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青叶碧玉如何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大青叶蝉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大青叶蝉又叫大浮尘子、青头虫,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体长7~10毫米,雌虫体略大。体青绿色,头淡黄色,颜面淡褐色。复眼黑色,有光泽。头部背面有2个单眼,两单眼间有2个多边形黑斑。颊区在唇基缝处有1小形黑斑,触角窝上方有1块黑斑。后唇基侧缘、中央的纵纹及两侧的弯曲横纹为黄色。前胸背板前部淡黄绿色,后部为深青绿色。小盾片淡黄绿色,中间有1横刻纹。前翅绿色,带有青蓝色,前缘淡白色,翅的尖端灰白色,半透明。后翅黑灰色,半透明。腹部背面黑色,腹两侧、及末端、胸、腹部腹面及足均为橘黄色,跗爪黑色。卵长约1.6毫米,宽红0.4毫米,长卵形,中间稍弯曲。初产时卵为淡黄色,近孵化时可见红色眼点。若虫老龄时体长6~7毫米,初孵时灰白色,渐渐变为淡黄绿色,胸、腹部背面有4条暗褐色纵纹,外形似成虫,但翅未发育完整,仅具翅芽。

危害特点

大青叶蝉为害作物较广,在蔬菜上主要可为害茄子、马铃薯、番茄、莴苣、白菜、甘蓝、花椰菜、菠菜等。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吸收植物汁液,造成褪色,叶片卷曲、畸形,严重时整株枯死。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案

(1)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减少一部分虫源。

(2)灯光诱杀。在有条件地区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菜园周围有果园或林木时,对越冬卵量较大的果树,尤其是幼树,可组织人力用小木棍将产于树上的卵块压死,既可保护幼树,又可减少虫量。

延伸阅读

山茱萸虫害防治 大青叶蝉的防治办法


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viridis(Linnaeus).

别名大青叶跳蝉,属同翅目,叶蝉总科,大叶蝉科(Tettigellidae)

分布为害大青叶蝉分布很广,国内外皆有发生。在国内各省(区)皆有分布。

大青叶蝉寄主范围广,在药用作物中可为害山茱萸、桔梗、白术、紫菀、菊花等。并可为害高粱、玉米以及豆科、十字花科蔬菜、蔷薇科、杨柳科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2~10.1mm,育绿色,其中头冠、前胸背板与小盾片淡黄绿色。头冠中域有1对不规则黑斑,颜面侧区亦具黑色斑纹。前翅绿色,雌虫绿中带蓝,颜色较雄虫深,前缘淡白,端部透明。

卵:白色微黄,香蕉形,长1.6mm、宽0.4mm,中部稍弯曲,表面光滑。

若虫:1、2龄若虫体色灰白而微带黄绿色、头冠部皆有黑色斑点。3龄若虫胸腹部背面出现4条暗褐色纵纹,并出现翅芽,4、5龄若虫翅芽较长,并出现生殖节片。

生活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可发生3~5代。以卵在其寄主枝条或杂草茎杆组织中越冬。第2年4月中旬~5月初,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并取食为害,但一般数量较少、为害较轻。6月上中旬以后数量增殖较快,此阶段,江南山茱萸产区和江北桔梗产区都先后受害。接着7月、8月、9月三个月为严重为害期,10月份以后产卵越冬。

大青叶蝉成虫趋光性强,善跳跃。成虫羽化后约经20天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主脉及茎杆组织中,卵痕半月形,卵块状,每块卵约7、8粒,每只雌虫可产卵6~8块。若虫性喜群集,常栖息、活动于叶背和嫩茎上。

防治

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淸除药材园内及周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3.药剂防治:可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50%杀螟松1000~1500倍液,50%敌敌畏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大青叶蝉危害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


大青叶蝉又可以称为青叶跳蝉、青叶蝉、大绿浮尘子,会苹果、梨、桃、李、杏、核桃、柳、杨等多种果树及植物的叶、茎,使其褪色、畸形、坏死或者枯萎,还可传染毒病,因此在防治上需进行综合防治,这样才能有效消灭或防控大青叶蝉。

1危害症状

大青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枝梢、茎叶的汁液危害,在果树上主要是成虫产卵危害。在成虫秋末产卵时会用锯状产卵器刺破枝条表皮呈月牙状翘起,将6~12粒卵产在其中,成虫密度大时会使枝条遍体鳞伤,易导致抽条,严重时可致幼树死亡。

2形态特征

大青叶蝉成虫体长7~10毫米,头黄褐色,复眼黑褐色,触角刚毛状,前翅绿色,尖端透明,后翅黑色,折叠于前翅下面,身体腹面褐黄色。卵长卵形,长约1.6毫米,以10粒左右排成卵块。

3发生规律

大青叶蝉1年发生3代,以卵在苹果树枝条或苗木的表皮下越冬,在第二年4月份孵化,孵化后的若虫1小时后便开始转移农作物和杂草上取食危害,第3代若虫危害晚秋作物和蔬菜,到9月下旬,第三代成虫便飞到秋菜地危害,10月开始飞向果园,将卵产在果树幼嫩光滑的枝条和幼嫩主干上越冬,果园内间作白菜、萝卜、薯类等多汁晚熟作物时,或果园周围种植有这些晚秋作物时,果树受害严重。

4防控技术

4.1合理间作

幼果树园避免间作晚秋作物,比如说白菜、萝卜、胡萝卜、薯类等;入秋季后清除园内杂草,控制大青叶蝉虫量及果园周围的杂草及晚秋作物。

4.2刷白涂剂

10月份上中旬在成虫迁来果园产卵前,对幼树进行涂刷白涂剂,阻止成虫产卵;白涂剂配方为:生石灰10千克,硫黄粉0.5千克,食盐0.25千克,动物油或皮胶适量,用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涂刷干、枝,阻止成虫产卵。

4.3灯光诱杀成虫

9-10月在果园外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4.4缠纸或塑料胶带

在幼树枝条上缠纸或塑料胶带,既可以防止失水,又可以阻止大青叶蝉产卵。

4.5喷药防治

幼龄果园在10月雌成虫转移至树上产卵时,及时喷施45%~48%(质量分数,后同)毒死蜱乳油1200~1500倍,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等进行防治,一般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玉米发生大青叶蝉虫害的时候该如何防治


大青叶蝉大青叶蝉[Tettigellaviridis(L.)]为分布广泛的杂食性害虫,可为害玉米、高粱、稻、麦、豆类、蔬菜、果树等。成虫和若虫刺吸茎叶汁液。玉米和高粱被害叶面有细小白斑,叶尖枯卷,幼苗严重受害时,叶片发黄卷曲,甚至枯死。【形态】雄成虫体长7-8毫米,雌成虫9-10毫米。头橙黄色,头顶有1对多边形黑斑;前胸背板黄色,上有三角形绿斑。前翅绿色,边缘黄色,尖端透明。【发生规律】北方每年发生2-3代,以卵在2-3年生树枝皮层下越冬,3-4月间孵化,长江以南多以卵在禾本科杂草茎内越冬,广州冬季各虫态均有。北方5月间出现成虫,喜群集为害玉米,高粱及矮小植物。以锯齿状产卵器在玉米叶背面主脉上刺一长形产卵口产卵,每处有卵5-6粒。玉米、高粱收获后,转向甘薯、大豆及蔬菜上为害,10月下旬产卵越冬。【防治方法】①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②药剂防治应在3-4月若虫盛孵后中在矮小植物上时或9-10月成虫上树产卵前集中在蔬菜等作物上时施药,可用2%叶蝉散粉剂或5%西维因粉剂,每公顷30-37.5千克喷粉。也可用25%氟蚜螨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

皂角林中大青叶蝉的识别和防治


大青叶蝉食性较杂,在皂角树上主要以成虫产卵危害,幼树被害较重。雌成虫产卵前先用产卵管割开枝干皮层,产卵其中,外观呈月牙形伤口。春季若虫孵化后,由于虫口密度大,造成被害枝条遍体鳞伤,刮大风或遇干旱天气,幼树大量失水,导致枝干枯死,是皂角苗木的重要害虫。

(1)形态:

①成虫:雌虫体长910毫米,雄虫体长78毫米。体黄绿色,头橙黄色,复眼黑褐色,有光泽。头部背面有2个单眼,单眼之间有2个多边形黑斑点。前胸背板前缘黄色,其余为深绿色。前翅蓝绿色,末端灰白色,半透明,后翅及腹背面黑色。腹部两侧、腹面及胸足均为橙黄色。

②卵:长卵形,稍弯曲,一端稍尖;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黄白色。卵块由l0余粒卵组成。

③若虫:老龄若虫长67毫米,似成虫,但无翅。若虫共5龄,初孵化时黄白色,以后逐渐变深。3龄后为黄绿色,并出现翅芽,胸、腹部有4条暗褐色纵纹。

(2)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以卵在果树枝条或皂角苗木的表皮下越冬。翌年苹果树萌动时卵开始孵化,若虫到杂草及蔬菜等植物上危害。1-2代成、若虫主要危害小麦、玉米、高粱、豆类、花生及杂草等,第三代主要在白菜、萝卜等秋菜上危害。

10月中、下旬飞回果树上产卵越冬。成若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并喜栖息在潮湿背风处。每雌虫产卵30-70粒,夏季卵期9-15天,冬季卵期5个月以上。

(3)防治措施:

①10月上、中旬成虫产卵前,在幼树枝干上涂刷白涂剂,重点涂刷当年生及2年生枝条基部,阻止成虫产卵。

②对越冬卵量较大的皂角林,可用小木棍挤压卵块,消灭越冬卵。

③在皂角林虫量较大时,可喷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

水稻电光叶蝉如何防治


水稻电光叶蝉,学名Inazumadorsalis(Motschulsky)异名及Reciliadorsalis(Motschulsky),属同翅目,叶蝉科。分布在黄河以南各稻区。主要为害水稻、玉米、高粱、粟、甘蔗、小麦、大麦等。偶害芝麻、柑桔等。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在水稻叶片和叶鞘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发育受抑,造成叶片变黄或整株枯萎。传播稻矮缩病、瘤矮病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mm,浅黄色,具淡褐斑纹。头冠中前部具浅黄褐色斑点2个,后方还有2个浅黄褐色小斑点。小盾片浅灰色,基角处各具1个浅黄褐色斑点。前翅浅灰黄色,其上具闪电状黄褐色宽纹,色带四周色浓,特征相当明显。胸部及腹部的腹面黄白色,散布有暗褐色斑点。卵长1—1.2mm,椭圆形,略弯曲,初白色,后变黄色。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体长3.5mm,黄白色。头部、胸部背面,足和腹部最后3节的侧面褐色,腹部1一6节背面各具褐色斑纹1对,翅芽达腹部第4节。

生活习性

浙江年生5代,四川5—6代,以卵在寄主叶背中脉组织里越冬。台湾年生10代以上,各虫期周年可见。长江中下游稻区9—11月为害最重,四川东部在8月下旬一10月上旬,台湾6—7月和10—11月受害重。雌虫寿命20天,雄虫15天左右。产卵前期7天,产卵量约80粒。卵历期10一14天,若虫历期11—14天,10一11月的若虫历期37天左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

(2)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和捕食性蜘蛛。

水稻黑尾叶蝉如何防治


水稻黑尾叶蝉,学名Nephotettixbipunctatus(Fabricius)异名N.cincticeps(Uhler)属同翅目,叶蝉科。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和西南各省。主要为害水稻、茭白、慈姑、小麦、大麦、看麦娘、李氏禾、结缕草、稗草等。

为害特点

黑尾叶蝉取食和产卵时刺伤寄主茎叶,破坏输导组织,受害处呈现棕褐色条斑,致植株发黄或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6mm。黄绿色。头与前胸背板等宽,向前成钝圆角突出,头顶夏眼间接近前缘处有1条黑色横凹沟,内有1条黑色亚缘横带。复眼黑褐色,单眼黄绿色。雄虫额唇基区黑色,前唇基及颊区为淡黄绿色;雌虫颜面为淡黄褐色,额唇基的基部两侧区各有数条淡褐色横纹,颊区淡黄绿色。前胸背板两性均为黄绿色。小盾片黄绿色。前翅淡蓝绿色,前缘区淡黄绿色,雄虫翅端1/3处黑色,雌虫为淡褐色。雄虫胸、腹部腹面及背面黑色,雌虫腹面淡黄色,腹背黑色。各足黄色。卵长茄形,长约1—1.2mm;末龄若虫体长3.5—4mm,若虫共4龄。

生活习性

江、浙一带年生5—6代,以3—4龄若虫及少量成虫在绿肥田边、塘边、河边的杂草上越冬。成虫把卵产在叶鞘边缘内侧组织中,每雌产卵100一300多粒,若虫喜栖息在植株下部或叶片背面取食,有群集性,3—4龄若虫尤其活跃。越冬若虫多在4月羽化为成虫,迁入稻田或茭白田为害,少雨年份易大发生。主要天敌有褐腰赤眼蜂、捕食性蜘蛛等。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

(2)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和捕食性蜘蛛。

桃小绿叶蝉防治方法


碧桃、寿星桃、紫叶桃等是常见的蔷薇科观赏植物,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近年来常受到桃小绿叶蝉的侵害。桃小绿叶蝉又名桃小叶蝉、小绿叶蝉等,属同翅目、叶蝉科。桃小绿叶蝉一年发生4至6代。

桃小绿叶蝉常常会招致树木叶片提早非正常脱落,既影响花芽分化,还能诱发流胶病等病害发生。桃小绿叶蝉成虫多产卵于树木的新梢或叶背主脉内,卵期在5至20天。

防治方法:

1.入冬后,成虫出蛰前及时刮除翘皮,并彻底清除落叶及周边杂草,集中进行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害虫,减少虫源。

2.桃树冬剪以后,应及时涂刷白涂剂,以保护树体。

3.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在夜间利用灯光来诱杀桃小绿叶蝉的成虫。

4.药剂防治:桃小绿叶蝉的药防,应掌握在越冬代成虫迁入之后,以及各代若虫的孵化盛期。药剂可选用40%乐果乳剂1500至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至1500倍液,或20%叶蝉散乳油800倍液,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20%害扑威乳油4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等药剂进喷雾防治。

另外,同一种药剂不可连续使用超过3次,间隔7至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至3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假眼小绿叶蝉,俗名叫浮尘子,是我省各茶区茶树上主要的害虫之一。受其危害,轻者芽叶受损、产量降底,重者芽叶被毁,造成失收。

一、形态特征

假眼小绿叶蝉本虫属同翅目,叶蝉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1、卵新月形,长约0.8毫米,宽约0.1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绿,孵化前前端透见一对红色眼点。

2、若虫共5龄。初为乳白色,随虫龄增长,渐变淡黄转绿,3龄时翅芽开始显露,5龄时翅芽伸达第五腹节。

3、成虫头至翅端3.1-3.8毫米,淡绿至淡黄绿色。头冠中域大多有两个绿色斑点,头前缘有一对绿色圈,又称为假单眼,复眼灰褐色。中胸小盾板有白色条带,横刻平直。前翅淡黄绿色,前缘基部绿色,翅端透明或微烟褐。足与体同色,但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绿色。

二、为害方式

以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全年中尤以第二轮茶受害最重。

三、发生特点

假眼小绿叶蝉具趋嫩性,只危害嫩梢芽叶,性畏光怕湿,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篷内转移,它的成虫是逐渐孕卵的,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的发生代数是不整齐的,归结起来它在发生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年发生代数多在广东每年可发生13代,粤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象。

2、世代重叠、凌乱茶园中可以同时见到成虫、若虫。但全年中有两个虫口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在9-10月。

3、气候因子影响气温、降水量和雨日数是影响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消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在平均气温17-28℃,时晴时雨的条件下发生。

4、天敌很多有60多种,最主要的有卵寄生蜂、缨小蜂、蜘蛛和虫霉等等。

另外,其发生发展跟栽培管理、品种有密切关系。白叶单丛受害重。

四、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另一个是靠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

1、生态调控所谓生态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如修剪、采摘等,充分保护自然天敌,发挥天敌作用,控制好小绿叶蝉的发生,例如我省雷州半岛的海鸥农场、勇士农场就是采用生态调控的办法,在7000多亩茶园中不打农药,十多年来长期把小绿叶蝉控制在不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芽叶受害率低、虫口密度低,蜘蛛种类多、数量多,缨小蜂寄生率高,完全控制住了小绿叶蝉。这种方法省事、有效、成本低,不会造成茶叶农药残留污染。采用生态调控的方法,实施初期会有一定风险,即停止施药初期虫口会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不用害怕,当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种群数量上升时,便能起到控制作用。

2、化学农药控制化学农药控制的方法,这是我省各地茶园普遍采用的方法,效果是有的,但也有较大弊病。用药以后杀伤了天敌。据我们调查,凡是用过农药的茶园,便很难找到缨小蜂,蜘蛛的数量也迅速降低,天敌的作用便难于发挥。而小绿叶蝉发生不整齐,卵又产于嫩梢中,打一次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要经常打药,这样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愈打药愈要依赖药。像我省一些茶场,采一次茶就打一次药,每年要打很多次药,虫子仍然发生多,而成本增大了,农药的残留也增多了。我们认为各地应克服盲目依赖化学农药的思想,尽量少用农药,即使要用农药也要选准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以减少农残和降低成本。

当前,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效果较为理想的农药有天王星、功夫、硫丹、巴丹、吡虫啉等。具体用法是:10%吡虫啉15-20克稀释成4000-5000倍液,35%硫丹50-75毫升稀释成1000倍液,98%巴丹40-50克稀释成1000-2000倍液,2.5%天王星每亩用25-40毫升加水稀释成1500-2000倍液,2.5%功夫每亩用25-35毫升,加水稀释成2000倍液喷雾。以上各种药可任选一种,掌握在假眼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前施药。

黄蝉煤烟病的症状及防治


黄蝉(AllamandaneriifoliaHook.夹竹桃科)

症状

被害植株树冠外观部分或大部分呈黑色,有的枝条也变黑色,患部表面被黑霉所覆盖,手摸黑霉有粘质感。后期叶面黑霉可部分剥落,致叶片呈黑白斑驳状,严重受害植株光合作用受阻,生势不良,提早落叶,降低观赏价值。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包括煤炱菌(Capnodiumspp.)、新煤炱菌(Neocapnodiumspp.)等多种。其无性阶段多为散播烟霉(FumagovagansPers.)。在广东常见的为病菌的无性阶段。病菌以表生菌丝体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并以介壳虫分泌的蜜露为养料而繁殖,借风雨及介壳虫活动而扩散。有利介壳虫繁殖为害的园圃生态环境条件,亦有利于煤烟病发生。

防治方法

除防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减少其赖以营养的蜜露外,还可喷施杀菌剂以抑制病菌表生菌丝体的繁殖蔓延(25%腈菌唑乳油8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或50%甲羟鎓水剂1500倍液,或15%亚胺唑可湿粉3000倍液,连喷3~4次,隔7~15天一次,前密后疏)。

茶树白蛾蜡蝉的防治方法


学名LawanaimitataMelichar同翅目,蛾蜡蝉科。别名白鸡、白翅蜡蝉、紫络蛾蜡蝉。分布偏南,北限未过南岭,近年浙江缙云、湖南宜章、湖北武汉时有发生。

寄主茶、油茶、柑橘、荔枝、龙眼、芒果、桃、李、梅、木菠萝、咖啡、石榴、无花果、木瓜、梨、胡椒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吸食枝条和嫩梢汁液,使其生长不良,叶片萎缩而弯曲,重者枝枯果落,影响产量和质量。排泄物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9?21.3mm,碧绿或黄白色,被白色蜡粉。头尖,触角刚毛状,复眼圆形,黑褐色。中胸背板上具3条纵脊。前翅略呈三角形,粉绿或黄白色,具蜡光,翅脉密布呈网状,翅外缘平直,臀角尖而突出。径脉和臀脉中段黄色,臀脉中段分支处分泌蜡粉较多,集中于翅室前端成一小点。后翅白或淡黄色,半透明。卵长椭圆形,

淡黄白色,表面具细网纹。若虫体长8mm,白色,稍扁平,全体布满棉絮状蜡质物,翅芽末端平截,腹未有成束粗长蜡丝。生活习性南方年生2代,以成虫在枝叶间越冬。翌年2?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交配,产卵于嫩枝、叶柄组织中,互相连接成长条形卵块,产卵期较长,3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卵发生期,6月上旬始见第1代成虫,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第2代卵发生期,第2代成虫9月中旬始见,为害至11月陆续越冬。初孵若虫群聚嫩梢上为害,随生长渐分散为3?5头小群活动为害。成虫、若虫均善跳跃。4?5月和8?9月为1、2代若虫盛发期。

防治方法(1)剪除有虫枝条,集中烧毁。(2)用捕虫网捕杀成虫,用扫把刷掉若虫,集中处理。(3)为害期药剂防治于成虫产卵前、产卵初期或若虫初孵群集未分散期施药为宜,用药种类和方法参见碧蛾蜡蝉。

藤本植物葡萄小叶蝉的识别和防治


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俗称小蠓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叶背面吸食葡萄营养试为害。在葡萄整个生长期中,世代多、数量大、发生严重,造成早期落叶叶片被害初期呈点状失绿,叶面出现小白点,随着苊害加重,各点相连成白斑,直至全叶苍白,早期落叶,花芽分化及果实、新梢成熟也受到影响,虫粪可污染叶片、果面一般通风不良、间作物较多或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葡萄园危害较重,在品种上,叶背绒毛较少的品种危害鞍重,反之则轻。

由于该害虫在叶背危害,再加虫体较小,活动量不大,早期较难发现,而且世代重叠。及至发现危害已重因此,近年来,由于危害渐重,给葡萄生产带来了一定损失,为了尽快减轻危害,减少损失,我们在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防治试验,取得了转为满意的效果。

(1)形态识别

成虫:悼长3~4m[Ⅱ左右.淡黄色,头部复眼暗绿色.头顶上有2个明显圆形黑斑前胸背板前缘两侧各有大的三角形黑纹,双翅半透明,上着姨褐色斑纹卵长0.6mm左右,乳白色一长椭圆形,稍弯曲。若虫:长2nm左右。初孵化时白色.老熟时黄白色。

(2)生活习性

小叶蝉1年发生约3代,以戚虫在落叶、石缝、杂草中越冬,翌年春先为害桃、梨等果树叶片.5月上旬迁移到葡萄上,以葡萄架面下部新梢葡萄叶片受害最重。成虫产卵于叶背,5月中旬孵化后集于叶背,不受惊极步迁移,6月上旬发生第l代戍虫,8月中旬发生第2代成虫.9月下旬至l0月上旬第3代成虫活动.在葡萄整个生长期中,以7~9月虫体较多,危害最重.可与白粉虱杂居.加重危害,秋凉后.戚虫潜伏越冬。

(3)防洽措施

①生长期,使葡萄枝叶分布均匀.及时摘心、绑蔓、去副梢,使葡萄园通风透光,减轻危害;至秋凉后,清除葡萄园的落叶.枯草.减少越冬害虫数量。②针对第1代若虫发生期(5月下旬)虫L1密度不大、易群集危害的特点.及时喷洒90%敌百里1500倍液,或40氧乐果乳油1o00~1500倍波一均有良好效果。⑧7~9月害虫大发生时,结台防治白粉虱喷布30赛虫净15~2000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2Ooo~300O倍禳。效果均佳。

黄蝉红蜡蚧的防治方法


黄蝉红蜡蚧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黄蝉、桂花、山茶、枇杷、荔枝、龙眼、柑桔等百种以上的花木、果木。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枝、叶汁液,还可诱发煤烟病,致植株营养不良,树势衰弱,开花结果受阻,甚者可致枝条枯死。

黄蝉红蜡蚧的形态特征:雌雄成虫异型。雌成虫无翅,体呈椭圆形,暗红色,长约4毫米,高约2.5毫米,背面有厚蜡覆盖,整个介壳呈馒头状,红色。雄成虫翅1对,白色半透明,翅展2.5毫米。若虫椭圆形,暗红色,末龄(3龄)若虫蜡质增厚形如雌成虫介壳,体较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年5月、6月间为越冬雌虫产卵盛期,卵产于体下,产卵于体下,产卵期长达月余。初孵若虫离母体后即爬至新梢枝叶群聚吸食。天敌有多种小蜂。

黄蝉红蜡蚧的发生规律:红蜡蚧,1年发生1代,以受精卵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初孵若虫经一定时间爬行后固定于寄主上取食,一般固定6小时开始泌蜡,经15天能形成星芒蜡被,一旦形成蜡质层后再去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就不太理想。

黄蝉红蜡蚧的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发生初期,及时剔除虫体或剪除多虫枝叶,集中销毁。

(2)园艺防治:及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将减轻危害。

(3)药剂防治:5月下旬至6月,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用30%强力杀蚧600倍液、20%杀扑磷.噻800~1000倍液喷雾,连续3次。

(4)检疫防治:加强苗木引入及输出时的检疫工作。

(5)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蜡蚧扁角跳小蜂、单带巨角跳小蜂等

(6)第一次防治时间在5月底前结束,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第一次防治药剂为10%吡虫啉2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第二次为10%吡虫啉2000倍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十30%强力杀蚧800倍液。

《大青叶蝉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青叶碧玉如何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