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杨树腐烂病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症状杨树腐烂病田树种、构龄和生态环境的不问而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症次

日灼型多发生在幼树和新栽树的主干下部,病斑为黑灰褐色,开裂下陷,皮下布有灰白色茵丝及黑色突起,常有流放。病斑纵向发展,后期病区四周易形成愈合组织,技创病区扩展。

干腐型病斑深褐色,不流胶,不下陷,呈椭因形、状形,边缘不明显,有的形成褐色或灰褐色的环,韧皮部及木质部呈暗祸色,病斑发展迅速,达成一片致死。发病后期和树体死亡后,病区表皮上相满黑色突起,即分生袍子器,并挤出大量棍黄色分生袍子角。多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校处。

泼疡型病斑初期为黄褐色水演化微右突起,椭圆形或长梭形,边缘明显,破裂后流出黄褐色胶状物,有酒糟昧,扩展迅速,皮层组织腐烂变软,挤压时有流胶进出,后期病班流水下陷。生长弱的中龄树病区呈黄白6,布满大量苗丝及分生袍子器,扩展缓慢。幼龄树病区糟烂如麻,极易剥落。

枝枯型病斑褐色,不规则,往往连成一片,不流应,开裂或不开裂,后期表皮布满黑色分生抱子器。多发生在栽均质量差、立地条件差的幼树和老树枝条上。

(2)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分生袍子器、子聚充在病斑内越冬*翌衣湿度大时,分生袍子器内放状物吸水毖胀,涌出格红色丝状分生袍子角,伦摇,由伤口、皮孔侵入。

(3)防治方法

增强新植树、移植树的养管它。每年3月、6月、11月涂抹白涂剂备。生石灰20份、硫磺粉5份、食盐5份。初冬、早春喷施波美5度石琉合别生长期喷施波奖o.5一l度石硫合剂。出圃新苗种植前用o.1%升汞水溶液消毒处理。切剖水渍斑或涂浓眩水(碱:水=1:3)或200倍95%苛性纳稀释液。发病中期可到割病斑,在病段上用钉或钻汀眼,或用刀切割病皮,刮割成梭形立茬,超出病皮o.5一l厘米,刮口要乎整光滑。据有关资料介绍:70%托布律、50%陕北一号、50%福美双、50%福美硫磺以及多抗霉素、内疗家、23一16对腐烂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可参考试用。

精选阅读

杨树灰斑病防治方法


种苗不要过密,当叶片密集时,要适当间苗,或打去3~5片底叶,以通风降湿。

苗圃周围大树下的萌条要及时除掉,以免病菌大量繁殖。培育幼苗的苗床应远离大苗区。

6月末开始喷药防治,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10%双效灵100倍液,每15天喷1次,共3~4次,均可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1)加强苗木管理,科学间苗,去除底叶,以利通风降湿,减少越冬病源;喷l:1:16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800倍液,减少发病率。

(2)对苗圃整地,作好排水措施,避免积水,降低苗圃和林地的湿度。留床苗不宜超过2年。

(3)化学防治: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喷洒50%多菌灵400倍液;代森锌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1:1:120~170波尔多液,半月进行一次,3~4次即可。

杨树灰斑病从小苗到大树均可发病,但以幼苗、幼树发病为重。被害寄主有小叶杨、小青杨、毛白杨、箭杆杨等树种。病害发生在叶片及嫩悄上。病叶上初生水渍状失绿斑点,逐渐变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的近圆形病斑。遇湿灰斑上长出黑色毛状物,此为病菌分生孢子堆。嫩梢发病,迅速变黑枯死,又称黑脖子病。

病原菌随落叶在地表越冬。来年春季当温、湿度适宜时,越冬后的分生抱子萌发随气流、雨水传播,为该病的初次侵染源,由气孔浸入寄主组织。7~8月进入发病盛期,秋后有时病情更为严重,10月份基本停止发病。

病害发生与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很大,多雨时病害易流行。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管理,及时间苗,去除底叶,以利通风降湿,减少越冬病源;适时喷l:1:16O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800倍液。

鸢尾种球腐烂病防治方法


种球腐烂病严重危害种球,地表看不出来,直到发病后期才能显现出来。而地下根系生长很少或根本不生根。受害轻的植株低矮而呈弯曲状(见镰刀菌病)。由根冠发病,组织变黑或蓝褐色,被覆孢子团。与受镰刀菌侵染不同,感染根腐病的植株不向内收缩,所以健康的植株与感病植株外观上不易分辨。此病不易传播,不会长期污染土壤。

病因疣孢青霉的孢子通过侵染球根的微小伤口而使植株染病。而易受伤处恰是生根的根冠。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病通常在长途运输和拖延种植后发生。此外,土壤过干也会引起植株发病。

鸢尾种球腐烂病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收获鳞茎时及时剔除感病腐坏鳞茎。对病区收获的鳞茎最好连续2年用2%甲醛液浸泡30分钟后晾干再贮藏。保证空气湿度小于70%,贮藏时保持空气流通。收获后的种球提早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提高生根率。

2、实行3-4年轮作制,栽种前深翻土,并可施入石灰改良土壤酸度或对球根进行处理,造成不利病菌生存的条件,有助于防治该病。

3、在发病地块,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2.5-5克与50倍细土拌合后于栽植前穴施或条施于土壤中,可有效控制该病。

4、栽植时避免植株过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去除其根布范围内的土壤。

杨树烂皮病防治


杨树烂皮病即杨树腐烂病。我国杨树栽培区都有发生,但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是公园、绿地、行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行道树大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

症状

烂皮病主要发生在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症状类型。

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侧枝上。发病初期出现褐色水肿状病斑,病部皮层腐烂变软,随后失水下陷,有时发生龟裂,病斑边缘明显呈黑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小突起,病部皮层腐烂,纤维组织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深达木质部,使边材变色。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不断扩展,当病部横向扩展包围树干一周时,病部以上枝条即枯死。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小枝上。小枝感病后迅速枯死,但无明显的溃疡症状,直至枝条皮层裂缝中长出橘红色卷丝状的分生孢子角时,方能发现已感病。

病原

病菌在4至35℃范围内可生长,但以25℃生长最适宜。菌丝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4。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的适温均为25至30℃。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孢子借风、雨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自各种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寄主。潜育期一般为6至10天。

烂皮病每年自3至4月开始发生,5至6月为发病盛期。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发病迟早略有差异,京、津地区该病每年自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东北地区则稍晚。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寄主生长状况、栽培管理措施以及土壤条件等均有密切关系。

防治措施

实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树木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手段。因地制宜选用适应性强的杨树品系用于绿化和造林;修剪要适度,剪口应涂药保护;风景林及行道树春、秋时节树干涂白,以防日灼和冻伤,还能增加观赏性。

及时清除病死枝条和植株,结合修剪去掉其他枯枝或生长衰弱的植株及枝条。

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50单位内疗素、843康复剂或723神农液涂抹病斑,均有较好的效果。涂药前若用小刀将病组织划破或刮除病斑老皮再涂药,可提高防治效果,涂药后5天,再用50至100倍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产生愈合组织,防治病斑复发。

园林植物杨树腐烂病的防治方法


(1)症状杨树腐烂病田树种、构龄和生态环境的不问而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症次

日灼型多发生在幼树和新栽树的主干下部,病斑为黑灰褐色,开裂下陷,皮下布有灰白色茵丝及黑色突起,常有流放。病斑纵向发展,后期病区四周易形成愈合组织,技创病区扩展。

干腐型病斑深褐色,不流胶,不下陷,呈椭因形、状形,边缘不明显,有的形成褐色或灰褐色的环,韧皮部及木质部呈暗祸色,病斑发展迅速,达成一片致死。发病后期和树体死亡后,病区表皮上相满黑色突起,即分生袍子器,

井挤出大量棍黄色分生袍子角。多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校处。

泼疡型病斑初期为黄褐色水演化微右突起,椭圆形或长梭形,边缘明显,破裂后流出黄褐色胶状物,有酒糟昧,扩展迅速,皮层组织腐烂变软,挤压时有流胶进出,后期病班流水下陷。生长弱的中龄树病区呈黄白6,布满大量苗丝

及分生袍子器,扩展缓慢。幼龄树病区糟烂如麻,极易剥落。

枝枯型病斑褐色,不规则,往往连成一片,不流应,开裂或不开裂,后期表皮布满黑色分生抱子器。多发生在栽均质量差、立地条件差的幼树和老树枝条上。

(2)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分生袍子器、子聚充在病斑内越冬*翌衣湿度大时,分生袍子器内放状物吸水毖

胀,涌出格红色丝状分生袍子角,

伦摇,由伤口、皮孔侵入。

(3)防治方法

增强新植树、移植树的养管,它。

每年3月、6月、11月涂抹白涂剂备。生石灰20份、硫磺粉5份、食盐5份)。

初冬、早春喷施波美5度石琉合别生长期喷施波奖o.5一l度石硫合剂。出圃新苗种植前用o.1%升汞水溶液消毒处理。

切剖水渍斑或涂浓眩水(碱:水=1:3)或200倍95%苛性纳稀释液。发病中期可到割病斑,在病段上用钉或钻汀眼,或用刀切割病皮,刮割成梭形立茬,超出病皮o.5一l厘米,刮口要乎整光滑。据有关资料介绍:70%托布律、

50%陕北一号、50%福美双、50%福美硫磺以及多抗霉素、内疗家、23一16对腐烂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可参考试用。

杨树病害之杨叶锈病防治


杨叶锈病又名黄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嫩梢和冬芽。杨叶锈病在我国发生普遍,还可侵染新疆杨、河北杨和山杨等白杨派品种。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树,幼芽、叶片和嫩茎均可受害。严重时使病叶和病芽枯死,影响杨树生长。

杨树病害防治

[症状]

春天杨树展叶期,可看到树上布满黄色粉堆,形似一束黄色绣球花的畸形病芽。严重受害的病芽经3周左右即干枯。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染后,形成黄色小斑点,叶背面产生散生的黄色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以联合成大块,且叶背柄部隆起。受侵叶片上有时形成大型枯斑,病叶提前脱落,甚至枯死。嫩梢受害后,其上产生溃疡斑。

[病原]

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栅锈属(Melampsora)的马格栅锈菌(M.magnusianaWagn.)和杨栅锈菌(M.rostrupiiWagn.)。夏孢子堆黄色,,散生或聚生。夏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可橙黄色,表面有刺状突起,直径21~30m。冬孢子梭柱形,褐色,大小37~5010~15m。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我国尚不清楚。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杨树萌芽时,菌丝发育形成夏孢子堆,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夏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借风传播。5、6月为第一次侵染高峰,9月为第二次侵染高峰。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种植密度过大,气温高,降雨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幼苗和幼树易感病。

[防治方法]

(1)早春清除病芽。必须注意,操作时避免孢子飞散,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2)选育抗病强的品系育苗或造林。

(3)药剂防治:叶片发病初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代森锌100倍液,50%退菌特500~1000倍液,0.2~0.3%石硫合剂。

杨树腐烂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出诊子,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在安徽省普遍发生,除危害杨树外,也危害柳树、榆树、槐树等其他树种。

一、发病症状

1、干腐型: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素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

2、枯梢型:主要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1周后,上部枝条枯死。

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子囊壳、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内越冬。来年春季平均气温在10-15℃,相对湿度60-85%时,子囊中子囊孢子成熟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从枝、干伤口侵入,半月后形成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同样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为6-10天。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7月份后病势渐缓,秋季又复发,10月份基本停止发展。杨树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苗木和林木,通过虫伤、冻伤、机械损伤等各种伤口侵入,一般生长健壮的树不易被侵染。

三、防治措施

1、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造林。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同时防治其他病虫害。以免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

杨树花叶病毒病防治技术


【分布及危害】此病1935年在国际上已有初报,但迄至60年代才进行较仔细研究。已知此病普遍发生在欧洲,北美以及亚洲的日本与南朝鲜。我国自1981年起开始进行研究,特别对已分布在许多省区的意大利杨进行了调查。更多绿色尽在

根据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花叶病在英国以1~2年生苗圃苗木最重。高生长能减少10%,胸径也小,其干物质损失25%,林龄在10年以上的,对生长无明显影响。我国引种、繁殖的I-63、I-69、I-72、在各地花叶表现甚轻,不易发觉,容易误认为是生理失调。

【症状】花叶明显表现在黑杨派杨(Populus)树,青杨派也有发生。典型的叶斑在I-69杨上为不规则黄斑,国内常见的则为散生的淡绿点。在重病的I-63,田间植株明显矮小,叶片变黄,两粗枝问的分支变形、枯死,无主干。

【病原】国内自武昌、郑州、许昌等地从I-69取样经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长度在434~894nm之间,宽12~14nm,平均长度717nm。另一报道50个粒子平均长度为750nm。

杨树花叶病毒病由花叶病毒(PMV)引起,属香石竹潜隐病毒群。粒子线状,略弯曲。各国报道的长度,英国为679nm,捷克为62612nm。德国为620~700nm,荷兰为735nm,加拿大为654nm。

园林植物杨树烂根病防治


杨树烂根病主要在我国苏北地区大面积发生。

症状:

①主要危害1-3年生幼苗,根部变黑腐烂,枝杆出现较多黑斑,有些黑斑连成条状,幼芽失水干枯;

②插条腐烂,出苗率低。

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通过病菌分离,接种和致病性测定,最终获得DCF-4、DCF-8菌株致病力较强,确定为病原菌。

病原菌的鉴定

通过对菌株菌落生长速率、菌落的质地、颜色和菌核、形态特征、有性阶段和产孢细胞几方面的观察和测定,根据Booth镰刀菌分类系统确定其属镰刀菌属色变组的异孢镰刀菌种。

环境因子对病原镰刀菌的影响

①在24-26℃,菌丝生长最快,低到4℃和高至40℃时不生长;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4℃和40℃孢子不能萌发。

②pH值小于2.2和强碱性,菌丝不能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7.09.0,pH值8.0时生长最好;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为5.010.0,最适pH值为8.0-9.0。

③光照对此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

④在90%以上湿度接种,皆能发病,发病率在80%左右,其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⑤菌丝和孢子耐低温,对高温耐性较差。

防治方法

(1)预防

①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形栽植。

②低洼地要做好清沟利水工作。

③挖隔离沟,阻隔病菌传播,沟内洒生石灰消毒。

(2)防治。40%多菌灵800倍液,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80%多福锌可湿粉800倍液浇灌根部。

杨树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昆虫,是杨、柳树的常见食叶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为害严重。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杨树集中分布区经常暴发成灾。杨小舟蛾以幼虫啃食为害杨树叶片,幼虫有群集性,常群集为害将叶片食光,仅留下叶表皮及叶脉,严重时整株树木叶片吃光,如不及时防治,将导致杨树二次发芽,甚至造成树木死亡。

发生规律

杨小舟蛾一年生3-4代,以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松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多将卵产于叶片上。各代幼虫的出现期为:第一代为5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为9月上、中旬,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表皮,稍大后分散,7、8月高温季节发生严重。幼虫行动迟缓,昼夜取食,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由于杨小舟蛾发生快,暴发点分散,虫龄虫态叠加,单一措施很难控制,必须采取人工、物理、生物制剂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害虫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标。

1.人工灭蛹:在杨小舟蛾蛹没有羽化前,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彻底清除,杀灭虫蛹,减少虫蛹基数。

2.黑光灯诱杀:成虫发生期,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干基打孔注药防治: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幼龄期,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胸径20cm以下的打2-3孔,20-30cm的打3-4孔,30cm以上的不少于4个孔。每孔内注3-5倍的药液6-8ml。药剂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如:氯胺磷、丁硫克百威等。

4.喷雾防治:在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剂可采用阿维菌素或灭幼脲三号20002500倍液,BT制剂800倍液。

5.喷烟防治:幼虫为害期,在上午46点或下午1621点,用烟雾机进行喷烟防治。药剂为1.2%烟碱苦参碱乳油,配比为药剂:柴油=1:9,亩用药量为3040克。

6.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10%广效敌杀死乳剂2500倍液毒杀幼虫,还可用幼脲1号3000倍液喷洒树冠杀死幼虫。

荷花腐烂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病害发生于全株,从种根开始发病,延及地下茎、叶柄、叶片及花梗等部位:地下茎初期似无症状,但其断面之导管有的变为淡褐色或褐色,并逐渐扩展。有的病茎变色不显著,但茎的全面或一面发生纵皱,病茎所生叶片呈淡绿色,以后从叶缘开始干枯,引起叶片卷缩以至枯死。

【病原】病原为球茎状镰刀菌莲专化型(FusariumbulbigenurnCookeetMass.var.nelumbicolumNisikadoetWatanabe),属半知菌亚门。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型分生孢子无色,新月形。顶端尖,向一方弯曲,脚胞明显,生厚垣孢子。

【传播途径】以菌丝体在种藕内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的种藕和病土成为主要初侵染源。栽植带菌种藕,长出的幼苗则成为中心病株,先是地下茎秆及根系发生病变,后波及叶柄和叶片,中心病株产生孢子从伤口侵入,形成再侵染。

【发病条件】品种间抗性有差异,深根系品种较浅根系品种发病轻,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暴风雨频繁易诱发本病;藕田土壤通透性差,或酸性大,污水入田或水温高于35℃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换种抗病品种。

2、重病田宜实行2~3年轮作。

3、精选无病种藕.并用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加闷种,覆盖塑料薄膜密封24小时,晾干后栽植、

4、藕田深耕翻耙.越667平方米施石灰l00~150千克。

5、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按荷花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管好水层,做到深浅适宜,以水调温调肥,防止因水温过高或长期深灌加重发病。

6、及时拔除病株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也可用上述混合好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500克拌细土25~30千克,堆闷3~4小时后,撒入浅水层2~3天后再用上述混合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于地上部叶柄。

杨树直角叶蜂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直角叶蜂,别名杨扁角叶蜂。杨直角叶蜂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昆虫名,属膜翅目,叶蜂科。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危害特征

以幼虫取食杨树叶片危害,幼虫孵化半日后,取食叶脉附近的叶肉,使叶上出现小圆洞,由圆洞向叶缘取食,食尽叶肉,仅留叶脉。幼虫取食时先分泌白色泡沫状液体,凝固成蜡丝,蜡丝留于食痕附近周围,排成1-3列,形似栏杆。幼虫老熟停食,顺着枝条下树,结茧化蛹。危害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不但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5~6mm,翅展10~12mm,雌虫体长7~8mm,翅展12~14mm。体黑色,具金属光泽,被稀疏的白色短绒毛。触角9节,黑褐色,被较密的黑色短绒毛,第一、二节的总长约为第三节的1/4,3~8节端部横向加宽似一直角,基部一侧向内收缩。中胸背板有一褐色斑。翅透明,翅痣黑褐色,翅脉淡褐色。前足基节基部,前、中足跗节端部,后足胫节端部、跗节均为褐色,其余为黄色。

卵:椭圆形,长1.3~1.5mm,宽0.3~0.4mm,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渐变为鲜绿色,头部黑色,头顶绿色,胸足黄绿色,各足基部具两个褐色斑点,胸、腹背和两侧面着生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小圆点。第七、八腹节稍向上隆起,末节向下弯曲,呈S形。幼虫共5个龄期,五龄幼虫体长11~13mm,头宽1.2~1.3mm。

蛹:初为绿色,后渐变为褐色,长7.0mm,宽2.5mm,口器、足、触角、翅均为乳白色。茧:椭圆形,雌茧长7~8mm,宽3mm;雄茧长5~6mm,宽2mm,初为黄褐色,后期为茶褐色。

发生规律

杨直角叶蜂在南阳地区一年发生7~8代。每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5月中旬羽化,6月份发生二、三代成虫,7月份发生四、五代成虫,8月上旬发生第六代成虫,9月中旬发生第七代成虫。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即产卵。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在表土层结褐色丝茧越冬。

成虫多在午后羽化出土,羽化率为90%,雌雄性比1:3。成虫爬行上树,飞到枝叶上,受惊动落地后,多数腹面朝上,并发出吱吱声。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7粒,最多42粒,卵产于叶背面主脉两侧皮层下,每处1~2粒。卵经3~5天后孵化出幼虫,孵化率平均达90%。第3~5代有孤雌生殖现象。1~2龄幼虫群集取食,被害部呈针尖状小圆孔,二龄以后食量大增,分散危害,常将大片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呈不规则的孔洞,孔洞边有白色蜡丝。幼虫受惊时向叶背面转移,腹部不断左右摆动。老熟幼虫沿枝干爬行到地表化蛹。

防治方法

1、营造混交林:根据观察,杨直角叶蜂主要危害黑杨派各品种杨树,而对毛白杨很少危害,对刺槐一般不危害,可进行杨、槐混交。

2、化学防治:郁闭度大于0.6的林分,发生量大时,于幼虫盛发期用敌马烟剂熏杀,每hm2用药7.5Kg。在稀疏林分和幼龄林,可向树冠喷洒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10000~20000倍液。

杨树红蜘蛛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树因具有适种区域广、生长快、材质优、用途广、效益高等特点,成为绿化的主栽树种。但大面积杨树纯林的栽植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出现了杨树的多种病虫害。很多发生较大面积的杨树红蜘蛛,又名瘿螨。杨树红蜘蛛对杨树的危害比较严重,下面介绍一下杨树红蜘蛛的形态特征和防治方法给大家。

危害杨树的红蜘蛛主要是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俗名红砂、火龙虫、火株子,分布广泛,寄主植物有山楂、栎、刺槐、泡桐、欧美杨、毛白杨,还有桃、李、葡萄等树木,危害杨树主要以当年生幼树为主,在杨树的叶、芽、嫩茎上吸食危害,初期常使被害处呈现灰黄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后变为褐色或红褐色斑块,或叶面卷曲,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嫩茎畸形。根据气候和环境特点,加强对杨树尤其是新栽植树木的管护,是降低虫害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一、形态特征

成年雌螨体卵圆形,背隆起,体背两侧有黑色皱纹,上有刚毛26根,成6列。体长有冬夏型之分,夏型个体大,长约0.6-0.7毫米,初为红色,后变暗红色,冬型虫体较小,长约0.4毫米,朱红色。有光泽,非越冬型为暗红色。雄螨体菱形,长0.4毫米,末端略尖,淡绿或浅绿色。体背两侧有黑斑,阳茎钩部几乎弯成直角。

二、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5-10代,以紫红色群集于缝隙、树皮、枯枝落叶内,以及树干附近的表土缝内越冬,越冬雌螨的抗寒能力很强,翌年树芽萌动时,越冬卵就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上、中旬。

幼螨爬上嫩叶取食危害,至成螨产卵繁殖。第1代雌螨寿命为15天左右,每雌虫平均产卵量为43粒,危害杨树的叶螨多数栖息、危害于树冠的中下部和内膛的叶背处,主要危害新叶并群集在叶背,吸食叶片的汁液营养,使叶片从中柄到叶脉失绿变黄,背面变成红锈色,色泽暗淡无光,而后脱落,使杨树产生早落叶,早停止生长,对杨树的后期生长产生极大影响。

温度适宜时,其繁殖迅速,6-8月各世代重叠发生,所以在6-7月气候干燥时,爆发的危险性最大。传播方式有爬行、风力传送及随人、畜、果实和树苗而传带等。

三、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春季发芽前,山楂红蜘蛛以雌成螨在枝干翘皮缝隙中越冬。因此,刮掉翘皮并集中烧可消灭大量的雌成螨。对防治红蜘蛛有较好的效果。

2、生物防治,有束管食螨瓢虫、深点食螨瓢虫、肉食蓟马、小花蝽、草蛉、粉蛉和捕食螨。这些天敌能在中后期抑制山楂叶螨的繁殖量。

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可选用1.8%虫螨克乳油4000-5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2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

《杨树腐烂病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