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该如何养护。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小麦赤霉病就该这样办》,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病原主要是禾谷镰孢菌,其有性世代为玉米赤霉菌。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根茬和小麦、甘薯等作物残体上越夏、越冬,第2年形成子囊壳,以小麦抽穗前后为害最多,子囊孢子也逐渐成熟。抽穗到灌浆期,子囊孢子不断被释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主要由凋萎的花药经花丝侵入小穗,穗部发病,以开花期的1次侵染为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与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菌源等因素在关。特别在齐穗后20天内易感病,小麦扬花期感染率最高。此时期,气温在15℃以上,阴雨日多,病害就可能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阴雨3天以上,就有严重发生的可能;小麦抽穗后15~20天内,阴雨日数超过50%,病害就可能流行,超过70%就可能大流行。一般减产2-3成,大流行年损失可达5—6成。病麦粒的千粒重及出粉率降低,且病麦粒含有毒素,人、畜不能食用,损失较重。

防治方法

由于病害在多雨季节短期爆发,防治上应抓住有利时机,选用对路农药。当穗期气温特高时,抽穗和开花交叉进行,如预报有连阴雨,应抓紧在齐穗期用药,如抽穗开花期气温正常,齐穗至开花距离很短,应在扬花率达10%左右用药,如抽穗期气温偏低,抽穗开花缓慢,可在盛花期前后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8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667平方米100克,小麦抽穗扬花期若连续阴雨,抢在雨前喷雾,细雨可照常喷雾,但应增加10%的浓度,雨日天数长时,可隔5~7天再喷1次。

扩展阅读

春季需谨防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麦头、红麦头、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多雨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因为这一特征而得名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以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近年来,该病害由长江、沿海地区向黄淮和北方麦区蔓延。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5%15%,严重的减产20%40%,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如呕吐、腹痛、头晕等,严重的可致癌、致畸及导致孕妇流产等,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

一、症状表现

赤霉病可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病,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对小麦影响最为普遍和严重。穗腐一般在扬花后610天出现症状,发病盛期通常在乳熟期,黄熟后停止。

穗腐发生初期,往往先在个别小穗的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散到整个小穗,由一个小穗蔓延到周边小穗,并引起穗轴水渍状青灰色或褐色坏死,部分或整个麦穗枯死,形成白穗。当湿度较大时,在颖壳边缘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黏胶状霉层,在麦穗近成熟时,遇高温高湿,粉红色霉层处产生蓝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不能抹去。受害麦粒皱缩、变小、干瘪,表面有粉红色霉层。

二、发病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品种及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赤霉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菌丝发育适温为22℃28℃,最低为3℃,最高为35℃。而对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发病率高,低于72%一般不发病。

因此,当春季回暖早、田间湿度大,特别是小麦开花期雨水多的年份对赤霉病的发生极为有利。近年来,大型机械收割小麦基本普及,大量病残体留在田间,再加上小麦密度过大、过量偏施氮肥,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

三、防治措施

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综合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做到适时播种,配方施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保证小麦抽穗扬花整齐,缩短病菌侵染的危险期。麦收后清洁田地,把小麦秸秆、麦茬带出麦田,集中沤肥或深埋,充分腐熟以促进病残体腐烂,减少田间菌源。

2.药剂防治。赤霉病防治适期为小麦扬花期,要把握好小麦扬花这一防治适期,实施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

采用药效高、残效长的内吸性药剂,一般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100克进行穗部喷雾防治。并根据天气情况确定用药时间和方法,当抽穗期高温天晴,如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应抓住齐穗阶段用药;如抽穗期低温日照少,则在始花期(5%10%植株开花)用药。用药后如遇连阴雨天气,要隔57天再防治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纹枯病就该这样防治


春季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回升,纹枯病开始发生;小麦进入拔节期后病情迅速横向、纵向扩展,形成发病高峰。春季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扩展蔓延。防治小麦纹枯病,应掌握在小麦拔节前后、纹枯病初发时用药。适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等药,施药对温度一般无特殊要求。适用于防治纹枯病的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三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后遇强降温低温天气时小麦生长受抑制程度加重,容易发生药害,影响小麦生长。一般情况下,用这些三唑类药防治小麦纹枯病,不会严重抑制小麦生长,对小麦生长无不良影响,在小麦拔节前后用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种,一般每亩用纯药6~10克即可取得较好防效,持效期长达半个月以上。每亩用43%戊唑醇30克,折合每亩用纯药12.9克,用量略偏大,但在小麦长势正常时施药,一般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并能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苗弱时不宜加量施药。注意施药后短期内不能遇强降温低温天气,以免过度抑制小麦生长。

防治小麦纹枯病,除选对药种、用足药量外,用足水量很关键,应加大水量粗喷雾,将药物送到小麦基部易发病部位,以提高防治效果。小麦拔节前后用戊唑醇等三唑类药防治小麦纹枯病,对控制后期白粉病的发生也有较好的效果。

玉米赤霉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赤霉病,穗染病端部变为紫红色,有时籽粒间生有粉红色至灰白色菌丝,病粒失去光泽,不饱满,发芽率降低,播后易烂种。轻的幼苗生长发育不正常,叶片变黄。有时现茎腐病症状,茎秆局部褐色,髓部变成紫红色,易倒折。叶鞘染病生有橙色点状粘分生孢子团。

玉米赤霉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如获白、玉单6号、丹玉14号、低三顶、沈5、武109、武117、7943、吉815、B70、337、Va35、V矮141、白C-2-9、CB5、冀524、保102、双塘、双获、宿系10、丹早白、新黄4、360、5003、张单25l、多黄1、沈219、6050、承191、徐3l、凡荣2、京系01、单郑黄、黄204、抗旱大粒黄、植店112、6009、晋穗9、中系14等。

(2)改善耕作制度

轮作换茬;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

(3)加强田间管理

于玉米拔节或孕穗期增施磷钾肥,配合氮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4)药剂防治

①必要时往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每667m2用药50-75mL,对水75-100L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②在干旱缺水地区每667m2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制成药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同时可混入杀螟丹粉剂等杀虫剂兼防螟虫

玉米灰斑病就该这样防治


1、品种选择:选用A35、花油3号、花油6号、花油9号,该品种属甘蓝型中早熟优质双低品种,表现为株型紧凑、生长强势、花期集中。

2、土地耕整:要求深耕细整,做到墒平、垡细、沟直,其目的是有利于适合油菜生长,通凤透光,便于以后田间管理。

3、抓紧时间种植:根据永仁县的气候特点及我县油菜种植经验,油菜种植必须在11月5日前完成。

4、合理密植:根据永仁县的气候特点及我县油菜种植经验,油菜种植密度为10000塘(株)/亩。种植规格为:2米开墒,包括沟宽40厘米,种植4行,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

5、施肥、除草:油菜施肥原则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①施足底肥:施足底肥是油菜能否获得高产的基础,亩施农家肥500千克,尿素15千克、普钙40千克、钾肥7千克(或者32%以上含量复合肥40千克),硼砂3千克,锌肥2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②定苗除草:油菜5片叶时定苗,化学除草选择禾本科、阔叶杂草一次性除草剂,4-6叶时使用。如:哥第困草。

③重施苗肥:5叶期视苗情亩施尿素10—15千克。

④巧施蕾薹肥:抽薹期视长势亩施尿素6—8千克。

6、加强病虫害防治,虫害以防治跳甲、菜青虫、蚜虫为主,病害以防治白粉病为主。

①跳甲防治:油菜刚出苗时跳甲幼虫大量危害幼苗,亩用5%氯氰菊脂60毫升或的杀死5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

②菜青虫防治:初花期和终花期是菜青虫发生高峰期,亩用5%阿维.高氯60毫升或5%甲维.高氯4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

③蚜虫防治:结合菜青虫防治,亩加70%吡虫啉3—6克即可同时防治。

④白粉病防治:蕾薹期侄结荚期,亩次用晴菌唑45克、甲.硫6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也可以结合蚜虫防治同时进行。

春季小麦霜霉病防治方法


小麦霜霉病也称“黄化萎缩病”,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高达50%。通常在田间低洼处或水渠旁零星发生。该病在不同生育期出现症状不同。苗期染病病苗矮缩,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状花叶。返青拔节后染病叶色变浅,并现黄白条形花纹,叶片变厚,皱缩扭曲,病株矮化,不能正常抽穗或穗从旗叶叶鞘旁拱出,弯曲成畸形龙头穗。染病较重的各级病株千粒重平均下降75.2%。及早防治小麦霜霉病是保证秋收的关键。

小麦霜霉发病条件

卵孢子发芽适温19~20℃,孢子囊萌发适温16~23℃,游动孢子发芽侵入适宜水温为18~23℃。小麦播后芽前麦田被水淹超过24小时,翌年3月又遇有春寒,气温偏低利于该病发生,地势低洼、稻麦轮作田易发病。

小麦霜霉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禾谷类作物进行1年以上轮作。

(2)健全排灌系统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药剂拌种,播前每50kg小麦种子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有效成分为25~37.5g)加水3kg拌种,晾干后播种。必要时在播种后喷洒0.1%硫酸铜溶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滚。

家里吊兰养死了多不顺心,吊兰就该这样养才旺盛!


家居生活中总要有一些绿色植物来装点,吊兰就成了很多朋友的首选。垂坠下来悬在半空中,优雅美丽,对空气净化作用很强,但就这样一个好养的植物却经常听到朋友抱怨说,一养就死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养护方法啊。今天将告诉大家如何养护吊兰的方法。

一、换土换盆

盆吊吊兰在管理上,为求茎叶茂盛,在每年的3月份应换土、换盆一次。若盆较深,基肥较足,可两年换盆一次。在翻盆时,将植株从盆中磕出,剪去枯腐根和多余的根系,换上新的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土,再施以牲畜蹄角片或腐熟的饼肥作基肥。栽好后,放半阴温暖处缓苗。

吊兰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待植株恢复健壮生长后,将花盆吊于廊檐下或室内适当位置。一般高度以不碰头为宜,并要注意通风。

二、光照适当

吊兰喜半阴环境。春、秋季应避开强烈阳光直晒,夏季阳光特别强烈,只能早晚见些斜射光照,白天需要遮去阳光的50%70%,否则会使叶尖干枯。

金边吊兰在光线弱的地方会长得更加漂亮,金边更明显,叶片也更亮泽一些。但冬季应使其多见些阳光,才能保持叶片柔嫩鲜绿。

家庭盆养吊兰应将其置于南窗前,否则叶片会失去光泽,甚至枯萎。

三、浇水适当

吊兰喜湿润环境,要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夏季浇水要充足,中午前后及傍晚还应往枝叶上喷水,以防叶干枯。

室内常多灰尘,如吊兰上蒙尘较多,既影响其生长,又有损枝叶清新、鲜丽,所以要经常喷洗枝叶,保持枝叶艳亮美观。下部枯叶、黄叶要随时摘去,平时要保持正常湿度,不宜干燥,也不宜过湿。

以上三点关于吊兰的养护,就说到这啦,家养吊兰的朋友若是不知如何养护,可以借鉴看看。

凤梨的灰霉病该怎样防治


症状

为害凤梨的花和叶。病原菌侵染花穗,病部生出灰色的霉层,引起不同程度的腐烂。花萼片及叶面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病部很少生霉层。

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Sclerotiniafuckeliana(de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染途径

1、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灰翌年的初侵染源。

2、棚室或田间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开花后侵染花蕊,再侵入其它部位引起发病。

3、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8℃也可产出分生孢子。

4、湿度对此病流影响较温度大,温室、大棚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保护地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

2、保护地可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50克,或5%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小麦穗发芽该如何防治


春小麦、冬小麦收获期,若遇有阴雨或潮湿的环境,经常出现穗发芽。不仅影响籽粒品质,同时影响小麦贮存及下季或翌年播种质量,对小麦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病因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其它各冬、春小麦栽培区,进入麦熟期与雨季吻合,经常遇有连阴雨或潮湿天气,造成穗发芽。其原因一是小麦成熟时的环境条件影响;二是受穗部形态如颖壳形态、穗的大小、疏密程度、芒的长短等遗传因素影响。①休眠期短的品种易穗发芽。②小麦种子籽粒胚乳对刺激麦粒合成α淀粉酶活性的GA#3反应敏感的品种易穗发芽。③凡小麦颖壳中含有发芽抑制物少的品种易发芽,反这则抗穗发芽。④麦穗籽粒吸水速率受麦穗结构影响,吸水快的品种,穗发芽严重。℃茎秆坚韧,穗子稀疏,无毛等有助于抗穗发芽,此外,小花开放状态、穗子蜡质程度、芒长、粒色、颖片坚韧度、穗子密度对穗发芽具有修饰作用。综上所述籽粒低的α淀粉酶活性、小的籽粒吸水速率、低的GA#3含量及颖壳中的发芽抑制物是小麦抗生理发芽性的主要机理。种子休眠性仅是影响发芽因素之一,最终受内部生理生化特性制约。籽粒的吸水特性及α淀粉酶活性直接影响穗发芽性。品种的开态结构对穗发芽抗性起修饰作用。许多研究者认为,穗发芽抗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防治方法(1)选用培育抗穗发芽或早熟、适应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2)适期播种,使小麦成熟期尽量躲过当地的雨季,必要时在雨季到来之前喷洒“穗得安”,可有效地防止穗发芽。(3)小麦成熟后马上组织收割机抢收、抢打,尽快晾干入库。(4)已经发芽的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减少损失。

这样的餐厅,感觉呼吸空气就够了!


繁忙都市中的人们,

对于绿地植物自有一股憧憬与渴望;

好像置身于其中深深的呼吸几口,

身心就能得到无条件地纾解与安抚—这就是植物的疗愈魔力。

而美食佳肴,

对于身心俱疲的救赎效果,

彷彿也具有同样的魔力,

每咀嚼一口,

便能体会源源不绝的正面能量。

坐落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餐厅Vakst是这座城市中的一处珍贵绿洲,

北欧风格的空间映照着生命力

中心由一座小小的温室木棚架为主体,

栽植、垂挂各式绿意盎然的植物轻轻摇摆;

与温室比邻而座的用餐客人,

举目所及都是一片生气蓬勃的绿,

彷彿每一次呼吸都可以吸入一口芬多精,

清洗每个造访这里的人那疲惫的五脏六腑。

Vakst的菜单以大量的蔬食餐点为主,

简单的北欧式烹调更让人享受食物的原味。

当人们在疗愈的绿色气息中享用餐点的同时,

从巨大的采光窗户洒落下来的自然光,

清爽、明亮、温暖,就像置身于森林之中,

都市的尘嚣在咫尺之外,

早已抛诸脑后。

延续绿色生机为主题的特色,

Vakst餐厅的另一个特点,

是以环境永续为目的来打造室内空间。

餐厅内四处可见使用二手旧物精心改造的摆设,

你可以看见从博物馆回收的抽屉做成的橱柜,

由哥本哈根市内一座宫殿拆下的废材、将其改造而成的玻璃柜,

牛奶铁罐制成的室内吊灯;

而地下室天花板的装饰挂布,

则是由二手桌巾改造制成。

北欧风格的简洁、古老家具的质感,

与充满生气的植物相互交映,

在这样的气息织成的氛围下,

人们疲惫的灵魂彷彿受到洗礼与净化,

成为都市旅人心中的僻静之处,

与心灵中的一座绿洲。

AD:生命中很多事情就是一种坚持,有梦想就去追吧,万一实现了呢。不去坚持,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会发酵成什么样子。

食物清洗指南:水果、大米、这样洗就对了 |


做饭前首先要干什么?很多人会回答,清洗食材。但你都是怎么洗的呢?很多人以为过了水就算洗过了,各种食材一股脑儿往水里一扔,再冲洗一会儿就完事了。

然而,清洗可不等于清洁。实际上,食物要不要洗,为什么要洗,怎么洗,是一门学问,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步骤,不应马虎对待。

下面介绍几类常见食物的清洗方法建议。

清洗大米,浸泡可除砷

自然界的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砷,而水稻生长在水田里,并且能够富集砷,所以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中也有砷。如果大米符合安全标准,其实不用太担心砷的危害,简单冲洗即可。但如果你对砷的问题比较介意,可以通过浸泡的方式进一步降低风险。

有研究者做了实验,发现把大米浸泡在5倍体积的水中一夜,然后冲洗,可以减少80%的砷。浸泡会去除大米中的一些淀粉,但不会造成叶酸、铁、烟酸和硫胺素等营养素的损失,不过要注意,随后的清洗过程中,不要用手过分揉搓大米,否则会使得上述营养素丢失。

豆类食物,去除大小杂质

清洗豆类食物,主要是为了去除肉眼可见和不可见的杂质。

首先把豆子放在扁平的容器里,挑出可能有的小石头、碎叶子等。然后把豆子放在能够过滤的容器中,用冷水漂洗。

如果是干豆子,还需要用热水浸泡并且温煮,直接烹饪的话,豆子会很难熟透。

除杂、过滤、浸泡、温煮——豆类食物四步清洗法

水果蔬菜

多种方法去除农药残留

目前国内使用的农药多数是低毒低残留品种,农药残留超标率也比较低,所以不用太担心。不过,还是可以通过清洁进一步减少蔬菜水果上残留的农药。具体可行的做法有:清洗、去皮、焯水。

清洗可采用流水冲洗的方式,并用手轻轻揉搓,这样的外力可以去除蔬菜水果表面残留的农药。

若家里有小苏打,还可以用它来清洗蔬菜水果。有研究分别用普通的水、消毒液、苏打水去除苹果表面的农药残留,发现苏打水是最有效的。只需在容器中加入一调料勺左右的小苏打,浸泡几分钟,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冲洗即可,这样可以去除更多的农药。

经小苏打溶液清洗后,苹果表面剩余的农药最少

大部分农药一般残留在蔬果表皮上,因此有皮的蔬菜水果,可以通过去皮的方式,减少表面的农药。但去皮也会造成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尤其是膳食纤维和一些维生素、矿物质,需要合理选择。

焯水去除农药残留的效率也很高,一些茎叶类蔬菜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病从口入”这个词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不要嫌麻烦,认真清洗食材,才能吃得安心。

大棚花卉得了灰霉病怎么办?


灰霉病是大棚花卉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花卉的花、果及叶片。在花卉的生长季节常伴随发生,尤其在冬春棚室生长期间。如果放松管理,更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植物开花,降低观赏价值。

病原及发生条件: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育适温10℃至32℃,最低4℃,相对湿度要求保持90%以上。由于春季气温适宜,棚内湿度大,如放风不及时,是造成发病较重的主要原因。病害主要症状:病菌从萼毛、花梗的气孔或伤口处侵入,向果梗上蔓延,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果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病花落到叶面上,易引起叶片发病,形成着生灰霉的大圆斑。烂花、烂果落到茎上引起茎部腐烂,严重时植株枯死。如菊花叶受害时,叶片边缘呈褐色斑,表面略呈轮纹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表腐烂,倒挂金钟叶受害时,病叶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渐变成黑褐色,并腐烂。此外,非洲菊、仙客来也易受危害。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为杀灭附着在花卉种子表面的真菌,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液浸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

2、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

3、合理施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

4、棚内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内干净,做到通风透光好。高温闷棚抑菌。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时晚放风。提高棚温到33℃,这样不利产生分化孢子。降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速克灵熏3至4小时(每亩大棚250克)。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大棚1公斤)于傍晚喷撒。喷雾法可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喷雾1次,连喷2至4次(间隔期7至10天)。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每隔7天交替使用,连续2至3次,均能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小麦金针虫怎么办


春季小麦容易出现金针虫,小编简单总结小麦金针虫的危害及发生条件,重点是小麦金针虫我们该怎么办,小编总结如下:

一、危害特点及发生条件

金针虫是叩头虫科幼虫的统称,主要有金针虫种类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三种,为多食性地下害虫,常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的幼芽和幼苗,能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较大的玉米苗根茎部取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

金针虫每3年完成1代,以成虫及不同龄期幼虫越冬。幼虫可咬断刚出土的小麦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维管组织,呈碎屑状,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相对一面的叶表皮和纤维状叶脉,被害叶片干枯后,呈不规则残缺破损,并喜欢吮吸折断小麦麦茎秆中流出的汁液。

二、金针虫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①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平均在10-15℃时活动危害最盛,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机,土壤温度上升到20℃时,则向下移动,不再危害,冬季潜居于深层土壤之中越冬。越冬幼虫早春即上升活动为害,10厘米土温7-12℃时是为害盛期,超过17℃停止为害。细胸锥尾金针虫适宜于在较低温度下生活,越冬土层浅,早春回升为害期早,秋后也较耐低温,入蛰期迟。因此,一年内为害期长。对小麦一年两度为害(秋后苗期及早春返青期),而以早春正值越冬幼虫长期饥饿之后,所以受害严重。

②土壤湿度金针虫喜湿润环境,在干旱土壤里为害很轻。细胸锥尾金针虫不耐土壤干燥环境,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25%。

③耕作栽培制度精耕细作地区一般发生较轻。麦收后及时伏耕,可加重机械损伤,破坏蛹室及蛰后成虫的土室,并可将部分成虫、幼虫、蛹翻至地表,使其遭受不良气候影响和天敌的杀害,增加死亡率。而耕作粗放地区或者是间作套种面积较大地区及荒地、杂草丛生的地段较多,耕翻机会少,滋生的金针虫各虫态能比较安全地完成生活史,这些地方金针虫普遍发生较重。

三、近年来豫北地区金针虫危害呈扩大趋势原因的分析

根据金针虫的发生规律,结合近几年来豫北的实际情况,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小麦播种后至冬前这段时间气温偏高,有利于金针虫地下活动。

2、近年来10月份降雨偏少,土壤湿度利于其活动。同时由于受暧冬气候的影响,小麦越冬期间气温相对偏高,土壤温度有利于金针虫活动。

3、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全县秸秆还田面积大不断增大。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确实有一定的益处,但也给地下害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特别是那些不能精耕细作的地块更是遭受危害严重。

4、土壤处理面积小。

5、广大农民朋友对金针虫发生条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进行防治。

四、防治措施

金针虫幼虫长期在土壤中栖息为害,防治较为困难。根据金针虫的发生规律及田间管理特点,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采取成虫防治与幼虫防治与结合,播种期防治和生长期防治相结合,人工诱杀与药剂治虫相结合,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农业技术措施。

(1)精细整地,粗耕细耙,杀伤虫源;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

(2)浇水可减轻金针虫为害。当土壤湿度达到35-40%时,金针虫即停止为害,下潜到15-30厘米深的土层中。在早春小麦拔节后,气温回升,金针虫开始活动并危害小麦的基部节间,此时也适逢小麦生长需水时期,因此及时进行浇水,可起到即防虫又能促进小麦高产的效果。

2、化学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采用目前高效无公害的拌种剂丰洽或者农洽三合一或者氟虫腈进行药剂拌种,减少危害。

(2)毒土、毒饵治虫。在黄昏时撤在田间麦行,利用地下害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将其杀死。

(3)灌根。对于冬前小麦出现因金针早危害造成的死苗,要及早进行灌根,防止虫害的漫延。可用48%毒死蜱每100-150m1兑水100-150斤灌根或在浇地浇水的时候进行冲施。对于出现虫害的地段要适当增加灌根面积,提高防治效果。

3、灯光诱杀。

利用金针虫成虫趋光性,于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虫卵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冬前未进行用药防治的麦田,在返青期还要密切关注虫害,因为3月中下旬仍有一次虫害高峰期,一旦有虫害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尽快用药,早控制,尽量减轻损失。金针虫幼虫经过2至3年才能孵化为成虫,在地下活动的时间较长,所以还要克服松懈思想,对于出现危害的地段,应立即药剂灌根,严控虫害的扩大。

《小麦赤霉病就该这样办》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多肉植物该如何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