道煤渣因为富含硫,兼有杀菌和杀虫的效果,用煤渣的植物要比不用的抗性更强,不容易产生根腐病和根粉蚧。

玉米穗腐病防治方法


玉米穗腐病在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为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株镰刀菌(F.moniliforme)青霉菌(Penicilliumspp)曲霉菌(Aspergilllusspp)、枝孢菌(Cladosporiumspp)、单瑞孢菌(Trichotheciumspp)等近20多种霉菌浸染引起。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Aflavus)不仅为害玉米等多种粮食,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

果穗及籽粒均可受害,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蓖的菌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黏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仓贮玉米受害后,粮堆内外则长出疏密不等,各种颜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并散出发霉的气味。

发病规律

病菌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浸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流行,高温多雨以及玉米虫害发生偏重的年份,穗腐和粒腐病也较重发生。玉米粒没有晒干。入库时含水量偏高。以及贮藏期仓库密封不严,库内温度升高,也利于各种霉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烂或发霉。

防治方法

①实行创作,清除并消毁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虫害防治,减少伤口浸染的机会。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入仓贮存。②农药拌种及药剂防治,参照玉米干腐病的防治方法。

山楂花腐病防治方法


1.为害症状

山楂花腐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及幼果。新梢多由病叶沿叶柄延及造成。病斑初褐色,后变为红褐色,逐渐凋枯死亡。幼叶初发生褐色短线条状或点状小斑,后迅速扩大,病斑红褐色至棕褐色,病叶枯萎,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白色至灰白色霉状物。幼果一般在落花10天后表现症状,初在果面发生1~2毫米大小的褐色斑点,约2~3天后扩展到整个果实,使幼果变暗褐色腐烂,表面有黏液溢出,烂果有酒糟味,最后病果脱落。

山楂花腐病

2.发生规律

由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落地病僵果中越冬。通常展叶后多雨,叶腐较重,开花期多雨,易造成果腐病流行。高温、高湿出现早的年份和地区,发病早。山地果园发病比平原果园重,沟谷地又比坡上地病重。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果实采收后应结合施肥管理,彻底清除病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地下。

(2)早春翻地在4月上中旬,于子囊孢子未出现以前,将地面病僵果深翻至土层15厘米以下。

(3)病菌的侵染期较短,只集中在展叶至开花期,这是喷药保护的关键时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50%的叶片似展非展及叶片展开时,连续喷药2次,。

葡萄黑痘病防治方法


葡萄黑痘病俗称鸟眼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分布广,发生普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以北方沿海和春夏多雨潮湿的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最为严重。在检、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甚重,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葡萄黑痘病症状】

葡萄黑痘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叶柄、果柄和果实。嫩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红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逐渐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呈暗紫色,后期常干裂穿孔。新梢、叶柄、果柄发病形成长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间凹陷开裂,呈灰黑色,边缘紫褐,数斑融合,常使新梢上段枯死。在粗枝蔓上,病斑成为较大的溃疡,中部淡色并可裂开。幼果发病,果面出现深褐色斑点,渐形成圆形病斑,四周紫褐色,中部灰白色,形如鸟眼,表面硬化,有时龟裂。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斑仅限于果表,不深人果内,但果味酸,丧失食用价值。

【病原与发生规律】

有胜世代为Elainoeampelina称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Sphacelomaampe-linum称葡萄痂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枝梢、叶痕或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升高,葡萄开始萌芽展叶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开花,病菌即可开始初侵染,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6月中、下旬以后,气温升高,如有较多的降雨,植株可受到严重为害,此时是盛发高峰期。秋季又有次生长旺季,大量抽出新的枝梢,黑痘病又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期。雨水多、湿度大为害重。果园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或偏施氮肥导致徒长或成熟期延迟,易发病。栽培管理粗放,枝叶郁闭,肥料不足或肥料配比不当等都会诱发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结合夏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及时清除地面杂草和杂物,保持地面清洁。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果穗及时套袋,隔离病菌,进行幼果保护,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保证树体营养全面,健壮生长。注意氮的用量,防止贪青旺长。

2、葡萄芽鳞膨大,但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喷洒铲除剂,如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原粉200300倍液、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

3、葡萄开花前,可用下列药剂:8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6.2%氢氧化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施。

4、葡萄开花后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施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胜粉剂8001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250倍液;32.5%代森锰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10002000倍液等。

5、在病害发生中期,可用下列药剂:40%氟硅唑乳油500010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噻菌灵可湿胜粉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若遇下雨,要及时补喷。控制了春季发病高峰,还应注意控制秋季发病高峰。

高粱炭腐病如何防治


高粱全生育期均可发病。感染此病可引致苗枯或根茎炭腐。根部染病初呈水渍状,后变黑,内部组织崩溃,皮层腐烂并延及侧根。茎秆染病植株提早成熟,穗小粒秕,遇风易折倒。茎秆内部组织崩解后,残存维管束,其中有大量黑色菌核。我国高粱各产区均有发生。

病原

Macrophominaphaseoli(Maubl.)Ashby称菜豆壳球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暗褐色,球形,初埋生,分散,直径89—275um;产孢细胞葫芦形,无色,大小5—13×4—6(u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柱形或纺锤形,大小16—32×5—10(um)。菌核黑色,坚硬,直径5—100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孢子萌发进行初侵染,引起幼苗或成株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田间高温多湿、地势低洼及土壤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2)有条件的可与稻、麦轮作。

小麦黑胚病防治方法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小麦感病后,胚部会产生黑点。如果感染区沿腹沟蔓延并在籽粒表面占据一块区域,会使籽粒出现黑斑,使小麦籽粒变成暗褐色或黑色。黑胚粒小麦不仅会降低种子发芽率,而且对小麦制品颜色等会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小麦质量标准中,将黑胚粒增补为不完善粒,收购时最大允许含量不得超过4.0%.小麦黑胚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地区、年份和农艺措施有关。小麦生育期间尤其是籽粒灌浆期间降雨和露水强烈的地区,黑胚病发生较重;栽培中高氮肥和频繁的灌溉方式,亦会加重黑胚病的发生。

防治小麦黑胚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要特别注意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在小麦灌浆初期,若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应抓紧时间用药,此时防治效果最佳。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十五分之一公顷20至40克,对水50千克喷施,效果最好

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播种前可选用种子重量0.2%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降低苗期病害发生程度。

2.加强管理。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搞好氮、磷、钾与微肥的配合施用,增加土壤透气性,播种时不要播种过深,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在小麦拔节孕穗期及扬花期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75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雾,可有效地控制该病发展。

3.实行轮作。将小麦与油菜、马铃薯等非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深翻土壤将病株残体深埋土中,以消灭病菌。

4.选用抗病品种。

《高粱黑葱花霉根腐病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肉质根植物种植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