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臭椿沟眶象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hynchusbrandti(Harold)又名椿小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华中等地,主要以幼虫蛀食臭椿木质部,造成树木生长衰弱,还可造成幼树死亡。

臭椿沟眶象防治

形态特征:成虫黑色,长约12mm,额部窄,中间无凹窝,头部有小点刻,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密被粗大刻点、前胸前窄后阔翘翅坚厚,前胸背板、鞘皮的肩部及端部四分之一分布有白色鳞片形成的大斑,其余部分散生白色小点,稀疏的杂有红黄色鳞片,鞘翅肩部突出;卵长圆形,黄白色;幼虫,长10~15mm,头黄褐色,胴部乳白色,每节背面两侧多皱纹,蛹长10~12mm。黄白色。生活习性:西安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过冬,各虫期发育不整齐,以幼虫在树干内过冬的,7月为成虫活动盛期,以成虫在椿树干基周围1~2cm深的表土中过冬的,成虫寿命可达7个月。成虫有假死习性,如受惊扰即卷缩落地,成虫产卵时,雌成虫先咬破韧皮部,产卵其中,初孵幼虫先食害皮层,稍大即可蛀入木质部为害,幼虫老熟时,先在树干上咬一圆形羽化孔,以蛀屑堵塞入口,头向下在蛹室化蛹。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假死性于清晨震落后捕杀

2、成虫发生期喷洒20%菊杀乳油2000倍液,可使用护树宝注干剂(即树虫一针净)将药液注入树干,以杀灭树干内部的幼虫。

扩展阅读

速生白蜡大粒横沟象的虫害防治方法


大粒横沟象是速生白蜡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对白蜡的危害较大,现将速生白蜡大粒横沟象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发生规律

经初步观察,该象甲在山东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危害处越冬,3月上中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危害,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其中危害严重的一株速生白蜡上聚集着20多头成虫,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为第一代幼虫的危害盛期,7月中旬~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第二代幼虫始见于8月下旬,持续危害至10月底,陆续越冬。该象甲世代重叠严重。

危害特点

该象甲主要以幼虫蛀食植株根茎部造成为害。为害速生白蜡时,幼虫在韧皮部开始活动,先在原处取食木栓层,并从树皮表面针状小孔中排出灰褐色丝状物。随着幼虫的发育,逐步深入韧皮部,常由孔口渗出树液,树皮表皮颜色变深呈油浸状,微凹陷。

最后,幼虫进入木质部后钻蛀为害,在木质部形成一条条坑道。为害丁香时,可在木质部形成孔道,严重时,造成根茎折断。成虫出现后,在枝干上取食时,先咬一圆孔,然后将头管伸入形成层内食害,在枝干上留下许多针刺状小孔。成虫很少起飞,善于爬行。多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活动,闷热或阴雨天气常隐藏在树皮缝隙,旧虫孔处静止不动。成虫有较强的假死性。卵产于树干根基裂皮缝的木栓层中,先咬一产卵孔,每孔产卵1粒。

防治方案

1.法规措施:禁止从该虫的发生地区向末发生区调运速生白蜡进行绿化施工。

2.把好产地关:苗圃应加强经营管理,发现此虫及时除治。对必须外运的速生白蜡苗木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200倍液喷药处理。喷洒时务必全面细致,检疫合格后起运。

3.药剂防治:速生白蜡上一旦发现此虫,可采用50%的辛硫磷100倍液灌根;或者先在根茎处寻找虫源,塞乙磷铝片,最后用药泥丰堵伤口;或找到虫源后,喷80%敌敌畏50倍液,并用塑料薄膜覆盖熏蒸。

4.跟踪检疫:对来自发生区的苗木可采用跟踪检疫的办法。在新栽植的当年或次年的夏季进行一次检疫调查,发现此虫及时除治,以防扩展蔓延。

油橄榄树大粒横沟象的虫害防治方法


大粒横沟象(DysceruscribripennisMat.etKono)属鞘翅目象甲科。为害油橄榄、桃、苦栋、女贞及多种林木、果树等,分布广西及四川,为多食性。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症状:

大粒横沟象成虫和幼虫都能为害油橄榄树,成虫取食嫩枝、树皮,幼虫蛀茎食害主干、枝丫等韧皮部,破坏输导组织,造成枝丫坏死,导致株干枯死。

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或二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根基部土里越冬或以幼虫在树皮枝桠部内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产卵每次2~4粒,自卵孵化至羽化成虫,历时120~130天。成虫一年出现三次高峰期,有假死习性,能飞翔,喜在树冠下阴面活动,且有群集越冬现象。

3、防治方法:

一是,仔细观察树干枝桠,当发现树皮有凹形下陷或树皮干瘪坏死,枝桠树叶发黄等现象时,可用小刀撬开是皮观察,担忧洞穴沟或锯末粪便,可用钢丝在危害的枝丫部位穿虫孔,然后塞入少许药棉或涂抹拌有药的泥土堵洞。这样对树损伤较小,效果好。

二是,树基部发现时,可用小铲或刀的背面在大粒横沟象已经危害的油橄榄树干基部刮除坏死树皮部位,施用氧化乐果液或辛硫磷乳油喷雾和灌根,或用刀砍基部树皮后施药,后覆土至砍开树皮部位以上,以便培养新的树根。

三是,采用输液技术,对树体施用氧化乐果原液,杀死树体内的各类蛀干害虫,拟从根本上消灭蛀干害虫;注射40%乐果或80%敌敌畏或75%辛硫磷乳油等都可毒杀幼虫。

米象如何防治


米象,是米谷中的小黑甲虫[riceweevil],俗称蛘子。学名SitophilusoryzaeLinne。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等各种贮藏的谷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现的也较多。

为害特点

其一生经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主要寄生在贮存2~3年的陈粮中,如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和面粉等谷物,其成虫啃食谷物颗粒,幼虫在谷物内部蛀食。由于其生长繁殖速度很快,为害甚广,地理分布可以遍布全世界,而在我国,则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来米象的为害较为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喙基部较粗。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前胸长宽约相等,基部宽,向前缩窄,背面密布圆形刻点。小盾片心形,有宽纵沟。鞘翅肩明显,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行纹刻点上各具1根直立鳞毛;每鞘翅基部和翅坡各有1椭圆形黄褐至红褐色斑。腿节棒状:胫节刻点与毛排列成纵列,端部有钩。雄虫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本种与玉米象很相似,不同的是米象体瘦小,后翅骨片完全呈三角形,雄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而玉米象体较胖大,后翅骨化片呈菱角形,个别为长靴形,雄阳茎背面有2条纵沟,雌虫“丫”形骨片的两臂端部尖锐。卵长椭圆形,长约0.65—0.7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幼虫头壳短卵形,头顶区较宽;内隆脊直,且两端等粗,近乎线状;唇基侧突较小,前端略尖;口上片侧隆线长,几乎伸达额区3、5刚毛间;上唇基近基部至近端处骨化程度深,呈折扇形;上唇杆棍棒状,中叶突出不明显。

防治方法

米象是重要的仓储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存储2~3年的陈粮,繁殖能力强,食量大,因此对粮食的储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

(1)改善粮食贮存条件,保持仓库清洁,堵塞缝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储害虫的进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为害;

(2)改进贮藏技术,如用草木灰、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贮藏害虫。如虫害已发生,要把米象从粮食中通过曝晒驱赶出来,使有虫害的与无虫害的粮食分开;

(3)通过喷洒药剂触杀或者磷化氢熏蒸;

(4)若保存粮食的量小也可以通过防虫包装或者是在包装袋中加入长效的气味驱虫剂保护粮食免受米象的为害。其中,大型的粮库主要是通过熏蒸来实现粮食的存储安全,而磷化氢(PH3)则是我国目前应用的最多、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熏蒸剂。磷化氢(PH3)熏蒸可以杀虫的机理通常认为是磷化氢在氧气的参与下进入害虫体内并被氧化生成其他物质,并且氧化具有不可逆性,这种物质作用于害虫的靶标部位,学者一般认为在该部位磷化氢氧化产物与该位置存在的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P450酶等发生反应,从而使害虫机体失调而导致其死亡。

由于熏蒸剂长期使用,米象开始形成选择性的抗性,抗性的产生使得米象的防治成为粮食储藏的有一大难题。针对米象的抗性有一下几个方面防治:

(1)采用非化学的方法,研究米象的熏蒸剂抗性敏感基因,并对其进行稀释,这样就可以延长熏蒸剂的寿命;

(2)轮换、替代或者混用熏蒸剂,这样就可以防止并延缓熏蒸剂抗性的产生;

(3)提高和改进熏蒸技术,必须采用新技术,减少熏蒸次数,提高单次熏蒸效果;

(4)开展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对米香产生的环境条件进行改良,结合熏蒸技术从而实现米象的防治。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组学的发展,可以在整体水平上通过研究米象在某一特定组织或发育阶段细胞中基因转录情况、转录调控规律,从RNA水平研究米象抗性基因表达的情况,基因组学已成为发掘昆虫抗性的有效工具,加快了探索重要仓储害虫的杀虫剂靶标和抗性基因的鉴定,全面分析昆虫的杀虫剂基因的抗性,从而全面的揭示昆虫的抗性,指导新药的开发和避免昆虫抗性的产生。

紫薇梨象的防治


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小乔木,树姿优美、树干光滑、花期长、花色艳丽,近年来常见其受到紫薇梨象的侵害。

紫薇梨象属鞘翅目、梨象科,一般一年会发生1代。越冬的紫薇梨象幼虫在第二年的5月前后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紫薇梨象以幼虫或成虫的方式在被害寄主的果实内休眠越冬时,其寄主的蛀果率可高达60%以上,进而对紫薇的观赏价值和种实繁殖构成很大威胁。

春末夏初,当紫薇的新枝条长到30厘米至50厘米时,紫薇梨象成虫开始活动。紫薇梨象成虫先危害嫩梢,接着会继续危害紫薇的花芽和花蕾,最终会造成花蕾未开即已坏死,进而减少了开花数量。7月下旬,紫薇梨象除了会取食花蕾外,还会取食刚形成的幼果,产卵于幼果中。因此,应当综合紫薇梨象对紫薇各个物候期的危害特点来进行防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说来,防治紫薇梨象成虫的最佳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初,而防治紫薇梨象幼虫的最佳时间是在果实脱落前,即11月前后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紫薇梨象可以随着苗木传播至它处,所以在引进苗木时,应当加强检疫。另外,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好天敌。

2.紫薇梨象成虫在上午10点前后及傍晚时,活动比较旺盛,而中午前后及下午,紫薇梨象会躲藏在枝梢或叶片背面。可利用清晨或傍晚,通过震树,下接布单的方式来集中进行成虫捕杀,每5至7天进行1次。

3.药剂防治: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8000倍液,或1%甲维盐微乳油8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至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至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或50%磷胺乳剂2000倍液,或90%杀螟松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以上几种农药中如配以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喷雾,效果将更加明显。紫薇梨象成虫发生盛期,应每隔10至15天喷药1次,连续施药2至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紫薇梨象成虫对类似于植物蜜源的蜂蜜会具有显著趋向性,所以在喷雾防治有困难地方,也可采用瓶装蜂蜜加高效氯氰菊酯(按1∶50配置)悬挂于树上的办法,来诱杀紫薇梨象成虫。

注意防治棉花盲蝽象


7月1日至3日,我站在棉花病虫普查时发现,今年我县棉花盲蝽象发生早、发生田块普遍而危害偏重。据调查,目前,棉花处于蕾期,棉花盲蝽蟓虫田率100%,被害株率80%。同时,棉花蚜虫虫田率100%、有蚜株率30%、卷叶株率5%、百株三叶蚜量3000头,轻于去年同期。棉盲蝽是抗虫棉的最主要害虫,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4月份以来雨水持续偏多,田间、地头杂草丛生,气候和生态环境利于其发生,造成今年棉花盲蝽象发生早、发生田块普遍而危害偏重。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危害棉花的顶尖、嫩叶、花蕾和幼龄,可造成棉株顶芽焦枯变黑,形成多头棉或枝叶丛生疯长,棉叶破碎,蕾铃脱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棉花蚜虫发生数量较大,应注意及时进行防治,确保棉花生长安全。

注意防治棉花盲蝽象

防治技术措施:(1)对棉盲蝽象应采取发现一株治一圈、发现一点治一片的办法,围歼防治。药剂选用48%乐斯本1500-2000倍、30%乙酰甲胺磷500倍、20%丁硫克百威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宜在早晨或傍晚,注意要喷匀打透,从外围向中心喷,亩喷药液30-40千克,喷药间隔期7-10天,连防2-3次。(2)对棉蚜选用20%丁硫克百威1500-2000倍、1%苦参碱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棉叶螨选用15%哒螨灵1500-2000倍、25%三唑锡1000倍液喷雾防治,亩喷药液30-40千克,喷药间隔期7-10天,连防2-3次。

刺臭椿Ailanthus vilmoriniana Dode


    中文学名刺臭椿拉丁文名AilanthusvilmorinianaDode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苦木科属臭椿属种刺臭椿分布区域湖北、四川、云南等省

乔木,高10余米。幼枝具软刺。奇数羽状复叶,长50-90厘米,小叶8-17对,对生或近对生,披针状长椭圆形,长9-15(-2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稍圆,基部有2-4对粗锯齿,齿背有腺体,上面仅叶脉有较密柔毛,余无毛或有微柔毛,下面灰绿色,有柔毛;叶柄常紫红色,有时有刺。

形态特征

乔木,通常高10余米;幼嫩枝条被软刺。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长50-90厘米,有小叶8-17对;小叶对生或近对生,披针状长椭圆形,长9-15(-2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稍带圆形,每侧基部有2-4粗锯齿,锯齿背面有一腺体,叶面除叶脉有较密柔毛外其余无毛或有微柔毛,背面苍绿色,有短柔毛;叶柄通常紫红色,有时有刺。圆锥花序长约30厘米。翅果长约5厘米。

株:乔木,高10余米。

枝:幼枝具软刺。

叶:奇数羽状复叶,长50-90厘米,小叶8-17对,对生或近对生,披针状长椭圆形,长9-15(-2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稍圆,基部有2-4对粗锯齿,齿背有腺体,上面仅叶脉有较密柔毛,余无毛或有微柔毛,下面灰绿色,有柔毛;叶柄常紫红色,有时有刺。

花:圆锥花序长约30厘米。

果:翅果长4.5-5厘米,先端扭曲。

生长环境

可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种混栽,适宜于工厂、矿区等绿化。喜光,阳性树种,生长较快,胸径1米以上,干形端直,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湖北、四川、云南等省;生于山坡或山谷阳处疏林中,云南产的达海拔28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房县。

物种分类

与“刺臭椿AilanthusvilmorinianaDode”相关的种有:

臭椿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

臭椿(原变种)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var.altissima

大果臭椿(变种)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var.sutchuenensis(Dode)Rehder&E.H.Wilson

台湾臭椿(变种)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var.tanakae(Hayata)Kaneh.&Sasaki

常绿臭椿AilanthusfordiiNoot.

毛臭椿AilanthusgiraldiiDode

岭南臭椿Ailanthustriphysa(Dennst.)Alston

主要价值

树脂:用于头痛,手足皲裂。

刺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红果满树,是良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

栽培技术

刺臭椿的根蘖性很强,可采用分根、分蘖等方法繁殖。

早春采用条播。先去掉种翅,用始温40度的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置在温暖的向阳处混沙催芽,温度20-25度之间,夜间用草帘保温,约10天种子有1/3裂嘴即可播种。行距25-30厘米,覆土1-1.5厘米,略镇压,每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4-5天幼苗开始出土,每米长留苗8-10株,每亩苗1.2-1.6万株,当年生苗高60-100厘米。最好移植一次,截断主根,促进侧须根生长。

花单性或杂性,5-6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翅果,种子采集加工时去杂不必去翅,种子千粒重28-32克,每公斤种子3.2-3.4万粒,发芽率80%左右,种子干藏贮存,发芽力可保持1年。

刺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常见病有白粉病。旋皮夜蛾、蓖麻蚕是主要的食叶害虫,为害苗木。斑衣蜡蝉是常见的刺吸害虫。刺臭椿沟眶象、沟眶象是常见的蛀干害虫。

水稻稻象甲如何防治


水稻稻象甲,学名EchinocnemussquameusBillherg属鞘翅目,象甲科。别名稻象。分布在全国各产稻区。主要为害水稻、棉花、瓜类、甘薯、番茄、麦类、玉米等。

为害特点

幼虫在土中食害稻根,致稻株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成虫咬食稻苗近水面的心叶,受害叶长出后,出现一行横排小孔,遇风折断浮在水面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5mm,体灰黑色,密被灰黄色细鳞毛,头部延伸成稍向下弯的喙管,口器着生在喙管的末端,触角端部稍膨大,黑褐色。稍翅上各具10条细纵沟,内侧3条色稍深,且在2—3条细纵沟之间的后方,具1长方形白色小斑。卵长0.6—0.9mm,椭圆形,半透明具光泽,初白色,后变深黄色。末龄幼虫体长9mm左右,头褐色,体乳白色,肥壮多皱纹,弯向腹面,无足。蛹长5mm,腹面多细皱纹,末节具1对肉刺,初白色,后变灰色。

生活习性

浙江年生1代,江西、贵州部分1代,多为2代,广东2代。一代区以成虫越冬,一、二代交叉区和2代区也以成虫为主,幼虫也能越冬,个别以蛹越冬。幼虫、蛹多在土表3—6cm深处的根际越冬,成虫常蛰伏在田埂、地边杂草落叶下越冬。江苏南部地区越冬成虫于翌年5—6月产卵,10月间羽化。江西越冬成虫则于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下旬一代幼虫孵化,7月中旬—8月中下旬羽化。二代幼虫于7月底—8月上中旬孵化,部分于10月化蛹或羽化后越冬。一般在早稻返青期为害最烈。一代约2个月,二代长达8个月,卵期5—6天,一代幼虫60一70天,越冬代的幼虫期则长达6—7个月。一代蛹期6—10天,成虫早晚活动,白天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的草丛中,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产卵前先在离水面3cm左右的稻茎或叶鞘上咬一小孔,每孔产卵13—20粒,幼虫喜聚集在土下,食害幼嫩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土下3—7cm处筑土室化蛹。生产上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春暖多雨,利其化蛹和羽化,早稻分蘖期多雨利于成虫产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注意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春耕沤田时多耕多耙,使土中蛰伏的成、幼虫浮到水面上,再把虫涝起深埋或烧毁。

(2)成虫有趋光性,可用点灯诱杀。

(3)可用南瓜、红薯切成片,或用香蕉皮、米糠等置于稻行间进行诱杀。(4)喷施有效化学农药,如每亩用杀虫双200克兑水60~75公斤或甲胺磷1000倍液喷杀。

幼虫防治方法主要有:

(1)插秧前进行沤田。每亩施石灰50公斤进行耙沤,可大量杀死幼虫,此法经试验,死虫率达84%。

(2)施药中耕。本田出现幼虫为害时,每亩施用呋喃丹3公斤进行中耕,可收到良好效果。

紫薇梨象的病害防治


紫薇梨象属鞘翅目、梨象科,一般一年会发生1代。越冬的紫薇梨象幼虫在第二年的5月前后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紫薇梨象以幼虫或成虫的方式在被害寄主的果实内休眠越冬时,其寄主的蛀果率可高达60%以上,进而对紫薇的观赏价值和种实繁殖构成很大威胁。

春末夏初,当紫薇的新枝条长到30厘米至50厘米时,紫薇梨象成虫开始活动。紫薇梨象成虫先危害嫩梢,接着会继续危害紫薇的花芽和花蕾,最终会造成花蕾未开即已坏死,进而减少了开花数量。7月下旬,紫薇梨象除了会取食花蕾外,还会取食刚形成的幼果,产卵于幼果中。因此,应当综合紫薇梨象对紫薇各个物候期的危害特点来进行防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说来,防治紫薇梨象成虫的最佳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初,而防治紫薇梨象幼虫的最佳时间是在果实脱落前,即11月前后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紫薇梨象可以随着苗木传播至它处,所以在引进苗木时,应当加强检疫。另外,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好天敌。

2.紫薇梨象成虫在上午10点前后及傍晚时,活动比较旺盛,而中午前后及下午,紫薇梨象会躲藏在枝梢或叶片背面。可利用清晨或傍晚,通过震树,下接布单的方式来集中进行成虫捕杀,每5至7天进行1次。

3.药剂防治:药物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8000倍液,或1%甲维盐微乳油8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至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至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或50%磷胺乳剂2000倍液,或90%杀螟松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以上几种农药中如配以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喷雾,效果将更加明显。紫薇梨象成虫发生盛期,应每隔10至15天喷药1次,连续施药2至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紫薇梨象成虫对类似于植物蜜源的蜂蜜会具有显著趋向性,所以在喷雾防治有困难地方,也可采用瓶装蜂蜜加高效氯氰菊酯(按1∶50配置)悬挂于树上的办法,来诱杀紫薇梨象成虫。

长足大竹象的防治方法


慈孝竹,又名孝顺竹,为禾本科灌木型的丛生竹。其竹秆丛生,四季青翠,且婆娑秀丽,故常见其配植于宅旁,草坪角隅,建筑物前,或河岸边。

长足大竹象是造成慈孝竹危害的害虫,近年来长足大竹象的发生正变得越来越频繁,严重危害慈孝竹的生长。所以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并积极地对其进行防治。

生长习性

长足大竹象,又名竹横锥大象、笋横锥大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弯颈象属。江苏地区,长足大竹象一年发生1代。

长足大竹象以成虫在土中的蛹室内进行越冬。翌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其成虫始出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到出土最盛期。10月下旬以后,其成虫也就绝迹了。

一般情况下,同一雌雄成虫可交配多次,并且不同的雌雄成虫也可以进行多次的交配。6月至9月间,成虫产第一代卵了,卵期在3天至4天左右。即6月至10月间是长足大竹象第一代幼虫的危害期。

长足大竹象的幼虫分5龄,6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其老熟的幼虫会在笋的中部咬破出一圆孔,并爬出落地。长足大竹象幼虫落地后,会寻找适宜地面入土。长足大竹象幼虫的入土深度会与土质的软硬有着密切的关系,蛹道呈“L”型。在蛹道挖掘好以后,其老熟的幼虫还会重新返回地面,并寻找杂草和落叶,建造土茧。土茧似长椭圆形,外壁粗糙,但内壁较光滑。一般情况下,从幼虫落地再到土茧的建成,大致需要2天至3天左右。而蛹期则是在19天至27天左右。7月上旬至11月上旬,其虫蛹会在土茧内羽化为成虫进行越冬。

危害

长足大竹象成虫的取食与产卵行为,均对竹、笋造成严重损伤。所以在受害的竹、笋上面常常可以见到取食孔槽和产卵孔。

在成虫的整个发生期里,即7月上旬至9月上旬,其成虫都可以取食。发生盛期也是长足大象虫的危害盛期。在这个时期,长足大竹象的成虫会将喙完全伸入寄主植物内部,铲食竹腔内层的幼嫩组织,造成受害寄主外层纤维外翻。外翻纤维较湿润。故长足大竹象成虫的取食行为是造成了新竹的生长不良,形成“脓包竹”,引起了竹腔的变黑与腐烂的“元凶”。

长足大竹象成虫产卵时,雌虫会用管状喙在笋箨上啃钻出产卵孔。待产卵孔钻好后,雌虫掉头用尾部的产卵器将卵送进洞里。一般情况下,雌虫一天可以产卵一粒。通常情况下一笋内排一卵,除了较粗大的笋内,少有一笋多卵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如果在一笋内存有多虫时,会引起虫的争斗。所以产卵时会危害大片竹子。

长足大竹象幼虫的危害性也是很大。通常,长足大竹象幼虫在笋内会先向上取食笋肉,然后再向下取食。其幼虫在三龄后,食量将变大,故其危害也随之变大。所以常可以见到长足大竹象幼虫在老熟下地之前,将幼嫩笋肉全部吃光,进而造成了退笋或者寄主死亡。故对该虫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长足大竹象可以随着苗木传播,所以在引进苗木时,要加强检疫工作。另外,还应注意保护好和利用好天敌。

2.在秋冬两季,对竹林劈山松土,以破坏其越冬的土茧,造成其越冬成虫的大量死亡。劈山松土也可有效地促进竹林的生长。

3.人工捕杀。由于长足大竹象幼虫在危害期内是完全隐蔽在竹笋内蛀食的,所以药剂比较难喷到。故采用人工捕杀方法。

发现竹笋的尖部枯黄、尖叶柔软下垂时,可以用手试着拧一下竹笋端部16厘米至20厘米处,如果手感松软,就可以估计其内部存在幼虫。这时,可用利刀自下切开1/4笋壳,刺杀或挖出卵、幼虫来对其进行捕杀。

长足大竹象成虫,因为有着坚硬的外壳,且善于飞翔,所以对其采取喷洒药剂进行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故还是以人工清除法防治为主,喷洒药剂为辅的方法。在5月至8月,成虫羽化出土时,我们利用其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或傍晚时,通过人工捕捉集中消灭。一般每5天至7天可进行1次,防治效果更佳。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被啄伤的笋或者是嫩竹,要及时地清除和销毁。

4.药剂防治。在幼虫出现的盛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3至5倍液涂刷产卵孔,或者是将40%氧化乐果乳油3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3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于危害部位注孔,以毒杀长足大竹象。一般每孔需注1毫升至2毫升的药剂。

在幼虫下树的越冬期,我们还可用40%氧化乐果5倍液,或者是废机油于竹秆或笋壳上涂涂20厘米宽的毒环,以杀死下树的幼虫。

也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2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60倍液,喷洒在竹、笋表面,以求得能毒杀长足大竹象。通常,以竹、笋的表面被喷湿为宜。一般隔10天至15天,可再喷药1次,连续的施药2次至3次就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如果采取埋药防治的话,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以每单丛竹150克的量开进行埋药防治。埋药时,应在竹坑的周边挖一浅环沟,待施完药以后再回土进行覆盖。一般需要填埋施药2次,施药间隔的时间以30天左右为宜。

5.生态捉补。可采用设诱捕网和引诱剂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生态的捕捉。诱捕网可选择聚乙烯虫网,引诱剂则选用苯甲醛等。

采用此方法来诱捕长足大竹象成虫,既能达到使其不能再产卵,再危害竹笋的目的,也还能达到无公害防治长足大竹象的目的,并且还维护好了生态与环境。

高粱长蝽象如何防治


高粱长蝽象,学名Dimorphopterusspinolae(Signoset)属半翅目,长蝽科。又称高粱狭长蝽。分布河北、山东、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省。主要寄生于高粱、小麦、水稻、芦苇等禾本科植物。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汁液,严重时造成叶片枯黄,植株生长缓慢。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3.5—6.0mm,雄成虫4.5—5.0mm,体黑色,长方形,末端钝圆。头黑色,近棱形,具粗大刻点。触角、喙均4节,复眼红褐色,半圆形突出。单眼漆黑色。前胸背板近方形,肩角钝圆。小盾片三角形。腹部腹面黑褐色。前翅革质部具一大一小近三角形斑纹,膜质部具3—4条简单纵脉,后翅透明,膜质。卵长1—1.2mm,香蕉状,初乳白色,后变橙黄色,孵化前变为深红色。初孵若虫头、前胸和中胸背板、翅芽基部均为黑色,胸部和l、2腹节乳黄色,余腹节桔红色。若虫腹部较头胸部宽,各腹节具横排小黑点4—6个,末端黑色,随龄期长大,腹部变成灰褐色。

生活习性

湖南年生2代,以成虫在地下茎残秆、叶鞘处或2一3m深土表越冬。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5月上旬开始孵化,第一代若虫出现,6月中旬可见一代成虫。成虫交配后于6月下旬产卵,7月中、下旬出现二代若虫,9月中旬二代成虫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

在成、若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900一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700倍液、95%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5kg。

山药沟金针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山药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山药在食品业和加工业上大有发展前途。现将山药沟金针虫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山药沟金针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

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为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cm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化学防治: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75毫升拌细土2-3千克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

4、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5、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千克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勾框象的防治措施


沟眶象主要危害臭椿、千头椿。其幼虫蛀食树皮和木质部,为害症状是树干或枝上出现灰白色的流胶和排出虫粪木屑。每年的春季开始危害,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中旬为第一次成虫盛发期,7月底至8月中旬为第二次盛发期。更多绿色尽在

不栽植带虫苗木,一旦发现受害严重即将枯死的苗木要及时伐除焚烧,避免蔓延。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清晨在被害树干上敲打,震落成虫,人工捕捉。

在幼虫危害期,用铁丝等工具从排粪口或树皮发黄且用手一按松软的部位钩出幼虫杀死。在树木周围须根最多处浇灌树虫康或蛀虫清,及时覆土浇水以利吸收,或者插树体杀虫剂蛀虫清(胸径10cm的树一支就可以)。

在幼虫孵化初期,利用幼龄虫咬食皮层的特性,在被害处涂煤油、树虫康或蛀虫清的混合液(煤油和树虫康或蛀虫清各1份)。

在幼虫危害初期,可浇灌树虫康或蛀虫清,以浇透根部为宜。在幼虫危害期,从排出新粪的虫孔用高压注射器往里注射5至10倍的树虫康或蛀虫清乳油,并用湿泥将排粪口封死。也可采用打孔注射以上两种药物法进行防治,注射完毕用塑料薄膜包裹树干。成虫期可喷洒绿色威雷250倍防治,每隔20天喷一次。

成虫盛发期,在距树干基部30厘米处缠绕塑料布,使其上边呈伞形下垂,塑料布上涂黄油,阻止成虫上树取食和产卵为害。

很多管理者疏于前面的管理,往往到了虫害盛发起才引起重视,我们指导采取最多的是根埋浇灌树虫康、蛀虫清和注射输液这种的方法来防治。

《臭椿沟眶象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