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葡萄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缩果症是葡萄果实上的一种生理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一、病症特点

大致在果粒生长约30天左右(果粒生长第一期未),果粒表皮下的果肉上发生针尖大小的褐色麻点,如不继读发展扩大,以后在果实成熟时肉眼几乎觉察不到,不影响外观;在硬核后期如麻点迅速发展扩大,就形成病斑。病斑形状近园、椭圆或长园形,大小不等,大形病斑的直径可达果粒表面的1/3。病斑初时淡褐色,迅速黑变,下陷,似手指的压痕。此病的病斑有坚硬感,病部下的果肉维管束发生木栓化收缩,失水,皮下似有空洞感,但果粒一般不脱落。严重时,一个果粒会发生几个病斑,果粒近一半受害,生长中止。

病斑常发生在果粒近果梗的基部或果面的中上部,发生部位与阳光直射无关,在叶幕下的背阴部位,果穗的背阴部及套袋果穗上均会发生。

本病在果穗上分散发生,果面上的病斑通常也不集中连片。病情轻微时一般仅有少量果穗的少数果粒发病,病穗比例不会超过10%。但有些年分,在一些品种上,尤其是巨峰系品种会严重发病,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发病规律

1、发病时间

从物候期看,本病在果实生长的硬核中、后期集中发生,至浆果生长进入软化期,即果粒开始第二次迅速生长后不再发生缩果病。日本在玻璃温室条件下栽培的亚历山大葡萄,第一次迅速生长末期也有发生。

从季节看,好发生在初夏高温季节。在东南沿海的梅雨多发地区,往往在较长的阴雨天气后突然连续晴天高温,即进入俗称为伏旱天气时容易发生。北方地区虽无梅雨天气,但夏季只要在一段阴雨天气之后,突然高温,也会发生本病。

2、品种与发病

大多数葡萄品种均可发生缩果病,个别品种发生严重。

3、生态环境与发病

土壤过湿状态和干湿度急剧变化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子。试验表明,硬核期前土壤高湿者发病最高,全期均湿润者略低于前者;而全期干燥或硬核期前干燥处理区的发病很低。前期高湿,或全期湿润处理的植株枝叶较柔嫩繁茂,遇后期高温干旱时水分大量蒸腾,因而缩果病发生较重;反之则蒸腾少,缩果病发生较轻。我国南方不少地区在低平的河网地带栽培巨峰葡萄,地下水位较高,加之雨水多,雨季长,因此易发生缩果症。硬核后期的高温天气是缩果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高温和干燥同时发生时更易诱发本病。而低温冷夏时发生较轻。

空气干燥程度与发病也有关系。高温往往使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加速了缩果病的发生。高湿的封闭环境阻止了枝叶水分的消耗,以失水为诱因的缩果病不会发生;但高温高湿使果粒好似浸泡在热的水气中,受光的向阳面受到光线灼伤,从而产生日射症。

光照直射与缩果病无直接关系,但可通过温度发生作用。年分之间的气候差异也会使病情有较大差异,有些年分可能严重发生。

4、栽培管理与发病

南方区葡萄园管理中围沟、腰沟、毛沟不配套,泵房不全,排水不畅,长期积水湿润,土壤施氮肥过多时,缩果病发生较重。这种园子的葡萄树往往叶面积过大,叶组织柔软,叶片气孔关闭机能迟钝,在高温干燥季节会使水分大量散失。地下水位过高又使根系在浅表的表土层中分布,南方地区在夏季高温时常同时发生伏旱,造成表土层部分根系(梅雨后的浮根)死亡,影响了水分的吸收。从果园管理上应采取控水控氮、排水促根等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南方梅雨期后土壤覆草也是保证水分均衡的措施。

激素的不当使用可能增加缩果病。据中野资料,赤霉素、2,4-D等浓度过高会引发缩果病,但ABA处理不会增加缩果病的发生。

三、发病机制

此病的本质是水分生理的失调和高温环境共同作用下引起。内因是水分,外因是高温。当外界条件高温干燥时,叶面蒸腾量迅速加大,叶片不仅从根通过茎干得到水分,而且也从果实中争夺水分,供其蒸腾。如果根系吸收供水不足,会使浆果失水加剧。在浆果失水和果温升高的情况下会产生局部灼伤,这就是本病的发生机制。

至于葡萄叶片之所以能够从果实中吸取水分,属果树水分生理的一般规律。通常昼间的叶水势低于果实的水势,在高温干燥天气时叶与果之间的水势的差别更大,迫使水分从果实流向叶片。

缩果症的病理变化,据中试验,维管束的变性与褐变是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他调查了高温低湿下诱导的缩果病穗,即使其中肉眼看起来十分健全的无病果粒,100%都在果粒基部或果蒂部位存在微小的维管朿褐变。因此推测病源点可能在果粒发育中已经存在,高温发病条件只是促进了源点进一步变性褐化而扩展成病斑。至于这些褐变的源点是否是微生物引起,目前有人己在做病源体的分离研究和尝试用抗生素治疗的试验,尚未见到有意义的结果。病理变化中还有许多不明之点,尚须探讨。

四、防治要点

从病因着手,改善果园的管理,增强枝叶的健壮程度,是防止此病的根本基础。从目前经验应注意综合防治。

1、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排水条件,深耕改良土壤条件,提高根系的活动能力。

2、均衡土壤的水分管理,尤其要避免整个生长季土壤一直处于过湿状态。南方梅雨季节之后,应及时灌水或用草秸覆盖土壤。

3、严格控制氮肥,及时夏季修剪,不可放任生长,减少无效的叶面积。

4、叶面喷施钙肥,常用的有硝酸钙、氨基酸钙等。硝酸钙使用浓度0.4-0.5%。氨基酸钙含钙低于硝酸钙,但利用率高,最为安全、有效。在硬核期的前中期使用,可促进葡萄健康生长,预防病害。

5、硬核期之前,根外追施2~3次0.1~0.15%硼砂,也有利減少本病生。

编辑推荐

葡萄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两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葡萄病害的大发生,其中葡萄炭疽病造成的损失最大,也是目前果农朋友最头疼的问题。炭疽病又名晚腐病,是葡萄近成熟期引起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之一,葡萄浆果受其危害后,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影响了品质,给果农朋友造成极大损失,对巨峰、红提、玫瑰香等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葡萄种植过程中,防治炭疽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炭疽病之所以会大流行,除了与气象因素有关外,还有以下两点:一、用药习惯:据实地调查,现在大多数果农朋友还是用代森锰锌,福美双,多菌灵,甲托等常规药来防治炭疽病,很少用三唑类和一些新药,并且一年中使用次数较多,致使产生抗药性,对炭疽病防效很差。二、用药时期:果农朋友一般是不见发病,不用好药,并且忽视了花前、花后以及花后至幼果期的预防,给病菌的侵染和潜伏提供机会,造成病害大流行。

怎样才能对炭疽病及时的预防与防治?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充分认识葡萄炭疽病。第二、要合理的选择药剂并且确定最佳用药时期。下面就展开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葡萄炭疽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胶孢炭疽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结果母枝、一年生枝蔓的表层组织、病果等处越冬。于第二年幼果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到幼嫩的果穗,通过皮孔和伤口侵入,形成初侵染,具有潜伏特点,到着色期发病,该病还可以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大流行。初发病时果实上有水浸状或雪花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凹陷斑,密生黑色小颗粒,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空气湿度大时有红色黏胶物出现,严重时病果失水干缩,极易脱落,同时还可以危害果梗、穗轴、嫩梢和叶柄。

炭疽病田间发病较晚,一般七月上旬开始发生,八九月份果实成熟期,病害进入盛发期夏秋季节降雨多,果实近成熟期气温高有利于发病。

二、葡萄炭疽病的防治

(1)结合冬剪,彻底清园:将剪下的枝蔓、穗柄、浆果、卷须及落叶、铁丝上的捆绑物等,全部清除出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

(2)生长期内要及时摘心,合理夏剪,适度负载:及时清除剪下的嫩梢和卷须,提高果园的通风透光性,注意中耕排水,尽可能降低园中湿度。科学合理的施肥增施有机肥、钾肥,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切忌氮肥过多,还要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以增强树势提高抵抗能力。

(3)药物防治:春季萌芽前,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喷施德国巴斯夫成标400倍+多菌灵500倍。开花前3~5天喷施百泰1500倍,花后5天再喷施两次,间隔十天一次,套袋前品润800倍全园喷洒,并用凯润2500倍喷淋果穗,定期脱袋检查,发病后,去掉病粒,喷凯润2000倍进行治疗,酿造葡萄上也可喷保鲜克1500倍,注意交替用药,提高药效。

总之要想对炭疽病做到及时有效的预防,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不仅做到大量元素要平衡,还要注意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抵抗能力,更要注意合理选择农药,关键时候用好药(花前、花后、套袋前、发病后),交替用药,并注意喷药方法和质量,相信只要大家做到了就可以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枣树缩果病如何防治


枣树缩果病,为细菌、真菌2类病原侵染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与不同品种、营养失衡、异常气候影响关系密切。北方枣区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病症,温度偏高,降雨量较多时发病早,8月中旬至9月上旬枣果着色期为发病盛期,如遇连阴雨或夜雨昼晴天气易暴发成灾。施氮肥过多,营养不平衡,缩果病发生较多。施肥量少,养分不足,缩果病也会发生严重。防治如下: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枣树管理,减少缩果病发生。增施农家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秋季(8月20日以后)株施25%有机无机复混肥40kg加生物菌肥1kg+硼肥15g或硼砂5g,夏季追施1/3二铵磷肥+2/3尿素混合肥,株施1~2kg。6~8月份高温、干旱时,依天气降雨情况决定浇水次数,满足枣果生育对水、肥的要求。合理修剪,利于枣树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

①枣树开花30%左右,用300倍硼砂+10~20mg/kg赤霉素+0.9%阿维菌素50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②幼果膨大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硼钙宝1000倍液+0.9%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功夫)2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兼治炭疽病、黑斑病及虫害。

枣缩果病怎么防治?


枣缩果病

枣缩果病

症状与危害

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缩果病的枣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且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土黄色松软。病果吃起来味苦。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枣缩果病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实以后,被侵害果实的发病症状一般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和脱落几个阶段,但也不完全如此,枣果生长前期发生缩果病,病果在水渍期就脱落;生长中期发生缩果病,病果有的在半红时就脱落;而枣果生长后期发生缩果病,病果多在萎缩期未脱落就进入了采收期。

发病规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缩果病是由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病害。发病与枣果外皮破损有直接关系。除自然磨损的枣果伤口可以传病外,主要由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壁虱、叶蝉和椿象等所引起的伤口传病。发病也与枣果的发育时期有关。一般于枣果变白至着色时发病。从气候条件上看,气温在26℃~28℃时,一旦遇到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天气,此病就容易暴发成灾。缩果病以点片发生较多,一片枣园往往有几株树发病严重,一株枣树又往往有几个枝条发病严重等。另外,缩果病往往与炭疽病同时发生在一个枣果上或同时在枣园内发生,有时比较难以区分。两种病果的主要区别在于枣果的果核发不发黑。只患有缩果病的枣果,果核一般不变色而一旦感染上炭疽病后,它的果核则会变黑。

防治技术

加强虫害防治工作,及时防止刺吸式虫害的发生及危害,如桃小食心虫、介壳虫、椿象、壁虱和叶蝉的危害等。前期喷施杀虫剂,以防治食芽象甲、叶蝉、枣尺蠖为主;后期8~9月结合杀虫,施用氯氰菊酯等杀虫剂与特谱唑(速保利)混合喷雾,对枣缩果病的防效可达95%以上。

加强果园土壤管理,在枣果变色转红期保持土壤湿润,预防或减少裂果的发生。

在枣果变色转红前后喷施枣果防裂防烂剂,预防裂果和减少裂果的发生数量。每支10毫升,直接兑水25~30千克全树喷洒,每7~10天一次,连用2~3次。

在枣果变色转红期的发病前后,喷50%的DT杀菌剂500倍液或12.5%的特谱唑粉剂3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用链霉素200个国际单位/毫升(即1000万个国际单位对水50千克)或土霉素200个国际单位/毫升、卡达霉素140个单位/毫升,作全树喷施。每7天喷施1次,共喷施2~3次。由于上述药剂的水溶液容易失效。特别是链霉素,故使用这些药剂时最好现配现用。

另外,缩果病往往与炭疽病同时发生在一个枣果上或同时在果园内发生,则需要同时进行防治。

葡萄裂果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鲜食葡萄是目前我国果树栽培中的重要树种,但在葡萄采收前常发生裂果现象,尤其以果实成熟后期的多雨年份更为严重。裂果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而且会导致外源微生物的侵染,发生腐烂,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商品价值,是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生理病害。

一、裂果的种类与表现。葡萄常在成熟期发生裂果,损失较大。由于品种不同裂果发生的部位及类型也不一样。一般分为密粒型及稀粒型二种裂果,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也不同。

密粒型的裂果原因是早期果粒密接,生成木栓龟裂,随着果实发育,由果皮和根部大量吸水产生粒内膨压,而在果粒接触的龟裂部分裂果。稀粒型的裂果也属同一道理,只是裂果部位不在果粒接触部位,而在果皮强度较弱的果顶或果蒂附近,大量吸水更促其裂果。有时着果多,裂果也多。稀粒型裂果有三种情况:一是果顶部裂开,发生在根头痕迹部位,果汁很少外溢,基本不传染好果,危害较小,但发生较为普遍;二是蒂部裂口,即从果柄基部到赤道部位裂开,裂口较大,果汁外溢,对好果粒影响很大,一旦发生,损失严重;三是木栓部位裂口,发生在果粒表面有木栓形成的部位,果汁很少外流,不传染,危害较小,但严重危害果实品质。

二、裂果的原因。主要是葡萄的果皮组织脆弱,特别是果皮强度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弱有关;另一方面与栽培条件、气候变化等引起果粒内膨压增大有关。其中土壤对裂果的影响最大,板结的土壤、排水差的易旱易涝的粘质土壤发生裂果较多。经过移栽的树、发生过日灼的树,裂果较多;结果量与裂果也有关系,结果过多,容易发生裂果。此外,雨季多雨,着色期干湿变化大时,容易发生裂果;着色不良的树及着色不良的年份,发生裂果尤多。木栓部位裂果,主要是果穗周围空间太小,在风力作用下,果粒与枝叶摩擦形成木栓,局部组织变得脆弱,随果实的膨大,在木栓部位裂口。总之,巨峰葡萄裂果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的变化,果实生长第2期膨大缓慢,第3期迅速,果面变形,形成龟裂和凹陷等部分弱组织,从根和果面吸水产生膨压,龟裂和凹陷部分裂开。

裂果也同无籽有密切关系,无核果炷头痕大,多雨期这一部分充满霉菌,因而损伤果皮而裂开,这是裂果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裂果都发生在只有单个种子的果粒里,单个种子偏于一侧,有种子一侧发育良好,而无种子一侧发育不良,稍一冲击就容易开裂。

三、预防措施。防治裂果的对策应依品种不同而异。主要是选栽不易裂果的品种。对密粒型裂果的防治关键是适量留果和防止吸水,一般在每1厘米的穗轴上着生7-8粒果即可。防止吸水的最简便的方法是果实套袋,如果能进行设施栽培则防治裂果效果更好。对稀粒型裂果的防治关键是改善土壤管理,促使树体健壮,保持正常着果和稳定的果实发育条件,适当促使早熟等措施即可减少裂果,如能改成温室栽培则防治效果更好。

1、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变化。要通过明渠,尽力把排水工作搞好;并以耕翻及施有机肥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以减少土壤水分变化。

2、适时灌水。使土壤保持一定含水量(60%左右)。干旱时期,尤其是雨季过后的干燥期,要及时灌水。

3、覆盖地膜。一方面能防止降雨后根系一时吸水过多;另一方面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变化,保持水分均衡。但干旱时覆盖地膜应与灌水结合进行。

4、架面设遮雨棚,或果穗套袋防雨水。葡萄果面直接吸收雨水,或从根部吸收水分以后,果实产生膨压,导致引起裂果。研究表明,果实近成熟期对果穗进行套袋以防止果皮吸水,可以明显降低果穗裂果率。因此,雨天采取遮雨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裂果。

5、调节结果量。葡萄着色不良的树,发生裂果尤多,因此要通过疏穗、疏粒、掐穗尖,调整好结果量,减少裂果。

6、改善栽培管理。在加强栽培管理,保证树体健壮的情况下,应加强夏剪,使果穗分布合理,不与枝叶摩擦。同时,为着色创造良好的条件。 7、中耕除草。中耕既可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又可疏松土壤,具有旱能提墒,涝能晾墒,调节土壤含水量的作用。一般10-15天中耕一次,雨后应及时中耕以散墒。

枣树缩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枣树缩果病,为细菌、真菌2类病原侵染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与不同品种、营养失衡、异常气候影响关系密切。

北方枣区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病症,温度偏高,降雨量较多时发病早,8月中旬至9月上旬枣果着色期为发病盛期,如遇连阴雨或夜雨昼晴天气易暴发成灾。施氮肥过多,营养不平衡,缩果病发生较多。施肥量少,养分不足,缩果病也会发生严重。

防治如下: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枣树管理,减少缩果病发生。增施农家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秋季(8月20日以后)株施25%有机无机复混肥40kg加生物菌肥1kg+硼肥15g或硼砂5g,夏季追施1/3二铵磷肥+2/3尿素混合肥,株施1~2kg。6~8月份高温、干旱时,依天气降雨情况决定浇水次数,满足枣果生育对水、肥的要求。合理修剪,利于枣树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

①枣树开花30%左右,用300倍硼砂+10~20mg/kg赤霉素+0.9%阿维菌素50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②幼果膨大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硼钙宝1000倍液+0.9%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功夫)2500倍液,隔10天喷1次,兼治炭疽病、黑斑病及虫害。

枣树枣缩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枣缩果病发病时先在果实的肩部或腰部产生淡黄色晕圈(环),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凹陷病斑,果皮成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成土黄色松软海绵状坏死,果实皱缩,味苦,不堪食用。枣缩果病对枣的质量会造成致命打击。那么如何防治枣缩果病呢?

发病规律

研究初步认定,枣缩果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落地病果上越冬。一般在果实着色成熟期传播侵染为害枣果,病菌借风雨从果实伤口侵入或直接穿透果皮侵入。7-9月果实着色、日平均气温23-26℃为发病高峰,如出现连绵阴雨或昼晴夜雨、多雾天气,容易暴发成灾。

风雨使叶果摩擦创伤,蚧、螨、叶蝉、椿象、桃小食心虫吸食为害,容易感病:通常栽植过密、氮肥过多、树势徒长、间作不合理、修剪不当等,造成树冠荫蔽,光照通风不良等,增加害虫传病,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在枣果充分膨大、开始着色成熟前15~20天,发病始期喷药是关键。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主要药剂有链霉素70-140单位/毫升、土霉素140~210单位/毫升、卡那霉素140单位/毫升、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清园灭菌。每年采果后,彻底清除枣园中的落地病虫果、烂果,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菌基数,减少下年发病率。

(3)防治害虫。加强蚧、螨等害虫的防治,防止大风损伤,减少枣果产生伤口,降低病菌感染率。

(4)加强田间管理。不在枣园间作高秆作物和与枣树有相同病虫害的作物;合理修剪,改善光照条件;加强抽沟排水,降低土壤、空气湿度;重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施磷、钾、钙、硼肥,适当控制氮肥,做到配方施肥,合理供给养抖,促进水、肥协调,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园林经济植物枣树的烂果病发生与综合防治


枣烂果病是枣在采前、采后及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现象,是由众多的病害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枣轮纹烂果病、枣软腐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等。最主要的是枣轮纹烂果病和枣软腐病。

一、症状

1、轮纹烂果病:主要发生在脆熟期,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小斑,而后迅速扩大为红棕色圆形斑,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臭味,重者全果腐烂易脱落。病斑上有的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导致大量枣果脱落,损失严重。

2、枣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枣采收前后和贮藏期,造成枣果霉烂,不能食用,损失很大。果实受害后,果肉发软、变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长出白色丝状物,而后在白色丝状物上长出许多小黑点。

二、发生规律。枣发生烂果病,是由各种病菌孢子引起,它们分布在空气、土壤及枣树的各个部位,当果实有创伤、虫咬、碰伤及采摘时受伤、装运时挤伤等损伤时,病菌孢子易从伤口侵入而引起的烂果。影响轮纹烂果病的发生主要是降雨和环境温度,病菌借风力和雨水传播,可从幼果期开始传播,至枣近成熟时,潜伏期很长,加上后期阴雨天气较多,便可发病。枣果采收后,由于果实内的水分较高,若不能及时通风、凉晒,则极易发生各种病害而导致烂枣,在枣果贮藏、保鲜期间,库内温度、湿度及空气的成分比例不当,更易引起枣果霉烂。

三、防治方法

1、轮纹烂果病:⑴加强管理,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⑵在幼果期和枣果膨大期,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12天喷1次,连喷2-3次。⑶在烂果期之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⑷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集中予以深埋,以便有效地减少该病再侵染的机会。

2、枣软腐病:

⑴果实采收时尽量防止损伤,减少病原菌侵入的机会。

⑵采收后的枣果要及时凉晒或烘干,以减少霉烂。

⑶贮藏前,对全库或装枣的容器用1%左右的福尔马林对库内外进行喷洒。

⑷剔除伤果、虫果和病果,置于干燥通风、低温处,防止潮湿。⑸对入库的枣果,提前用硫磺对果品熏蒸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硫磺4-5克消毒,消毒后必须封闭24小时以上。

葡萄白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探讨。

一、发生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首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发病首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梗干枯缢缩。

二、病原及发生规律

散落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残体是来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3年以上。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丝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穗粒标本中可存活l0年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而传播,经植株伤口入侵。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植株个体负载量大的发病也重;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也逐渐加重。

三、防治技术

l.清除病源: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剪除病蔓;秋季收获后立即收集地面落叶、穗、蔓、粒及其它病残体,清扫干净,清除侵染源。

2.合理施肥:施肥以基施和有机肥为主,花前追施适量氮肥,促进枝蔓生长。结果后,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补施微肥,提高植株体的抗病能力。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提高结果部位,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绑蔓,摘心,打副梢和适当疏叶疏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工作,降低湿度。

4.药剂防治:葡萄结果后,要经常检查下部果穗,及时摘除病粒病穗。发病地块可采用50%退菌特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80%乙膦铝800倍液等轮换喷施。重病园可于始发期向地面撒施灭菌药,如福美双l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2份混合后每667m2撒施l.5-2kg,每隔半月撒1次,共3-4次,同时与喷施农药相结合,喷施的有效药剂有绿风95500倍液;或者采用灭菌肥II型3000倍液各喷2-3次。

枣树缩果病防治


枣树缩果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该病大发生时,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近几年给枣农成巨大的损失。该病主要为害枣果,引起烂枣和落枣。在枣果着色期发病,该病分布于我国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省、宁夏、甘肃、辽宁枣区,均有大面积成灾的报道。系我国各大枣区主要果实病害之一。感病后,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脱落。感病期若阴雨连绵或遇上间断性晴雨交替高温高湿天气,该病往往暴发成灾,半红及白熟期枣果满地,损失惊人。

症状

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后,从直观形态区分,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脱落五个时期。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剖之,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脱水,坏死,病斑外果皮收缩。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提前脱落。果实瘦小,病斑果肉色黄、发苦,糖分总量下降。健果柄绿色,病果柄褐色或黑褐色。对果柄进行解剖观察,病果提前形成离层。

病原

系细菌病害,病原菌属细菌植物门,草生群,肠杆菌科,欧文氏菌属的一个新种─噬枣欧文氏菌ErwiniajujubouraWang.Cai.FengetGao。病原菌属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大少为0.4~0.5m10m,周生鞭毛1~3根,无芽孢,肉汁胨琼脂平板上为黄色圆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或透明,直径1.5~2.0mm。在肉汁胨液体培养中,浮膜状生长。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通这风雨作用使用面摩擦而造成的伤口侵入危害,这是侵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害中危害枣果造成的伤口也可使菌侵入。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枣果的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枣里梗洼变红(红圈期)到1/3变红时(着色期),枣肉含糖量18%以上,pH值5.5~6,气温23~26℃时,是该病的发生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最易暴发流行成灾。

枣树品种不同其发病程度也不同。灰枣、木枣和录枣最易感病,六月鲜和八月炸次之,九月青、齐头白、马牙枣和鸡心枣较抗病。

防治方法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合理间作,忌间作高秆作物,改善枣园通风透光条件,适量坐果,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力。

3.清洁果园,铲除菌源。秋冬季节彻底清除枣园病果烂果,集中处理,以减少菌源。枣树萌芽前全园喷布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

4.合理喷药。根据气温和降雨情况,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第一次药,间隔10天左右再喷2至3次药,枣果采收前10至15天是防治关键期。目前比较有效的药剂有:细菌性缩果病可用农用链霉素70至140单位/ml,土霉素140至210单位/ml,卡那霉素140单位/ml;对真菌性缩果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据试验,在发病高峰前喷50%枣缩果宁1号可湿性粉剂600倍,防效明显。喷药时要均匀周到,雾点要细,使果面全部着药,遇雨及时补喷。结合治虫,可在施用的杀菌剂中,加入20%灭扫利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

甜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表现在叶片。叶片皱缩,叶面凹凸不平,叶片边缘叶脉产生淡褐色坏死,植株顶端叶片产生深绿相间的花叶斑驳。设施甜瓜生产早期靠近风口的植株发病比较严重,主要为设施外侵入的飞虫带毒传播。

发病条件:病毒在多年生宿根作物或杂草根上越冬,病毒通过种子、蚜虫、摩擦接触和伤口等方式传播。

甜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甜瓜品种。

2.种子处理。播前选晴天晒种3-5小时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分钟,再用60-65℃温水处理72小时,以钝化病毒。

3.利用蚜虫的趋避性。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或设施内挂黄板,可有效防治蚜虫;在风口处加盖防虫网,也可有效地防治带病毒的飞虫侵入。

4.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注重水分的调节,培育壮株,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5.经常检查,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田内毒源。

6.药剂防治。蚜虫、温室白粉虱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根治蚜虫、温室白粉虱,减少传播媒介,对防治病毒病有特效,药剂选用10%吡虫啉1000倍液、0.36%苦参碱1000倍液、25%噻虫嗪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等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结合防治虫害,发病初期可喷施病毒钝化剂,控制病害,药剂选用2%宁南霉素2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1.5%植病灵1000倍液、5%菌毒清300倍液等药剂进叶面行喷雾防治。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配合使用98%磷酸二氢钾4000倍液或叶绿壮浓缩叶面肥3000倍液,防治效果更好。

温室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我地从80年代后期开始搞温室葡萄栽培,到90年代初已形成较大规模,总面积在16.7hm2以上,年经济效益达230万元。栽培品种以乍娜为主,有少量巨峰、凤凰51。但是,由于连续多年栽植葡萄,使病菌基数不断增加,加之品种本身抗性较差,许多温室内相继发生了多种病害,其中以霜霉病、白粉病、黑痘病最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给广大果农造成了巨大损失。1996年我市迁安镇小寨村一果农的温室葡萄发生了黑痘病,果实品质变劣,只得降价销售,损失8000元。1997年同村另一果农温室葡萄霜霉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早期落叶,过多萌发二次梢,致使翌年产量锐减,经济效益仅为上年的五分之一。为此,我们对温室葡萄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探索研究,现总结如下。 1、霜霉病 乍娜、凤凰51等发病较重,巨峰较轻。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幼叶重,老叶轻。初期在叶片正面有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叶背面有白色霜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反卷、干枯、脱落。若防治不及时,迅速蔓延,叶片大量脱落,使二次梢大量发生,消耗大量养分,果实含糖量下降,花芽分化受到影响,翌年产量明显下降。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温室内通风不良,湿度过大(90%以上)。夜间温度又偏低(在18℃以下),叶片上有大量水滴形成,使霜霉病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从叶片气孔侵入。防治上应选用健壮无病苗木和抗病品种。在繁殖苗木或直接扦插建园时,要从健壮母株上采集插条。乍娜、凤凰51等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差。应选用京秀、无核早红等抗性强,且成熟期早的品种。 定植时,要苗将木在5度石硫合剂溶液中蘸一下,对霜霉病有一定预防作用。温室覆膜后,可结合灌水按3g/m2的用量在地表撒施50%甲基托布津粉,进行土壤消毒。在开花前喷1次600倍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以后每隔半月左右喷1次1:0.7:200波尔多液,连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600倍90%乙磷铝或600倍50%的瑞毒霉。均能有效地杀灭病菌。 要严格调控温室内温、湿度。尽量使夜间温度不低于18℃。当湿度达90%时,要及时通风换气。当昼夜平均温度达13℃左右时,要密切注意病情。棚膜最好用无滴膜,减少水滴。要合理整形修剪,增加光照,增强树体抗性。夏季发病时要及时摘除较重的病叶,到室外烧毁。冬剪后要将枝、叶、病果等杂物清除到室外进行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2、白粉病 以叶片发病较多,发病后,叶色褪绿或呈灰白色斑块,上覆盖一层白色粉末。叶面不平,并逐渐使病叶卷缩、枯萎、脱落。由于乍娜品种本身易裂果,白粉病严重时,果实也感染此病,加重裂果,造成更大损失。白粉病在果实着色后发病较少。 防治霜霉病也兼防治白粉病。但要注意前期防治,最好在葡萄发芽前喷一次5度石硫合剂,也可兼杀其它病菌。 3、葡萄黑痘病 黑痘病为害葡萄所有绿色体的幼嫩部分,但以果实为重,刚落花后的幼果即可感染,造成大量落果,未落果实的病斑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围深褐色,外缘紫褐色,似"鸟眼状"。病果硬化或龟裂,小而酸涩,失去食用价值。发病轻的果实,病斑凹陷不明显,后期龟裂可以愈合,趋于正常,但果味仍较酸,商品性差。 防治方法除参照霜霉病的外,发芽前喷石硫合剂时可加入0.5%五氯酚钠,或10%的硫酸亚铁,以铲除病源菌;在开花前和落花达80%时是喷药的重要时期。

香蕉黑星病发生与防治


中山市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宜种植香蕉。近年来,中山市香蕉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种植面积为1.68万亩,年产量约24万吨,其已成为中山市种植业的支柱产业。 香蕉产业的发展除了受市场和自然因素的制约外,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影响也很大。近几年,中山市香蕉一些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若防治不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成为制约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香蕉黑星病就是一种令蕉农感到头痛的难以防除的病害。今年,中山市香蕉黑星病普遍发生较重,目前成为除香蕉叶斑病外最主要的香蕉病害。以前,农民多用多菌灵、百菌清、灭病威等药剂防治香蕉黑星病,效果不甚理想。香蕉黑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初侵染源来自病叶及病果,每年春雨季节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感染叶片及果实。人工接种组培苗叶片,潜育期10-15天。每年春夏期间,高湿的季节发病较重。网蝽为害的叶片,花蓟马为害的青果,往往发病较多。 香蕉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果轴和果实,导致病叶早衰,影响产量;病果的外观差,导致商品价值明显降低。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散生或集生许多小黑点,逐步向中、上层叶片发展,但嫩叶及未完全转绿的叶片很少发病。挂果后,果皮逐渐出现许多小黑点,成熟后,每堆小黑粒的周缘形成椭圆形的褐色小斑,潮湿天气时病果的小黑粒上散出白色粉状的分生孢子。果穗外侧发病多于内侧。防治黑星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保证的方针。农业防治就是每年春季到来之前,清除蕉园的病、枯叶,及时割除衰老的病叶,以降低侵染菌源。在栽培管理方面,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以增加植株抗性;及时施药防治网蝽和花蓟马,减少这两种虫为害造成伤口利于病菌侵染的机会,方法是现蕾时用吡虫啉1500-2000倍或阿克泰2000-3000倍喷施一次,隔5-7天再喷一次。药剂防治结合套袋保果进行,一般在现蕾前15天、抽蕾期、断蕾前和蕉果套袋前各施用30%爱苗一次,使用浓度1500-2000倍,喷药间隔期为15-20天。喷药后,用塑料薄膜套果,既能加强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又能保证蕉果的质量。 30%爱苗乳油是瑞士先正达公司研发出一种高效杀菌剂,对香蕉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效。一经使用,很受中山市蕉农的欢迎,当前已成为中山市农民防治香蕉黑星病的首选药剂。30%爱苗乳油具有杀菌谱广、杀菌力强、杀菌速度快、内吸传导好、渗透吸附能力强、兼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等特点。此处,该药剂除了能有效防除香蕉黑星病外,还能对香蕉叶斑病有较好的兼治作用。由于渗透和吸附能力强,施药2小时后遇降雨天气,无需补喷,因此特别适合中山市夏秋季雨水多时抢晴施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葡萄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